牛仔裙怎麼做肌理工筆畫
⑴ 我是學工筆畫的,想問一下,工筆怎麼做肌理
當然是要看你的要求了,肌理也有幾種,沖色(水中沖色)沖水(色中沖水)撒鹽(先塗色,較重,再撒鹽,鹽最好是粒狀)。也有揉紙的,先勾線,再揉紙,再裝裱,再畫,效果也不錯!都是在實踐中找經驗,相信你還找到更好的好方法的。
⑵ 畫肌理畫的方法
一.揉紙法
將紙揉皺後,一般可在正面刷墨色,背後襯濃墨或濃色;也可根據需要襯淡墨色。
1.全紙揉皺
2.局部揉
熟宣紙常用。主要形象完成後,根據需要,揉局部成規則或不規則紋路,展平後處理。
3.先畫後揉
畫時不必過於具體。正面畫反面畫均可,二者可得不同肌理效果。
4.折紙
折成細密的或橫或豎的紋路。
5.扎紙
將紙中間提起,握緊其他部分,再展平,刷墨色後,可呈放射狀。
6.壓紙
將畫紙折成或橫或豎,噴濕後,滾壓,再展平著墨色,可呈更細碎紋理。
二.扎染法
1.畫前扎染
扎後浸墨色,或者用筆塗墨色。
2.畫後扎染
3.干後展開
4.趁濕展開
三.拼貼挖補法
生宣紙:用干凈水將不要的部分圈出,趁濕撕去,理順毛邊後,用另筆蘸白凈的漿糊刷上邊口,再將同樣型號的宣紙粘貼,水洇,撕去多餘部分即可。
熟宣紙:剪去多餘部分後,洇濕邊口,輕撕薄邊,粘紙。
也可在補貼後,邊緣處略加幾點漿糊,使之大體固定,而後補筆或渲染進行調整,使之神完氣足,完成後裝裱即可。
1.把一幅畫切割、分解,然後換位或原位(如將一個圓變換角度或反過來貼上)重新組合。
2.或把別的畫面某一部分拼在此畫面上,構成新的關系。如用金箔直接貼在畫面等。
3.穿插拼貼法(如畫蘆葦和蘆葦後的漁舟)。
四.紙板遮擋法
1.紙筋法
在畫紙上加上紙筋,用水粘貼,畫後撕掉,可表現山石的紋理與質感。也可在拓印材料上加上紙筋。
2.刻版遮擋法
刻出大雁、白鷺等形象,再拓印。其它雜物:麻批子、松針等。
3.紙版漏印
此法與遮擋法相反,先在較硬的紙上剪刻出空洞形象,用它來刷印或拓印。
五.反襯法
1.在背面勾皴
2.正面勾皴,背後著色
3.正面作畫主體,托紙上畫背景
六.拓印法
可作拓印的材料有:玻璃、木板、膠合板、塑料板、布料、紙張、石板、鐵板等。在玻璃上拓印,可在下面襯一張白紙,以顯示墨色之形跡與深淺變化。
.硬板拓印
1.單墨色直接拓印
2.多墨色直接拓印
3.局部拓印
4.反復拓印
5.連續拓印
在已經拓印過的材料上,尚留少許墨色,可趁其未乾時繼續拓印,可得乾裂秋風而又迷離朦朧之趣。
6.干畫紙拓印
7.濕畫紙拓印
8.加油拓印
9.刷水點墨拓印(滃拓法)
.水拓印
10.一次拓印而成
11.多次拓印而成
12.水中花紋處理後拓印,拓印後也可以提起較長時間,或在局部加點水墨,任其自然流淌。
13.先膠礬再水拓
14.水中加油拓
要用揮發油:松節油、汽油等。
16.在已有墨色的水面淋油後拓印
17.再水中淋油後拓印,再著墨色。
.實物拓印
18巧借實物紋理,拓後再渲染。可選擇的實物有:樹葉、繩子、麻批子、松針、席子、蠅拍、木板花紋等
19.對印
20.反面拓印
在畫紙的反面拓印,再沖墨處理。
21.拓團蘸色印
將紙團、蔗滓、麻繩、麻袋布、粗紋布料、木板紋、絲瓜瓤等肌理材料做成拓團,蘸了墨色直接拓印到畫紙上。
七.滾印法
1.軟墊滾印法
2.硬墊滾印法
3.加繩滾印法
4.滾版拓印法
5.皺紙滾印法
6.生宣噴水滾印法
7.熟宣散扔細線下襯硬板滾印法
8.滾子上不均勻塗墨色滾印法
9.多種手法重復多遍滾印法
10.在無墨色的拓印材料上用有墨滾滾印法
11.在有墨色的拓印材料上用無墨滾滾印法
八.滲透法
1.兩張紙疊在一起作畫,下面一張成自然紋理。
2.一張紙折疊後在一面作畫,原理同上,展開後作為同一張畫再作處理。
3.在不透水的板面上作畫,下面一張會漬出奇異紋理。
九.平塗法
1.淡墨色平塗
2.淡墨色平塗疊加筆觸
十.積墨法
1.干積墨法
2.濕積墨法
3.干濕積墨法
4.積墨加皴擦法
十一.破墨法
1.濃破淡
2.淡破濃
3.墨破色
4.色破墨
十二.沖墨法
熟宣常用,生宣也可。生宣沖墨需要用大筆戳洗、吸干。墊不吸水的墊子叫「流墨沖」,墊吸水的墊子叫「吸墨沖」。沖墨之前,要准備熱風機。此法可與撒鹽法、皺紙法、局部變性等方法合用。
1.水沖墨
墨水中加樹膠水,畫出大意後,趁未乾時放地下用大量清水沖墨,使原墨盡量滲化,效果理想時,用熱風機固定。如果需要沖洗的部位較多,可以分作多次沖洗。比如,先沖洗枝幹,再沖洗樹葉等等。
2.墨沖水
先用水畫或噴淋,再用濃淡墨淋或沖之。此法類似「破墨法」,參見該條。
3.待機沖墨
待墨色稍干時沖之,墨的邊緣先干,有朦朧之效。
4.紙上先刷一遍肥皂水,再作處理。
5.沖墨後,將畫掛起,用噴壺噴水,令墨塊流動,用熱風機固定。
6.含膠墨點,趁濕在墨點中心滴入清水
十三.撞水法
又稱點水法、注水法,多用於熟宣或礬絹。所撞材料可有:清水、粉水、淡墨水等。可以等待自然干,也可以用棉紙等材料將多餘水分吸干。
1.撞墨
2.撞色
十四.讓水法
1.用水畫物象,再用較干墨色平塗或渲染,有水處吸墨,並自然滲化,再加點畫。
2.墨讓水,用水畫物象,用較濕墨色平塗或渲染,有水部分墨讓開,無水部分墨暈化,烘托月亮常用此法。
十五.彈色法
淋色法與此相類。
1.用筆管蘸墨色,彈至畫紙上。
2.用牙刷蘸墨色,彈至畫紙上。
十六.噴染法
可以局部遮擋,再噴染。
1.噴墨色
2.噴水
3.噴繪
局部遮擋,用來畫月亮常用此法。有人用來畫牆壁,表現水泥紋路,輔之以實物拓印法(如牽牛花葉等),可得真實立體層次效果。
十七.暈結腐蝕法
一盆水約一兩洗衣粉。
1.用適當濃度的洗衣粉刷一遍,干後用墨色畫出物象,稍停用水灑點於墨上,即出現斑點;再用水噴,將紙豎起,在一個方向斑點暈化,就會出現冰凌、冰雪等效果。最後用熱風機固定即可。
2.先畫物象,再淋、點、噴、沖洗衣粉溶液,提起畫作,傾斜導引。
3.洗衣粉泡落墨法
把洗衣粉在容器中加水攪拌,使之成為稠密泡沫狀,捧到畫紙上(生熟均可),然後滴上墨色,待其自然陰干,即可出現網狀泡沫肌理效果。
4.畫紙放在畫氈上無干擾泡落墨法
5.畫紙放在玻璃等硬板上泡落墨法
十八.吸收沉澱法
1.直接撒鹽法
小顆粒加精鹽為好。
2.水墨色彩加入鹼類(肥皂水、洗衣粉、洗滌劑等)調勻,敷色後半干時撒鹽。
3.與撒鹽法相同,但所用材料不同。可以選用的材料有:木屑、沙粒、水泥粉、麵包屑等等。用在熟宣中較好。
十九.漿紙法
1.豆漿法
取生豆漿備用。根據對滲化程度兌入清水,水的比例越小,則越接近熟紙。把要處理的生宣、皮紙、高麗紙等鋪在畫氈上,或淋灑、或噴點,或塗刷,掛起陰干後即可使用。
2.牛奶法
3.生蛋清水法
用豆漿水均勻地刷到生宣或皮紙上,可單張刷制,也可以把待刷的紙鋪到已刷的紙上刷制,一摞可刷十餘張,一起搭在木桿上,干後揭開使用。
將生宣紙掛在無煙塵污染處,在空氣作用下,質地變緊也頗好用。
二十.膠礬法
1.膠礬作畫,干後點畫渲染。
2.膠礬作畫,趁濕點畫渲染。
3.局部變性,在生宣上完成工筆效果。
4.進行中使用膠礬
在生宣上淋上礬水,干後畫墨竹;干後,再以飽和礬水點畫竹上積雪;干後,在畫紙背面噴點或烘染水墨。
黃明膠一錢,搗碎;白礬五分,研成細末;白芨五分,切成小片;分別用少量溫水泡三天左右。然後,在黃明膠和白芨中兌入適量開水,促使其完全溶化,與礬水合成混合液約一市斤左右,冷卻後即可刷用。一斤混合液可刷制四尺生宣十餘張。
二十一.蠟染法
1.干蠟染
用來畫紋理。
2.液蠟染
塗在畫紙上,干後掰裂揉碎,再塗畫墨色。
3.在熟宣上表現水墨淋漓效果,不宜用膠礬,就可以選擇使用蠟染。
二十二.加油法
1.熟宣用
在墨色中加入少許松節油畫出物象。
2.生宣用
先用松節油畫出物象,再用墨色罩染。
二十三.做舊法
1.紅茶水反復渲染
2.淡墨加少許赭石藤黃,使做舊呈黃灰色。
3.淡墨加少許花青,使做舊呈藍灰色。
4.熟宣可以正面刷,也可以反面刷(後者較佳)。
5.生宣可以托好後再從背面刷,直至滿意為止。
6.橡皮擦後再上色
7.砂紙擦後再上色
墊板:玻璃、木板、水泥牆、直線硬板等。
8.煙頭燒或者落灰燒
燒後的空洞要在托後補色。
⑶ PS工筆畫詳細教程
工具/原料
Photoshop
方法/步驟
1
首先了解下中國風的一些基礎:
1、飽和度大多偏低;
2、片子顏色多偏向於黃色或者米黃;
3、光線一定要平面柔和一點;
4、 有統一的色彩.原片的曝光不是很好,另外那個傘感覺很多餘所以直接去掉 ,直接正常磨皮修片即可, ,前期轉檔基礎調節曝光,提亮陰影,降低對比和修飾皮膚等簡單調節就不多說了,我直接給大家講下技巧的應用,進入主題!
2
原圖和效果圖對比
3
1、先准備一塊宣紙做為底色。
2、這步是關鍵:把修好的圖扣圖拖到宣紙上做混合模式正片疊底,有的老師喜歡用宣紙做混合模式正片疊底道理是一樣的,只是方法不一樣。
3、針對人物向下嵌入提亮,讓圖柔和。
4、針對人物向下嵌入可選顏色裡面抽去大部分黃和一部分紅,讓人物光線變的更平更柔。
5、針對桃花的洋紅做一點微調。
6、用色階RGB通道暗部加點灰讓圖更柔和些。
7、按住CTRL鍵點擊人物圖層把人物的選區點出來,然後在宣紙的圖層上做一個高斯模糊值(10),因為宣紙是有肌理有條紋的,做個高斯模糊可以把印在人物的條紋模糊掉一部分讓人物變干凈一點,但不要完全模糊掉。
8、選中人物層USM銳化讓人物線條更加清晰一點。
9、文字從網上找詩句在PS裡面打出來,在製作一個印章放到文字下方,最後把圖做橢圓效果更顯中國風。
10、最後教大家做自己的印章,去網路搜:篆體字轉換器,點第一個網頁,打上自己的名字然後轉換成自己喜歡的篆體字,然後把字體下載下來,網路<印章>圖片找一個自己的喜歡的邊框拖到PS裡面把裡面的字換成你自己的名字即可。
⑷ 工筆肌理,這種肌理是怎麼做的
撒鹽法,水墨調色渲染,如何撒鹽,幹了以後把鹽抖落,肌理自成。
⑸ 工筆花鳥畫背景的肌理處理方法
一.揉紙法
將紙揉皺後,一般可在正面刷墨色,背後襯濃墨或濃色;也可根據需要襯淡墨色。
1.全紙揉皺
2.局部揉
熟宣紙常用。主要形象完成後,根據需要,揉局部成規則或不規則紋路,展平後處理。
3.先畫後揉
畫時不必過於具體。正面畫反面畫均可,二者可得不同肌理效果。
4.折紙
折成細密的或橫或豎的紋路。
5.扎紙
將紙中間提起,握緊其他部分,再展平,刷墨色後,可呈放射狀。
6.壓紙
將畫紙折成或橫或豎,噴濕後,滾壓,再展平著墨色,可呈更細碎紋理。
二.扎染法
1.畫前扎染
扎後浸墨色,或者用筆塗墨色。
2.畫後扎染
3.干後展開
4.趁濕展開
三.拼貼挖補法
生宣紙:用干凈水將不要的部分圈出,趁濕撕去,理順毛邊後,用另筆蘸白凈的漿糊刷上邊口,再將同樣型號的宣紙粘貼,水洇,撕去多餘部分即可。
熟宣紙:剪去多餘部分後,洇濕邊口,輕撕薄邊,粘紙。
也可在補貼後,邊緣處略加幾點漿糊,使之大體固定,而後補筆或渲染進行調整,使之神完氣足,完成後裝裱即可。
1.把一幅畫切割、分解,然後換位或原位(如將一個圓變換角度或反過來貼上)重新組合。
2.或把別的畫面某一部分拼在此畫面上,構成新的關系。如用金箔直接貼在畫面等。
3.穿插拼貼法(如畫蘆葦和蘆葦後的漁舟)。
四.紙板遮擋法
1.紙筋法
在畫紙上加上紙筋,用水粘貼,畫後撕掉,可表現山石的紋理與質感。也可在拓印材料上加上紙筋。
2.刻版遮擋法
刻出大雁、白鷺等形象,再拓印。其它雜物:麻批子、松針等。
3.紙版漏印
此法與遮擋法相反,先在較硬的紙上剪刻出空洞形象,用它來刷印或拓印。
五.反襯法
1.在背面勾皴
2.正面勾皴,背後著色
3.正面作畫主體,托紙上畫背景
六.拓印法
可作拓印的材料有:玻璃、木板、膠合板、塑料板、布料、紙張、石板、鐵板等。在玻璃上拓印,可在下面襯一張白紙,以顯示墨色之形跡與深淺變化。
.硬板拓印
1.單墨色直接拓印
2.多墨色直接拓印
3.局部拓印
4.反復拓印
5.連續拓印
在已經拓印過的材料上,尚留少許墨色,可趁其未乾時繼續拓印,可得乾裂秋風而又迷離朦朧之趣。
6.干畫紙拓印
7.濕畫紙拓印
8.加油拓印
9.刷水點墨拓印(滃拓法)
.水拓印
10.一次拓印而成
11.多次拓印而成
12.水中花紋處理後拓印,拓印後也可以提起較長時間,或在局部加點水墨,任其自然流淌。
13.先膠礬再水拓
14.水中加油拓
要用揮發油:松節油、汽油等。
16.在已有墨色的水面淋油後拓印
17.再水中淋油後拓印,再著墨色。
.實物拓印
18巧借實物紋理,拓後再渲染。可選擇的實物有:樹葉、繩子、麻批子、松針、席子、蠅拍、木板花紋等
19.對印
20.反面拓印
在畫紙的反面拓印,再沖墨處理。
21.拓團蘸色印
將紙團、蔗滓、麻繩、麻袋布、粗紋布料、木板紋、絲瓜瓤等肌理材料做成拓團,蘸了墨色直接拓印到畫紙上。
七.滾印法
1.軟墊滾印法
2.硬墊滾印法
3.加繩滾印法
4.滾版拓印法
5.皺紙滾印法
6.生宣噴水滾印法
7.熟宣散扔細線下襯硬板滾印法
8.滾子上不均勻塗墨色滾印法
9.多種手法重復多遍滾印法
10.在無墨色的拓印材料上用有墨滾滾印法
11.在有墨色的拓印材料上用無墨滾滾印法
八.滲透法
1.兩張紙疊在一起作畫,下面一張成自然紋理。
2.一張紙折疊後在一面作畫,原理同上,展開後作為同一張畫再作處理。
3.在不透水的板面上作畫,下面一張會漬出奇異紋理。
九.平塗法
1.淡墨色平塗
2.淡墨色平塗疊加筆觸
十.積墨法
1.干積墨法
2.濕積墨法
3.干濕積墨法
4.積墨加皴擦法
十一.破墨法
1.濃破淡
2.淡破濃
3.墨破色
4.色破墨
十二.沖墨法
熟宣常用,生宣也可。生宣沖墨需要用大筆戳洗、吸干。墊不吸水的墊子叫「流墨沖」,墊吸水的墊子叫「吸墨沖」。沖墨之前,要准備熱風機。此法可與撒鹽法、皺紙法、局部變性等方法合用。
1.水沖墨
墨水中加樹膠水,畫出大意後,趁未乾時放地下用大量清水沖墨,使原墨盡量滲化,效果理想時,用熱風機固定。如果需要沖洗的部位較多,可以分作多次沖洗。比如,先沖洗枝幹,再沖洗樹葉等等。
2.墨沖水
先用水畫或噴淋,再用濃淡墨淋或沖之。此法類似「破墨法」,參見該條。
3.待機沖墨
待墨色稍干時沖之,墨的邊緣先干,有朦朧之效。
4.紙上先刷一遍肥皂水,再作處理。
5.沖墨後,將畫掛起,用噴壺噴水,令墨塊流動,用熱風機固定。
6.含膠墨點,趁濕在墨點中心滴入清水。
十三.撞水法
又稱點水法、注水法,多用於熟宣或礬絹。所撞材料可有:清水、粉水、淡墨水等。可以等待自然干,也可以用棉紙等材料將多餘水分吸干。
1.撞墨
2.撞色
十四.讓水法
1.用水畫物象,再用較干墨色平塗或渲染,有水處吸墨,並自然滲化,再加點畫。
2.墨讓水,用水畫物象,用較濕墨色平塗或渲染,有水部分墨讓開,無水部分墨暈化,烘托月亮常用此法。
十五.彈色法
淋色法與此相類。
1.用筆管蘸墨色,彈至畫紙上。
2.用牙刷蘸墨色,彈至畫紙上。
十六.噴染法
可以局部遮擋,再噴染。
1.噴墨色
2.噴水
3.噴繪
局部遮擋,用來畫月亮常用此法。有人用來畫牆壁,表現水泥紋路,輔之以實物拓印法(如牽牛花葉等),可得真實立體層次效果。
十七.暈結腐蝕法
一盆水約一兩洗衣粉。
1.用適當濃度的洗衣粉刷一遍,干後用墨色畫出物象,稍停用水灑點於墨上,即出現斑點;再用水噴,將紙豎起,在一個方向斑點暈化,就會出現冰凌、冰雪等效果。最後用熱風機固定即可。
2.先畫物象,再淋、點、噴、沖洗衣粉溶液,提起畫作,傾斜導引。
3.洗衣粉泡落墨法
把洗衣粉在容器中加水攪拌,使之成為稠密泡沫狀,捧到畫紙上(生熟均可),然後滴上墨色,待其自然陰干,即可出現網狀泡沫肌理效果。
4.畫紙放在畫氈上無干擾泡落墨法
5.畫紙放在玻璃等硬板上泡落墨法
十八.吸收沉澱法
1.直接撒鹽法
小顆粒加精鹽為好。
2.水墨色彩加入鹼類(肥皂水、洗衣粉、洗滌劑等)調勻,敷色後半干時撒鹽。
3.與撒鹽法相同,但所用材料不同。可以選用的材料有:木屑、沙粒、水泥粉、麵包屑等等。用在熟宣中較好。
十九.漿紙法
1.豆漿法
取生豆漿備用。根據對滲化程度兌入清水,水的比例越小,則越接近熟紙。把要處理的生宣、皮紙、高麗紙等鋪在畫氈上,或淋灑、或噴點,或塗刷,掛起陰干後即可使用。
2.牛奶法
3.生蛋清水法
用豆漿水均勻地刷到生宣或皮紙上,可單張刷制,也可以把待刷的紙鋪到已刷的紙上刷制,一摞可刷十餘張,一起搭在木桿上,干後揭開使用。
將生宣紙掛在無煙塵污染處,在空氣作用下,質地變緊也頗好用。
二十.膠礬法
1.膠礬作畫,干後點畫渲染。
2.膠礬作畫,趁濕點畫渲染。
3.局部變性,在生宣上完成工筆效果。
4.進行中使用膠礬
在生宣上淋上礬水,干後畫墨竹;干後,再以飽和礬水點畫竹上積雪;干後,在畫紙背面噴點或烘染水墨。
黃明膠一錢,搗碎;白礬五分,研成細末;白芨五分,切成小片;分別用少量溫水泡三天左右。然後,在黃明膠和白芨中兌入適量開水,促使其完全溶化,與礬水合成混合液約一市斤左右,冷卻後即可刷用。一斤混合液可刷制四尺生宣十餘張。
二十一.蠟染法
1.干蠟染
用來畫紋理。
2.液蠟染
塗在畫紙上,干後掰裂揉碎,再塗畫墨色。
3.在熟宣上表現水墨淋漓效果,不宜用膠礬,就可以選擇使用蠟染。
二十二.加油法
1.熟宣用
在墨色中加入少許松節油畫出物象。
2.生宣用
先用松節油畫出物象,再用墨色罩染。
二十三.做舊法
1.紅茶水反復渲染
2.淡墨加少許赭石藤黃,使做舊呈黃灰色。
3.淡墨加少許花青,使做舊呈藍灰色。
4.熟宣可以正面刷,也可以反面刷(後者較佳)。
5.生宣可以托好後再從背面刷,直至滿意為止。
6.橡皮擦後再上色
7.砂紙擦後再上色
墊板:玻璃、木板、水泥牆、直線硬板等。
8.煙頭燒或者落灰燒
燒後的空洞要在托後補色。
⑹ 工筆畫的技法
白描
以線為表現手段的畫法,依靠線本身的剛柔,粗細、巧拙,方圓,疏密等變化來表現各種物象。同時線條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抽象審美效果。白描就整個中國畫來講也是一門獨立的藝術,作為工筆白描,一般線形變化不大,細而均勻,為敷色留有餘地。
皴擦:繪畫里常遇到土、石、樹樁等物類,用筆中常以皴增強質地和厚重感,亦是線的補充,較講究用筆。一般要求自然而順勢,不故作姿態。擦,更加隱筆。一般只是豐富皴的技法,有時亦起修改皴的敗筆的作用。
染法:有許多種,一般有平塗、分染、罩染等,平塗多在做色底及畫面局部平塗顏色時用,不宜見筆痕,分染是分出物體結構的染法,有高染與低染兩種,染在物中間凸起部位並造成一點立體意味的是高染,罩染是在已分染過色墨的部分罩上某種顏色,這樣能產生厚重而沉著的色彩變化,烘托一般是在物之外烘染出一部分色墨,以便加強主物的塑造,實際上有染擴大的意味,月雲雪邊多用。
點:在繪畫中點的用途極廣,視所打處可為花草野卉、可為苔點、也可不計何物僅為畫面的裝飾用。點是小點,是擴大了的點,斯法在畫作中常用。用點時一般求用筆的一致統一。
撞水撞粉:些畫法靈活多變,有色粉相撞法,亦有色粉水撞法,也有互用者。一般是以含水量大的筆畫出對象的形結構再以色墨粉相撞生趣,因水化不溶而發生變化,活潑生動。
褪色法:以層層積色方式,一層層上色時退出一部分,設色越多層次越多,畫花鳥及草類雜物中常用。
分染:除單獨使用,還常用於為罩染打底色,為平塗開醒。方法是用兩支筆,一支蘸色,一支蘸清水,先用色筆從最深部位開始染起,接著用水筆輕刷使顏色逐步向外暈開,使其越越淡,不留痕跡。
罩染:罩染時,不能急於求成,要薄薄地罩,一遍不足,可以再罩,筆上含色要飽,用筆直要輕,不可來回塗抹,以免把底色攪起。
統染:筆上含色要飽,用筆要輕,防止把分染的效果破壞掉。
碰染:有兩種不同顏色,從葉子或是花瓣的兩端同時染色,然後在葉或花瓣中間碰到一起,使其自然銜接,形成統一整體的方法。
接染:用一種顏色趁濕接著染另一種顏色,使顏色相互滲接在一起的方法。這種方法合適在同一體面中包括幾種不同顏色的情況,其特點是既省力,效果也活,有一種流動感。
平塗:塗時顏色要薄、水分要適度,要一筆接一筆順塗,不要來回塗抹。平塗的方法,除單獨使用外,還用於打底色,襯托、罩染等方面。
烘染:為了突出某些主題或表現一些特定的環境,氣氛而在物象周圍進行大面積的渲染的方法。
皴染、擦染:就是見筆的一種染法。多用來染石頭、樹干。
反襯:在渲染過程中用顏色從紙或絹的背後襯上顏色,使正面的顏色更加深厚明艷。
水注色法:多用於石頭和樹干。先用墨染出石頭或樹乾的輪廓(墨色要有濃淡變化),可以把水分用得足足的,要水墨汪汪,趁墨跡未乾時,注入清水或重墨,把平板的顏色沖開,產生豐富的變化。
點蕊:點花蕊在畫花中是很重要的。點蕊時用尖筆蘸上飽滿的顏色,在尖上一滴滴點下去,點成一個圓珠,干後,要圓、凸、大小均勻,中間陷下一個小坑為最好。
中鋒用筆要執筆端正,筆鋒在墨線的中間,用筆的力量要均勻,筆鋒垂直於紙面,其效果圓渾穩重。側鋒用筆執筆偏側,筆鋒在墨線的邊緣,筆鋒與紙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用力不均勻,時快、時慢、時輕、時重,其效果毛、澀變化豐富。
用線方法
在工筆畫中,線是畫面的靈魂。我們在評論某個畫家的工筆作品時,經常會說:「這個畫家的筆力不錯」。那麼,究竟什麼是「筆力」呢?所謂的「力透紙背」又該如何理解?
繪畫或書法歸根到底是一種「視覺藝術」,所謂「力度」其實就是畫面上的線條帶給人們的一種視覺聯想。譬如,鐵線描比游絲描感覺凝重,斧劈皺就比披麻效感覺有力,蒼澀的線條就比光潔的線條感覺粗糙。各種筆力的運用來源於學習者持之以恆的訓練,對紙張、顏料性能的掌握,對手中畫筆的控制能力。當代畫壇盛行肌理製作,這是將視覺效果的技巧步驟化、技術化而已,這種帶有製作意味的技巧難度顯然要低於傳統的筆墨掛巧。.所以,作為一個工筆畫家鍛煉好自己的線條能力是必須要過的一關
1、高古游絲描:用尖筆圓勻細弱描出,要有輕柔秀勁古逸之氣合。易於表現嫻靜幽閑,典雅雍穆之情趣,如顧愷之的《女史箴圖》。
2、行雲流水描:用筆如輕雲舒捲、自如似水、轉折柔和、流暢不滯。
3、鐵線描:用中鋒圓勁之筆法描出,粗細均勻,富有紀律性,無絲毫柔張之跡,宜於表現佛陀庄嚴肅穆之情,所以歷代宗教繪畫常取此法以用,以元代的《永樂宮壁畫》等。
4、琴弦描:用中鋒懸腕筆法,須留得住,心手相應而不亂,如唐代周肪的《聽琴圖》等。
5、折蘆描:此由園筆轉為方筆之法,仍須方中見園,可以隸法為之。
6、釘頭鼠尾描:落筆如釘之頭,似有小鉤,收筆則如鼠尾,一氣拖長,所謂頭禿尾尖,頭重尾輕,於細勁中仍見骨力。清末之三任常用此法。
7、橄欖描:用筆最忌兩頭有力而中間虛弱,應起馳極輕,中間極沉著如唐人佛家正用此筆。
8、螞蝗描:柔而不弱、無雍腫斷續之跡,如梁楷《八高僧故事卷》。
9、曹衣出水描:衣紋多用直筆緊束,所謂曹衣(即曹不興)出水筆法,最要沉著,如唐代的閻立本《步輦圖》。
10、戰筆水紋描:戰戰兢兢即顫也,用筆要留而不滑,停而不滯。
11、闌葉描:此法用筆省輕重變化,但忌浮滑輕薄之習,唐代吳道子常用此法,多表現天女武神長裙深淺地,衣帶飄舞之風姿。
12、混描:在濃墨的衣紋線之側,以淡墨或色彩 以衣紋復線,反之亦可在淡墨線上 以濃墨復線,以增加豐富的效果,此法古人常用。
13、減筆描:馬袁、梁楷多用此法,以少許勝人之多許,少難於多,用筆簡括,一氣哈成也。
14、撅頭描:用禿筆,堅挺拔中含有婀娜之意最異粗惡,此法宋人常用之,如梁楷《六祖圖》。
15、蚯蚓描:春蛇秋蚓,以喻作書無骨之弊,然險惡太過亦不足取,當如篆書圓筆為住如周文矩《重屏會棋圖》。
16、竹葉描:視蘆葉為短,半葉為長,乃介於兩者之間的描法,仍用金錯刀書法,以中鋒寫之,如 李唐的《採薇圖》。
17、枯柴描:如山水畫中有亂柴皺,用筆以,剛中有柔,整而不亂為宜。黃慎常用此法。
18、棗核描:近似橄欖描法。

⑺ 裝飾畫的肌理怎麼做
下面是幾種肌理的製作方法:
噴灑法——包括兩種方法:一種為噴繪法,另一種為灑色法。 噴繪法是以噴筆等噴繪工具為主的繪制方法。由於噴繪工具繪制的色彩細膩、均勻,所以它不僅可以繪制出具有寫實風格的畫,且能使畫面達到一種神秘效果。噴繪法除使用專業的噴繪工具外,還可以利用刷子等工具達到類似的處理效果,採用遮擋方法,可以噴繪出清晰的邊緣。噴繪法可以結合勾線法,使畫面更為生動。當然,噴繪工具用於需要一定的時間來保證,在對此工具的特性未達到嫻熟掌握時,抑或產生相反的效果。 灑色法是將色彩灑在畫面的一種方法。它以毛筆、海綿等工具敷上顏色並灑在畫面所需之處,以達到一種不規則的點狀的肌理效果。時裝畫中的某些點狀面料肌理、背景處理可以使用此方法。
2.暈染法——暈染法是從中國工筆畫技法中吸取而來的一種技法。採用兩支毛筆交替進行,一支敷色,一支沾清水,由深至淺均勻染色。
3.撇絲法——這是中國畫、染織圖案設計中的一種技法。採用筆敷色之後,將筆鋒撇開,形成間隔、長短等不規則的排線。
4.重疊法——以色與色的逐層相加,產生另一種色相、明度、純度等不同的色彩。這種效果,一般表現透明、或需要加深的色,可以多次進行完成。相加色彩的次數,可以三或四次、甚至更多,一般來說,以紙張的承受力、顏色的覆蓋力和所要表現的效果為准。比如表現朦朧的效果時,可以運用重疊法,由淺至深,逐層、逐次暈染,使其產生透明的效果。
5.剪貼法——以面料、報刊、色紙等一些可用於剪輯、拼貼的材料,按畫面需要進行拼接、粘貼的一種技法,它可用作間接預視面料運用的整體效果。
6.阻染法——利用顏料中油性顏料(油畫棒、蠟筆、油性馬克筆等)與水性顏料(水彩)相互不融的特性,以一種顏料作紋理,水粉顏料附著其上,由此產生兩種顏料的分離。此法多用於深底淺色面料的處理。
7.拓印法——拓印法是將棉花、海綿、布等材料,使其形成一定的形狀,敷上顏料之後,作於畫中,可形成一定的肌理效果。亦可預備如紙或塑料材料製成的某種所需形狀,再用拓印之法,形成某種所需形狀的特殊肌理效果。
8.轉印法——採用轉印紙上的圖案,並將這些圖案用刮筆轉印到畫中。轉印的圖案具有工整、快捷等優點,但受到轉印紙圖案種類及尺寸的限制。
9.凹凸法——使用一定的外力,將畫面所要處理的部位,敲打、壓擠出凹凸效果來,由此而產生一種立體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運用此法時,色彩的選用,不可太多,最好使凹凸處理在色塊,或單色色塊上,甚至是無色之中。凹凸的部分,其面積不宜過大。使用凹凸法時,應注意力度的大小,以及紙張的彈性、厚薄,以免損壞畫面。
10.磨擦法——用枯筆、海綿、橡皮、布等帶有阻力的粗糙的材料,敷上少許顏料,磨擦畫面,或用砂紙、牙刷等工具磨擦畫面,由此而產生一種較為朦朧、陳舊的某種痕跡效果,此法稱為磨擦法。
11.流彩法——此方法利用顏料的流動性達到表現的目的。首先用適量的清水打濕需要處理的部分,然後用含有一定量水分的顏色置於其中,小心翻動畫面,使色彩流動至滿意為止,干後即成為具有流動感的畫面效果。亦可預先在鏡面、水面(需用油性顏料)等光滑的材料表面將顏料作好流動的色彩肌理,然後用畫紙覆蓋其上,將流動的色彩印入畫中,最後進行剪輯處理。
12.折皺法——將畫面按所需揉、折成皺,再敷上色彩作畫,產生一種肌理效果,稱為折皺法。此法用於特殊的面料和背景肌理效果的表現。
13.刮割法——這是利用某種硬物、尖狀物或刀狀物,刮割畫面,使其產生一種特殊效果的方法。運用此法時,需考慮刮割的深度與紙張的質地與厚度,避免劃破紙張。 所謂肌理就是一種不平整紋路! 在繪畫中主要能起豐富畫面的 作用! 具體的做法:
1), 用牙刷沾顏色後,撥牙刷毛,彈出色粒落到畫面上. 2), 用海綿,或絲瓜筋沾顏色後輕輕地按在畫面上. 3), 或用較大的水盆放上水,在水面上滴些墨汁或顏色,輕輕拌一下, 上面覆蓋生宣紙.馬上撩出來!動作要快。
⑻ 工筆畫上色的步驟
鳥類著色法(八哥、山雀)
步驟一:
濃墨勾輪廓。

(8)牛仔裙怎麼做肌理工筆畫擴展閱讀
歷史
工筆畫即是以精謹細膩的筆法描繪景物的中國畫表現方式。唐代花鳥畫傑出代表邊鸞能畫出禽鳥活躍之態、花卉芳艷之色。作《牡丹圖》,光色艷發,妙窮毫釐。仔細觀賞並可確信所畫的是中午的牡丹,原來畫面中的貓眼有「豎線」可見。
又如五代畫家黃筌寫花卉翎毛因工細逼真,呼之欲出,而被蒼鷹視為真物而襲之,此見於《聖朝名畫評》 :「廣政中昶命筌與其子居農於八卦殿畫四時山水及諸禽鳥花卉等,至為精備。其年冬昶將出獵,因按鷹犬,其間一鷹, 奮舉臂者不能制,遂縱之,直入殿搏其所畫翎羽。」
工筆畫在唐代已盛行開來。所以能取得卓越的藝術成就的原因,一方面繪畫技法日臻成熟,另一方面也取決於繪畫的材料改進。
絹料的改善而對工筆畫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據米芾的《畫史》所載:「古畫至唐初皆生絹,至吳生、周、韓斡,後來皆以熱湯半熟,入粉捶如銀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筆。」
工筆畫一般先要畫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復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後復上有膠礬的宣紙或絹,先用狼毫小筆勾勒,然後隨類敷色,層層渲染,從而取得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如陳之佛所作秋艷圖。
中國的工筆畫歷史悠久,從戰國到兩宋,工筆畫的創作從幼稚走向了成熟。工筆畫使用「盡其精微」的手段,通過「取神得形,以線立形,以形達意」獲取神態與形體的完美統一。
在工筆畫中,不論是人物畫,還是花鳥畫,都力求於形似,「形」在工筆畫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與水墨寫意畫不同,工筆畫更多地關注「細節」,注重寫實,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張萱的《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描繪的都是現實生活,這些作品不僅具有很強的描寫性,而且富有詩意。
明末以後,隨著西洋繪畫技法傳入中國,中西繪畫開始相互借鑒,從而使工筆畫的創作在造型更加准確的同時,保持了線條的自然流動和內容的詩情畫意。 清 慵訥居士 《咫聞錄·秘戲圖》:「 關中 馬振 ,近時畫家之著名也,善工筆。
一時風氣,凡饋大憲禮,必有秘戲圖冊,而 馬振 之所畫者,即景生情,能窮閨閘之婿態。」 黃賓鴻 《古畫徵·明畫尚簡之筆》:「言 明 畫之工筆者,必稱 仇實父 。」 秦牧 《藝海拾貝·粗獷與細膩》:「偶然翻閱齊白石的畫冊,從裡面一些粗獷的意筆和精細的工筆相結合的畫幅中,得到了很大的啟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工筆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