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切牛仔骨什麼意思
1. 牛仔骨是牛哪個部位和肉,怎麼燒比較好吃
節日嘛,總想來點平時吃不到的食材,但又不要是從來沒見過的食材,否則會因為不熟悉食材而失手。
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食材,我首推牛仔骨。

2. 原切牛排是牛的哪個部位
一、肉眼牛排一般指取自牛身中間的無骨部分,[眼] 是指肌肉的圓形橫切面,由於這個部分的肌肉不會經常活動,所以肉質十分柔軟、多汁,並且均勻地布滿雪花紋脂肪。
二、肉眼是牛身上的部位,大陸叫沙朗。肉眼是台灣叫法。肉眼牛排之所以被稱之為肉眼牛排,主要是牛排中天然內嵌一眼狀白色脂肪,因其形狀而得名肉眼牛排,肉眼牛排的紋理很清晰,肥瘦結合,選自背脊,肉質十分鮮嫩,各年齡人群均可食用。
三、牛排還可選用牛身上以下部位進行烹飪,包括:
(一)、菲力牛排(FILET)也稱牛裡脊,腰內肉,特點是瘦肉較多,高蛋白,低脂肪,比較適合喜歡減肥瘦身,要保持身材女子。
(二)、西冷牛排(SIRLOIN),也叫沙朗牛排,是外脊肉,牛的後腰肉,含一定肥油,尤其是外延有一圈呈白色的肉筋,上口相比菲力牛排更有韌性、有嚼勁,適合年輕人和牙口好的人。
(三)、T骨牛排(T—BONE),是牛背上的脊骨肉,呈T字型,兩側一邊是菲力,另一邊是西冷,既可以嘗到菲力牛排的鮮嫩又可以感受到西冷牛排的芳香,一舉兩得。
3. 牛小排是牛的哪個部位
牛小排是牛的胸肋骨部位。它其實就是一塊去了骨頭的牛仔骨,然後通過加壓把兩塊接在一起,所以經常一煎就裂成兩塊了,但不用擔心,不是合成肉,牛小排是原切,商家敢賣這么貴的價格,一般不會出現合成肉。

牛小排特點
這個部位肉質結實油脂甚多,以炭燒或燒烤的方式處理最佳,在燒烤的過程,油脂遇熱流出,香味四溢。烹調時通常采橫切處理,吃時不宜太生,因為在全熟的狀況下,骨頭部份會與肉片自然分離(肉煎熟收縮的原理),使牛小排的口感脆焦又充滿咀嚼感。
牛小排的肉質結實,油紋分布適中,但是它的含脂量較高,通常都會拿來作為燒烤之用,而在燒烤的過程里,油脂會遇熱流出,使得香味四溢。牛小排在烹調的時候,通常采橫切處理,因此拿牛小排做為燉煮的材料,其味道也很不錯。
4. 什麼是牛仔骨
牛仔骨又稱牛小排,指的是牛的胸肋骨部位。但要明確的是,帶骨頭的在北美分割標准中,統稱為牛仔骨,不帶骨頭的,統稱為牛小排。所以,牛小排的價格通常高於牛仔骨。
牛仔骨的食療價值:
1、化痰止咳:對咽喉部有良好的濕潤和物理治療作用,有利於局部炎症治癒,並能解除局部癢感,從而阻斷咳嗽反射。
2、強筋:強筋、通絡,恢復疲勞和調理腰膝酸軟。
3、壯骨:能刺激骨基質和骨細胞生長,使鈣鹽在骨組織中沉積。
4、提高免疫力:牛肉富含豐富蛋白質,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該季節的補益佳品。
5、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之功效,適宜於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
5. 牛排有哪些種類
肉眼牛排
英文名稱,RIB-EYE,是牛肋上的肉,瘦肉和肥肉兼而有之,由於含一定肥膘,比較適合煎烤,味道比較蘇香。肉眼牛排中間的肥膘像一隻眼睛
適合人群:青少年、成年皆可。

一分熟牛排(rare):牛排內部為血紅色且內部各處保持一定溫度,同時有生熟部分。
三分熟牛排(medium rare):大部分肉接受熱量滲透傳至中心,但還未產生大變化,切開後 上下兩側熟肉棕色,向中心處轉為粉色再然後中心為鮮肉色,伴隨刀切有血滲出。
五分熟牛排(medium):牛排內部為區域粉紅可見且夾雜著熟肉的淺灰和棕褐色,整個牛排溫度口感均衡。
七分熟牛排(medium well):牛排內部主要為淺灰棕褐色,夾雜著少量粉紅色,質感偏厚重,有咀嚼感。
全熟牛排(well done):牛排通體為熟肉褐色,牛肉整體已經烹熟,口感厚重。
一般我國的消費者喜歡五成到七成熟居多,建議可以多嘗試下五成熟及以下的口味,說不定有意外收獲。
6. 牛肉分類及各部分用途
1、牛頭:皮多、骨多、肉少、適宜鹵制、百切之用。
2、牛尾:肉質肥美,適宜於煨湯。
3、上腦:位於背脊前部,靠近後腦,肉質肥嫩,可作烤、炒、涮用。
4、前腿:位於頸肉後部,包括前胸和前腱子的上部,肉質較老(適宜於紅燒、鹵、煨或碎作餡心等)。
5、頸肉:即牛頸脖的肉,質量較差,可紅燒,煨湯或做餡心。
6、前腱子:肉質較老,可作鹵醬,紅燒,腌制等用。
7、背脊:包括牛排,裡脊等。牛排位於背脊部,緊接於上腦,肉質厚闊而肥嫩,通常用於烤、炸等;裡脊位於脊背下面,是牛身上最嫩的肉,可切片、切絲、用於生爆、生炒用。
8、腑肋:位於牛胸部的肋骨處,相當於豬的五花肉,肉中央夾有筋,多用於紅燒或煨湯。
9、牛 腩:(又名百 奶 ):位於腹部,呈帶狀,肉層較薄,附有百筋,一般用於紅燒;其較嫩部分經水鍋加工處理後,可用於爆炒。
牛腩【niú nǎn】
1,牛腩即牛腹部及靠近牛肋處的松軟肌肉,以新鮮黃牛的牛腩為好。
2,牛腩是指帶有筋、肉、油花的肉塊,這只是一種統稱。若依部位來分,牛身上許多地方的肉都可以叫做牛腩。國外進口的部分是以切成條狀的牛肋條為主(又稱條肉),是取自肋骨間的去骨條狀肉,瘦肉較多,脂肪較少,筋也較少,適合紅燒或燉湯。另外,在裡脊肉上層有一片筋少、油少、肉多,但形狀不大規則的裡脊邊,也可以稱作牛腩,是上等的紅燒部位。牛腱也可以算是牛腩的一種,筋肉多,油少,甚至全是瘦肉。因此一般用來鹵,不適合燉湯,更不適合紅燒
10、米龍:位於牛尾根部,前接牛排,相當於豬肉的臀尖,肉質很嫩,表面有膘,適於做牛肉絲、牛腩、牛肉餅、溜、爆、炒均可。
11、里仔蓋:位於米龍下部,肉質很嫩,可以代替米龍。
12、仔蓋:位於里仔蓋的下面,用途與里仔蓋相仿。
13、後腱子:肉質較老,可用於紅燒、鹵醬、腌制。
7. 牛排部位的介紹和口感是什麼
1、肋眼
肋眼(Rib Eye),也有稱為眼肉牛排,算是最常見也最經典的牛排部位之一,是牛的第六到十二根肋骨位置的背部長肌上段。
這個部位其實是一個各方面都很均衡的位置,所以是牛排的經典部位,肉質的嫩度很不錯,油花分布均勻細密,同時又帶有點筋花,所以比菲力更具脂香。
2、西冷
西冷(Sirloin),牛外脊,明顯的標志就是帶一條白色肉筋。韌度略大於肋眼,有嚼勁,且肉筋經過煎烤之後有非常濃郁的牛脂香味,所以也是牛排非常好的部位。
但這個部位的烹飪難度略大,稍微有點厚度的建議用sousvide(低溫慢煮)的烹飪方式來做。常規厚度或者薄切的,也盡量要控制在7成熟以下,不然怕你是咬不動的了,除非牛肉級別特別高那就另說。
3、菲力
菲力(Tenderloin),牛裡脊,算是整頭牛中最不常用到的一塊肌肉,不常運動,所以非常細嫩,牛排中算是最A級的部位吧。A級菲力幾乎是完全不需要咬的,但另一方面,菲力的牛肉味和脂香味會稍欠。
對於喜歡特別嫩的,又買得起的,可以考慮這個菲力部位。菲力要比這兩個部位貴很多,貴一般50%以上。

4、牛小排
牛小排(Short Rib),是肩胛至牛肋部位的肉。說白了,它其實就是去骨的牛仔骨,通過加壓把兩塊接在一起,所以經常一煎就裂成兩塊了,但不用擔心,不是合成肉,屬於原切范疇。
這個部位,油脂非常多,傳統牛排一般不選擇這個部位,因為油脂太多吃起來太膩,所以大部分是拿來明火烤、燜焗、石鍋烤什麼的。
但國內喜歡這個部位的人不在少數,主要是因為好品質、雪花細密、部位又好的牛排確實價格難入百姓家,一塊幾百的牛排不是隨便就下得去手的。
5、上腦
上腦(Chuck),是脖子後面連接眼肉的部位,花紋漂亮,但由於筋比較多,所以嫩度可能會有所欠缺。
為什麼說可能?因為這個部位也要細分,靠近脖子的部位,也就是前半段,活動量偏大,所以肉也偏比較有嚼勁,類似外脊西冷。而如果是靠近眼肉部位,也就是後半段,則肉質相對也比較細嫩,接近眼肉。所以也許你買了兩塊上腦,一塊有點老,一塊還挺嫩,這是正常的,這就是上半段跟下半段的區別。
而上腦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解凍後看起來會有點鬆散(菲力也有點這個問題),所以很多人還以為是買到拼接肉。
這個部位價格便宜很多,可以做到西冷、眼肉價格的一半。但一分錢一分貨,不管是上段還是下段,跟西冷眼肉比,口感也大概只有一半,香味與嫩度都還是差點意思。
6、板腱
板腱(Top Blade Muscle),也叫嫩肩或者牡蠣肉。
說是嫩肩,其實並不嫩。那為什麼叫嫩肩呢?因為其實它本來是塊還不錯的材料的,嫩度適中,但是可惜中間長了條筋,處理起來會有點麻煩,如果你煎的熟度不夠,筋不夠熟的話,筋根本咬不動。如果你把筋都煎熟了,一般肉又被煎老了,肉咬不動了。
那應該怎麼處理呢?一般烤或煎完之後,需要靜置後把中間的筋及周圍的肉切出來,再煎至全熟。
正是因為比較難處理,所以價格橫向比較會便宜很多。如果你會處理的,倒是可以考慮。新手一般不建議入手這個部位。
8. 調理牛肉和牛肉區別是什麼
調理牛肉和牛肉區別是:
1、選用原料不同
牛肉,也叫「原切牛肉」,就是直接從牛身上獲得的肉,這裡麵包括牛排、牛肉塊、牛仔骨等等。它的原料就是從牛身上分割出來的,根據部位不同,還有不同的名字,如裡脊肉、眼肉、牛腩等等,但都屬於牛肉這個大品類下。
調理牛肉選用的原料並非純牛肉,大部分是分割牛肉時剩下的碎肉、或者長時間沒賣出去的牛肉,裡面還可能摻雜了其它的肉類,添加了水、各種調味料以及一些食品添加劑。
從選用原料上看,調理牛肉多用碎肉、放較長時間的牛肉製成,當中添加了水、各種調味料和食品添加劑,裡面還可能摻雜了其它肉類;而牛肉則是直接從牛身上分割出來的。

2、製作方法不同
調理牛肉,是將牛碎肉或者放了很長時間的牛肉裝入制肉設備里,再加上水、腌制材料和一些食品添加劑,進行滾揉拼接而成,屬於肉製品的一種。
從製作方法上看,調理牛肉是將牛肉原料、水、腌料和一些食品添加劑放入制肉設備中,滾揉拼接而成的肉製品;而牛肉只經過屠宰分割處理,沒有進行前面這些加工。
3、外觀和口感不同
牛肉吃起來,帶著牛肉獨有的韌性和肉香味,吃起來特別有嚼勁,是帶有天然感的好吃;調理牛肉吃起來,有一股濃濃的調料味,蓋過了牛肉本身的味道,比較容易咀嚼。
從外觀和口感上看,調理牛肉看上去像腌制過的牛肉,吃起來有一股調料味,較容易咀嚼;牛肉看上去是鮮肉的樣子,肉色均勻有光澤,吃起來帶有牛肉獨有的韌性和肉香味。
4、營養和價格不同
牛肉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具有低脂肪、高蛋白、富含多種氨基酸和礦物質元素等特點;調理牛肉選用的牛肉品質一般欠佳,裡面還添加了各種其它的物質,因此營養價值比牛肉低很多。
而調理牛肉在製作過程中放了很多調料和各種添加劑,吃多了對人體也不好。如果拿價格做個對比,牛肉價格比調理牛肉價格高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