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牛仔為什麼壓槍
⑴ 美國牛仔用啥槍
美國西部牛仔一般都佩帶一種可以連發的六響左輪手槍,這種連發的手槍既便於攜帶,使用又十分簡單,任何稍微受過開槍訓練的人,都能很快嫻熟的使用它。而牛仔們大多是玩槍的高手,他們在飛馳的駿馬上尚能百步穿楊、百發百中。這種六響左輪手槍非常適合以德克薩斯牛仔為代表的西部牛仔的需要,是他們用以對付野獸、強盜、印第安人襲擊的最有效的自衛武器。
這種六響左輪手槍就是大名鼎鼎的柯爾特左輪連發手槍。1830年,一位年僅16歲名叫塞繆爾·柯爾特的康涅狄克州海員,在遠航新加坡的寂寞旅程中,用木頭削制手槍模型以消遣自娛,消磨難耐的寂寞時光,結果他竟然成功的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把左輪手槍的製作。盡管它只是用木頭做的。兩年後,柯爾特向設在華盛頓的美國專利局左輪手槍的發明申請和說明書。後來他又開公司生產出了真正實用的左輪手槍。
在佩德納萊斯的一次戰斗中,15名裝備這種手槍的德克薩斯騎警把70多名科曼奇族印第安武士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從此柯爾特左輪連發手槍在西部邊疆威名遠揚。德克薩斯騎警和牛仔們形象的稱柯爾特左輪連發手槍為「六響槍」。
1845年,在與墨西哥的戰爭中,德克薩斯騎警憑借這種犀利的兵器,一舉擊敗了數倍於己的墨西哥軍隊。自此,「六響槍」在全美國乃至全世界名聲大噪,成為美國西部牛仔須臾不離的心愛夥伴。(下面介紹西部牛仔使用的杠桿槍)
它不僅在戰爭中大出風頭,而且與科爾特左輪組成的一長一短最佳拍檔也是牛仔們的最愛。它們一起見證了美國的西部拓荒史,成為日後碧血黃沙西部大片中不可或缺的槍械道具。
在反映拓荒時代的美國西部大片中,牛仔們的「標准裝備」是腰間挎著著名的柯爾特左輪,在馬鞍子旁還斜插著一把長槍。這種長槍在現代的軍隊當中已經看不到了,但在民用市場上仍能見到它的身影,它就是杠桿槍。
⑵ 西部牛仔為什麼要決斗
決鬥起因
決斗前的情形通常如下。一方被侮辱(可能是想像中的)之後,將會向另一方提出挑戰(「要求得到滿足」)
就現在網路用語常用的PK的意思差不多,PK」是英文「PlayerKilling」的簡稱,來源於網路游戲中「殺人」的玩法,在游戲玩家中使用較多,是「兩人對決,殺個你死我活」的意思。
決斗規則
決斗的終止方法有以下幾種,由挑戰者選擇:只要一方受傷——即使是小傷,決斗就終止;一方受重傷而無法繼續決斗時,決斗止; 一方受致命傷後,決斗終止;手槍決斗中,雙方相對開槍。
如果兩人都沒有命中,而挑戰者認為他已經「滿足」,則決斗終止;否則反復開槍,直到一方受傷或死亡為止。但開槍次數不能超過三次,否則會被認為是過於「野蠻」。實際這種情況很少見。
著名的決斗
拒絕挑戰有時被認為是可恥的,而且經常會被處以罰金。名人受到挑戰的可能性比普通人大得多。
俄國詩人普希金在他的作品中描述了幾場決斗,例如 Onegin's el with Lensky inEugene Onegin,似乎是預言了自己的死亡。他本人在和 Georges d'Anthès 的決斗中受了致命傷,後者據傳是他妻子的情人。
事後丹特斯被控在決斗中作弊,但他還是娶了普希金的小姨子葉卡捷琳娜,還當上了法國的大臣和參議院。決斗事件是由一封匿名信煽動的。據說丹特斯與荷蘭大使的同性戀情引起了兩個同性戀王子的嫉恨,而匿名信就出自這兩人之手。
1598年,英格蘭劇作家 Ben Jonson 在和一個名叫 Gabriel Spencer 的演員的決斗中受了致命傷。1798年,HRH The Duke of York,雅號"The Grand Old Duke of York"在和 Lieutenant-Colonel Charles Lennox 的決斗中被一顆子彈擦傷了頭發。
1840年,7th Earl of Cardigan,如今聲名狼藉的 Charge of the Light Brigade 的主管,在決斗中打傷了一個名叫 Captain Tuckett 的英國軍官的,但沒有致命。

(2)美國牛仔為什麼壓槍擴展閱讀
決斗,算是歐洲舊時期的一個常見的習俗。當兩位紳士互相爭執,各不退讓的時候。大家約個時間、地點,找個雙方信任的公證人,或者是裁判。舊時候的歐洲貴族就喜歡來這套,這不僅牽扯了一個人的聲譽,還對個人利益有一定的影響。
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拒絕決斗的那一方需要交付一定數量的處罰金。你們可以理解為可能拒絕方實力不濟,破財免災了。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對方把決斗用的白手套摘掉就別以為受點傷就完事兒了,對方要玩命了。
同樣決斗作為一種文化,出現在大量的文學作品,藝術作品,還有一些影視作品之中。比如說莎翁著名的悲劇《哈姆雷特》最後就死在決斗這事兒上。再比如,過去流行的西部片《荒野大鏢客》就經常出現決斗的場面。
像是日本電影《座頭市》系列,《帶子雄狼》系列等等也經常出現決斗的場面。這些場面驚險刺激,給觀眾們都帶來了不少的娛樂性
同樣,決鬥文化也催生出了許多的運動項目,像是以拳擊為代表的各種搏擊類項目,再比如擊劍比賽,甚至許多像是群體體育項目中許多選手也有著一對一的單挑。這些多多少少都帶著一些決鬥文化的影子。
歷史上比較出名的決斗,大概是俄國大詩人普希金和自己的情敵法國人丹特士的決鬥了。1831年的2月17日,普希金為了自己名譽和妻子向這位法國的年輕人進行了決斗。在自己的朋友丹扎思見證下,允許丹特士先進攻。不幸的是,槍響之後,普希金沒能躲過那顆子彈。兩天之後,普希金與世長辭。
有趣的是,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也在朋友的蠱惑這下,向當地的一位報社編輯提出了決斗。所幸的是,當時馬克吐溫請了一位當地實力強勁的槍手作為自己的陪練,槍手在向外吹噓了馬克吐溫的槍法之後。對方很識趣地認慫了,不然我們很有可能就是去了一位偉大的作家。
在我國古代,很少有把集體利益亦或是個人利益牽扯進決斗的這種事情中。這透露出中國人的古智慧中的一種狡黠,能用腦子解決的事情為什麼要訴諸武力這種非理智的行為。史記上就記載這楚霸王項羽想要和漢高祖劉邦決斗最後被劉邦拒絕的典故。
這是一種明智的行為,與要成就的大業相比,丟點面子似乎算不了什麼。所以,中國人喜歡對動不動就要找人單挑的人稱之為武夫,甚至是莽夫。中國人認為這是一種失智的體現。
不過同樣是在中國的許多文學作品中,也有許多決斗方面的記載。最典型《三國演義》或者是《隋唐演義》里就描寫了許多的決斗場面,可以說各有各的精彩了。
另外,武術屆也有各派之間的武義切磋,也可以視作一種決鬥文化的體現,要知道武義切磋可是要簽生死狀的。民間也有像是比武招親之類的小規模決鬥文化,可以說是趣味十足了。
其實早在很久之前,歐洲人就不再進行決鬥了。英國最後一場因為決斗發生的命案發生在十九世紀的五十年代,在那之後就沒有過關於決斗致死的記載。決斗也被視作了違法行為,進入法治社會之後,這種富有特色的行為,也就只有在影視文學作品之中看到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決斗
⑶ 西部牛仔決斗詳細規則
在早期西部牛仔決斗規則是兩人對立,比誰拔槍快,牛仔決斗中,拔槍快的人不一定是先掏槍的人,如果先掏槍打死對手代表著恥辱,後掏槍打死對手代表著榮譽。
如果兩人都沒有命中,而挑戰者認為他已經「滿足」,則決斗終止;否則反復開槍,直到一方受傷或死亡為止。但開槍次數不能超過三次,否則會被認為是過於「野蠻」。

(3)美國牛仔為什麼壓槍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美國牛仔的出現與西班牙的殖民擴張不無關系。西班牙人在飼養和馴服牲畜方面很有一套,在16世紀的殖民過程中,他們將這一傳統還帶到墨西哥,後來又傳到包括德州在內的美國西部,牛仔、駿馬、長角牛、牧場勾勒出美國原始西部生活的主旋律。
據記載,早期的得州牛仔中,非洲裔黑人、拉美人占絕大多數,並且處於社會底層。19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美國牛仔主要集中在牧場上,他們要放牧、交易牛群,還要負責維修柵欄、管理牧場設備等,工作相當辛苦。
游牧生活決定了牛仔在穿著上與眾不同,典型的牛仔總是頭戴氈帽、腳蹬馬靴、腰掛匕首和短槍,其裝束絕對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更注重實用性,如高跟馬靴主要是為了防止腳從馬鐙中滑出來;結實耐磨的牛仔衫則是為了防止穿行灌木叢時被撕破。
⑷ 老兵常說,手槍在50米之外就打不死人了,這是真的嗎
這可不一定,這取決於手槍的威力,和使用者的技術,而老兵之所以這么說,也是有很多原因的,要知道手槍屬於攜帶型槍械武器,其本身並不是追求為例,其追求的是便利性,在滿足便利性的同時,盡可能的、在有限的設計空間內,盡可能的發揮出武器的最大性能,這才是手槍存在的意義。

但如果換成威力大、射程遠的狙擊槍,經過一系列的計算,在有經驗的老兵的使用下,是可以精準的命中目標的,這在一些電視劇中,那些使用狙擊槍進行定點射擊時就可以看得出來。而且要知道這些老兵是在戰場上作戰,戰場上的環境太復雜了,雖然很多人都配備手槍,但不到近身戰斗的危急時刻,是很少有人會用手槍來射擊的。
⑸ 歷史上的美國西部牛仔為何都要配槍是因為他們那邊印第安人很多還是強盜亦或是保護牛群
早期的美國地廣人稀,美國西進運動的時候。牛仔們帶槍一方面防止橫行在西部的野獸,或者狩獵,提高在野外的生存能力。一方面為了對抗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對這些掠奪他們土地和財富的白人惡意滿滿,再一方面是防備自己人的掠奪和火並,這些人里有強盜,有罪犯。
⑹ 有關牛仔的最愛——轉輪手槍是怎麼樣的
第一支真正意義的手槍是美國天才槍械師塞繆爾·柯爾特發明的轉輪手槍,也就是今天的左輪手槍。左輪手槍一般裝彈6發,每扣動一下扳機,射一發彈,同時轉輪向左轉一格,擊發下一發彈。我們在美國西部片中看到的美國牛仔,使用的就是這種轉輪手槍。
自1835年美國的柯爾特發明轉輪手槍,至今已180餘年,轉輪手槍可謂是歷久不衰。到了20世紀初,左輪手槍逐漸成為警用和民用防身手槍,而自動手槍取代了左輪手槍,成為軍用手槍。
為什麼警察和平民防身仍用左輪手槍呢?因為左輪手槍相對於自動手槍有一個大優點:不卡殼。我們知道,由於火葯受潮等種種原因,有的子彈會「瞎火」,即發射不出去,自動手槍遇到這種情況就「傻眼」了,而左輪手槍只需要再扣一下扳機,就可以「省略」這顆臭彈而擊發下一發彈,這在千鈞一發的決斗中是相當重要的。雖然現在「瞎火」率為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但左輪手槍的這一優點仍深受人們喜愛,一些製作精美、威力巨大的左輪手槍更為收藏家所青睞,那些短小精悍的左輪手槍則是淑女名媛的防身利器。雖然左輪手槍已有100多歲了,但它仍寶刀未老,英姿煥發,與自動手槍一較短長。
但是,同左輪手槍相比,自動手槍也有自己的優點。它威力大,容彈多,裝彈快,可連續射擊,從而成為軍用手槍中的佼佼者。自動手槍中的名槍很多,主要有:德國的「毛瑟槍」、美國的「柯爾特」M1911A1、義大利的「貝雷塔」92F以及勃朗寧等等。
⑺ 《敢死隊》曾哥為什麼手槍速射要壓在槍上面
那不是1911,那是一把老式單動.45口徑左輪,也可能是COLT生產的,這種左輪射擊前必須把擊錘扳起,再扣動扳機,一次只能打一發.他用的是典型的牛仔射法,用食指扣住扳機不放,保持擊錘的釋放,然後用左手手掌對擊錘進行撥動擊發,就能達到連發.是經過長期訓練,就能對目標進行迅速准確的打擊。
http://www.56.com/u51/v_MjQ1NDU5Njg.html
1911他只使用了手槍快拔和快速更換彈夾,看照門的形狀,我估計應該是KIMBER的。
⑻ 午時已到什麼意思 午時已到是什麼梗
你好!我國古時候以天乾地支計時,午時是指11:00-13:00之間的這段時間,古人認為在這個時段陽氣最重,在此期間處決犯人的話不容易成鬼被糾纏。
⑼ 電影里西部牛仔用左輪手槍連續擊發的時候經常有打一槍另一隻手壓一下槍的鏡頭,為什麼要這么操作
這是比較老式左輪手槍的射擊方法,類似日本三八大蓋,拉下槍栓,開槍。
老式的左輪手槍,扣動扳機,只能進行擊發,並將轉輪轉動,換上下一發,而擊發的撞針要手動才能完成,因此,會看到用另一隻手壓扳機。
現在的左輪手槍,一般在扣動扳機時,換彈,扣撞針動作都完成了,只需扣扳機就行了!
⑽ 美國牛仔決斗,為啥要先背對背先走然後再回頭開槍。 【如果有人先開槍,那不就不公平了。】
因為真正有道德的牛仔是很重視決斗的,他們將偷襲視為卑鄙的行為,就算是贏了也不光彩,就像歐洲的騎士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