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牛仔知識 » 美國牛仔怎麼馴馬

美國牛仔怎麼馴馬

發布時間: 2022-09-26 15:19:49

⑴ 為什麼牛仔騎的是馬,而不叫馬仔呢

美國牛仔是騎著馬的牧牛人。其實牛仔只是對於一個職業的稱呼,而並不是因為他騎著什麼,所以牛仔騎著馬也沒有什麼不妥。美國的牛仔是非常具有冒險精神的人,在美國,牛仔備受歡迎和崇拜。因為牛仔本身就代表著美國的冒險精神,而牛仔工作的開拓性都是非常令人嚮往的。

但是呢,真實的美國牛仔其實主要工作是牧牛。也就是管束半馴服的牛,其中以管束野性難馴的西班牙野牛為主。牛仔通常不離牛群,因為他們要隨時注意,以防狼群等野獸的襲擊。牛仔有的本身就是牧主,但大部分是牲畜商人的僱工。因為牛仔職業的特殊性,所以在美國人由東向西遷徙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⑵ 美國西部片里牛仔用來套馬的那種繩索打的是什麼結具體方法說一下

「營釘結」或著「可調節繩結」,這兩種結都可以,這兩種結的繩圈都是可以調節松緊的。

⑶ 歷史上真實的美國牛仔,真的有那麼的灑脫和快意嗎

牛仔這個詞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在美國的影片和小說中,總會有描述牛仔的片段。不過那裡面的牛仔都是英勇和機智的代表,他們創造出很多美麗的"童話",比如最常出現的就是牛仔行俠仗義救下美人的故事,這樣的編纂使得不知情的人們對於美國牛仔的期待很高,認為他們是騎士一樣的存在,擁有很好的地位和尊嚴,當然收入水平也不會低。


就連小牛也會對牛仔造成威脅,它們會借著自己的體格把牛仔拖下馬,一旦落入牛群那就只能自生自滅了。牛仔在美國放牧時因為公牛反抗致死的消息也經常會出現在報紙上,這些美國人都視而不見了。比如在1879年,有報道說牛仔在趕攏牛群的時候被牛群攻擊死亡。還有1883年兩位牛仔追趕一頭公牛,結果有一位被公牛頂到了湍急的水流中。

⑷ 有誰能告訴 牛仔 的起源,歷史 ,和牛仔 究竟是在養馬還是養牛不是牛仔褲

提起美國西部牛仔,人們就會聯想到得克薩斯州,這里不僅是美國的牛仔之州,也是世界的牛仔之鄉。在好萊塢影片中,美國牛仔給人的印象總是威猛、豪爽、俠義,那麼現在的西部還有沒有牛仔?他們的生活又是什麼樣的呢?
?
「牛仔」只存在了幾十年
美國牛仔的出現與西班牙的殖民擴張不無關系。西班牙人在飼養和馴服牲畜方面很有一套,在16世紀的殖民過程中,他們將這一傳統還帶到墨西哥,後來又傳到包括得州在內的美國西部,牛仔、駿馬、長角牛、牧場勾勒出美國原始西部生活的主旋律。據記載,早期的得州牛仔中,非洲裔黑人、拉美人占絕大多數,並且處於社會底層。19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美國牛仔主要集中在牧場上,他們要放牧、交易牛群,還要負責維修柵欄、管理牧場設備等,工作相當辛苦。
游牧生活決定了牛仔在穿著上與眾不同,典型的牛仔總是頭戴氈帽、腳蹬馬靴、腰掛匕首和短槍,其裝束絕對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更注重實用性,如高跟馬靴主要是為了防止腳從馬鐙中滑出來;結實耐磨的牛仔衫則是為了防止穿行灌木叢時被撕破。由於經常走動,他們所帶的物品都集中在馬背上,數量少而精,而且一物多用,如手帕既要擦汗,又要洗臉,還要當抹布。值得一提的是,馬鞍是牛仔最重要的行頭,他們到牧場找工作時,可以不騎馬但絕對不能沒有馬鞍。據說當年10塊錢的馬配100塊錢的鞍並不是稀奇的事。
到了19世紀70年代,隨著鐵路的修建以及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牛仔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活動范圍逐步縮小,社會角色也逐漸弱化。從真正意義上講,牛仔時代在歷史上只持續了幾十年。

?
現代牛仔大不同
到了21世紀,原汁原味的牛仔幾乎見不到了。汽車成了每個家庭的必備品,馬作為交通工具的情況即使在偏遠農村也很少見到。記者在得州生活多年,到過很多牧場,但那裡只有牛沒有「仔」了。不可否認,現代化把牛仔送進了博物館。美國勞工部2003年的工種分類中,牛仔仍是其中之一。不過有趣的是,在9730名「牛仔」中,連與羊、豬、雞沾邊的農戶也被算在內。
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好萊塢影片中,牛仔多是身材高大威猛的白人,而且他們總是與十惡不赦的流氓相對抗,突顯了牛仔的仗義和豪放。確實,得州牛仔粗獷、直爽、灑脫的風格代表了美國一代牛仔的形象,即使是現在,提起得州人,就會想到他們不屈不撓的性格和凡事不服輸、不放棄的脾氣。但在美國,「得州牛仔」這個稱呼也有行事野蠻沖動的貶意色彩。小布希做事一向粗線條,就時常被戲稱為「得州牛仔」。
美國西部牛仔的傳奇故事一直是好萊塢受歡迎的題材,有部電影《城市鄉巴佬》描述了現代人對西部原始生活的嚮往。有意思的是,在得州,皮卡車是最受牛仔歡迎的交通工具。這種車不僅內部寬敞、而且底盤高,馬力足,開起來轟轟作響,賓士在煙塵四起的牧場石子路上,顯得「牛氣」十足。
?
得州遍布牛仔文化
盡管牛仔時代已經過去,但它孕育的牛仔精神和文化卻延續了下來。休斯敦是一個很能體現牛仔文化的城市,這里每年3月都要舉辦全美最大的牛仔節,其中的馴馬及馴野牛表演相當精彩刺激。離市區不遠的喬治牧場歷史公園有180年的歷史,是休斯敦最能體驗牛仔文化的牧場。這里的牛仔現場表演內容豐富,如趕牛入柵欄、套繩套、修牛角等等。達拉斯附近的沃思堡牲畜交易所也保留了「牛」城本色,這里定期舉辦大型馬術表演,還有遊行和牛仔式的聚會。
牛仔文化也為得州創造了極大的經濟效益。休斯敦的「得州之味」牛排館是每位崇尚牛仔文化的遊客必到之處。在得州的旅遊景點,牛仔帽、馬靴等牛仔裝備必不可少。尤其是質量上乘的牛仔帽,更成為人們爭相購買的紀念品。
?

⑸ 美國牛仔文化三大經典是什麼呢

牛仔文化最早因生活所迫產生。
美國是移民國家,所以沒有什麼貴族,也就容易產生「勞動致富光榮」的傳統,這就是美國思想中最核心部分「美國夢」就是指一個白手起家的人最終能發大財。
隨著這種思想逐漸傳播,加上移民國家必然受到水手思想影響,更加加深勞動創造財富和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又加上西部美國農場的建立和逐漸擴大,產生大批牛仔,這些人游盪在各個農場之間,靠給別人照看牛群、驅趕劫匪為生,逐漸財富有所積累,後來買下自己的農場,發了大財,然後大吹自己年輕時候或真或假的事跡,當時的牛仔的裝扮並非我們今天熟悉的牛仔裝,今天牛仔裝是從工廠的咔嘰布工作服發展來的。
50年代到70年代初的美國人被稱為「垮掉的一代」,他們沒有什麼錢,不出去工作,於是賣不起漂亮光鮮的衣服,於是帆布和咔嘰布被廣泛採用,這種十分舒適的著裝恰好滿足人們對「自由」的要求,後來又加上原本軍隊才有的「附兜」(行軍時用來裝打火機的口袋),恰好裝下並卡住zippo打火機,(注,當時的zippo還是屬於低價貨)這就是今天廣為流行的牛仔裝的來源,也就是說牛仔裝根牛仔文化沒關系,倒是與「happys」關系極大。

牛仔文化三大經典:

LEE

在建立美國牛仔文化的過程中,LEE走了一段頗長的路。有不同發展階段,LEE始終能保持一貫實用與時尚兼備的姿態。牛仔褲由實用變成時裝,期間的演變過程,LEE站著重要的地位。公司創辦人H.D.Lee最初是一位工作服製造商,在本世紀主要供應日常工作服給予美國中,西部的農夫和工人。當時的經典有些至今仍流行著,如吊帶工人褲「BIB』N』BRACE」,以及在一次世界大戰成為美軍制服的長袖連身工人褲「UNION ALL」。公司產品能成為國家形象,於1910年一項創舉。

1975年,Lee品牌的女裝牛仔褲問世,名為「FIT FOR GIRLS」的女裝牛仔褲系列隨之產生。Lee品牌的男裝牛仔市場的成功建立,為女裝牛仔系列登場創下了良好的基礎。隨後,Lee公司又先後創立了適合各個年齡的品牌系列,建立了穩固龐大的牛仔王國。時至今日,LEE的悠久歷史令它成為美國牛仔褲的一大主流。它的產品無論在傳統與前衛的角度上,仍保有一定的水準和價值,已成為既經典又時尚的牛仔褲的代號。

眾所周知,牛仔褲的鼻祖是Levis,晚了它近40年的Lee牌牛仔在競爭激烈的牛仔褲市場中能夠迅速成長為第二品牌,制勝的法寶之一就是正確的定位。Lee抓住的是長久以來一直被忽略的一個市場-女性市場。對這一市場的主體25-44歲的女性消費者的定性研究表明,這一群體對牛仔服裝是情有獨鍾的(因為牛仔是她們青春的見證、成長的伴侶),而「貼身」是她們最關心的利益。大多數女性都需要一件在腰部和臀部都很合身而且活動自如的牛仔服,而她們平均要試穿16件牛仔褲才能找到一件稱心如意的。於是,Lee聰明地定位於此,在產品設計上一改傳統的直線裁剪,突出女性的身材和線條;在廣告表現中充分體現Lee恰到好處的貼身和穿脫自如。

LEVI'S

是來自美國西部最聞名的名字之一。它也是世界第一條牛仔褲的發明人Levi Strauss(利瓦伊.史特勞斯)的名字。

Levi Strauss於1847年十七歲時從德國移民至紐約。幾乎完全不會講英語的他在美國的起初幾年是為他的兩名兄長打工。他在紐約及肯德基一帶的偏僻市鎮和鄉村到處販賣布料及家庭用品。他有時甚至露宿路邊或在空的車房裡過夜。

加州淘金熱的消息使年輕的史特勞斯相當入迷,而於1853年搭船航行到舊金山。

他帶了數卷營帳及蓬車用的帆布准備賣給迅速增加的居民。但他發現帆布有更好的用途,因為有一名年老長的淘金人表示他應該賣的是能承受挖金粗用的長褲。

於是他把賣不完的帆布送到裁縫匠處訂制了第一件Levi's牛仔褲。就在那一天,Levi'sR的傳奇誕生了。

人們對這種強韌牛仔褲一傳十,十傳百。年輕的史特勞斯不久後便在舊金山開了第一間店。他生產許多齊腰的緊身褲。過後,他放棄帆布,改用斜紋粗棉布,那是一種在法國紡織以不變色靛藍染料織成的強韌棉布。

史特勞斯從1860至1940年期間為原創設計了不少改良、包括鉚釘、拱形的雙馬保證皮標以及後袋小旗標,如今這些都是世界著名的正宗Levi's牛仔褲標志。

Levi Strauss公司的確已成美國傳統,對全世界的人來說,它代表的是西部的拓荒力量和精神。

Wrangle

西部經典Wrangler悠久的歷史要追溯到1904年,並深受牛仔和牛仔競技者的歡迎,超過80%以上的牛仔比賽冠軍都選用Wrangler作為比賽服裝!據說二戰時候都是接美軍軍服的定單!到現代它仍粗鄺中具有自信、傳統經典中帶有現代氣息!

1904年,Blue Bell Overall Company公司成立,推出了工作服形式的牛仔褲,並命名為「Wrangler」牌牛仔褲。1926年,Blue Bell公司與工作服製造公司Big Ben Manufacturing Company合並,這段時期祥Wrangler捷推出的產品主要以實用工作服為主。

由於認識到牛仔的特殊需要,Blue Bell擴大了生產線,並致力於牛仔路線,創造了藍牛仔褲的西部形象之典範。最早的Wrangler牛仔褲被稱為11MW(Men's Western),主要以西部馴馬比賽賽手(Rodeo)為形象標。Wrangler牛仔褲與Lee牛仔褲的最大區別就在於,Wrangler在後袋以「W」形明緝線取代了雙拱式裝飾明緝線。

⑹ 馴馬過程中,在上馬的時候如何防止被馬踢到怎樣讓發狂的馬匹安靜下來

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如果你希望你的馬安靜而又馴服的完成從生馬到騎乘馬的過程,可以搜集一些「自然馴馬法」的資料和視頻,這是一種不同於蒙古野蠻馴馬法的,由美國牛仔馴馬和歐洲傳統馴馬法發展出來系統訓練方式,普遍應用於現代馬術運動

⑺ 為什麼美國牛仔騎馬而不是騎牛呢

因為以前的美國西部人們以畜牧為生,養了很多牲畜。而且男孩們會騎著馬放牛,所以叫牛仔,cowboy,就是放牛的孩子

⑻ 為什麼美國牛仔騎馬而不是騎牛呢

美國牛仔的來歷

不是騎馬叫馬仔,騎牛叫牛仔。
美國牛仔是因為他們是常年趕著牛群遷涉,美國人把趕牛群的人叫牛仔。
牛仔並不騎牛,他們騎馬,哈哈-——

參考資料
馬背上的英雄——美國牛仔
--------------------------------------------------------------------------------
美國好萊塢的「西部影片」曾經風糜全世界,至今仍有無窮無盡的魅力。在影片中,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個身材高大、健壯結實的牛仔,頭戴寬邊帽,身穿緊身衣、窄腿褲,腳蹬長統靴,胯邊垂著火筒槍,當匪徒一個個應聲倒地時,若無其事地騎馬飛馳而去。
浪漫的傳奇故事,再加上刺激性的槍戰、打鬥,似乎構成了牛仔生活的全部內容。但影片畢竟不是歷史,在美國歷史上,牛仔的生活可不是騎在馬上追擊匪徒,鋤暴安良,他們是美國開發西部的先鋒,他們富有冒險和吃苦耐勞精神,因此被美國人稱為「馬背上的英雄」。
要說美國牛仔,得先說說美國的牛。
美國人是歐洲移民的後裔,美國的牛則是歐洲的後代。美國的牛最早是由哥倫布帶去的。當時,他把西班牙牛帶到西印度群島和中、南美洲沿海一帶。1525年,西班牙種的牛開始從西印度群島引入北美大陸。1611年,英國人又把數量眾多的牛運到弗吉尼亞的
詹姆斯城,從此英國種的牛便在北美大陸廣泛繁衍,那裡出現了很多養殖點。
1540年,西班牙探險家科羅納多橫渡大西洋去北美尋找傳說中的「瑟博拉七寶城」,他還帶了500頭牛,這些牛被運到今天墨西哥北部和今天美國的亞利桑那州一帶。
此後,牛群不斷繁殖,逐漸遍布今墨西哥北部和哈利斯科州,到17世紀初,哈利斯科的牛已達到10萬多頭。
總之,美國的牛從東面和南面兩個方向進入,逐漸流布全國。18世紀初,牛群出現在美國的俄亥俄和肯塔基。肯塔基在印地安語中意為草地,又稱青草州。與肯塔基相鄰的伊利諾伊州則被印第安人稱為「草原之國」,這里是牛的樂園。到19世紀中期,那裡馴牛養牛的技術已經十分高明。南北戰爭之後,牛群又向西推進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廣大草原,那裡成了「牧牛王國」。
從南邊墨西哥進入的西班牙牛也大量繁殖,19世紀後期,德克薩斯州已有5000萬頭牛,是美國養牛最多的州。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得克薩斯人便把大量牛群往北驅趕到堪薩斯的鐵路邊,然後轉銷美國各地。當時還有專門的「牛道」和「牛鎮」,「牛道」是
「牛群」走的道路,「牛鎮」則是沿途的歇腳站。
牛群長途跋涉,跨州越縣,當然需要人帶領、照管,這種人就是「馬背上的英雄」——牛仔。
在漫長艱辛的旅程中,牛仔必須能吃苦耐勞,同時還要機智、勇敢、沉著、冷靜,能應付途中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故和危險。首先要管束半馴服的牛,特別是性情凶野的西班牙牛,牛仔跟在牛群旁邊,緊緊盯住它們,一刻也不能放鬆。沿途還要留意狼群等野獸和毒蛇、毒蟲的襲擊,防範印第安人的冷箭、標槍。有時候可能會突遇大雷雨,電閃雷鳴往往會導致驚群,牛亂奔亂竄,牛仔就要沉著地兜轉它們,圍成圈子,消除驚恐。
牛仔長途趕運牛群如同大規模的行軍。押送特大牛群的牛仔們要嚴格分工,各司其職。常常有兩個最有經驗的人擔任總指揮,一個通訊員,前後左右負責傳遞消息。另外還有「游騎」,前後左右靈活巡視,「翼騎」在隊伍兩邊行進,「尾騎」殿後,專管小牛、病牛和懶牛。
牛仔,有的本身就是牧主,但多數是牲畜商人的僱工,他們在美國東部居民的向西遷移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牛仔的長途放牧,本身就帶有開拓性,他們為西進的人直接開辟了道路。
19世紀末,美國的交通運輸日益發達,牛仔的地位漸漸降低。他們紛紛轉行干別的工作,人們越來越少見到他們矯健的身影了。但是他們的奮進、開拓精神卻一直激勵著美國人。
人們常把牛仔和「牛仔褲」聯系在一起,其實,當年牛仔最突出的標志倒不是「牛仔褲」,而是他們的帽子。牛仔常戴墨西哥式的寬邊高頂帽,這種帽子用途很多,既有利於遮擋烈日風雨,休息時還可以抓起來作枕頭,甚至可以舀水喝。牛仔褲,最初是在19世紀50年代初的美國西部出現的。19世紀40年代,加利福尼亞發現金礦,人們紛紛趕去淘金。有個名叫利維·斯特勞斯的人也趕到加利福尼亞,他原是個布商,隨身帶了些可做帳篷、車篷的帆布。有一次,他發現淘金的人穿的棉布褲子非常容易破爛,於是他靈機一動,便把帶來的厚實的帆布裁成褲子出售,褲子設計成低腰、直筒、臀圍緊小的式樣,大受淘工歡迎。不久,更多的牛仔們也喜歡上了這種服裝,後人就稱之為「牛仔褲」。
利維·斯特勞斯放棄了淘金的計劃,專門做褲子賣,發了大財,後來他把褲料改成靛藍斜紋粗布,在1871年申請專利,成立「利維·斯特勞斯公司」,後來又發展為跨國公司,銷售網遍布世界各地,每年的利潤達幾億美元。
------------------

⑼ 美國牛仔明明騎著的是馬,為何不叫馬仔

美國牛仔是騎著馬的牧牛人。其實牛仔只是對於一個職業的稱呼,而並不是因為他騎著什麼,所以牛仔騎著馬也沒有什麼不妥。美國的牛仔是非常具有冒險精神的人,在美國,牛仔備受歡迎和崇拜。因為牛仔本身就代表著美國的冒險精神,而牛仔工作的開拓性都是非常令人嚮往的。

但是呢,真實的美國牛仔其實主要工作是牧牛。也就是管束半馴服的牛,其中以管束野性難馴的西班牙野牛為主。牛仔通常不離牛群,因為他們要隨時注意,以防狼群等野獸的襲擊。牛仔有的本身就是牧主,但大部分是牲畜商人的僱工。因為牛仔職業的特殊性,所以在美國人由東向西遷徙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⑽ 牛仔們都騎馬,為什麼還叫牛仔啊

牛仔一詞由西方引入,是牧牛人,牛仔。放牧復的時候,代步工具是馬,所以牛仔是一種職業,騎馬是他們的特徵,他們的稱呼不會因為騎馬而改變,一直叫牛仔。

在19世界,美國西部大開發之前,歐洲的移民就將牛帶到了美洲大陸,並且也知道了非常適合放牛的地方,那就是在東部的俄亥俄州等地。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牛群就向西部移動,因為此時的西部到處都是大草原,更加適合放牛了。

「牛仔」文化

盡管牛仔時代已經過去,但它孕育的牛仔精神和文化卻延續了下來。休斯敦是一個很能體現牛仔文化的城市,這里每年3月都要舉辦全美最大的牛仔節,其中的馴馬及馴野牛表演相當精彩刺激。離市區不遠的喬治牧場歷史公園有180年的歷史,是休斯敦最能體驗牛仔文化的牧場。

這里的牛仔現場表演內容豐富,如趕牛入柵欄、套繩套、修牛角等等。達拉斯附近的沃思堡牲畜交易所也保留了「牛」城本色,這里定期舉辦大型馬術表演,還有遊行和牛仔式的聚會。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3230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4195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2908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3384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2626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2610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3425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3179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2491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2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