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不到產期產下的牛仔怎麼辦
Ⅰ 養牛最怕母牛難產,那怎麼應對母牛難產呢
如何避免母牛難產
1、對於產頭胎的母牛,好選用難產系數低於8的公牛精液或是選用性控凍精來降低母牛的難產率。
2、要加強後備牛的飼養,確保滿足其營養需要,並且不要過早進行配種。
3、多加註意預產期滿而沒有生產的母牛,超期未產的母牛,容易出現妊娠毒血症並增加難產的幾率,為此可以對超預產期2~3天未產的牛進行肌注前列腺素,靜注地塞米松進行催生。
4、合理選種選配,應選擇優良凍精對母牛實行凍配,對於選配母牛,先檢查母牛生殖方面發育情況,如:骨盆腔大小、產道情況、子宮發育情況等;避免「小牛懷大胎」而引起的難產。
5、及時助產,根據預產期,做好產前准備工作,加強產期護理。待胎兒破羊水,在胎勢正常情況下,用手抓住兩前肢,沿骨盆軸路線,弧形拉出。可避免母牛因羊水流完,產道發澀,後期孕牛生產無力而引起難產。
母牛難產的預防
一是不要給青年母牛配種過早,以免在分娩時因骨盆狹窄等情況造成難產。
二是在母牛妊娠期間,要保證供足胎兒和母牛的營養需要。
三是要讓妊娠母牛適當運動,以利於分娩時胎兒的轉位。適當運動還可防止胎衣不下以及子宮復位不全等疾病。
四是臨產時對分娩正常與否要作出早期診斷。
從母牛開始努責到胎膜露出或排出胎水期間進行檢查。羊膜未破時,隔著羊膜(不要過早撕破)檢查;羊膜已破時,伸入羊膜腔觸診胎兒,如果摸到胎兒是正生,前肢部位正常,它可自然娩出。如果發現胎兒反常,就應立即矯正,避免難產。
選擇體型合適的種公牛凍精液配種,防止胎兒過大造成難產。配種時體重達350公斤以上的大體型母牛,選體型大的西門塔爾牛或短角牛的凍精配種;配種時體重250公斤左右的本地小體型黃母牛,選用體型相對小的安格斯牛的凍精配種。嚴格按適宜的年齡配種,防止早受孕、早產犢。
對懷孕母牛進行合理的飼養管理,保持母牛健康,防止胎位不正和過大。從初妊開始,採食不能過量,妊娠早期按一般水平飼養,中期適當增加精料,分娩前2―3個月由於胎兒擠壓瘤胃,採食減少,要調整粗、青、精料比例,適當增加精料。懷孕牛不喂霉變、有毒有害的飼料,進行適當的運動,防止死胎和增強分娩力。
Ⅱ 養牛母牛不夠月就下小牛什麼原因
食物中的激素,佔主要原因。也就是說,你給母牛吃得的東西可能有問題,實在不行讓獸醫檢查一下
Ⅲ 我家母牛剛生產下一頭小牛,現在怎麼辦
讓小牛能夠吃到母乳唄,只要能吃到,就可以了,基本上能保證不會被餓死
Ⅳ 年老母黃牛產下牛仔後沒奶水怎麼辦
哺乳期間供給母牛富含維生素的青綠多汁飼料,剛產下犢時喂些小米湯加紅糖或豆漿,可以促使母牛產後多產奶。 葯物治療:方 一,取川芎100克,當歸100克,通草25克,白術100克,續斷50克,黃芪50克,杜仲50克,阿膠50克,炙甘草25克,王不留行50克,煎汁去渣,加白酒200毫升,一次灌服,隔日服1劑,連服3劑。方 二,取當歸180克,黃芪135克,花粉90克,通草75克,王不留行100克,灸甘草90克,共為細末,用開水沖後,一次灌服,隔日服1劑,連服3劑。
Ⅳ 母牛下完犢子不要牛犢怎麼辦
母牛不要牛犢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少乳或者無乳。可以喂豆餅湯,並適當增加一些青綠多汁飼料喂量,或餵食一些補益通乳的中葯,同時對牛犢進行人工哺乳及提前補飼,以減輕母牛哺乳的壓力。
母牛母性差。多見於頭胎的母牛,可以人為將母牛固定,然後輔助犢牛吃奶,一般經過一段時間便不會再拒絕哺乳,對於連續2胎以上均拒絕哺乳的母牛應盡量淘汰。
母牛患有乳房炎。母牛患乳房炎後會因為疼痛而拒絕給牛犢哺乳,而且牛奶多會變質,牛犢吃了則會出現腹瀉,除了對母牛治療外,犢牛還應採用其他的哺乳方式,例如找其他母牛代替哺乳、人工哺乳等,人工哺乳時,牛奶一定要定溫、定量、定時及定質。
Ⅵ 母牛生過小牛胎衣沒下來該咋處理
摘要 母牛產後胎衣不下應及時注射相關葯物促進子宮收縮,加速胎衣排出。母牛分娩後,經過8~12小時仍不排出胎衣,即為胎衣不下或稱胎衣滯留。
Ⅶ 母牛產後,小牛仔站不起來
牛口蹄疫(也稱五號病)症狀: 5號病: 1)患牛口蹄疫病牛隻體溫升高至40~41℃,精神沉鬱,食慾減退,產奶量大幅度下降。 2)蹄冠部、蹄趾間溝內出現水泡時,患牛卧地不起,可發生褥瘡,患膿毒血症死亡。 3) 牛口蹄疫乳房被侵害時,乳房急性腫脹,乳汁變性,臨床發生乳房炎,同時伴有流產現象發生,另外產後母牛出現難配、受孕不佳現象。因此,只有平時在抓好奶牛生產的同時,重視奶牛口蹄疫防治工作,以減少經濟損失。 牛口蹄疫怎麼治療?牛蹄金主用於牛口鼻足部水泡病、牛病毒性腹瀉、奶牛乳房炎、牛出血性敗血病、牛流行熱等細菌病和病毒病的緊急預防與治療,能夠提高免疫力,增強牛體質。 牛口蹄疫怎麼治療: 肌肉注射牛蹄金,對於犢牛和懷孕牛,每瓶本品用於1000kg體重治療; 對於奶牛、育肥牛、種公牛和後備母牛每套牛蹄金用於800kg體重,根據病情可連續使用1-2次。 牛口蹄疫預防量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