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生牛仔胎盤不脫落用什麼葯好
『壹』 母牛下完牛犢胎衣不下怎麼辦
母牛下完牛犢胎衣不下的處理方法如下:
1、使用促進子宮肌收縮的葯物,如注射麥角新鹼3到5毫克。
2、促進母子胎盤的分離或溶解,給子宮注入50到70毫升的雙氧水或者把高滲透鹽水注入子宮腔,利用滲透壓的做作用使胎衣脫水皺縮,利於母子胎盤分離。
3、可由臍動脈注入細胞膠原酶,或胰蛋白酶,加速胎衣溶解。
4、可使用催產素或垂體後葉素,在母牛產後進行肌膚肉注射或皮下注射,便可引起子宮產生較強的收縮。
5、向子宮里投入廣譜抗生素、磺胺葯、無刺激性或刺激性小的防腐消毒葯,隔日或1日1次,直至胎衣排出。
『貳』 牛胎盤不下怎麼辦
牛胎衣不下也稱胎衣滯留,是指母牛分娩後經過8~12小時仍排不出胎衣。正常情況下,母牛在分娩後3~5小時即可排出胎衣。牛胎衣不下,在初期一般不會出現全身症狀,兩天後,停滯的胎衣開始腐爛分解,從陰道內排出暗紅色混有胎衣碎片的惡臭液體。腐爛分解產物若被子宮吸收,可出現敗血型子宮炎和毒血症,患牛表現體溫升高、精神沉鬱、食慾減退、泌乳減少等。牛胎衣不下的治療方法很多,概括起來可分為葯物療法和手術剝離法兩種。採用葯物療法可在母牛皮下或肌肉注射垂體後葉素50~100國際單位(最好在分娩後8~12小時注射,如超過24小時,則效果不佳),也可注射催產素10毫升
『叄』 牛胎衣不下最好辦法是什麼
牛胎衣不下的治療方法主要分為葯物療法和手術剝離法兩種。
一、葯物療法:
1.採用葯物療法可在母牛皮下或肌肉注射垂體後葉素(最好在分娩後8~12小時注射,如超過24小時,則效果不佳),也可注射催產素或麥角新鹼6~10毫克。
2.當出現體溫升高,產道有外傷或壞死時,應用抗生素做全身治療。
3.在胎衣不下的早期階段,常常採用肌肉注射抗生素的方法;當出現體溫升高,產道創傷或壞死情況時,還應根據臨床症狀的輕重緩急,增大葯量,或改為靜脈注射,並配合支持療法。特別是對小家畜,全身用葯治療胎衣不下是必不可少的。
4.分娩後一周內的牛,禁止導管灌注,易造成陰道穹窿和子宮壁穿孔。向子宮內投放四環素或其它抗生素,起到防止腐敗、延緩溶解的作用,等待胎衣自行排出。葯物應投放到子宮黏膜和胎衣之間。大家畜每次投葯0.5~1g。輔助療法:天花蛋白粉可以促進胎盤變性和脫落;胰蛋白酶可加速胎衣溶解過程;食鹽則能造成高滲環境,減輕胎盤水腫和防止子宮內容物被機體吸收,並刺激子宮收縮。子宮頸如果已經縮小,可肌注雌激素,例如己烯雌酚,牛10~30mg,使子宮頸開放,排出腐敗物,然後再放入防止感染的葯物。雌激素尚能增強子宮收縮,促進子宮血液循環,提高子宮的抵抗力,可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共2~3次。出現全身症狀時需要進行子宮治療,四環素是首選葯,因為引起母牛子宮炎的典型菌群具有產生青黴素酶的特性;厭氧菌的存在使氨基糖苷類的作用受到抑制;子宮內的組織碎片使磺胺類無效;子宮用防腐劑處理沒有益處。當出現體溫升高、產道外傷或壞死時,應該用抗生素作全身治療。
二、手術治療:
即徒手剝離胎衣。採用手術剝離的原則是,易剝離則剝,不易剝離不要強剝,剝離不凈不如不剝,患牛體溫升高時不能剝。剝離胎衣應做到"快(5~20分鍾內剝完)、凈(無菌操作,徹底剝凈)、輕(動作要輕,不可粗暴)",嚴禁損傷子宮內膜。對患急性子宮內膜炎和體溫升高的病牛,不可進行剝離。
1.術前准備:術者穿戴長靴及橡膠圍裙,清洗母牛的外陰及其周圍,並按常規消毒。用綳帶包纏病牛的尾根,拉向一側系於頸部。手上如有傷口,應注意防止受到感染。
2.剝離方法:在母體胎盤與其蒂交界處,用拇指及食指捏住胎兒胎盤的邊緣,輕輕將它自母體胎盤上撕開一點,或者用食指尖把它摳開一點。再將食指或拇指伸入胎兒胎盤與母體胎盤之間,逐步分開,剝得越完整效果越好。辨別一個胎盤是否剝過的依據是,剝過的胎盤表面粗糙,不連胎膜;未剝過的胎盤和胎膜相連,表面光滑。如果一次不能剝完,可在子宮內投放抗菌防腐葯物,等1~3天再剝或留下讓其自行脫落。
3.胎衣剝離完畢後,用虹吸管將子宮內的腐敗液體吸出,並向子宮內投放抗菌防腐葯物,每天或隔天一次,持續1~3次。
『肆』 母牛下仔後胎盤未娩出怎麼辦
母牛分娩後一般在12小時內將胎衣完整排出,若超過12小時仍不能完整排出胎衣,我們就稱之為母牛胎衣不下,也就是題主所指的母牛下仔後胎盤未娩出。母牛胎衣不下主要原因母牛胎衣不下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原因有母牛妊娠期運動不足;母牛飼料單一、品質差,缺少礦物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母牛過胖或者過瘦;母牛胎兒過大,難產和人工助產錯誤;細菌感染了母牛的子宮,引起胎盤粘連。
最後總結:母牛下仔後胎盤未娩出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上面已經寫的很清楚了,遇到這種情況的養牛戶可以嘗試下,但重點還是以預防為主。
『伍』 奶牛產後胎衣不下如何治療
奶牛胎衣不下又稱胎衣滯留或胎盤停滯,母牛產後12小時胎衣仍未排出就是胎衣不下。胎衣不下的原因有許多,子宮收縮無力是胎衣不下最直接最常見的原因,還有由於布魯氏菌病、胎兒弧菌症、毛滴蟲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子宮和胎盤炎,使母體胎盤與胎兒胎盤發生炎性粘連。經過觀察、診斷和分析,奶牛胎衣不下的原因有:鈣、磷等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缺乏;運動量不足;缺硒和缺維生素E也會使奶牛產後胎衣不下的發病率飆升;頻繁更換飼草飼料且飼料單一,也會導致奶牛產後胎衣不下。 盡管胎衣不下是奶牛疾病中的常見病,但所導致的後果卻很嚴重,發生過胎衣不下的牛隻其代謝病、乳腺炎、子宮炎等發病率也相應地比正常的牛隻高,所以在實際操作中應該准確地把握胎衣不下的診斷和防洽。 1.診斷 胎衣不下臨床症狀一般很明顯,可見胎衣懸於外陰。如不接受治療,胎衣不下一般會在產後3~12天自然分離排出,但部分牛隻子宮頸閉鎖,使得胎衣可能會在子宮內滯留很長時間,待到產後第一次發情後才有可能排出,進而繼發子宮內膜炎,初期分泌物少,不容易被診斷出,這就要求獸醫早期進行有效預防和正確判斷治療。初期除了直接眼觀檢查外,滯留在子宮中、子宮頸或陰道時需要藉助陰道檢查完成,早期檢查和治療對奶牛今後的健康顯得尤為重要。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陰道檢查的時候,首先要將外陰及其周圍區域小心清洗和消毒,避免醫源性帶入細菌。一般在子宮頸開張不足以進入檢查人員的一隻手時,可以將子宮頸壞死和已經脫落的胎盤清理取出。當可以滿足手進入時,應該判斷胎盤多少以及黏附程度,在少且易剝離的時候可以小心地剝離,且在剝離後需要向子宮內灌注有效抗生素。 2.預防 根據奶牛胎衣不下的發病機理分析,其預防的措施主要如下: (1)保證奶牛營養平衡 干奶期奶牛飼養日糧中應適當提高蛋白質水平,保證奶牛營養平衡,如鈣的吸收能力、VE、Se等的補充,尤其對於飼養技術相對落後的奶牛場,在冬季等可以直接添加魚肝油膠丸等,比較簡單而實用。對於規模化奶牛場的奶牛飼養來說,使用專業產品公司的階段料,可滿足奶牛不同階段營養需要,保證營養穩定高效。 (2)配種前積極治療子宮內膜炎 隨著奶牛胎次增加,產道損傷幾率增多,導致感染機會加大,子宮內膜炎發病率提高,也使新生胎兒胎盤和母體胎盤易粘連,所以應在早期正確診斷並有效治癒。 (3)產前產後護理 懷孕期間可適當增加活動量,懷孕初期,活動量相對要少些,但懷孕8~9個月時,活動量相對要大一些,每天舍外運動最好不少於4小時。 對有過胎衣不下病史的牛及體質差、胎次高的牛隻,產前1周可肌注1次維生素D3;在離母牛預產期45天和15天時,各肌注1次亞硒酸鈉VE,每次5毫升;對經產母牛,產後立即採取補鈣、補糖;對產後2~3小時後胎衣排出不多的奶牛注射促進子宮收縮的葯物等,這些措施可因具體牧場條件而定,一般都能有效地減少胎衣不下的發生。 (4)其他 母牛在分娩時所排出的胎水中含有類似垂體後葉素的物質,並且在胎水中的含量隨著妊娠期的推進而增加,在分娩時會達到高峰,被奶牛機體吸收後也可促進子宮收縮,因而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收集胎水讓奶牛飲用,也會有一定效果。同時,母牛分娩後的一個小時內,盡量與新生犢牛放在一起,這對於胎衣的排出具有積極的作用。 3.治療 主要採取葯物治療,在葯物效果不明顯或者沒有明顯好轉的時候,可以考慮與手術剝離相結合的辦法。 (1)葯物治療 主要原則是促進子宮收縮,加速胎衣排出、消炎,但必須使用允許動物治療用葯物。 ①抗生素類 金黴素1克或土黴素2克,用10%生理鹽水500毫升溶解,溫熱後注入子宮,促使胎兒胎盤縮小,利於胎衣排出。對於伴有體溫升高等全身症狀的也必須考慮全身性用葯,減少炎症的不利影響。在針對子宮內膜炎治療過程中,尤其是久治不愈牛隻,可以考慮使用溶菌酶類生物試劑,減少抗生素使用帶來的風險。 ②激素類 用垂體後葉素50~100國際單位,肌肉或皮下注射,2小時後再注射1次,最好是在產後6~8小時使用,12小時以內使用效果佳;也可用催產素100國際單位,麥角新鹼6~10毫克,皮下或肌肉注射。 ③輔助治療類 用10%氯化鈉500毫升或者含糖鹽水1000~2000毫升,1次靜脈注射。 ④中葯治療 中獸醫認為奶牛胎衣不下是生產時耗氣傷血、氣虛血虧、氣血運行不暢、子宮活動力減弱的結果,其治療以補氣益血為主,佐以行滯祛瘀、利水消腫。奶牛場可以用「參靈湯」,中葯主要成分如下:黃芪、黨參、生薄荷、五靈脂、川芎、益母草各30克,當歸60克,研為末,開水沖服;「加味生化湯」:當歸90克、川芎69克、益母草150克、黨參60克、黃芪60克、桃仁30克、紅花25克、白術60克、山楂60克、炙甘草15克,用水煎服。具體可以根據不同牛隻具體情況而下葯,即使當時胎衣不脫離,但以後人工剝衣,有手到即脫的效果。 ⑤手術剝衣 採用上述方法無效的病例,可以考慮進行手術剝離。但不宜早期進行,因為剝衣容易損傷或感染子宮,且要判斷出此階段胎盤呈壞死樣,並且能用最小的力量從肉阜上剝離。對於滯留的胎衣不提倡強行剝離,有豐富經驗的獸醫可行。 (2)具體操作:剝衣前,最好先用溫水灌腸,排出直腸中積糞或用手掏盡,防止在陰道檢查時污染。經驗少的獸醫人員可用綳帶纏尾,交給助手拉向一側,然後用0.3%高錳酸鉀洗滌外陰部,並用碘伏或者新潔爾滅等消毒液在有效濃度情況下消毒,向子宮內注入10%氯化鈉500毫升,主要是起到高滲脫水的作用。剝離時,左手握住外露胎衣,右手順陰道伸入子宮,尋找子宮葉;先用拇指找出胎兒胎盤的邊緣,然後將食指或拇指伸入胎兒胎盤和母體胎盤之間,把它們輕輕拱開。剝離子宮角尖立端的胎衣比較困難,這時可輕拉胎衣,再將手伸向前下方,迅速抓住尚未脫離的胎盤,即可較順利地剝離胎衣。剝衣完畢後,可用利凡諾和土黴素等沖洗,以防子宮感染。必要時每天1次,連用3天。 因為引起胎衣不下的原因很多,造成不同牧場胎衣不下的直接原因可能也不一樣,有可能採用上述問題中的一種措施,就能減少胎衣不下,也有可能採取很多種上述措施,效果不明顯,上述的診斷、預防、治療等方法僅是簡單的羅列,需要牧場結合自身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的解決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胎衣不下帶來的損失。
『陸』 母牛下崽。胎衣不下用什麼葯
牛胎衣不下
治療 注意:對於陰門懸吊有胎衣者,既不能在胎衣上懸吊重物,又不能將胎衣從陰門處剪斷。採取前一種方法,胎衣血管可能勒傷陰道底壁黏膜,也可能引起子宮內翻及脫出,還會引起努責以及重物將胎衣撕破,使部分胎衣留在子宮內;採取後一種方法處理,遺留的胎衣會縮回子宮,以後脫落也不易排出體外,還會使子宮頸提前關閉。如果懸吊的胎衣較重,可在距陰門約30cm處剪斷,以免子宮脫出。
葯物療法
1. 當出現體溫升高,產道有外傷或壞死時,應用抗生素做全身治療。
2. 在胎衣不下的早期階段,常常採用肌肉注射抗生素的方法;當出現體溫升高,產道創傷或壞死情況時,還應根據臨床症狀的輕重緩急,增大葯量,或改為靜脈注射,並配合支持療法。特別是對小家畜,全身用葯治療胎衣不下是必不可少的。
3. 分娩後一周內的牛,禁止導管灌注,易造成陰道穹窿和子宮壁穿孔。向子宮內投放四環素或其它抗生素,起到防止腐敗、延緩溶解的作用,等待胎衣自行排出。葯物應投放到子宮黏膜和胎衣之間。大家畜每次投葯0.5~1g。輔助療法:天花蛋白粉可以促進胎盤變性和脫落;胰蛋白酶可加速胎衣溶解過程;食鹽則能造成高滲環境,減輕胎盤水腫和防止子宮內容物被機體吸收,並刺激子宮收縮。子宮頸如果已經縮小,可肌注雌激素,例如己烯雌酚,牛10~30mg,使子宮頸開放,排出腐敗物,然後再放入防止感染的葯物。雌激素尚能增強子宮收縮,促進子宮血液循環,提高子宮的抵抗力,可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共2~3次。出現全身症狀時需要進行子宮治療,四環素是首選葯,因為引起母牛子宮炎的典型菌群具有產生青黴素酶的特性;厭氧菌的存在使氨基糖苷類的作用受到抑制;子宮內的組織碎片使磺胺類無效;子宮用防腐劑處理沒有益處。當出現體溫升高、產道外傷或壞死時,應該用抗生素作全身治療。
4. 使用促進子宮收縮的葯物,加快子宮內容物的排出。肌注或皮下注射OXT,牛40~80IU,2h後重復一次;這類制劑應在產後盡早使用,對分娩後超過24h或難產繼發子宮弛緩者效果不佳。另外,給牛灌服3L羊水,也可促進子宮收縮,並於2~6h後可排出胎衣,否則6h後可重復應用,供羊水牛必須是健康的。
5. 中葯治療(1)加味生化湯(2)參靈湯:黃芪30g黨參30g生蒲黃30g五靈脂30g當歸60g川穹30g益母草30g,共為末,開水沖,灌服。加減:淤血而有腹痛者,加醋香附25g澤蘭葉15g生牛膝30g。(3)活血化瘀湯:當歸60g川25g五靈脂10g桃仁20g紅花20g枳殼30g乳香15g沒葯15g,共為末,開水沖,黃酒200~400ml為引,灌服,適用於體溫高,努責不安的病畜。
個人經驗性的認識:在布病場,糖鈣靜脈注射預防性治療方法能控制胎衣不下在10%以內。干奶牛飼喂低鈣料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胎衣不下發生率。在精飼料含鈣量正常的情況下,干奶牛粗飼料為青貯加羊草時胎衣不下發生率較高,干玉米秸加羊草則胎衣不下發生率較低。
手術治療
即徒手剝離胎衣。採用手術剝離的原則是,易剝離則剝,不易剝離不要強剝,剝離不凈不如不剝,患牛體溫升高時不能剝。剝離胎衣應做到「快(5~20分鍾內剝完)、凈(無菌操作,徹底剝凈)、輕(動作要輕,不可粗暴)」,嚴禁損傷子宮內膜。對患急性子宮內膜炎和體溫升高的病牛,不可進行剝離。
(1)術前准備:術者穿戴長靴及橡膠圍裙,清洗母牛的外陰及其周圍,並按常規消毒。用綳帶包纏病牛的尾根,拉向一側系於頸部。手上如有傷口,應注意防止受到感染。
(2)剝離方法:在母體胎盤與其蒂交界處,用拇指及食指捏住胎兒胎盤的邊緣,輕輕將它自母體胎盤上撕開一點,或者用食指尖把它摳開一點。再將食指或拇指伸入胎兒胎盤與母體胎盤之間,逐步分開,剝得越完整效果越好。辨別一個胎盤是否剝過的依據是,剝過的胎盤表面粗糙,不連胎膜;未剝過的胎盤和胎膜相連,表面光滑。如果一次不能剝完,可在子宮內投放抗菌防腐葯物,等1~3天再剝或留下讓其自行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