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牛仔知識 » 現在的牛仔怎麼做

現在的牛仔怎麼做

發布時間: 2022-12-06 11:06:13

1. 牛仔褲是如何做出來的

牛仔褲源於美國,在美國市場已流行了近一百年。在初期,牛仔褲只是一種粗硬堅牢耐用的工作服裝而已,因與「時裝」兩字沾不上
邊而一直未能登上大雅之堂。直到近二三十年,經過紡、織、染制衣界的不斷努力改進創新,將牛仔褲由粗硬簡單而變為織、色、款的多樣化,使其由普通單一的西褲類型創出 各式獨特的風格,再加上其它各具特色的配件變化令人耳目一新,於是牛仔褲逐漸地演變成獨具類別的時裝,深受青年男女的歡迎。�
牛仔布的品種甚多,有靜藍牛仔布、皺紋牛仔布、彩色牛仔布,條子和印花等花色牛仔布,彈性牛仔布等。其中彈性牛仔布是較新的品種,採用彈性牛仔布作牛仔褲,就是為了更出色地表達人體的線條美,那麼在製造技術和縫制工藝方面,如何才能盡量發
揮彈性牛仔布的優點,從而製作出高品質的彈性牛仔褲呢? � 一、彈性牛仔布的特性 �彈性牛仔布的主要成份是彈性絲。
彈性絲是屬於聚氨高分子組合,受拉力後可伸長五至六倍,位力消失後則可回復原狀,即使重復多次,彈性也不會消失。 彈性牛仔布可分為緯彈性、經彈性和經緯彈性三種,而最常用的就是緯彈性的牛仔布。 緯彈性牛仔布的織造工序和普通的牛仔布基本上是一樣的,即製造工序為: 漿染過程——織布——整理——縮水,彈性牛仔布的組織結構多是經紗浮面的斜紋組織,在織造時,彈性緯紗要盡量延伸,使得完成後的布匹在緯向縮水後,布的彈性因此產生。與普通牛仔布相比較,彈性牛仔布的縮水度特別大: 直向的縮水度在2%至4%之間,而橫向的縮水度在16%至22%之間,兩者之間的縮水度相差較大是彈性牛仔布最主要的一種特性。
二、彈性牛仔褲在紙樣設計上應注意的問題。 由於彈性牛仔布在直向和橫向間的縮水度相差較大,因此,在製作紙樣前一定要注意測試准確的縮水度後再依照比例裁製紙樣。在款式設計上,最好採用傳統的五袋款款式,即前袋為前彎袋,有明表袋;後袋為三尖形明貼袋。應盡量避免採用前袋為斜插袋和直插袋的縫骨袋,因為布料的橫向縮水度較大,完成後袋口較易發生變形,在製作上難以控制。在紙樣設計上,牛仔褲的某些部位需要增加較大的寬度,如三尖形明貼袋,依常規裁剪後,用普通的牛仔布縫制,洗水前與洗水後的形狀相比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形,用彈性牛仔布縫制,洗水前的袋形十分端正,但經過洗水後,其袋形可能變成兩邊向里折的形狀,在紙樣製作時, 後袋的袋闊應適量加寬。
三、彈性牛仔褲在縫制上應注意的問題。
1、線跡的疏密線跡的針距要較大,最好是2.5cm7針至8針。因為針距越密,線跡的彈性就越小,不能配合布料的彈性特點
2、壓靴壓力的調較:�壓靴的壓力要調至最小,特別是單針平車
和雙針平車, 壓靴的壓力應調至:當車牙降低時,壓靴與車牙分開後,壓靴與針板之間的空隙位能經過一張0.08mm的影印紙。特別是橫紋方向車縫的部位。如褲腳、後袋口,以避免由於壓力太大而使橫紋方向車縫的部位越車越寬。
3、使用襯布對於一些不需要彈性的部位,如鈕子、鈕牌和褲腰,可粘合上一層很薄的粘合襯(如非織襯),以通過粘合襯來減低布料的變形程度。

2. 牛仔布是怎麼做出來的

用各種紗做出來得

3. 牛仔褲的布料是怎麼做的

一是做退漿和洗浮色處理,以達到基本的穿著功能。 是機織布都要做退漿處理,牛仔布也不能例外。一般的機織面料會在染色或者是印花時做退漿處理,但牛仔布是先紗線染色後直接織造,沒有布染色或印花這道工序,所以成品牛仔布是沒做退漿處理的,只能在洗水時再做退漿。牛仔褲上染的色,是靛藍為主,它是一種非堅固色,靛藍是不能直接溶於水也不能直接跟棉紗上染的,只能通過先氧化再還原的方式來達到上染的目的。這樣就決定了靚藍在上染的過程中,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上染率,會造成大量的浮色,這部分浮色在漿染的過程中在過漿槽之前通過數道清水缸洗掉部分,但還有許多還殘留在紗線上,所以在經過織造、後整理後的成品布中,還是含有大量的浮色。現在除了靛藍,也有用硫化染料的,一樣也是有浮色現象。通過洗水廠,洗掉牛仔褲的浮色,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有些玩牛的朋友會提到"原布牛仔褲"這名詞,以為牛仔褲不用洗水直接就可以穿,這是不科學的。其實應該叫原色牛仔褲更准些,因為通過洗水退掉漿後,對牛仔褲的色不做任何化學和物理的方式處理而保持原色,通過自然穿著來達到陳舊的效果(玩家也叫"養牛"),但原色牛仔褲也是一定要做洗水來去掉浮色和退漿的,不然牛仔褲根本無法穿。二是人工做舊。這也是牛仔褲洗水最主要的一個目的。通過各種物理的、化學的方式,讓新做出來的牛仔褲像是自然穿舊了的感覺一樣。洗水的風格非常之多,而且新的洗水方式在不斷地被人創造出來。牛仔褲的附加值,常常也是通過洗水來體現的。通常手工越復雜,做的效果越自然的洗水,越高檔。三是通過高溫定型最終確定牛仔褲的尺寸。牛仔布因為其特別厚重的原因,所以其縮水率較一般的面料要大許多,在制衣之前的織造廠的後整理車間,已經對牛仔布進行過一次預縮水和定型處理,但這只是第一步縮水處理。制衣廠在放紙樣之前,還要再次對成品布做縮水率測定,以決定放紙樣時的各裁片尺寸,一般全棉牛仔布在制衣後還會有2%左右的縮率(視不同的面料不同的組織結構而言,有些摻假面料其縮水率遠遠大過這個比例),彈力牛仔布就更大了,通常高達10%甚至更多。牛仔褲要具有穿著性,洗水廠最終縮水定型這一關相當重要。我們在外面買的牛仔褲,常常會發現碼數不太准,主要也是洗水廠定型沒做好造成的(面料,打版效果,紙樣有沒有放對等原因也會影響到尺碼准確性)。四是做其它一些改善牛仔褲外面風格和穿著性能的處理。比如固色、加柔軟劑、做塗層、樹脂整理、防皺處理等等。

4. 請問牛仔布料怎麼做出來詳細回答。謝謝

牛仔布,亦稱丹寧布Denim/粗支紗斜紋棉布。
傳統的牛仔布以純棉靛蘭染色的經紗與本色的緯紗,採用三上一下的右斜紋組織交織而成的織物。
還有就是採用不同原料結構和不同加工工藝制織的花色牛仔布。有彈力牛仔布;產生留白效應的雪花牛仔布;棉麻,棉毛混紡紗制織的高級牛仔布;樹皮縐牛仔布;套染牛仔布等等。最早的是用帆布做的,是給美國的淘金工人穿的。現在的都是用棉布做的。至於效果嗎?就是漂色了,水磨的地方就是褶皺弄的

5. 牛仔肉怎麼做好吃

材料
編輯
生凈牛仔肉(即嫩牛肉)300克,青椒、紅椒、洋蔥各兩個。
調料
編輯
姜兩片,蔥肉兩粒,蒜頭兩粒;
(A)色拉油、豆瓣醬各兩湯匙,紹酒、芝麻油各少許,生抽、澱粉、五香粉各一湯匙。
做法
編輯
1、將牛仔肉切成薄片,用調料(A)拌勻,腌30分鍾。
2、將青、紅椒去籽切件,洋蔥切件;姜、蔥肉、蒜頭拍扁。
3、將兩湯匙色拉油高火2分鍾,放入姜、蔥、蒜、兩湯匙豆瓣醬、青椒、紅椒及洋蔥,拌勻,放牛肉、紹酒少許,高火5分鍾即可。

6. 一條牛仔褲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栽床,做褲子都是用布在這里批量裁成褲子的樣式,才進入車間製作的。

打五線,就是將褲子縫起來。不然,穿出去就是掛布條了。

落袋條,是做袋子的一個工序。

做工藝,是給褲子車上裝飾的東西。就是一般大家看到的牛仔褲上閃閃的東西,一般這活都是給廠里心靈手巧的姑娘做的。

開袋,也是做褲子褲袋的一個工藝。

埋小浪,是做褲檔的一個工序。這道工序要是漏了,牛仔褲穿起來就會很難受的哦。

拉褲頭,就是褲頭里的工序。

打棗,一般都是打在褲耳的步驟。說白了,就是平時大家穿皮帶是要穿過去的那幾個洞。

裝後袋,就是車上褲子的後袋。你摸摸屁股,有摸到2個口袋了嗎?對,就是那2個口袋。這叫牛仔褲的後袋

拉前袋口,車前袋口。一樣的,往前摸。摸到褲子前面的2個口袋了嗎?對,你們很聰明,就是那2個。

打釘機,專門用來打褲子裝飾的金屬釘子。看看你的牛仔褲上,是不是有很多一顆顆的小圓釘。這機器就是干這個的

剪線,是褲子洗水回來後的工序,就是把褲子上的線頭剪掉,修理,平時買褲子質量好不好,看褲子的線頭處理也是一個重要環節。褲子做到這里,已經快完工了。這個工序開始,就是一些修修整整的事了。

燒線頭,就是把剪了的線頭,再燒一下,使線頭處理得更好。一些很難剪干凈的線頭,最後,就是用燒線頭把它們都處理掉。讓褲子看起來,細節更美觀。

最後一步就是打包裝了。

7. 牛仔褲是怎麼做出來的`!

現代褲類名稱,用一種靛藍色粗斜紋布裁製的直襠褲、褲腿窄,縮水後穿著緊包臀部的長褲。因其最早出現在美國西部,曾受到當地的礦工和牛仔們的歡迎,故名。現時的牛仔褲大多用勞動布(又名堅固呢)裁製。衣縫沿邊緝雙道桔紅色的縫線針跡,並綴以銅釘和銅牌商標。牛仔褲的造型現已成固定格局,不分男女均可穿著。

牛仔褲的由來牛仔褲,英文名為「Jeans」,最早記載於1567年,是對來自義大利港口城市那亞(Genoa)祥的商船水手所穿的褲子的稱謂,捷即「或 「Genoese」Genes」。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Jeans」這個響當當的名字才被利維公司正式採用,在這之前人們把它稱之為「齊腰工裝褲」(Waist High Over all)、「褲子」(Pantaloons)。

說起牛仔褲,人們自然會想起1849年美國那次淘金潮,當時第一批踏上美國大陸的移民,他們可以說是一窮二白,他們不得不拚命的工作。強烈的勞動使得衣服極易磨損,特別是在1849年礦工們一窩蜂湧進加利福尼亞州,形成了當時著名的淘金潮。由於衣料非常容易破損,人們迫切希望有一種耐穿的衣服在這種背景下,堅實、耐用的牛仔褲應運而生。利維 斯特勞斯(Levi Strauss)被公認為是牛仔褲的發明者。 1850年,他所創立的利維公司(Levi`s)生產的501牛仔褲就是世人所知的牛仔褲的鼻祖了。30年代中期,在美國中西部農業地帶幾乎人人都穿的牛仔褲第一次被帶到密西西比河以東的繁華都市,從此牛仔褲開始步入流行服裝的行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當局把牛仔褲指定為美軍的制服,大批的牛仔褲隨盟軍深入歐洲腹地。戰後士兵返回美國,大量積存牛仔褲在當地限量發售由於這種褲子美觀、實用、耐穿,又價格便宜,所以在當地大受歡迎。於是歐洲本地的工作服製造商紛紛爭相仿效美國的原裝貨色,從而使牛仔褲在歐洲各地普及、流行開來。美國好萊塢的影視娛樂業對帶動牛仔褲的國際流行風潮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50年代期間的著名電影如《無端的反抗》、《天倫夢覺》等,片中的主角都穿著舒適、大方的牛仔褲,在那些大牌明星引導潮流的影響下,牛仔褲在當時成為一種時尚的標志。

在人們的印象中,經典的牛仔褲應該是這樣的:靛藍色、純棉斜紋布、臀部緊身、中低腰短襠設計、褲腿略小、拷鈕 、緝明線、貼袋、釘標牌等裝飾。然而,最早的牛仔褲並不是就跟我們所想像中的那樣。牛仔褲的鼻祖--利維公司,它所推出的501牛仔褲可以說是牛仔褲的經典之作。下面我們就以它的發展過程來回溯一下牛仔褲從誕生到經典的變遷:

1855年--最早的牛仔褲只有一個後袋,並且沒有約克。

1872年--始創用金屬鉚釘加固牛仔褲受力部位。

1873年--牛仔褲由灰色改為靛藍色。後袋飾以橙色的雙拱式線跡。

1886年--把後腰標牌的圖案由小矮人改為兩匹馬。

1890年--加上一個表袋與後約克。

1905年--加上第二個後袋,至此牛仔褲有五個口袋的形式固定了下來。

1922年--在褲腰增設腰帶襻。

1937年--後袋的鉚釘被藏在裡面。

1941年--取消了牛仔褲前開襟下部的鉚釘。 二戰期間去掉了後腰蝴蝶結及表袋鉚釘,而後袋的雙拱式線跡則由印製的相似圖形來代替。一枚月桂樹葉代替了拷鈕上的標志「L.S.&Co.S.F.Cal.」。

1947年--拱式線跡重新出現。

1950年--為隨應時尚潮流,褲管裁成更瘦身的式樣。

1955年--開始生產裝有拉鏈的501牛仔褲。

1959年--開發出經過預縮處理的牛仔褲。

1966年--後口袋角處以條棒形短線跡代替鉚釘固定。

1971年--紅色標牌由祥「LEVI`S」改為捷「Levi`s」。

1983年--由於織機技術的改進,使得門幅增寬,紅褲邊消失。 進入90年代,科技的高速發展使得製作牛仔褲的工藝大大提高,加上時間的積累令牛仔褲獲得了今天的完善結構

8. 牛仔褲是怎樣做成的

牛仔褲是棉布製做的,現在的牛仔褲面料相當的豐富,不單純是棉布了,
牛仔褲是李維斯去西部淘金時,發現淘金的人多,但是真正陶倒金的人不多,但是這些人的衣服卻非常容易壞,於是,李維斯用帳篷的帆布做成了世界上第一條牛仔褲,並且因此成為世界牛仔褲大王,http://wf66.com/page.asp?id=1359

牛仔褲的歷史和來歷

History of Denim

There are a few schools of thought on the derivation of the word "denim." The serge de Nimes fabric traces back to France prior to the 17th century. At the same time, there was also a fabric known in France as "nim." Both fabrics were composed partly of wool. 在17世紀的法國,有種布料是」 serge de Nimes」,同時令一種布料叫做」nim」,這兩種布料都含有羊毛.

Serge de Nimes was also known in England before the end of the 17th century. The question then arises: was this fabric imported from France or was it an English fabric bearing the same name? Fabrics which were named for a certain geographic location were often also made elsewhere; the name was used to lend a certain cachet to the fabric when it was offered for sale. Therefore a "serge de Nimes" purchased in England was very likely also made in England, and not in Nimes, France.

There still remains the question of how the word "denim" is thought to have descended from the word "serge de Nimes." Serge de Nimes was made of silk and wool, but denim has always been made of cotton. Again, this relation between fabrics is in name only, though both fabrics are a twill weave. Is the real origin of the word denim "serge de nim," meaning a fabric that resembled the part-wool fabric called nim? Was serge de Nimes more well-known than serge de nim and mis-translated when it crossed the English Channel? It's likely we will never really know. 對於」denim」這個詞是不是從」Serge de nimes」來的一直都有疑問.

To confuse things even more, another fabric known as "jean" also existed at this same time. Research on this textile indicates that it was a fustian - a cotton, linen and/or wool blend - and that fustian from Genoa, Italy was called jean. This is evidence of a fabric being named for a place of origin. It was apparently quite popular and imported into England in large quantities ring the 16th century. By the end of this period, jean was being proced in Lancashire. By the 18th century, jean cloth was made completely of cotton and used to make men's clothing, valued especially for its property of rability even after many washings. 更加奇怪的是」Jean」這個詞也同時存在了,這是個義大利詞,意思是由純棉,亞麻或羊毛組成的布料.之後被出口到了英國,到了18世紀,牛仔布料完全變成純棉了,主要用於給男人做衣服,它出名在即使多次洗滌後仍然可以使用很久.

Denim's popularity was also on the rise. It was stronger and more expensive than jean, and though the two fabrics were very similar in some ways, they did have one major difference: denim was made of one colored thread and one white thread; jean was woven of two threads of the same color. 其實」denim」和」Jean」是有一定區別的:denim是用一條帶色的線和一條白線構成,而」jean」是由兩條同色線編織而成的.

9. 怎樣做牛仔褲DIY啊

Step
1:
漂出來的復古Feel
「每個夏季,以純棉為面料的牛仔褲都憑借其舒適、隨意又張揚的優勢成為街頭大熱。而略顯破舊滄桑的牛仔褲是今年流行趨勢之一,因此在DIY牛仔褲的時候漂洗的步驟非常重要」,佟晨潔向我們娓娓說道:「首先要選擇一條適合又舒適的牛仔褲,然後在清水中加入漂白劑進行浸泡,或用衣物柔順劑進行反復洗滌,使整條牛仔褲逐漸泛白。如果要營造破舊滄桑的效果,可以把一些較硬的東西如一隻廢棄的帆布鞋和牛仔褲一起放在烘乾機裡面滾動,打出穿舊的效果。」
如果只想營造局部泛白的效果,最好選擇顏色較深的牛仔褲以突出對比。然後用刷子或毛筆沾上漂白劑塗在想突出效果的地方。
Step2:剪與磨打造潮流新主張
大膽的窟窿甚至大面積的鏤空是本季最彰顯個性的牛仔DIY手法。酷感十足又帶著致命誘惑的牛仔著裝就是通過窟窿和破洞展現出來的。「要在牛仔褲上剪出窟窿其實並不困難,用小刀或剪刀沿著畫好的邊緣小心的剪裁便可」,佟晨潔說道:「但之後記得要用較硬的刷子或砂紙用力摩擦剪好的邊緣,做出自然磨破的效果。」
當然,如果不想剪出整個窟窿,也可以用砂紙直接去打磨想營造效果的部分,做出磨損抽絲的效果。
Step
3:
愛上繽紛浪漫牛仔風
經過水洗、打磨和裁剪,這條獨一無二的牛仔褲的雛形已基本出來了。但要讓它成為街頭的焦點,適當的色彩與配飾又怎能缺少?「在牛仔褲上加顏色有好多種不同的方式和效果」,佟晨潔介紹道:「可以用毛筆和廣告漆進行個性塗鴉,繪上自創的圖案或者LOGO,也可以隨意把各種色彩的顏料噴在上面做出畫家工作服的感覺。另外,市面上還能買到一種膠漿狀的顏料,塗在上面會有立體凸出的效果。但切記顏料一定要買防水的,不然一洗就全化了。」
當然,為了展現甜美的一面,大部分女性喜歡在牛仔褲的上運用珠片,綉花,水晶,流蘇等飾品來增添牛仔褲的奢華程度。在口袋的縫合處或腰帶部位縫上珠片、木珠或者水晶等裝飾品,可以讓牛仔褲看上去更加奪目。若要打造出搖滾風的牛仔裝,你可以在褲筒外側剪出兩排「紐洞」,用具有金屬感的絲帶如金色如穿鞋帶般穿過「紐洞」,最後在褲腳留下流蘇。又或者改造得更徹底,把褲腳剪短,縫上緊身褲襪,配上靴子,你一定是街頭最Cool的那個!

10. 如何做好牛仔設計,做牛仔設計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整體和細節
牛仔的外輪廓線和內部省道、褶線、裝飾線形成牛仔設計的基本構件,褲型的變化可從這兩方面做文章。
我現在初步接觸開發牛仔設計。感覺到:
1、面料以及它具有的顏色,在洗水後達到最佳的狀態。這是設計師對面料的敏感預測性。我欠缺,希望能夠得到分享。
2、洗水工藝。
3、版型。
目前我認為是這三方面很重要。自己有心無力,希望高手交流分享。
支持樓主。

男裝牛仔設計和女裝牛仔設計有些不同,但現在的男裝牛仔設計基本和女裝沒什麼不同了,男裝也可以「花」!牛仔的設計從直觀來看講究洗水,款式,和辦型的,象我們也分斯文和花哨兩種!斯文的就是五袋款式!講究面料和辦型!花哨的講究款式和洗水。牛仔面料好的分三片和四片,但總體上來說,大家都相差不多,所以設計斯文的就關鍵看辦型了!花哨的,我想現在牛仔設計款式多變,但最重要的我還是想說一下,千萬不要忽視細節部位的設計,一條牛仔褲要設計一定要有創意,不要太過於平淡了!再就是洗水了,重要的一環,至於工藝,我想牛仔專區有些朋友發的帖子已經說的很詳細了,你交代了,就看洗水工廠能不能達到你的要求了!簡單的說了下,班門弄斧了,呵呵!希望有經驗的朋友們都來討論下!

可是我不知道你所說是面料與其他面料的拼接還是只牛仔面料的後整理技術。
現在比較流行的是牛仔面料和其他方面東西的拼接,比如皮革,比如修過花的布,很多的顏色,很多的不同機理
越來越花,越來越亂的效果,配合非常破舊的洗水效果,造成精緻和粗糙的對比,
另外那關於面料的後整理技術,那現在牛仔流行的是將已經做好的部分,洗水後重新拆開縫合,
造成立體而且懷舊的味道,見下面的彩圖。關於牛仔的機理效果,我想有時間的話,我在詳細總結後,在發帖說明吧。
現在其實時尚的法則就是精心設想後的亂七八糟,破舊裡面的精緻
牛仔是很好的素材,容易出效果。
我覺得思維要打破傳統,想到什麼就去試
總之既要標新立異又不失美感就OK了
但是凌亂里的把握,細節的推敲是考驗一個設計師綜合實力和個人美感修養,以及品位的事情。難度很大啊!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2494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3333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2163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2655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1925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1862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2559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2455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1761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