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牛牛仔
❶ 母牛多少天產牛仔
水牛大概315天至330天,
肉牛奶牛280天至300天左右。
母牛臨產的徵兆:
乳房膨大15天左右產犢。
外陰部腫脹,1-2天產犢。
❷ 美國西部牛仔的由來
要說美國西部牛仔,得先說說美國的牛。
美國人是歐洲移民的後裔,美國的牛則是歐洲的後代。美國的牛最早是由哥倫布帶去的。當時,他把西班牙牛帶到西印度群島和中、南美洲沿海一帶。1525年,西班牙種的牛開始從西印度群島引入北美大陸。1611年,英國人又把數量眾多的牛運到弗吉尼亞州的詹姆斯城,從此英國種的牛便在北美大陸廣泛繁衍,那裡出現了很多養殖點。1540年,西班牙探險家科羅納多橫渡大西洋去北美尋找傳說中的「瑟博拉七寶城」,他還帶了500頭牛,這些牛被運到今天墨西哥北部和今天美國的亞利桑那州一帶。此後,牛群不斷繁殖,逐漸遍布今墨西哥北部和哈利斯科州,到17世紀初,哈利斯科的牛已達到10萬多頭。
總之,美國的牛從東面和南面兩個方向進入,逐漸流布全國。18世紀初,牛群出現在美國的俄亥俄州和肯塔基州。肯塔基在印地安語中意為草地,又稱青草州。與肯塔基相鄰的伊利諾伊州則被印第安人稱為「草原之國」,這里是牛的樂園。到19世紀中期,那裡馴牛養牛的技術已經十分高明。南北戰爭之後,牛群又向西推進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廣大草原,那裡成了「牧牛王國」。從南邊墨西哥進入的西班牙牛也大量繁殖,19世紀後期,德克薩斯州已有5000萬頭牛,是美國養牛最多的州。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得克薩斯人便把大量牛群往北驅趕到堪薩斯的鐵路邊,然後轉銷美國各地。當時還有專門的「牛道」和「牛鎮」,「牛道」是「牛群」走的道路,「牛鎮」則是沿途的歇腳站。
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緊接著美國南北戰爭之後,火車冷藏車廂的發明,使得牛肉能夠長途運輸而保持新鮮。結果,美國東部各大城市的市場都向西部大牧場主開放,而大牧場主們立刻以擴充牧群飼養規模來適應日益增加的需求量。在得克薩斯州和西南部各州大牧場飼養的牛群都要集中趕到當時美國最靠西部的火車終站,即設在肯薩斯州阿比林的火車終站。從那裡,用棚車把牛運至芝加哥,經屠宰、切割和冷凍後再運往東部。牛群長途跋涉,跨州越縣,當然需要人帶領、照管,數以千計的年輕人蜂擁而至,要在大牧場尋找工作。他們是中西部農場的小夥子,尋求冒險的英國人,東部想脫離父母獨立的年輕人,以前叛變的士兵,少數原是奴隸的黑人,一些印第安人,以及來自邊境的墨西哥人。他們,就是西部牛仔的最初群體來源。後被人們稱為「馬背上的英雄」。
❸ 有誰知道牛仔的歷史
美國牛仔的出現與西班牙的殖民擴張不無關系。西班牙人在飼養和馴服牲畜方面很有一套,在16世紀的殖民過程中,他們將這一傳統還帶到墨西哥,後來又傳到包括德州在內的美國西部,牛仔、駿馬、長角牛、牧場勾勒出美國原始西部生活的主旋律。據記載,早期的得州牛仔中,非洲裔黑人、拉美人占絕大多數,並且處於社會底層。19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美國牛仔主要集中在牧場上,他們要放牧、交易牛群,還要負責維修柵欄、管理牧場設備等,工作相當辛苦。
游牧生活決定了牛仔在穿著上與眾不同,典型的牛仔總是頭戴氈帽、腳蹬馬靴、腰掛匕首和短槍,其裝束絕對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更注重實用性,如高跟馬靴主要[1] 是為了防止腳從馬鐙中滑出來;結實耐磨的牛仔衫則是為了防止穿行灌木叢時被撕破。由於經常走動,他們所帶的物品都集中在馬背上,數量少而精,而且一物多用,如手帕既要擦汗,又要洗臉,還要當抹布。值得一提的是,馬鞍是牛仔最重要的行頭,他們到牧場找工作時,可以不騎馬但絕對不能沒有馬鞍。據說當年10塊錢的馬配100塊錢的鞍並不是稀奇的事。
到了19世紀70年代,隨著鐵路的修建以及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牛仔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活動范圍逐步縮小,社會角色也逐漸弱化。從真正意義上講,牛仔時代在歷史上只持續了幾十年。
「牛仔」現在
到了21世紀,原汁原味的牛仔幾乎見不到了。現代化把牛仔送進了博物館。美國勞工部2003年的工種分類中,牛仔仍是其中之一。
提起美國西部牛仔,人們就會聯想到得克薩斯州,這里不僅是美國的牛仔之州,也是世界的牛仔之鄉。在好萊塢影片中,美國牛仔給人的印象總是威猛、豪爽、俠義。
「牛仔」文化
盡管牛仔時代已經過去,但它孕育的牛仔精神和文化卻延續了下來。休斯敦是一個很能體現牛仔文化的城市,這里每年3月都要舉辦全美最大的牛仔節,其中的馴馬及馴野牛表演相當精彩刺激。離市區不遠的喬治牧場歷史公園有180年的歷史,是休斯敦最能體驗牛仔文化的牧場。這里的牛仔現場表演內容豐富,如趕牛入柵欄、套繩套、修牛角等等。達拉斯附近的沃思堡牲畜交易所也保留了「牛」城本色,這里定期舉辦大型馬術表演,還有遊行和牛仔式的聚會。
「牛仔」意義
牛仔文化也為得州創造了極大的經濟效益。休斯敦的「得州之味」牛排館是每位崇尚牛仔文化的遊客必到之處。在得州的旅遊景點,牛仔帽、馬靴等牛仔裝備必不可少。尤其是質量上乘的牛仔帽,更成為人們爭相購買的紀念品。
滿意請及時採納~~~
❹ 育肥牛母牛能下牛仔嗎
架子牛(12月18月齡)的育肥。此階段牛隻生長發育較快,需要供給一定量的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飼料,以粗為主,以精為輔。粗飼料以苜蓿、毛苕子等優質青乾草或青綠飼料最好,氨化麥草和青貯玉米亦可。精飼料按營養標准合理配合。期間實行限量飼喂,每天頭均喂精飼料33.5kg,粗飼料78kg,其比例為氨化麥草、玉米青貯和青乾草2:2:1。日飼喂2次,間隔12小時,日飲水23次,每月稱重一次。
精飼料配方:玉米50%、麩皮30%、胡麻餅18%、食鹽2%。
❺ 牛仔褲和牛有什麼關系
說起牛仔褲,人們自然會想起1849年美國那次淘金潮,當時第一批踏上美國大陸的移民,他們可以說是一窮二白,他們不得不拚命的工作。強烈的勞動使得衣服極易磨損,特別是在1849年礦工們一窩蜂湧進加利福尼亞州,形成了當時著名的淘金潮。由於衣料非常容易破損,人們迫切希望有一種耐穿的衣服。而這個時候,一些工廠用熱那亞的帆布生產工作褲時,就將那種帆布叫做genoese,意思就是「熱那亞的」。後來乾脆把用那種帆布製成的褲子叫做genoese.後來演變成"jeans". 這樣堅實、耐用的牛仔褲應運而生。利維 斯特勞斯(Levi Strauss)被公認為是牛仔褲的發明者。 1850年,他所創立的利維公司(Levi`s)生產的501牛仔褲就是世人所知的牛仔褲的鼻祖了。30年代中期 ,在美國中西部農業地帶幾乎人人都穿的牛仔褲第一次被帶到密西西比河以東的繁華都市,從此牛仔褲開始步入流行服裝的行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當局把牛仔褲指定為美軍的制服,大批的牛仔褲隨盟軍深入歐洲腹地。戰後士兵返回美國,大量積存牛仔褲在當地限量發售由於這種褲子美觀、實用、耐穿,又價格便宜,所以在當地大受歡迎。於是歐洲本地的工作服製造商紛紛爭相仿效美國的原裝貨色,從而使牛仔褲在歐洲各地普及、流行開來。美國好萊塢的影視娛樂業對帶動牛仔褲的國際流行風潮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50年代期間的著名電影如《無端的反抗》、《天倫夢覺》等,片中的主角都穿著舒適、大方的牛仔褲,在那些大牌明星引導潮流的影響下,牛仔褲在當時成為一種時尚的標志。
❻ 西部牛仔是哪個時期,在哪年,那個時期有電燈嗎
西部牛仔,是指18至19世紀的美國,在西部廣袤的土地,一群熱情無畏的開拓者。在美國歷史上,他們是開發西部的先鋒,他們富有冒險和吃苦耐勞精神,因此被美國人稱為「馬背上的英雄」。
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乃至對世界上許多人來說,美國西部牛仔是具有英雄主義和神秘色彩的人物。
❼ 母牛三月十八號生了牛仔什麼時候發情
母牛經過妊娠、分娩、生殖器官發生了迅速而劇烈的變化,到重新發情、配種、母牛生殖器有一個復原的過程。子宮復原的時間約需 9 - 12 天,水牛較長達
30 - 45 天。子宮復原期間有大量分泌物排出,最初為紅褐色,以後變為黃褐色,最後變成無色透明,這種分泌物叫惡露。惡露排盡的時間為 10 - 12 天
,一般認為,惡露排盡,子宮已復原.母牛卵巢中的妊娠黃體於產後才被吸收,所以產後第一次發情時間出現較晚,一般在產後約 40 - 45
天發情,但往往因母牛產後身體虛弱和大量泌乳的關系,影響腦垂體與卵巢分泌激素的機能,發情徵候不明顯,呈安靜發情。在生產實踐中,為了讓母牛的子宮得到完全復原,一般均在產後約
40 - 50 天發情時配種為宜.如產後 45 - 60 天還沒有發現發情,就要對毋牛的健康、營養狀況、卵巢和子宮進行檢查和診治、預防不孕。
❽ 牛仔時代大概是在什麼時候
據記載,早期的得州牛仔中,非洲裔黑人、拉美人占絕大多數,並且處於社會底層。19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美國牛仔主要集中在牧場上,他們要放牧、交易牛群,還要負責維修柵欄、管理牧場設備等,工作相當辛苦。
❾ 1850-1910這個時間里,西部牛仔決斗規則是什麼
1850-1910這個時間里,西部牛仔決斗規則是兩人對立,比誰拔槍快。
但是拔槍快的人不一定是先掏槍的人,如果先掏槍打死對手代表著恥辱,後掏槍打死對手代表著榮譽。
西部牛仔是一種短暫的歷史現象,是美國西部從一八六六年到一八八六年這段時期盛極一時的一種服務行業的工人。最初群體來源是美國中西部農場的小夥子,尋求冒險的英國人,東部想脫離父母獨立的年輕人,以前叛變的士兵,少數原是奴隸的黑人,一些印第安人,及來自邊境的墨西哥人。
在美國歷史上,他們是開發西部的先鋒,因此被美國人稱為「馬背上的英雄」。
(9)什麼時候牛牛仔擴展閱讀:
19世紀末,美國東西鐵路貫穿,西部牛仔紛紛轉行。隨著交通發達,到了20世紀初,西部牛仔時代徹底結束。但牛仔時代的結束卻促成西部牛仔精神的完全確立。
隨著美國文化的對外傳播,牛仔文化隨文學、電影中的西部牛仔形象逐漸深入人心。牛仔們獨特的服裝、語言、歌謠、娛樂方式等經過世人的演繹,成為牛仔文化的標志。
在文學、電影與電視作品中,西部牛仔通常都是頭戴墨西哥式寬沿高頂氈帽、腰挎柯爾特左輪連發手槍、身纏子彈帶、穿著牛仔褲皮上衣、束袖緊身多袋牛仔服、足蹬一雙飾有刺馬釘的高筒皮套靴、頸圍一塊色彩鮮艷奪目的印花大方巾、騎著快馬風馳電掣,形象威猛而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