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骨特別小怎麼回事
❶ 牛仔骨是牛哪個部位和肉,怎麼燒比較好吃
節日嘛,總想來點平時吃不到的食材,但又不要是從來沒見過的食材,否則會因為不熟悉食材而失手。
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食材,我首推牛仔骨。
❷ 牛仔骨是什麼肉
牛仔骨是牛的胸肋骨部位的肉,又稱牛小排。肉質肥腴有筋腱,多汁耐嚼,帶骨一起煎,更具香味。但要明確的是,帶骨頭的在北美分割標准中,統稱為牛仔骨,不帶骨頭的,統稱為牛小排。牛排的瘦肉部分、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鐵質、維生素B群等優異的營養成分。蛋白質是維持人體健康所不可欠缺的營養素。
牛仔骨是牛的胸肋骨部位的肉,又稱牛小排。肉質肥腴有筋腱,多汁耐嚼,帶骨一起煎,更具香味。但要明確的是,帶骨頭的在北美分割標准中,統稱為牛仔骨,不帶骨頭的,統稱為牛小排。牛排的瘦肉部分、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鐵質、維生素B群等優異的營養成分。蛋白質是維持人體健康所不可欠缺的營養素。
❸ 牛小排是牛身上哪個部位和牛仔骨到底有什麼區別
牛小排、牛排骨、牛仔骨同取自牛肋排部位,只是切法不同,所以造型有點不一樣。
牛排骨,是牛的帶肉肋骨切成小段,富含鈣、磷、蛋白質、膠質、血紅素鐵等營養物質。牛肋骨之間的肉活動較少,肌肉纖維較細,口感也比較嫩。
帶骨牛小排
雖然都來自同一個部位,但切法不一樣,成品就不一樣,整體口感也會有偏差。
如:鮮會鮮帶骨牛小排肉多汁多;鮮會鮮牛仔骨骨小肉多,牛脂香味濃郁;鮮會鮮牛排骨骨香肉嫩有嚼勁。
這個部位肉不會因烹煮過頭而變得干硬發柴,所以很多人擔心牛仔骨煎得過熟會不好吃,但其實仔骨煎至全熟也沒有關系。
而牛排骨用來燉湯的話,湯汁特別鮮美,肉嚼起來也非常可口。
至於它們的營養價值呢?
牛骨含有很高的蛋白質成分,其它成分以無機物為主,其中磷酸鈣約佔8%,磷酸鎂為1%,其它鈣鹽約7%,氯約0.7%,氟約0.3%,牛骨脂肪含量約12%-20%。
值得一提的是牛骨中含有大量的骨膠原和鈣元素,對人體益處很大。
骨膠原:其含的骨膠原類似於皮膚中膠原,與水共煮可生成明膠,直接食用對增強皮膚彈性和鎖水能力很有幫助。
鈣元素:牛骨在生活中以煮湯為主,含有大量的鈣質,在煮湯過程中適當放一些食醋可加速鈣元素溶解,增加吸收量。
牛排骨功效
1、單獨從食物營養角度來說,牛排骨含有大量的動物脂肪和優質蛋白質,既能夠提供足夠多的能量,又能夠促進蛋白質的合成,有補中益氣、強身健體的功效。
2、牛骨中的成分含量與人骨骼中所含的物質成分很接近,牛排骨中大量的蛋白質、鈣、磷、鐵等營養成分,可強筋健骨。
3、動物骨骼中骨膠原成分與人體皮下的膠原蛋白很接近,食用牛排骨湯可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增強皮膚彈性和鎖水能力,實現滋潤肌膚。
❹ 牛仔骨和牛脊骨的區別
牛仔骨又稱牛小排,指的是牛的胸肋骨部位,但要明確的是,帶骨頭的在北美分割標准中,統稱為牛仔骨,不帶骨頭的,統稱為牛小排。所以,牛小排的價格通常高於牛仔骨。而牛脊骨分外脊和內脊,牛脊骨位於牛的背部,因運動量較少,肉質較嫩。適宜煎制、涮制,是製作牛排和涮火鍋的上等原料。
❺ 牛仔骨為何嚼不動
你說的如果是牛仔骨上的肉的話,是不會硬的,你可能是買的牛肉老,或你製作的時間久了肉老了。
牛仔骨又稱牛小排,指的是牛的胸肋骨部位(short rib).....但要明確的是,帶骨頭的在北美分割標准中,統稱為牛仔骨,不帶骨頭的,統稱為牛小排。所以,牛小排的價格通常高於牛仔骨。
吃牛仔骨扒時可配芥末,亦可選擇一款用「赤霞珠」葡萄釀造的紅葡萄酒。
客家牛仔骨
主料:牛仔骨200克。
配料:蘆筍3根、洋蔥20克、西紅柿2片。
汁醬:黑椒汁、沙司汁。
做法:
1、將胡蘿卜、香菜、洋蔥、芹菜等剁成碎末後腌制牛仔骨,數小時後取出。
2、將澳洲火山石烤至300℃,抹上秘制醬汁後直接煎牛仔骨,肉質幾成熟隨個人口味而定。
以上內容來自 網路-牛仔骨
❻ 牛仔骨怎麼燒最嫩
牛仔骨做法:牛仔骨調味放入少許紅酒和黑胡椒粉拌勻,靜置20分鍾,放入平鍋中煮熟。鍋中放入黃油、鹽、味精,開小火翻炒出香味。把牛仔骨放入盆中灑上麥片,盤四周用油炸土豆片圍邊即可。
牛仔骨又稱牛小排,指的是牛的胸肋骨部位。但要明確的是帶骨頭的在北美分割標准中,統稱為牛仔骨,不帶骨頭的,統稱為牛小排。所以,牛小排的價格通常高於牛仔骨。
牛仔骨的營養:
人體在吸引多樣化食物的營養中,不可能全部攝取到所需營養,但從牛排中攝取為最直接和最充足的。而且,牛排的營養成份很高,人體每天需要的22種胺基酸,一半以上的胺基酸可由人體製造,但有8種胺基酸在人體內無法自製的,稱為必須胺基酸,得由食物中攝取。
牛排的另一特徵,即是含有均衡營養的氨基酸。牛排食物中所含有人體所須這8種必需的胺基酸,而且是100%吸收,任何動、植物的營養沒法與牛排相比。所以有吃一塊牛排,抵得上一天的營養的說法。
牛排中含有多種人體所需元素,是所有食物中含量最豐富的,其中包括:蛋白質、血質鐵、維生素、鋅、磷及多種胺基酸。
❼ 牛仔骨怎樣淹制比較嫩
牛仔骨淹制比較嫩的方法:
1、腌制牛仔骨的調味品及其比例:
牛仔骨5000克,濃縮雞汁50克,家樂松肉粉10克,蜂蜜25克,美極鮮味汁100克,食粉40克,保衛爾牛肉汁30克,郫縣豆瓣醬剁碎40克,生粉150克,老油500克。
2、蔬菜原料。西芹,紅蘿卜,香蔥,香菜,干蔥頭,洋蔥,老薑。
3、將蔬菜切碎打成汁,不用加水。
4、用紗布擠出蔬菜汁水。我們要的重量為1000克。
5、將雞汁、松肉粉、食粉、蜂蜜、急汁、美極、牛肉汁,豆瓣醬,雜菜水調勻,放入牛仔骨中。
7、然後把生粉放入繼續拌合均勻,最後放入老油搖勻。
❽ 什麼是牛仔骨
牛仔骨又稱牛小排,指的是牛的胸肋骨部位。但要明確的是,帶骨頭的在北美分割標准中,統稱為牛仔骨,不帶骨頭的,統稱為牛小排。所以,牛小排的價格通常高於牛仔骨。
牛仔骨的食療價值:
1、化痰止咳:對咽喉部有良好的濕潤和物理治療作用,有利於局部炎症治癒,並能解除局部癢感,從而阻斷咳嗽反射。
2、強筋:強筋、通絡,恢復疲勞和調理腰膝酸軟。
3、壯骨:能刺激骨基質和骨細胞生長,使鈣鹽在骨組織中沉積。
4、提高免疫力:牛肉富含豐富蛋白質,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該季節的補益佳品。
5、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之功效,適宜於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
❾ 牛仔骨是牛的哪裡
牛仔骨又稱牛小排,指的是牛的胸肋骨部位,帶骨頭的在北美分割標准中,統稱為牛仔骨,不帶骨頭的,統稱為牛小排。所以,牛小排的價格通常高於牛仔骨。
牛仔骨中所含的人體所需元素,是最多最高最豐富的。其中包括蛋白質、血質鐵、維生素、鋅、磷及多種胺基酸。牛仔骨燉土豆,用最家常最被百姓接受的做法,香濃好味!
如何挑選牛仔骨
1、看油花
油花要多,並且均勻細碎為好。油花越多,代表牛進食越好,煎後油花融化,肉質滋潤肥美細嫩。如果油花少,代表喂養牛的飼料不好,要是喂養牛象填鴨式喂養的話,油花就不會均勻,肉質入口便會感覺到粗老。
2、看油花顏色
白雪雪的為好。倘若顏色灰暗,則代表油脂被氧化了,吃起來會有異味。
3、看肉質顏色
肉色要鮮嫩,倘若肉色深沉如棗紅,代表牛越老,肉質也欠嫩滑。但是因為牛仔骨都是冷凍保藏的,所以肉質顏色會略顯灰暗,若解凍重新接觸氧氣,顏色就會發生變化,恢復鮮嫩的顏色。所以我們在選購冷凍牛仔骨的時候也可以參考牛骨頭的大小去判斷牛的年齡,骨頭越大,牛的年齡就越大,我們應該選擇骨頭細小一些的。
4、看肉的多少
盡可能選肉厚一些的,如果肉在5厘米寬就很好了。
❿ 什麼是牛仔骨,與牛排有何區別
牛排和牛扒沒什麼區別。
1.很多人會以為牛扒和牛排不一樣,實際上,只是人們的稱呼不同,牛扒和牛排都是塊狀的牛肉,兩者是一樣的。通常我們吃的那種澆汁牛排是歐式的,美式牛排比較適合中國人的牛扒胃口。它不僅量比較大,還有很豐富的配菜。
2.牛排一般有二分熟、五分熟、八分熟和全熟,全憑煎的時間長短。最後再加鹽和黑胡椒粉(後放鹽是因為,如果先放會把肉里的汁吸出,影響肉的鮮嫩度)。
(10)牛仔骨特別小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1.嫩牛柳:
牛裡脊又叫FILLET(菲力),是牛脊上最嫩的肉,幾乎不含肥膘,因此很受愛吃瘦肉朋友的青睞。由於肉質嫩,煎成3成熟、5成熟和7成熟皆宜。
2.肉眼牛扒:
瘦肉和肥肉兼而有之,由於含一定肥膘,這種肉煎烤味道比較香。食用時不要煎得過熟,3成熟最好。
3.西冷牛扒:
牛外脊,含一定肥油,由於是牛外脊,在肉的外延帶一圈呈白色的肉筋,總體口感韌度強、肉質硬、有嚼頭,適合年輕人和牙口好的人吃。食用中,切肉時連筋帶肉一起切,另外不要煎得過熟。
4.骨牛扒:
呈T字型,是牛背上的脊骨肉。T型兩側一邊量多一邊量少,量多的是肉眼,量稍小的便是菲力。此種牛排在美式餐廳更常見,由於法餐講究精緻,對於量較大而質較粗糙的T骨牛扒較少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