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滑板為什麼都戴帽子
A. 為什麼人要戴帽子
沒心情扎頭發,戴頂帽子,就算披頭散發也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形象,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你是扮酷呢
B. 為什麼高爾夫球員都戴帽子都有什麼用途呢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對高爾夫球有所了解,很多人認為高爾夫球是「貴族運動」,看起來很高大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參與進來,這主要取決於高爾夫球對場地的要求比較高,而且草坪的維護比較困難,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這個運動中來,大家就會發現很多高爾夫球選手都會戴個帽子,這主要是什麼原因呢,接下來我們進行詳細的說明。
綜上所述,帽子在高爾夫球比賽中有很大的作用,總結下來就是著裝要求的規定,在室外能夠遮光擋雨,技術上幫助球員瞄準,商業價值,以及是球員的個人標志,並不只是單單的作為裝飾,以上就是高爾夫球員戴帽子的重要作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C. 跳街舞用得帽子叫什麼
1、卡車帽,嘻哈人最常戴的,頭比較大的戴的是寬檐帽。爵士帽(牛仔帽的小檐版)還有棉線帽子。
2、高興戴就戴,不高興戴就不戴。沒有必須要戴的說法,他們戴是他們戴的爽,
3、戴帽子的確就是爽,太陽多了可以擋著,不高興在BATTLE看對手的臉,也有帽子擋著,想耍酷有NYLA的LOGO的帽子可以撐場,想裝深沉還可以拿來蓋眼睛。也有喜歡戴帽子是因為喜歡跳4、舞的時候把帽子在頭上摸來摸去的。
5、不過主要說來,還是來自歐洲HIP-HOP的一些習慣,黑人戴是因為要長時間在太陽下暴曬,戴帽子好一點,時間長了帽子就演變進入了這種文化,做帽子做的最好的就是那個,NY,NY也是一種舞蹈風格代表的簡稱.那些跳NY風格的人往往都會選擇戴這種帽子來顯示自己是一位"NY" style dancer.
6、帽子的LOGO除了NY也有LA,LA也是一種風格。
D. 為什麼歐洲美國人總是戴帽子
我覺得臉型和文化差異都有吧。
歐美人基本上都是尖下巴的臉型。帶帽子特別好看。
而且美國人喜歡走街頭和Hip-top風格。
喜歡街舞阿滑板阿什麼的。
帶帽子就是這個風格的吧。
我覺得他們還老帶包頭的那種。是不是。
E. 輪滑為什麼要戴帽子
主要是為了安全 因為新手在滑的時候很容易摔倒
F. 為什麼跳街舞的喜歡戴帽子
...
帽子只是個裝飾,就像服飾一樣!
不過hip hop舞種里有些動作需要帽子的輔助
做出來比較帥氣啦!
jazz里的不是很需要帽子的
因為長發女孩做甩頭動作時頭發飄起來很漂亮的
呵呵~
G. 奧運資料,詳細
古代奧運會的產生
奧運會的全稱是「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一詞源於希臘的地名「奧林匹亞」。奧林匹亞位於雅典城西南360公里的阿菲斯河山谷,這里風景如畫,氣候宜人.古希臘人在這里建起了許多神殿,因此,古人把這塊土地叫做阿爾菲斯神城,也稱"聖地"奧林匹亞,依當時的信念,它象徵著和平和友誼。
古代希臘和地中
海區域其他國家的人們在祭典和收獲季節,常常舉行盛大集會,並進行各種游樂和競技活動,熱鬧非凡。最初這項活動分散在各地,也不定期,但以奧林匹亞的集會最為盛大。
公元前884年,古希臘爆發戰爭,各地戰火連綿,瘟疫成災,農業欠收.希臘平民非常渴望和平,懷念當年的那種慶典活動。於是,奧林匹亞所在的伊利斯城邦國王聯絡其他幾個城邦的國王,達成了一項定期的奧林匹亞舉行運動會的協議,並規定在運動會年實行「神聖休戰日」。「神聖休戰日」期限是三個月。在這期間,任何人不得動刀兵發動。即使正在交戰的雙方,也得放下武器,准備去奧林匹亞參加運動會。從此,就產生了全希臘性的賽會.到公元前776年,第一次用文字記錄下獲獎者安全名。這就是後人所說的第一屆古希臘運動會。之後,這種賽會每四年舉行一次.因此比賽地點在奧林匹亞,也稱它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古代奧運會。從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49年,古代奧運會被羅馬帝國的皇帝廢除為止,古代奧運會一共舉行了293屆。
古代奧運會並不都是歡樂
古代奧運會對普通奧運觀眾並不意味著歡樂。一個典型的奧運觀眾,如果是從雅典出發,他必須跋山涉水穿過大半個伯羅奔尼撒半島,沿著一條崎嶇不平的朝聖者古道,頭頂地中海夏季的炎炎烈日,步行或藉助騾馬的腳力,用兩個星期的時間才能走完雅典到奧林匹亞的300多公里路程。如果來自海外殖民地,走海路則需要更長時間
。
當筋疲力盡的觀眾終於抵達奧林匹亞,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奧林匹亞基礎設施極為簡陋,僅有一家稍微像樣的旅店,並且只向外交使團和官員開放,級別不夠的貴族只能自己搭帳篷解決住宿問題。至於另外8萬名普通觀眾——其中將近一半是兜售飲食、紀念品的小商販——不得不到宙斯神廟附近的曠野里自便。於是,奧運期間這里變成了一片衛生狀況惡劣的露營地。
奧林匹亞的運動場不設觀眾席,也沒有樹陰遮蔽,因為宗教原因,奧運會上不允許觀眾戴帽子,人們只能從早到晚站在塵土飛揚的運動場中間,暴曬於烈日底下。由於夏季河水斷流,井水供不應求,觀眾脫水、中暑的情況時有發生。那時,希臘沒有完善的排污系統,乾涸的河床成了幾萬人的臨時廁所,垃圾就地堆放,再加上遍地的蒼蠅,衛生狀況可想而知。
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古代奧運會連續舉辦了一千多年。據說,奧運會的臟亂程度令人聞之色變,以至於有這樣一種說法——對於不服管教的奴隸,主人會以威脅的口氣對他說:再不聽話,就罰你去奧林匹亞看奧運會! (《南方周末》8.19賦格文)
奧運會會歌
現代首屆夏季奧運會於1896年4月6日在雅典開幕,開幕典禮中,演奏了一曲庄嚴的古典弦樂,1958年國際奧委會將它定為奧運會會歌,會歌作曲者為希臘薩馬拉斯,作詞者為帕拉馬斯。
奧運會會旗
1913年,法國顧拜旦建議設國際奧委會會旗,並設計為白底,無邊,中央從左至右有藍,黃,黑,綠,紅5個套連圈環,依次代表歐亞非澳美5洲,白底意指所有國家都能在自己旗幟下參賽。1914年7月,奧林匹克大
會首次懸掛奧林匹克旗。1920年,舉辦第5屆夏季奧運會的比利時奧委會贈送國際奧委會一面同樣的旗,奧運會期懸掛,後成定製,歷屆奧運會開幕由上屆舉辦城市轉交此旗,由舉辦城市保存,比賽期間主運動場僅懸掛借用品,1952年,奧斯陸市贈送國際奧委會冬季奧運會旗,交接,保存和使用方法同夏季奧運會。1970年,國際奧委會在《奧林匹克評議》第4期上對會旗賦予新含義:它象徵5大洲團結,運動員以公正,坦率的競賽和友好的精神在奧運會上相見。
奧運聖火
1934年,國際奧委會雅典會議決定恢復古奧運會舊制,奧運會期間主體育場燃燒奧林匹克聖火,聖火火種取自奧林匹克,採用火炬接力方式傳到主辦國,在此之前1928年的第9屆奧運會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市
的主體比賽上自始至終有一高塔燃著熊熊的焰火。火種用聚光鏡集陽光點燃而成,然後通過接力傳送經4個國家至東道國主辦地,這是奧運會首次舉行這種活動。1936年7月20日,奧林匹亞為第11屆夏季奧運會舉行點火儀式後每人手持火炬跑1公里的接力,經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匈牙利,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8月1日傳到柏林,全程3075公里,參加接力的共有3075人,從這屆起,國際奧委會正式規定點燃奧林匹克火焰是每屆奧運會開幕式不可缺少的儀式.此外,燃點聖火是為了紀念一次大戰中犧牲的戰士,而火炬傳送則象徵在世界各地傳播和平的友誼。
現代奧運會的奠基人——皮埃爾•德•顧拜旦
皮埃爾·德·顧拜旦是現代奧運會的奠基人。他出生於巴黎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後入巴黎大學攻讀法律、政治、後又去英國深造,學教育學。當時英國的戶外體育對顧拜旦震動很大,他立志
回去要改變法國對體育的漠不關心,他更嚮往的是擴大世界的體育交流。1863年,顧拜旦提出舉辦類似古奧運會的比賽,但不是照搬,而是把過去只限於希臘人參加的古奧運會擴大到世界范圍。盡管顧拜旦的主張遭到一些反對派的杯葛,但在他不懈努力下,1894年6月16日終於有20個國家派代表在法國巴黎大學召開了第一屆「重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國際會議」。6月23日晚,委員會正式宣布成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這一天,對世界體育運動的發展,對奧林匹克運動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不少國家把這一天作為體育節日,中國也於1986年將這天定為奧林匹克日。
現代奧運會的歷史
奧運會自公元 776 年於希臘的奧林匹亞舉行以來,已經有 1200 年的歷史。當時的運動項目有五項全能(包含鐵餅、標槍、跳遠、賽跑和摔跤)、賽跑、拳擊、摔跤、Pankration(拳擊和摔跤的混合運動)、四輪馬車賽跑和騎馬。
奧林匹克的復興始自 1896 年,當時希臘的雅典舉辦了第一次現代奧運會,當時有來自 14 個國家的 245 名運動員參加。 此後,參賽運動員、參賽國家和比賽項目與日俱增,在 2000 年澳大利亞的悉尼奧運會上,有來自 199 個國家的 10,000 多名運動員參賽。
冬季體育項目最早在 1908 年添加到奧運會中,當時是花樣滑冰運動。冰球項目自 1920 年加入。在 1924 年,冬奧會第一次在法國的查米尼斯單獨舉行。 自 1994 起,冬奧會定於不和夏季奧運會同年舉行,因此目前奧運會為每兩年一屆,冬季奧運會和夏季奧運會交替進行。
第一屆雅典奧運會
第二屆巴黎奧運會
第三屆聖路易斯奧運會
第四屆倫敦奧運會
第五屆斯德哥爾摩奧運會
第七屆安特衛普奧運會
第八屆巴黎奧運會
第九屆阿姆斯特丹奧運會
第10屆洛杉磯奧運會
第11屆柏林奧運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14屆倫敦奧運會
第15屆赫爾辛基奧運會
第16屆墨爾本奧運會
第17屆羅馬奧運會
第18屆東京奧運會
第19屆墨西哥城奧運會
第20屆慕尼黑奧運會
第21屆蒙特利爾奧運會
第22屆莫斯科奧運會
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
第24屆漢城奧運會
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
第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
第27屆悉尼奧運會
第28屆雅典奧運會
奧運會項目知多少
田徑是體育運動中最古老的運動項目。
田徑是奧林匹克運動的基石,最能體現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座右銘。
田徑也是奧運會設金牌最多的項目,因此有人用"得田徑者得天下"來形容田徑在奧運會金牌總數中所佔的位置。
A、 男子: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5000米跑、10000米跑、馬拉松跑、3000米障礙跑、110米跨欄跑、400米跨欄跑、跳高、撐桿跳高、跳遠、三級跳遠、鉛球、鐵餅、鏈球、標槍、十項全能、20公里競走、50公里競走、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
B、 女子: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5000米跑、10000米跑、馬拉松跑、100米跨欄跑、400米跨欄跑、跳高、跳遠、三級跳、撐高跳高、鉛球、鐵餅、標槍、鏈球、七項全能、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20公里競走。
賽艇
運動員背向前進方向劃水的一項劃船運動,起源於英國17世紀到18世紀中葉。
賽艇按乘坐人數,有無舵手,以及使用單槳還是雙槳劃分項目。比賽距離男子2000米,女子為1000米,每條航道寬12.5~15米。
A、 男子:單人雙槳、雙人雙槳、雙人單槳無舵手、雙人單槳有舵手、四人雙槳無舵手、四人單槳無舵手、四人單槳有舵手、八人單槳有舵手;
B、 女子:單人雙槳、雙人雙槳、雙人單槳無舵手、四人雙槳有舵手、四人單槳有舵手、八人單槳有舵手。
自行車
起源於歐洲。1896年列為首屆奧運會比賽。
A、 男子11項 場地項目:1公里計時賽、個人爭先賽(3圈)、4000米個人追逐賽、4000米團隊追逐賽、記分賽、奧林匹克爭先賽、麥迪遜賽、凱林賽; 公路項目:個人賽、個人計時賽 山地車:越野
B、 女子7項 場地項目:500米計時賽、個人爭先賽(3圈)、3000米個人追逐賽、記分賽; 公路項目:70公里個人賽、個人計時賽 山地車:越野
棒球
是一項男子比賽項目,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起源於英國,由英國的一種兒童游戲演變而成,繼而被英國移民傳入美國,逐漸成為美國國球";另一種認為起源於美國。
1992年列入奧運會項目。
游泳
奧運會游泳比賽共設31個項目,是僅次於田徑運動的金牌大戶。
A、 男子 游泳:50米自由泳、100米自由泳、200米自由泳、400米自由泳、1500米自由泳、100米仰泳、200米仰泳、100米蛙泳、200米蛙泳、100米蝶泳、200米蝶泳、200米混合泳、400米混合泳、4×100米自由泳接力、4×200米自由泳接力、4×100米混合泳接力; 跳水:3米跳板、10米跳台、雙人3米跳板、雙人10米跳台; 水球:1項;
B、 女子 游泳:50米自由泳、100米自由泳、200米自由泳、400米自由泳、800米自由泳、100米仰泳、200米仰泳、100米蛙泳、200米蛙泳、100米蝶泳、200米蝶泳、200米混合泳、400米混合泳、4×100米自由泳接力、4×200米自由泳接力、4×100米混合泳接力; 跳水:3米跳板、10米跳台、雙人3米跳板、雙人10米跳台。
拳擊
起源於3000多年前的埃及,後相繼在地中海沿岸國家傳播。公元前第23屆古希臘奧運會列為競技項目。
現代拳擊始於英國,17世紀十分盛行。1904年第3屆奧運會列入比賽項目。
奧運會拳擊比賽只允許業余運動員參加,按體重分12個級別進行:48、51、54、57、60、63.5、67、71、81、91公斤以上級。
排球
源於美國。1964年第18屆奧運會被列為比賽項目。
男、女各分排球與沙灘排球兩項。
皮劃艇
運動員面向前進方向的一項劃船運動,包括皮艇和劃艇。歐洲開展廣泛,水平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A、 男子12項 靜水項目:500米單人皮艇、500米雙人皮艇、1000米單人皮艇、1000米雙人皮艇、1000米四人皮艇;500米單人劃艇、500米雙人劃艇、1000米單人劃艇和1000米雙人劃艇; 急流迴旋項目:單人皮艇、單人劃艇、雙人劃艇;
B、 女子4項 靜水項目:500米單人皮艇、500米雙人皮艇、500米四人皮艇; 急流迴旋項目:單人皮艇。
馬術
馬術運動是在馬上進行各種運動的總稱。早在4000多年前的銅器時代就有騎馬比賽。
現代馬術運動起源於英國,16世紀傳入歐洲。1900年第2屆奧運會列入比賽項目。 馬術比賽分盛裝舞步、超越障礙和三日賽,每一項又分團體和個人兩項。
籃球
源於美國。
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球場長為28米,寬15米。籃板長1.20米,寬1.80米,底端距地面2.75米。球重600~650克。全場比賽40分鍾。分男、女兩項。
足球
足球被稱為"世界第一運動",古希臘、羅馬、中國等都曾盛行過足球游戲。
英國劍橋大學的學生是現代足球的創始者。
由於國際奧委會規定只允許業余足球運動員參加奧運會足球比賽,因而奧運會足球賽並不是世界最高水平的比賽。分男、女兩項。
體操
18世紀末,現代體操興起於歐洲,曾是體育的代名詞。1896年列為首屆奧運會比賽項目。
A、 男子:團體、個人全能、自由體操、鞍馬、吊環、跳馬、雙杠、單杠、蹦床個人賽;
B、 女子:團體、個人全能、跳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體操、藝術體操之個人全能與團體全能、蹦床個人賽。
曲棍球
現代曲棍球19世紀下半葉興起於英國。1908年第4屆奧運會被列為比賽項目。
分男、女兩項。
手球
起源於歐洲。分男、女兩項。
舉重
起源於遠古時代人類舉石塊顯示力量。近代舉重運動興起於18世紀歐洲。
A、 男子:56KG、62KG、69KG、77KG、85KG、94KG、105KG、+105KG;
B、 女子:48KG、53KG、58KG、63KG、69KG、75KG、+75KG。
柔道
起源於日本。男、女柔道分別在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和1992年第25屆奧運會上被列為比賽項目。
A、 男子:-60KG、60-66KG、66-73KG、73-81KG、81-90KG、90-100KG、+100KG;
B、 女子:-48KG、48-52KG、52-57KG、57-63KG、63-70KG、70-78KG、+78KG。
摔跤
可追溯到公元前幾千年,在日本、中國、希臘、埃及等國的古代文明中都有摔跤的文字記載。只限男子參加。
A、 自由式摔跤:48-54KG、58KG、63KG、69KG、76KG、85KG、97KG、97-130KG;
B、 古典式摔跤:48-54KG、58KG、63KG、69KG、76KG、85KG、97KG、97-130KG。
羽毛球
1800年流行於印度普那地區的一種球類游戲,球用羽毛和軟木製作,類似中國的鍵子。後傳入英國及北歐等國。
羽毛球場地長13.40米,單打球場寬5.18米,雙打球場寬6.10米,中間懸掛長6.10米,寬76厘米的球網。
1992年第25屆奧運會開始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A、 男子:單打、雙打
B、 女子:單打、雙打
C、 混合:混合雙打
壘球
女子1項。
現代五項
由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奠基人顧拜旦創導,以衡量運動員的全面能力。
分馬術、擊劍、游泳、射擊、越野跑五項,男、女各一枚獎牌。
網球
男女網球分別於1896年首屆奧運會和1900年第2屆奧運會列為比賽項目,後因各種原因被取消,1988年第24屆奧運會才重新回到奧林匹克大家庭。
男、女各分單打、雙打兩項。
擊劍
始於古代決斗,盛行於西歐各國。1896年首屆奧運會被列為比賽項目,是奧運會初期唯一允許職業選手參賽的項目。
A、 男子:花劍個人、花劍團體、佩劍個人、佩劍團體、重劍個人、重劍團體;
B、 女子:花劍個人、花劍團體、重劍個人、重劍團體。
乒乓球
19世紀後半葉始於英國。20世紀20年代傳入歐洲大陸,繼而在美洲和亞洲等國家廣泛開展。
1988年第24屆奧運會被列入正式比賽項目。
乒乓球在中國有"國球"之稱。
男、女各分單打、雙打兩項。
射擊
越源於狩獵活動。世界性的射擊比賽可追溯到1896年的首屆奧運會。
1988年第24屆奧運會開始設置女子項目。
A、 男子:氣手槍(10米)、手槍速射(25米)、手槍慢射(50米)、氣步槍(10米)、小口徑自選步槍3×40(50米)、小口徑步槍60發卧射(50米)、10米移動靶、飛碟雙多向、飛碟多向、飛碟雙向;
B、 女子:氣手槍(10米)、運動手槍(25米)、氣步槍(10米)、小口徑自選步槍3×20(50米)、飛碟雙多向、飛碟多向、飛碟雙向。
鐵人三項
男子個人賽、女子個人賽。
射劍
人類早在2萬年前就使用弓箭進行狩獵活動。現代射箭運動始於英國。
1908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1920年被取消,直到1972年奧運會才恢復。
A、男子:奧林匹克淘汰賽個人賽(70米)、奧林匹克淘汰賽團體賽(70米);
B、女子:奧林匹克淘汰賽個人賽(70米)、奧林匹克淘汰賽團體賽(70米)。
帆船
起源於荷蘭。1900年第2屆奧運會開始列入比賽項目。
1988年第24屆奧運會單獨增設女子比賽項目。
A、 男子:帆船470級、帆船芬蘭人級、帆板米氏級;
B、 女子:帆船470級、帆船歐洲級、帆板米氏級;
C、 混合:索林級、49人級、激光級、特納多級等。
跆拳道
A、 男子:-58KG、-68KG、-80KG、+80KG;
B、 女子:-49KG、-57KG、-67KG、+67KG
冰球
又稱冰上曲棍球,起源於加拿大,後相繼在歐洲北美地區開展。1956年第7屆冬奧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滑冰
人們利用冰刀在冰上滑行的冬季運動項目。起源於10世紀的荷蘭。滑冰運動包括速度滑冰、短跑道速度滑冰、和花樣滑冰。
A、 速度滑冰
男子:500米、10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
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
B、 短跑道速度滑冰
男子:1000米、5000米接力;
女子:500米、3000米接力;
C、 花樣滑冰:分單人滑、雙人滑和冰上舞蹈。
滑雪
運動員手持滑雪杖,足登滑雪板在雪地上滑行的一項冬季運動項目。起源於北歐多雪地區。
滑雪運動包括越野滑雪、跳台滑雪、高山滑雪、北歐兩項滑雪和自由式滑雪。
雪橇
起源於瑞士阿爾卑斯山地,是乘木製或金屬制的雙橇滑板在專用的冰雪線路上高速滑降、回轉的一項冬季運動項目。分為有舵雪橇和無舵雪橇兩種。
現代冬季兩項
起源於挪威,與人們在冬季狩獵活動有關,是一種滑雪加射擊的比賽。1960年第8屆冬奧會將這一項目改稱冬季兩項並列為正式比賽。1992年第16屆冬奧會增設女子比賽。
共28個大項301個小項
H. 快手上一個玩滑板總是戴帽子的男生是誰
他的ID說一下
I. 高爾夫球員為什麼都需要戴帽子
相信有很奪的小夥伴在日常生活中隊高爾夫球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是有很多的小夥伴都覺得高爾夫是一項屬於貴族的運動,像是一般家庭是玩不起的。其實高爾夫才開始是一項平民運動但是後來鼓足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這項運動,漸漸地門檻就會變得比較的高了。
綜上所述,可以了解到在,為什麼在現實生活中為什麼所有的球員都要帶上帽子,其實主要是存在於五點要求,包括著裝要求、擋光擋雨、技術上的支持、做廣告、個人的標志這五個方面的內容,而不是單單的為了裝飾而裝備。
J.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戴帽子
1,癖好。有一部分女人對帽子有一種特殊的癖好,見到帽子就沒命,不戴帽子就受不了,就要發瘋,所以這部分女人必須戴帽子。
2,害羞。面子矮,害羞,這是一部女人愛戴帽子的主因,似乎只有遮住了腦袋才能出屋,才能見人。這是一種心裡暗示作用,也是不自信的一種反映。
3,怕光。有一部分女人由於心理或生理問題,感覺在光亮照射下很難受,於是只好戴帽子。其實戴不戴帽子對遮光沒有什麼大作用,但不戴就不行,就無法忍受,所以必須戴。這是一種強迫症,屬於心理疾患。
4,怕風。有一部分女人由於身體原因不得不戴,這不是為了美,而是為了防風,怕風吹出病來。例如坐月子的女人出屋通常是要戴帽子的,雖然沒有必要,但風俗如此,戴也就戴了。
5,頭痛。有一些女人因種種原因腦袋痛,以為戴帽子就會減輕疼痛,其實這是完全沒有科學根據的,是一種心理作用,白白戴了一頂帽子。
6,遮醜。有一部分女人總認為自己頭發不好看,可能型不好,可能稀疏,亦可能拔頂,總之必須得遮蓋住,於是就戴上了帽子。
7,怕人。有一部分女人屬於公眾人物,暴露在公眾面前就會被圍觀,於是在戴墨鏡的同時還要戴帽子,作用就是防止公眾認出來,赤誠相見總是不舒服的。
8,臭美。本來帽子是古代的一種裝束,是落後、老趕的標志,但部分女人由於文化水平的限制,總覺得戴一頂帽子是可以抬高自己整體形象的,其實恰恰相反,帽子只能醜化一個人,不能美化一個人。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女人因戴帽子而被加分的,除非特殊情況。
9,禦寒。高緯度的地方冬季寒冷,普通圍巾已經無法抵禦刺骨寒風,所以只好戴帽子,這是沒辦法的辦法,但冬季里的皮毛帽子要比夏季戴的那種帽子好看不止一百倍。
10,工作。很多女人因工作需要不得不戴帽子,例如軍人、警察等,但制服配套的帽子別有一番風味,並不難看。
11,宗教。因宗教關系戴帽子是沒辦法的事情,誰讓這些女人生活在宗教圈子裡呢,要是能跳出去,那早就跳出去了,沒人喜歡過束縛的生活。放盪固然不好,但束縛肯定也不好。
12,風俗。因風俗習慣而戴帽子這是很多地方女人戴帽子的主因,沒辦法,陋習如此,不得不遵守。不遵守就會被看成是異己,是另類,是道德淪喪,那就沒法生活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