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廣西軍的帽子叫什麼
❶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帽叫什麼名字
中國軍隊叫大檐帽,就是指帽頂比實際戴在頭上的部分要大一圈,像個屋檐的。
起源:大檐帽有很長的歷史。騎兵長期以來是穿舊時槍騎兵服,戴高筒軍帽。這是一種高帽子,有時用羽毛和馬尾毛加以裝飾點綴。當時為了備馬秣,各分隊都輪流割草,曬成乾草,打好捆後運走,而戴高筒軍帽干這些活很不方便。因此當戰士去備馬秣時,也就是去做當時人們稱之為「采辦工作」時,便發給一種比較矮的、輕便的帽子。騎兵中根據工作而發的這種帽子被稱之為「備馬秣帽」,即大檐帽。
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軍服的樣式也逐漸跟著變化。大檐帽成了制服帽。
除了大檐帽,中國解放軍的軍帽還有作訓帽,貝雷帽,等等。
❷ 廣西李宗仁部隊戴什麼帽子
廣西李宗仁部隊後來戴的帽子與中央軍一樣。
❸ 解放戰爭時期的解放軍的帽徽是什麼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沒有統一的著裝,也沒有帽徽。還保留抗日戰爭時期的國軍軍服。各個野戰部隊的軍服顏色各是不同,有黃的,灰的。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以後,共產黨的部隊(八路軍,新四軍)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摘取所有國民革命軍的標志(白日帽徽以及八路軍和新四軍臂章)。開始佩戴「中國人民解放軍」胸牌,沒有帽徽。直到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結束,1949年2月解放軍開始統一軍裝,及四九式軍裝,有胸牌沒有帽徽。同年六月份,渡江戰役結束。全國大勢已定,確立了國旗,國徽,國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確定以南昌起義日期(1927.8.1),為解放軍建軍紀念日,固每年八月一日就成了解放軍建軍節。解放軍才有自己的軍徽,開始佩戴八一紅星帽徽。這種八一紅星帽徽一直延用到1955年。1958年徹底取消使用。65式軍裝為大紅帽徽,沒有八一。直到1985年,解放軍換裝,帽徽上才又恢復八一字樣。八十年代中期出現了新的現役兵種,公安武裝警察部隊,也就是武警部隊。武警部隊的帽徽跟其他警種一樣,帽徽上是國徽。所以區分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可以看帽徽。解放軍帽徽上是八一五角星,武警部隊的是國徽。
❹ 國民黨女特務軍服的帽子叫什麼
這種帽子的正式名稱叫「船形帽」。
船形帽是一種形似小船的軟體制式軍帽,俄軍曾稱其為折疊式軟帽。又叫「國際帽」。採用國際通用樣式,戴著美觀大方,同時也較好地解決了官兵夏季戴大檐帽太重、太熱和不便攜帶的問題。
對於普通中國人而言,提到船形帽,大家可能最先映入腦海的景象就是老電影里斜挎小手槍、歪戴船形帽的國軍女軍官。而事實上,船形帽由於設計簡潔、功能實用,長期以來都是世界上很多國家軍隊的標准軍帽,而且還在解放軍的軍服系列中存在過一段時間。
❺ 六七十年代的這種帽子叫什麼
1965年6月1日,全軍取消軍銜制,同時裝備65式軍服,55式軍官大檐帽、水兵帽、無檐帽都被取消,全軍單軍帽只有一種———解放帽,佩戴全紅五角星帽徽。從這時起至1974年5月1日,是解放帽的「鼎盛」時期,因為全軍官兵不分軍種、不論男女,統統都戴解放帽,解放帽因此成為65式軍服的重要標志。當時美聯社的一條消息稱,這一時期中國軍隊服裝的特徵是戴解放帽。
❻ 民國時期廣西叫什麼軍呢
民國廣西的軍隊當然是桂軍了。民國時期,無數軍閥,只要能占據一省地盤兒,大多數都會以本省的簡稱作為軍隊的名稱。例如四川的川軍,閻錫山的晉軍,張宗昌的魯軍,湖南的湘軍,雲南的滇軍等等,還有就是先後占據廣西的陸榮廷和李宗仁的桂軍了。
新桂系李宗仁部,一直以來也叫國民革命軍,不同時期只是番號有些區別,北伐初期 稱 國民革命軍第七軍 第十五軍(在家) 北伐中後期 蔣介石的部隊改為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馮玉祥 閻錫山的部隊分別改為第二 第三集團軍,李宗仁的原桂系部隊加上被李宗仁收編的唐生智部隊,統稱第四集團軍。 …… 桂系 是派系說法,這個就像馮玉祥的部隊 叫西北軍 閻錫山的部隊叫晉綏軍 張學良的部隊叫東北軍 蔣介石的部隊都稱中央軍一樣。
❼ 如何認識太平天國農民戰爭的意義和失敗的原因,教訓(
太平天國農民戰爭的歷史意義:
第一,太平天國農民戰爭是洋務運動產生的重要歷史條件。它能體現在同洋務運動即中國早期現代化運動的發生的歷史聯繫上。太平軍橫掃了清朝的反革命武裝八旗、綠營,極大地削弱了清朝的統治,是漢族地主武裝和漢族地方勢力興起的重要契機,如果不是清朝原來軍隊腐敗無能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暴露無疑,就不會有湘軍的出現,也不會有同治中興的自強運動。
第二,太平天國農民戰爭沉重地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動搖了它的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農民階級雖然不是新生產力的代表者,但是農民起義有其理由和正義性,「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就是農民起義的膽量和氣魄,也體現了其動機和理想追求。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矛頭是清政府,規模最大,歷時14年,轉戰18省,攻克600多個城鎮,掃盪大半個中國,規模大,歷時長,影響深遠,是農民起義的最高峰。它以雷霆萬鈞之勢對清朝的統治秩序進行了空前猛烈的掃盪,給清政府以沉重打擊。
第三,太平天國農民戰爭也在某種程度上抗擊了外國武裝干涉,打擊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太平天國的英雄們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進行了長期的不屈不撓的斗爭,他們反對外國殖民侵略,反對民族壓迫,主張各國建立獨立、平等、友好往來的關系;他們堅持民族尊嚴,維護主權完整,嚴禁鴉片,根本上否定外國侵略者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他們英勇頑強地抗擊外國侵略者的武裝干涉,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在一定程度上起了阻止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迅速變中國為殖民地企圖的作用。
第四,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對後來中國革命事業具有深刻的影響。太平天國英雄們的戰斗精神和偉大業績,鼓舞著中國人民繼續進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爭,對後來的人民革命斗爭具有顯著的影響。辛亥革命的領導人孫中山就以太平天國革命事業的繼承者自居,以洪秀全為榜樣,為中國革命而奮斗。
太平天國革命既是一次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也是近代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序幕,它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它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內因,也有外因。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因為階級和歷史的局限性,使太平天國不可能掌握科學的思想武器。 太平在國利用宗教發動起義,在初期起了重大作用,但宗教是對世界歪曲的反映,它最終會麻痹革命者的鬥志。宗教為洪秀全羅致了不少狂熱的信徒,不惜犧牲一切以從,但在後期,他陷入宗教迷信不能自拔,他強調諸事均有天父、天兄作主擔當,太平一統即將到來。但何以久久未能實現,屢屢喪師失地?不惟一般人不再盲從,甚而他的高級將領的信心亦生動搖。而他本人似乎反陷溺愈深,極力使自己神化,一心依賴神力,忽視現實,失去理智,無異自愚。
第二,太平天國領導未能制定一套適合時宜的政策、策略和革命綱領,不能形成革命的大聯合。太平天國雖然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等改革方案,但前者是絕對平均主義的空想,後者又脫離實際,都無法付諸實踐。
第三,太平天國領袖在軍事策略上犯了嚴重的錯誤,未能集中優勢兵力去消滅清王朝的有生軍事力量,最後反而被清軍各個擊破。
第四,建立政權後,領導集團的腐敗日益嚴重。如確立了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大興土木,追求腐朽生活方式;任人唯親,濫封王爵等等。這說明太平天國領袖封建等級思想、宗派思想的嚴重性,奢侈腐化、貪圖享受以及追求個人權力,最終導致集團內部的相互殘殺和嚴重分裂。各王擁兵自重,稱霸一方,出現天王不能控制主將,主將不能指揮軍旅的局面。
由太平天國起義的失敗中得到的教訓:
第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民具有偉大的革命潛力。但它自身不能擔負起反帝反封建取得勝利的重任,單純的農民戰爭不可能完成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重任。
第二,經濟上,把小生產者落後的自然經濟理想化,幻想把它變成為社會生產的單一的,絕對的存在形式,這就不是促進,而是阻礙社會經濟的前進和發展,甚至是倒退到古老而低級的原始農業的水平上去。我們必須認識並自覺地遵循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一心一意地沿著社會主義道路走下去,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已經證明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我國一窮二白的帽子是通過走社會主義道路甩掉的,同樣,一個繁榮昌盛的具有高度現代化水平的中國,一定是通過走社會主義道路實現的。
第三,黨政內部意見上,政權未穩,內訌即起,猜忌不斷。歷往朝代的滅亡
都是在於內部腐朽,離心離德而力量分化所致。蔣介石的國民政府較之中共根據地不是異常強大么?然則中共何以夾縫求生有發展強大最終大敗蔣氏政權,不就是注意內部團結穩定而齊心合力,善於利用蔣氏政權內部矛盾齷齪么?
第四,統戰政策上,太平天國打著人有其田的口號,起初爭取了大量民心,然而後來初步成功後即追求享受腐化,承若多為空談不得落實;其理念政策幾乎徹底否定傳統文化,雖團結了貧困百姓,卻徹底與中小地主勢力決裂,引起極力反彈,力量相對薄弱。中共發展史的也證明政策綱領的巨大作用:紅軍時期起初的打土豪、分田地,講究無產階級純潔性,限制農民加入,力量單薄;後來調整農民政策,吸收農民力量,但仍然絕對了階級對抗,力量有限;抗戰時期調整為「三三制」,減租減息,團結進步士紳,弱化對抗,合力增強。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以史為鑒,從經濟、政治、文化、思想堅持黨的方針和路線,以人民的基本利益為本,向真正的「太平」進發
❽ 解放軍帽子跟八路軍帽子有什麼區別
- -解放軍的帽子有迷彩八路軍的帽子有紅星
❾ 這個軍棉帽是07式嗎這個帽子是土兵用的嗎
可惜很肯定的告訴你,這個不是07式的軍用棉帽,我在部隊服役了兩年,就從來沒見過有人用這樣的東西,順便提一哈,我是2016年入伍的。
❿ 抗戰的中國人戴的帽子什麼樣
中間與右邊那三個,就是國軍抗戰時所穿的軍裝與軍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