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帽子類別 » 唐朝武官帽子是什麼顏色

唐朝武官帽子是什麼顏色

發布時間: 2022-07-01 11:25:06

『壹』 唐代文人戴的帽子是什麼樣的

這樣子的

『貳』 唐朝各級官員服裝分別是什麼樣的

文武官員

唐代官員平時穿的服裝圓領袍衫,通常用有暗花的細麻布製成,領、袖、襟加緣邊,在衫的下擺近膝蓋處加一道橫襕,故又稱「襕衫」。據說,這道橫襕是唐代中書令馬周建議加上的,以示不忘上衣下裳的祖制。

武則天時流行一種新式服裝,即在不同職別官員的袍上綉有不同的圖案。文官袍上綉有飛禽,頗具文雅氣質,武官袍上綉走獸,呈現勇猛氣魄。

唐代群臣服飾多達20餘種,一品官服為袞冕。冕有九旒,青衣纁裳,綉有九章紋,金玉飾劍鏢首。二品官服為鷩冕。冕有八旒。青衣纁裳,綉有七章紋,銀裝劍。三品官服為毳冕。冕有七旒,衣裳綉有五章紋,佩金飾劍。四品官服為絺冕。

冕有六旒,衣裳綉有三章紋,佩金飾劍。五品官服為玄冕。冕有五旒,青衣纁裳。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官位越高,冕旒越多,衣裳章紋越復雜,佩劍的質地也越好。

唐代官吏的禮帽,種類繁多。文武官吏都戴進賢冠。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兩梁,九品以上即國官一梁。杜甫的《丹青引》中寫道「良將頭上進賢冠,猛將腰間大羽箭」,指的就是唐代文武官員的服飾。

襆頭即包頭軟巾,也叫折上巾,兩腳左右伸出,叫「展腳襆頭」,為文官所戴;兩腳腦後交叉,叫「交腳襆頭」,為武官所戴。

唐代中葉,二腳稍翹,系裹襆頭,裡面加襯物「巾子」。「巾子」形狀決定了襆頭的造型。唐代「巾子」歷經四次變革。開始為「平頭小樣」,呈扁平狀,沒有明顯的分瓣,唐高宗、太宗、高宗時的巾子就是這樣的。

接著是「武家諸王樣」,樣式比「平頭小樣」高,頂部上有明顯的分瓣,中間部分呈凹勢。因由武則天創制,賞賜給諸王近臣,故稱「武家諸王樣」。再後是「英王踣樣」,出現於景龍四年,它比「武家諸王樣」更高,頭部略尖,左右分成兩瓣,並明顯地朝前傾倒。

開元後,人們認為「傾倒」的巾子不吉利,逐漸改成「官樣巾子」。它比「英王踣樣」還高,左右分瓣,形成兩個球狀,但不前傾。《舊唐書·輿服志》中記載:因系唐玄宗賜給供奉官及諸司官吏,故稱「官樣」。

唐代官吏的氈帽比較厚,而且堅固。據說,唐憲宗元和年間,晉國公裴度早朝的路上,突然有人持刀行刺,刀子刺進帽檐,由於唐憲宗戴的是厚氈帽,才躲過一劫。唐代官吏按品級不同分別佩帶金、銀、銅制的魚符,他們將金屬魚形的符信裝在袋裡,這種袋叫魚袋。

魚符上面刻有姓名並且分成兩盤,一盤在朝廷,一盤自帶。如有遷升,以魚符相合為證。魚符也是出入宮廷的憑證,它的質料因官階等級不同而不同。例如三品官以上佩金魚符,五品官以上佩銀魚符。到了天授二年,改為佩龜,三品官以上龜袋飾金,四品官龜袋飾銀,五品官龜袋飾銅。直到中宗,又恢復了魚符。

唐代的革帶不用帶鉤,而用帶扣板扣結。帶上裝有帶銙,這是一種方形飾片,依官職品階不同飾片質地有所區別。例如,二品官以上用金銙,六品官以上用犀銙,九品官以上用銀銙。

唐代文武官員都穿靴。當時,不僅有皮靴,還有馬靴。高承的《事物紀原》「唐馬周以嘛為之」,指的就是麻布制的靴。

(2)唐朝武官帽子是什麼顏色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唐代的官服,側重儒教中陰陽五行的說法,把青、赤、白、黑、黃五色當作「五方正色」,即東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中央黃色。黃色既代表中央,也代表打底,帝王服色便採用黃色,其他等級的官服,也用顏色和圖案加以區分。

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魚袋;五品以上緋袍,佩銀魚袋;六品以下綠袍,無魚袋。官吏有職務高而品級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銜中必帶「賜紫金魚袋」的字樣;州的長官刺吏,亦不拘品級,都穿排袍。這種服色制度,到清代,在中國消失。

隋統一全國,一方面推行漢族已經形成的服飾制度,另一方面也難以擺脫北族服飾形制的影響。隋煬帝制定了隋代官服制度,帝王將相各服其服。下令不準百姓服黃色衣裳,從此黃色也了皇帝專用的服色。唐代衣冠服飾承上啟下,博採眾長,是中國古代服飾發展史上的重要時期。

由於當時絲織業的發達,審美觀念的獨特,所以當時官服質地款式更加講究,襆頭形制富於變化,品色衣形成制度,胡服頗為流行,女服色彩艷麗。五代十國享祚日淺,服飾大體沿用唐代制度,但在首服上也略作變化。

宋代崇尚文治,冠服制度漸趨繁縟,也曾經多次修改。但與唐代相比,款式缺乏創新,色調趨於單一,有向質朴、潔凈、自然方向傾斜的趨勢。男子上身以圓領長袍為主,以季節不同而服涼衫、紫衫、毛衫、葛衫、鶴氅等。

宋代婦女的日常服飾,大多上身穿襖、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褲。其面料為羅、紗、錦、縷、毅、絹。尤其是裙子頗具風格,其質地多見羅紗,顏色中以石榴花的紅色最注目。褶襇裙也是當時裙子中有特點的一種,有六幅、八幅、十二幅不等,貴族婦女著裙的褶襇更多。南宋時期,「服飾亂常」,也尚北服。

元代是蒙古族入關統治中原的時代。其服飾既襲漢制,如皇帝及高官的服飾仿照先秦時代的古制而成;又推行其本族制度,如一般百姓服飾則仍是披發椎髻,夏戴笠,冬服帽。元朝初建,也曾令在京士庶須剃發為蒙古族裝束。

蒙古族的衣冠,以頭戴帽笠為主,男子多戴耳環。然至元大德年間以後。蒙、漢間的士人之服也就各認其便了。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國後,先是禁胡服,繼而又以明太祖的名義下詔: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明朝的皇帝冠服、文武百官服飾、內臣服飾,有祭服、朝服、公服、常服等名目,其樣制、等級、穿著禮儀真可謂繁縟。

一般男子服飾,以袍衫為主,形制多樣,儒生文士則以襕衫、直裰為常衣。婦女服飾主要有袍衫、襖、霞披、褙子、比甲、裙子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官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代官服

『叄』 唐朝官員朝服顏色怎麼劃分的比如一品,二品等

唐高祖曾規定大臣們的常服,親王至三品用紫色大科(大團花)綾羅製作,腰帶用玉帶鉤。五品以上用硃色小科(小團花)綾羅製作,腰帶用草金鉤。六品用黃色(檸檬黃)雙釧(幾何紋)綾製作,腰帶用犀鉤。

七品用綠色龜甲、雙巨、十花(均為幾何紋)綾製作,帶為銀銙(環扣)九品用青色絲布雜綾制 作,腰帶用瑜石帶鉤。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7年至649年)時期,四方平定,國家昌盛,他提出偃武修文,提倡文治,賜大臣們進德冠,對百官常服的色彩又作了更細的規定。

據《新唐書·車服志》所記,三品以上袍衫紫色,束金玉帶,十三銙(裝於帶上的懸掛鞢躞帶的帶具,兼裝飾作用)。四品袍深緋,金帶十一銙。五品袍淺緋,金帶十銙。六品袍深綠,銀帶九銙。七品袍淺綠,銀帶九銙。

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淺青,瑜石帶八銙。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黃色,銅鐵帶七銙(總章元年又禁止流外官及庶人服黃,已見上述)。

唐高宗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因怕八品袍服深青亂紫(古代用藍靛多次浸染所得深青泛紅色光,故怕與紫色相混),改成碧綠。自春秋時期齊桓公(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穿紫袍始,才確定了以紫為上品的服裝色彩格局,至宋元一直未變。到明朝才被大紅色所取代。

時至隋唐,中國服飾最明顯的特點是雙軌制。在大的祭祀場面,穿漢人的傳統衣服。在平時,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鮮卑裝)系統。唐代國家統一,經濟繁榮,形制更加開放,服飾愈益華麗。

(3)唐朝武官帽子是什麼顏色擴展閱讀:

唐朝服飾特點:

時至隋唐,中國服飾最明顯的特點是雙軌制。在大的祭祀場面,穿漢人的傳統衣服。在平時,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鮮卑裝)系統。

唐代國家統一,經濟繁榮,形制更加開放,服飾愈益華麗。唐代女裝的特點是裙、衫、帔的統一。在婦女中間,出現了袒胸露臂的形象。

在永泰公主墓東壁壁畫上,有一個梳高髻、露胸、肩披紅帛,上著黃色窄袖短衫、下著綠色曳地長裙、腰垂紅色腰帶的唐代婦女形象,從而對「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

慢束羅裙半露胸,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做的。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開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悅於統治階級,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許半裸胸的。當時,唐朝半露胸的裙裝有點類似於現代西方的夜禮服,只是不準露出肩膀和後背。

唐代女服的領子,有圓領、方領、斜領、直領和雞心領等。短襦長裙的特點是裙腰系得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

「羅衫葉葉綉重重,金鳳銀鵝各一絲」。「眉黛奪得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唐代的裙子顏色絢麗,紅、紫、黃、綠爭艷斗研,尤以紅裙為姣姣者。街上流行紅裙子,不是現代人的專利,早在盛唐時期,就已經遍地榴花染舞裙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朝服飾



『肆』 唐朝武官的帽子是紅色嗎

唐朝武官的帽子不是紅色的。
唐代是我國歷史上武官制度全面建成的時期,因此唐代武官的服飾比過去歷代更為完備,官服有朝服和常服之分,服用范圍是朝廷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員。武官的專門戎服為缺胯衫,綉有各種紋飾。士兵的戎服用兩種,一種是盤領窄袍,另一種就是缺胯袍,士兵的缺胯袍沒有綉紋飾,頭戴折上巾,唐代稱襆頭,晚唐時襆頭已變成無須系裹,隨時可戴的帽子。唐代武士還時興在襆頭外包一塊紅色或白色的羅帕。唐代也出現過一些新的戎服,短後衣就是其中之一。唐後期出現了一種「抱肚」的戎服附件,抱肚成半圓型圍於腰間,其作用是為了防止腰間佩掛的武器與鐵甲因碰擊、摩擦而相互損壞。唐代武將好穿長勒短勒烏皮靴,靴頭尖而起翹。但著朝服、常服時也穿鞋頭有雲頭裝飾的履或麻鞋。
唐代武官的服制花色,規定武三品以上、左右武威衛飾對虎,左右豹韜衛飾豹,左右鷹揚衛飾鷹,左右玉鈐衛飾對鶻,左右金搜索吾衛飾對豸。又諸王飾盤龍及鹿,宰相飾鳳池,尚書飾對雁。後又規定千牛衛飾瑞牛,左右衛飾瑞馬,驍衛飾虎,武衛飾鷹,威衛飾豹,領軍衛飾白澤,金吾衛飾辟邪,監門衛飾獅子。唐太和六年又許三品以上服鶻銜瑞草、雁銜綬帶及對孔雀綾襖。這類紋飾均以刺綉,按唐代服裝款式,一般應綉於胸背或肩袖部位。

『伍』 唐朝官服顏色含義

唐朝官服顏色代表了唐朝官員的品級不同,不同品級官員有不同顏色的官服。

官服分顏色從唐朝開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魚袋;五品以上緋袍,佩銀魚袋;六品以下綠袍,無魚袋。官吏有職務高而品級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

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銜中必帶「賜紫金魚袋」的字樣;州的長官刺吏,亦不拘品級,都穿排袍。這種服色制度,到清代才完全廢除,只在帽頂及補服上分別品級。

(5)唐朝武官帽子是什麼顏色擴展閱讀:

唐代前期主要以《武德令》為基礎,對服色做出規范並形成品色服制,在一定程度上是順應時代的要求。

當時王朝新創,朝政初統,初建的唐王朝還沒有實現真正的大一統,制度比較混亂,政治問題、社會問題不斷涌現,需要用一種新的官服制度來彰顯新王朝的不同。

需要用一種「禮」和「規范」來樹立一種權威,同時也需要用一種符號來使中央官僚形成―個統一的集體,緩和各個團體的沖突,更需要一種符號來鞏固「士族中央化」的成果。

不同的利益集團也希望有統一的官服制度來區分不同的等級,而品色服制度順應了這一要求,簡單明了的視覺差異起到了很好的等級區分的作用。

從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當時中央政府相對強大有力,頒布的詔令能得以貫徹,起到作用。

『陸』 唐朝官服怎樣辨別官職品級還有各個品級都穿什麼顏色

唐朝官服通過配飾和官府顏色來辨別官職。

唐代三品以上官服紫,四品、五品服緋(朱紅),六品、七品服綠,八品、九品服青;而官員腰帶飾物也與品級有關,從高到低依次為:玉、金、銀、鍮(tōu)石(黃銅礦石)。

同時,唐代五品以上官員都有一個表示其身份的魚符,以袋盛之,稱為「魚袋」。三品以上官的魚袋以金飾之,稱為金魚袋,五品以上官的魚袋以銀飾之,稱為銀魚袋。

唐代沿襲隋制,把官員分為九品,每品內又分為正、從,共為十八個等級。文官自正四品以下,武官自正三品以下,還分為上下階。

(6)唐朝武官帽子是什麼顏色擴展閱讀:

唐代官服服色,經過武德四年(621)、貞觀四年(630)、貞觀五年(631)幾次對官服制度進行規范,至上元元年(674),基本奠定唐代官服制度基礎,成為有唐一代官服服色的標准。

唐代官服,融周代的嚴謹、戰國的舒展、漢代的明快、魏晉的飄逸為一體,在此基礎上更加華貴。唐代百官常服承襲前制,為圓領袍服,它的前後襟下緣用一幅整布接成橫襕。

皇帝還通過賜紫、賜緋,就是用賞賜以顯示恩寵,對於官階不夠的官員也允許他們穿紫色或緋色服飾。賜服通常可長期穿用,直至告老退休。

『柒』 請問唐朝的儒生的服飾帽子是怎麼樣的什麼顏色啊

是傳統的土色布料

『捌』 唐朝官員一到七品官服是什麼顏色

三品以上著紫色;四品,深緋;五品,淺緋;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八品,深青;九品,淺青。品服的花飾:三品以上綉紋:一品,徑五寸獨科花;二品,徑二寸獨科花;三品,無枝葉散答花。四至七品綉紋,均是徑一寸的小朵花;八至九品無綉紋。庶人只能衣白布。而白居易當時的職務是江州司馬,司馬一職在別駕、長史之下,是州刺史的佐官,當時,實際上是閑職。其官階是最低的文散將仕郎,從九品,所以,只能穿青衫。
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魚袋;五品以上緋袍,佩銀魚袋;六品以下綠袍,無魚袋。官吏有職務高而品級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銜中必帶「賜紫金魚袋」的字樣;州的長官刺吏,亦不拘品級,都穿排袍。

『玖』 在唐代,高級官員的官服是什麼顏色

在唐代,高級官員的官服是什麼顏色?上級官員的衣服塗上紫色;五官服主要色調為蓬鬆(紅)色。官服主色調為綠色官飾主色調為顏色。隨後,唐朝對唐太君設計的官服制度進行了修改,但不同服裝品種的主要色調並沒有改變,一直延續到宋代,因此留下了「朱淳貴,完全是讀者」的稱號「江州司馬清」等。那麼為什麼高檔唐裝有紫色的色調呢?在古代,官吏幾乎總是以正式的形式來表示,與人民不同的是,也為了強調官吏的權力,官吏更是不能沒有缺點,也沒有避免。


《周易》中有這樣的記載:「黃帝、姚、宋都穿著天下的衣服,遮蓋整個天空,遮蓋整個天空。」不同的顏色象徵不同的意義,黃色象徵歡樂和清晰;藍色象徵渴望和理智;紅色代表熱情和祝福;紫色代表它高貴而神秘。顏色賦予我們豐富多彩的生活,我們經常通過眼睛辨別顏色,並在大腦中詮釋它的寓意。隨著現代文明社會的發展,顏色除了具有不同的含義外,還代表著不同的性格、心理等。但在古代社會特瓦,各種顏色的衣服,卻代表著不同的階級地位,有些顏色的衣服只能由皇族穿,有些只有官吏貴族才能穿,但是如果普通人不應該穿顏色的衣服,那將是嚴厲的懲罰。

『拾』 唐朝丞相穿的官服顏色

三品以上著紫色;四品,深緋;五品,淺緋;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八品,深青;九品,淺青。品服的花飾:三品以上綉紋:一品,徑五寸獨科花;二品,徑二寸獨科花;三品,無枝葉散答花。四至七品綉紋,均是徑一寸的小朵花;八至九品無綉紋。庶人只能衣白布。而白居易當時的職務是江州司馬,司馬一職在別駕、長史之下,是州刺史的佐官,當時,實際上是閑職。其官階是最低的文散將仕郎,從九品,所以,只能穿青衫。
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魚袋;五品以上緋袍,佩銀魚袋;六品以下綠袍,無魚袋。官吏有職務高而品級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銜中必帶「賜紫金魚袋」的字樣;州的長官刺吏,亦不拘品級,都穿排袍。這種服色制度,到清代才完全廢除,只在帽頂及補服上分別品級。清代官服原則上都是藍色,只在慶典時可用絳色;外褂在平時都是紅青色,素服時:改用黑色。
【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銜中必帶「賜紫金魚袋」的字樣】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4139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5200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3820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4288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3504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3508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4446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4081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3398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3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