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倫春人戴的皮帽子是什麼動物
Ⅰ 重金懸賞:皮帽的歷史淵源、發展情況~
遠古人類在狩獵活動中,「衣毛而帽皮」,後來他們從鳥獸的冠角受到啟發,發明了冠。(1)也有的學者認為:「如果在某些地方當真有自始即作為裝飾而出現的衣著,那就是頭飾的帽子了。」皮帽子和衣著一樣。開始都是為了防禦酷暑和嚴寒而製作和穿戴的。北方各族,在生產力提高以後,到蒙昧中級階段,狩獵業普遍發展起來,人們開始製作粗糙的狍皮衣著的同時,可能就製作禦寒的狍頭皮帽了。鄂倫春族的狍頭皮帽,就是從遠古時代遺留下來的一件裝飾品,很有些獨特之處。本文試圖對它的特點、功能和藝術價值作一些初步探討一、狍頭皮帽的特點
鄂倫春語稱狍頭皮帽為「滅塔哈」。它的原料就是完整的狍頭皮。將狍頭皮從鼻子一F部割下,它的半圈形口(因狍子大小的不同)約為40~60公分不等。人的可以製作或年人戴的帽子,小的可以製作兒童戴的帽子。在遠古時代,鄂倫喜入是只把狍頭皮的原型曬干鞣軟,戴在頭上禦寒。0現在,鄂倫春人的狍頭皮帽,是經過千百年,多少代人平勤勞動,不斷改進而製成的。這種帽子很有特點:
首先,狍頭皮帽是物盡其用的舢范:.在過去狩獵的日子裡,雖然獵取狍子是垂手可取的事,但鄂倫春人對狍-十身_卜雕『皮肉.是片J的盡善盡美的,沒有一點浪費。食用部分,從胴體到
頭、尾、蹄.內臟,都要利嫡。皮毛部分,除軀干整張皮子外,頭和腿皮是製作靴、帽的原料。狍皮帽的頭圍和人的頭圍大小相似,用它製作帽子,不需太大的加工就可製成。
第二,狍頭皮帽最初只是把頭皮戴在頭上,頭頂不冷了,但耳、臉仍裸露在外,經過改進,在頭皮下部接上一圈10~15公分的毛皮作帽耳,把耳朵和兩腮也遮擋起來。並在頭頂部分的里側也鑲上薄毛皮,使狍頭皮帽更加完整和保暖。
第三,用不同狍頭皮製作的帽子,呈現出不同的特點。用冬季牡狍頭皮製作的帽子,不帶硬角,只帶兩耳,冬皮毛厚,戴著暖和,不帶角,戴著方便。獵人出獵時常戴這種狍頭皮帽。兒童的狍頭皮帽,是用春季牡狍頭皮製作的。這個季節,狍頭上剛長出毛茸的兩只小角,兒童戴上這種即帶耳又帶角的帽子,象漢族兒童戴虎頭帽一樣,既暖和又美觀,還有生機勃勃的寓意。初秋時,狍子長出脫去茸毛的硬角,形狀筆直,用這種頭皮製作帽子,戴在頭上很有狩獵民族特點,鄂倫春族青壯年和老年人多在節日和喜慶的日子戴這種帽子。
二、狍頭皮帽的功能
鄂倫春人的狍頭皮帽,從歷史上考察,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保暖功能;二是偽裝功能;
三是裝飾功能。
首先,鄂倫春族自古以來就居住在內外興安嶺地區,這里一年中有半年是嚴寒的冬季,氣溫達零下40度以下。沒有禦寒的皮衣和皮帽,是難以度過嚴冬的。狍頭皮帽是極好的禦寒工具。鄂倫春人獵取的野獸中。絕大多數是狍子,狍頭皮原料非常豐富。
其次,這種狍頭皮帽,在早期,它的偽裝作用是不可小視的。遠古之時,狩獵工具非常落後,鄂倫春族為了能夠獵取到野獸,往往要摸到野獸附近才有把握獵取。如何既能靠近野獸,又不被野獸發現,這就要採取巧妙的方法,把自己偽裝起來。他們戴上狍頭皮帽,穿上狍皮衣服,很象一隻狍子。冬季,白茬狍皮襖和白雪融為一體,在樹叢中行走,露著狍頭皮帽,活象一隻狍子;夏季,狍皮毛短,呈金紅色,用它製作夏季皮衣,毛朝外穿,再戴上狍頭皮帽,也很象一隻狍子。穿上狍腿皮靴,輕巧無聲,走到野獸跟前,都不會被發覺。這種偽裝,大大提高了狩獵效果。
第三,狍頭皮帽,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一種裝飾品和民族標志。鄂倫春族自古以來就戴狍頭皮帽,經過長期製作,不斷改進,完全體現出狩獵民族的特點。現在他們戴上狍頭皮
帽,不論走到那裡,人們都會認出他們是鄂倫春族。
三、狍頭皮帽的藝術價值
模仿鳥獸的冠角製作頭飾,是人類早期的審美情趣。如有的民族用鳥羽作頭飾,有的將野獸牙插在頭上,有的將鳥頭安在頭上。台灣有的少數民族將鹿的頭皮連耳及角為裝飾用的
冠,④它幾乎和鄂倫春族的狍頭皮帽一樣。
在原始生活中,雖然實用技術與科學還極其幼稚,但審美藝術卻大為發達,可以說沒有一個民族無審美情感,沒有一個民族不曉得裝飾藝術。鄂倫春族也是這樣。
首先,鄂倫春族婦女象雕塑家拾來奇形怪狀的石頭或樹根一樣,他們取來堅硬的狍頭皮,
經過加工修飾,就成為一件真正的藝術品。她們先把曬乾的狍頭皮噴水鞣軟,再在皮里塗上搗爛的狍肝,疊好發酵,然後把殘留在皮板上的污垢刮掉,用鞣皮具將皮板揉軟;頭皮鞣好後,兩眼處成為兩個洞,先用白皮板從里側襯上,用狍筋線加以固定,然後用染黑的皮板剪成兩個圓形作眼珠,補綉在「白眼」上。狍鼻原樣不動,頭皮從鼻子以下剪掉,在其周圍鉍上倒元寶形的帶毛狍皮當作帽耳,在鼻下帽耳邊緣處,用黑色皮板剪一像嘴形的皮子,補綉在帽沿的皮子上。當帽耳放下時,遠看似嘴。狍頭皮經過多道加工,就曉為「斛耳挺然,如人生角」0很有特色的皮帽。鄂倫春族不論是兒童、青壯年乃至老年人:、戴上狍頭皮帽,都顯得英姿颯爽,格外精神。
其次,鄂倫春族的狍頭皮帽,已創造出三種類瓔,均經美觀,不失為一件工藝美術品。其
一,狍頭皮帽頂端既帶原來的耳朵,叉帶硬危。有的硬角和耳朵一般高;有的硬角還高出耳朵。這種類型的帽子,民族特點強,人們一藕,便知是狩獵民族。直到現在,鄂倫春人在節日里、集
會上還是戴這,呻帽jf;其:二,姓用春季狍頭皮製作的帽子。耳朵很大,角很小,剛露出頭頂,且毛茸茸的,整個頭型看來很稚氣,這是用小狍子頭皮製作的帽子,鄂倫春族兒童多戴這種帽子。
狍頭皮帽和孩子們的胖臉融為一體,虎頭虎腦,非常可愛;其三,是用冬季狍頭皮製作的帽子。秋季,硬角已脫落,狍耳雖然帶著,製作帽子時,將它剪掉,另用皮板製作一對剪有皮穗的耳朵,
重新鑲在原來的耳根上。這種帽子製作好以後,看上去雖然還象狍頭皮帽,但由於耳朵是人工製作的,又沒有硬角,同原型狍頭皮帽有很大不同。這是一種變形的狍頭皮帽,它是為獵人在
獵狩時特製的帽子。它對野獸同樣可以起到偽裝作用,同時,它能保護獵人自己。獵人在尋找獵物時,在遠處看到這種帽子,就知道是獵人,不是獵物。如果不戴變形的狍頭皮帽,就有被當
作狍子而被打傷或打死的危險。
第三,鄂倫春族的狍頭皮帽,是一種原始藝術的遺留。這種帽子,看來雖然是利用狍頭皮加工製作的,但作工精細,有很高的審美情趣,它是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一種工藝美術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從狍頭皮帽可以看出鄂倫春族原始的審美觀念、高超的製作工藝和美化自己生活的良好願望。
懸賞分在加點還有許多論文!QQ:87041989
Ⅱ 少數民族代表戴「小鹿頭」,「小鹿頭」背後有什麼故事
在2021年第十三屆全國人大4次會議上,在內蒙古代表審議團中,其中一位少數民族代表頭頂小鹿頭,引起了廣大網友的注意。據相關媒體報道,這位代表是鄂倫春族人,其頭上戴的小鹿頭並不是真的小鹿,而是袍子。這個帽子被稱為狍頭皮毛。該代表表示狍頭皮毛是鄂倫春族的民族特色,只有出席重大節日活動才會佩戴。
3、我國是多民族國家,我們要尊重每個民族的風俗習慣。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神聖職責和光榮義務,自覺履行這一義務,我們就要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域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有網友認為代表佩戴小鹿頭與當下保護野生動物不相符。但是我要說的是,該代表已經明確表示鄂倫春族人已經不再捕獵狍子。截至2021年鄂倫春族已經不足1萬人口。我們各民族應加強互助互愛。給這個可愛的代表點贊。
Ⅲ 鹿頭帽子是哪個民族
鄂倫春族。其實不是鹿頭帽,那個是狍子頭帽,現在鄂倫春族有養殖的鹿跟狍子,是鄂倫春族的傳統習俗,鄂倫春族在重大會議跟重大節日的時候都是要穿民族服裝。
鄂倫春族是中國東北部地區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是狩獵民族,因此他們的衣食住行及歌舞等方面都顯示了狩獵民族特點 。
鄂倫春族主要居住在大興安嶺山林地帶,使用鄂倫春語,鄂倫春語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沒有文字。在長期的狩獵生產和社會實踐中,鄂倫春人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有口頭創作、音樂、舞蹈、造型藝術等。
鄂倫春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和黑龍江省北部的呼瑪、遜克、愛輝、嘉蔭等縣。
在長期的狩獵生產和社會實踐中,鄂倫春人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有口頭創作、音樂、舞蹈、造型藝術等。
Ⅳ 鄂倫春族服飾是什麼樣的,鄂倫春族為什麼都穿皮質衣服
我國有很多少數民族,其中,比較少見的有鄂倫春族。鄂倫春族是隸屬於我國東北部的少數民族,這個民族的人們紐扣並不多,但是他們非常喜愛穿皮質衣服,這其中的原因一是這些皮質衣服極具民族特色,二是地域氣候偏冷的影響。
美麗的鄂倫春物產豐富,山林濃密,水草豐富,很多鄂倫春族人在那裡過著非常安逸的生活,他們享受大自然賦予他們的一切物質,並且物盡其用,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多少年來,他們人口稀少但是卻過著豐富優渥的生活,讓人不禁心生嚮往,願鄂倫春族人能在物質豐饒的故鄉幸福安康。
Ⅳ 少數民族代表頭戴「小鹿頭」,這帽子有什麼來頭
人們在看新聞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在庄嚴的會議場合,居然有代表頭上戴了一定“小鹿”帽子。因為看上去非常可愛,所以霎時間引起了網友們的討論,很多人都想要代表頭上戴的同款帽子。
其實這種帽子,名字叫做“狍頭皮帽”,是部分少數民族專有的帽子。這種帽子很早之前就存在,它的作用主要有三個,一是用來取暖,二是用來狩獵,三是用來當裝飾品。而狍頭皮帽出現在會議上,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13年的會議上,蒙古代表就頭戴狍頭皮帽,和如今一樣引起了網友關注。
狍頭皮帽是鄂倫春族的傳統服飾,無論是老人、成年人或者兒童,全都會戴著狍頭皮帽。一是用來取暖,二是用來狩獵。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狍頭皮帽的數量正在減少,只有部分人還會戴著它。
以前可能是生活必需品,現在更多是用來當裝飾品。經過加工後,狍頭皮會變成藝術品,這也象徵著鄂倫春族的審美情趣。
另外可能會有人提到保護野生動物,需要注意的是,狍子利潤非常高,在養殖技術過關、有相關許可的情況下,是允許家養的。代表頭上戴的帽子,並不涉及到“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Ⅵ 介紹鄂倫春民族服裝的作文
鄂倫春民族服裝
鄂倫春族的服裝為長袍式,狍皮「蘇恩」(皮袍)樣式講究,大襟、袍邊、袖口用淺色薄皮鑲邊,女式皮袍上綉花。因過去主要從事游獵,服飾多以鹿、狍、犴皮製作。領口、袖口、襟邊、大袍開衩處均有刺綉、補花等裝飾,常用雲紋、鹿角紋等。去毛的狍皮衣是夏天的上裝,冬季袍的下擺常鑲上黑白相間的皮毛做裝飾,有的鑲上猞猁和狐狸皮領邊,既耐磨又美觀。為了便於騎馬,狍皮衣都有開衩。紐扣早先用鹿、犴骨或硬木等製成。腰間男子扎皮帶,婦女則扎各種不同顏色的布帶。
「額勒開依」(皮褲)冬季是帶毛的,是用冬天打的狍皮製成,春秋季穿的皮褲一般用秋天獵獲的狍皮製成,夏天穿的皮褲無毛,多為皮板,膝部飾以圖案綉花。
男子出獵時,穿狍皮衣、皮褲,戴狍頭皮帽,穿烏拉。現今日常已普遍著布衣、膠鞋,但出獵時仍多著皮衣。
服飾圖案主要有幾何紋、植物紋、動物紋三種:
幾何紋,數量最多,主要有圓點紋、三角紋、水波紋、浪花紋、半圓紋、單回紋、雙回紋、丁字紋、方形紋、渦紋等。多半依個人需要大量組合,以產生新的圖案節奏和旋律。
植物紋,數量居次,以葉子紋、樹形紋、花草紋、花蕾紋等為主,其中南綽羅花紋樣尤為突出,運用甚廣。鄂倫春語「南綽羅花」意為「最美的花」,象徵純潔的愛情。多用於姑娘嫁妝的,以示愛情純真幸福。花形呈「十」字架,以雲卷變形紋表示。
動物紋,數量最少,主要有雲卷蝴蝶紋、鹿形紋、鹿頭雲卷紋及馬紋。還有借鑒他民族的紋樣,如「壽」字紋等。
鄂倫春族的皮帽
鄂倫春人頭上戴的「密塔哈」(狍頭帽)是用狍頭皮原樣縫制的,保留了狍角和雙耳,眼珠部位嵌以黑皮。婦女多喜歡戴猞猁皮帽子,上縫各種裝飾和彩穗;姑娘戴綴有珠子、貝殼、扣子等裝飾的頭帶。製作時,把耳朵剁掉,換上狍皮縫制的假耳朵,把眼圈用黑皮子鑲上,毛、角、鼻、嘴仍然保留,獵人戴在頭上,不僅防寒,還可偽裝自己,誘惑野獸。女帽鑲有花邊,頂端綴著紅綠線穗。鄂倫春人的裝飾和服飾染色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皮袍開衩處及手套上多喜歡用紅、綠、黃色縫綉出色彩艷麗的花紋圖案。年輕人穿用的衣服、褲子和手套,多用柞樹煮水揉染成黃色。
鄂倫春族的鞋
鞋主要有三種:「奇哈米」、「奧勞其」、「溫得」。「奇哈米」是用狍腿皮做靿兒、狍脖子皮做底的半高靿皮鞋。「奧勞其」是布靿兒皮底的,布靿是多層布縫制而成。「溫得」是鹿腿皮做靿兒,鹿皮或靿皮做底,靿至膝的高靿皮靴。冬天,腳上常穿帶毛的「道團安」(狍皮襪子)。
鄂倫春族的手套
「給巴黑」是鄂倫春族冬季戴的用狍皮縫制的五指手套,還有一種類似手悶子的叫「考呼路」。手套一般很講究,邊口多鑲有灰鼠皮邊和花邊,手背上綉有各種花紋。「考呼路」一般很長,可以套在衣袖上,然後用皮條扎住。春秋季則戴皮板五指手套或皮巴掌。
Ⅶ 少數民族代表頭戴「小鹿頭」,可可愛愛萌翻網友!這帽子什麼來頭
在3月5日下午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中,一位少數民族代表的“小鹿頭”引起了網友的注意。 據悉,這位代表是鄂倫春族,其頭戴的“小鹿頭”其實是狍頭皮帽。
Ⅷ 鄂倫春族的狍皮製作有什麼技藝鄂倫春族狍皮文化是什麼樣的
鄂倫春族的毛皮製作是很費功夫的,第一個就是要將狍皮做成熟皮,也就是將狍皮軟化了,這個功夫看似簡單,實際上是很復雜的,這個時間要三五天,具體事如何軟化的,那就要看個人各家的技巧了,作為一個成熟的狍皮製作者,這個是一個最基本的技術活,也是製作一件上好狍皮的根本。
狍皮製作的工藝,代表了鄂倫春族的狩獵文化。有的狍皮帽子實際上就是狍子頭直接製作而成的,這個加工工藝更加艱辛,一個狍皮帽子有的時候甚至是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才能製作完畢,可見他們對狩獵文化的尊重,也是他們鄂倫春族民族精神的傳承。你喜歡狍皮服裝嗎?
Ⅸ 人大代表頭帶「小鹿帽」走紅,這是在體現地區特色嗎
- 這是一種尊重文化宣傳文化的方式。
人大代表戴著小鹿的帽子參加會議,這也是一種宣傳文化的方式,因為戴著帽子的人穿著其實就是鄂倫春族的民族服飾。
因為狍子已經是我國二級保護動物,面對這樣瀕危的動物,我們更多的是要保護他們。也有網友質疑人大代表怎麼可以戴著動物的帽子進入到會議當中,但是我覺得更多的是體現民族特徵,以及民族現在已經在保護這些動物,並且現在鄂倫春族已經不再捕獵狍子,這也說明了民族和時代都在進步,大家越來越重視野生動物的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