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帽子類別 » 柯岩風景區有個帽子叫什麼

柯岩風景區有個帽子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8-02 00:35:33

⑴ 柯岩民間傳說一則

柯岩起初以一座爛柯山出名。這爛柯山上,至今留有一塊八仙桌大小的棋盤石。據說,古代曾有兩位仙人在此下棋。山腳下有一個窮孩子,上山來打柴,見到他們在下棋,就立在旁邊看。待到他們的一局棋下完離去,這孩子一看,他的柴刀柄已經爛得屍骨全無。他下山回到村中,幾乎已不認得他從小生長的小村。他的父母早已去世,當初跟他一起玩的小夥伴,如今也都已做了爺爺奶奶。

人們問他這么多年到哪兒去了,他說自己才在村邊山上看兩位老人家下了一盤棋的工夫,哪知道山下已經過了這么多年,怪不得連他的柴刀柄也都爛掉了。人們都十分驚奇,從此就把這座山叫做了「爛柯山」。

烏氈帽,是紹興獨特的民間常用帽。明張岱《夜骯船》載:「秦漢始效羌人制為氈帽。」明會稽人曾石卿亦有「鵝黃蠶繭燕氈帽」之句。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潘尚升從紹興袍瀆搬入城區西營,開設潘萬盛氈帽店,年產氈帽約2000頂。1940年,氈帽益盛。紹興縣皋埠鎮之紅氈業,亦轉產烏氈帽。
紹興烏氈帽,內外烏黑,圓頂,卷邊,前段呈現畚斗形,冬經風雨夏遮陽,除酷暑炎日,四季可用。其製作精細,牢固耐磨,厚實硬邦,濕之即干,經濟實惠,為農民及各種工匠所樂於購用。烏氈帽以厚薄均勻、手感松軟、質地堅挺為上品。

柯岩風景區,位於紹興城西12公里處,總面積為6.87平方公里,是鑒湖省級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始於隋唐,及清,已為越中勝景。近代形成石佛、鏡水灣、越中名士苑三大景區,是集自然、園林、宗教及娛樂休閑於一體的旅遊勝地。
石佛景區 步入具有唐代風格的景區正門,迎面一座古樸石亭,亭中古碑上刻「柯岩絕勝」四字,照壁前可望見歷代譽為「石魂」、「絕勝」、「天下第一石」的雲骨,高31米,底圍4米,最薄處不足1米,其形體曲折,宛如一柱青煙。岩頂有清光緒初年鐫刻「雲骨」二字,字體剛勁,神形兼備。頂端古柏蒼翠、老枝橫斜。旁「雲骨」而立的是石窟造佛,為彌勒像。佛高20.8米,佛相寬頰廣額,儀態端莊,為浙江四大石佛之一,最奇特的是大佛兩耳相通,可容一人自如往來,世所罕見。大佛對面石蓮花,半徑9.9米,由99塊巨石拼接而成,象徵「九九歸一」,右側迴音壁上刻佛教大經——金剛經,五千七百餘字。大佛池北面蠶花洞,可見「一線天」。七星岩,岩口狹窄險要,入內豁然開朗,潭水幽冷清澈,游魚可數。
鏡水灣景區 集中展示紹興水鄉風光,鄉土人情,與鄰側的石佛景區交相輝映,構成柯岩獨有的水石交隔的奇異景緻。
進入鏡水灣景區,是一個外方內圓的文化廣場,象徵著天圓地方的中國傳統思想,三根6米高的漢白玉雕像,分別刻為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雕像,象徵儒、道、佛三教相聚。邊上有水的各種形態,通過曲折小溪流向「匯源池」,稱為「三聚同源」,蘊含以人為本的中國傳統文化遠源流長。踏上古纖道可見新景「越女春曉」,為一人工湖,狀如側卧少女。登橋遠望,曲線柔和、裙裾、秀發宛然。湖中的古戲台,模擬沙灘,增添了水鄉風光的別致雅趣。依託石壁而建的「鏡水飛瀑」,落差42米,為目前國內單落差最大的人工瀑布之一。�
越中名士苑 位於鏡水灣西部,佔地3萬平方米,苑門刻有毛澤東詩詞「鑒湖越台名士鄉,憂忡為國痛斷腸。劍南歌接秋風吟,一例氤氳入詩囊。」苑名借其意,以柯岩特有的石文化,運用雕塑、建築、書法、園林等形式,設中心、古代、近代、現代四區和一個名士館,設計創新,氣韻生動,富有特色。通過各種形式,一展紹興眾多歷史名人風采,構成一處具有高度文化內涵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高藝術品位的旅遊景區。

周恩來祖居坐北朝南,磚瓦平房,古樸庄嚴。共3進,每進3間。兩進間各有天井相隔,天井兩側有小廊相對。第一進中間為台門斗,左右為耳房。第二進為大廳。第三進原為樓房,後被台風颳倒改建平房。周恩來祖居在城內勞動路上,相傳祖輩中曾有一對夫婦壽至百歲,故舊稱「百歲堂」。周恩來先輩世居於此,祖父任職江蘇時,遷居淮安。1939年周恩來到紹興,曾在此接待親友和各界人士,宣傳抗日救國,為抗日人士和鄉親書寫多幅抗日題詞,並填寫家譜。

周恩來生前一直不準對其祖居進行維修和對外開放。周恩來逝世後,為緬懷其革命一生和教育後人,1984年紹興市政府對祖居進行全面整修,並辟「周恩來史跡陳列室」。主要介紹周恩來在抗日戰爭時期來紹興的活動。

沈園在城內延安路洋河弄。原為沈姓舊業,是南宋時當地名園。園中有蘆池,上有石板小橋,連同池邊假山、水井,均為當年舊物。

南宋詩人陸游初娶唐琬,後被迫離異。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二人在沈園邂逅。當時唐已改嫁,陸亦另娶。陸游一時感慨萬端,在園壁題《釵頭鳳》詞一首雲:「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極言痛若之情。

魯迅故里景區是市區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內涵和水鄉古城經典風貌的歷史街區。1881年9月25日,魯迅先生就誕生在這里。魯迅故里包括魯迅紀念館、魯迅祖居、魯迅故居(含百草園、紹興民俗展覽、朱家台門)、三味書屋等全部建築,是魯迅青少年時代生活、學習、工作的地方。
遊客在看到原汁原味三味書屋的同時,還能看到魯迅祖居從未對外開放的西廂房,新近恢復的周家新台門、長慶寺、土谷祠、靜修庵、恆濟當與魯迅筆下有關的遺跡,以及壽家台門、朱家花園等一批古宅古跡。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2-20 16:15
1、烏乾菜——烏干萊又叫霉乾菜,因其色黑故稱烏乾菜。一般用芥菜,尚未抽苔的白菜和油菜等腌制後曬干而成。此菜味道鮮美、吃了開胃,夏天用它做湯佐餐,還有消暑防痧之效,據說多年陳的乾菜效果更佳。烏乾菜加淡筍,經過加工,稱為「乾菜筍」,亦有的稱「筍乾菜」的,用它蒸豬肉,是一道典型的紹興家鄉菜——「霉乾菜蒸肉」,當地人則稱為「乾菜毗豬肉」。此菜肉血紅亮、油而不膩,菜含肉油,肉沾菜香,越蒸越糯,其味甚鮮。據傳此菜系明代徐文長所首創。

2、烏氈帽——該帽因色黑、頂圓、有卷邊而得名。用的原料是純羊毛、染色、乾燥、修整等工藝比較講究,生產過程較復雜,先後要經過三十幾道工序。它有隔熱、保暖、禦寒、避雨、遮陰、當坐墊、防止外傷、不易受潮等多種用途。過去小城鎮及農村的男子人人頭上都愛戴此帽,夏天戴了涼,冬天戴了熱,既可當草帽,又可當笠帽,一年四季均可戴用,因而它成為有紹興地方特色的一件生活用品,也成為紹興人的一個顯明標志。正因為如此,所以在過去,你如頭戴氈帽外出至杭州、上海等地,人們就會說此客自紹興來。它一直來被當作紹興人的標志,舊時紹興的制帽業,主要是制烏氈帽的「氈帽作坊」,而每家「氈帽作坊」都掛有一幅張牙舞爪的老虎畫像,奉之為「祖師爺」。烏氈帽的商標也用老虎圖案。 為什麼氈帽作坊稱老虎為祖師爺呢?相傳古時有個獵人,因追蹤一隻破打傷的老虎,直搗虎穴。他在虎穴里發現老虎睡的是一塊軟綿綿、其形如餅的氈子。很覺奇怪,原來,它是老虎平時拖吃其他野獸以後,將獸毛墊在睡窩里,經老虎身軀的壓輾,天長日久,便壓成了氈子。於是獵人把這塊氈子帶回家,洗凈曬干,略作加工後,當作帽子戴,不但冬暖夏涼,而且風吹不動,雨淋不濕,戴著很是舒服。有心者從中得到啟發,就以羊毛為原料製作氈子,再以這種氈子做成「烏氈帽」,居然得到紹興本地農民、漁民、山民們的喜愛,一時成為時尚,於是,氈帽作坊如雨後春筍,成為紹興的一業。 現在這種氈帽作坊已不多見,但年老的農民、漁民、山民們還是很喜愛戴之。

3、烏篷船——這種木船船體矯小,船篷用竹編成,中間夾著竹箬,呈半圓形,並用煙煤和桐油漆成黑色,船由此而得名。 烏篷船是水鄉獨特的、靈巧的、水上交通工具,一般可容納四至六位乘客。它的動力是靠船老大(船夫)用腳躅槳,船的航向是用劃槳,或夾在腋下當舵使用,來控制的。船行進時,船老大腳手並用,船體就輕盈地漂浮在湖面上了。紹興除小烏篷船外,還有一種大烏篷船(此類船數量極少),這種船的船身雕刻著各式花紋、圖案,船頭上雕刻著似虎頭形象的動物鷁(古書上說的一種鳥)。鷁居海內,性嗜龍,龍見而避之,所以船工就把它的形象雕刻在船頭上,使龍不敢作祟,行船可報平安。這種大烏篷船,船身高大,篷高可容人直立,船艙寬可以放桌椅,供人打牌、飲宴、看戲等,船尾有兩支櫓(也有四到八支的俗稱四沓頭、八沓頭),航速較快,專供少數官宦、富戶人家游覽、掃墓、迎親、看戲時用的。 碧波盪漾、景色秀麗的鑒猢水面上,常常可以看到一葉葉烏篷扁舟,如一條條烏魚在冉冉游動。而駕船的船家,坐在船尾,背倚一塊直豎的木板,左臂腋下夾著一支劃槳,劈水穩操方向,兩腳一彎一伸地蹬著「踏槳」。同時,在極窄的船舷上,放著一碟回香豆之類的下酒菜,右手握一把小酒壺,呷一口加飯酒,嚼一粒筒香豆,悠然自得,踏水行進。這就是遐爾聞名的紹興腳劃船。 外地遊客,一提腳劃船,就會毫不猶豫他說出「烏篷船」來。由於腳劃船在全國來說比較罕見,又因為腳劃船通常是烏篷的,所以兩者會合而為一。其實,紹興習俗,凡用烏篷的大船、小船,埠船,載貨船、搭客船,腳劃船、手搖船,統統叫做烏篷船。而用白篷的夜航船、檀船、小梭飛等,則稱為白篷船。 紹興江河錯落、湖泊棋布,被稱做水鄉澤國,素有「東方威尼斯」之譽,紹興人出門就遇河,抬腳得用船。所以作為交通工具的船,種類很多,規格不一,烏篷船、白篷船,僅以船篷作區別而稱罷了。 紹興的船,除簡易的農用船外,大多船頭上雕刻出「螭首」,據考這種形同龍頭的神物,是龍的九子之一,善治風浪,能使興風作浪的水族望而生畏。 紹興的船篷,習慣用細竹竿彎成拱形,一般一扇篷有三個拱,以竹絲作底、面,中間夾以竹著,兩邊及上下,夾以扁竹片,用鉛絲扎住。篷的大小以船的大小為准;篷的多少則以船的長度為准,五扇、七扇、九扇,十一扇不等。其中固定的叫定蓬,活動的是便於乘客上下,欣賞沿途風景。船蓬多用桐油,豬血,黑粉煎熬成」黑油」,塗於篷的外部,能防止雨水滲漏,這就是烏篷,用這種篷的就是烏篷船,包括腳劃船、埠船、戲班船等,如果光用熟桐油塗於篷上,其色呈「竹蔑黃」,與黑色的烏篷相對照,就是白篷船了,如夜航船、檀船、夜埠船等多為白篷。據考證,白篷船多系夜間航行,在黑漆的水面上,便於識別,有利安全行駛。如檀船,多半夜晚航行在海灣天黑風高之時,滿載幾十噸貨物,乘潮御風,只能用白篷才易被對面來船識見。夜航船、夜埠船用白篷的道理也在此。 紹興的埠船,舊時乃主要交通工具,以便民為目的。所以,不僅沿途經過的「客埠」理所當然地停靠、搭客,就是荒畈、野地、橋頭、岸邊,隨時有客招呼,也隨時停下搭客。因此,一般航行較慢,加上船艙不大,坐的客人又同在左右兩條長板凳上,所以是談天說地的好場合。如果碰上一二個走南闖北的健談者,則更會滿船笑語。有的船頭腦(船家),如魯迅《風波》中的七斤,還會邊搖船邊講聽來的城鄉趣聞。什麼某村某店王嫁囡,嫁妝發了二十四大船,什麼某村某家阿公「扒灰」,兒子與媳婦打離婚等等。夜航船是夜間航行的遠距離運輸船,因客貨兩運,客人晚上要睡覺,所以總是六艙的白篷大船。船艙里鋪有全套船板,男客睡前、中艙,女客睡後艙,全是統鋪。船家出租被褥、席子。夜航船一般在桅桿上懸有船燈一盞,燈上書有「西興——紹興夜航」等一類字樣。船工除搖櫓、打篙的外,凡有纖路的地方都充任纖夫背纖,紹興夜航船最盛時有東西十幾條航線,西線如紹興至蕭山、西興、聞家堰,坎山、塘頭(瓜瀝)、臨浦、義橋,東線到百官、曹娥、東關、湯浦、哨金等地,都是傍晚下船,天亮到達目的地。因夜航船容量大,時間長,又在晚間,客人們談天說地更會有充足的條件。社會上的種種奇聞逸事,官場甚至宮廷秘事,神怪荒誕傳說都能在夜航船中交流,明代張岱的〈夜航船〉,就源於此而定其書名

歷史紹興加飯酒古稱「山陰甜酒」、「越酒」,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釀造歷史。據史書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紹興即開始釀酒,南北朝時已很有名氣。梁元帝蕭繹(公元508年-554年)寫的《金樓子》 一書中記載,他小時讀書,「有銀甌一枚,貯山陰甜酒」。李白幾次到紹興飲酒作詩。他在追憶好 友賀知章的一詩里寫道:「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昔好杯中酒, 今為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宋代以來,江南黃酒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尤其是南宋政權建都於杭州,紹興與杭州相距相近,紹興酒有較在的發展,當時的紹酒名酒中,首推"蓬萊春"為珍品。南宋詩人陸游的詩句中,不少都流露出對家鄉黃酒的贊美之情。清代是紹興酒的全盛時期。釀酒規模在全國堪稱第一。紹酒行銷全國,甚至還出口到國外。紹酒幾乎成了黃酒的代名詞。目前,紹興黃酒在出口酒中所佔的比例最大。產品遠銷到世界各國。紹興酒釀酒總公司所生產的品種很多,現代國家標准中的黃酒分類方法,基本上都是以紹興酒的品種及質量指標為依據制定的。其中紹興加飯酒在歷屆名酒評選中都榜上有名。
加飯酒:顧名思義,是在釀酒過程中,增加釀酒用米飯的數量,相對來說,用水量較少。加飯酒是一種半干酒。酒度15%左右,糖份0.5%-3%。酒質醇厚。氣郁芳香。此外,還有元紅酒、善釀酒、香雪酒等酒都具有很高的品質,遠銷國外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典故:民間流傳著「簞醪勞師」的故事:春秋時,越國被吳國戰敗,越王勾踐釀造了許多佳酒獻給吳國 君臣。吳國伍子胥的軍隊駐扎在杭州灣的北岸,得酒狂飲,喝剩的空酒瓶堆積如山。越王勾踐牢 記奇恥大辱,經過十年經營,兵強馬壯,糧食充足,決心興師伐吳。出征前,百姓們前來送行, 紛紛進獻美酒犒師勞軍。勾踐為了能與三軍同飲,即將酒投江,眾軍民都俯身河畔,迎流而飲。 將士們勇氣倍增,個個奮勇殺敵,終於大破吳軍。越王投酒之河,就是現在紹興的「醪河」,又 稱「勞師澤」。
特點:色澤橙黃清澈,香氣芬芳濃郁,滋味鮮甜醇厚,具有越陳越香,久藏不壞的特點。酒液深黃帶紅, 透明晶瑩,有十分突出的芳香。糖分高於元紅酒,味醇厚,微帶鮮甜,具有色、香、味俱佳之 獨特風味。酒度為18度左右,總酸在0.45%以下,糖分在2%,屬半干酒類。
工藝:紹興加飯酒是選用優質糯米、曲和鑒湖水為原料,採取獨特的工藝,用攤飯法精製而成。酒質醇厚,風味優美,是「紹興老酒」中佳品。
生產企業:中國浙江紹興釀酒總廠。
獲獎項:在1910年南洋勸業會,1915年巴拿馬萬國商品賽會,1925年西湖博覽會和1936年浙贛特產 展覽會上紹興加飯酒都分別榮獲金牌和獎狀。1952年、1963年、1979年和1985年第一 、二、 三、四屆全國評酒會上,均被評為國家名酒。1985年3月20日,經法國

⑵ 紹興柯岩風景區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原來在此

雲門記略

雲門書法勝地,歷來為文人所重,風景名勝甲於越中。唐人有「越山千萬雲門絕」之吟嘆。雲門寺原為中書王子敬居所。傳晉義熙三年(407年),有五色祥雲見,安帝詔建寺,賜號雲門寺。寺前青嶂,矗如列屏。秋如萬重,燦若 褥綉。若耶溪繞門而過;秦望山據背在上。

得知雲門是緣於《蘭亭序》,王羲之在山陰蘭亭寫就《蘭亭序》為世人知曉,卻少有人知道會稽雲門乃《蘭亭序》失卻之所。唐代演義故事中有《雲門失蘭亭序記》一章。故事所雲:智永和尚為王羲之七世孫,(王羲之五子)王徽之後裔。少年與兄孝賓(慧欣)一道在秦望山嘉祥寺舍俗入道。精通般若法華諸經,好禪寂,罕接俗物,以善書名。智永居永欣寺(隋煬帝重智永、智欣,賜名永欣寺,即雲門寺。)閣上臨書先袒遣貼三十餘年,所退筆頭,置之大竹簏,簏有一石之大,而五簏皆滿,取而 之,號「退筆冢」。人來求書及請題者如市,所居門限,為之穿穴,乃用鐵葉裹之,謂之「鐵門限」。弟子中著名書法者有智果、釋述、釋特、辨才、虞世南等。智永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的重大貢獻有二個方面:一為發「永字八法」之旨趣,逐成隋唐學者宗匠;二為臨集《千字文》,開後代書法家書寫《千字文》之風。智永寫真草《千字文》八百本,施浙東諸寺各一本,讓人臨寫,後遂成我國兒童的啟蒙讀物。宋書法家米芾謂智永所臨《千字文》「秀潤圓勁,八面俱備」。智永取名,寓「得永字而益增智慧」之意,確為我國一位傑出的僧侶大書法家。又自製銘制,遂不復作書。壽一百另二歲。智永死後將《蘭亭序》傳於辨才。唐太宗晚年酷愛書法,尤其重二王。他收藏了不少王羲之的書貼,唯《蘭亭序》只聞其名而未睹其跡,便到了夢寐以求的程度。後得知《蘭亭序》在辨才手中,乃下 勒令,命辨才到京入道內場侍奉,恩賜甚豐,欲誘騙辨才獻出墨寶。辨才早有思想准備,他在《赴太宗召》一詩中寫道:

雲霄咫尺別松關,禪室空流碧障間。
縱使朝廷卿相貴,爭如心與白雲間。

到京後辯才一口咬定,《蘭亭序》已在喪亂中亡失,不知所在。唐太宗無奈,只得將其放歸越中。太宗不甘罷休,再次命辨才進京,重問《蘭亭序》下落,如是者竟有三次。即為《志書》所載,唐太宗三召辨才,詰其《蘭亭帖》下落事。

尚書右僕射房玄齡見唐太宗求寶心切,便推薦監察史蕭翼赴越探明墨寶下落。蕭翼本名世翼,梁元帝蕭繹曾孫,富有才氣,亦多權謀,接受唐太宗旨意後,隨帶二王雜帖三數通來到越州,假扮山東書生,徑往雲門。日暮入寺,巡廊以觀壁畫,過辯才院,辯才遙見翼,寒溫既畢,語議便合,因延入房內,談說文史,意甚相得,當日便留夜宿。談及翰墨,蕭自稱:弟子先門皆傳二王楷書法,弟子又幼來耽習,今亦有數帖自隨。辨才欣然之曰:明日來可把比看。翼依期而往,出其書以示辨才。辨才熟詳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貧道有一真跡,頗亦殊常。翼問何帖?辯才曰:蘭亭。翼佯笑曰:數經亂離,真跡豈在,必是響榻偽作耳?於是辯才說出真情,並告:可明日來看。及翼到,辨才自於屋樑上檻內出之。翼見訖,故駁瑕指類曰:果是響榻書也。辨才自將「蘭亭」示翼之後,更不復安於梁檻上,並蕭翼二王諸帖並借留置於幾案之間。辨才時年八十餘,每日於窗下臨學數遍。自是與翼往還既數,童弟等無復猜疑。一日,辨才出赴靈汜橋南嚴遷家齋,翼遂來房前,與案上私取《蘭亭序》及御府二王諸帖赴永安驛,告驛長身份,並叫其報汝都督齊善行。善行(即竇建德之妹婿)聞之,弛來拜 。蕭翼宣示 旨,具告所由。善行使人召辨才,辨才及見,乃房中蕭生也。蕭翼報雲:奉 遣來取蘭亭,蘭亭今得矣,故喚師來取別。辨才聞語,身便絕倒,良久始蘇。

唐太宗見《蘭亭序》大悅,以房玄齡舉得其人,賞錦彩千段,擢拜翼為員外郎,加入五品,賜銀瓶一,金鏤瓶一,瑪瑙碗一,並實以珠,內廄良馬兩匹兼寶裝鞍 ,庄宅各一區。太宗初怒老僧之秘,俄以年耄,不忍加刑,數日後,仍賜物三千段,谷三千石, 越州支給。辨才不敢將入已用,回造三層寶塔,塔甚精麗,而老僧因驚悸患重,歲余乃卒。後人便將它取名為辯才塔。

而雲門令我心生嚮往則在於《全唐詩》。雲門初為王獻之故宅,有王子敬山亭。相傳王羲之墓便在附近,昔日智永,慧欣和尚遷居雲門也為掃墓就近。至晉以後多有詩人扣訪。六朝宋時,謝康樂與從弟謝惠連人稱大小謝,曾泛舟耶溪,對詩於王子敬山亭。「謝靈雲與惠連聯句,刻於(孤潭)樹側」(《嘉泰會稽志》卷十)。南朝詩人王籍雖只兩首詩作留世,然亦有泛舟耶溪「蟬燥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之千古絕句。梁代時,何胤曾 「居若耶山雲門寺」 (《嘉泰會稽志》卷十四)。僧洪偃曾駐足於此,寫下一首有名的《雲門寺》詩。六朝風流可見一般。初唐詩人宋之問更開越中唐詩風流之先河。永淳元年(692年)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率浙東詩人修鍥於雲門王子敬山亭,有《修鍥雲門獻之山亭序》。王勃也許意猶未盡,於同年秋再次修鍥於此,作有《越州秋日宴山亭序》。此後又有大歷浙東唱和(57詩人)。李太白一生好入名山游,曾四到浙江,三上天台,在紹興一帶留有大量詩作,寫及雲門的就有「禹穴尋溪入,雲門隔嶺深」。杜甫念念不忘少年越中之游,在給友人畫中題詩時竟發出「貌得山僧似童子,若耶溪,雲門寺,吾獨胡為在泥滓,青鞋布襪從此始」的浩嘆。孟浩然、劉長卿、王維、元微之、白天樂、杜牧等唐代大詩人都來此欣賞美景,並留下詩篇。據初略統計《全唐詩》直接詠及雲門的詩作達五十餘首,而唐代到過雲門的詩人更不計其數。雲門乃越中必游之地,按走過浙東唐詩之路的唐代詩人有名可籍的就有四百餘人,而到雲門者必夜宿於此,如此想來雲門乃天下第一名人客棧了。

其中猶以辨才香閣最為文人喜愛。辨才為雲門寺律師,王羲之七世孫智永之得意弟子,其生前所住香閣,當然亦為後人重視。香閣之得名,看來源於雲門特有之天香。宋之問《宿雲門寺》曰:「天香眾壑滿。」孫邈 《酬萬八賀九雲門下歸溪中作》曰:「天香滿袖歸。」孟浩然《游雲門寺詩》曰:「香界登閣憩。」 孫邈《宿雲門寺閣》曰:「香閣東山下,煙花象外幽」 孫邈不住岩東院而住香閣院應從心理上考慮。(按宣宗大中年間,浙東觀察史李褒到雲門,也住香閣院,並留下《宿雲門香閣院》詩)當年《蘭亭序》就是藏在這香閣之梁檻之上,詩人宿此當為憑吊。另一處「客棧」當為東客院,即岩東院,雲門寺接待院。當年蕭翼受唐太宗之託來雲門騙取《蘭亭序》時便住於此。蕭翼有《宿雲門東客院》詩。詩人初至雲門就是以此詩結交辨才,博得辨才好感。

到了北宋雲門依然為文人所重,王安石、蘇東坡、蘇瞬欽、范仲淹等接踵來訪。南宋時更為一代詩宗陸游的少年讀書處。陸游在多處詩中提及雲門,撰有雲門《壽聖院記》。辛棄疾曾任浙東刺史,從雲門後登秦望山。寫下《 》。

至宋,雲門析為廣孝、顯聖、雍熙、普濟、明覺、雲門六寺。其寺之規模,陸游在雲門《壽聖院記》中有描述:「雲門寺自晉唐以來名天下。父老言,昔盛時繚山並溪,樓塌重復,依岩跨壑,金碧飛踴。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歸,游觀者累日乃遍,往往迷不得出,雖寺中人,或旬月不相 也,」以後時有修茸 ,遺址今尚存。

明代劉伯溫曾在雲門居住多日,留有大量詩作。《游雲門記》《自雲峰深居過普濟清遠樓記》、《發普濟過明覺寺至深居記》、《深居精舍記》、《活水源記》便作於此。明代狀元張元忭緝有《雲門志略》五卷。現存《募修雲門寺疏碑》系明末紹興愛國文學家王思任撰文,蘇州范允臨行書。碑下又有董其昌、陳繼儒和董象蒙三人題跋,與上面碑文渾然一體。明亡後,陳洪授、祁豸佳等十人出家雲門寺,結成十子社。

⑶ 柯岩的資料

柯岩,女,滿族,當代兒童文學作家,女詩人。
原名馮愷,原籍廣東南海,1929年7月14日生於河南鄭州。1949年起,先後在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任專職編劇,曾任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專職駐會作家,兼任多種刊物編委或顧問及一些高校的客座教授。
1947年在湖北希理達中學校校刊上發表第一篇小說《我的同窗》,1956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小兵的故事》。1965年以前,主要從事兒童文學創作。1976年以來,創作大量詩歌、小說、報告文學,多次獲全國各地的文學獎。有些作品被譯為英、法、俄、德等多種外國文字,還收入大、中、小學教材。其中的詩歌《周總理,你在哪裡》,以真摯的情感,表達了人民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懷念,打動了無數人的心。長篇小說《尋找回來的世界》,及據此改編的同名電視連續劇,因第一次涉及青少年犯罪這一問題,被譽為中國詩的「教育詩」。其作品充滿生活情趣,構思精巧,富有詩意和哲理,身受廣大讀者歡迎。
參考資料:http://www.cnbb.com.cn/books/jzwx/zgxdrwcj/20/042.htm
已出書五十餘部,主要有詩集《「小迷糊」 阿姨》《周總理,你在哪裡》,報告文學《船長》《最美的畫冊》《奇異的書簡》《相親記》《春的消息》《柯岩作品選》《柯岩兒童詩選》《癌症≠死亡》,長篇小說及同名電視連續劇《尋找回來的世界》,電視連續劇《僅次於上帝的人》(又名《紅蜻蜓》)等。
三十多年來出版過《最美的畫冊》、《相親記》、《「小迷糊」阿姨》、《周總理,你在哪裡?》《奇異的書簡》、《癌症≠死亡》、《尋找回來的世界》、《春的消息》、《柯岩作品選》、《柯岩兒童詩選》等30部。
柯岩(1929-- )1978年以後創作了《船長》、《奇異的書簡》、《癌症≠死亡》、《美的追求者》、《特邀代表》等報告文學,迅速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柯岩筆名的由來】
關於這個筆名,柯岩解釋道:「中國古人把綠綠的小苗稱之為柯;岩就是大大的堅硬的岩石。岩石上是很難長出樹來的,因此,凡是能在岩石上成活的樹,它的根須必須透過岩石的縫隙尋找泥土,把根深深的扎入大地,它的生命力必將加倍的頑強。。。。。。我取它做我的筆名,因為我知道寫作是一件很難的事,決心終生紮根大地,終生奮力的攀登,從而使我的作品能像岩石中的小樹那樣富有生命力。
[著作書目]
小兵的故事(詩集)1956,天津人民 。
最美的畫冊(詩集)1957,少兒 。
大紅花(詩集)1957,少兒 。
雙雙找姥姥(劇本)1959,湖北人民 。
「小迷糊」阿姨(詩、劇合集)1960,作家 。
相親記(劇本)1960,戲劇 。
我對雷鋒叔叔說(詩集)1963,少兒 。
講給少先隊員聽(詩集)1965,少兒 。
周總理,你在哪裡(詩集)1978,四川人民 。
柯岩作品選 1979,少兒 。
奇異的書簡(報告文學集)1980,四川人民 。
記著啊,請記著(歌劇)1980,四川人民 。
柯岩兒童詩選 1981,人文 。
柯岩作品選(詩、小說等合集)1983,廣東人民 。
月亮會不會搞錯(兒童詩集)1984,新蕾 。
尋找回來的世界(長篇小說)1984,群眾 。
中國式的問答題(詩集)1986,四川文藝 。
癌症≠死亡(報告文學集)1987,四川文藝 。
永恆的魅力----一個詩人眼中的宋慶齡(報告文學)1988,百家出版社 。
一個作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在讀者中的影響,是靠其作品建樹的。
"在創作上,我永遠不滿足於一種形式,總想多嘗試一些樣式。我覺得,多掌握一種形式,就像一個戰士多了一種武器……"我多次訪問柯岩,她都這樣說。柯岩穿著乾乾凈凈色彩淡雅的衣裳,樸素、大方。她動作敏捷,一雙大眼睛透著智慧。語言洗煉,有節奏,有條理。她的記憶力極強,一些中外名家詩詞、名言,脫口而出。性格活潑,感情豐富,喜怒哀樂總是形之於色。
柯岩,風度瀟灑,而又平易近人,是一位普通人,又是一位名詩人、名作家。所以,一位作家對我說:"柯岩,是我們一代人中的佼佼者。" 是的,中國文壇,如果說是一座百花園,那麼柯岩的作品則是這花園中頗富特色、引人注目的花朵。
柯岩,本名馮愷,當代著名女作家、詩人。原籍廣東南海,1929年7月生於河南鄭州,滿族。已出書五十餘部,主要有詩集《「小迷糊」 阿姨》《周總理,你在哪裡》《種子的夢》,報告文學《船長》《最美的畫冊》《奇異的書簡》《相親記》《春的消息》《柯岩作品選》《柯岩兒童詩選》《癌症≠死亡》,長篇小說及同名電視連續劇《尋找回來的世界》,電視連續劇《僅次於上帝的人》(又名《紅蜻蜓》)等。
由於柯岩在文學上的成就,她被推選進多種協會、學會,擔任過許多社會職務。如: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委員會全委;中國文聯全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書記處書記;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北京關心青少年教育協會副會長及諸多刊物惡毒編委及顧問,並被應聘人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山東大學等多所高等學院的教授。
1949年開始專業創作,先後為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專職編劇,中國作家協會駐會作家。
柯岩從事多種文學樣式的寫作,三十多年來出版過《最美的畫冊》、《相親記》、《「小迷糊」阿姨》、《周總理,你在哪裡?》《奇異的書簡》、《癌症≠死亡》、《尋找回來的世界》、《春的消息》、《柯岩作品選》、《柯岩兒童詩選》等30部。
柯岩(1929-- )1978年以後創作了《船長》、《奇異的書簡》、《癌症≠死亡》、《美的追求者》、《特邀代表》等報告文學,迅速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它們既著力光明的歌頌,又不迴避光明下的陰影;既描繪出主人公事業的成功,也寫出他們的苦惱、憂慮,並在詩情中糅以哲理。
載於1979年的《船長》是柯岩報告文學的成名作,它介紹了中國遠洋公司上海分公司所屬「漢川號」遠洋貨舵船長貝漢廷的事跡。貝漢廷是中國第一代遠洋船員,作品將他的生活片斷組合在一起,寫出了他幾十年歷經風雨的成長之路。作品以一個船長的豪邁氣概來顯示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局面,且有強烈的時代氣息。作品風格灑脫豪邁,主人公貝漢廷的形象呼之欲出。他既是個熱情洋溢的愛國者,又是個精通專業的行家,作品突出了他以鮮明的主人翁態度,運用精湛的專業知識為國爭光的事跡。
以兒童文學起家的柯岩,在報告文學作品中常常自覺不自覺地以兒童的純真目光和心靈去感受世界,因此,純真的童心和女作家常有的細膩情感,構成了她作品的鮮明特色。然而,《船長》卻一反她溫婉細膩的風格,讓陽剛之氣、壯志豪情充溢全文。不過,「真純的美」依然閃爍其中,如作品結尾處,對祖國深情呼喚的一段文字顯示出的誠摯深情與廣大讀者息息相通,很自然地引起了人們心靈的共鳴。
柯岩,女,滿族,當代兒童文學作家,女詩人。
原名馮愷,原籍廣東南海,1929年7月14日生於河南鄭州。1949年起,先後在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任專職編劇,曾任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專職駐會作家,兼任多種刊物編委或顧問及一些高校的客座教授。
1947年在湖北希理達中學校校刊上發表第一篇小說《我的同窗》,1956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小兵的故事》。1965年以前,主要從事兒童文學創作。1976年以來,創作大量詩歌、小說、報告文學,多次獲全國各地的文學獎。有些作品被譯為英、法、俄、德等多種外國文字,還收入大、中、小學教材。其中的詩歌《周總理,你在哪裡》,以真摯的情感,表達了人民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懷念,打動了無數人的心。長篇小說《尋找回來的世界》,及據此改編的同名電視連續劇,因第一次涉及青少年犯罪這一問題,被譽為中國詩的「教育詩」。其作品充滿生活情趣,構思精巧,富有詩意和哲理,身受廣大讀者歡迎。
參考資料:http://www.cnbb.com.cn/books/jzwx/zgxdrwcj/20/042.htm
已出書五十餘部,主要有詩集《「小迷糊」 阿姨》《周總理,你在哪裡》,報告文學《船長》《最美的畫冊》《奇異的書簡》《相親記》《春的消息》《柯岩作品選》《柯岩兒童詩選》《癌症≠死亡》,長篇小說及同名電視連續劇《尋找回來的世界》,電視連續劇《僅次於上帝的人》(又名《紅蜻蜓》)等。
三十多年來出版過《最美的畫冊》、《相親記》、《「小迷糊」阿姨》、《周總理,你在哪裡?》《奇異的書簡》、《癌症≠死亡》、《尋找回來的世界》、《春的消息》、《柯岩作品選》、《柯岩兒童詩選》等30部。
柯岩(1929-- )1978年以後創作了《船長》、《奇異的書簡》、《癌症≠死亡》、《美的追求者》、《特邀代表》等報告文學,迅速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柯岩筆名的由來】
關於這個筆名,柯岩解釋道:「中國古人把綠綠的小苗稱之為柯;岩就是大大的堅硬的岩石。岩石上是很難長出樹來的,因此,凡是能在岩石上成活的樹,它的根須必須透過岩石的縫隙尋找泥土,把根深深的扎入大地,它的生命力必將加倍的頑強。。。。。。我取它做我的筆名,因為我知道寫作是一件很難的事,決心終生紮根大地,終生奮力的攀登,從而使我的作品能像岩石中的小樹那樣富有生命力。
[著作書目]
小兵的故事(詩集)1956,天津人民 。
最美的畫冊(詩集)1957,少兒 。
大紅花(詩集)1957,少兒 。
雙雙找姥姥(劇本)1959,湖北人民 。
「小迷糊」阿姨(詩、劇合集)1960,作家 。
相親記(劇本)1960,戲劇 。
我對雷鋒叔叔說(詩集)1963,少兒 。
講給少先隊員聽(詩集)1965,少兒 。
周總理,你在哪裡(詩集)1978,四川人民 。
柯岩作品選 1979,少兒 。
奇異的書簡(報告文學集)1980,四川人民 。
記著啊,請記著(歌劇)1980,四川人民 。
柯岩兒童詩選 1981,人文 。
柯岩作品選(詩、小說等合集)1983,廣東人民 。
月亮會不會搞錯(兒童詩集)1984,新蕾 。
尋找回來的世界(長篇小說)1984,群眾 。
中國式的問答題(詩集)1986,四川文藝 。
癌症≠死亡(報告文學集)1987,四川文藝 。
永恆的魅力----一個詩人眼中的宋慶齡(報告文學)1988,百家出版社 。
一個作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在讀者中的影響,是靠其作品建樹的。
"在創作上,我永遠不滿足於一種形式,總想多嘗試一些樣式。我覺得,多掌握一種形式,就像一個戰士多了一種武器……"我多次訪問柯岩,她都這樣說。柯岩穿著乾乾凈凈色彩淡雅的衣裳,樸素、大方。她動作敏捷,一雙大眼睛透著智慧。語言洗煉,有節奏,有條理。她的記憶力極強,一些中外名家詩詞、名言,脫口而出。性格活潑,感情豐富,喜怒哀樂總是形之於色。
柯岩,風度瀟灑,而又平易近人,是一位普通人,又是一位名詩人、名作家。所以,一位作家對我說:"柯岩,是我們一代人中的佼佼者。" 是的,中國文壇,如果說是一座百花園,那麼柯岩的作品則是這花園中頗富特色、引人注目的花朵。
柯岩,本名馮愷,當代著名女作家、詩人。原籍廣東南海,1929年7月生於河南鄭州,滿族。已出書五十餘部,主要有詩集《「小迷糊」 阿姨》《周總理,你在哪裡》《種子的夢》,報告文學《船長》《最美的畫冊》《奇異的書簡》《相親記》《春的消息》《柯岩作品選》《柯岩兒童詩選》《癌症≠死亡》,長篇小說及同名電視連續劇《尋找回來的世界》,電視連續劇《僅次於上帝的人》(又名《紅蜻蜓》)等。
由於柯岩在文學上的成就,她被推選進多種協會、學會,擔任過許多社會職務。如: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委員會全委;中國文聯全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書記處書記;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北京關心青少年教育協會副會長及諸多刊物惡毒編委及顧問,並被應聘人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山東大學等多所高等學院的教授。
1949年開始專業創作,先後為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專職編劇,中國作家協會駐會作家。
柯岩從事多種文學樣式的寫作,三十多年來出版過《最美的畫冊》、《相親記》、《「小迷糊」阿姨》、《周總理,你在哪裡?》《奇異的書簡》、《癌症≠死亡》、《尋找回來的世界》、《春的消息》、《柯岩作品選》、《柯岩兒童詩選》等30部。
柯岩(1929-- )1978年以後創作了《船長》、《奇異的書簡》、《癌症≠死亡》、《美的追求者》、《特邀代表》等報告文學,迅速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它們既著力光明的歌頌,又不迴避光明下的陰影;既描繪出主人公事業的成功,也寫出他們的苦惱、憂慮,並在詩情中糅以哲理。
載於1979年的《船長》是柯岩報告文學的成名作,它介紹了中國遠洋公司上海分公司所屬「漢川號」遠洋貨舵船長貝漢廷的事跡。貝漢廷是中國第一代遠洋船員,作品將他的生活片斷組合在一起,寫出了他幾十年歷經風雨的成長之路。作品以一個船長的豪邁氣概來顯示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局面,且有強烈的時代氣息。作品風格灑脫豪邁,主人公貝漢廷的形象呼之欲出。他既是個熱情洋溢的愛國者,又是個精通專業的行家,作品突出了他以鮮明的主人翁態度,運用精湛的專業知識為國爭光的事跡。
以兒童文學起家的柯岩,在報告文學作品中常常自覺不自覺地以兒童的純真目光和心靈去感受世界,因此,純真的童心和女作家常有的細膩情感,構成了她作品的鮮明特色。然而,《船長》卻一反她溫婉細膩的風格,讓陽剛之氣、壯志豪情充溢全文。不過,「真純的美」依然閃爍其中,如作品結尾處,對祖國深情呼喚的一段文字顯示出的誠摯深情與廣大讀者息息相通,很自然地引起了人們心靈的共鳴。
國家柯岩風景區標志性景觀AAAA級旅遊區 柯岩風景區位於紹興城西八公里、杭州東郊十二公里處,是以古越文化為內涵,融紹興水鄉風情、古採石遺景、山林生態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始於漢代,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至清代,有著名 「柯岩八景」 之稱,為越中名勝。以岩景聞名於世的柯岩,座落在紹興城西12公里處的柯山腳下。柯岩雲骨從平地上直插雲霄,形體曲折,可稱奇觀。雲骨高30餘米,底圍僅4米。聳立如錐, 婷婷娉娉。頂端古柏蒼翠,虯枝橫斜,據考證樹齡已逾千載。其西為柯岩石佛,為唐代僧人依岩開鑿而成,彌勒坐像,高10.6米,通體一石。此外還有蠶花洞、七星岩、蝙蝠洞諸景,均系古代採石所留,石洞幽深,各具姿態。近年於此開辟「名士苑」,塑有越中歷代名士像;又新建圓善園,古色古香,氣度不凡,中外遊客絡繹不絕。柯岩石佛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柯岩風景區標志性景觀AAAA級旅遊區 柯岩風景區位於紹興城西八公里、杭州東郊十二公里處,是以古越文化為內涵,融紹興水鄉風情、古採石遺景、山林生態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始於漢代,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至清代,有著名 「柯岩八景」 之稱,為越中名勝。以岩景聞名於世的柯岩,座落在紹興城西12公里處的柯山腳下。柯岩雲骨從平地上直插雲霄,形體曲折,可稱奇觀。雲骨高30餘米,底圍僅4米。聳立如錐, 婷婷娉娉。頂端古柏蒼翠,虯枝橫斜,據考證樹齡已逾千載。其西為柯岩石佛,為唐代僧人依岩開鑿而成,彌勒坐像,高10.6米,通體一石。此外還有蠶花洞、七星岩、蝙蝠洞諸景,均系古代採石所留,石洞幽深,各具姿態。近年於此開辟「名士苑」,塑有越中歷代名士像;又新建圓善園,古色古香,氣度不凡,中外遊客絡繹不絕。柯岩石佛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柯岩因石得名,據史料記載,從漢代開始,當地百姓就盛行從柯山、湖南山、海山、蓬山等山上人工採石,用於鋪路、造橋、築屋,年長日久形成了獨特的古採石遺景。1956年3月建鄉,1992年5月並入柯橋鎮,2001年8月,柯橋鎮撤銷,以原柯橋鎮部分區域設柯岩街道。面積45平方公里,下轄30個村、10個居委會,戶籍人口5.3萬人。

2003年柯岩街道實現GDP14.18億元,財政收入1.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619元。

一、城市化建設:柯岩街道積極實施「城建會戰年」,去年共完成征地7111畝,拆遷24.1萬平方米,完成了三個村的「城中村」改造項目。完成城市和基礎設施投資5400萬元,豐項公路、柯岩中學等工程相繼建成。啟動全面小康新農村建設,新未庄和新風村均被評為首批省級、市級「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扎實推進「三有一化」改革,完成柯山等9個村的改革工作。

二、經濟建設:全街道擁有各類企業340家,形成了以輕紡、印染等傳統行業為主要依託,機械、橡膠、熱電等新興產業為優勢的發展格局。2003年實現工業產值50億元,增長27.1%;銷售收入49億元,增長32.3%;技改投入7億元,增長105%;合同外資2074萬美元,增長110%;實到外資1197萬美元,增長92.3%;自營出口1.67億美元,增長91%,其中超1000萬美元的6家。建成標准廠房建築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2003年農業總產值突破2億元,糧經產值比達到13:87。

三、社會事業:全街道深入開展衛生村、文化村等創建活動,街道有省級衛生村四個,市級衛生村一個,縣級衛生村七個,有縣級文化村十二個。一個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和七個社區醫療服務站完成規劃並正在抓緊建設,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初步建立。新風村榮獲「全國創建文明村工作先進村」、「全國『三個代表』學教活動先進集體」。新未庄被評為省、市級「文明社區」、「市級綠色社區」。

四、2004年工作目標:實現GDP16億元,財政收入1.6億元,工業產值62億元,自營出口2.2億美元,實到外資1000萬美元,技改投入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800元。

⑷ 柯岩的《帽子的秘密》是一首A抒情詩B敘事詩C科學詩D諷喻詩

D諷喻詩。我記得是兒童文學雜志上的。兒文合集《歲月留香》也收錄了。是奸細就不是弟弟。諷刺的就是文革。當時的那本合集就收錄了文革時期的作品。所以,兒文的合集《歲月留香》《盛世繁花》《一路風景》系列可以看出從文革到改革開放再到現在的文壇文風變化。

⑸ 柯岩民間故事傳說 急

柯岩起初以一座爛柯山出名。這爛柯山上,至今留有一塊八仙桌大小的棋盤石。據說,古代曾有兩位仙人在此下棋。山腳下有一個窮孩子,上山來打柴,見到他們在下棋,就立在旁邊看。待到他們的一局棋下完離去,這孩子一看,他的柴刀柄已經爛得屍骨全無。他下山回到村中,幾乎已不認得他從小生長的小村。他的父母早已去世,當初跟他一起玩的小夥伴,如今也都已做了爺爺奶奶。 人們問他這么多年到哪兒去了,他說自己才在村邊山上看兩位老人家下了一盤棋的工夫,哪知道山下已經過了這么多年,怪不得連他的柴刀柄也都爛掉了。人們都十分驚奇,從此就把這座山叫做了「爛柯山」。 烏氈帽,是紹興獨特的民間常用帽。明張岱《夜骯船》載:「秦漢始效羌人制為氈帽。」明會稽人曾石卿亦有「鵝黃蠶繭燕氈帽」之句。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潘尚升從紹興袍瀆搬入城區西營,開設潘萬盛氈帽店,年產氈帽約2000頂。1940年,氈帽益盛。紹興縣皋埠鎮之紅氈業,亦轉產烏氈帽。 紹興烏氈帽,內外烏黑,圓頂,卷邊,前段呈現畚斗形,冬經風雨夏遮陽,除酷暑炎日,四季可用。其製作精細,牢固耐磨,厚實硬邦,濕之即干,經濟實惠,為農民及各種工匠所樂於購用。烏氈帽以厚薄均勻、手感松軟、質地堅挺為上品。 柯岩風景區,位於紹興城西12公里處,總面積為6.87平方公里,是鑒湖省級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始於隋唐,及清,已為越中勝景。近代形成石佛、鏡水灣、越中名士苑三大景區,是集自然、園林、宗教及娛樂休閑於一體的旅遊勝地。 進入鏡水灣景區,是一個外方內圓的文化廣場,象徵著天圓地方的中國傳統思想,三根6米高的漢白玉雕像,分別刻為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雕像,象徵儒、道、佛三教相聚。邊上有水的各種形態,通過曲折小溪流向「匯源池」,稱為「三聚同源」,蘊含以人為本的中國傳統文化遠源流長。踏上古纖道可見新景「越女春曉」,為一人工湖,狀如側卧少女。登橋遠望,曲線柔和、裙裾、秀發宛然。湖中的古戲台,模擬沙灘,增添了水鄉風光的別致雅趣。依託石壁而建的「鏡水飛瀑」,落差42米,為目前國內單落差最大的人工瀑布之一。 越中名士苑 位於鏡水灣西部,佔地3萬平方米,苑門刻有毛澤東詩詞「鑒湖越台名士鄉,憂忡為國痛斷腸。劍南歌接秋風吟,一例氤氳入詩囊。」苑名借其意,以柯岩特有的石文化,運用雕塑、建築、書法、園林等形式,設中心、古代、近代、現代四區和一個名士館,設計創新,氣韻生動,富有特色。通過各種形式,一展紹興眾多歷史名人風采,構成一處具有高度文化內涵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高藝術品位的旅遊景區。 周恩來祖居坐北朝南,磚瓦平房,古樸庄嚴。共3進,每進3間。兩進間各有天井相隔,天井兩側有小廊相對。第一進中間為台門斗,左右為耳房。第二進為大廳。第三進原為樓房,後被台風颳倒改建平房。周恩來祖居在城內勞動路上,相傳祖輩中曾有一對夫婦壽至百歲,故舊稱「百歲堂」。周恩來先輩世居於此,祖父任職江蘇時,遷居淮安。1939年周恩來到紹興,曾在此接待親友和各界人士,宣傳抗日救國,為抗日人士和鄉親書寫多幅抗日題詞,並填寫家譜。 周恩來生前一直不準對其祖居進行維修和對外開放。周恩來逝世後,為緬懷其革命一生和教育後人,1984年紹興市政府對祖居進行全面整修,並辟「周恩來史跡陳列室」。主要介紹周恩來在抗日戰爭時期來紹興的活動。 沈園在城內延安路洋河弄。原為沈姓舊業,是南宋時當地名園。園中有蘆池,上有石板小橋,連同池邊假山、水井,均為當年舊物。 南宋詩人陸游初娶唐琬,後被迫離異。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二人在沈園邂逅。當時唐已改嫁,陸亦另娶。陸游一時感慨萬端,在園壁題《釵頭鳳》詞一首雲:「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極言痛若之情。 魯迅故里景區是市區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內涵和水鄉古城經典風貌的歷史街區。1881年9月25日,魯迅先生就誕生在這里。魯迅故里包括魯迅紀念館、魯迅祖居、魯迅故居(含百草園、紹興民俗展覽、朱家台門)、三味書屋等全部建築,是魯迅青少年時代生活、學習、工作的地方。 遊客在看到原汁原味三味書屋的同時,還能看到魯迅祖居從未對外開放的西廂房,新近恢復的周家新台門、長慶寺、土谷祠、靜修庵、恆濟當與魯迅筆下有關的遺跡,以及壽家台門、朱家花園等一批古宅古跡。

⑹ 柯岩簡介

柯岩景區是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柯岩風景區的核心景區,面積1.2平方公里,擁有石佛、鏡水灣、越中名士苑、圓善園四大景點。柯岩景區久負盛名。三國時期,這里曾是一處採石場,歷代匠人不斷採石,鬼斧神工般地造就了姿態各異的石宕、石洞、石潭、石壁等石景;至宋代成覽勝之地,陸游留有《柯山道上》詩作;清代,已形成著名的柯岩八景。此外還有著名作家。
個人簡介
柯岩,女,滿族,當代著名作家,女詩人。1949年開始專業創作,已出書50多部。現代著名詩人、劇作家賀敬之的妻子。原名馮愷,
原籍廣東南海,1929年7月14日生於河南鄭州。1949年起,先後在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任專職編劇,曾任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專職駐會作家,兼任多種刊物編委或顧問及一些高校的客座教授。 1947年在湖北希理達中學校校刊上發表第一篇小說《我的同窗》,1956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小兵的故事》。1965年以前,主要從事兒童文學創作。1976年以來,創作大量詩歌、小說、報告文學,多次獲全國各地的文學獎。有些作品被譯為英、法、俄、德等多種外國文字,還收入大、中、小學教材。其中的詩歌《周總理,你在哪裡》,以真摯的情感,表達了人民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懷念,打動了無數人的心。長篇小說《尋找回來的世界》,及據此改編的同名電視連續劇,因第一次涉及青少年犯罪這一問題,被譽為中國詩的「教育詩」。其作品充滿生活情趣,構思精巧,富有詩意和哲理,身受廣大讀者歡迎。她被稱為20世紀中國文壇上全能式作家。 主要有詩集《「小迷糊」 阿姨》、《周總理,你在哪裡》,報告文學《船長》、《最美的畫冊》、《奇異的書簡》、《相親記》、《春的消息》、《柯岩作品選》、《柯岩兒童詩選》、《癌症≠死亡》,長篇小說及同名電視連續劇《尋找回來的世界》,電視連續劇《僅次於上帝的人》(又名《紅蜻蜓》)等。作品《種子的夢》被選入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5單元「心願」第二課。 柯岩1978年以後創作了《船長》、《奇異的書簡》、《癌症≠死亡》、《美的追求者》、《特邀代表》等報告文學,迅速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它們既著力光明的歌頌,又不迴避光明下的陰影;既描繪出主人公事業的成功,也寫出他們的苦惱、憂慮,並在詩情中糅以哲理。 載於1979年的《船長》是柯岩報告文學的成名作,它介紹了中國遠洋公司上海分公司所屬「漢川號」遠洋貨舵船長貝漢廷的事跡。貝漢廷是中國第一代遠洋船員,作品將他的生活片斷組合在一起,寫出了他幾十年歷經風雨的成長之路。作品以一個船長的豪邁氣概來顯示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局面,且有強烈的時代氣息。作品風格灑脫豪邁,主人公貝漢廷的形象呼之欲出。他既是個熱情洋溢的愛國者,又是個精通專業的行家,作品突出了他以鮮明的主人翁態度,運用精湛的專業知識為國爭光的事跡。 以兒童文學起家的柯岩,在報告文學作品中常常自覺不自覺地以兒童的純真目光和心靈去感受世界,因此,純真的童心和女作家常有的細膩情感,構成了她作品的鮮明特色。然而,《船長》卻一反她溫婉細膩的風格,讓陽剛之氣、壯志豪情充溢全文。不過,「真純的美」依然閃爍其中,如作品結尾處,對祖國深情呼喚的一段文字顯示出的誠摯深情與廣大讀者息息相通,很自然地引起了人們心靈的共鳴。
柯岩筆名的由來
關於這個筆名,柯岩解釋道:「中國古人把綠綠的小苗稱之為柯;岩就是大大的堅硬的岩石。岩石上是很難長出樹來的,因此,凡是能在岩石上成活的樹,它的根須必須透過岩石的縫隙尋找泥土,把根深深的扎入大地,它的生命力必將加倍的頑強……我取它做我的筆名,因為我知道寫作是一件很難的事,決心終生紮根大地,終生奮力的攀登,從而使我的作品能像岩石中的小樹那樣富有生命力。」 著作書目《小兵的故事(詩集)》,1956,天津人民出版社; 《最美的畫冊(詩集)》,1957,少兒出版社 ; 《大紅花(詩集)》,1957,少兒出版社; 《雙雙找姥姥(劇本)》,1959,湖北人民出版社; 《「小迷糊」阿姨(詩、劇合集)》,1960,作家出版社; 《相親記(劇本)》,1960,戲劇出版社; 《我對雷鋒叔叔說(詩集)》,1963,少兒出版社; 《講給少先隊員聽(詩集)》,1965,少兒出版社; 《周總理,你在哪裡(詩集)》,1978,四川人民; 《柯岩作品選》, 1979,少兒出版社; 《奇異的書簡(報告文學集)》,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記著啊,請記著(歌劇)》,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柯岩兒童詩選》,1981,人文出版社; 《柯岩作品選(詩、小說等合集)》,1983,廣東人民出版社; 《月亮會不會搞錯(兒童詩集)》,1984,新蕾出版社; 《尋找回來的世界(長篇小說)》,1984,群眾出版社; 《中國式的問答題(詩集)》,1986,四川文藝出版社; 《癌症≠死亡(報告文學集)》,1987,四川文藝出版社; 《永恆的魅力----一個詩人眼中的宋慶齡(報告文學)》,1988,百家出版社;《人的一生都在路上(散文集)》,2004年,大眾文藝出版社。
代表作
《周總理,你在哪裡?》 周總理,我們的好總理, 你在哪裡呵,你在哪裡? 你可知道,我們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們對著高山喊: 周總理―― 山谷迴音: 「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革命征途千萬里, 他步步緊跟毛主席。」 我們對著大地喊: 周總理―― 大地轟鳴: 「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你不見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還閃著他辛勤的汗滴……」 我們對著森林喊: 周總理―― 松濤陣陣: 「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宿營地去上篝火紅呵, 伐木工人正在回憶他親切的笑語。」 我們對著大海喊: 周總理―― 海浪聲聲: 「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你不見海防戰士身上, 他親手給披的大衣……」 我們找遍整個世界, 呵,總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個地方, 遼闊大地 到處是你深深的足跡。 我們回到祖國的心臟, 我們在天安門前深情地呼喚: 周―總―理― 廣場回答: 「呵,輕些呵,輕些, 他正在中南海接見外賓, 他正在政治局出席會議……」 總理呵,我們的好總理! 你就在這里呵,就在這里。 ――在這里,在這里, 在這里…… 你永遠和我們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你永遠居住在太陽升起的地方, 你永遠居住在人民心裡。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
編輯本段國家旅遊風景區
基本信息
[1]國家 柯岩風景區標志性景觀
AAAA級旅遊區 柯岩風景區位於浙江紹興城西八公里,是以古越文化為內涵,融紹興水鄉風情、古採石遺景、山林生態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始於漢代,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至清代,有著名 「柯岩八景」 之稱,為越中名勝。以岩景聞名於世的柯岩,座落在紹興城西12公里處的柯山腳下。柯岩雲骨從平地上直插雲霄,形體曲折,可稱奇觀。雲骨高30餘米,底圍僅4米。聳立如錐, 婷婷娉娉。頂端古柏蒼翠,虯枝橫斜,據考證樹齡已逾千載。其西為柯岩石佛,為唐代僧人依岩開鑿而成,彌勒坐像,高10.6米,通體一石。此外還有蠶花洞、七星岩、蝙蝠洞諸景,均系古代採石所留,石洞幽深,各具姿態。近年於此開辟「名士苑」,塑有越中歷代名士像;又新建圓善園,古色古香,氣度不凡,中外遊客絡繹不絕。柯岩石佛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圓善園
唐式風格建築,依山就勢,曲折延伸,山門、合緣壁、鍾樓、財神殿、彌勒殿、佛殿、手印山、羅漢院、龍腰池,氣勢恢弘。它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仿唐建築,其中佛殿佔地1000平方米,高25米,獨創重檐結構,屋檐挑出4米(九鋪作),象展翅欲飛的雄鷹,翹首於柯山。園內羅漢院有18尊常人大小的石羅漢,與石文化相匹配,很有觀賞性。
越中名士苑
以石雕的形式,展現紹興從古到今的大禹、勾踐、王羲之、陸游、徐渭、秋瑾、周恩來、魯迅、竺可楨等名人風采,與四周的奇石峭壁、綠樹青草及名士紀念館交相輝映,具有高藝術品位,是一處具有高度文化內涵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鏡水灣
集中展示了紹興水鄉風光和鄉土人情,其三聚同源、少兒天地、情人谷、戲台、石竹居、杏花坡、越女池等景觀將會帶您進入一個情趣盎然的世界。
石佛景點 三國時期,這里曾是一處採石場,經歷代能工巧匠的不斷開鑿,鬼斧神工般地造就了姿態各異的石宕、石洞和石壁。千百年來,隨著宗教的介入,文人名流的渲染及後人的開發,現已形成天工大佛、爐柱晴煙、七星岩、八卦台、文昌閣、蠶花洞、蓮花聽音等景觀。
紹興水鄉
魯鎮景區融匯舊時紹興水鄉的民俗風情、建築風韻、自然景緻,是百年前紹興水鄉的一個縮影。 魯鎮景區是再現型文化主題景區,是傳統旅遊景區和現代主題公園理念相結合的產物。根據魯迅作品中多次出現的「魯鎮」這個典型環境,魯鎮景區將《阿Q正傳》、《祝福》、《狂人日記》等魯迅作品和紹興的傳統文化相結合,以越文化為底蘊,全面展示紹興水街古鎮。
魯鎮分為傳統餐飲區、傳統商鋪區、休閑展示區、傳統民居區、水上游覽區五大區域。五大區域以河相隔,以橋相連,集參觀、餐飲、購物、住宿、休閑、娛樂於一體。
鑒湖景區
鑒湖乃歷史名湖。建湖1800多年來,其美麗而獨有的湖光山色,可謂盡享風流。唐代詩聖李白雲:鏡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南宋詩人陸游高吟:千金無須買畫圖,聽我長歌歌鑒湖。明代雜家袁宏道遺詠:六朝以上人,不聞西湖好。清代齊召南詩贊:白玉長堤路,烏篷小畫船。
坐落在柯山腳下的鑒湖景區為鑒湖的一個主要部分,面積1.4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佔48.7%,建有四大景點,即東漢笛亭、南洋秋泛、五橋步月、葫蘆醉島。她既能與柯岩景區連綴一起,山水兼容、岩湖互襯,又可單獨成景,風光秀麗。
東漢笛亭
漢代風格的仿古建築,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亭內陳列有蔡邕塑像、連環畫等內容的竹畫、竹刻、竹
雕、竹描等精湛竹工藝品。
南洋秋泛
湖中有百條烏篷船和魯迅、孫中山、周恩來等游鑒湖時乘坐的六條遊船畫舫。大船小艇泛波於鑒湖,領略「人在鏡中游」的悠閑情趣。
五橋步月
位於東漢笛亭與葫蘆醉島之間。有五座形態各異的紹興古橋,巧妙連接景區內群島。
交通線路
紹興市區中興路有77路公交車直達柯岩風景區,輕紡城汽車站(服裝市場)有77、615、607路公交車直達柯岩風景區。
門票價格
門市價100元.聯票門票價格已含魯鎮、鑒湖.
柯岩景區交通信息
1.南門乘16路直達,半小時車程。杭州吳山廣場每天8:20亦有旅遊專線車前往。 2.火車:從杭州火車東站至紹興火車站再坐公交或計程車可直達景區。 3. 汽車:從杭州汽車東站坐柯橋的快客(約30分鍾一班),到達後可坐公交車或打的。 4.紹興市區中興路有77路公交車直達柯岩風景區。輕紡城汽車站(服裝市場)有77、615、607路公交車直達柯岩風景區。還有杭州吳山廣場每天8:20亦有旅遊專線車前往柯岩風景區。 5.在火車站坐4路在塔山下車,到對面坐603到柯岩下車就到柯岩

⑺ 柯岩的簡介

柯岩,原名馮愷,原籍廣東南海,1929年7月14日生於河南鄭州。

1949年起,先後在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任專職編劇,曾任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專職駐會作家,兼任多種刊物編委或顧問及一些高校客座教授。

她是中共十二大代表,全國人大第八、九屆代表,中國作家協會第六、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

(7)柯岩風景區有個帽子叫什麼擴展閱讀:

代表作品介紹:

1、《周總理你在哪裡》

1976年1月8日,我們敬愛的 周總理與世長辭了。他的 逝世引起了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無限悲痛。

1977年1月,在總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裡,全國各族人民開展了各種悼念活動,盡情傾訴對總理無限的哀思與深情的懷念。

《周總理,你在哪裡》這首感人肺腑的優秀 抒情詩就是在這個時候創作出來的。由於它以藝術的形式表達了人民對周總理的深厚感情,抒發了人民的心聲,因而很快就傳誦開來。

2、《種子的夢》

種子的夢是著名作家柯岩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作品。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後期,噩夢將結束,光明即將到來,詩人用「種子的夢」為題,抒發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祖國新生的一種寄託。也表達了自己對祖國的熱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柯岩

⑻ 柯岩風景區簡介 景區介紹

紹興柯岩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位於中國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柯岩大道558號,景區始於漢代,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總面積6.87平方公里,以古越文化為內涵,古採石遺景為特色,融紹興水鄉風情、古採石遺景、山林生態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包括柯岩,鑒湖,魯鎮和香林四大景區。
柯岩風景區位於紹興城西八公里、杭州東郊十二公里處,北依中國輕紡城,為鑒湖--柯岩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東經120.481747,北緯30.05412。
主要景點:
魯鎮景區
魯鎮景區融匯舊時紹興水鄉的民俗風情、建築風韻、自然景緻,是百年前紹興水鄉的一個縮影。
魯鎮景區是再現型文化主題景區,是傳統旅遊景區和現代主題公園理念相結合的產物。根據魯迅作品中多次出現的「魯鎮」這個典型環境,魯鎮景區將《阿Q正傳》、《祝福》、《狂人日記》等魯迅作品和紹興的傳統文化相結合,以越文化為底蘊,全面展示紹興水街古鎮。
魯鎮分為傳統餐飲區、傳統商鋪區、休閑展示區、傳統民居區、水上游覽區五大區域。五大區域以河相隔,以橋相連,集參觀、餐飲、購物、住宿、休閑、娛樂於一體。2003年,柯岩風景區將魯迅小說中虛構的「故鄉」還原成實體小鎮,構成魯鎮景區。它是以源遠流長的越文化為底蘊,再現了《祝福》、《故鄉》、《阿Q 正傳》、《狂人日記》等魯迅作品中的典型人物環境,以及舊時水鄉紹興的民俗風情、建築風貌。其間烏瓦粉牆的台門、店鋪,千姿百態的石橋、欄桿,縱橫交叉的小河、水巷,飛檐挑角的戲台、庵廟,依傍鑒湖一河兩街的傳統建築風格,形成了「人家盡枕河,樓台附舟楫」的水鄉風情。
鑒湖景區
鑒湖景區面積1.47平方公里,建湖1800多年,其中水域面積佔48.7%,是柯岩風景區的三大景區之一,建有東漢笛亭、南洋秋泛、五橋步月、葫蘆醉島等四處景點。與柯岩景區連綴一起,山水兼容、岩湖互襯。鑒湖是紹興的「母親湖」,其美麗而獨有的湖光山色,唐代詩聖李白雲:鏡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南宋詩人陸游高吟:千金無須買畫圖,聽我長歌歌鑒湖。明代雜家袁宏道遺泳:六朝以上人,不聞西湖好。清代齊召南詩贊:白玉長堤路,烏篷小畫船。坐落在柯山腳下的鑒湖景區為鑒湖的一個主要部分。
柯岩景區
柯岩風景區,位於紹興城西12公里處柯山東麓,南臨鑒湖,北連柯橋,總面積為6.87平方公里,是鑒湖省級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始於隋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柯岩之「柯」,來源於柯亭。古人建驛亭,因陋就簡,樹枝為梁,青竹為椽,茅草為頂,以柯名亭,自有一種草創的粗獷原始。柯岩以石景而名世,但這石景卻非天設地造。柯山之石石質優良,石條、石板便源源不斷地從這里流向四方。從魏、蜀、吳割據的三國時期發端,柯山便成了有名的採石場達四百餘年,偌大一座柯山,竟被齊根挖去大半。「削壁聳千尺,危崖鎖霧中」,姿態各異的石宕、石洞和石壁,柯山也從亂石紛飛的採石場逐漸變為人們覽勝的「絕勝」之地。至清代乃有柯岩八景,經現代別具匠心建成了天工大佛、七岩觀魚、三聚同源、越女春曉、鏡水飛瀑、仙人洞橋等二十多個景點,形成了石佛、鏡水灣、越中名士苑三大景區。

⑼ 柯岩資料

柯岩
開放分類: 人物、名人、文學家、作家、詩人

柯岩,女,滿族,當代兒童文學作家,女詩人。
原名馮愷,原籍廣東南海,1929年7月14日生於河南鄭州。1949年起,先後在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任專職編劇,曾任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專職駐會作家,兼任多種刊物編委或顧問及一些高校的客座教授。
1947年在湖北希理達中學校校刊上發表第一篇小說《我的同窗》,1956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小兵的故事》。1965年以前,主要從事兒童文學創作。1976年以來,創作大量詩歌、小說、報告文學,多次獲全國各地的文學獎。有些作品被譯為英、法、俄、德等多種外國文字,還收入大、中、小學教材。其中的詩歌《周總理,你在哪裡》,以真摯的情感,表達了人民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懷念,打動了無數人的心。《長篇小說》尋找回來的世界》,及據此改編的同名電視連續劇,因第一次涉及青少年犯罪這一問題,被譽為中國失的「教育詩」。其作品充滿生活情趣,構思精巧,富有詩意和哲理,身受廣大讀者歡迎。
參考資料:http://www.cnbb.com.cn/books/jzwx/zgxdrwcj/20/042.htm
[著作書目]
小兵的故事(詩集)1956,天津人民 。
最美的畫冊(詩集)1957,少兒 。
大紅花(詩集)1957,少兒 。
雙雙找姥姥(劇本)1959,湖北人民 。
「小迷糊」阿姨(詩、劇合集)1960,作家 。
相親記(劇本)1960,戲劇 。
我對雷鋒叔叔說(詩集)1963,少兒 。
講給少先隊員聽(詩集)1965,少兒 。
周總理,你在哪裡(詩集)1978,四川人民 。
柯岩作品選 1979,少兒 。
奇異的書簡(報告文學集)1980,四川人民 。
記著啊,請記著(歌劇)1980,四川人民 。
柯岩兒童詩選 1981,人文 。
柯岩作品選(詩、小說等合集)1983,廣東人民 。
月亮會不會搞錯(兒童詩集)1984,新蕾 。
尋找回來的世界(長篇小說)1984,群眾 。
中國式的問答題(詩集)1986,四川文藝 。
癌症≠死亡(報告文學集)1987,四川文藝 。
永恆的魅力----一個詩人眼中的宋慶齡(報告文學)1988,百家出版社 。

一個作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在讀者中的影響,是靠其作品建樹的。
"在創作上,我永遠不滿足於一種形式,總想多嘗試一些樣式。我覺得,多掌握一種形式,就像一個戰士多了一種武器……"我多次訪問柯岩,她都這樣說。柯岩穿著乾乾凈凈色彩淡雅的衣裳,樸素、大方。她動作敏捷,一雙大眼睛透著智慧。語言洗煉,有節奏,有條理。她的記憶力極強,一些中外名家詩詞、名言,脫口而出。性格活潑,感情豐富,喜怒哀樂總是形之於色。
柯岩,風度瀟灑,而又平易近人,是一位普通人,又是一位名詩人、名作家。所以,一位作家對我說:"柯岩,是我們一代人中的佼佼者。" 是的,中國文壇,如果說是一座百花園,那麼柯岩的作品則是這花園中頗富特色、引人注目的花朵。

柯岩,本名馮愷,當代著名女作家、詩人。原籍廣東南海,1929年7月生於河南鄭州,滿族。已出書五十餘部,主要有詩集《「小迷糊」 阿姨》《周總理,你在哪裡》,報告文學《船長》《最美的畫冊》《奇異的書簡》《相親記》《春的消息》《柯岩作品選》《柯岩兒童詩選》《癌症≠死亡》,長篇小說及同名電視連續劇《尋找回來的世界》,電視連續劇《僅次於上帝的人》(又名《紅蜻蜓》)等。

由於柯岩在文學上的成就,她被推選進多種協會、學會,擔任過許多社會職務。如: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委員會全委;中國文聯全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書記處書記;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北京關心青少年教育協會副會長及諸多刊物惡毒編委及顧問,並被應聘人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山東大學等多所高等學院的教授。

1949年開始專業創作,先後為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專職編劇,中國作家協會駐會作家。

柯岩從事多種文學樣式的寫作,三十多年來出版過《最美的畫冊》、《相親記》、《「小迷糊」阿姨》、《周總理,你在哪裡?》《奇異的書簡》、《癌症≠死亡》、《尋找回來的世界》、《春的消息》、《柯岩作品選》、《柯岩兒童詩選》等30部。</CA>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4277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5347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3959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4421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3637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3642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4596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4220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3534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