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帽子類別 » 唐僧的帽子有什麼法力

唐僧的帽子有什麼法力

發布時間: 2022-08-05 22:19:10

⑴ 唐僧頭上那個蓮花帽有什麼意義求大神幫助

那叫做「毗盧冠」「五佛冠」一般是寺院里做法會(如水陸法會,焰口法會)主法的大和尚才用的!上邊綉有五尊佛像!從右至左分別是:東方世界阿閦(chu)佛,南方世界寶生佛,中央世界毗盧遮那佛,西方世界阿彌陀佛,北方世界成就佛!

⑵ 唐僧頭上戴的那頂叫什麼專業點的名字

毗盧帽
毗盧帽(毗盧帽) 亦稱「 毗羅帽 」或「毘盧帽」。 拼音:pí lú mào ㄆㄧˊ ㄌㄨˊ ㄇㄠˋ 解釋: 放焰口時主座和尚所戴的一種綉有 毗盧 佛像的帽子。亦泛稱僧帽。 明 黃一正 《事物紺珠》:「毗羅帽、寶公帽、僧迦帽、山子帽、班吒帽、瓢帽、六和巾、頂包,八者皆釋冠也。」《西遊記》第三九回:「 唐僧 著了一驚--把個毘盧帽子打歪--雙手忙扶著那球。」

⑶ 唐僧的帽子叫什麼

此帽以紅色或黃色為絲線為主調,輔以其他七彩顏色絲線縫制。
唐僧所戴是五佛冠加毗盧帽,五方五佛是佛教最高級別的五尊神祗 ,唐朝武宗毀佛後宣宗登基後又提倡復興佛教,但因政治和經濟原因奉祀五方佛的官寺沒有得到朝廷的復興,民間復興的佛教寺院都是奉祀「西天三佛」或「一佛二尊者」也稱「一佛兩菩薩」的民寺,後來僧侶就把代表至高無上的「五方五佛」雕刻在帽子上,俗稱「五佛冠」,民間雅稱「唐僧帽」,並只有方丈、主持或得道高僧才能佩戴。

⑷ 觀音菩薩,為什麼給唐僧帽子,讓悟空帶上

《西遊記》關於緊箍咒的處理也表明這是一部以心性修養為主旨的小說。第八回,如來委託觀音去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並尋找幾個保護取經人的徒弟。如來取出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此寶喚作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第十四回,緊箍兒戴上悟空的頭。只要唐僧念動咒語,悟空便頭痛難忍,從此只得死心塌地保唐僧西去。第十七回,禁箍兒戴上黑熊精的頭:
菩薩又怕那妖無禮,卻把一個箍兒,丟在那妖頭上。那妖起來,提槍要刺,行者、菩薩早已起在空中。菩薩將真言念起。那怪依舊頭疼,丟了槍,滿地亂滾。半空里笑倒個美猴王,平地下滾壞個黑熊怪。
念禁箍咒的效果是明顯的:黑熊怪「難禁疼痛,只得跪在地下哀告」,「願皈正果」。「一片野心今日定,無窮頑性此時收。」第四十二回,金箍兒上了紅孩兒的頭。「菩薩捻著訣,默默的念了幾遍,那妖精搓耳揉腮,攢蹄打滾。」「那童子開不得手,拿不得槍,方知是法力深微,沒奈何,才納頭下拜。」至此為止,無論是緊箍兒,還是禁箍兒,還是金箍兒,在讀者的感受中都是法寶,一種具有特殊功能的法寶。
但接下來的事實卻令我們質疑最初的感受。第五十七回,三藏恨逐悟空,斷難回心轉意,悟空無奈,去普陀崖求助觀音老母,「萬望菩薩舍大慈悲,將《松箍兒咒》念念,褪下金箍,交還與你,放我仍往水簾洞逃生去罷!」菩薩笑道:「《緊箍兒咒》,本是如來傳我的。當年差我上東土尋取經人,賜我三件寶貝,乃是錦衣袈裟、九環錫杖、金緊禁三個箍兒,秘授與咒語三篇,卻無什麼《松箍兒咒》。」從小說的暗示來看,不僅觀音菩薩無什麼《松箍兒咒》,連如來也沒有。這樣的情節設計,又使金箍兒看上去不像法寶,因為,通常的法寶,都不僅有使用的方法,而且有解除的方法。
《西遊記》在最後關頭提醒讀者,與其將金箍兒視為法寶,蠢不如從象徵的角度將之理解為一種具有強制約束力的規范。
第一百回的一段對話,有必要給予足夠的注意:
孫悟空卻又對唐僧道:「師父,此時我已成佛,與你一般,莫成還戴金箍兒,你還念甚麼緊箍咒兒捕勒我?趁早兒念個松箍兒咒,脫下來,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麼菩薩再去捉弄人。」唐僧道:「當時只為你難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豈有還在你頭上之理!你試摸摸看。」行者舉手去摸一摸,果然無之。
這使人想起大珠慧海禪師的一句名言:「本自無縛,不用求解。」(本來就沒有什麼束縛,根本不用去求解脫)禪宗佛性說的要點,是把實相、本性、真理,均訴諸一心。心、性、理等,名異實同。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心外求心,佛外求佛,法外求法,無異於南轅北轍。黃櫱希運禪師用一個比喻來說明佛在自心,不假外求。他說:只要你有覓佛的念頭,便是過失。這好像痴人在山頂叫一聲,聽到山谷中有迴音,便忙不迭地下山尋找聲響,待找不到聲響,又上山叫一聲,又下山尋覓。如此往復循環,千生萬劫也找不到聲響。離開自身而向外求佛的人亦然,「只尋聲逐響人,虛生浪死漢」。在禪宗看來,「自家寶藏,一切具足,使用自在,不假外求」。「你若求佛,即被佛魔攝,你若求祖,即被祖魔攝,你若有求皆苦,不如元事」。恰如孫悟空頭上,只因向外求佛而未能明心見性,頭便被箍住;一旦從自心中頓現真如本性,大徹大悟,金箍兒也就消失了。一則公案說:有僧問石頭希遷:「如何是解脫?」
石頭反問:「誰縛汝?」問:「如何是凈土?」反問:「誰垢汝?」問:「如何是涅檠?」
反問:「誰將生死與汝?」
石頭以矛攻盾,正言若反,抽釘拔楔,沉著痛快。他的意思是說:既然沒有誰綁住你,那就是已經解脫;既然沒有誰弄臟你,那便處處都是凈土;既然無生死之別,又何必追求涅檠?所以,石頭一再強調:「即心即佛,心佛眾生,菩提煩惱,名異體一。汝等當知,自己心靈,體離斷常,性非垢凈,湛然圓滿,凡聖齊同。」身外無佛,身外無法,學佛的當務之急是明心見性。金箍只戴在那些未能明心見性者的頭上;一旦明心見性,就不再存在任何強制性的約束,所謂「從心所欲不逾矩」是也。
金箍不是法寶,金箍象徵一種強制性的約束,它標志著修養過程中尚未明心見性的那個階段。

⑸ 唐僧的九環錫杖擁有巨大的法力,為何他在取經路上卻不用

因為唐僧乃是一介凡人之軀,就算九環錫杖中有再多的法力,他也無法駕馭。四大名著中,在我國民間最具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是哪一本小說?紅樓?水滸?或者是大眾喜聞樂見的三國?其實都不是。只有《西遊記》才能當得起這個名號。

我們只需要打開電視,看一看至今仍然在重播的《西遊記》央視版就可見端倪。書中,唐僧一行人西天取經的故事,向來都是被我們津津樂道,口耳相傳。

那如來豈不是白費力氣了?當然也不是。雖然唐僧不能主動使用他們,但是錫杖,袈裟上攜帶的佛門真言,也能護佑唐僧,不遭到妖氣侵蝕。要不然,他被抓了那麼多次,早就墮落成魔了。可見,如來的一番用心,果然良苦啊!

⑹ 唐僧頭上戴的是什麼

是密宗的五佛冠又叫毗盧冠.是金剛上師或法師做法會時,主法和尚戴的.
他象徵五智如來的寶冠。中央有五化佛,用以表示五智圓滿之德。
中央是大日如來(毗盧佛),其四方安置四佛分別是:阿閦佛,寶生佛,阿彌陀佛,不空佛。

⑺ 唐僧的三個徒弟頭上戴的頭箍有什麼做用

金箍的作用是約束。

唐僧的仨徒弟沒一個善岔兒,都是不服管束的妖怪級人物。區區一個肉唐僧要是沒個管束的手段,不等別的妖怪下手,先進自己的徒弟肚子了。

第八回,如來委託觀音去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並尋找幾個保護取經人的徒弟。如來取出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此寶喚作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第十四回,緊箍兒戴上悟空的頭。只要唐僧念動咒語,悟空便頭痛難忍,從此只得死心塌地保唐僧西去。

第十七回,禁箍兒戴上黑熊精的頭:菩薩又怕那妖無禮,卻把一個箍兒,丟在那妖頭上。那妖起來,提槍要刺,行者、菩薩早已起在空中。菩薩將真言念起。那怪依舊頭疼,丟了槍,滿地亂滾。半空里笑倒個美猴王,平地下滾壞個黑熊怪。

除此以外,金箍還有束發的作用,帶發修行的頭陀披頭散發不方便,就帶個圈。比如武松頭上帶的那個就是。

有些不為了束發也帶圈,喻意持戒。 搜索的

⑻ 《西遊記》中,唐僧收到了觀音的什麼禮物,據說比袈裟錫杖還管用

我國被譽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可以說是最受歡迎的一部,許多關於《西遊記》的電影、電視、動畫都特別多。在其中,唐僧收三個徒弟一起去西天取經,當然唐僧出行可不是“窮游西天“。剛出長安城,唐朝皇帝便派六丁六甲保護,如來佛祖賜唐僧錦襕袈裟、九環錫杖和緊箍咒,但是觀世音曾送出一樣,比袈裟、錫杖還要有用,那是什麼呢?

與其他眾多禮物相比之下,白龍馬可以說是實用性最強的唯一禮物。

⑼ 唐僧為什麼穿袈裟,袈裟的作用是什麼

錦襕袈裟最大的功效就是,護住唐僧真元,免墮輪回。也就是說能免唐僧遭人毒手,死於非命。如果能夠無限期擁有錦襕袈裟的話,唐僧就會長生不老。其次錦襕袈裟還有一個功能就是,與佛祖溝通,信息共享。「穿上滿身紅霧繞,脫來一段彩雲飛。三天門外透元光,五嶽山前生寶氣」,「開時折迭,千層包裹透虹霓」,「條條仙氣盈空,照徹了天關」,「朵朵祥光捧聖,影遍了世界」,只要有錦襕袈裟發出信息的地方,就知道是唐僧到了。佛祖和眾位神仙也就能夠隨時掌握唐僧師徒的確切位置,就像現在的gps定位導航一樣。所以唐僧危難之時,總是有人能夠及時到場保護。錦襕袈裟的第三個功能就是,證明唐僧的特殊身份。如來佛動用了天上仙娥、神女,能共巧匠,以冰蠶絲織成面料,鑲嵌了各種珠寶,特別是摩尼珠、舍利子這樣的佛教聖物。又派遣七佛隨身,連萬神見了都要朝禮。「自從佛制袈裟後,萬劫誰能敢斷僧」,那個不知道穿錦襕袈裟是如來佛的人,就像皇帝賞賜的黃袍馬褂一樣。所以唐僧帶著錦襕袈裟證明了——我是如來佛的人。錦襕袈裟的第四個功能就是,如來派出神佛保佑唐僧的載體。唐僧在取經的路上其實是一個隊伍龐大的班子,除了觀音派出的四值功曹、五方揭諦、六丁六甲和一十八位護教伽藍外,還有「七佛」隨身。可以說是這是一個職責分明、層次明確,功能齊備,有男有女的隊伍(六丁也叫陰神玉女)。如果有人說,六丁六甲是連一般道人都能召喚的小神外,那「七佛」可就大有來頭了。這「七佛」乃是:南無多寶如來、南無寶勝如來、南無妙色身如來、南無廣博身如來、南無離怖畏如來、南無甘露王如來、南無阿彌陀如來。不管如來派駐唐僧身邊的是那「七佛」,都是具有無上法力的人物,一般妖魔根本不能奈何唐僧分毫。錦襕袈裟的第五個功能就是,和普通法寶一樣具有一系列特殊戰斗功能。上面鑲嵌有夜明珠、祖母綠、如意珠、摩尼珠、避塵珠、定風珠、紅瑪瑙、紫珊瑚、舍利子等寶貝。比如定風珠,定風珠乃靈吉菩薩兩大法寶之一,在過火焰上的時候,孫悟空被鐵扇公主的芭蕉扇扇得如敗葉殘花,就是借了靈吉菩薩的定風珠才抵擋過去。當然錦襕袈裟上鑲嵌的其它寶貝也各有用處。比如摩尼珠,是在龍腦中生成,亦名如意珠。能夠變出一切任何東西,得此珠者毒不能害,火不能燒。假如孫悟空大戰黃風怪和羅剎女時,把唐僧的袈裟帶在身邊,哪還用得著去千里迢迢的去請靈吉菩薩呢。錦襕袈裟最有趣的一個功能,就是具備了現代空調的功能。錦襕袈裟上的摩尼珠還有一個功效就是,「暗中能令明,熱時能令涼,寒時能令溫。寶珠所在之處,其地不寒不熱,若人有熱、風、冷病或癩、瘡、惡腫等,以珠著其身上,病即除愈,以及澄清濁水,改變水色之德」。所以唐僧穿上錦襕袈裟能夠達到「護體庄嚴金世界,身心清凈玉冰壺」的效果。可以說,只要唐僧有了這件佛界至寶——錦襕袈裟,就不會懼怕任何妖魔鬼怪,就連西遊記里最大的妖魔大鵬金翅雕也不再話下,觀音在誇耀錦斕袈裟神奇時不是有一句「免大鵬蠶食之災」的話嗎。有了錦襕袈裟,唐僧可以說是無所畏懼,無所不能,一部西遊其實是唐僧在幫助、提攜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成才,達到他們的最高境界,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也從側面宣揚了佛法廣大,佛法無邊,佛普度眾生的教義。

⑽ 帶唐僧帽子的是什麼佛

這種僧帽叫做毗盧冠、毗盧帽。帶這種僧帽的佛,是毗盧遮那佛。地藏菩薩也帶毗盧帽。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4262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5330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3941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4406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3622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3627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4580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4204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3519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3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