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殿是什麼佛戴帽子
① 釋迦摩尼佛頭上的帽子是怎麼回事
阿彌陀佛
那個不是帽子,叫肉髻,那是佛三十二相中的,頂成肉髻相
凈空法師---第三十二是「頂成肉髻相」。我們看到佛像,這個佛像前面頂上有一塊紅色的,那就叫肉髻,也叫「無間頂相」。《楞嚴經》裡面說得很清楚,有很多有神通的人,想飛在佛的頂上,看看佛的頭頂,看不到,它放光。它放光,你看不到佛的頭頂,所以叫「無間頂相」。
② 請問諸位佛友,有的高僧頭冠兩邊懸掛兩條寫著「南無阿彌陀佛」的布帶是有什麼含義和典故這種冠叫什麼
不清楚,不過這是木偶戲裡面的帽子,應該是藝術加工過,不是佛教原先有的。
③ 頭戴帽子手裡沒拿東西是哪尊佛
你說佛像頭上戴著帽子應該指的是發髻,在漢川佛教裏手裡沒拿東西的佛像只有如來佛。
第一張圖片是如來佛:
如果你想立堂口千萬別搞錯了,不要相信賣佛像的話,否則請回家也供不長久。
④ 唐僧的帽子上的幾尊佛是什麼佛
那個叫「五佛冠」,只有住持方丈或主法的高僧才可以佩戴。
五佛分別是:中央毗盧遮那佛即釋迦牟尼法身大日如來佛祖,兩旁依次為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南方歡喜世界寶生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成就佛,合稱五方佛,也叫五智如來。
⑤ 菩薩受眾人尊重愛戴,她戴的帽子是什麼
菩薩戴的帽子叫:毗盧帽,又稱天冠,上有五方五佛,如天冠米勒,地藏菩薩等。
放焰口時主座和尚所戴的一種綉有毗盧佛像的帽子,泛指僧帽。毗盧帽有多重性質,也稱為」蓮花帽「,」蓮花法師帽「等,老版《西遊記》唐僧曾經戴過這種帽子。
放焰口,一種佛教儀式,為一種根據救撥焰口惡鬼陀羅尼經而舉行的施食惡鬼的法事。
(5)彌陀殿是什麼佛戴帽子擴展閱讀:
基本解釋
菩薩的地位僅次於佛,是協助佛傳播佛法,救助眾生的人物。
菩薩在古印度佛教中為男子形象,流傳到中國後,隨著菩薩信仰的深入人心及其對世人而言所具有的深切的人情味,便逐漸轉為溫柔慈祥的女性形象。佛教雕塑中,菩薩多以古代印度和中國的貴族的服飾裝扮,顯得格外華麗而優雅。
在佛教初創的小乘時期,僅把釋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未成佛的悉達多王子稱為菩薩。大乘佛教創立後,根據「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論,把凡是立下宏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都稱之為菩薩。
後來這個名稱更加擴大化、世俗化,人們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眾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稱作菩薩。菩薩的任務是將所有輪回中的眾生度化成佛。
寺廟中供的菩薩像,主要的是文殊師利Manjusrikumārabhūta 、普賢、千手觀音Samantabhadra 、觀世音Avalokite'svara 、地藏 Ksitigarbha 。
菩薩是修學大乘道的通稱,從初學,久學到最後身菩薩,淺深萬類。但一般人總是想到觀音、彌勒、文殊等大菩薩,這才不敢自稱菩薩。初發心菩薩,雖還沒有大功德,可是已經是一切「眾生之上首」;不但為凡夫,而且為二乘聖賢所尊敬。
⑥ 寺廟里各個殿供奉哪些佛
寺廟里的殿堂都住著哪些神佛
走進寺院,通過山門從南向北朝里走,環繞東西兩側兜一兜,整座寺院便一覽無余了。
山門殿左右兩側有兩尊金剛像,高大雄偉,頭戴寶冠,忿眉怒目,齜牙裂嘴,手執金剛杵,共同把守山門,顯示出佛門的威武森嚴,使人頓起惶恐、敬仰之心。
寺院各殿及佛像介紹
寺院殿堂的設置及所塑佛像,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宗派都各有差異,但大多具備以下相同之處。
山門殿 寺廟的大門沿稱為山門。山門一般有三道門,象徵佛教「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山門內,兩側龕中各有一尊執金剛杵護持佛法的天神,名叫金剛力士。據《大寶積經》說,金剛力士原為法意太子,他皈依佛法後,成為佛的五百名隨從侍衛的首領。因為他普聞一切諸佛秘要秘跡之事,又稱密跡金剛。金剛力士只有一位,為了符合中國人講對稱的習慣,後來添上一位,成了兩位。
有的寺院,在殿內兩側還塑有伽藍神或對寺院有特殊功德的地方名人。
天王殿殿堂兩邊塑著身材魁梧高大的「四大天王」。他們的形象,在各個時代、各地寺院所塑的不完全一致。但普遍的形象為:南方增長天王,青臉,持青光寶劍;東方持國天王,白臉,抱碧玉琵琶;西方廣目天王,紅臉,握混元珠傘;北方多聞天王,黃臉,托黃金寶塔。
殿堂正中一直塑的是彌勒佛,因此也有把天王殿叫作彌勒殿的;彌勒佛頭戴寶冠,身披瓔絡,手結成佛印,跌坐於蓮台之上。但是許多寺院,特別是凈土宗和禪宗寺院,塑的不是彌勒佛的本來面目,而是他的化身棗五代時的布袋和尚。他手持念珠,翹腿而坐,胸腹袒露,笑容滿面,給人以和藹可親之感。
彌勒佛背後,多設龕供奉護法韋馱像,正對大雄殿。
大雄殿或稱大殿,即寺院的正殿,殿中塑像各寺院略有差異。
中間:有的塑「一佛二弟子」,中為釋迦牟尼說法坐像,左右分別為迦葉、阿難尊者侍立像。有的塑「橫三世佛」,中為婆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左為東方琉璃世界的葯師佛、右為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有的塑「縱三世佛」,中為現在的釋迦牟尼佛、左為過去的迦葉佛、有為未來的彌勒佛;
兩側:多塑十八羅漢,壁間也有塑五百羅漢的。
背後:有的塑阿彌陀佛,他左手下垂,接引眾生,右手當胸,掌托蓮台。有的塑「彌陀三聖」,中為阿彌陀佛、左為觀音菩薩、右為大勢至菩薩(若另設殿堂則叫彌陀殿)。有的塑觀音菩薩,通常為「海島觀音」。她手持楊枝凈瓶,立於普陀洛伽山海之間;兩邊還塑有善財童子和龍女;其後壁塑《普門品》中觀音菩薩救八難的景象(若另設殿堂則叫觀音殿)。有的塑「三大士」,中為騎吼獅的觀音菩薩、左為騎青獅的文殊菩薩、有為騎白象的普賢菩薩(若另設殿堂則叫三大士殿)。
說法堂、藏經樓一般都是堂樓結合,具有兩種功能的宏偉建築。下面是說法堂,堂中設有高大的法座,法座的板屏上畫著勇猛的獅子,因獅子吼象徵佛說法。法堂左右設鍾鼓,以備法師說法時叩擊。
上面是藏經樓,庋藏著佛教經、律、論三藏典籍及其它法寶、法器,此樓除了特許「閱藏」者外,一般僧人是不得隨意上去的。
有的寺院規模很大,除了上述殿堂及所塑佛像外,還有以下設置:
五百羅漢堂 我國現存歷史最久的「五百羅漢堂」分別在北京西山碧雲寺、四川新都寶光寺、雲南昆明筇竹寺、湖北武漢歸元寺、江蘇蘇州戒幢律寺。其中寶光寺羅漢堂規模最大,塑像共五百七十七尊。計有:「三身佛」和孔雀明王佛,大梵天和帝釋天,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四大菩薩,十八羅漢和五百羅漢,禪宗天竺的二十八祖師和中國的二十祖師,濟公和尚。 戒壇殿佛教叢林為求戒者傳授戒法的大殿,正麵塑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中「持律第一」的優波離尊者,因此又叫「優波離殿」。殿中有一座木製或石砌的長方形戒壇,高約三尺,寬約兩丈,深約一丈六尺。周圍的憲內供奉許多護戒神像,如諸天龍神、四大天王、金剛力士、伽藍土地等等。壇上設有傳戒「十師」的座位。除了傳戒時受戒者能登壇,平時是不開放的。
七佛殿 塑過去庄嚴劫的後三佛和現在賢劫的前四佛:毗婆屍佛、屍棄佛、毗舍婆佛、拘樓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
毗盧殿 有的塑「三身佛」,中為清凈法身毗盧遮那佛、左為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右為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有的塑「五方佛」,正中為毗盧遮那佛、左一為南方寶生佛、左二為東方阿 佛、右一為西方阿彌陀佛、右二為北方不空成就佛。
華嚴殿 塑「華嚴三聖」,中為毗盧遮那佛、左為文殊菩薩、右為普賢菩薩。
圓覺殿 塑「十二圓覺」,即將成佛的十二位大菩薩:文殊、普賢、普眼、金剛藏、彌勒、清凈慧、威德自在、辯音、凈諸業障、普覺、圓覺和賢善首菩薩。
伽藍殿 塑為釋迦牟尼佛施造祗園精舍的三位伽藍菩薩:中為波斯匿王、左為抵陀太子、有為給孤獨長者。
壽佛殿 塑唐僖宗時被封為「無量壽佛」的全真和尚,兩旁為手執金剛圈的地、水、火、風「四大金剛」。
祖師殿 各寺院所塑本宗列祖。禪宗的祖師殿,中為初祖菩提達摩、左為六祖慧能、右為九祖百丈懷海或與本寺宗派關系最密切的祖師。
香積殿 塑監齋菩薩,即洪山大聖或緊那羅王。
此外,有的寺院還設千佛殿、燃燈殿、葯師殿、准提殿、文殊殿、普賢殿、觀音殿、地藏殿或維摩殿等。
⑦ 帶著像地藏王的帽子的帽子然後左手拿寶珠之類的圓圓的東西,右手擺著像念阿彌陀佛時的手勢的菩薩或佛是
就是地藏菩薩
寶珠地藏,左手持寶珠,右手結甘露印,專門救度餓鬼道
(一)檀陀地藏,「檀陀」是一種人頭幢,其形象為左手持人頭幢,右手結甘露印,專門救助地獄道眾生。
(二)寶珠地藏,左手持寶珠,右手結甘露印,專門救度餓鬼道。
(三)寶印地藏,左手持錫杖,右手結如意寶印,專門濟度畜生道。
(四)持地地藏,左手持金剛幢,右手結施無畏印,專門濟度阿修羅道。
(五)除蓋障地藏,左手持錫杖,右手結與願印,為人除掉八苦之蓋障,專門濟度人道。所謂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盛苦,為苦諦所攝。
(六)日光地藏,左手持如意珠,右手結說法印,照天人之五衰(天人將死時現五種衰相)而除其苦惱,專門濟度天道。
⑧ 頭上戴著一個化佛冠是什麼菩薩
南無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頭頂上化佛,含義如下
問:觀音菩薩頭頂上的化佛和大勢至頭頂上的寶瓶是什麼意思?
李炳南老居士答:化佛表悲,寶瓶表智,二聖立於阿彌陀佛的兩邊,就是悲智雙運,普度眾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