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帽子類別 » 箍在頭上的帽子叫什麼

箍在頭上的帽子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8-24 19:53:28

㈠ 那種可以把頭全部包起來的,有彈性的帽子叫什麼

包頭帽。
包頭帽不同於其它的帽子,包頭帽沒有
帽檐
,通體柔軟,材質主要為布料,貼在頭皮上,是一款貼頭的時尚帽子,很有嘻哈的感覺,同時很保暖,年輕人很喜歡這種帽子。

㈡ 古代皇帝上朝時頭上戴著的那個有好多珠子的帽子叫什麼啊

古代皇帝上朝時頭上戴的帽子,稱為冕冠。

也稱「旒冠」,俗稱「平天冠」。與冕服、赤舄、佩綬、玉圭等同時在祭祀等大典時穿用。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參加祭典等典禮活動時所戴的等級最高的禮冠。

冕的頂部叫「綖板」,綖板前圓後方,比喻天圓地方,表示博大之意;綖板塗黑漆,以示莊重。板前後系垂旒,表示帝王不視非,不視邪,是非分明。旒的多少視佩戴者的身份決定,有三、五、七、九、十二之分,以十二旒最為尊貴,是帝王的專用。

板下有玉衡,連接於冠上兩邊凹槽內;衡兩端有孔,兩邊垂掛絲繩直到耳旁,至耳處系著一塊美玉,好像塞住了耳朵,即所謂「充耳」,寓意帝王不聽讒言,求大德不計小過,有所聞,有所不聞,從而衍化出一個成語「充耳不聞」。

(2)箍在頭上的帽子叫什麼擴展閱讀:

冕冠與冕服、赤舄、佩綬、玉圭等同時在祭祀等大典時穿用。

冕服之制,傳說殷商時期已有,至周定製規范、完善,自漢代以來歷代沿襲,源遠流長,雖冕服的種類、使用的范圍、章紋的分布等等屢有更定、演變,各朝不一,情況較為繁復,但冕服制度一直沿用到明,至清朝建立,因服飾政策變更冕服制度在中國亦隨之終結。

但冕服上特有的「章紋」清代仍飾於帝後禮服、吉服等服飾上,民國三年定製的「祭祀冠服」亦將「章紋」施於上衣圓補,作為區分等級的標志。

赤舄,古代天子、諸侯所穿的鞋。赤色,重底。

㈢ 古代男人頭上戴的是什麼

在我國古代,人們把系在頭上的裝飾物稱為「頭衣」,主要有:冠、冕、弁、幘四種,其中「冠」是專門供貴族戴的帽子,漢代的時候,冠的種類非常多。

㈣ 北宋公服中男子頭上的帽子叫什麼

襆頭,又名折上巾、軟裹,是一種包裹頭部的紗羅軟巾。因襆頭所用紗羅通常為青黑色,也稱「烏紗」,俗稱為「烏紗帽」。襆頭是中國隋唐時期男子的普遍服飾。

襆頭系在腦後的兩根帶子,稱為襆頭腳,開始稱為「垂腳」或「軟腳」。後來兩根垂在腦後的帶子加長,打結後可作裝飾,稱為「長腳羅襆頭」。

參考文獻:網頁鏈接

㈤ 戴在頭上固定住頭發的是叫頭窟嗎

戴在頭上固定住頭發的是發箍,也叫頭箍,是專門固定頭頂頭發或者頭部裝飾用的,是專門為女孩子做的發箍也有人戴著是為了裝飾,也有帶著是為了避免汗流到眼睛裡等等;通常頭箍的材質都是用ABS材料做成的。

發箍有大半圓形狀的圈,兩邊卡在耳朵後面,有布料或者塑料等材質,也稱頭環,發卡。發箍按年齡劃分為兒童發箍、少女發箍、成人發箍、親子發箍。

(5)箍在頭上的帽子叫什麼擴展閱讀:

發箍在中國古代最開始稱為抹額,明代較盛行,抹額在唐代武人中也常見。女人包在頭額,束在額前的巾飾,一般多飾以刺綉或珠玉。

明代是抹額的盛行時期,當時的女人不分尊卑,不論主僕,額間常系有這種飾物。這個時期的抹額形制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了用布條圍勒在額外,還出現了多種樣式。

㈥ 帽子中套在頭上的部位叫啥

帽頂。周邊叫帽檐或帽圈。各地說法不一樣。

㈦ 古代男生的發飾叫什麼

1、冕冠

冕冠是中華官場禮服中搭配冕服的冠式,也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冠式,始於周代,也稱「旒冠」,俗稱「平天冠」。與冕服、赤舄、佩綬、玉圭等同時在祭祀等大典時穿用。

冕:《說文》有解:「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旒紞纊。」意思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參加祭典等典禮活動時所戴的等級最高的禮冠。

冕冠主要由延、旒、帽卷、玉笄、武、纓、纊、紞等部分組成。周朝禮儀規定,戴冕冠者都要身著冕服,冕冠的基本樣式以及這套冕冠制度也一直被後代所沿用。唐代進行改制,使用二十四旒。明代滅亡以後,滿清剃發易服,冕冠也隨之被廢除,代之以朝冠。

2、幘

幘,又稱巾幘。古代中國男子包裹鬢發、遮掩發髻的巾帕。始見於漢代。

幘在古代,常在冠下,或單用。 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

幘在我國古代是文武百官平民百姓都可以戴的首服,只是為官的在商超行公時候要與冠配在一起用,單戴幘往往是家居時候。

先秦時幘只是武士的頭箍,系在前額防止頭發披散擋住視線妨礙戰事。之後演變為較寬並纏裹住頭。漢前稱幘,漢後由於種類增加而稱某某幘。照今看來,漢後的幘實為巾的一種特殊形式。

3、冠

冠是專門供貴族戴的帽子。在我國古代,人們把系在頭上的裝飾物稱為「頭衣」。漢代的時候,冠的種類非常多。

4、弁

弁是古時的一種官帽,通常配禮服用(吉禮之服用冕)。赤黑色布做叫爵弁,是文冠;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冠。後泛指帽子 。

5、簪

古代發飾,簪是由笄發展而來的,是古人用來綰定發髻或冠的長針。漢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後宮人搔頭皆用玉簪。

簪可用金屬,骨頭,玉石等製成,多加以珠寶裝飾。

㈧ 漢魏時那種很小的、用來束頭發的「帽子」叫什麼

叫「笄」 也叫「簪」。「笄」是古人用來盤束頭發的飾物,後世稱為「簪」
還有「冠」和「帽」是有區別的,「冠」是來固定發髻的。 「帽」比「冠」大可以戴住頭部。
我國在新石器時代就用「笄」來固定發髻, 後世稱為「簪」
笄」的用途除了固定發髻外,也用來固定「冠帽」,古時的「帽」大可以戴住頭部,但「冠」小隻能戴住發髻,所以戴冠必須用雙笄從左右兩側插進發髻加以固定,固定冠帽的笄叫做「衡笄」。

㈨ 清末老太太戴的帽子叫什麼名字

抹額,婦女束在額前的巾飾,也稱額帶、頭箍、發箍等,多飾以刺綉或珠玉。漢朝即已出現,明清時代比較盛行。其功能有三:一束發,二裝飾,三防寒。起源於防寒,盛行於審美。

在古代,男女都用抹額。比如唐朝李賀描寫武士的詩《畫角東城》有雲:「水花沾抹額,旗鼓夜迎潮。」宋朝軍隊中教官用紅綉抹額,招箭班用紫綉抹額。直到清朝,男子剃發蓄辮,不必再用抹額。

明清時期的婦女不分尊卑、不論主僕,額間常系有抹額,尤其是北方更為普遍。這個時期抹額的形制有多種:用布條圍勒於額;用彩錦縫製成菱形扎於額;用紗羅裁製成條狀,虛掩在眉間;用黑色絲帛貫以珠寶,懸掛在額頭;以絲繩編織成網狀,使用時繞額一周系於腦後。

冬天所用的抹額另有特點,通常以絨、毛皮等厚實的材料製作;有的用綢緞納以絲綿,外表飾以彩綉;富貴人家的婦女還綴上珠翠寶玉,兩端則裝金屬搭扣,用時圍勒於額,綰結於腦後。

抹額的長度一般在40-50厘米之間,最寬處11厘米,最窄處2.5厘米。其造型也有多種:等寬或者中間寬兩端窄的梭形;兩邊上翹的波浪形;中間細長,兩邊稍寬並逐漸變尖的啞鈴型;中間窄兩邊寬的八字形。

清朝抹額上綉有多種圖案,以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期許。比如綉蝙蝠表示有福氣,綉鳳凰表示吉祥如意,綉牡丹表示花開富貴。還有很多裝飾了福、祿、壽、喜等吉祥文字。

㈩ 古人頭上綁的帶子叫什麼

一般叫做 」巾績「 。
古人的男子,十五歲叫做 」總角「 ,就是把頭發挽起來,盤在頭頂,紮起來。
到了二十歲才可以戴帽子。可以戴帽子,不是一定戴帽子。平常時候是戴 」頭巾「 ,也叫巾績。
但是絕沒有 」披肩發「 。
電影電視劇裡面的古人,都是披頭散發的樣子,那是因為導演是混蛋!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4214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5284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3898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4362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3579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3582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4533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4158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3474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3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