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帽子為什麼有尾巴
⑴ 中國古代游牧民族的帽子上,為何總會有兩根動物尾巴
在武俠古裝劇中,那些游牧民族的首領們,一出場總是戴著動物皮毛做成的帽子。這本來無可厚非,這是游牧民族的天性。但是帽子的左右兩側都有一根動物尾巴,而且不分什麼民族。遼國蕭太後、金國完顏洪烈、西夏的李元昊和蒙古的鐵木真,都是這個形象。那麼,當時北方的游牧民族是否真的會佩戴這樣的帽子呢。其實,這僅僅是一種文學形象。
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原王朝的生產量比較發達,各種紡織品十分豐富。比如棉布、絲綢等等,這在中原王朝非常正常。但是北方的游牧民族生產力比較低,按照當時的水平,游牧民族根本無法自己生產紡織品。在這樣的情況下,游牧民族都是以皮毛做成的衣服為主。只有那種高級貴族才能穿絲綢衣服,這些絲綢都是從中原王朝進口的。在帽子上也是一樣,中原王朝已經開始佩戴烏紗帽,而北方游牧民族沒有這個水平。
在北方地區,冬季十分寒冷。游牧民族通常佩戴動物皮毛做出的帽子,一般以狐狸或者熊的皮毛為主。除了這些,帽子的左右兩側都會有一根動物尾巴。這是為了保暖,可以有效的保護臉部和耳朵。有的類似於現在的雷鋒帽,它們的性質是一樣的。動物尾巴的長度一般到肩膀的部位,但是在文學作品中,這一情況被無限誇大。在一些電視劇中,貴族們都戴著皮毛做成的帽子,而且動物尾巴的長度一直延伸到了腰部。
認真的說,這就屬於文學形象了。通過一些古墓壁畫,我們可以發現,當時的動物尾巴一般都是到達肩膀的部位,根本沒有那麼誇張。還有一個問題比較搞笑,在影視劇中,只要是游牧民族的政權,似乎都是這個形象。其實,遼國和金國貴族或許還有可能是這個形象,但是西夏和蒙古貴族完全不是這個套路。比如西夏貴族,在正常情況下,西夏貴族是不戴帽子的。至於蒙古貴族,他們的帽子有自己的風格。
最更無法理解的就是夏季服飾,在一些文學作品中,游牧民族的貴族們,在夏天也戴著皮毛做成的帽子。雖然人家是游牧民族出身,但是也知道什麼是冷熱。大夏天戴皮帽子,沒有這么傻的人。在真實的歷史中,北方游牧民族進入中原地區之後,會被迅速的漢化。前兩代或許還可以,但是在此之後的貴族,基本上會接受漢文化的東西。比如不可一世的大遼國,到了遼國的中後期,在各方面越來越漢化。
再比如清朝,那些八旗後代喜歡吹噓自己祖宗當年從龍入關如何的威風。但是幾代人下來,八旗子弟甚至連滿語都不會說了。其實,清朝後期的幾位皇帝,他們的滿語說的也是一地雞毛。所以說,游牧民族戴皮毛帽子僅僅是一種文學形象,真正進入中原之後,那些貴族們渾身綾羅綢緞,早就忘記了之前的老傳統。如果哪位貴族還戴著皮帽子,肯定會被周邊的貴族看不起。最後說一句,一些文學作品起到了誤導的作用。
⑵ 宋朝皇帝的帽尾為何那麼長有人說是為了平衡,您覺得呢
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官帽的樣式是不一樣的,其中宋代的官帽給人的印象很深刻,它有兩根長長的帽翅。比起其他朝代的官帽,宋代的官帽看起來確實比較另類。宋代官帽獨特外形的背後,它也有一段特殊的來歷。
當然長翅帽的作用和意義也並不完全是為了防止大臣們交頭接耳,它還有一層內涵。長翅帽的內涵就在於平衡,這里說的平衡並不僅僅是指身體上的平衡,它還有深層次的涵義。戴上長翅帽行走是很不方便的,無論長翅帽歪向哪一邊都會影響身體的平衡。只有當一個人走的很正的時候,長翅帽的帽翅才不會影響行走的平衡性。所以頂戴長翅帽的人心裏面必須時刻牢記,只有行的正才能走的好,走的遠。這正是長翅帽“平衡”的內涵所在。
⑶ 電視上那些遼、金等軍隊皮帽子兩側常垂下兩根皮毛尾巴,那是什麼
是垂纓,跟漢人帽子兩邊的繩子是一樣的作用。
他們身居北方邊陲之地,氣候寒冷,以狩獵游牧為生,缺乏紡紗織麻的技術,相對來說,獸皮來得比織物方便些,所以就那樣了。再說繩子遇雪化冰容易僵不太方便,而皮毛則可以防止雪滲入而化在冰。
⑷ 宋朝的帽尾非常長,難道這樣設計真的是為了平衡
不是的,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官員們在朝廷交頭接耳,偷偷講小話。
⑸ 宋朝皇帝的帽尾為何那麼長
喜歡看古裝劇的同學,不難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在各個朝代中,只有宋朝的皇帝和官員佩戴的帽子兩邊,都各有一道長長的翅膀,初看覺得很不習慣。
這種設計的帽子叫做長翅帽,是宋朝皇帝和大臣們上朝時的裝束,平時生活中是用不到的,因為實在是不方便。
據說,這種帽子是由宋太祖趙匡胤發明的,之所以會設計這樣的帽子,和朝堂紀律有一定的關系。
而皇帝之所以選擇和士大夫一樣佩戴直腳襆頭,就是為了刻意和他們拉近距離,實現「和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的理念。
這一點,宋仁宗做的尤其到位,不僅樣式相同,就連顏色都沒有什麼區別。
尊崇士大夫階級,對武士有所輕待,以至於北宋後期發生「靖康之恥」。金人南下,擄走徽宗、欽宗二帝,包括眾多皇室中人和大臣。讓宋朝在中國歷史的長卷上備受詬病。
凡事有得必有失,作為皇帝,看問題要有長遠的目光,不能因噎廢食。可真正這樣想的皇帝,又有幾個?
⑹ 宋朝皇帝的帽尾為何那麼長有人說是為了平衡,您覺得呢
因為官員戴上它只能面對面交談,所以很難和身旁的人竊竊私語,這樣也就不會影響朝堂的嚴肅性了。
長翅帽是宋代的特色。宋代官員戴這種帽子。關於這頂帽子有個小故事。也就是說,當時有一次首相寇準的私人訪問,他偽裝成學者,調查京都的民情。在這期間,他和一位自始至終對他非常尊敬的老先生交談,跪下來為他送行。於是寇準對他說:“老先生,隨便點。我只是一個學者的兒子。但是老人搖了搖頭,說你是朝廷的官員。我怎能不尊重你。寇準說他很奇怪。你和我根本不認識對方。你怎麼知道我是朝廷的官員?這位老先生說,當你穿過狹窄的小巷時,你左顧右盼,生怕有什麼東西碰到你的帽子。如果你不總是戴長翼帽,你怎麼會有這樣的習慣呢?”
趙匡胤規定,在上朝和公務活動中都必須戴這種帽子。平時沒必要戴這頂帽子。戴這頂帽子很不方便。官員戴著它只能面對面交談,因此很難與周圍的人竊竊私語,不會影響法庭的嚴肅性。
⑺ 滿人的帽子上拖一根尾巴是什麼意思
滿人的帽子上拖的一根羽毛是身份的象徵
這羽毛也分出了好幾個級別
孔雀羽毛分為三種,就是一眼,二眼還有三眼,三眼是最高級別,意味著這個人絕對是天子近臣,只有立下大功才能夠佩戴這樣的帽子,而一眼只不過是最低的級別,一般也就是皇帝身邊親近的人。
而除了這種孔雀羽毛之外,還有另外一種人,他們的帽子上面同樣也是帶著羽毛的,不過這種人的職位比較特殊,一般是六品以下的官員或者是皇宮當中的侍衛,他們帽子後面的羽毛並不是孔雀毛,而是一種鳥類的羽毛,被人們叫做藍翎。所以得到藍翎並不是值得炫耀的事情,甚至還代表著自己的身份很低,只有得到花翎的人,才會讓周圍的人非常的羨慕,尤其是三眼花翎,基本上就已經代表著整個國家最核心的人物了。
也就是常說的頂帶花翎。
⑻ 影視劇中與南宋交戰的金人,也就是女真人,為什麼在帽子的兩側掛狐狸尾巴,這個有什麼象徵意義嗎
把狐狸皮毛最好的那部分切下來做帽子但很多青年男子乾脆用整塊孤狸皮做帽子帽子的左右兩側點綴著狐狸的四肢皮毛,腦後有漂亮的狐狸尾巴顯得非常英武粗獷,但是,在遠古的青藏高原,狐狸皮帽則不被人們所喜愛相傳,藏王松贊干布統一吐蕃時,頒布法令,規定給戰功卓著的將士和英雄獎賞虎皮或豹皮上衣外套而給那些逃兵或膽小鬼頭頂繫上狐狸尾巴示眾以此來鼓勵眾將士英勇殺敵建立功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