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帽子類別 » 松樹爺爺的帽子讀後感悟怎麼寫

松樹爺爺的帽子讀後感悟怎麼寫

發布時間: 2022-08-28 09:06:51

⑴ 讀後感應該怎麼寫!

首先要點名你讀了什麼,然後說些書中的內容最後加上你的感悟,或者也可以寫一句比較重要的話加上你的感悟拼湊起來,看你擅長什麼,如果選擇後者倆三句就好了,最後點名他的中心思想與你需要的做法,當然重要的是你懂得書中的主要內容就好與中心思想

⑵ 寫課文的讀後感怎麼寫。請求幫助,謝謝

1、摘要筆記 是讀書時把一些與自己學習、工作、研究問題有關的語句、段落抄錄下來。 2、提綱筆記 是用綱要的形式把書的論點或主要依據,提綱挈領地記錄下來。 3、提要筆記 是綜合全文寫出要點,是完全用自己的語言十分扼要地寫出全書的內容。 4、心得筆記 是讀書之後寫出自己的認識、感想、體會和得到的啟發與收獲的一種筆記。 讀書筆記並不等於讀後感,貼這個出來是為了讓大家在完成作業時有靈活性! ●讀書筆記的指導 「讀書不做筆記,猶如雨點落入大海,無蹤無跡。」 做讀書筆記雖然費點時間,但是好處頗多:勤做讀書筆記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領會和記憶讀過的書的內容;勤做讀書筆記可以培養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勤做讀書筆記可以豐富知識,積累資料,便於經常復習,溫故知新;勤做讀書筆記可以提高寫作能力。 法則一:樹立榜樣,加強意識。 1、偉人的榜樣。 2、教師的榜樣。要培養學生做好讀書筆記,教師應以身作則,做好示範,勤做讀書筆記。如:在教學工作中,我總是陪同學生一道預習課文,即在讀書過程中,先不做筆記,專心地看,遇到精彩處,有感悟處,疑問處,在書上畫畫寫採用批註式筆記,即在正文的空白處用簡短的文字做扼要的提示批註,並在正文中做上各種各樣的記號,把自己在書中做的筆記給學生展示。要求學生要愛惜書,在書中做筆記要清楚整齊,不要把書弄得很臟,不要塗劃得連原文都看不清楚了。符號不能作得過多,如果整頁整頁都圍上圈,劃上線,全都成了重點,就等於沒有了重點,符號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每一種符號所代表的意思,自己應該固定下來,不要隨意改動。 法則二:傳授方法,循循善誘 1、摘錄式。這是小學中低段就應開始學習的一種讀書筆記方法,其目的在指導學生把課內外閱讀中的重點詞句,精彩的段落或名言、警句等摘錄下來,進行語言的積累。在摘錄的時候要忠實原文,注意不要斷章取義,不要改動字句和標點,每條摘錄筆記應當「少而精」。「少」指字數較少,「精」指把握內容要點。一段話中,前後和中間不需要摘錄的文字,可以用省略號表示,每次讀書筆記都要註明是從哪本書里第幾頁抄錄的,作者是誰。如果是在報紙、雜志上摘錄的,就要把報紙、雜志的名稱、日期寫上,還要註明文章的標題和作者。這樣便於以後使用時查對。() 2、提要式。把文章讀懂,抓住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條理,給文章分段,小結文章的寫法,把有關內容按一定的順序寫下來,列成提綱寫筆記。 3、心得式。讀完一本好書或一篇好的文章,將自己的感想和體會寫出來,這種讀書筆記就 心得式筆記,這是寫筆記的一種高級形式。寫心得筆記,可以就整篇文章談感想,也可以就文章的某一點,比如,文章的重點句子,段落來寫體會。要緊扣原文,突出重點,不能脫離文章內容空談感想,要注意聯系實際,要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火花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經常寫讀後感,可以提高閱讀和作文的能力;還可以增長知識,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 指導學生寫好讀書筆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學生往往會把讀書筆記當作是簡單的抄寫練習,書寫很不規范,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在開始做讀書筆記時,教師應要求學生態度認真,書寫時字的左右上下都要有一定的距離,字要看得清楚,否則,做完後,連自己也不願意看,沒有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要求學生把讀書筆記寫在本子的正面,一面寫一個內容。對學生的讀書筆記,到了一定的時間,如:期中或期末,應注意引導學生養成定期整理的習慣,可以另外拿一本筆記本來整理,在整理的過程中把平時分散、零碎的知識系統地整理起來,也可以用剪貼的方法來組織學生進行歸類整理筆記。 法則三:對症下葯,便於習作 「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是中國的一句古語。可現在有很多孩子卻意識不到這一點,為了讓學生養成善於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在教學中,我把做讀書筆記的訓練總是和作文訓練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明白,要寫好作文,除了要善於積累生活素材,還要善於積累書面材料,勤做讀書筆記,這樣才能把作文寫好。例如:在指導學生寫作文「一處秋天的寫景」的文章時,在學生找秋天的活動後,組織學生說說自己眼裡的秋天是怎樣的?學生往往只是三言兩語就講完了,敘述不具體,原因是語言積累貧乏,為了較好地完成習作,教師應布置學生做讀書筆記,積累一些描寫秋天特點的語句,,要求學生做好筆記,在做課堂作文時,不許學生看作文書,允許看讀書筆記,要盡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這樣,學生為了寫好作文,都很認真地做讀書筆記。在評價學生作文時,教師要常常對會用豐富詞句的學生,給予「語言生動感人」的評價,激發學生做讀書筆記的興趣。() 法則四:營造氛圍,開展競賽 興趣是最的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認識到了做讀書筆記的作用,並對它產生濃厚興趣的時候,才能激發他們做筆記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營造氛圍,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氣氛中學做讀書筆記。 1、每天利用小黑板做「台歷式」筆記。指導班上書寫好,成績優秀的學生把課內外閱讀中看到的精闢的好句子,如:警句、典故、諺語、學習中的疑問和心得記錄在「小黑板」。這樣做,既讓學生隨意積累了語言,又營造了熱愛學習,勤做筆記的氛圍。 2、開展手抄小報展覽活動。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可以一人自辦,也可以多人合辦。要求學生把課內或課外閱讀中認為最有用的內容匯編在手抄小報上(這也是讀書筆記的一種形式)。把辦的手抄報張貼在教室里,供大家參觀,讓學生投票評選最佳小報。 3、開展語言積累知識競賽活動。為了促進學生課外大量閱讀,勤做讀書筆記,教師可每隔兩周進行一次課外閱讀知識競賽。賽題由學生從平時的課外讀書筆記中選,內容主要有詩詞、成語、格言、名人名言等。參賽的學生興致勃勃,覺得過癮,有挑戰力,非常有意思。沒參賽的同學紛紛向老師索取賽題,也要嘗試練習,這項開放性的競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做讀書筆記的成功和愉悅

⑶ 讀後感的作文怎麼寫

讀後感是讀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以後的感想(多指書面的)。亦指讀完作品後寫下的心得體會或評論文章。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 讀後感作文怎麼寫,歡迎閱讀。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
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
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我們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
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系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系實際范圍很廣泛,可以聯系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系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五、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六、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七、記住兩點寫讀後感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讀後感範文:讀《去年的樹》
《去年的樹》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隻小鳥和一顆大樹是好朋友,冬天到了,小鳥離開大樹,飛往南方。在飛往南方前,小鳥和大樹做了一個約定,下一年的春天再回來給它唱歌。到了下年春天小鳥回來的時候。小鳥只看見樹根立在那裡。小鳥經過幾十次對話終於找到了大樹,可是已經被做成了火柴,小鳥對著用火柴點燃的燈火唱起了去年唱過的歌,這就是《去年的樹》,是日本的作家美南吉寫的。
(點評:這段話概括了課文《去年的樹》的基本內容,也把作者介紹給大家。亮點在於比較完整地敘述了整個故事的發展,並把文章內容和作者放在最後介紹顯得比較有特點。)
這個故事內容很豐富,讓我難以忘記。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人們要保護大自然和樹,也要少點砍伐樹木,而且還要遵守承諾。講完了上面的內容,現在我來說一說我以前的一件事。記得那一天,體育老師讓我們去自由活動,那時我和一個很好的同學約好在一個地方集合,我等了很久那個同學都沒有來,我就去找他。我終於在一群人裡面找到了他,誰知道他在和一些人在玩著什麼游戲。我看到了就把他拉到我和他約好的地方,我就問他,他馬上回答我,因為我已經忘記了,所以我才和他們一起玩的,對不起了,我下次一定會好好記住的。我聽到這句話就跟他說,我可以給你一次機會,但下次一定要記住,我們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點評:這段話既說明了這個故事給作者帶來的感受,也結合實際中自己的真實經歷來敘述,顯得真實和有感情。)
生活中,我們一定要遵守諾言,一定要做一個遵守諾言的人,才能贏得大家的尊重。
(點評:最後一段比較簡潔,但是結合上文的案例,總結出了一個文章中心。)

⑷ 松樹的讀後感怎麼寫

寫松樹的品質和你看了它有什麼想法,啟發啊。
當我們在寒冷的冬天乘車或步行時,總能看見寬廣的路兩旁有許多樹木。而他們都被蓋上了一件白色的大衣。並且葉子也都落光了。剛到這里的人一定會被這銀妝素裹的北方迷住,然而在北方生活了十幾年的我們早已習以為常。看慣了這單調的白色,難免會使自己的眼睛有些疲倦。但在我們細心尋找的情況下,仍能發現星星點點的綠色。它點綴這北方的大地。而這就是松樹。是這不怕嚴寒的一種樹。
它的根扎的很深,而且不怕風吹魚打,也不怕炎熱夏天的曬烤,並且他四季長青。所以讓我們在極為單調的冬天,也能找到綠色。

其實,松樹的樹冠並不繁茂,枝幹也十分粗疏。如果按照通常的審美標准,松樹決不是美麗的,當然也不會是樹中的佼佼者。然而他的樸素,簡潔,堅強,生機勃勃,鬱郁蔥蔥,是可以證明她是樹中的好男兒。松樹不怕被雪壓的力量,不難讓我們聯想到人;松樹的材質好,也不難讓我們想到他是國家的棟梁之才;松樹朴實挺拔,也不難讓我們聯想到軍人。也能想到那些軍人一代接著一代的為祖國奮斗,守衛著祖國的邊疆。

它堅強不屈,不畏風霜,四季永駐的精神,怎能讓我們想不到守衛我們國家,日日夜夜盡心盡力的解放軍戰士?而且它不用人們施肥,無須人們灌溉,狂風吹不倒它;洪水也淹不沒它,嚴寒也凍不壞它,它只努力挺立著,一絲不動。這些難道不表現他們的毅力,他們的堅強?我們如今平安的生活,難道不是有他們的功勞,苦勞?所以我們要感謝他們,感謝他們如同松樹一般毅力不倒的品質。

⑸ 讀後感怎麼寫 急!!!!!!!!!!!!

樓主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一、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系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系實際范圍很廣泛,可以聯系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系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系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三、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四、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如果要寫關於學習的讀後感應該讀什麼有感呢?
(1) 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讀後感重在「感」,而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發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長的,或摘錄「引」發「感」的關鍵詞、句,或概述引發「感」的要點。不管採用哪種方式引述,「引」都要簡練、准確,有針對性。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 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 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 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 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系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結既可以回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召。不管採用哪種方式結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讀後感始終要受「讀」的約束,開頭要引「讀」,中間還要不時地回扣「讀」的內容,結尾也要恰當回扣「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寫讀後感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確選擇感受點
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⑹ 爺爺的森林這本書讀後感怎麼寫

爺孫兩人之間的深情厚誼,讓人心生羨慕,爺爺美好高貴的品行以及在生活中對我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讓感動凝結在「我」和每一個讀者心中久久不散。正如亞馬遜讀者的評價:這是人人應擁有的童年。在我的眼中,爺爺是無所不知的,對歷史政治甚至彈道學都通曉;爺爺飽經風霜,參加過戰爭,也曾與老虎搏鬥,經歷過生活的殘酷,他內心卻依然保持著孩童般的純真,爺爺童心未泯,其實就是一個「老頑童」,他自己也承認,比起跟成年人待在一起,更喜歡和小孩子待在一塊。「要是讓我整天獨自跟些成年人在一起,那才寂寞呢。」爺爺說。爺爺熱愛生活,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生觀深深地影響了我,通過言傳身教,爺爺作為榜樣的力量感染著我。雖然爺爺是一個愛嘮叨的老頭,但他從不灌輸道理,而是在生活中,讓我感受和思考,感悟生活的道理,人生的哲理。您知道嗎,在甘肅,有個隴上桃花源——舟曲,就是被泥石流侵襲,昔日的美景盪然無存,只有斷壁殘垣,厚厚的泥漿。我們心痛,我們無奈。
森林爺爺,您不要傷心。現在人們終於醒悟了,在大自然的懲罰下,他們終於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

⑺ 繪本帽子的讀後感怎麼寫

現在的孩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養尊處優,缺少勇氣、堅強、毅力、自製、分享等很多東西,繪本《勇氣》用了簡單的句子,生動的畫面教給孩子這些內容。

由於過去我們的親子閱讀過於強調識字,而忽略了畫面的觀察,所以tody仍然把注意力放在由漢字組成的句子上,他能比較熟練地讀出繪本下方的一排排句子,卻對大幅的畫面熟視無睹。按照陳園長指導的方法,我們首先對封面上的畫面進行了觀察。tody認為畫面上的小男孩不敢從跳板上往下跳,因為他「沒穿救生衣「,顯然他尚不清楚用「膽量」或「勇氣」來形容小男孩所缺少的。

接下來在畫面的觀察與表達上,tody漸入佳境,看到一個個與自己生活相關的畫面,他說出了:

--「勇氣就是力量。」

--「勇氣就是不害怕。」

--「勇氣就是主動和別人打招呼。」

--「勇氣就是保守秘密。」

--「勇氣就是保護環境。」

--「勇氣就是多吃蔬菜。」

--「勇氣就是堅持自己的夢想。我學完畫畫,還堅持要留下來學手工。」

……

讀完這本書,tody若有所思,看著自己手上前幾天因生病而扎的針眼,舉起來沖著媽媽說:「勇氣就是手破了也不哭。」動畫片《大角牛歷險記》播放了,tody應該去洗漱准備休息,盡管不情願,他仍然離開電視機並大聲說:「勇氣就是遇到自己喜歡的動畫片也能忍住不看。」、

看來,他確實從書中懂得了忍耐和剋制。

傻孩子,這部優秀的動畫片能教給小朋友許多知識,洗漱完就來看看你喜歡的「大角牛」,然後帶著愉悅的心情入睡吧!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4206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5276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3889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4354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3571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3575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4525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4150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3465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