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扣高帽子怎麼教育
Ⅰ 兩歲三個月的寶寶脾氣倔強,怎麼辦
我家寶寶現在兩歲5個月了,跟你家寶寶一樣。我覺得可能是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這樣吧,越來越有自我觀念了。不過我發現正面引導挺管用的,就是不管幹什麼,先給他扣一頂「高帽子」,完了以後大家都表揚他。他就會覺得特自豪。估計以後會好一點。
Ⅱ "戴高帽子"的心理學意義所在,對班主任工作有什麼啟示
心理學研究表明,正強化(獎勵)的行為出現的頻率如果提高,負強化(懲罰)的行為出現的次數會明顯減少。每個人天生都有一種被外界認同的強烈願望,學生更是如此。所以,班主任工作應該少抓小辮子,多戴高帽子,以達到讓學生消除自卑,建立自信,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目的。
Ⅲ 談談「戴高帽子」的心理學意義所在,對班主任工作有什麼啟示
帽子有多高,人的眼界因仰望而被「引伸」有多遠……
所謂「志存高遠」,就是因為高遠處有頂自己心靈中羨慕並想得到的帽子。
在教育心理學中,這種作法被稱為期待效應。也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或「羅森塔爾效應」。
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年輕的塞普勒斯國王,同時他也是一位手藝精湛的雕刻家。一次,他為雕刻一個美女石像傾注了全部心血,把她刻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最後自己竟情不自禁地愛上了她。為此,他日思夜想,茶飯不思,最後感動了宙斯(天神的領袖),把這個石像變成了真正的美女,滿足了皮格馬利翁的願望。
這個故事雖然只是一個美麗的神話,但是卻說明了一個心理學的原理:期望可以使被期望者向期望目標轉化。這個原理常被應用於教育活動。教師較高的期望引起學生微妙而深刻的變化。人們借用古希臘神話中皮格馬利翁的典故,稱這種現象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在教育實踐有這樣的實例:美國哈佛大學的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經做過一個「訓練笨鼠為聰明鼠」的實驗。1968年他和雅各布森(A. L. Jacobson)教授把這個實驗擴展到人的身上。他們帶著一個實驗小組走進一所普通的小學,對校長和教師說明要對學生進行「發展潛力」的測驗。在6個年級的18個班裡隨機地抽取了部分學生,然後把名單提供給任課老師,並鄭重地告訴他們,名單中的這些學生是學校中最有發展潛能的學生,並囑托教師在不告訴學生本人的情況下注意長期觀察。8個月後,當他們回到該小學時,驚喜地發現,名單上的學生不但在學習成績和智力表現上有明顯進步,而且在興趣、品行、師生關系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自此,這一現象被稱為「期待效應」或羅森塔爾效應。
「期待效應」是賞識教育的理論基礎,其理論價值正在得到老師們的重視。特級教師畢竟有獨到之處--用「准備100頂高帽子」隨時贈戴的方法把賞識教育演繹得生動活潑、具體形象。佩服!
Ⅳ 優秀學生驕傲怎麼辦
首先解決第一個。
他懂得家裡困難,所以故意搗亂,這正好說明了這個孩子很懂事。是可以通過溝通來達到教育目的的孩子。所以,你可以通過和他說明利害來讓他自己從內心裡覺得上學才是根本的解決貧困的方法。
如果這個孩子足夠懂事,他沒准會努力的學習,努力的讓自己變得優秀。因為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只有學歷是不夠的。只有讓自己變得足夠優秀,才有可能讓自己擺脫貧窮。貧窮,才更要有志氣。
但是,上面說的都是理論上的內容,如果那個孩子比較倔強,而且不太容易聽進去意見。那麼,您可能就要辛苦一點,不僅要從各個方面言明利害,還要態度溫和些,而不是強勢的「勸說」。
而且,這個孩子輟學無非也只能做體力活,是掙不到多少錢的。所以,如果您能夠幫助這個孩子申請到助學金或者助學貸款之類的,我相信會更有說服力。
另外一個。
可以看出,這個孩子從小優秀慣了,在眾人的誇贊之中長大。這樣嬌慣的孩子需要別人認可他和他的成績。最受不了別人的嚴厲批評了。但是批評是必不可少的,沒辦法,誰也不能沒有過錯、沒有缺點啊。
這就需要換一個方式了。批評還是批評,但是換一個方式,就會讓人容易接受。
比如,您可以先稱贊一番他的成績。要發自內心的。讓他明白你是認可他的。這樣在進行談話就容易多了。
如果他的數學考試成績很好,但是他今天數學課上面說話了。你就在找他談話的時候可以說,XXX,你這次的數學成績真的很不錯,老師也看到了你平時的努力,你在數學課上一向很認真,下課也積極的問老師題。你一直是老師心目中的品學兼優的學生。不過,(溫柔地),你今天怎麼了?下次有什麼問題可以等到老師講完課再問嗎?
可能這位同學就會有受寵若驚的感覺。可能他本來雖然成績很好,但是人品方面不是很突出。這一下,你給他扣一個品學兼優的高帽子。他就會覺得,啊,原來我在老師的心目中是這樣的印象啊。於是他就會向著這個方向發展,讓你注意到他確實是這樣的學生。
這個方法的好處是,老師和同學不用怒目而視,可以心平氣和的解決問題。不過,這需要老師的耐心。所以,千萬不要在氣頭上使用這個方法,可能會適得其反。
這只是一個和學生溝通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其他的不記得了。如果你有時間的話,可以看一下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那裡面講了很多這方面的溝通技巧和處世方法。
Ⅳ 如何教育小孩
頑皮的孩子該怎樣教育—兒童行為習慣教育 大壯媽媽越來越害怕幼兒園放假了。因為5歲的兒子非常喜歡邀請小朋友到家裡來玩,大壯的社交能力強了,可是游戲結束,玩具滿地都是,沙發巾、床單都抹上了黑灰,玻璃雕花的水杯少了……有一次名貴香水被倒在水裡,香水瓶里又灌滿了自來水。孩子們在樓房裡又蹦又跳,樓下鄰居都要上樓抗議。 怎麼應付頑皮的小客人?本來一個孩子就孤單,總不能不讓孩子交朋友吧?還是專家給了一些建議。 1.首先要有寬容、理解的心。 學齡前的小孩,由於認知能力發展的限制,往往把別人的家當作自己的家看待。他們的控制力比較差,只顧玩得高興,為所欲為,加上孩子天性好奇,這捅捅那動動,把玩具摔了、拆了都不稀奇。此外,一群孩子在一起,相互模仿,彼此比賽,比單個孩子要淘氣得多。 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平時和小朋友能自由地玩的時間實在太少。一旦擁有機會,必然格外放肆。但是從考慮培養孩子的同伴交往能力出發,家長們千萬不能因噎廢食,不讓孩子邀請小客人。 2.不要指桑罵槐。 有的父母不好意思直接說小客人,就「殺雞給猴看」,責罵自己的孩子不乖。可是,學齡前的孩子通常聽不出父母的弦外之音,自尊心大為受損,快樂盪然無存。而其他的小客人也根本意識不到是自己不乖。 3.不要當眾責罰孩子。 孩子也有自尊心。即使是自己的孩子帶頭調皮,父母也不要當眾責罰,在孩子的朋友面前,給孩子留點尊嚴。等小客人走了,再和孩子講道理,該罰則罰。通常這么做,孩子反而更能聽進去。 4.對事不對人。 不要指責孩子的品質不好,告訴孩子,「媽媽不喜歡你們把玩具亂扔,你們玩過了,一定要把玩具收拾好!」讓孩子搞清楚,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才最有幫助。 5.及早樹立規范。 孩子在幼兒園就規矩得多。家裡雖然比幼兒園自由,家長也要和孩子們先講好規矩,要明白每一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規矩。比如,家裡有地毯,一進門就要換上干凈的鞋子等等。住樓房,就不能亂蹦亂跳等等。這對自己的孩子也是教育,否則有一天他就是別人家裡的頑皮客人。 6.和孩子商量,讓孩子自己也提辦法。 和孩子討論一下,孩子也會有自己的看法。這樣會提高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讓孩子感到受尊重,對自己提出的辦法,孩子會積極幫助實施。 7.提前防範,並時刻注意安全。 家裡有孩子,平時就要把一些危險、貴重物品,比如熱水瓶、葯瓶、水果刀、紀念品、首飾等等,都要收好,易碎物品也要收起來。煤氣要關緊。該鎖好的抽屜也要鎖好。床底下、地板盡量擦乾凈。 專家指出,需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不能把孩子們自己留在家裡,哪怕是一小會兒,要對所有孩子的安全負責。
Ⅵ 孩子在家乖巧聽話,出門卻很淘氣,家長要怎麼引導呢
小區里有一個出名的小搗蛋,一個五歲的小男孩,經常在小區的廣場上玩,可是這個孩子看起來異常的興奮,平時,不好好走路,總是又蹦又跳,也許父母看到孩子這樣會非常開心。可是孩子玩上沒多大一會兒,就開始搗亂了。
4、給孩子制定一些小規則。
比如在外面不能夠席地而坐,或者躺在地上。這些行為看起來丑態百出,在經過花園或者公園的時候,看到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也應該讓孩子去了解,讓孩子不要去學習這樣的壞習慣,又比如,坐公交車的時候不要大聲的通話。這樣會影響其他人的正常生活,在醫院或者參觀展廳之類的,更要做到安靜,不要大聲吵鬧。
想讓孩子盡早的在外面看起來懂禮貌,就應該教會孩子在外面應該如何去做,除了一些應該培養的禮儀之外,父母也應該在一些小問題上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將果皮紙屑丟到垃圾桶里,乘車時將垃圾裝在袋子里,下車之後自行處理,從小事做起,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在外面呈現出一種文明的現象。
Ⅶ 五歲的小男孩愛搗蛋、不聽大人的話,該用什麼方式來教導他呢
男孩子都比較調皮,但是不能硬著來教育他。發現孩子的長處,耐心的誘導他。他總有長處的,男孩子如果越是說他不好,不對,那麼他就故意越調皮,其實他是為了引起你對他的關注,應該多關注他,正確引導。比如他要在什麼地方亂寫亂畫,你可以告訴他說,「寶貝你畫的真棒,如果你畫在紙上的話肯定更棒,更漂亮,這樣媽媽還可以拿到阿姨家讓阿姨看看我的寶貝畫的有多好。」說的通俗一些就是孩子喜歡戴高帽子,而且現在不是提倡賞識教育嘛,你可以試試我的建議,因為我家也有個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