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射箭比賽戴帽子
❶ 阿的江在隊員比賽時為什麼總戴帽子而且帽檐都朝後
習慣問題
❷ 射箭運動員的服飾有什麼要求
參加射箭比賽,運動員必須穿規定的比賽服裝,並要佩戴本單位標志及大會規定的號碼,號碼釘在後背中間。女運動員服裝為白色長袖或短袖上衣,裙子或長褲。男運動員服裝為白色長袖或短袖上衣,長褲。運動員所穿鞋型不限,但不準穿拖鞋和赤腳,也不能穿短褲、無袖上衣。
❸ 射箭是奧運會比賽項目,它有哪些比賽規則
箭術的起源大約在公元前50,000年左右。中國射箭有悠久的歷史,弓箭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就被發明。現在的箭術起源於14世紀的英國,16世紀有三種箭術運動形式:一種是對靶箭術,另一種是地靶箭術,第三種是漫遊箭術。
比賽規則奧運射箭個人賽男女運動員各64名參賽,每個奧委會最多可派3名男女運動員單獨參賽,達到3名個人選手入圍後,奧委會可參加團體比賽。
坐輪椅的運動員也可參加射箭比賽判斷環是根據箭在靶子上的位置來記錄環(分)數的。在拔箭之前,必須完成所有的分數、記分法和判分法。如果射程過近,靶位有特殊情況(如穿箭),或者本靶位運動員對所報靶位的射程有異議,則必須由裁判來判定。當一支箭擊中兩個顏色的環形區域或當箭桿碰到環形區域時,應記為高分;當一支箭擊中一個已經射向目標的箭頭的尾部時,應記為一個已經射到目標的箭頭;當一支箭射穿目標表面或射到目標表面後彈跳到地面時,應記為一個已經射到目標表面的中靶點。不管是否射中靶子,箭過3 m線都會被記分;如果箭不小心落到3 m線以下,則裁判判定該箭未射中,可以重射一箭。
運動員裝備運動員所使用的弓箭和箭器都有很好的性能。弓形可裝瞄準器,也可裝穩定器或減震器。箭矢包括箭頭,箭桿,箭尾和箭羽。每一支箭都有自己的名字或縮寫,每一支箭都有自己的名字或縮寫,箭上飾有特定顏色和樣式的羽毛。但是,同一組別比賽用箭的箭羽和顏色必須相同。男選手用弓的質量大約是22 kg,女選手用15 kg。
選手們在比賽中也需要戴上護具,如護手,手套,護胸等,以保護選手們不因箭離線而受傷。另外,在不違反公平比賽原則的情況下,運動員也可以佩戴指環,眼鏡等。可使用普通眼鏡、箭形眼鏡或太陽鏡,但不能配有微孔棱鏡等類似裝置,也不能有助瞄功能。
❹ 古代弓箭手為什麼要戴帽子
就和現在的軍人頭盔一樣,是拿來識別的(保護只是次要),普通人可能不知道,但頭盔上都有識別的記號,像二戰時盟軍頭盔會有一個白色圓圈五角星,現在美軍頭上會綁一條訊號帶,而帽子/頭盔在頭部上方,在亂戰中遠距離最易看到的一定是帽子/頭盔,所以對弓箭手或現代軍人這些遠距離交戰的單位來說用帽子/頭盔識別就很重要了
❺ 古代射箭有哪些禮儀及比賽規則要點
射箭,可謂是中國古代體育項目的鼻祖了。據考古發現,它在距今2.8萬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隨著箭頭從石頭到金屬的發展,射箭的形式發生了很多變化,譬如射箭在周代就被列入當時教育的內容之一,當時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其中射箭就是一項很重要的內容。當時,射箭是一種禮儀,射箭活動要喝酒,還要奏樂,這可以說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早的射箭活動了。當時的孔子、荀子以及墨子等等,都是射箭愛好者,不僅自己身體力行,同時也鼓勵學生射箭。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射箭出現了專業的比賽。《魏宗室常山王遵傳》曾經記載:當時的北魏孝武帝在洛陽的華林園舉行了一次射箭比賽,他把一個能容兩升的酒杯,懸於百步之外,讓19個運動員進行競射,最後誰把這個酒杯射著了,誰就把這個酒杯據為己有,這在當時叫「獎杯賽」。在中國體育史上,這可是最早的一次獎杯賽了。
射箭的規則要點
射箭是用弓把箭射出並射中預定目標,打在靶上的技藝。射箭比賽的勝負是以運動員射中箭靶目標的環數計算的,命中靶的箭越靠近中心,所得環數越高。射箭運動員准備發射時,用執弓手握住弓,並伸直執弓臂,再用拉弦手向後拉弓弦,直到滿弓點,注視瞄準具然後撒放。
比賽賽制
奧運會射箭比賽採用單淘汰賽賽制,比賽時間為6天。
個人賽
個人賽分為排名賽、淘汰賽和決賽3個階段,射程均為70米。首先進行排名賽,男、女各64名運動員,每人射6組箭,每組6支,共36支箭;休息10-15分鍾之後,按照上述程序再射一遍,共72支箭。並以這72支箭的累積環數排出男、女第1-64名選手的名次,按照射箭規則淘汰賽配對表進行配對,如:第1名對第64名,第2名對第63名,依此類推,進行淘汰賽。淘汰賽每名運動員射12支箭,分4組進行,每組3支箭,每箭30秒,採用一對一交替發射的方式,勝者進入下一階段比賽,最後決出8名運動員進入決賽;決賽時運動員的發射方法、箭數和淘汰賽相同,最後決出冠、亞軍。
團體賽
團體賽分為淘汰賽和決賽兩個階段。每隊3名運動員,射程均為70米。根據個人排名賽中每隊3名運動員的成績之和排出男、女團體第1-16名的隊進入團體淘汰賽。每隊共射24支箭,分4組。每組6支箭,每人射2支,限時2分鍾。先發射的隊射3支箭(每名運動員輪流各射1支箭)後,計時鍾暫停並保留剩餘時間,同時,另一個隊的計時鍾啟動,按同樣方法射3支箭。然後,先發射的隊在剩餘的時間里再完成3支箭,接著,後發射的隊按同樣方法完成這組箭的發射。獲勝隊進入下一階段比賽。決賽發射方法、箭數和淘汰賽相同,最後決出冠、亞軍。
比賽發射規定
由於射箭項目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故對不同射箭比賽的發射有各種明確的規定,如除身體殘障或坐輪椅的運動員外,發射時雙腳必須分跨在起射線上,或雙腳同時踏在起射線上;比賽場內,除了在規定的練習時間或在發令長的信號指揮下,運動員在起射線上可以正對靶的方向外,其他時間不得向其他方向開弓;比賽時,除輪到發射的運動員外,其他人一律不得進入發射區等等。
記分判環規定
記分方法 射箭比賽的環數也稱分數,報環也稱報靶或報分。確認淘汰賽和決賽的環值時,裁判員按降序報分,記分員和運動員代理核實記分表上的成績。其具體的記分方法是:射中最外面的白色環區得1分--直到射中內黃心得10分。
如果某一箭命中位置觸及兩個顏色的環區或箭桿觸及環線時,被記為高分。如果某一箭正好射在靶面上某一箭尾上,則按已中靶箭的環值得分。如果某一箭射穿了靶面,或者射中靶面後反彈落地,根據該箭在靶面上留下的中靶點或未標箭孔記分。無論是否射中箭靶,箭在越過3米線以外就被記分;如果箭不慎落地,但箭桿的一部分落在3米線內,裁判員判該箭為未射出,運動員可再射一支箭。
判環規定
判環依據箭的箭桿在靶上所嵌位置記錄環(分)數。所有報分、記分、判環均應在拔箭前進行。記錄後,運動員或代理人應標出已射中的箭的箭孔。當箭太靠近環線、靶上出現特殊情況(如穿箭等)或本靶運動員對所報環數有異議時,必須請裁判員判環。對於裁判員判環,規則也有明確規定。如:箭桿觸到環線,判高環;如果箭射到了已中靶的箭後又射中其他地方,則按最終著靶的位置判環等等。
犯規處罰
射准射箭比賽,犯規的主要處罰包括口頭警告、黃牌警告、紅牌警告及相應的扣環、取消比賽成績等等。口頭警告為輕微犯規;黃牌警告也屬輕微犯規;紅牌警告為嚴重犯規。團體比賽時,當運動員無視黃牌警告,繼續發射,裁判員出示紅牌,並扣除該隊在本組環數最高環值的得分。除此以外,運動員使用不符合國際箭聯規定的器材,弄虛作假、服用興奮劑等,都要受到取消比賽成績的處罰。
比賽時限
30秒,運動員在交替發射時射一支箭的時限;40秒,個人賽解決平局採取附加賽射一支箭的時限;在補箭時射1支箭的時限;60秒,團體附加賽時,每隊射3支箭(每人射1支箭)的 時限;120秒,個人賽運動員射3支箭的時限;團體賽每隊射6支 箭的時限(每人射2支箭);240秒,在同時發射時,每組射6支箭的時限。
❻ 為什麼射箭比賽時運動員要把嘴貼在弦上面
這是為了提高射箭的穩定性~!
有個支撐物,這樣手就不會晃了,放箭後手的位置不發生變化,還有比較接近眼睛的瞄準,射的就更精準了,成績的彈性就沒那麼大了
❼ 為什麼在戶外運動中一定要戴帽子
戴帽子是一種自我保護,可以防止皮膚曬傷,或者比如網球運動員比賽很多情況都是露天場地,戴帽子擋陽光以防刺眼影響自己比賽,等等。 ^_^
❽ 射箭運動的問題
就是叫護肩!
護具
射箭運動中常見護具不外乎護臂、護胸、指套。護臂主要是以塑料製成,以松緊材質的線圈套於左手下臂,一方面加強左手臂的支撐力,另一方面減低被箭傷到的機會。護胸配戴時也是置於左胸口心臟部位,保護身體最脆弱的部位。而持一把弓要負擔相當的重量,除了要加強手臂的支撐力外之,手指受傷的機會也提高,戴著以皮製的指套主要也是保護十指,避免負擔過重造成壓傷和減少箭傷的機會。射箭運動中常見護具不外乎護臂、護胸、指套。護臂主要是以塑料製成,以松緊材質的線圈套於左手下臂,一方面加強左手臂的支撐力,另一方面減低被箭傷到的機會。護胸配戴時也是置於左胸口心臟部位,保護身體最脆弱的部位。而持一把弓要負擔相當的重量,除了要加強手臂的支撐力外之,手指受傷的機會也提高,戴著以皮製的指套主要也是保護十指,避免負擔過重造成壓傷和減少箭傷的機會。
❾ 為什麼射擊射箭比賽都帶個眼鏡
民間體育是指存在於廣大民眾的日常生活當中 , 沒有高度組織化 、制度化的體育活動 ;傳統體育是指人類業已創造的和將要創造的能夠經由歷史凝聚而傳承 、流變的一種特殊的體育文化形態 ;民俗體育是由一定民眾所創造 ,為一定民眾所傳承和享用
❿ 為什麼射箭要帶帽子
怕強光影響視線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