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
❶ 滿族人為何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
在所有少數民族當中,滿族應該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個民族,畢竟這片土地被滿族統治了200多年,並且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而存在。一說到滿族,人們能想到很多有名的人物,比如說康熙,乾隆,慈禧等等。除了有名的人物以外,其實滿族還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民俗文化,比如說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
很多人之前應該沒有聽過滿族竟然有這樣的禁忌,但這是真實存在的風俗,至於為何滿族人對狗格外友好,主要還得從一段歷史說起。
其實這段歷史距離我們應該也不算遙遠,也就是發生在清朝的奠基者,後金的開國之君努爾哈赤身上。相傳在一次戰役中,努爾哈赤被明朝的總兵李成梁追趕,努爾哈赤為躲避追兵逃到了一片大的蘆葦叢里。追兵難於找到努爾哈赤的蹤跡,便放火燒起了蘆葦叢。火勢太大,努爾哈赤被煙熏暈了,眼看著努爾哈赤身上著火而沒有反應,他身邊的一條黃狗就跳入河中,把自己弄濕,然後在努爾哈赤身上打滾,以撲滅他身上的火。就此努爾哈赤躲過了一劫,但那條狗因為疲勞過度而過世。
這就是關於狗救駕的傳說,努爾哈赤感念狗的忠心,由此便立下了滿族人不得吃狗肉,不得戴狗皮帽子,不得鋪狗皮褥子的規定。其實這是真是假我們無從考究,但是滿族有這個習俗確實真的。
除卻這一則傳說以外,滿族人還有其它的理由,也不得不對狗友好。滿族人長期以狩獵為生,在狩獵的過程當中,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人們的左膀右臂。如果沒有狗的幫忙,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滿族人都捕捉不到獵物,所以長期下去,滿族人便不再吃狗肉,這樣的習俗也就流傳下來了。
無論這個習俗是怎麼形成的,滿族人在不吃狗肉這一塊應該是做得很地道的。畢竟狗是我們最忠實的朋友,平常守護我們的家園,如果還被人類吃肉,那實在是太可憐了。
不過從這個習俗中我們也得注意了,以後去滿族人的家裡做客,千萬對狗友好一些,也不可戴著狗皮帽子過去。
❷ 滿族人不打烏鴉,不食狗肉,與什麼原因相關
滿族人有不打烏鴉、也有不吃狗肉和不戴狗皮帽子的傳統,其原因就是滿族人在很久以前除了放牧之外,還活躍於山林中進行打獵活動,而當時的狗主要就是滿族人的獵犬幫助人們狩獵、保護家宅和財產,滿人感恩於獵犬的忠心和貢獻,所以主動不吃狗肉;而滿人不獵殺烏鴉等鳥類,則是因為古時候他們崇拜鳳凰圖騰,包括神鴉也是他們的崇拜對象之一,所以他們也不捕獵烏鴉。
蘆葦盪被燒干凈之後,許多士兵進來查看,努爾哈赤本來無處逃避,卻沒想到天上飛下來一大群烏鴉落在身上蓋住了他,士兵們看到努爾哈赤身上站滿了烏鴉,還以為他已經死了正被烏鴉啄食屍體,於是就回去了。努爾哈赤因此活了下來,所以他為了報恩再度發誓,讓滿族人以後再也不得捕獵烏鴉。
❸ 滿族人為什麼不吃狗肉的
滿族人不吃狗肉的由來
在滿族諸多風俗中,有一個禁忌風俗:即滿族人對犬(狗)特別敬畏。滿族從前家家養犬,誰家有一頭或幾頭身材高大、毛色漂亮、勇猛性烈的家犬,也是十分自豪、榮耀的事情。平時對犬格外善待,自家的犬不許別人隨意打罵。犬死之後,如同安葬一個家人那樣,帶著萬分悲痛的心情加以掩埋。滿族無論是誰,不準吃狗肉,不準戴狗皮帽子,不準鋪狗皮褥子,不準以狗皮縫制衣服。
這一習俗,民間傳說也是由努爾哈赤而來。由於黃犬(一說青犬等)的救助,他沒有被大火燒死,但黃犬卻因救他而勞累致死。努爾哈赤曾立誓:"日後我若得勢,就讓我的後代,世世代代供養你們,不準他們吃狗肉、戴狗皮帽子,讓他們永遠記住你們的恩情……"
傳說終歸是傳說。而歷史的現實,遠沒有這么簡單。只是到了金代,由於"圍獵"經濟的發展,獵馬、獵犬的地位空前提高,才逐漸形成了"敬犬"的風俗,並促成了對家犬的種種禁忌習俗。而努爾哈赤的傳說,只不過是借重了老罕王至高無上的社會地位,才使這一漸漸形成的風俗,深入千家萬戶,進而凝固在滿族的心理素質之中,代代相傳,不使其廢。因而,有人認為"敬犬"之俗是滿族的"圖騰"的看法是不科學的,就是種種關於"黃犬"的故事(包括"黃犬救主"的故事)中,"黃犬"始終是一個有恩於滿族的"恩獸"的角色,始終沒有血緣上的聯系。因此,對"黃犬"的敬畏形成的禁忌風俗,只屬於"恩物"(動物)崇拜的范疇,而不是"圖騰"崇拜。
滿族在新疆是人口較少的民族,他們一些習俗也非常有趣。據說,滿族人不殺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鋪狗皮褥子,同時也不傷害喜鵲。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在民間有「狗救駕」和「鵲救駕」的故事。 傳說,滿族的祖先努爾哈赤有一次被明朝總兵李成梁追趕,眼看追近,努爾哈赤急忙躲藏在一灘蘆葦盪里,追兵難以尋找,就縱火燒蘆盪,頓時,大火蔓延蘆盪,追兵以為努爾哈赤被活活燒死,其實努爾哈赤只是被煙熏倒了,當火勢就要蔓延到他身上時,有一隻黃狗跑到水裡,沾一身水,在努爾哈赤身上打滾,他身上的火被撲滅了,但黃狗卻累死在他身旁。後來,當明兵前來搜索時,一群喜鵲鋪天蓋地落在努爾哈赤的身上,明兵以為喜鵲在叼啄屍體,努爾哈赤已死無疑了,於是撤兵回朝。
等努爾哈赤醒來時,發現身上落著喜鵲,身邊躺著一條黃狗,這才明白是黃狗和喜鵲救了他。
「狗救駕」和「鵲救駕」的故事不一定真實,但對過去以狩獵為生的滿族人來說,狗是左右臂,是獵取生活資料的主要生產工具。滿族人出獵時以狗為向導,跟蹤追捕野獸。好的獵犬,不但能尋蹤報訊,還能直接捕獲露野味,所以滿族人對狗十分偏愛,有的地方在滿族姑娘出嫁時,還有把狗作為陪嫁的習俗。
喜鵲是許多民族都喜愛的鳥類,常言說:喜鵲叫,喜來到。所以滿族人對喜鵲也十分喜愛,並把喜鵲視為神鳥,從不傷害,並在自己庭院豎立長桿,備以食物,供喜鵲食用。所以,我們到滿族家裡作客時,不要戴狗皮帽子,不要穿狗皮大衣,以免引起他們的不高興。
❹ 忌吃狗肉的是什麼民族
蒙古族:不食自死動物肉和驢肉、狗肉、白馬肉;藏族:忌吃奇蹄類畜肉,最忌吃驢肉、狗肉,一些地方不吃魚,忌諱捕殺野生動物。
回族:忌食豬、狗、馬、驢、騾、貓、鼠、鷹、蛇、烏鴉的肉,不吃未經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或自死的畜禽,不吃動物的血等滿族:不打狗、殺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鋪狗皮褥;忌諱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維吾爾族:忌食豬、狗、驢、騾之肉和自死的禽畜肉及動物的血,在南疆地區還忌食馬肉和鴿子肉拉祜族:對狗十分珍愛,他們不打罵狗,禁止殺狗,忌食狗肉,狗死後還要很好埋葬。
畲族:不吃狗肉。 東鄉族:禁食豬、狗、馬、騾、驢肉及一切自死動物肉納西族:禁食狗肉柯爾克孜族:禁食豬、驢、狗、騾肉和自死的牲畜及一切動物的血錫伯族:忌食狗肉、忌穿戴狗皮製品。
撒拉族:不吃豬、狗、驢、騾肉,不吃一切動物的血和自死之物普米族:禁止打狗,不食狗肉,也不出售狗塔吉克族:忌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和自死畜禽肉及動物血、水產品。塔塔爾族:禁食豬、狗、驢、騾肉和自死的牲畜,禁食一切動物的血。裕固族:忌食馬肉、驢肉、騾肉、狗肉,基本上不食雞、魚等尖嘴圓蹄畜禽肉。保安族:忌食豬、狗、驢、騾等肉;忌食一切動物的血和自死的動物烏孜別克族:禁酒和忌食豬、狗、驢、騾肉、自死的牲畜及一切動物的血。
❺ 56個民族都不吃什麼肉
每個民族有不同的風俗,那麼我國56個民族各自都不吃什麼肉?各位,我們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介紹一遍,那是不可能的。下面小編就選幾個民族介紹以下,他們各自都不吃什麼肉?首先是藏族。據史料記載,藏族人忌食魚、蝦、騾、馬、驢、狗肉;一般還不吃海味。他們不吃雞、鴨、鵝等家禽。因為按藏族傳統,能食用的是偶蹄動物,為吉祥之物,而其它動物則為惡物,而雞鴨鵝是五爪,是奇數,因而不食用。
最後一個是傈僳族。傈僳族在進行祭祀鬼神時,不讓婦女參加;有的地方,年節或祭日要由家庭成員前去祭龍樹,祭樹時嚴禁婦女和外族人參加。不能打死蜘蛛,相傳是蜘蛛教會他們學會架溜索橋的。在房前屋後不能喊「哦」,因為人死驅鬼時才會這樣。至於在吃肉方面,他們倒是沒啥忌諱,啥肉都吃。當然,他們吃肉也受我們漢族文化影響,要求所謂的「割不正者不食」,而且一般不喜歡吃狗肉。
❻ 錫伯族人忌食狗肉是因為什麼
錫伯族人是忌食狗肉和禁用狗皮:錫伯族發源於內蒙古呼倫貝爾,系打牲部落。狗是錫伯族的一種勞動力和忠實的夥伴。平時它為錫伯家庭看門望戶,防止盜賊竄入;當孩子們進山時,它能保護小主人的安全;當放牧時幾條獵狗可保護上百隻的羊群;當夫婦共同上山打獵時,把孩子放在搖車里,留一隻狗在下面守護,然後大人帶著其它的狗去打獵,這時狗又是獵人的左膀右臂,幫助獵人捕獲獵物。
正是因為獵狗忠實的為主人終生服務,永不變心,錫伯族有一句諺語為「狗不嫌家貧」。所以錫伯族對狗是很愛惜的,錫伯族把它當做夥伴和朋友。民族習慣絕對不能殺狗和食狗肉,也不能扒狗皮,做褥子、襪子等,也不允許戴狗皮帽子,所以狗病死了都是挖坑埋掉。這種傳統風俗,在錫伯村仍嚴格延續,如有外族與本民族結親移居村內。必須尊重錫伯族的習慣,不能殺狗、吃狗肉和用狗皮,否則將驅逐出村。
❼ 滿族為什麼不吃狗肉 滿族人不吃狗肉的原因
導讀:滿族也算是大民族,因為滿族人民是清朝時期統治者所屬的少數民族,看了那麼多年文化禮儀習俗,大家對滿族都不陌生,但是關於滿族的禁忌,很多人還是不清楚,比如禁忌中就有一項不吃狗肉的習俗。那麼,滿族為什麼不吃狗肉?滿族人不吃狗肉的原因是什麼呢?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關於滿族不吃狗肉一般有三種說法:
一是義犬救罕王說。
滿族英雄努爾哈赤年輕時逃亡在外,昏迷時被大火困住。隨行的大黃狗急忙跳到水泡子里蘸濕全身,然後用濕漉漉的狗毛壓倒四周茅草,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努爾哈赤,也救出了大清朝的開國君主。
稱王後的努爾哈赤為了報答「義犬救主」之恩,特下詔令:滿族人從此不準穿狗皮吃狗肉。
這一說法看似有些來由,但是因為沒有確鑿的詔令等史料記載,實在是站不住腳。
二是源於滿族先人的風俗說。
滿族先人女真人在長期的漁獵生活中,與狗為友,不忍心殺狗吃肉,他們因生活習俗而忌食狗肉。女真族後人延續了祖先的生活習俗。
但很多史書中都提到過,女真族不僅吃狗肉而且吃法多樣。
這樣一來,風俗說就顯得自相矛盾了。
三是圖騰崇拜說。
依據來源於《滿族大辭典》,這本書曾說道:「狗是滿族氏族制時期圖騰崇拜之動物,故部人不得服其皮,食其肉。」
不難想像的是,滿族的氏族制時期理所應當的應該始於滿族的祖先,按照前面所說的,滿族先人女真族一直在大吃狗肉,又怎麼可能將它立為民族圖騰中崇拜的動物呢?所以這種說法也不攻自破。
滿族禁忌習俗
滿族的進餐習俗和飲食禮儀很多。如祭祀用過的神糕、神肉,路人可以分享,但一般不能帶去,吃完後不允許擦嘴;家中人就餐,長輩不動筷,晚輩人絕不動筷;過年殺年豬時,有把親友、鄰里請來同吃白肉血腸的習慣。
滿族忌殺狗、吃狗肉和用狗皮,不戴狗皮帽子。因為滿族長期從事獰獵,狗乃不可缺少的「助手」,冬季還用狗拉爬犁,成為重要的工具。因此滿族有敬犬之俗,平時對狗精心豢養,狗死埋葬,他們不打狗殺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鋪狗皮褥,外族人戴狗皮帽迸滿族家,主人會不高興。
許多人對烏鴉沒什麼好印象,甚至有厭惡之感。但滿族人例外,他們非但不哄打烏鴉,反而對其倍加珍愛。在滿族聚居的地區,許多人家的院子里都立有一個高高的木桿子,這個桿子就是為了喂烏鴉、喜鵲而立的,在這個木桿子上面有一個斗,在斗里裝有豬肉、豬下水以及米等食物,以此來喂烏鴉和喜鵲。
滿族將西牆作為供奉祖先的神聖部位,不準在此掛衣物,張貼年畫;西炕俗稱「佛爺炕」,供有「祖宗板子」。忌諱人們尤其是女人隨便坐卧。通常客人也不得在西炕休息,更不許將狗皮帽子或鞭子放在這里。忌打狗、殺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鋪狗皮褥,忌諱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不許從鍋灶、火塘的三腳架上越過,不能用腳蹬踏或者隨便坐在鍋灶上或火塘邊;不準在鍋灶口或塘上烤腳、襪子、鞋靴;禁止將吃剩下的食物、骨頭、魚刺等扔進鍋灶或火塘里。
❽ 為什麼滿族人不能吃狗肉
1、滿族生活中有許多忌諱,犯忌則被視為無禮貌。滿族不興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諱別族人戴狗皮帽進家來。
2、滿族除了禁忌吃狗肉,而且還不許打狗,更禁忌殺狗。
3、傳說努爾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獸,盡可以打來吃,但是,今後不準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義犬『』。從此愛犬、敬犬便成了滿族的習俗。
4、對於何以忌食狗肉,至今尚無定論,經過參考文獻和一些民間傳說,較為熟知的傳說是,
「義犬救罕王」。
(8)什麼人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擴展閱讀
一、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後金開國之君。
二、努爾哈赤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之役後,遷都沈陽。之後席捲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
三、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柔然、突厥、吐谷渾、鐵勒、高昌回鶻、鐵勒、契丹、蒙古等建立的汗國,其最高統治者皆稱可汗。
四、可汗:蒙古語。又稱大汗、合罕、汗王,簡稱汗。是四世紀以後北亞民族高級政治體首領的稱謂。
❾ 滿族人禁忌什麼
滿族在歷史上尤其是近代擁有輝煌的歷史,是一個能永載史冊的民族。滿族的淵源更是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滿族人民經過不斷的發展,最終形成獨特的滿族文化,這些風俗習慣也有著自己的禁忌。本文就來簡單分享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滿族將西牆作為供奉祖先的神聖部位,不準在此掛衣物,張貼年畫;西炕俗稱「佛爺炕」,供有「祖宗板子」。忌諱人們尤其是女人隨便坐卧。通常客人也不得在西炕休息,更不許將狗皮帽子或鞭子放在這里。忌打狗、殺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鋪狗皮褥,忌諱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不許從鍋灶、火塘的三腳架上越過,不能用腳蹬踏或者隨便坐在鍋灶上或火塘邊;不準在鍋灶口或塘上烤腳、襪子、鞋靴;禁止將吃剩下的食物、骨頭、魚刺等扔進鍋灶或火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