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軍軍官帽子上沒有簾子
① 為啥日軍帽子都會垂兩塊布
唐代詩人楊巨源在《上劉侍中》一詩中寫道:「軍容雄朔漠,公望冠岩廊。」可見自古以來,國家對軍威軍容都十分看重,軍隊制式服裝便是軍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軍裝象徵了國家的精神風貌,以實用美觀為最佳標准,每一處設計都極富深意,其中當然也包括軍帽。
軍帽不僅是軍隊制式裝備的一部分,更是軍容禮儀的象徵。所以一般來說,每個國家都會盡量將軍帽設計得比較威風好看,最大程度地體現士兵的精氣神。但是由於各國的審美標准不同,所以有一些軍帽的款式,乍一看會讓人感覺十分迷惑。
▲日本軍帽垂布畫像
那麼這種軍帽垂布到底有什麼用呢?其實它最大的作用就是遮陽擋雨以及防蚊蟲,至於其他的保護功能就微乎其微了。因為士兵的後頸是在烈日下最容易被灼傷的位置,所以加上兩片布會有很好的防曬效果,減少士兵的非戰斗損傷。
結語
日軍在二戰期間軍帽上的這兩片布,在中國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個原因是,戴著這種軍帽出現在影視作品中的日本軍人,大多是二戰時期的侵華日軍,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第二個原因則是因為它真的太丑了。
② 日本士兵軍帽上的兩塊垂布是誰發明的它們有什麼作用
喜歡看抗戰片的朋友相信都會在抗日影視劇里發現一個有趣的事,那就是日本士兵軍帽兩邊有兩塊破布片子,就像小時候孩子們用的「屁簾」。那麼不禁有人要問,這兩塊「屁簾」是干什麼用的?今天我們就說說這日本軍帽上的「屁簾」是干什麼用的。帽子兩邊加布片的做法並非日本人發明的,而是聰明的中國人發明的。早在我國秦漢時期,我國軍隊的帽子上就設計了簾子,有布的、有皮的還有金屬的,種類很多。日本人是不是從中國學去的不得而知,但近代這種帽子上的布簾設計源於法國。近代的法國是世界上第二大殖民帝國,法國殖民地主要集中在非洲,當地氣候炎熱,蚊蟲頗多,因此法國人發明了這種帶布簾的帽子,能遮陽、防曬、防蟲、美觀、保護臉部的作用,出汗的時候還能擦汗。法國入侵越南後就把這種設計帶到了東南亞。19世紀末日本佔領了處於熱帶亞熱帶的台灣,由於當地蚊蠅較多,氣候炎熱,所以仿效法國人裝備了布簾軍帽,很快日本人喜歡上了這種軍帽。不僅南方軍隊喜歡,北方軍隊也喜歡,在北方這種軍帽還能防風、防寒,造價又低,所以在日軍中很快推廣開,這種屁簾帽成為了日軍的標配。後來日本轉戰東南亞,這種屁簾帽對適應當地氣候和環境發揮了極大作用,具有很強的科學性。
③ 二戰時日軍帽子下為什麼掛幾片布
【二戰以前日本士兵帽子上常見的兩塊“屁簾簾”有什麼作用?】因為這兩塊布剛好擋住耳朵,也不能防彈,所以很多初見到它的人都很好奇它到底有什麼作用。早在1899年,日本天皇就下令給駐台灣的日軍戴上急需的“屁簾”帽,由於台灣的緯度低、濕度高、溫度高、蚊蟲滋生,這也是急需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這兩塊布可以防止被中國軍隊的大刀砍在腦袋上的時候,腦袋不會斷掉,毫無疑問顯然是不可能的。也有人說,這是護身符,日本古代士兵出征的時候,有戴“陣笠”的習慣,很多人認為,這是護身符,意味著天皇對每個士兵的恩賜,一度被宣傳為,分別代表為“八宏一宇”和“四海一體”,總體大意是“天下一家”。
這種說法也算說的過去。不過,為了吉利,特意添加兩塊布,顯然也不符合日本人的性格,並且浪費資源,以斤斤計較的日本人性格來說,顯然是不足以說服眾人的。
④ 雪豹中日軍軍帽為什麼沒有防塵什麼的簾子
頭盔、服裝、武器都是對的,他們的頭盔套的有盔罩當然沒有反光
⑤ 日本頭盔上為什麼會有帽簾,又為什麼會減
二戰期間,日本兵最突出的形象就是頭上所戴的軍帽,這種帽子都會加裝了幾塊黃色的布簾,顯得很可笑,被當時的中國人戲稱為「屁簾」,那這些布簾是有什麼特別的作用呢?日本軍帽上的這些布片學名軍帽垂簾,通常被稱為帽垂,是日本軍帽的標配,這種軍帽的配發歷史早在二戰之前就已經配發。
據統計,這一小小的改進,就讓日軍減少了10萬的非戰斗性減員,極大的改善了日軍疾病頻發的狀況。1938年,日軍陸軍將帶有帽垂的戰斗帽定位標准軍帽進行配發,日本海軍陸戰隊和海軍艦艇官兵,也先後配戴。1940年戰斗帽成為日本國民服,戰時的日本官員,教師,甚至全體國民都配戴戰斗帽,因此,頭戴有帽垂的戰斗帽的日軍,也成為中國人腦海中標準的鬼子兵形象。
⑥ 為什麼日本鬼子的帽子都帶屁簾
這種軍帽大約有五種說法:
1:日本古代足輕(普通步兵)的陣笠(出征作戰時戴的斗笠)後面就有遮陽簾作用自然是遮陽。現代的日軍是明治時期組建的,最早採用法軍的訓練方法和服裝樣式,因此也有人說那個屁簾是遺傳自法軍軍帽的。
2:那叫透風襟,我國明以前士兵的帽子後面就有,他們還是和我們學的,這個東西有遮陽防曬,同時通風。
3:牛尾巴的功能之一就是趕蚊子,還可以將布條夾入到衣領中以防止蚊蟲從衣領部進入衣服內下雨時還可以防止雨水有領口滲入,而且侵略南亞的鬼子兵戴那種帽子的比較多。
4:是傳統,在平安時代以後,日本軍服盔甲就普遍採用護頸簾,足輕和槍兵隊用布簾,而高級武士和剃刀武士則有鋼制頭盔,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了傳統文化和西方相結合,加上鬼子崇尚武士道,也就衍生出了我們所看到的」屁簾」結構式軍帽.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在喜峰口日軍被我們的大刀片砍怕了,所以用布擋一下.其實,在侵華前,日軍軍服就已經定製了.但大刀仍然是他們最怕的東西.
5:摘下來可以測風力和風向.有根據可查啊!
⑦ 抗戰時期的日本軍人,為何要在帽子上掛兩片醜醜的「破布」
對於日本士兵我們都是比較熟悉的,畢竟看了那麼多的抗日戰爭大片。有一點不解的,就是日本人的軍帽兩邊都掛了一張布。其實這兩張不看起來特別的丑,而且還有一點滑稽,這又是為什麼?
第三、防蚊。自然環境下天氣特別的惡劣,尤其是夏天的時候,他們有可能睡在樹林裡面,這個時候就需要防蚊。蚊子可以帶來很多的疾病,所以防蚊也是為了自身安全著想。
帽子旁邊兩塊布可以遮擋他們的臉部,而且在行走的時候帽子不晃來晃去的就可以打走蚊子。就像牛的尾巴一樣,在屁股上面扇來扇去的,這也是一種防蚊的措施。不得不佩服日本人他們的聰明才智,可以把這些小細節做得這么好。
⑧ 為什麼日本兵的軍帽上會有兩塊布
他們保留了傳統,以為古代的頭盔就是這樣的。其實這兩塊布的存在是為了在熱帶地區作戰的士兵們,他們作戰期間,尤其是打伏擊戰的時候是不能隨意亂動驅趕蚊蟲的,在中國南方、緬甸和東南亞地區作戰時,尤其是夏天,濕熱的氣候特別適宜蚊蟲的生存,在作戰過程中又不能隨意亂動,所以特別容易被咬從而滋生出許多疾病。
甚至在幕府末期,幕府的火槍兵在採用了法國式的軍服後,仍保留了陣笠(當然也保留了護頸簾)。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了傳統文化和西方相結合,加上崇尚武士道,也就衍生出了帶有帽垂結構的軍帽。
⑨ 二戰時期日軍的帽子後面為什麼要有兩個披簾
披簾的功能是防曬,有點接近於天熱的時候農民下地幹活頭上披的毛巾防脖子曬傷。而且日軍古代普通士兵就一直有帽子後帶布簾的傳統服飾風格。
⑩ 日本兵帽子為何垂下兩塊布遮住耳朵
在抗日電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日本兵戴的帽子,除了指揮官是正常的帽子,其餘日本兵帽子兩邊垂下兩塊破布,遮住了耳朵。民間把這種東西叫做「屁簾」,其實是為了醜化日本兵。但是實際上,日本兵這塊屁簾,效果還真不小,最少可以減少日軍10萬傷亡。
這還要從當初法國軍隊說起。法國軍隊在北非作戰時候,因為受到當地蚊蟲等東西的侵擾,不勝其煩,所以發明了這種蒔花帽子。後來日本明治維之後,跑到外國去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理論,也就順路把這種帽子學了回來。可能有的人要問了,說人家法國軍隊在北非作戰,抵抗蚊蟲才帶著這種帽子,日本兵在大陸為什麼還戴這個?那是因為,日本不只是在大陸作戰,還在太平洋戰場,在菲律賓那塊地方作戰。大陸固然是沒有蚊蟲侵害,但是熱帶地區這些蚊蟲可是相當厲害。
在熱帶地區,被蚊蟲咬了不勝其苦,還容易感染疾病。所以日軍就戴著這種屁簾,不僅僅是因為蓋住了脖子跟耳朵,而且在行進過程中,屁簾一顛一顛,可以有效驅趕蚊蟲。這樣就防止日本士兵被蚊蟲咬到,減少了非戰斗減員。所以,這種屁簾就成了日軍帽子上的必備。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說這種屁簾是對戰國時候日本武士的傳承。因為那時候有一部分日本武士喜歡帶著斗笠,斗笠上垂下的布條遮住面貌,給人一種威嚴壓迫感。所以後來日本士兵繼承這種傳統,就用屁簾來替代斗笠,某種程度上也是傳承了日本武士的精神。這樣不管是對於文化傳承,還是對於士氣的激勵,都非常有效果。因此,日本兵的屁簾就在軍中流行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