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帽子由什麼組成
1. 京劇服飾的種類知識
京劇服飾:京劇是我國的藝術瑰寶,具有極高的地位,其影響力也是毋庸置疑的。在京劇表演中通過服飾,可以充分地展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由於京劇具有200多年的歷史,所以流傳下來許多服飾,當前已經成為一種程式了。在京劇表演中,一般都是根據衣服來分辨人物的。具體有這樣四個方面:首先,衣服上帶蟒的。如果人物是穿黃蟒的,是皇帝的裝扮,穿紅色和紫色蟒服的,是大臣的裝扮。其次,穿著官衣的,是地方官員的裝扮。而穿衣裙的,一般都是夫人和小姐的裝扮。再次,對於衣服上帶褶子的人物。在衣服褶子上綉著飛禽的,都是武生的裝扮,綉花卉的是小生的裝扮,褶子上補著雜色綢子的是窮困書生的裝扮。最後,對於頭上纏著帶子或者身上系著裙子的,一般是病人的裝扮。所以在京劇表演中,看見人物出場所穿的服飾,就能對這個人物的年齡和地位,以及生活狀況等方面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京劇服飾的種類有很多,根據戲服的材料、顏色、種類、色彩,通過紋樣和質量進行不同的搭配,使戲服在顏色和搭配上更加豐富多彩,同時具有表現力。在進行戲服分類時,主要有五個方面:第一,根據穿戴進行分類。有長袍、短衣、鎧甲、盔帽和相關飾品的分類。第二,以戲服方面進行分類。有蟒袍和官衣、箭衣和靠、披和褶子等多種分類。第三,依照色彩方面進行分類。有上五色和下五色。第四,以質地進行分類。有緞、綢、布等。第五,根據紋飾進行分類。有龍和鳳、花和鳥、蟲和魚、水和雲等。所以在京劇服飾上,分類的方式有許多種,觀眾可以根據人物的服飾對人物有一個大概的判斷。
京劇是文化和藝術的傳承,也是民族的印記,是我國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京劇表演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在京劇表演中,不僅要有高超的表演技巧,也要有良好的唱功等其他因素的配合,這樣才能更好地塑造出人物形象。而京劇服飾就是這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於塑造人物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2. 京劇的盔頭分為哪幾種
京劇的盔頭,分為盔、帽、巾、冠四類,根據人物的身份、年齡、職位等特點,在式樣、色彩、紋飾上進行區分。男角色除頭盔外,還有水發、發髻、蓬頭、孩兒發等。女角色的發式有大頭、旗頭、古裝頭,三種皆貼片子,無年代地域之區分,梳大頭只以所戴之點翠、水鑽、銀泡首飾(頭面)的不同,區別人物的身份年齡。
3. 京劇中頭盔稱為什麼
京劇頭盔,是指京劇演員表演時頭上所戴的冠帽,行話叫「盔頭」。按所扮演人物的身份、地位等不同而戴不同的冠帽。大體分六個類型:1、盔,是武將在戰爭時用來防護頭部的帽子,如帥盔、夫子盔、霸王盔等。2、冠,是比較鄭重的禮帽。如皇帝戴的平天冠、九龍冠。年輕的皇子、太子戴的紫金冠,還有皇後戴的鳳冠等都是。3、巾,是家常隨便戴的一種便帽,種類比較多。4、
羅帽,分軟硬兩種,多用於有功夫在身的江湖人物和隨從。5、紗帽。6.、駙馬套,舞台上的駙馬戴的帽子,專用名詞叫駙馬套。
4. 京劇頭飾有哪些
京劇頭飾是女性人物在頭上戴的各式漂亮的裝飾品,主要分三類:
1.點翠頭面:點翠頭面是用翠鳥的羽毛剪成一小塊一小塊之後貼在金屬的底板上製成的,是頭面中最高級的一種,據說現在為保護翠鳥已不準再制了,如果用顏色相近的綢子為材料代替製作,因為沒有天然羽毛呈現的光澤,效果差很多。戴點翠的女性在劇中的地位也是很高的,至少她的父親或丈夫是朝廷高官;宮中的後妃在不戴冠的時候也戴點翠頭面。
拓展資料: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場景布置注重寫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
京劇走遍世界各地,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業的成功引發了文化消費慾望的高漲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戲曲聲腔崑山腔的興起,紛紛蓄養家班,角色斗藝,並賣力為乾隆下江南收集聲色歌舞,不惜重金包裝徽劇色藝,客觀上為徽劇進京創造了條件。
雄霸明清商界500餘年的徽州商幫以鹽商出名,黃山歙縣的鹽商尤其出名,富甲一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戲曲聲腔崑山腔的興起,江南江北文人士大夫和富商巨賈紛紛蓄養家庭戲班。已經在外地商界嶄露頭角的徽商也紛紛效仿。長期為某個徽州商人所養所用的戲曲班社就被外人稱為「徽班」。
徽商廣蓄家班,安徽沿江一帶,包括古徽州的地方戲也開始興盛。他們唱崑腔,由於語言的差異而不「諧吳音」,不經意間唱出了一點「。尤以誕生在安徽安慶市懷寧縣的石牌調最著名。徽州藝人帶著鄉音下揚州,得到了徽商們的親情惠顧和重金扶持。他們或出沒於碼頭街肆,或為徽商富賈所容留。技藝得到發展,鄉音也漸占上風。
值得一提的是,歙縣大鹽商江春,是一位品味極高的戲曲鑒賞家,他酷愛戲曲,家中常常「曲劇三四部,同日分亭館宴客,客至以數百計」。他把各種名角聚在一起,又讓不同聲腔同台互補,使異軍突起的徽班具有了博採眾長的開放格局。「亂彈」亂唱,紅火異常。
這時最叫彩的是來自安慶的戲曲藝人,清李斗在《揚州畫舫錄》中就這樣寫道:安慶色藝最優,蓋於本地亂彈,故本地亂彈間有聘之入班者。徽商在商界進一步站穩了腳跟,他們和戲曲藝術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而涌現出大批戲曲家的「徽班」,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5. 中國戲曲的盔頭有什麼等級之分
在我國的戲曲界,盔頭」指是中國古代戲曲京劇中人物所用的,各種冠帽的統稱為盔頭,在京劇最鼎盛的時期,加上全國地方的各種盔頭,總共會有500多種,但是在到今天為止常用的已經不足200種了。
按照當時古代舞台上的角色來發分,盔頭可以分為四大類。可以分為冠、盔、帽、巾四大類,按照當時的材料來分,又會分為軟胎與硬胎。
冠,在古代來說,屬於地位比較高的,是皇上戴的那種盔頭,當時的觀屬於一種比較鄭重的禮帽,沒有身份的人是戴不了的。
不管怎麼說,正是因為盔頭的發展,導致促進了中國古代戲曲的不斷進步跟繁榮,也是因為戲曲的繁榮與發展,導致了盔頭種類的不斷繁多,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6. 向大家請教,京劇女角頭上戴的鳳冠上有許多珠子,那種頭飾叫什麼名字謝謝!
京劇中旦角的頭飾行話叫「頭面」。珠子是這些頭面上的附屬裝飾品,沒專用名稱。
京劇中的「頭面」是女性人物在頭上戴的各式漂亮的裝飾品,分為兩種:軟頭面和硬頭面。
1、軟頭面分為:線簾、網子、發墊、發簪、大發、水紗等六種。
2、硬頭面分為:點犀頭面、水鑽頭面和銀錠頭面三種。除銀錠頭面件數較少外,水鑽頭面、點翠頭面各有五十件左右,其中包括:
泡子、鬢簪、鬢蝠、泡條、串聯(三聯、四聯)、六角、大頂花、邊蝠、邊鳳、偏鳳、面花、壓鬢、後三條、包頭聯、豎梁、橫梁、後兜、太陽光、鳳挑、八寶、福壽字、耳挖子、耳墜、魚翅等單件。硬頭面可以全套使用或半套使用,也可以單件使用。
點翠頭面,貴婦、官眷的專利品;水鑽頭面,一般女性皆可用;銀泡頭面,貧民婦女或女犯戴用。
(6)京劇帽子由什麼組成擴展閱讀:
京劇旦角頭面的主要頭飾:
1、正鳳:用於古裝頭,直接插在古裝正髻上。
2、頂花:用於梳大頭,直接插入勒頭帶里水紗下面。
3、耳挖子:梳大頭時耳朵邊左右兩側插戴,帶的時候左右兩邊要對稱。
4、泡子:大頭、古裝頭旗頭均可用,直接插到片子上勒頭帶下面,有時會配有水鑽泡子使用。
5、雙泡聯:上為五瓣花泡聯 下為蝴蝶泡聯由十個小蝴蝶或小五瓣花組成,梳大頭時頂花以前泡子以後系帶。一般都是蝴蝶泡聯在前面,五瓣花在後面。
6、四連蝴蝶壓條:梳大頭女插在頂花兩側使用。
7. 京劇中刀馬旦的帽子叫什麼名字
京劇中的刀馬旦帽子稱為盔頭,一般的刀馬旦戴的叫七星額子。插雉尾翎。如果是非正規軍,還要在盔上掛狐狸尾。譬如傳統京劇《穆柯寨》中的穆桂英,《銀空山》中的代戰公主,都是梳大頭,戴線尾子。頭戴七星額子,插翎掛尾,身穿女靠。
8. 為什麼京劇要有七行七科七行七科分別是什麼
因為七行七科為盛行、丹行(又稱展行)、清行、醜行、雜行、武行、流行。京劇又稱角色,可分為盛、旦、京、墨、丑五類。京劇的虛擬、寫意和程序之美令人著迷。它旋律優美、鏗鏘有力、有力。梨園一口多變的北京口音,一千多件衣服,上百個妝容。網尾變丑,名演員唱得好聽。京劇作為我國十大國粹之一,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另外新中國成立後,京劇的七大七科又發生了變化。七種元素進一步簡化和融合,逐漸確定為盛、丹、精、丑四類。七個科目中,隨著劇團整頓、舞台的凈化、工作管理制度的完善,取消了經濟處、歌劇總處、交通處,其餘四個處為主要由管弦樂隊和後台管理人員代替。
9. 唱京劇的演員 頭上戴的是什麼
京劇演員頭上戴的是盔頭(帽子),由於製作質料的不同,戴帽子人的身分、地位、行當、年齡不一樣,所以帽子的樣式與名稱也就不一樣了。
帽子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烏紗幅,簡稱為紗帽。紗帽是古代官員戴的一種帽子。這種紗帽的正式名稱叫襆頭(音伏頭),俗稱為紗帽。紗帽的帽身背後下端,左右對稱平插一對帽翅,像左右平伸的兩支腳,叫紗帽翅。紗帽翅的正式名稱叫作「展」,俗稱帽翅。
紗帽翅有好幾種,一種叫相紗。最典型的是包公(包拯)戴的帽子,一般是宰相戴的帽子,所以叫相紗。兩旁的翅子有一尺多長,一寸來寬,翅的尾巴略為向上翅起,實際就是兩根黑漆的平板。
(9)京劇帽子由什麼組成擴展閱讀
京劇是國粹之一,其服飾也帶有強烈的中國特色。在眾多中華戲劇表演藝術中,京劇佔有極為重要的位置,也是在對外戲劇交流與介紹工作中最能表現中華傳統藝術精華的戲劇品種。京劇服飾分為大衣、二衣、三衣和雲肩四大類。
大衣是京劇服裝內部分工的行當之一,它的存在是為演員創造角色服務。從技術職能來 講是管、拌、扎、勒,所謂的服裝的管理保養,在演出中負責演員的服侍的裝扮、特殊人物的扎勒,大衣在管理上有很強技能操作以及服飾的名稱識別和塑造不同人物著裝類型。
10. 京劇頭飾的象徵意義
內容如下:
1,盔頭:是指京劇中人物所戴的各種各樣的帽子。根據任務地位、性格、身份的不同,盔頭分為冠、盔、帽、巾四大類。
冠:多為帝王、貴族的禮帽。
盔:為武職將帥所戴。
帽:用途最廣,包括君臣百姓正式場合的禮帽和日常生活中的便帽。
巾:各類人物家常便服時所戴。
2,頭面:旦角頭上各種化妝飾物的總稱。分為軟、硬兩種。
軟頭面:線簾、網子、發墊、發簪、大發、水紗。
硬頭面:點翠頭面、水鑽頭面、銀錠頭面。
藝術特點:
智化 白玉堂京劇舞台藝術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台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范化的程式。它作為創造舞台形象的藝術手段是十分豐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嚴格的。
不能駕馭這些程式,就無法完成京劇舞台藝術的創造。由於京劇在形成之初,便進入了宮廷,使它的發育成長不同於地方劇種。要求它所要表現的生活領域更寬,所要塑造的人物類型更多,對它的技藝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嚴,對它創造舞台形象的美學要求也更高。當然,同時也相應地使它的民間鄉土氣息減弱,純朴、粗獷的風格特色相對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