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帽子類別 » 戴藏帽子什麼意思

戴藏帽子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9-07 23:34:47

⑴ 文玩圈裡戴帽什麼意思

不是戴帽,是玳瑁。

玳瑁是一種有機寶石,特指玳瑁的背甲,為非晶質體,呈微透明至半透明,具蠟質至油脂光澤。玳瑁可用於製作戒指、手鐲、簪(釵)、梳(櫛)、扇子、盒、眼鏡框、樂器小零件、精密儀器的梳齒以及刮痧板等器物,而且古箏義甲和古代朝鮮琵琶的撥子也是由玳瑁製作,同時也是螺鈿片的材料之一,具有獨特的神韻和光彩。

很多文化中都有玳瑁工藝品的使用。

司馬遷《史記·春申君列傳》中有記載:「趙平原君使人於春申君,春申君舍之於上舍。趙使欲誇楚,為玳瑁簪,刀劍室以珠玉飾之,請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餘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以見趙使,趙使大慚。」

這段話的大意是趙國平原君使臣出使楚國時,為向春申君炫耀而頭戴玳瑁簪身配鑲有珠玉的佩劍,結果見到春申君的三千門客時,人人皆腳穿斗大珍珠鑲嵌的鞋見客,這表明在中國的戰國時期,玳瑁飾品已經是很普遍的男子飾品。

在唐代,玳瑁曾用於製造錢幣——開元通寶,出土於西安法門寺真身寶塔地下藏宮,非常寶貴,全世界僅有13枚。雖然玳瑁器易蛀,但目前在博物館中仍能看到清代慈禧太後和嬪妃日常所用的梳子等物品,以及明末清初董小宛遺留下的玳瑁桃花扇,均很精美,為稀世珍寶,而故宮博物院中也收藏有一些玳瑁製作的工藝品。

在西方,玳瑁被古希臘和古羅馬人用於製作梳子、刷子和戒指等首飾,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人會將玳瑁鑲嵌在傢具上。漢代遺址和努比亞人統治時代的埃及古墓中就曾發現過很多精美的玳瑁器。

在日本,各種龜鼈當中只有玳瑁的殼被日本人用來製作飾品,因此日語中將玳瑁殼稱為「鼈甲」(べっこう)。

⑵ 藏族穿、吃、喝、住的風俗是什麼

1、服 飾
藏族穿寬大、右開襟的布袍或長皮袍,男斜長領,女小領。男女均系紅、藍、綠等長腰帶。男裝上身前後有囊狀褶皺,可揣隨身物品,勞作時袒露右臂,右袖空垂於後。皮襖分加面和白板兩種,加面羔皮皮襖藏族稱「查日」,面料為條絨、綢緞、毛料等,衣領、衣襟、袖口一般用氆氌、錦緞、水獺皮等鑲邊。白板皮襖,藏語稱「子花」,用黑條絨、氆氌、羔皮等鑲邊,是日常勞作時的穿著。放牧、遮雨多用氈襖、褐衫。男女穿高腰厚底牛皮鞋或長筒靴。夏戴呢制禮帽或錦邊氈帽,冬季戴四耳藏帽、狐皮帽等。男女都佩戴銀制或布做成的內裝經文、佛像的「神廓」,既是裝飾又是護身符。成年男性喜佩腰刀。女性以長發為美,分辮成百條小辮,披在身後,辮梢分別裝入兩個辮套內,辮套為面綴有花紋圖案的銀牌。青年男女喜戴金、銀耳環、戒指和手鐲。節日或喜慶時,有的婦女佩戴珊瑚、瑪瑙、松耳石、翡翠等串成的項鏈,腰系精製的銀奶鉤等飾品。隨著各民族的不斷交往,改革開放帶來的影響,藏族服飾逐步改革傳統式樣,向新穎、美觀、實用、方便、高檔方面發展,呢子大衣、茄克衫、西服、高級皮鞋、皮靴等已普遍穿著。
2、飲 食
藏族喜食糌粑、牛羊肉、奶製品等。糌粑:用青稞炒麵、酥油、曲拉、奶茶在碗內拌和而成;另一食法謂「杜麻」,將少量炒麵、酥油、曲拉放在碗底,然後倒奶茶邊喝邊添茶,一般做早點。奶茶是牧區必不可少的飲料。飲食方面還有一些獨特的製作法。水油餅:將麵粉調和擀成圓餅,水煮後盛碗內,加入酥油、曲拉、糖,拌勻而食,甜香可口,營養豐富。餃子:羊肉剁碎,加入鹽、蔥、姜等佐料作肉餡,包入麵皮後煮熟,盛入盤中食用。藏式糕點:酥油溶化後,加上曲拉粉、適量熟麵粉、干酸奶粉、糖、葡萄乾等,打成餅,上嵌紅棗,凝固後切塊食用或製成圓形小點心,是節日待客和饋贈親友的佳品。手抓:將牛羊肉肋條、脊椎、腿骨等切成塊,放入鍋內加水,加入適量鹽、花椒等佐料,用旺火煮開即食,稱「開鍋肉」,鮮嫩不膩。血腸:將牛羊小腸洗凈,灌進牛羊血液和切碎的裡脊肉及牛羊油,加入佐料,煮至血熟而不凝固即食。肉腸:取牛羊肺、心臟和肉,切碎加入牛、羊油和佐料,灌入大腸煮熟食用。另外有肝腸、面腸等做法。牧民人人喜愛喝奶茶。當今牧區,面條、面片、餃子、包子、油餅、烙餅、米飯、花捲、炒菜等已成為藏族家常便飯。
3、住 行
藏族游牧時一般住帳房。帳房多用黑色氂牛毛織成毛線條幅縫制而成。帳房中間有一木橫梁,前後兩根支柱頂起橫梁。帳房外邊角用8根繩牽引,即成方形帳篷,俗稱「一顆印」。此法祁連、門源縣較為普遍。海晏、剛察縣在縫制形式上多呈長方形。帳房留門和天窗。帳房內砌鍋灶,藏語叫「塔誇」。帳房內上方正中供佛龕。以灶為界,右面供男子和客人坐卧,左面為灶房,婦女坐住,並放炊具等物。帳房內四周放置傢具和糧食袋等,陳設有序,整潔美觀。有的帳房還有火炕。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現在牧民冬季已實現定居,蓋起土木或磚木結構的新房,添置新式生活用具。帳房僅在夏、秋季放牧時使用。放牧出行,主要乘馬;馱運走圈主要靠牛。20世紀80年代後交通發達,汽車、拖拉機、摩托車、自行車等進入藏民生產生活領域,馬、牛等使用范圍不斷縮小。
4、婚嫁
藏族一般實行一夫一妻制。其婚姻戀愛較為自由,但須徵得雙方家長同意。若雙方家長不同意時,有「偷親」習俗,但必須經過提親、訂婚、聘禮、嫁娶程序。海北地區其婚俗大致相同,一般媒人帶酒、茶葉、哈達去女方家提親,如女方答應婚事,二次帶酒、哈達及其它禮品再到女方家,雙方商定聘禮、婚禮等具體事宜。設2至3道迎親儀式,男方在路中迎接送親隊伍。嫁娶時,剛察、祁連、海晏縣新娘隨送親隊伍起程,行至離男方家2至3里時,男方迎親隊分3批前來迎親,向送親者敬獻哈達和酒,祝賀問好,到達男方家,新娘下馬,步入帳房,送親的被邀請入席,席間對唱酒麴,猜拳行令,直至夜半而歇。途中有搶親儀式。門源華熱地區藏族送親隊伍出發前,新娘繞娘家帳房轉3圈,男方在途中設1至3道迎親儀式,敬茶、敬酒、獻哈達等,並有搶迎親者帽子的嬉戲。海晏縣迎親隊伍在敬酒獻哈達的同時,繞送親隊伍3圈,到達男方家,僧人誦洗臉經等儀式後,新娘繞火堆3圈後入洞房。剛察縣的婚禮中,新郎不露面,新娘獨守空房,第二天返回娘家,住在娘家時間長短,因人而異,短則一年半載,長則2至3年。
招女婿,是藏族中常見的一種婚姻形式,一般由女方到男方家提親,其迎送儀式與嫁女基本相同,但較簡便。女婿招贅後,財產全部帶到女家。女婿不論在家庭、社會上都受人尊重,享有與兒子同等權利。
5、生 育
孩子出生後,父母懷揣嬰兒到「麻尼桿」(帳房或房屋附近豎起的上掛有經幡的木桿)下煨桑,並在帳房門前掛一撮羊毛,忌門7天。第8天娘家母親及親朋攜禮品看月。嗣後到寺院或請長輩賜名。男女多用神佛名稱或吉祥詞等命名。在生育觀上,男女平等。孩童3歲至5歲時,擇吉日舉行隆重剪發儀式,屆時親友前來祝賀,從長輩開始,每人用剪刀剪一撮胎發,並許諾一件禮物,以表祝福。主家設酒宴招待親友,其後將胎發縫在布兜中,佩戴在孩子身上。
6、喪葬
藏族以天葬、土葬為主,也有火葬。天葬又叫鳥葬,人死後,用帶子綁成兩腿盤坐、雙手合十的樣子,屍體送至天葬台,讓鷹鷲啄食。屍體吃得早、快、凈為吉祥。土葬時殮入坐式棺材,棺材深埋土中。火葬時用白布或黃布裹屍體成坐式,用乾柴、酥油等焚化,骨灰拋撒或掩埋。親屬服喪期間,男反戴帽或帽邊縫白布條,49天不理發,不參加任何娛樂活動;婦女辮梢系白羊毛或白布條。
7、節 日
藏歷年是藏族最隆重的節日,從農歷12月初開始辦年貨做新衣。12月19日剛察地區打掃帳房或清掃房屋。24日剛察、祁連、海晏縣送灶神。29日舉行驅鬼消災活動。門源地區30日清晨從河中打撈冰塊,每隔一米放在帳房或庄廓周圍,以代凈水。除夕夜,合家團聚,煨桑敬佛,吃年飯,喝酒唱酒麴,通宵守歲。大年初一凌晨,全家人著新裝,煨桑、祭祀。嗣後,青年人攜帶禮品向長輩拜年,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和「羅賽爾桑」(新年好)。正月十五法會:寺院僧人誦經,群眾赴寺院放布施、點燈、轉果哇。「薩噶達瓦」節農歷四月十五日,藏族在寺院附近舉行集會,紀念釋迦牟尼誕生和成佛。老年人封齋並到寺院轉「麻尼」。男女老少著新裝成群結隊遊玩,踏歌歡度節日。剛察地區6月舉辦「瓦爾敦」節,慶祝羊毛豐收,有賽馬、摔跤、射擊等活動。祁連地區農歷六月上中旬舉行「特日絲」(住夏日活動),亦稱朝山節,藏語叫「珠巴澤西」。是日,群眾趕往阿柔大寺拜佛。藏族群眾還有祭峨堡的活動。每當祭峨堡和朝山時,都舉行賽馬、射箭、摔跤等文體活動。農歷十月二十五日燃燈節,是紀念宗喀巴「涅檠」的宗教節日。每家做大面燈一個置高台上,內插108個燈芯,點燃後全家人拜叩,祈禱安寧。藏族還有閉齋習俗,第一天只吃一頓午餐,第二天全天不進餐、不喝水、不說話。
8、禁 忌
藏族忌食馬、騾、驢、狗肉和魚類。諱叫亡人之名。禁忌不尊重喇嘛、佛教經典和喇嘛寺的言行。忌諱在畜圈大小便和清點主人的牲畜。婦女生小孩或家中有病人則忌門。不用有裂縫的碗待客。禁忌將腳伸向佛龕。嚴禁在灶火內點燃破布等穢物。忌敲打碗筷。

⑶ 藏族服飾的主要顏色是什麼顏色

主要顏色有:黑、白、紅、藍、黃、綠、金、銀。

1、藏族服飾的最基本特徵是肥腰、長袖、大襟、右衽、長裙、長靴、編發、金銀珠玉飾品等。由於長期的封閉性生存,總的來說,藏族服飾發展的縱向性差異不大,其基調變化亦小。

2、藏族服飾的形制與質地較大程度地取決於藏族人民所處生態環境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產、生活方式,因此,藏裝的地域性特徵明顯。

3、藏袍最講究的是邊飾、衣袖、衣襟,衣底往往鑲上貴重的毛皮和絲綢滾邊,內衣一般為白緞襯衫。

(3)戴藏帽子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藏族服裝材質:

1、少數人穿上等細氆氌和毛呢的服裝,其它大多數百姓穿上等細氆氌和開毛細氆氌、薄毛氆氌、氈子、代繭綢及普通棉布的服裝,

2、部分人穿皮鞋或印度皮做的靴子外,其它大多數人穿自產皮的靴子和毛呢、氆氌革的藏式靴子、管銅靴、貼里、草靴、皮革靴、襪子,系布類的腰帶和鞋帶,圍細氆氌和一般氆氌上刺綉的圍裙,系用絲線和羊毛織成的裙帶。冬夏戴粗面子做的帽子。

⑷ 在西藏路中間放個帽子是什麼意思

藏族帽子種類繁多,主要有氈帽、皮帽、金絲花帽等。氈帽是藏族最古老的二種帽子。藏族學者根敦瓊培所著《白史》,就有古代安多瑪賈綳若頭戴氈帽的記載。至今甘、青有些地區仍有戴這種帽子的。它以白毛氈為原料,帽頂尖高,相檐很小;製作簡單。現代安多地區的紅纓氈帽、工布地區的男式夏氈帽,基本形狀仍是古老氈,帽沿傳下來的,只是用紅纓、金花緞等加以裝飾罷了。內地出產的氈帽、禮帽也為廣大農牧區及城鎮人民所喜愛。牧區喜歡戴的皮帽,是用上等的整張狐皮做的,有些講究的則用緞子做帽面,帽檐用狐皮,年輕人戴上顯得瀟灑、魁梧。金花帽是男女老幼都喜歡戴的民族帽,不過男女戴的式樣有所區別。金花帽是用金花緞、金絲帶做裝飾,以毛氈和皮毛作面料,這樣做出的帽子,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格外精神。格桑絲尤藏族婦女夏天戴的帽子中有一種叫「格桑絲尤」或「絲熱」的箕形帽,它是用四根竹條、柳枝或筷子作骨架,面料以黑布鑲花緞或全綢緞縫制。帽檐伸出額頭用以遮陽。氈帽它是用白氈製成,外罩一層白布,帽沿以黑布壓邊,加上尖頂的帽筒象是戴著一朵喇叭花。這種帽子有雙重功能,一來白布在外可以反射陽光,二來白氈在內可以遮擋雨水和保暖。狐皮帽這是應於高原牧區的需要而產生的冬帽,前遮眉毛後接領,兩邊掩蓋耳朵,可以根據需要伸拉到肩頸部位。平時捲起露出蓬鬆的帽沿,帽後有開口,兩邊各綴一條綵帶。一般狐皮帽的帽筒分為兩種:尖頂和圓頂。筒高三十厘米,用錦緞縫制。圓頂帽筒的頂,多用數片大小不等的圓形綢緞疊壓。很象一朵艷麗綻放的花瓣。玉樹民歌雲:「狐皮帽子毛兒黃,清風吹動似波浪……」武士帽這種帽子流行於康巴地區的玉樹一帶,一般只是在跳鍋瓦舞蹈的時候才戴.它和很多藏區的紅頂穗帽比較相近.因為這種帽子在五十年前的玉樹十分流行,有很多不了解玉樹地域劃分標準的人將玉樹稱為:紅帽國羔皮帽這種帽內都是白色的羊羔皮,帽外皆緞面,盤形,中間有窄小的帽筒用來將帽子固定在頭頂。這種帽子只具備防曬的功能,適應夏季高原的需要。

⑸ 文玩圈裡戴帽什麼意思

不是帽子,是龜甲。玳瑁是一種有機寶石,尤其是玳瑁的甲殼,呈無定形狀,略透明至半透明,蠟狀至油膩光澤。玳瑁可以用來製作戒指、手鐲、發夾(簪)、梳子(梳)、扇子、盒子、眼鏡架、樂器的小零件、精密儀器的梳齒、刮痧板等。除此之外,古箏鎧甲和朝鮮古代琵琶的撥片也是玳瑁做的,也是螺絲。玳瑁工藝品在許多文化中都有使用。司馬遷《史記·淳沈駿列傳》記載:「趙使人報君於春,淳讓於上院。趙欲誇楚,是玳瑁簪,劍室珠翠。請春申做你的客人。春有三千多客人,上面的客人都爬著來見趙大使,趙大使大為慚愧。」這段話的大意是說,當趙的使臣被派往楚國時,他們穿著鑲有珍珠的劍的玳瑁,向淳炫耀。結果,當他們看到3000名春的客人時,每個人都穿著鑲有大珍珠的鞋子,這表明龜甲首飾在中國戰國時期已經是普通男人的首飾了。唐代玳瑁龜用於鑄幣——開元鮑彤,出土於Xi安法門寺真塔寺地下藏宮。非常珍貴,全世界只有13件。雖然玳瑁容易被蟲蛀,但目前,清朝慈禧太後和嬪妃常用的梳子等物品,以及明末清初董小宛留下的玳瑁桃花扇,在博物館里仍能看到,都是精美的稀世珍品,故宮博物院里還有一些玳瑁製作的工藝品。在西方,玳瑁龜被古希臘人和羅馬人用來製作梳子、刷子、戒指和其他珠寶。古埃及人、希臘人和羅馬人在傢具上鑲嵌玳瑁。在努比亞統治下的漢代遺址和古埃及墓葬中發現了許多精美的龜甲。在日本,各種龜中,只有龜甲被日本人用來做飾品,所以龜甲在日語中被稱為「龜甲」(べっこぅ)。

⑹ 藏族男女為什麼喜歡戴帽子

每個地方的生活習慣都受到當地的風俗和地理環境、氣候等影響。青藏高原因為海拔高,日光充足、紫外線超強。如果沒有服飾幫助,他們可能變成「黑頭」人了。

⑺ 戴帽子有沒有什麼講究

為了服裝的搭配或是個人的愛好,帽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隨之而來的戴帽子禮儀,也越來越為人們重視。人們戴帽也是很有講究的,具體要求如下:

1、在一般情況下,男士只適合在室外戴帽子,而女士有時為了服裝的整體搭配,則不需在室內脫帽。但為了避免遮擋別人的視線,最好不要帶帽檐過寬的帽子。

2、帽子要與服裝相搭配,例如:穿著西式長裙時,可佩帶法式禮帽,這樣能顯出一種浪漫、高雅,又不失莊重的氣質。若是穿旗袍戴帽子,不免會顯得不倫不類。

3、根據個人的臉型和體型來選擇。一般而言,長臉者不宜戴高帽子,圓臉和個矮者適合微凸的帽子,而個高者則不宜。

4、依據皮膚的顏色來選擇。膚色白凈的人,沒有嚴格的限制,而膚色較深的人,則不宜戴深色帽子。膚色較黃的人,最好選深紅色、咖啡色的帽子,而白、綠、淺藍色則不宜。

5、戴法的不同,視覺效果也不一樣。端正的戴法,顯得臉部豐滿、莊重,而帽子略微歪斜的戴法,可使人臉部略顯清瘦、嫵媚。

(7)戴藏帽子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從禮儀的角度講,男子在室內場合不允許戴帽子,女子則可以把帽子及其他用品作為禮服的一部分在室內場合穿戴。英國查爾斯王子舉行結婚典禮時,在聖保羅大教堂內,成千的客人,男賓個個免冠,女客則無一不戴帽子。

女子戴帽子不僅是禮節上的要求,也是身份上的象徵,而且這種帽子不像男帽一樣千篇一律,而是配合五光十色的衣服,變換著花樣。它們用毛皮、絨緞、皮革等製成,有的帽子上還飾有羽毛、花朵、珍珠等,爭奇斗艷。女士戴帽子要比男士略微講究一些。

地位較高的女士,可以選擇小呢帽、寬邊帽、中等寬邊的帽子,這種有邊沿的帽子會為女士增加風度和氣派。例如,英國女王在位的50年裡,女王每次公開露面都必佩戴帽子。每一件外衣都需要有一頂帽子相配,由此可見帽子的重要性。

⑻ 藏族的幾種藏帽

官帽,憎帽,普通帽,藝術瞥

⑼ 藏族穿的服裝是什麼樣子

藏族服飾特點

(1)藏族服飾基本結構為肥腰、長袖、大襟長袍。穿用這種結構肥大的服裝夜間和衣而眠可以當被。袍袖寬敞,臂膀伸縮自如,既防寒保暖又便於起居、旅行,白天氣溫上升更可脫出一個臂膀,方便散熱,調節體溫。
(2)男女皆愛飾物。各地藏族男女特別講究飾物,飾品的質地較多,有銀、金、珍珠、瑪瑙、玉、松石、絲、翡翠、珊瑚、琥珀等。運用廣泛,有頭飾、發飾、鬢飾、耳環、項鏈、胸飾、腰飾、戒指等。造型美觀,多為自然形狀。婦女都喜歡戴珊瑚、瑪瑙、項鏈和銀質佛盒;男子普遍佩戴各種腰刀、火鐮等飾物、也有戴耳環、戒指和手鐲的。
(3)配色大膽精巧。藏族服飾的另一特點還突出地表現在色彩的依次遞增和構圖上。牧區皮袍的花邊,常用藍、綠、紫、青、黃、米等豎立色塊,依次組成五彩色帶。女皮袍的肩部、下擺和袖口,常用近10厘米寬的黑、紅、綠、紫色條紋依次排列。她們常用十字紋樣的花領袍和靴上作裝飾,給人以「慈善」、「愛撫」、「與人為善」的聯想。她們大膽地運用紅與綠、白與黑、赤與藍、黃與紫等對比色,並且巧妙運用復色、金銀線取得明坑邙又和諧的藝術效果,配色十分大膽、精巧。

⑽ 藏族傳統服飾從傳統到現在是如何演變的

藏文化博大精深,璀燦奪目,是人類民族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藏族服飾文化以她悠久的歷史,多姿多彩的魅力和神秘的色彩,成為藏族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從昌都卡若遺址出土的藏族文物中,可以看到藏族服飾現存最久遠的實物資料,這些文物中有片飾簪、璜、珠、項飾、牌飾、貝飾等,真實再現了距今四、五千年前的青藏高原土著居民的衣著樣式,展示了藏族人民的審美情趣,是藏族服飾文化的源頭。

藏服

藏族服飾雖然受到市場經濟的沖擊,但仍以其典雅大方、款式獨特,成為一道亮麗的文化景觀。特別是在旅遊業不斷深入的情況下,藏族服飾作為寶貴的文化資源受到重視。服裝質料更加現代多樣、結構變得簡約而方便,服飾搭配也更隨意,穿著時有的只在外面套上嘉絨標志性的“三片”(頭帕、前後圍各一片)。

藏族服飾帶有自身文化豐富且具多元文化特點,嘉絨服飾的變遷過程本身即是一個漢藏文化滲透融合的過程。嘉絨藏族傳統服飾的現代化是不可避免的,其服飾的創新和變革既是必然的選擇,同時也應是適應社會變化的主動接受。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4179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5245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3861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4328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3544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3549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4489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4122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3438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3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