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為什麼喜歡綠帽子
1. 為什麼紐西蘭與歐洲的風俗習慣相似
紐西蘭最早是英國的殖民地,後來成為英國自治領,現在是英聯邦成員國,官方語言是英語。
你看一下紐西蘭的國旗,左上角是英國國旗,右邊是南十字星(這是南半球的代表性星座,就像北半球的北斗七星一樣)。
所以從歷史淵源、種族、文化、語言、習俗各方面來看,紐西蘭都很近似於歐洲。
2. 紐西蘭性開放到什麼程度
開放到有個女人全裸都不會有人拍照。
在《紐西蘭國家課程標准》中,性教育是「健康與身體教育」的一部分。性教育不只是與性行為和生殖相關的教育,還涵蓋了生理知識之外更廣泛的方面,這可以從「性教育」的用詞體現出來。《性教育指南》中,「性教育」的用詞是sexuality ecation,而不是表意局限的sex ecation,Sexuality包含了性的生理、社會、心理、情感、精神等不同面向。
3. 綠色的海洋,愛爾蘭人為何喜歡戴綠色的帽子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色。綠帽子在我國是一個比較尷尬的說法,而愛爾蘭人獨自鍾情綠色的帽子,為什麼呢?我覺得受以下因素影響:地理位置、文化因素、宗教信仰以及政治原因等四個方面的影響。每年一到三月十七日,愛爾蘭則會變身綠色海洋。在那一天,舉國的人們穿上綠衣服,戴上綠帽子,興高采烈地迎接他們的國慶節,也就是聖帕特里克節。因為綠帽子在當天是人們最喜歡最時髦的飾品,所以有人稱這一天為“綠帽子節”。
除了國慶節外,平時愛爾蘭人民也衷愛綠色,比如愛爾蘭的球迷,通常猶如一個個綠精靈,出現在足球場上。
4. 哪個國家的男人最喜歡戴「綠帽子」,甚至還有綠帽子節
有著「翡翠島國」之稱的愛爾蘭的男人愛戴「綠帽子」,不過,此綠帽子非彼綠帽子,愛爾蘭國家的人們還會在每年的3月17日慶祝愛爾蘭的聖帕特里克節,這個節日也就是「綠帽子節」。當然了,不只是愛爾蘭人會慶祝綠帽子節,戴綠帽子,美國從1737年3月17日也開始了慶祝這個節日。
除了愛爾蘭和美國,越南的男子也愛戴綠帽子,不過越南的男子和愛爾蘭、美國的男子戴綠帽子的原因不同,越南的男子由於軍人情結和軍帽的原因,所以很多人喜歡戴一種半寬檐的圓頂綠帽子。
其實在我們的認知里,戴綠帽子不是什麼好事兒,可是很多別的國家卻崇尚戴綠帽子,只能說,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對於這些風俗習慣我們應該學會尊重。
5. 紐西蘭人的生活習俗是什麼吖
【紐西蘭人】
比起生活在繁忙都市裡的人來說,紐西蘭人更加朴實、善良、誠實,就紐西蘭國內而言,以奧克蘭為中心,越往南人越好。也許是人少的緣故,紐西蘭人對人總是很真誠,正如世界上的許多民族一樣,紐西蘭人素有友善好客的美譽。如果有人需要人幫助時,他們會適時伸出援助之手給予幫助。在紐西蘭最好用英語進行交談,不必擔心有任何的錯誤,因為純朴的紐西蘭人不會感覺被觸犯反而還會熱心的教導和指正你的錯誤。在紐西蘭主要以兩種文化為主流:一種是土生的毛利文化;一種是後來的歐洲文化。也許是歐裔人口比例最大的緣故,包括毛利人也已經開始基本接受了歐洲文化。
【傳統習俗】
紐西蘭的毛利人仍保留著濃郁的傳統習俗,他們大都信奉原始的多神教,還相信靈魂不滅,尊奉祖先的精靈。每遇重大的活動,他們便照例要到河裡去做祈禱,而且還要相互潑水,以此表示宗教儀式上的純潔。他們有一種傳統的禮節:當遇到尊貴的客人時,他們要行「碰鼻禮」,即雙方要鼻尖磁鼻尖二三次,然後再分手離去,碰鼻子的時間越長,就說明禮遇越高,越受歡迎。此外,如果想要給別人,特別是毛利人拍照,一定要事先徵求同意。
毛利人的禮節禮貌方式與眾不同,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當遠方客人來訪的時候,毛利人都有舉行盛大的歡迎聚會。開始時會場一片肅靜,人們列隊兩旁,突然,隊伍中走出一位赤膊光腳的中年人,先是一聲吆喝,然後引吭高歌,歌聲剛落,姑娘們在委婉的低聲伴唱中翩翩起舞。他們穿的是紅黑相間,鮮艷奪目的民族服裝,手工編織亞麻短裙隨著舞步輕輕搖擺。男青年英姿勃發,邊喊邊跳,他們把刀劍投在地上,察看來人是朋友還是敵人。歡迎貴賓的儀式進入高潮時賓主同歌共舞,共敘友誼,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到惠靈頓或者紐西蘭其他地方參觀訪問的人常常會碰到這種動人的場面。
【見面禮儀】
紐西蘭人見面和告別均行握手禮,男士則應等候婦女先伸出手來,同樣,鞠躬和昂首也是他們的通用禮節。初次見面,身份相同的人互相稱呼姓氏,並加上「先生」、「小姐」等,熟識之後,就可以互相直呼其名了。
【節日禮儀】
遇到大型活動或是節日等,紐西蘭人要去河裡做祈禱,還要相互潑水,表示宗教儀式上的純潔。
【商務禮儀】
紐西蘭的商界氣息與澳大利亞不同,被認為接近倫敦,保守刻板。拜訪商界或政府辦公廳大多需要預約,宜穿著保守式樣的西裝。在紐西蘭,凡是當地能生產製造的產品,都不準進口。做生易不討價還價,一旦提出一個價格就不能再變更。如果對方詢及交貨日期、品質、付款條件時,就預示著生意大概就成交了。不分青紅皂白見人就送見面禮的習慣,在這里未必管用,要予注意。生意談成之後,為了表示謝意,可以宴請有關人士,這樣做不但效果最佳,而且對方也很高興。
【生活習俗】
1.會客:紐西蘭人時間觀念較強,約會時要准時赴約,提前幾分鍾到達則表示對了對對方的尊敬。拜訪主人時,必須按門鈴或敲門,等待主人開門後才進入,主人請你坐下你才坐下比較有禮貌。交談時應避免談及個人私事、宗教、種族等問題,多談紐西蘭人喜歡的橄欖球和板球。應邀到紐西蘭人家裡作客,可送給男主人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送給女主人一束鮮花。如果被邀請到紐西蘭人家作客,通常主人會招待客人喝飲料或進餐。如果邀請是早午餐和晚餐,那麼通常是豐富的一餐。紐西蘭人用來招待客人的食物主要有牛肉、羊肉、雞、鴨、蛋、新鮮蔬菜等,色、香、味俱佳。進餐先喝酒,以啤酒為主,飯後喝一碗濃湯。如果此邀請是喝茶則必須進一步澄清,因為「喝茶」可意味著上午茶、下午茶和傍晚茶,若在傍晚就被視為一同共進晚餐。所謂的上午茶和下午通常是喝茶和咖啡,也會讓被邀請嘗試主人調制的餅干或蛋糕等小食。
2.英式習俗:當地大部分居民是英國人的後裔,因此這來的許多習俗也帶有了濃厚的英式風情,他們不喜歡大聲喧嚷和過分地裝腔作勢,當眾嚼口香糖或用牙簽也是被認為是不文明的行為。紐西蘭人用歐洲大陸式的用餐方式,那就是始終左手握叉,右手拿刀。
3.隱私:紐西蘭人非常注重隱私權,尤其是它們的家居生活。工資收入、配偶子女情況等是不可以問的,除非他們主動地告訴你,但這一般又是不太可能的,因為這不符合他們的文化。紐西蘭人絕不說人家的壞話,對朋友的政治立場、宗教信仰等也都不聞不問。通常在星期五晚上會和朋友相約到Pub,一面喝啤酒一面聊天,但主要的話題是運動,私人事情大都避免觸及。受聘工作時根據紐西蘭法令,員工可以不必提供諸如:生日、多少撫養家屬、婚姻狀況及健康情形等信息。如果認為個人隱私資料被侵犯,可以向隱私權委員會提出訴訟。
4.廢品處理:紐西蘭人對廢物的處理非常重視,每個街區都有指定每周某日進行廢物收集,每戶人家,按照日期把廢物分別包紮好,或放置在標準的垃圾箱內如紙張、玻璃器皿、木材等分別處理,放置於門外,由廢物收集公司進行收集。絕對不要把廢物任意堆放,使街道污染,影響衛生。在某些街段,還會設置一些廢棄物專門收集箱,例如:汽水罐、舊衣物、紙張、玻璃器皿等,以方便進行廢物再處理。由此可見,紐西蘭對環保的維護。
5.信仰:紐西蘭是一個有著多種宗教的國家,每一個紐西蘭人可以自由選擇宗教信仰。基督教是由第一批歐洲移民帶進紐西蘭的,早期的傳教士改變了土著的毛利人的信仰,自此基督教便在這片土地上興旺的存在著。不過隨著各種不同文化的增加,也帶來了多種宗教信仰。尤其是近幾年亞洲移民大量湧入,他們的信仰——佛教也隨之進入這塊土地,源遠流長的佛學文化影響、帶動亞洲文化歷史發展的同時也影響著紐西蘭。在一百多年前,紐西蘭已有英文版的佛教書刊,在圖書館更藏有多達四百本的佛學書冊。毛利人民族文化也比較其他種族容易接受佛教思想。在部分華人的積極鼓動下,一座庄嚴的大雄寶殿建立於奧克蘭中心地帶,標志著華人、亞洲移民紮根在這塊和平的土地上,弘揚佛學,普渡眾生。在大雄寶殿正式開光大典當日,湊巧也是紐西蘭勇奪「美國杯」之時。由紐西蘭副總理、奧克蘭市長、勞工黨女黨魁親臨出席大典,在來自台灣的聖印大師主持下,向紐西蘭宣布,佛教在紐西蘭紮根了。
6.飲食:紐西蘭的牛肉、羊肉、魚、蔬菜、水果等既豐富又新鮮,在飲食上,紐西蘭人習慣吃英式西菜,口味喜清淡。他們一般都愛喝咖啡、紅茶,愛吃水果,尤其喜食一種叫「幾維果」的名貴水果。紐西蘭是傳統的喝茶國家之一,紐西蘭人將喝茶作為生活的必要享受之一。一般而言,他們每日需喝茶七次,即早茶、早餐茶、午餐茶、午後茶、下午茶、晚餐茶和晚茶。每次喝茶,人們總是像三餐那樣鄭重其事。很多機關、學校、工礦、企業都規定有喝茶的專用時間。無論都市還是鄉鎮,茶店和茶館幾乎遍及各處。
7.居住:紐西蘭人絕不樂意居住那種密集的高樓大廈,也不容許建築密集的住宅,每家都有四分之一英畝庭園的住宅。他們以住宅寬敞而自豪,室內陳設都是根據個人愛好精心布置的。庭園中的樹木四季常青,每家每戶門前路旁的草坪修剪都是各自負責進行,修葺草坪是紐西蘭生活情趣的一部分,也是公共道德的標准之一。
8.休閑: 紐西蘭人的生活質量一般都比較高,通常對衣、食、住、行都比較講究。他們大都喜愛戶外運動,每到周未,出城的公路上總是塞滿了出去渡假的車流,海灣上布滿了揚帆出海的私家遊艇,即使不出門,也會選擇整理花園。除此外還特別喜愛賽馬和橄欖球。
9.交通規則:在紐西蘭,汽車和英國一樣,靠左邊行駛。人行道也有一條中心線分開,來往成兩行,行人也靠左邊行走。
10.動物:紐西蘭人一般對狗懷有特殊的感情,視狗為「終生的伴侶」,「牧羊的衛士」。他們歷來珍愛幾維鳥,把幾維鳥看成是民族的象徵,並以其為國鳥。
11.俱樂部: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之餘,紐西蘭人別具匠心地組織起各種有趣的俱樂部,以此來愉悅身心,探究學問。諸如:「素食者俱樂部」,「孿生俱樂部」,「理性主義俱樂部」,甚至還有「湯匙俱樂部」等等。據說此類活動至今已成為紐西蘭人傳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並且每個人都已參加這種俱樂部的活動而感到榮幸。
12.平等:紐西蘭人崇尚平等正義,工人、商人、醫生、教師都雜居相處,彼此直呼其名。只要找個小小的理由,幾乎誰都可以見到總理,至於要見部長、市長,則隨時可以相約。
13.其他:紐西蘭人的生活節奏比較緩慢,人民生活比較悠閑。開放的市場和豐富的商品給不同的階層的人以很大的選擇餘地,但從總的消費水平來講,紐西蘭人追求商品的高檔化,購物趨向名牌、時新。
紐西蘭人性格拘謹,男女在文化娛樂方面的界限十分嚴格,紐西蘭的電影院、歌劇院、俱樂部等場所的活動,通常是男女分場制,女土不得進入男士場,男土也不可進入女士場,外來客人須倍加註意。此外紐西蘭對酒類的限制比澳大利亞還嚴,餐廳要經特許才能銷售葡萄酒,在可售烈性酒的餐館,客人必須買一份正餐,才准許喝一杯。不過啤酒的銷售量卻是驚人的,名列世界第五,平均每人每年要喝110公升啤酒。
【禁忌】
1. 紐西蘭人不喜歡聲喧嘩和裝腔作勢的人;
2. 打哈欠的時候,要捂住嘴;
3. 當眾嚼口香糖或用牙簽被認為是不文明的行為;
4. 給人拍照,特別是毛利人,一定要先徵求同意。
6. 愛爾蘭的國慶節,為何又被稱為「綠帽子節」
因為愛爾蘭傳統使用St.Padrej作為國慶節,而綠帽子節的稱呼只不過是一種戲稱。
在愛爾蘭那個國家裡,對綠色表現出十分的熱情,將國慶節的顏色全部弄成了綠色,他們以綠色為主,綠帽子的節日文明全世界,整個國家充滿了綠色,到處都被綠色所包圍環繞,他們在國慶節那天身著綠色衣服,頭戴綠色帽子,反正就是越綠就越美,因為在別的國家有戴綠帽子這一說,是指男女一方出軌給另一方戴了綠帽子,所以是比較戲虐性的。
我非常喜歡四葉草,也就是四葉的苜蓿,因為這一植物,我深深喜歡上了愛爾蘭的綠帽子節,覺得那是一種幸運,綠色帽子是很有個性的,綠色代表了青春,有和平也有叛逆,表現了一種張揚,也寓意著事業長青,深受人們的歡迎。
7. 紐西蘭到底有多開放呢為何被譽為男人的天堂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這萬千的世界中,每天都在發生著演變,距今為止世界上存在著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由於地理位置以及環境等因素的原因,每個國家發展都處在不同的階段,因此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習俗,每年都有很多遊客前往參觀各國的風土人情。
8. 國外有戴「綠帽子」這一說嗎
「綠帽子」一詞的由來 古時候,有一對夫妻,妻子是一位主婦,生得嬌艷可人、風韻猶存,平時在家裡做點線活。因生得貌美,早就已招徠一些狂蜂浪蝶追求,丈夫是一個生意人,要經常到外地去做生意,兩口子的日子過得也富裕,在丈夫外出的日子裡,妻子不免寂寞難耐。 終於有一天,妻子忍不住跟街市一個賣布的好上了,在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時候,他們就巫山雲雨地在一起廝混。有一次,丈夫回家後三個月都沒有外出,那個賣布的就天天在他們家附近打轉,一天,丈夫騎著馬到城外打獵去了,經過街市,那賣布的見了非常高興,以為他又要外出做生意,當晚就迫不及待地竄進了妻子的卧室,准備和相好幽會,當晚丈夫回來了,幾乎將他逮了個正著,妻子也嚇了個半死,那賣布的只好哆嗦在人家的床底一整晚。 這件事後,妻子就向那賣布的要了一塊綠色的布料,做了一頂帽子給丈夫,還和那賣布的約定,當你看見我丈夫戴上綠帽子外出的時候,你就可以來了。過了幾天,丈夫又要外出做生意了,妻子趕緊拿出那頂綠帽子對丈夫說:「外面的風沙大,戴上就不會弄臟了頭發,這顏色讓你看起來很俊,以後你每次外出我都為你做一頂,就像我跟在你身邊一樣,你就不用牽掛我了」,丈夫聽了很開心,以為自己真的很俊,於是高高興興戴上那頂綠帽子,騎著馬得意洋洋的穿過街市,到外地做生意去了,當晚,他妻子就和那賣布的睡在他的床上。以後,那個賣布的看見了那丈夫戴著綠帽子外出時,心裡都不禁心花怒放:「哈!你的綠帽子真是很俊,不過今晚該到我俊了」。於是,綠帽子的說法就這樣傳下來了。 還有一種說法: 綠帽子的由來大約是從元朝開始的。當時的蒙古是沒有娼妓的,化外之人,想要就要,大草原上的男女只要願意,馬上就會天當被子地當床。等到揮軍南下進了中原,就很是看不慣號稱禮儀之邦的中原人開設的妓院了。於是元朝統治者規定妓女著紫衫,在妓院里做工的男人戴綠頭巾,以示與正常人的區別。延續至今,就誕生了中國男人最怕的一頂帽子:綠帽子。 中國男人怕這頂帽子怕到了發瘋的地步,所謂中國男人最不可忍的兩件大事就是殺父之仇、奪妻之恨。這種懼怕延伸到女人身上,就是生死是小,失節是大,別以為只有中國的女人被貞節牌坊給束縛住了,事實上同時被束縛著的還有中國男人。妻子沒了名節,就意味著丈夫有了綠帽子,於是一幕幕刀光劍影就圍繞著這頂綠帽子展開了。上至官庭,下至平民百姓,多少人為了這頂綠帽子大打出手,血流成河 .
9. 愛爾蘭的帽子節,人人都要戴綠帽,穿綠衣,這個風俗由何而來
愛爾蘭有一個特別的節日,一個綠色的充滿生機勃勃的節日,這個節日就是聖帕特里克節,每年的3月17日,當地居民穿上綠色服裝,頭戴綠帽子,一同前往柏林紀念聖帕特里克。
在那天人們大多按照傳統習俗穿著黃色和綠色的衣服,臉上也用綠色油彩描畫出三葉苜蓿的圖樣。歡快的音樂,鮮艷的彩裝,都柏林一派節日喜慶,歡歌笑語洋溢在城市中的每個角落,由此也吸引著大量的中外遊客。
10. 紐西蘭的風俗有哪些
紐西蘭風俗跟一般的歐美國家差不多,紐西蘭生活節奏特別慢,人們生活特別有限,這里有著高福利,輕松的工作與壓力,人們的生活質量比較高,喜歡賽馬和橄欖球,當然跟基督教徒一樣,討厭13和星期五。
紐西蘭風俗習慣
紐西蘭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歐洲後裔佔主導地位,受歐美和澳大利亞的影響很深,生活方式和習慣基本西化。
紐西蘭人的生活節奏比較緩慢,人民生活比較悠閑。開放的市場和豐富的商品給不同階層的人以很大的選擇餘地。但從總的消費水平來講,紐西蘭人追求商品的高檔化,購物趨向名牌,時尚。
紐西蘭人的生活質量一般都比較高,通常對衣,食,住,行都比較講究。他們大都喜愛戶外運動,除喜愛賽馬外,還特別喜愛橄欖球。
紐西蘭人崇尚平等。在紐西蘭,人們可以隨時約見部長,市長。只要找到一個充分的理由,幾乎誰都可以見到總理。
在紐西蘭,汽車靠左邊行駛,和英國一樣。人行道也有一條中心線分開,來往成兩行,行人也靠左邊行走。
紐西蘭人視幾維為民族的象徵。紐西蘭是世界上唯一有幾維鳥的國家,所以幾維鳥備受珍愛。
在社會場合紐西蘭人與客人相見時,一般慣用握手禮。他們也有施鞠躬禮的,不過鞠躬方式獨具一格,有抬頭挺胸地鞠躬。
對於同自己一樣身份的人,在稱呼姓氏時應冠以"先生","夫人"或"小姐",但紐西蘭人往往在見面一兩次以後就稱對方名字。
紐西蘭人生性樂觀,喜愛美化環境,空間時間很多,多半都用於園藝活動和整理環境。性格上偏於保守,不習慣和陌生人接觸,但一旦相識後,會很快消除隔閡,甚至成為好朋友。
他們在和好朋友交往時,不要求對方送貴重的禮物,只要有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就使他們感到欣慰和滿足了。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之餘,紐西蘭人別具匠心地組織起各種有趣的俱樂部,一次來愉悅身心,探究學問。諸如:"素食者俱樂部』","孿生俱樂部","理性主義俱樂部",甚至還有"湯匙俱樂部" 等等。據說此類活動至今已成為紐西蘭人傳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並且每個人都已參加這種俱樂部的活動而感到榮幸。
紐西蘭人一般對狗懷有特殊的感情,視狗為"終生的伴侶","牧羊的衛士"。他們歷來珍愛幾維鳥,把幾維鳥看成是民族的象徵,並以其為國鳥。他們偏愛飲蕨,視其為國家的象徵。
毛利人的禮節禮貌方式與眾不同,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當遠方客人來訪的時候,毛利人都有舉行盛大的歡迎聚會。開始時會場一片肅靜,人們列隊兩旁,突然,隊伍中走出一位赤膊光腳的中年人,先是一聲吆喝,然後引吭高歌,歌聲剛落,姑娘們在委婉的低聲伴唱中翩翩起舞。他們穿的是紅黑相間,鮮艷奪目的民族服裝,手工編織亞麻短裙隨著舞步輕輕搖擺。男青年英姿勃發,邊喊邊跳,他們把刀劍投在地上,察看來人是朋友還是敵人。歡迎貴賓的儀式進入高潮,賓主同歌共舞,共敘友誼,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到惠靈頓或者紐西蘭其他地方參觀訪問的人常常會碰到這種動人的場面。
1、在與女士交往中女方先伸出手,男方才能相握。
2、初次見面,身份相同的人互相稱呼姓氏,並加上「先生」、「夫人」、「小姐」等,熟識之後,互相直呼其名。
3、紐西蘭人時間觀念較強,約會須事先商定,准時赴約。客人可以提前幾分鍾到達,表示對主人的尊敬。交談可以談論氣候、體育運動(如橄欖球和板球等紐西蘭人特別喜歡的運動)、國內外政治、旅遊等話題,避免談及個人私事、宗教、種族等問題。
4、應邀到紐西蘭人家裡作客,可送給男主人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送給女主人一束鮮花。禮物不必過多或貴重。
5、毛利族人之間傳統的相互問候致意的方式是相互摩探鼻子。
6、紐西蘭人不喜歡聲喧嘩和裝腔作勢的人。
7、打哈欠的時候,要捂住嘴,當眾嚼口香糖或用牙簽被認為是不文明的行為。
8、給人拍照,特別是毛利人,一定要先徵求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