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日本軍人戴的什麼帽子
『壹』 二戰時,為什麼日本士兵的帽子上有個五角星
還有一個說法就是其實這個五角星什麼都不是,只是日本學習其他國家隨便弄上去的,畢竟日本當時軍服上很多細節都是跟其他國家學的。
『貳』 二戰中,日本鬼子陸軍因何不採用大沿帽,而戴醜陋的軍帽
因為略帽(戰斗帽)更實用,略帽佩戴舒適方便,帽上有氣孔透氣性好,與鐵帽(鋼盔)也可以很好適配。
大檐帽美觀大方,更適合作為正裝禮服使用,戰斗時並不是很方便。
略帽的帽垂(軍帽垂布,就是鬼子帽子兩邊的布片啦)也是一種比較實用的設計。這個主要是在天氣炎熱的季節或地區使用,如果大冷天是沒有二貨會把略帽裝上帽垂的。因為帽垂可以遮蓋頸部,可以擋太陽蚊蟲對後頸部的傷害,分開的布片在運動中可以讓氣流通過,忽扇忽扇的會很涼快。
中國影視的拍攝道具完全不注重這些(或者他們根本不懂),所以中國基本拍的鬼子略帽和帽垂都是一體的(帽垂和略帽是分開的,使用時才會安裝上,而且略帽和帽垂顏色也有區別),還不分季節的讓演員戴這種帽子,在他們眼裡,或許軍官沒帽垂,士兵帽有帽垂,簡直無語了。(實際軍官和士兵都會分發帽垂,用不用全看個人喜好)
『叄』 抗戰時期的日本軍人,為何要在帽子上掛兩片醜醜的「破布」
對於日本士兵我們都是比較熟悉的,畢竟看了那麼多的抗日戰爭大片。有一點不解的,就是日本人的軍帽兩邊都掛了一張布。其實這兩張不看起來特別的丑,而且還有一點滑稽,這又是為什麼?
第三、防蚊。自然環境下天氣特別的惡劣,尤其是夏天的時候,他們有可能睡在樹林裡面,這個時候就需要防蚊。蚊子可以帶來很多的疾病,所以防蚊也是為了自身安全著想。
帽子旁邊兩塊布可以遮擋他們的臉部,而且在行走的時候帽子不晃來晃去的就可以打走蚊子。就像牛的尾巴一樣,在屁股上面扇來扇去的,這也是一種防蚊的措施。不得不佩服日本人他們的聰明才智,可以把這些小細節做得這么好。
『肆』 歷史上日本兵為何非要戴「尿布」,死活都不戴鋼盔
在抗日影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日本士兵頭上戴的不是鋼盔,而是一頂奇怪的帽子。日本人的帽子左右兩邊各有一塊布,很多人稱其為:「屁簾」、「尿布」。那麼歷史上的日本為何非要帶「尿布」,死活都不肯帶鋼盔呢?
日本士兵的帽子雖然又丑又不起眼,但還是有一定的實用性的,日本軍人「頭戴尿布」的形象就這樣定格了,比較符合他們戰敗國的身份!
『伍』 日本軍人帶的那種帽子叫什麼名字
二戰時期日軍軍帽後面的寬布條起什麼作用?
這種寬布條被我抗日軍民戲稱為「屁簾」,關於它的作用說法不一,較為可靠的說法有以下幾種:
一、主要用途是遮太陽用的。這種軍帽最先是法國北非軍團使用的,在沙漠地區對防止陽光灼傷後頸效果不錯 。日本古代足輕(普通步兵)的陣笠(出征作戰時戴的斗笠)後面就有遮陽簾。現代的日軍是明治時期組建的,最早採用法軍的訓練方法和服裝樣式,因此也有人說那個「屁簾」是遺傳自法軍軍帽的。
二、主要用途是防蚊蠅叮咬的。有了這個,行軍、作戰、休息時受的影響要小多了。
三、主要用途是護身符。日本人較為迷信,軍工部門在引進時,改為兩塊布,視為天皇賜予每個士兵的護身符,一塊是「八宏一宇」,一塊是「四海一體」。
四、主要用途是防炮震。一來是步炮兵或專業炮兵戰斗時防止自己的耳朵被火炮發射的巨大聲響震聾,二來防止被對方的炮聲震聾耳朵。
五、主要用途是提防日軍士兵被中國的大刀隊直接砍掉脖子。這是日軍的傳統,在平安時代以後,日本軍服盔甲就普遍採用護頸簾,足輕和槍兵隊用布簾,而高級武士和剃刀武士則有鋼制頭盔,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了傳統文化和西方相結合,加上崇尚武士道,也就衍生出了我們所看到的」屁簾」結構式軍帽.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在喜峰口日軍被我們的大刀片砍怕了,所以用布擋一下.其實,在侵華前,日軍軍服就已經定製了.但大刀仍然是他們最怕的東西.
六、主要用途是防曬通風。這叫透風襟,我國明朝以前士兵的帽子後面就有。這是最為可信的一種說法,由日本軍事後勤研究專家青木孝治研究後提出。
『陸』 歷史上日本兵為何非要戴尿布,死活都不戴鋼盔
當然是因為這種“尿布”作用比較大,所以日本兵才把它看得比鋼盔還重要。一、形狀奇特的“尿布”
在戰場上,很少有士兵不用鋼盔,畢竟鋼盔的堅硬程度,足以能夠讓士兵在打仗的時候有更多的安全性,避免被炮彈攻擊。但是對於日本這個國家來說,他們發明的帽子似乎比鋼盔更加重要。這種帽子的形狀很奇怪,它和帽子很像,但又和帽子有些不同。它的帽檐很長,耳朵邊兩方還有兩塊布,遮擋了大部分的人臉。而製作這種帽子的材料只是布,並不是什麼堅硬的材料,所以才有人戲稱日本兵戴的是“尿布”。
雖然在外人看來,日本人的這種帽子不是很耐用,但是他們也沒料想到日本人會將帽子設計得有這么多功能。在二戰那個急需物資的時期,日本兵戴的這種帽子不僅能循環利用,而且還給他們降低了很多製作鋼盔的成本,在以後的戰役中,也有其他國家應用起來。
『柒』 歷史上日本兵為何頭上非要戴兩塊布不戴鋼盔
歷史上似乎每個國家士兵在戰場上的軍帽都是鋼盔,這玩意在戰爭中作用非常的大,美軍曾經公布過一項數據,因為鋼盔的存在,救下了不少大兵的性命。
現代的鋼盔自然也是在戰爭時期被發明的,在一戰時期,一個名為亞德里安的將軍發明的。那麼他是如何想到發明鋼盔讓戰士們戴著呢?
他的靈感來自於一個廚子,據說是在一次戰爭中,有個廚子成為了唯一的倖存者,事後調查是因為他將炒菜的大鍋戴在了頭上,因此倖免於難。
自從這個頭盔被發明之後,各個國家都直接拿過來用,可以大大的減少傷亡,每個國家都直接在頭盔前面加上自己獨一無二的徽章便可以。
鋼盔是公認的好用,有細心的人會發現,日本兵似乎就不戴鋼盔,無論是在歷史老照片中,還是影視劇中,他們國家的士兵都很少戴鋼盔。
當然雖然很少看到日本兵戴鋼盔,但是他們也是戴的。只不過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的帽子都是上圖這種,有人戲稱是個「尿布」,也有人稱之為「屁簾」。
那麼在戰場上戴這個有什麼用處嗎?從其材料和外表來看,明顯不如鋼盔好用。任何事物存在,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日本人也知道鋼盔的好處,不會無緣無故戴著它。
第一點這種長「尿布」可以趕走蚊蟲,不至於被叮咬,士兵們在屏息埋伏的時候,不會被影響,(有些地區的蚊蟲叮咬是非常嚴重的,甚至會因此感染疾病)下雨的時候還能將其塞進衣領,不讓雨水滲入衣服。
還有一點,也是最基本的一點那就是遮陽,其實仔細了解一番日本歷史,古代日本武士戴的斗笠,也有這兩塊布,因此它也是有歷史出處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防止士兵的耳朵被炮聲震傷,說實話這種說法還是比較牽強的。在當時的歷史中,他們認為這種帽子有天皇的庇佑。
其實這種獨特的軍帽,也算是日本的一種獨特文化。但是毫無疑問的一點是,這種帽子在熱帶雨林地區非常實用,可以有效防止蟲子叮咬。
有趣的是他們這種獨特文化,在歷史上一段時期都被其他國家所嘲笑,他們認為這種帽子是毫無用處的。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待這種帽子的呢?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捌』 日本兵不戴鋼盔,為什麼非要戴著「尿布」呢
大家會經常在電視上看到日軍頭盔加布的現象,看到日軍的這一打扮,不自覺地讓人感到他們這一裝扮十分的滑稽可笑。
其實,歷史上日本兵為戴的“尿布”其實並不是僅僅是日本人獨有的,在二戰時期在非洲作戰的英、德以及美國軍隊,也廣泛的使用這種類型的帽子,那麼為什麼日本軍隊如此特別要軍人帽子上加如此滑稽的兩塊布呢?
3、在戰斗中防止塵土、小碎石掉入衣服內,導致不適。
在二戰中,士兵在作戰時由於經常會遭到炮擊、手榴彈爆炸等情況,其掀起的塵土、碎石往往會落入附近士兵的衣領,引起行動上的不適。因此在軍帽上安裝了這種“尿布”以後,士兵在卧倒的時候,“尿布”也會順勢蓋住士兵的頸部,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塵土等雜物掉入士兵的衣服里,引起不適感,繼而影響戰斗動作。所以說,日本人裝備的“尿布”,看上去很醜陋,事實上這個東西還是有很大的作用的,而且裝備這種“尿布”成本也並不高,可以說是一本萬利非常的劃算。
『玖』 日本軍官為什麼有的是戰斗帽和有的是大蓋帽
實際上沒什麼區別
實際上大蓋帽是1930年前日本陸軍的標准服裝配置,當時即使是士兵也帶大蓋帽
但從1931年開始,大蓋帽開始被戰斗帽取代
但直到1935年,還沒有完全替代,很多軍官還是帶著大蓋帽
實際上不光是帽子,軍服也是這樣,1937年後,日軍部隊開始換裝98軍服,但很多軍官還是佩戴之前的軍銜,以顯示自己的老資格
『拾』 日本鬼子以前戴的帽子是什麼帽子啊
日軍於1938年6月1日制定陸軍略帽,又稱戰斗帽,並正式配發「略帽垂布」。日本海軍陸戰隊和海軍艦艇官兵也先後配戴,日本警防團也採用戰斗帽。1940年戰斗帽成為日本國民服,戰時日本的官員、教師,乃至全體國民都戴戰斗帽,戰斗帽加「帽垂」是標準的鬼子兵形象。 關於那個帽子的垂布,一般說是遮陽、防蚊蠅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