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帽子類別 » 系在帽子上的穗狀物裝飾品叫什麼

系在帽子上的穗狀物裝飾品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9-21 08:48:19

Ⅰ 系在帽子上的穗狀裝飾品。(詞語或成語)

機靈巧妙:(妙語解煩)(妙語連珠)
對情況的變化察覺得快:(快刀斷亂麻)
照樣子寫詞語:1、橫七豎八
--夾七夾八
零七碎八
歪七扭八
2、前俯後仰--七上八下
一前一後
七高八低
3、白發蒼蒼--白雪皚皚
板上釘釘子
朝氣勃勃
4、歇歇涼---吹吹氣
握握手
歇歇腳

Ⅱ 纓的意思是什麼

纓是一個漢字,讀作yīng,本意是指系在脖子上的帽帶,也指綵帶,這是古代女子許嫁時所系的一種彩色帶子。

《墨子·公孟》,「鮮冠組纓,絳衣博袍。」

《莊子·讓王》,「正冠而纓絕。」

明代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戴朱纓寶飾之帽。」

「纓」組詞介紹:

長纓:漢語詞語,拼音是chánɡ yīnɡ,釋義是長繩子,今也比喻革命軍隊,革命力量。

請纓:讀音qǐng yīng,漢語詞彙,意思是指請求給他一根長纓,比喻主動請求擔當重任。

帽纓:拼音為mào yīng,漢語詞彙,指古代系帽子的帶子,指系在帽子上的穗狀裝飾物。

Ⅲ 帽子下面的穗子叫什麼

在中世紀的歐洲,城鎮里的男男女女都穿長袍,寒冷的大廳和透風的建築使得人們不得不披上長及地板並連著頭巾(hood, 兜帽,又叫坎肩)的長袍。這些長袍和頭巾製作的原料和顏色,由各的人財富和社會地位而決定。既然在早期大學中的學者都是傳教士,他們的穿著應與其在修道院的地位相一致,身上穿土褐色長袍,用頭巾保護他們的頭。於是,這種僧侶的黑色長袍和頭巾演變成了今天大學流行的禮服,不但學校畢業典禮的儀式上要穿,其他一些重大慶典也要穿。 後來,長袍和頭巾開始採用較為明亮的色調,不同學位的禮服也逐漸變得有些不同。學士,碩士,博士的禮服樣式的差別,主要出現在頭巾上。過了一段時間,頭巾不再與長袍相連,單獨成了一件物品,人們把它戴在頭上。到了十五世紀,帽子開始流行,頭巾幾乎成了飾物,人們穿它時,把它從頭頂順著脖子往下套,披掛在肩上,向後背垂下來。於是,學校禮帽應運而生。最初的學校禮帽的形狀起源於碩士學位的符號,有幾種不同的形狀,有的是圓形,有的是方形,有的在帽子中央有一簇裝飾物。今天的流蘇(tassel)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只不過更精緻罷了。牛津大學最先採用平低方形禮帽(mortarbard,意即灰泥板),民間則建議學校禮帽應做成學者的一本書那樣的形狀,這樣更能表現它的學術含義,更有書卷氣。 學位帽流蘇。據《學位服眷裝規范》,學位帽為方形黑色,博士帽流蘇為紅色,碩士帽流蘇為深藍色,校長帽流蘇為黃色。博士袍為黑、紅兩色,碩士袍為藍、深藍兩色,校長袍為紅、黑兩色。由於我國暫不推薦使用學士服,故學士服尚無統一標准,大多數參照國外高校的樣式,有「牛津版」、「劍橋版」等幾種樣式,一般學士帽的流蘇為黃色、學士袍為黑、紅兩色。在學位授予儀式上,由校長、院系領導或嘉賓將學位獲得者位於右前側的流蘇隨帽檐移至左側中部,並呈自然下垂狀,流蘇由右而左這一撥弄,表明校方准允這個學生走出師門。

Ⅳ 帽纓的意思

帽纓的意思是古代系帽子的帶子、系在帽子上的穗狀裝飾物,頂部有圓銅片,每根毛線由八股細線捻成,拼音為màoyīng,出自《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例句:
1、許姬哭泣著回到楚莊王面前告狀,讓楚王點亮蠟燭後查看眾人的帽纓,以便找出剛才無禮之人。
2、從上衣大襟上的「紐」到帽纓上的紐結,所有的聯結都是依靠「紐結」。
3、姑娘們愛穿各種綉花衣服,在花帽上以貓頭鷹羽毛作帽纓。

Ⅳ 帽纓形是什麼意思

某種物體很像帽子的形狀。

1、帽纓

讀音:mào yīng。

釋義:系在帽子上的穗狀裝飾物。

相關文物:青銅時代,哈密市五堡墓地出土。

2、形

拼音: xíng。

部首:彡;筆畫:7;繁體:形;五筆:GAET。

釋義:形狀;形體;實體;顯露;表現;對照;姓。

(5)系在帽子上的穗狀物裝飾品叫什麼擴展閱讀

相似的詞語:氈帽、箬帽、帽子。

1、氈帽

讀音:zhān mào。

釋義:用氈製作的帽子,氈:用獸毛或化學纖維製成的片狀物,可做防寒用品和工業上的墊襯材料。

2、箬帽

讀音:ruò mào。

釋義:箬竹的篾或葉子製成的帽子,用來遮雨和遮陽光。

3、帽子

讀音:mào zi。

釋義:戴在頭上保暖、防雨、遮日光等或做裝飾的用品;比喻罪名或壞名義。




Ⅵ 「紅纓」是什麼意思

1、紅纓,關山櫻的別稱,八重櫻的一個代表性品種,在中國廣泛栽種,花期3月底或4月初,花葉同開。與怨厴秸較為相似,花濃紅色,花莖6厘米左右。

2、《紅纓》也是一部兒童劇作品,是為獻禮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於2015年8月26日作為第五屆中國兒童戲劇節閉幕大戲在北京懷柔劇場首演,並在9月作為中國兒藝「2015年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展演劇目登陸中國兒童劇場。

(6)系在帽子上的穗狀物裝飾品叫什麼擴展閱讀

1、紅纓花葉同開,春葉紫褐色;花蕾紅色;花粉紅色,花瓣33-35 枚,花徑5.5-155px;雌蕊1-2個,有葉化現象;花絲少而較短;花萼筒形無毛。

2、《紅纓》講述了一段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動人事跡。抗日戰爭時期,河北省的一個山村裡,少年王二小的父母被日寇殘害,一心想參軍打鬼子,但年紀太小參軍未被允許,成為一個手拿紅纓槍的兒童團員。

在這個村莊里,還隱藏著共產黨領導下的《晉察冀日報》報社。二小在送報員的啟蒙下意識到報紙的重要性,明白了消滅敵人不僅是前方戰場上的殊死搏鬥,也是後方戰場上的機智較量。日寇對村莊展開了掃盪,為了保護報社和群眾,二小將日寇引入八路軍的埋伏圈,壯烈犧牲。

Ⅶ 帽纓形的意思是什麼

帽纓形的意思是古代帽子上穗狀裝飾物。

帽纓,拼音為mào yīng,一指古代系帽子的帶子,二指系在帽子上的穗狀裝飾物。出自《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第七》。作名詞,用於日常用語。

「纓」是武將帽子或者頭盔上面的象徵高貴身份的裝飾品,材質有毛,羽,絲,革等,顏色很多,歷朝歷代根據自己的喜好制定。

楚莊王拔掉帽纓的故事

楚莊王在宮中設宴招待群臣,妃子許姬親自替群臣斟酒助興。忽然一陣風吹進宮里,蠟燭熄滅,全場漆黑。有人趁機拉住許姬的衣袖想親近她,許姬便順手拔下那人的帽纓並掙脫離開,然後請庄王懲治沒有帽纓的臣子。

庄王卻不動聲色地對眾人說:「今天一定要盡興,請大家都把帽纓拔掉,否則不足以盡歡!」於是眾臣都拔掉帽纓,庄王再命人重新點燃蠟燭,盡歡而散。

三年後,晉國侵犯楚國,楚軍中有一員大將主動請命,奮勇殺敵,大獲全勝。班師回朝後,這名大將跪地稟庄王:「大王,臣就是三年前那個被王妃拔掉帽纓的罪人,從那時起我就時刻准備用自己的生命來報答你的恩德。」

Ⅷ 流蘇是什麼意思

流蘇通常指穗狀垂飾物,可以是由絲線、羽毛或者珠子串起來,起裝飾作用,在通常用在衣服、發飾或者一些器物上。

流蘇起源於18世紀的歐洲貴族皇室,最開始用於家居品的裝飾,隨著歷史的發展成為重要的花邊輔料。在我國歷史上也有對流蘇的記載,在三國時期,古鮮卑族部落有流蘇姓氏,後演變為慕容。唐代婦女流行的頭飾步搖也是流蘇的一種。

流蘇是一種下垂的穗狀物,可以由絲線、羽毛、珍珠串成,在古代常用於裝飾簾帳、扇子手柄,女性頭飾。發展到現代既保留傳統也有所創新,形式多樣,除了用來裝飾,也廣泛應用於圍巾、首飾、包包、服裝上,推動服飾品的創新和發展。

流蘇製作起來簡單,准備好絲線、流蘇帽、剪刀即可。首先把絲線整理好,在中間部位用一根線綁起來固定住,提起來這根固定線然絲線自然垂落成穗,然後用另外的線在穗的上端纏繞,最後把穗和流蘇帽粘在一起即可。

隨著復古風的流行,流蘇成為設計師們鍾愛的元素,用在飾品上動感十足,靈動多變,恰到好處的點綴能讓整體造型更具美感,迎合了大眾對美的追求。

Ⅸ 帽纓是什麼

帽纓,拼音為mào yīng,漢語詞彙,一指古代系帽子的帶子,二指系在帽子上的穗狀裝飾物。

稍殘,有28根毛線對折,對折處用毛線扎系,頂部有圓銅片,每根毛線由八股細線捻成。

例句:文武百官遵命紛紛扯下帽纓繼續狂飲,過了好一陣子,庄王才下令點燈,這樣誰是行為不軌者已無法辨認。

(9)系在帽子上的穗狀物裝飾品叫什麼擴展閱讀:

典故:

大約2600多年前(公元前605年),楚莊王率領眾將領南征北戰,平定各軍。凱旋而歸後,論功行賞,召來眾臣,大擺酒宴,歡聚一堂,慶祝勝利。這頓酒從中午一直喝到日落西山,夜幕降臨。此時楚莊王依然酒興勃發,便命令大臣們繼續喝酒,同時吩咐自己的愛妃許姬給群臣斟酒。

當時宴會上有一個叫唐狡的武官,當時已喝得差不多醉倒了,看見許姬飄飄欲仙地向他走過來,一時間禁不住心猿意馬起來。說來也巧,突然一陣風把大殿里的蠟燭全都吹滅了,頓時宮中一片漆黑,伸手看不到五指。

唐狡趁此機會,情不自禁地就伸出手去拉許姬的手。許姬非常生氣,順手把那人的帽纓揪了下來,回到楚莊王面前告狀,讓楚王點亮蠟燭後查看眾人的帽纓,以便找出剛才無禮之人。

這時,衛兵正要把蠟燭重新點上,楚莊王輕聲叫住他們:"等一下再點蠟燭!"他又對大臣們說:"諸位愛卿,今日大宴,我要給大家重新發一副帽纓以示表彰,

請你們馬上把自己帽子上的纓穗先拉斷"大臣們聽了,不知道楚莊王是什麼意思,但君命難違,只好稀里糊塗把自己帽子上那漂亮的纓穗扯斷了。隨後,楚莊王命令重新點上蠟燭,繼續飲酒作樂。

Ⅹ 帽子下面的穗子叫什麼

在中世紀的歐洲,城鎮里的男男女女都穿長袍,寒冷的大廳和透風的建築使得人們不得不披上長及地板並連著頭巾(hood, 兜帽,又叫坎肩)的長袍。這些長袍和頭巾製作的原料和顏色,由各的人財富和社會地位而決定。既然在早期大學中的學者都是傳教士,他們的穿著應與其在修道院的地位相一致,身上穿土褐色長袍,用頭巾保護他們的頭。於是,這種僧侶的黑色長袍和頭巾演變成了今天大學流行的禮服,不但學校畢業典禮的儀式上要穿,其他一些重大慶典也要穿。

後來,長袍和頭巾開始採用較為明亮的色調,不同學位的禮服也逐漸變得有些不同。學士,碩士,博士的禮服樣式的差別,主要出現在頭巾上。過了一段時間,頭巾不再與長袍相連,單獨成了一件物品,人們把它戴在頭上。到了十五世紀,帽子開始流行,頭巾幾乎成了飾物,人們穿它時,把它從頭頂順著脖子往下套,披掛在肩上,向後背垂下來。於是,學校禮帽應運而生。最初的學校禮帽的形狀起源於碩士學位的符號,有幾種不同的形狀,有的是圓形,有的是方形,有的在帽子中央有一簇裝飾物。今天的流蘇(tassel)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只不過更精緻罷了。牛津大學最先採用平低方形禮帽(mortarbard,意即灰泥板),民間則建議學校禮帽應做成學者的一本書那樣的形狀,這樣更能表現它的學術含義,更有書卷氣。

學位帽流蘇。據《學位服眷裝規范》,學位帽為方形黑色,博士帽流蘇為紅色,碩士帽流蘇為深藍色,校長帽流蘇為黃色。博士袍為黑、紅兩色,碩士袍為藍、深藍兩色,校長袍為紅、黑兩色。由於我國暫不推薦使用學士服,故學士服尚無統一標准,大多數參照國外高校的樣式,有「牛津版」、「劍橋版」等幾種樣式,一般學士帽的流蘇為黃色、學士袍為黑、紅兩色。在學位授予儀式上,由校長、院系領導或嘉賓將學位獲得者位於右前側的流蘇隨帽檐移至左側中部,並呈自然下垂狀,流蘇由右而左這一撥弄,表明校方准允這個學生走出師門。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4152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5213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3833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4300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3516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3522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4458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4093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3411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3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