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帽子類別 » 曹沖稱象的武官戴的什麼帽子

曹沖稱象的武官戴的什麼帽子

發布時間: 2022-09-22 21:28:36

1. 語文有戲:課本劇《曹沖稱象》劇本

時間:一千多年前的一天

地點:書房、後院河邊

人物:曹操、曹沖、探報、閆旭、文官甲、文官乙、武官甲、武官乙、士兵若干

【旁白:一千多年以前,常年戰亂,民不聊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時候,出現了一代梟雄曹操,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統領大軍常年征戰,取得了屬於自己的勢力范圍。有一天……】

場景:書房

{書房內,幾個文武百官以及六個侍衛分站在大廳兩邊,手握寶劍,神情嚴肅。曹操坐在廳內,低頭沉思。這時,從門外進來一個探報,匆匆走到曹操面前。}

探報(雙手握胸前):報,丞相。東吳的孫權給丞相賀壽的禮物,請丞相查收。

曹操(手一揮) :有何禮物,報上來。(士兵挨個拿著禮物上來)

探報(一一列出):有黃金一萬兩、鹿茸三箱、錦緞一千匹、還有一頭大象。這個大象巨大無比,所有的將士都在觀看這個大象。

曹操(略有沉思):大象?這個,倒是稀罕東西。百官們就跟隨我一同前去看看這個大象。

文官武官:是,丞相。

(百官跟隨曹操去看大象)(下場)

——轉場:後院河邊

{幾個將士圍在大象身邊,大象則是無關他人的活動著。這時,看見曹操帶領文武百官來到這邊,將士馬上分隔兩邊,讓曹操和文武百官近距離觀看大象,文武百官看到大象後,竊竊私語,時不時的對著大象指指點點。}

武官甲:丞相,這頭大象好大,看起來就像您一樣威風凜凜!

武官乙:此言差矣,這大象再大,也只是丞相的一個物品而已。

曹操:我倒是想看看這頭大象到底有多大?

曹操徑直走向大象

文官甲(對乙):這么大的大象你說他是怎麼生出來的?

文官乙:我也不知道,它每天得吃多少東西!

曹操(略捋胡須,轉身問百官):這么大的大象,有沒有人知道它的重量?誰能夠給出這個答案,我重重有賞。

{曹操話剛剛說完,大家都面面相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開始思索大象的重量。這時,有人走上前。}

武官甲(抖抖衣袖,指著大象說):我覺得這個大象,應該有二十斗米的重量。

武官乙(揮揮手):額,不止不止,絕對不止二十斗米,肯定要多得多,我覺得要有四十斗米。

{在場的文武百官眾說紛紜。}

文官甲:不對不對,我覺得應該是八十斗。

文官乙:錯啦,你看它,又高又大,光說腿就有宮殿的柱子那麼粗,我們站在它的身旁,還不及它的肚子那麼高,怎麼能用斗來計算呢?

武官甲:對對對,說得對呀。

武官乙:可是它到底有多重呢?

{頓時,所有人都安靜下來。}

曹操(面目一沉):你們這些人說了半天都沒有一個精確的答案。

{此話一出,所有人低頭沉思。過了一會兒,文官甲走到曹操跟前。}

文官甲(搖著扇子):丞相,聽說您家的三公子曹沖,聰明過人。丞相是否可以叫他過來,幫助大家得出大象的重量。

曹操(略捋胡須,轉身對身邊的人說):說得對,去上後院把三公子叫來。

——轉場:後院

{後院房間里,曹沖正在認真的看書,時不時的拿起毛筆在紙上寫著什麼。}

旁白:曹沖,歷年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自小生性智慧,勤奮好學,善於智力分析,被眾人稱其為「神童」。

曹沖背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老師這句是什麼意思?

閆旭:公子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廣泛地多方面學習,詳細地問,慎重地思考,明確地分辨,踏踏實實地做。

曹沖:我知道啦,就像孔子說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閆旭:對,公子以後無論在讀書還是在處事都應該多加思考多加學習。

曹沖:先生說的對,學生記住了。

{這時,敲門聲。}

士兵A(站在門外):丞相有請三公子前去,有事要和公子商量。

曹沖(天真的語氣):父親找我什麼事?

士兵A如實回答:東吳的孫權送來一些珍寶給大王賀壽,其中有一頭大象,體積碩大,大家都不知道他的重量,百官正在焦急思考,希望公子能去幫助大家。

{曹沖聽罷,會意的點點頭。}

曹沖:在哪裡

士兵A:在東橋的河邊。

曹沖(一揮手):先生,父親叫我有急事我就先去了

閆旭:公子記住,就像書中說的那樣遇事要多加思考啊

曹沖:知道啦先生

{士兵帶領著曹沖向大象所在方向走去。}

——轉場:河邊

{曹操、文武百官站在河邊等候曹沖的到來,一些文武百官是不是的向後院方向看去。不一會兒,曹沖匆匆走到曹操面前。}

曹沖(恭敬的語氣):父親叫孩兒有什麼事情嗎?

曹操(高興的說):沖兒,是這樣,東南國送來一些禮品,其中就有(指著大象)這只碩大的大象,文武百官們都無法知道他的重量,沖兒,你有什麼方法嗎?

{曹沖走到大象前,圍著大象左顧右看,轉了幾圈,冥思苦想。突然,一臉笑容的走到曹操面前。}

曹沖(開心的語氣):父親,能讓您手下士兵幫助孩兒完成這件事嗎?

曹操(疑惑):哦?難道沖兒想到測量大象的辦法了?

{曹沖望著曹操笑了笑。}

曹操(欣慰一笑):就按照你想的去做吧,有什麼要求只管說。

曹沖(邊想邊說):我需要有幾名擁有強壯身體的士兵,然後還要有一艘可以承載這只大象的船,還要一些大石頭。

曹操(疑惑):孩兒你,又要船,又要士兵,還要石頭,這是做什麼?

曹沖(一臉神秘的對曹操說):等會父親就知道了。

曹操:來人啊幾個士兵排著整齊的隊走上來。

曹沖(對著將士說):你們將大象牽到到船上,等船穩定後,在船上和水面對齊的的地方做一記號。

將士(聲音洪亮):好,領命。

【畫面:將士們現將大象牽到船上,等船穩定後,在船上做好記號。】

將士(走到曹沖面前):公子,記號已做好。

曹沖(點點頭,繼續對將士說):好,將大象牽下船。再找人把石頭搬到船上,直到船身沉到剛才刻記號的地方。

【畫面:將士將大象牽至船下。再找人將石頭搬至船上,直到船身沉到剛才所刻記號。】

{眾人都不解的看看曹沖,又看看大象,竊竊私語。}

百官甲(問乙):這是為什麼呀

武官乙(搖搖頭):我也不知道呀。

曹沖(笑著解釋到):是這樣的,大象的重量我們沒有辦法測量,但是將它放在大船上,在船所沉的位置做上記號,再將船上放上同等重量的石頭,讓石頭也沉到剛才記號的地方,我們只要稱出石頭的重量就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曹操欣賞的看著曹沖點了點頭。

{眾連聲稱贊,這時,曹操走到曹沖身邊。}

曹操(摸著曹沖的頭):不愧是我兒子,將來一定能成大事。

曹沖:父親過獎了,接下來大家把石頭搬下來,挨個稱出石頭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旁白:曹沖,天資聰明,風華絕代,考慮事情深思熟慮,成為曹操最喜歡的一個兒子。】

——完——

參考《新小品網》做些修改。

2. 求一個小故事

狐狸的窗戶
桔梗花異口同聲地說:
染染你的手指吧,再用它們搭成一個窗戶。
我采了一大捧桔梗花,
用它們的漿汁,染了我的手指。然後,喂,你看呀——
是什麼時候了呢,是我在山道上迷路時發生的事。我要回自己的山小屋去,一個人扛著長槍,精神恍惚地走在走慣了的山道上。是的,那一刻,我是徹底的精神恍惚了。我不知怎麼會胡思亂想起過去一個特別喜歡的女孩子來了。
當我在山道上轉過一個彎時,突然間,天空一下子亮得刺眼,簡直就好像是被擦亮的藍玻璃一樣……於是,地面上不知為什麼,也呈現出一片淺淺的藍色。
「哎?」
一剎那間,我驚呆了。眨了兩下眼,啊呀,那邊不是往常看慣的杉樹林了,是一片一眼望不到頭的原野。而且,還是一片藍色的桔梗花田。
我連大氣也不敢喘。自己究竟在什麼地方走錯了,竟冷不防闖到這么一個地方來了?再說,這山裡曾經有過這樣的花田嗎?
(立刻返回去!)
我命令自己道。那景色美得有些過分了,不知為什麼,讓人望而生畏了。 可是,那裡吹著讓人心曠神怡的風,桔梗花田一直延伸到天邊。就這么返回去,未免有點讓人覺得惋惜了。
「就稍稍歇一會兒吧!」
我在那裡坐了下來,擦去汗水。
就在這時,有一團白色的東西,刷地一下從我的眼前跑了過去。我猛地站了起來,只見桔梗花「刷刷」地搖出了一條長線,那白色的生靈像個滾動的球似的,向前飛跑。
沒錯,是一隻白狐狸。還是個幼崽。我抱著長槍,在後面緊追不舍。
不過,它速度之快,就是我拚死追也追不上。砰,給它一槍打死倒是簡單,但我想找到狐狸的老窩。那樣,我就能逮住裡面的一對老狐狸了。但小狐狸跑到了一個稍高一點的地方,我還以為它突然鑽進了花里,它卻就此消失了。
我一下子愣住了,簡直就彷彿看丟了白天的月亮一樣。真行,硬是巧妙地把我給甩掉了。
這時,從後面響起了一個怪里怪氣的聲音:
「歡迎您來!」
嚇了一跳,我回頭一看,身後是一家小店,門口有塊用藍字寫的招牌:
「印染-桔梗屋」
在那塊招牌下面,孤單單地站著一個系著藏青色圍裙,還是個孩子的店員。我頓時就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
(哈哈哈,是方才那隻小狐狸變的!)
我心裡覺得好笑極了,好吧,我想,我就假裝沒有識破,逮住這只狐狸吧。於是,我強擠出一臉笑容說:
「能讓我歇一會兒嗎?」
變成了店員的小狐狸甜甜地一笑,給我帶路:
「請,請。」
店裡面沒鋪地板,泥土地上擺著五把白樺做的椅子,還有一張挺好看的桌子。
「挺不錯的店嘛!」
我坐到了椅子上面,摘下帽子。
「是嗎,托您的福了。」
狐狸恭恭敬敬地端來了茶水。
「叫染屋,那麼,染什麼東西呢?」
我帶著半是嘲笑的口氣問道。想不到,狐狸出其不意地把桌子上我那頂帽子抓了起來,說:
「什麼都染。這頂帽子就能染成漂亮的藍色。」
「真——不像話!」
我慌忙把帽子奪了回來。
「我可不想戴什麼藍色的帽子!」
「是這樣啊,那麼……」
狐狸從我的上身看到下身,這樣說道:
「這條圍脖怎麼樣?還是襪子?褲子、上衣、毛衣都能染成好看的藍色啊!」
我臉上顯出討厭的神色。這傢伙,在說什麼呀,人家的東西怎麼什麼都想染一染呀,我發火了。
不過,大概人和狐狸一樣吧,狐狸一定是想得到報酬吧?也就是說,是拿來當成顧客來對待了吧?
我一個人點點頭。我想,茶都給倒了,不染點什麼,也對不住人家啊。要不就染染手絹吧,我把手往兜里伸去,這時,狐狸發出了一聲刺耳的尖叫:
「對了對了,就染染你的手指吧!」
「手指?」
我不由得怒上心頭:
2 【童話】狐狸的窗口——淡淡憂傷
「染手指怎麼受得了?」
可狐狸卻微微一笑:
「我說呀,客人,染手指可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啊!」
說完,狐狸把兩手在我眼前攤開了。
白白的兩只小手,惟獨大拇指和食指染成了藍色。狐狸把兩只手靠到一起,用染成藍色的四根手指,搭成了一扇菱形的窗戶。然後,把這個窗戶架到了我的眼睛上。
「喂,請朝里看一眼。」
狐狸快樂地說。
「唔唔?」
我發出了不感興趣的聲音。
「就看一下。」
於是,我勉勉強強地朝窗戶里看去。這一看,讓我大吃一驚。
手指搭成的小窗戶里,映出了一隻白色狐狸的身姿,那是一隻美麗的雌狐狸。豎著尾巴,一動不動地坐在那裡。看上去,宛如在窗戶上貼了一張狐狸的畫。
「這、這究竟是……」
我由於過度吃驚,竟發不出聲音了。狐狸只說了一句:
「這是我媽媽。」
「……」
「很久很久以前,被『砰——』地打死了。」
「砰——?是槍嗎?」
「是,是槍。」
狐狸的雙手輕輕地垂了下來,低下了頭。沒發覺自己的真面目已經暴露了,不停地說了下去:
「盡管這樣,我還是想再見到媽媽。哪怕就是一次,也想再見到死去的媽媽的樣子。這就是你們所說的人情吧?」
我連連點頭稱是,心想,這話怎麼越說越悲傷了?
「後來,仍然是這樣一個秋日,風呼呼地吹,桔梗花異口同聲地說:染染你的手指吧,再用它們搭成一扇窗戶。我采了一大捧桔梗花,用它們的漿汁,染了我的手指。然後,喂,你看呀——」
狐狸伸出兩只手,又搭起了窗戶。
「我已經不再寂寞了。不論什麼時候,我都能從這扇窗戶里看到媽媽的身影了。」
我是徹底被感動了,不住地點頭。其實,我也是孤零零的一個人。
「我也想要這樣一扇窗戶啊!」
我發出了孩子一般的聲音。於是,狐狸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那樣的話,我馬上就給您染吧!請把手在那裡攤開。」
我把雙手擱到了桌子上。狐狸把盛著花的漿汁的盤子和毛筆拿了過來。然後,用蘸滿了藍水的毛筆,慢慢地、細心地染起我的手指來。很快,我的大拇指和食指就被染成了桔梗的顏色。
「啊,染好了。您快點搭成一扇窗戶看看吧!」
我的心怦怦直跳,搭起了一扇菱形的窗戶。然後,忐忑不安地把它架到了眼睛上。
於是,我的那扇小窗戶里,映出了一個少女的身姿。穿著花樣的連衫裙,戴著一頂扎有緞帶的帽子。這是一張我似曾見過的臉。她眼睛下面,有一粒黑痣。
「唷,這不是那孩子嗎?」
我跳了起來。是我過去最最喜歡,而現在再也不可能見到了的那個少女呀。
「喂,染手指,是一件美好的事吧?」
狐狸天真無邪地笑開了顏。
「啊啊,太美好啦。」
我想表示謝意,就去摸褲子的口袋,可是口袋裡一分錢也沒有。我就對狐狸這樣說:
「真不巧,一分錢也沒有。這樣吧,我的東西,你要什麼我給你什麼。帽子也行,上衣也行,毛衣也行,圍脖也行……」
於是狐狸說:
「那麼,請把槍給我。」
「槍?這……」
我有點為難了。但一想到剛剛得到的那扇美麗的窗戶,一桿槍,也就不值得惋惜了。
「好吧,給你吧!」
我大方地把槍給了狐狸。
「多謝您了。」
狐狸匆忙鞠了一躬。收下了我的槍,還送給我一些蕈朴什麼的做禮物。
「請今晚燒點湯喝吧。」
蕈朴已經用塑料袋裝好了。
我問狐狸回家的路。什麼呀,狐狸說,店後面就是杉樹林,在林子里走上二百來米,就是你那小屋了。我謝過他,就按他說的,繞到了店的後面。在那裡,我看到了那片早已熟悉的杉樹林。秋天的陽光直瀉下來,林子里充滿了暖意,靜極了。
「啊!」
我禁不住發出了贊嘆的聲音。本以為對這座山已經了如指掌了,想不到還有這樣一條秘道。此外,還有那麼美麗的花田、親切的狐狸小店……我的心情變得好極了,竟哼起鼻歌來了。一邊走著,還一邊用雙手搭起了窗戶。
這一回,窗戶里下起了雨。茫茫一片,是無聲的霧雨。
隨後,在霧雨深處,一個我一直深情眷戀著的庭院模模糊糊地出現了。面對庭院的,是一條舊舊的走廊。下面扔著孩子的長筒靴,任雨淋著。
(那是我的哦。)
我猛地記了起來。於是,我的心怦怦地跳開了,我想,我媽媽這會兒會不會出來拾起長筒靴呢?穿著那件做飯時穿的罩衫,頭上扎著白色的布手巾……
「哎呀,這可不行噢,亂扔一氣。」
我好像聽到了這樣的聲音。庭院里,是媽媽的一塊小小的菜園子,那一片綠紫蘇,顯然也被雨淋濕了。啊啊,媽媽會到院子里來摘那葉子吧……
屋子裡透出了一線亮光。開著燈。夾雜著收音機的音樂,不時地聽到兩個孩子的笑聲。那一個是我的聲音,還有一個,是我那死去的妹妹的聲音……
唉——,一聲長嘆,我把雙手垂了下來。怎麼搞的,我竟悲痛欲絕起來。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一場大火燒毀了我們的家。這個庭院,現在早就沒有了。
盡管如此,可我卻擁有了了不得的手指啊!我要永遠珍愛這手指,我一邊想,一邊走在林間的道上。
可是,一回到小屋,我首先做的是一件什麼事呢?
啊啊,我竟完全無意識地洗了手!這是我多年來的一個習慣。
不好,當我意識到的時候,已經太晚了。藍藍的顏色馬上就被洗掉了。不管我怎樣用洗過的手指搭成一扇菱形的窗戶,從裡面只能看到小屋的天花板。
那天晚上,我也忘記吃狐狸送給我的蕈朴了,垂頭喪氣地耷拉著腦袋。
第二天,我決定再到狐狸家去一趟,重染一遍手指。作為報酬,我做了好些三明治,往杉樹里走去。
然而,在杉樹林里怎麼走,都還是杉樹林,哪裡也沒有什麼桔梗花田。
後來,我在山裡找了許多天。稍稍聽到了一聲像是狐狸的叫聲,林子里哪怕是有一團白色的影子閃過,我都會豎耳聆聽,凝神朝那個方向尋去。但是,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遇見過狐狸。
雖說如此,我還是常常會用手指搭成一扇窗戶。我想,說不定會看到點什麼呢。常有別人嘲笑我,你怎麼有這個怪癖?

3. 曹沖稱象的故事

有一次,吳國孫權送給曹操一隻大象,曹操十分高興。大象運到許昌那天,曹操帶領文武百官和小兒子曹沖,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沒有見過大象。這大象又高又大,光說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麼粗,人走近去比一比,還夠不到它的肚子。曹操對大家說:「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們哪個有辦法稱它一稱?」 嘿!這么大個傢伙,可怎麼稱呢!大臣們都紛紛議論開了。

一個說:「只有造一桿頂大的秤來稱。」

而另一個說:「這可要造多大一桿秤呀!再說,大象是活的,也沒辦法稱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塊兒稱。」

他的話剛說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有人說:「你這個辦法可不行啊,為了稱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嗎?」

大臣們想了許多辦法,一個個都行不通。可真叫人為難呀。

這時,從人群里走出一個小孩,對曹操說:「父親,我有個法兒,可以稱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愛的兒子曹沖,就笑著說:「你小小年紀,有什麼法子?你倒說說,看有沒有道理。」

曹沖趴在曹操耳邊,輕聲地講了起來。曹操一聽連連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備稱象,然後對大臣們說:「走!咱們到河邊看稱象去!」

眾大臣跟隨曹操來到河邊。河裡停著一隻大船,曹沖叫人把象牽到船上,等船身穩定了,在船舷上齊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條道道。再叫人把象牽到岸上來,把大大小小的石頭,一塊一塊地往船上裝,船身就一點兒一點兒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剛才刻的那條道道和水面一樣齊了,曹沖就叫人停止裝石頭。

大臣們睜大了眼睛,起先還摸不清是怎麼回事,看到這里不由得連聲稱贊:「好辦法!好辦法!」現 在誰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頭都稱一下,把重量加起來,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興了。他眯起眼睛看著兒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們,好像心裡在說:「你們還不如我的這個小兒子聰明呢!」

(3)曹沖稱象的武官戴的什麼帽子擴展閱讀:

曹沖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悅,即施行焉.

經專家實地考證,曹沖稱象地點在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城西崗村一帶。

短文意在稱贊曹沖幼時過人的智慧。年齡不在大小,關鍵是遇事要善於觀察,開動腦筋想辦法,小孩也能辦大事。

「曹沖稱象」 在中國幾乎是婦孺皆知的故事。年僅六歲的曹沖,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體的重力等於水對物體的浮力這一物理原理,解決了一個

連許多有學問的成年人都一籌莫展的大難題,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可是,在那個年代(公元200年),雖然阿基米德原理已經發現了500年,但這一原理直到1627年才傳入中國,小曹沖不可能知道這個原理,更不用說浮沉條件了。

實際上,聰明的曹沖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換法」。用許多石頭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劃記號,讓大象與石頭產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稱出石頭的重量,使「大」轉化為「小」,分而治之,這一難題就得到圓滿的解決。

等量替換法是一種常用到的科學思維方法。這里再講一個愛迪生的小故事。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有一位數學基礎相當好的助手叫阿普頓。有一次,愛迪生把一隻電燈泡的玻璃殼交給阿普頓,要他計算一下燈泡的容積。

阿普頓看著梨形的燈泡殼,思索了好久之後,畫出了燈泡殼的剖視圖、立體圖,畫出了一條條復雜的曲線,測量了一個個數據,列出了一道道算式。

經過幾個小時的緊張計算,還未得出結果。愛迪生看後很不滿意。只見愛迪生在燈泡殼里裝滿水,再把水倒進量杯,不到一分鍾,就把燈泡的容積「算」出來了。這里,愛迪生用倒入量杯里的水的體積代替了燈泡殼的容積,用的也是等量替換法。

取自《三國志》:沖少聰察,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大悅,即施行焉。

作者簡介

陳壽(233-297),字承祚,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西晉史學家。他小時候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

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入晉以後,歷任著作郎、長平太守、治書待御史等職。280年,晉滅東吳,結束了分裂局面。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三國志》。

4. 曹沖稱象的故事

曹沖稱象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有聽過,講述了聰明的曹沖如何為大象稱體重的故事,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曹沖稱象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故事

有一次,吳國孫權送給曹操一隻大象,曹操十分高興。大象運到許昌那天,曹操帶領文武百官和小兒子曹沖,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沒有見過大象。這大象又高又大,光說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麼粗,人走近去比一比,還夠不到它的肚子。曹操對大家說:「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們哪個有辦法稱它一稱?」 嘿!這么大個傢伙,可怎麼稱呢!大臣們都紛紛議論開了。

一個說:「只有造一桿頂大的秤來稱。」

而另一個說:「這可要造多大一桿秤呀!再說,大象是活的,也沒辦法稱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塊兒稱。」

他的話剛說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有人說:「你這個辦法可不行啊,為了稱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嗎?」

大臣們想了許多辦法,一個個都行不通。可真叫人為難呀。

這時,從人群里走出一個小孩,對曹操說:「父親,我有個法兒,可以稱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愛的兒子曹沖,就笑著說:「你小小年紀,有什麼法子?你倒說說,看有沒有道理。」

曹沖趴在曹操耳邊,輕聲地講了起來。曹操一聽連連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備稱象,然後對大臣們說:「走!咱們到河邊看稱象去!」

眾大臣跟隨曹操來到河邊。河裡停著一隻大船,曹沖叫人把象牽到船上,等船身穩定了,在船舷上齊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條道道。再叫人把象牽到岸上來,把大大小小的石頭,一塊一塊地往船上裝,船身就一點兒一點兒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剛才刻的那條道道和水面一樣齊了,曹沖就叫人停止裝石頭。

大臣們睜大了眼睛,起先還摸不清是怎麼回事,看到這里不由得連聲稱贊:「好辦法!好辦法!」現在誰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頭都稱一下,把重量加起來,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興了。他眯起眼睛看著兒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們,好像心裡在說:「你們還不如我的這個小兒子聰明呢!」

原文

曹沖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悅,即施行焉。

譯文

曹沖年齡五六歲的時候,知識和判斷能力如一個成年人。有一次,孫權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想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他的屬下這件事,但他們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曹沖說:「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它東西,稱一下這些東西,那麼比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聽了很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注釋

1.生:長到。

2.智意:智慧。

3.及:比得上。

4.若:相比。

5.致:送。

6.太祖:曹操,即曹沖之父。

7.欲:想要。

8.訪:詢問。

9.群下:手下群臣。

10.咸:都。

11.理:辦法。

12.置:安放。

13.物:物品。

14.校:同「較」,比較。

15.悅:高興,開心。

16.施行焉:按這辦法做了。

曹沖稱象原理

實際上,聰明的曹沖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換法」。用許多石頭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劃記號,讓大象與石頭產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稱出石頭的重量,使「大」轉化為「小」,分而治之,這一難題就得到圓滿的解決。

等量替換法是一種常用到的科學思維方法。這里再講一個愛迪生的小故事。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有一位數學基礎相當好的助手叫阿普頓。有一次,愛迪生把一隻電燈泡的玻璃殼交給阿普頓,要他計算一下燈泡的容積。阿普頓看著梨形的燈泡殼,思索了好久之後,畫出了燈泡殼的剖視圖、立體圖,畫出了一條條復雜的曲線,測量了一個個數據,列出了一道道算式。經過幾個小時的緊張計算,還未得出結果。愛迪生看後很不滿意。只見愛迪生在燈泡殼里裝滿水,再把水倒進量杯,不到一分鍾,就把燈泡的容積「算」出來了。這里,愛迪生用倒入量杯里的水的體積代替了燈泡殼的容積,用的也是等量替換法。

出處

取自《三國志》:沖少聰察,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大悅,即施行焉。

作者簡介

陳壽(233-297),字承祚,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西晉史學家。他小時候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入晉以後,歷任著作郎、長平太守、治書待御史等職。280年,晉滅東吳,結束了分裂局面。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三國志》。

陳寅恪《三國志曹沖華佗傳與佛教故事》里指出,《三國志》的曹沖、華佗傳中,都有佛教故事輾轉因襲雜糅附會其間。《魏志》所記載"曹沖稱象",乃附會北魏《雜寶藏經》里的佛經故事,因為象在當日並非中原的動物,《雜寶藏經》的漢譯雖在此後,但這故事卻早已傳入中土。

曹沖簡介

曹沖曹沖 (196—208),字倉舒,謚號鄧哀王,東漢末年沛(pèi)國譙(qiáo)(今安徽亳(bó)州市)人。是曹操的兒子,由曹操的小妾環夫人所生。

曹沖從小聰明仁愛,與眾不同,深受曹操喜愛。建安十三年,曹沖病重不治而去世,年僅十二歲。與甄氏亡女合葬,追贈騎都尉印綬,黃初二年追贈謚「鄧哀侯」,追加號為「公」,太和五年,加沖號曰鄧哀王。對於曹沖的母親,是一位只在歷史上留下一筆的所謂「環夫人」,但卻為曹操生有沖,據,宇,三子,有這點可以看出,曹操對於這位環夫人還是喜歡的,但環夫人的身世,生死都是謎,有待考證。

發生地

曹沖稱象發生地——河北臨漳史料記載,曹沖稱象在毛象坡,黃浩和有關專家學者研究考證史料,又經實地考察,毛象坡就在河北省臨漳縣崗村一帶。

黃浩介紹,崗村在臨漳縣是一個古老的地方,河北省臨漳縣地處太行山東麓山前平原與漳河沖積平原的交匯處,其地勢開闊平緩,一馬平川,臨漳城西的崗村名字的出現,說明崗村當時是建立在高於一般地方的土坡或土崗上的,推測是因毛象坡而得名。

另據臨漳縣舊縣志記載:「毛象坡在縣城東北二十里,周圍五里,古畜象於坡。」春秋齊桓公築鄴城,戰國西門豹為鄴令,漢高祖始置鄴縣,縣城治所在鄴城長達1000餘年,直到北周建德六年,臨漳縣治所才從鄴城遷出。上世紀八十年代經國家考古專家實地發掘考測的臨漳鄴城遺址城廓的東北角——洪善村往東北方向二十里,正好是崗村一帶。這與文獻記載也完全相符。

清朝道光年間臨漳縣令姚柬之,經過十六年翻閱古籍,實地考察寫出了《臨漳縣·漳水圖經》,仍存,其中《曹魏五都圖第九》圖中展現漳河流向由西向東在今臨漳縣城北,途徑崗村村北。上世紀90年代末,村民們修房蓋屋,經常在緊臨村北處淘沙,直至淘到五六米以下,沙質良好,這說明那裡當年是漳河河床故道,又一次證明那是曹沖稱象的地方。

歷史評價

在三國神童之中,名氣最大的無疑就是曹沖了——當然,這是近幾十年來的事,原先是孔融的,三字經中有「融四歲,能讓梨」,結果是所有識字的就都知道這個人。可惜孔融沒有早夭,結果這個位置就得讓給曹沖了。因為有「曹沖稱象」的故事流傳,使我輩還搞不清曹操的姓名是怎麼回事時,就已經把曹沖作為偶像來崇拜了。

其實曹沖不僅有稱象這類「小聰明」,而且「辨察仁愛,與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於眾,故特見寵異。」經常利用他的智慧和地位來辦一些救人性命的大事,據史書記載:「時軍國多事,用刑嚴重。……凡應罪戮,而為沖微所辨理,賴以濟宥者,前後數十」。大概正因如此,才得到了曹操的喜愛,年紀很小,就被曹操選為繼承人。可惜他僅僅活了十三歲就患急病死去了。

很多人以為曹沖宅心寬厚,曹操喜歡他只是因為其智力超群,如果他不早夭而亡,以他的仁慈,在與曹丕等人不可避免的爭斗中會是一個什麼結局,很難預料。但我覺得大家可能忽視了另一方面,就是他和另一個神童周不疑的關系。周不疑也得到了曹操非比尋常的寵愛,但曹沖一死,曹操立刻 「欲除之」。雖然曹丕勸諫以為不可,可曹操卻認為:「此人非汝所能駕御也。」,終於派人將其暗殺。看來,曹操對曹沖的政治能力也是非常看重的。我認為史書中所記載的曹沖寬仁宅厚的性格品質可能僅僅是一方面,他的性格中很可能還隱藏著極為果斷勇武的另一方面,就如同劉備,雖然寬厚仁義,愛民如子,但殺起人來,可是一點也不拖泥帶水的。所以曹操才如此喜愛他。如果不是早死,他很有可能是一個漢武帝或者康熙一樣的'英明之主。

那麼使一代英雄為之氣短的曹沖究竟是如何一個天才呢?據《魏書鄧哀王沖傳》說,曹沖從小就表現出驚人的天賦,理解能力很強,到5,6歲其才智便達到成人水平。他無疑是個天才,在今天就該受到特殊照顧的吧。可是他其實是曹操小妾環夫人所生,按理在繼位問題上不應該有任何優勢的(也曾經看到過些中外文章對當時長子的繼位正統性的不可動搖性表示懷疑。而且當時卞夫人深得曹操本人和其他人的尊重,曹沖不大可能是因為環夫人受寵而讓曹操愛如掌上明珠。順便說一句,劉禪的母親也是小妾,連升位正宮的機會都沒有就歸天了。所以那時候廢立之事看來還有商量的餘地。這里暫且不談)。曹操在他死了以後,曾對曹丕說曹沖之死對自己來說是不幸,但對曹丕等人來說就是大幸了。這段記載的真實性應該比較大,因為為了這件事,有個官兒(叫荀彧)曾經很嚴肅的批評了曹操。的確那樣的話對其他王位繼承人來說是具有很強打擊性質的。言歸正傳,《魏書鄧哀王沖傳》還記載了一件事,說當時曹操以大軍征天下,令行禁止,刑律非常嚴厲,這導致經常有冤案發生。有一次,放在倉庫里的一副馬鞍被老鼠咬壞了,恰好那是曹操的。倉庫管理員嚇壞了,認為自己一定在劫難逃,死定了。曹沖知道以後,就用刀把衣服弄了小洞,裝成是老鼠咬破的,一臉愁容。曹操見到以後,就問他怎麼了。他回答說:「大家都說,衣服被老鼠咬了,衣服的主人要遭遇不幸」。曹操笑了笑說:「那都是瞎胡扯,根本不會有什麼幸與不幸的」。不知道曹操是否是個唯物論者,但是從這里我們可見曹操是個很現實的人,後來他為曹沖禱告,可見其心之憂。那個倉庫管理員還是如實地上報了老鼠咬破馬鞍的事,曹操一下明白了曹沖的用意,笑了笑,也沒有追究這件事了。

比起才高八斗的曹植和玩弄權術的曹丕,曹沖的智慧可以說是驚人的。那兩個傢伙成天靠著幾個玩小聰明的傢伙出謀劃策,實在讓人厭惡。而曹沖那麼小就會因勢利導,給他父親講道理,把握人的心理之准確,實在可以稱得上是個天才。而且智慧用在救護弱小人物身上,他的心靈一定是非常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這也許是他母親是個一般的小妾,懂得下層人的凄苦,所以耳聞目染的曹沖從小就比較正直吧。

在另外一本日文資料里曾經看到過對當時另一個天才的記述,是引用《魏書劉表傳付「先賢傳」》里的文字。當時有個叫周不疑的人,也是個天才,非常聰明。和曹沖有一比,本來沒什麼的,可是曹沖夭亡,曹操坐不住了,他要殺了周不疑以絕後患。曹丕不以為然,還跑去上諫。結果曹操把他訓斥了一通:「如果是曹沖到還罷了,周不疑不是你這樣的人玩得轉的」。於是派人去把周不疑刺殺了。這里我們可以推測,曹操當時很可能把周不疑作為曹沖的輔佐來關注的,所以曹沖死了,曹操要急不可待的殺掉他,而不願意留給曹丕等人。據說《魏略》里也有一段記載說曹丕曾感慨道:「要是我弟弟曹沖在,我很難說是否有今天這樣,可以支配天下」。從此咱們也可見一斑。

我想曹沖要在,他應該是個很好的君主。而且以他的智慧是不會上演「七步詩」這樣的家庭悲劇的,後人一直為曹植那詩表現出來的靈氣而感懷,甚至忽略了那背後的殘酷和醜陋,詩文的文學價值不應該掩蓋成詩背景後面人類自私的丑惡。

值得一提的事,曹沖夭亡似乎應該是在建安十三年,那年冬天恰好就是赤壁之戰。大家可以做個年表看看,那十年曹操的戎馬生涯是如何度過的,大小戰爭不斷。估計他剛從北方回來,還沒來得及認真考察曹沖,他的寶貝兒子就病倒了,憂郁的他估計也對戰事有些厭倦,居然為曹沖日夜禱告。可惜天才總要回到天上,曹操估計還沒來得及咽下悲痛就匆匆南征荊州,才有了他人生最大的失敗。所以他對曹丕說曹沖之死對自己來說是不幸,但對曹丕等人來說就是大幸這段話應該不是空穴來風。

惜哉,倉舒!悲哉,孟德!

故事解說

曹沖的父親曹操是個大官,孫權送給他一隻大象,他很想知道這只大象有多重,就叫 他手下的官員想辦法把大象稱一稱。 這可是一件難事。大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怎麼稱法呢?那時候沒有那麼大的秤,人也沒有那麼大的力氣把大象抬起來。官員們都圍著大象發愁,誰也想不出秤象的辦法。

正在這個時候,跑出來一個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說:「我有辦法,我有辦法!」官員們一看,原來是曹操的小兒子曹沖,嘴裡不說,心裡卻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辦法來,一個五歲的小孩子,會有什麼辦法!

可是千萬別瞧不起小孩子,這小小的曹沖可就是有辦法。他想的辦法,就連大人一時也想不出來。他父親就說:「你有辦法快說出來讓大家聽聽。」

曹沖說:「我稱給你們看,你們就明白了。」

他叫人牽了大象,跟著他到河邊去。他的父親,還有那些官員們都想看看他到怎麼個稱法,一起跟著來到河邊。河邊正好有隻空著的大船,曹沖說:「把大象牽到船上去。」

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一些。曹沖說:「齊水面在船幫上劃一道記號。」記號劃好了以後,曹沖又叫人把大象牽上岸來。這時候大船空著,大船就往上浮起一些來。

大家看著,一會兒把大象牽上船,一會兒又把大象牽下船,心裡說:「這孩子在玩什麼把戲呀?」

接下來曹沖叫人挑了石塊,裝到大船上去,挑了一擔又一擔,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行了,行了!」曹沖看見船幫上的記號齊了水面,就叫人把石塊又一擔一擔地挑下船來。這時候,大家明白了:石頭裝上船和大象裝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記號上,可見,石頭和大象是同樣的重量;再把這些石塊稱一稱,把所有石塊的重量加起來,得到的總和不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嗎?

大家都說,這辦法看起來簡單,可是要不是曹沖做給大家看,大人還真想不出來呢。曹沖真聰明!

5. 幫我找十個數學小故事

1. 常言道: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只要你肯做有心人,實際例子俯拾皆是。
人民幣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東西了,幾乎每天都要和它打交道,但是對於人民幣為什麼只有1、2、5這三種數額的票面,而沒有其它數額的票面這一問題,卻很少有人問津。
其實這里就有一個數學道理。人民幣作為一種流通貨幣,銀行在發行時就考慮到貨幣的票額品種要盡量少,並且要能夠容易地組成1至9這九個數字。這樣既可完成貨幣的使命,又可以減少流通中的繁瑣。通過精心挑選,1、2、5脫穎而出,成為最佳組合之一。因為用1、2、5這三個數可以組成10以內的其它任何數,而且所用的票數最多也只有3個,如:1+2=3,2+2=4,5+1=6,5+2=7,5+2+1=8,5+2+2=9,所以,只要1、2、5幾種面額就足夠用了。
另外,除了1、2、5這一種組合外,還有1、3、5也是符合前面兩個要求的組合,用它也能組成 10以內的其它任何數,如:1+1=2,3+1=4,5+1=6,5+1+1=7,5+3=8,5+3+1=9。
看了以上的分析,你是否對身邊的這一數學問題發生興趣了呢?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在等著你去挖掘、去探索……
2.「曹沖稱象」的故事,大家都比較熟悉,可是「打撈鐵牛」的故事卻很少有人知道。
事情發生在很久以前的宋代。
永濟縣的城門口貼了一張醒目的官府「告示」,上面寫著:黃河泛濫,城外浮橋沖毀。兩岸拴橋的八大鐵牛亦捲入水中。為重建浮橋,鎮住洪水,有能力將鐵牛一一撈出者,賞銀千兩……
告示前圍著一堆人仰頭觀看,議論紛紛。人們常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可是「賞銀千兩」,雖是重金,卻沒有勇夫。一條鐵牛數千斤重,那時候又沒有現代起重機,誰有這么大的力量,能把鐵牛拖上來?更何況鐵牛還沉沒在水下!有人說:「除非等水退下了,叫幾百個人去抬……」
「眼下洪水泛濫,沒有鐵牛鎮住……怎麼能等到河水乾涸呢?」
官府擔憂,百姓也心急。告示貼出多日,無人敢揭榜應召。一天忽然來了個穿著寬大法衣面目清瘦的和尚,他認真地讀了幾遍告示後,便捋起衣袖,伸手揭下告示,將它折疊起來,從容地拿走。圍觀的人看著這位身體單薄的光頭和尚,一片驚疑,有人鄙夷地問道:「師父,你揭榜是去撈鐵牛嗎?這話還用問嗎?和尚沒有回答。有人好奇地問道:「一個鐵牛幾千斤,八個鐵牛數萬斤重,師父,莫非有神仙幫助你撈嗎?」和尚淡淡一笑,說:「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就讓水再把它送上來。」這神神秘秘地回答,更讓大家捉摸不透。
打撈鐵牛的那天,圍觀的人群黑壓壓一片。只見那個光頭和尚,請了一些助手,撐著兩只木船,果然把鐵牛一個個撈了出來。後來人們才知道,這位和尚就是著名的工程學家懷丙。
你能知道懷丙是怎樣把鐵牛從水裡撈出來的嗎?
懷丙和尚的方法是:
將兩只木船裝滿泥沙,直至重量使船舷稍高出水面,並在兩船之間橫拴著一根粗大的木料,將船劃到鐵牛沉沒的水上停下。
再請水性好的人,帶著繩索潛入水底,將繩的一端牢系在鐵牛身上,另一端拉緊,綁在兩船之間的木料上。
最後,叫人把船上的泥沙扔到河裡,這樣船的重量減輕了,靠水的浮力,船舷便逐漸高離水面,從而通過木料上的繩索把鐵牛提起,吊在水中。這樣劃動船漿,鐵牛便被拖到新建浮橋的地方了。
3.傳說古希臘的國王,想制一頂與泰爾的王冠一模一樣的純金王冠,便召見一位高明的首飾匠,向他說明了旨意,並如數讓他稱走了黃金。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首飾匠如期將王冠交來,外表金碧輝煌,確實與泰爾的王冠完全相同,重量也恰如取走的黃金。國王按照自己原先的許諾,給了首飾匠重重的獎勵。
但是那個首飾匠的舉止行動像個騙子,被取去的黃金會不會偷換下來而摻進了別的金屬?面對這個金色的王冠,國王的心一下子冷了!但是不把王冠熔化,又怎能判定黃金中是否摻了假?這么美麗輝煌的王冠,又怎麼捨得再熔化?國王被這個難解的疑團日夜纏繞,寢食不安,終於卧病不起。
最後,他召見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是當時最著名的智者。國王把這個難題交給了他:必須檢驗王冠是不是純金製造,卻又不準損壞王冠的一絲一毫。
阿基米德苦思冥想,把所有想到的辦法,都作了嘗試,然而仍不能揭開王冠的秘密。他忘記了飲食、睡眠,忘記了洗澡、治病,痴痴迷迷,連夢中都叨念著:「王冠……國王……首飾匠……銀子……金子……」
幾個星期以後,阿基米德蓬頭垢面,妻子把他趕進了浴室里。
當阿基米德浸入水中之後,突然感到自己的體重減輕了,只要輕輕用力,身體就能浮起……此時,他滿腦袋的仍是王冠……國王……首飾匠……金子……銀子……。身體一會兒沉下,一會兒浮上,浴盆的水位也一會兒升,一會兒降……
阿基米德忽翻身跳起,大聲高呼:「有辦法了,有辦法了!」連衣服也沒穿,光著身子直向王宮奔去,路上留下一條濕漉漉的足跡……
你知道,阿基米德從水的浮力中得到了什麼啟示嗎?
解:阿基米德根據身體在浴缸中沉浮引起了水位升降的道理,取了一隻盛滿水的容器,將王冠放進水中,容器里的水必然溢出。他把溢出的水收集在另一個容器里。
接著他將一塊與王冠同樣重的純金,也放進那個盛滿水的容器中,再把溢出的水收集起來。
如果王冠是純金製成的,那麼兩次溢出的水應該同樣多,可是王冠排出的水,與純金排出的水並不同,說明王冠中摻進了比重與純金不同的材料,從而斷定金冠中被摻了假。
阿基米德終於解決了難題。狡詐的金匠因此受到了懲罰。
4.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的兩名偵察員在取得了重要情報後,大部隊已經老早出發了。他們為了將情報及時送交部隊首長,必須抄近路迎頭趕去。
近路是一片荒無人煙的茫茫大沙漠。據當地群眾說,穿過沙漠需要10天時間,但是根據沙漠的氣候特點和人體負荷情況,每天最多隻能帶8斤食品和8斤水,而每人每天至少要消耗1斤食品和1斤水。這樣,最後2天便會因無法得到食品和水的補充而葬身沙漠。
盡管當地可以找到民工,但是民工每人也只能帶8斤食品和8斤水,各自所帶的糧食和水連自己都不夠消耗的。
怎麼辦呢?急得兩個偵察員抓耳撓腮。
兩人苦苦的思索著解決辦法。
「有了,可以這么辦!」忽然一個隊員想出了妙法。兩人一合計確實可行。
於是兩個人便順利地通過了沙漠,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他們想了什麼辦法呢?
解:他們僱用了一個民工,兩天後,請民工回去,並給他2斤食品和2斤水供回去的路上用。民工餘下的4斤食品和4斤水,兩個隊員平分,加上他們各自用剩的食品和水,每人仍是8斤食品和8斤水,而此時餘下的路程也只需8天了。
除此以外,還可以想出別的辦法來。
5. 一代相聲大師侯寶林與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相交甚好。
一天兩位大師飲酒聊天,你言我語甚是開心之時,侯寶林問華羅庚:「2+3在什麼情況下等於4?」華羅庚一時竟無法理解,正當他陷入思考時,侯寶林說:「只要數學家喝醉了,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華羅庚禁不住哈哈大笑道:「好一個幽默大師,競拿我取樂......」他又對侯寶林說:「我麻煩您到街上買一斤桔子汁,外帶一包炒米花。一斤桔汁四角四分錢,我這里只給您四角四分,貴了我不買,少了我不依!」
侯寶林接受任務後,很快就回來了,他把一斤桔汁和一包炒米花交給了華羅庚。侯寶林是怎樣完成任務的呢?原來侯寶林用四捨五入法走了十家食品店,每家只買一兩,打了一斤桔子汁,餘下四分錢買了一包炒米花。
6.韓信是漢代的大將,小時候便愛動腦筋,聰明過人。
傳說有一天,街上的兩個賣油人正在爭吵不休。路過這里的韓信,出於好奇,獃獃地看著。他終於明白,原來這兩個人合夥賣油,因意見不合,准備把油桶里還剩下的十斤油平分後各奔東西,又為了分油不均而爭執不下。
韓信仔細端詳著,他們手頭沒有秤,只有一個能裝3斤的油葫蘆和一個能裝7斤的瓦罐。他們用油桶倒來倒去,雙方總不滿意,因而吵嚷起來。
有沒有辦法把油分精確呢?韓信面對兩個各不相讓的賣油人和眼前的油桶、瓦罐、油葫蘆,默默沉思著。忽然眼前一亮,大聲說:「你們不要吵了,沒有秤,也能夠分均勻!」說著,他把辦法告訴了賣油人。按照韓信的辦法,兩個人重新再分,果然都很滿意。
解:先用油葫蘆連裝三次,共裝9斤,將7斤的瓦罐注滿後,油葫蘆里還剩2斤。然後將瓦罐的7斤再全部倒入油桶,這時油桶里是8斤油。再將油葫蘆內的2斤油全部倒進瓦罐。最後用空葫蘆在油桶里灌滿(3斤),倒進瓦罐。這樣,油桶里剩下的油和瓦罐中裝的油都正好是5斤。雙方各分其一,恰好各人所得完全相等。
7.聞名世界的埃及金字塔,幾百年來不僅以它宏偉高大的氣勢吸引了無數旅遊觀光者,而且由於它設計的別致,建造的精巧,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據對最大的胡夫金字塔的測算,發現它原高146.5米(現因損壞還高137米),基底正方形每邊長233米(現為227米)。但是,各底邊長度的誤差僅僅是1.6厘米,只是全長的14600分之一;基底直角的誤差只有12",僅為直角的27000分之一度。此外,金字塔的四個面正向著東南西北,底面正方形兩邊與正北的偏差,也分別只有2』30"和5』30"。
這么高大的金字塔,建造精度如此之高,這使得科學家深信,古埃及人已掌握了豐富的幾何知識。當科學家破譯了古埃及人流傳下來草片上的文字後,這一猜想得到了證實。
原來,在泥羅河三角洲盛產一種形狀如蘆葦的水生植物--紙莎草,古埃及人把這種草從縱面剖成小條,拼排整齊,連接成片,壓榨曬干,用來寫字,在紙莎草上寫字。如今將這種紙草書的一部分整理出來,就是上面的樣子。
1822年,一位名叫古博良的法國人弄清了它們的含義,使人們知道,古埃及人已學會用數學來管理國家和宗教事務,確定付勞役者的報酬,求谷倉的容積和田地的面積,按土地面積估計應該徵收的地稅,計算修造房屋和防禦工程所需要的磚塊數;計算釀造一定量酒所需穀物數量等等。換成數學的語言就是,古埃及人已經掌握了加減乘除運算、分數的運算;他們解決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一類相當於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特殊問題。紙草書上還有關於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問題。他們計算矩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長方全、圓柱體、稜台的體積等結果,與現代計算值相近。
由於具有了這樣的數學知識,古埃及人建成金字塔就不足為怪了。
8.有一個土耳其商人,想找一個助手。有兩個人前來報名,商人想測驗一下這兩人中誰更聰明。他把兩人帶進一間既沒有鏡子,也沒有窗戶,全靠燈來照明的房子里。然後商人打開一個盒子說:「這裡面有五頂帽子,兩頂紅的,三頂黑的,現在我把燈熄掉,我們三人每人摸一頂戴在自己的頭上,然後我把盒子蓋上,點亮燈後,你們要盡快說出自己頭上戴的什麼顏色的帽子。」說畢,就照著做了。當燈亮之後,兩個人都看見商人戴著一頂紅帽子。過了一瞬間,其中一個人說:「我戴的是黑色的帽子!」這個人猜對了。想一想,他是怎麼猜對的?
想:應首先排除不可能的情況,然後一步步推出必然出現的情況。
解:猜對的人是這樣推想的:一共兩頂紅帽子,商人頭上已經戴了一頂紅帽子,如果我戴的是紅帽子,對方馬上就能斷定自己戴的是黑帽子。
我們都不能馬上判斷,顯然對方和我戴的一樣,都是黑色的帽子。由於他搶先一步,就猜對了。
9.我國已故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爺爺出生在一個擺雜貨店的家庭,從小體弱多病,但他憑借自己一股堅強的毅力和崇高的追求,終於成為一代數學宗師。
少年時期的華羅庚就特別愛好數學,但數學成績並不突出。19歲那年,一篇出色的文章驚動了當時著名的數學家熊慶來。從此在熊慶來先生的引導下,走上了研究數學的道路。晚年為了國家經濟建設,把純粹數學推廣應用到工農業生產中,為祖國建設事業奮斗終生!
華爺爺悉心栽培年輕一代,讓青年數學家茁壯成兒使他們脫穎而出,工作之餘還不忘給青多年朋友寫一些科普讀物。下面就是華羅庚爺爺曾經介紹給同學們的一個有趣的數學游戲:
有位老師,想辨別他的3個學生誰更聰明。他採用如下的方法:事先准備好3頂白帽子,2頂黑帽子,讓他們看到,然後,叫他們閉上眼睛,分別給戴上帽子,藏起剩下的2頂帽子,最後,叫他們睜開眼,看著別人的帽子,說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顏色。
3個學生互相看了看,都躊躇了一會,並異口同聲地說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聰明的小讀者,想想看,他們是怎麼知道帽子顏色的呢?「
為了解決上面的伺題,我們先考慮「2人1頂黑帽,2頂白帽」問題。因為,黑帽只有1頂,我戴了,對方立刻會說自己戴的是白帽。但他躊躇了一會,可見我戴的是白帽。
這樣,「3人2頂黑帽,3頂白帽」的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假設我戴的是黑帽子,則他們2人就變成「2人1頂黑帽,2頂白帽」問題,他們可以立刻回答出來,但他們都躊躇了一會,這就說明,我戴的是白帽子,3人經過同樣的思考,於是,都推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看到這里。同學們可能會拍手稱妙吧。後來,華爺爺還將原來的問題復雜化,「n個人,n-1頂黑帽子,若干(不少於n)頂白帽子」的問題怎樣解決呢?運用同樣的方法,便可迎刃而解。他並告誡我們:復雜的問題要善於「退」,足夠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學好數學的一個訣竊。
10.數學之所以有生命力,就在於有趣。數學之所以有趣,就在於它對思維的啟迪。
以下就是一則概率論起源的故事。
更早些時候,法國有兩個大數學家,一個叫做巴斯卡爾,一個叫做費馬。
巴斯卡爾認識兩個賭徒,這兩個賭徒向他提出了一個問題。他們說,他倆下賭金之後,約定誰先贏滿5局,誰就獲得全部賭金。賭了半天, A贏了4局, B贏了3局,時間很晚了,他們都不想再賭下去了。那麼,這個錢應該怎麼分? 是不是把錢分成7份,贏了4局的就拿4份,贏了3局的就拿3份呢?或者,因為最早說的是滿5局,而誰也沒達到,所以就一人分一半呢?
這兩種分法都不對。正確的答案是:贏了4局的拿這個錢的3/4,贏了3局的拿這個錢的1/4。
為什麼呢?假定他們倆再賭一局,或者 A贏,或者 B贏。若是 A贏滿了5局,錢應該全歸他; A如果輸了,即 A、 B各贏4局,這個錢應該對半分。現在, A贏、輸的可能性都是1/2,所以,他拿的錢應該是1/2×1+1/2×1/2=3/4,當然, B就應該得1/4。
通過這次討論,開始形成了概率論當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數學期望。
在上述問題中,數學期望是一個平均值,就是對將來不確定的錢今天應該怎麼算,這就要用 A贏輸的概率1/2去乘上他可能得到的錢,再把它們加起來。
概率論從此就發展起來,今天已經成為應用非常廣泛的一門學科。

6. 一隻大象一個人一桿秤,人頭上帶著一個帽子帽子有個沖字,人比象重,打一成語

答案是:曹沖稱象

7. 三位數學名人的數學故事

諾伊曼

諾伊曼(1903~1957),美籍匈牙利數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

諾伊曼出生在一個猶太銀行家的家庭,是位罕見的神童。他8歲掌握微積分,12歲讀懂《函數論》。在他成長的道路上,曾有這樣一段有趣的故事:1913 年夏天,銀行家馬克斯先生登出一則啟示,願以10倍於一般教師的聘金,為11歲的長子諾伊曼聘請一位家庭教師。盡管這誘人的啟示,曾使許多人怦然心動,但終沒有人敢去教導這樣傾城皆知的神童……他在21歲獲得物理-數學博士之後,開始了多學科的研究,先是數學、力學、物理學,又轉到經濟學、氣象學,而後轉向原子彈工程,最後,又致力於電子計算機的研究。這一切,使他成為不折不扣的科學全才。他的主要成就是數學研究。他在高等數學的許多分支中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其最卓越的工作 是開辟了數學的一個新分支------對策論。1944年出版了他的傑出著作《對策論與經濟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作出重要貢獻。戰後,運用他的數學才能指導製造大型電子計算機,被人們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

高斯(1777~1855)

高斯是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高斯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幼年時,他在數學方面就顯示出了非凡的才華。3歲能糾正父親計算中的錯誤;10歲便獨立發現了算術級數的求和公式;11歲發現了二項式定理。少年高斯的聰穎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與資助,使他得以不斷深造。19歲的高斯在進大學不久,就發明了只用圓規和直尺作出正17邊形的方法,解決了兩千年來懸而未決的幾何難題。1801年,他發表的<<算術研究>>,闡述了數論和高等代數的某些問題。他對超幾何級數、復變函數、統計數學、橢圓函數論都有重大貢獻。作為一個物理學家,他與威廉.韋伯合作研究電磁學,並發明了電極。為了進行實驗,高斯還發明了雙線磁力計,這是他對電磁學問題研究的一個很有實際意義的成果。高斯30歲時擔任了德國著名高等學府天文台台長,並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他平生還喜歡文學和語言學,懂得十幾門外語。他一生共發表323篇(種)著作,提出了404項科學創見,完成了4項重要發明。

高斯去世後,人們在他出生的城市豎起了他的雕像。為了紀念他發現做出17邊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邊形。世人公認他是一位和牛頓、阿基米德、歐拉齊名的數學家。

歐拉(1707~1783)

歐拉瑞士數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歐拉從小著迷數學,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數學天才。他13歲便成為著名的巴塞爾大學的學生,16歲獲碩士學位,23歲就晉升為教授。1727年,他應邀去俄國聖彼得堡科學院工作。過度的勞累,致使他雙目失明。但是,這並沒有影響他的工作。歐拉具有驚人的記憶力。氫說,1771年聖彼德堡的一場大火,把他的大量藏書和手稿化為灰燼。他就憑著驚人的記憶,口授發表了論文400多篇、論著多部。歐拉這們18世紀數學巨星,在微積分、微分方程、幾何、數論、變分學等領域都作出了巨大貢獻,從而確定了他作為變分法的奠基人、復變函數先驅者的地位。同時,他還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他發表的科普讀物,在長達90年內不斷重印。歐拉是古往今來最多產的數學家,據說他留下的寶貴的文化遺產夠當時的聖彼得堡所有的印刷機同時忙上幾年。

歐拉作為歷史上對數學貢獻最大的四位數學家之一(另外三位是阿基米德、牛頓、高斯),被譽為"數學界的莎士比亞"。

阿基米德(約公元前287~212年)

——希臘物理學家、數學家。

阿基米德的父親是一位天文學家和數學家,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別喜愛數學。有一次,國王請他去測定金匠剛剛為其做好的王冠是純金的還是摻有銀子的混合物,並且告誡他不得毀壞王冠。起初,阿基米德茫然不知所措。直到有一天,當自己泡大一滿盆洗 澡水裡時,溢出水量的體積等於他身體浸入水中的那部分體積。那麼,如果把王冠浸入水中,根據水面上升的情況算出王冠的體積與等重量金子的體積相等,就說明王冠是純金的;假如摻有銀子的話,王冠的體積就會大一些。他興奮地從浴盆中躍出,全身赤條條地奔向皇宮,大喊著:"我找到了!找到了!"他為此而發明了浮力原理。除此之外,他還發現了著名的杠桿原理。伴隨著這一發明,還產生了一句眾所周知的名言:"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

在阿基米德的老年歲月里,他的祖國與羅馬發生戰爭,當他住的城市遭劫掠時,阿基米德還專心地研究他在沙地上畫的幾何圖形,兇殘的羅馬士兵刺倒了這位75歲的老人,偉大的科學家撲倒在鮮血染紅了的幾何圖形上……

阿基米德死後,人們整理出版了《阿基米德遺著全集》,以永遠緬懷這位科學巨匠的偉大業績

8. 曹沖稱象的主要內容

曹沖稱象講的是曹操的兒子曹沖小時候動腦筋想出了稱大象的辦法的故事。一個七歲的孩子,想出稱象的辦法比官員強,比官員妙,這實在難能可貴。曹沖稱象的故事,因此廣為流傳;曹沖愛動腦筋,善於觀察,富於聯想的品質,值得我們認真借鑒。

《曹沖稱象》是人教部編版二年級上冊第4課的課文,是根據《三國志·魏書·武文世王公傳》改寫的,又名《稱象》。由梓君、陳亮、楊海波、左小群共同參與朗讀 。

(8)曹沖稱象的武官戴的什麼帽子擴展閱讀

全文共5個自然段,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

第一自然段講曹操帶著兒子和官員去看別人送的一頭大象,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大象的來歷。

第二自然段形象地描述又高 又大的大象,官員們都在議論大象的重量,暗示想知道大象的重量有一定難度。

第三自然段講有官員想出造大秤的方法,但根本行不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曹沖稱象

9. 3位數學名人的數學故事

1.一代相聲大師侯寶林與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相交甚好。
一天兩位大師飲酒聊天,你言我語甚是開心之時,侯寶林問華羅庚:「2+3在什麼情況下等於4?」華羅庚一時竟無法理解,正當他陷入思考時,侯寶林說:「只要數學家喝醉了,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華羅庚禁不住哈哈大笑道:「好一個幽默大師,競拿我取樂......」他又對侯寶林說:「我麻煩您到街上買一斤桔子汁,外帶一包炒米花。一斤桔汁四角四分錢,我這里只給您四角四分,貴了我不買,少了我不依!」
侯寶林接受任務後,很快就回來了,他把一斤桔汁和一包炒米花交給了華羅庚。侯寶林是怎樣完成任務的呢?原來侯寶林用四捨五入法走了十家食品店,每家只買一兩,打了一斤桔子汁,餘下四分錢買了一包炒米花。
2..韓信是漢代的大將,小時候便愛動腦筋,聰明過人。
傳說有一天,街上的兩個賣油人正在爭吵不休。路過這里的韓信,出於好奇,獃獃地看著。他終於明白,原來這兩個人合夥賣油,因意見不合,准備把油桶里還剩下的十斤油平分後各奔東西,又為了分油不均而爭執不下。
韓信仔細端詳著,他們手頭沒有秤,只有一個能裝3斤的油葫蘆和一個能裝7斤的瓦罐。他們用油桶倒來倒去,雙方總不滿意,因而吵嚷起來。
有沒有辦法把油分精確呢?韓信面對兩個各不相讓的賣油人和眼前的油桶、瓦罐、油葫蘆,默默沉思著。忽然眼前一亮,大聲說:「你們不要吵了,沒有秤,也能夠分均勻!」說著,他把辦法告訴了賣油人。按照韓信的辦法,兩個人重新再分,果然都很滿意。
解:先用油葫蘆連裝三次,共裝9斤,將7斤的瓦罐注滿後,油葫蘆里還剩2斤。然後將瓦罐的7斤再全部倒入油桶,這時油桶里是8斤油。再將油葫蘆內的2斤油全部倒進瓦罐。最後用空葫蘆在油桶里灌滿(3斤),倒進瓦罐。這樣,油桶里剩下的油和瓦罐中裝的油都正好是5斤。雙方各分其一,恰好各人所得完全相等。
3.數學之所以有生命力,就在於有趣。數學之所以有趣,就在於它對思維的啟迪。
以下就是一則概率論起源的故事。
更早些時候,法國有兩個大數學家,一個叫做巴斯卡爾,一個叫做費馬。
巴斯卡爾認識兩個賭徒,這兩個賭徒向他提出了一個問題。他們說,他倆下賭金之後,約定誰先贏滿5局,誰就獲得全部賭金。賭了半天, A贏了4局, B贏了3局,時間很晚了,他們都不想再賭下去了。那麼,這個錢應該怎麼分? 是不是把錢分成7份,贏了4局的就拿4份,贏了3局的就拿3份呢?或者,因為最早說的是滿5局,而誰也沒達到,所以就一人分一半呢?
這兩種分法都不對。正確的答案是:贏了4局的拿這個錢的3/4,贏了3局的拿這個錢的1/4。
為什麼呢?假定他們倆再賭一局,或者 A贏,或者 B贏。若是 A贏滿了5局,錢應該全歸他; A如果輸了,即 A、 B各贏4局,這個錢應該對半分。現在, A贏、輸的可能性都是1/2,所以,他拿的錢應該是1/2×1+1/2×1/2=3/4,當然, B就應該得1/4。
通過這次討論,開始形成了概率論當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數學期望。
在上述問題中,數學期望是一個平均值,就是對將來不確定的錢今天應該怎麼算,這就要用 A贏輸的概率1/2去乘上他可能得到的錢,再把它們加起來。
概率論從此就發展起來,今天已經成為應用非常廣泛的一門學科。
4.我國已故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爺爺出生在一個擺雜貨店的家庭,從小體弱多病,但他憑借自己一股堅強的毅力和崇高的追求,終於成為一代數學宗師。
少年時期的華羅庚就特別愛好數學,但數學成績並不突出。19歲那年,一篇出色的文章驚動了當時著名的數學家熊慶來。從此在熊慶來先生的引導下,走上了研究數學的道路。晚年為了國家經濟建設,把純粹數學推廣應用到工農業生產中,為祖國建設事業奮斗終生!
華爺爺悉心栽培年輕一代,讓青年數學家茁壯成兒使他們脫穎而出,工作之餘還不忘給青多年朋友寫一些科普讀物。下面就是華羅庚爺爺曾經介紹給同學們的一個有趣的數學游戲:
有位老師,想辨別他的3個學生誰更聰明。他採用如下的方法:事先准備好3頂白帽子,2頂黑帽子,讓他們看到,然後,叫他們閉上眼睛,分別給戴上帽子,藏起剩下的2頂帽子,最後,叫他們睜開眼,看著別人的帽子,說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顏色。
3個學生互相看了看,都躊躇了一會,並異口同聲地說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聰明的小讀者,想想看,他們是怎麼知道帽子顏色的呢?「
為了解決上面的伺題,我們先考慮「2人1頂黑帽,2頂白帽」問題。因為,黑帽只有1頂,我戴了,對方立刻會說自己戴的是白帽。但他躊躇了一會,可見我戴的是白帽。
這樣,「3人2頂黑帽,3頂白帽」的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假設我戴的是黑帽子,則他們2人就變成「2人1頂黑帽,2頂白帽」問題,他們可以立刻回答出來,但他們都躊躇了一會,這就說明,我戴的是白帽子,3人經過同樣的思考,於是,都推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看到這里。同學們可能會拍手稱妙吧。後來,華爺爺還將原來的問題復雜化,「n個人,n-1頂黑帽子,若干(不少於n)頂白帽子」的問題怎樣解決呢?運用同樣的方法,便可迎刃而解。他並告誡我們:復雜的問題要善於「退」,足夠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學好數學的一個訣竊。
5..「曹沖稱象」的故事,大家都比較熟悉,可是「打撈鐵牛」的故事卻很少有人知道。
事情發生在很久以前的宋代。
永濟縣的城門口貼了一張醒目的官府「告示」,上面寫著:黃河泛濫,城外浮橋沖毀。兩岸拴橋的八大鐵牛亦捲入水中。為重建浮橋,鎮住洪水,有能力將鐵牛一一撈出者,賞銀千兩……
告示前圍著一堆人仰頭觀看,議論紛紛。人們常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可是「賞銀千兩」,雖是重金,卻沒有勇夫。一條鐵牛數千斤重,那時候又沒有現代起重機,誰有這么大的力量,能把鐵牛拖上來?更何況鐵牛還沉沒在水下!有人說:「除非等水退下了,叫幾百個人去抬……」
「眼下洪水泛濫,沒有鐵牛鎮住……怎麼能等到河水乾涸呢?」
官府擔憂,百姓也心急。告示貼出多日,無人敢揭榜應召。一天忽然來了個穿著寬大法衣面目清瘦的和尚,他認真地讀了幾遍告示後,便捋起衣袖,伸手揭下告示,將它折疊起來,從容地拿走。圍觀的人看著這位身體單薄的光頭和尚,一片驚疑,有人鄙夷地問道:「師父,你揭榜是去撈鐵牛嗎?這話還用問嗎?和尚沒有回答。有人好奇地問道:「一個鐵牛幾千斤,八個鐵牛數萬斤重,師父,莫非有神仙幫助你撈嗎?」和尚淡淡一笑,說:「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就讓水再把它送上來。」這神神秘秘地回答,更讓大家捉摸不透。
打撈鐵牛的那天,圍觀的人群黑壓壓一片。只見那個光頭和尚,請了一些助手,撐著兩只木船,果然把鐵牛一個個撈了出來。後來人們才知道,這位和尚就是著名的工程學家懷丙。
你能知道懷丙是怎樣把鐵牛從水裡撈出來的嗎?
懷丙和尚的方法是:
將兩只木船裝滿泥沙,直至重量使船舷稍高出水面,並在兩船之間橫拴著一根粗大的木料,將船劃到鐵牛沉沒的水上停下。
再請水性好的人,帶著繩索潛入水底,將繩的一端牢系在鐵牛身上,另一端拉緊,綁在兩船之間的木料上。
最後,叫人把船上的泥沙扔到河裡,這樣船的重量減輕了,靠水的浮力,船舷便逐漸高離水面,從而通過木料上的繩索把鐵牛提起,吊在水中。這樣劃動船漿,鐵牛便被拖到新建浮橋的地方了。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4145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5206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3826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4294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3510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3514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4452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4087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3404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3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