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戴帽子的日本軍叫什麼
❶ 日軍誰知道二戰時期的日軍叫什麼
最早叫皇軍,是山縣有朋起的名字,後來是大日本帝國陸軍和大日本帝國海軍
❷ 二戰時期,日軍的軍帽為什麼有幾片垂布
日本軍帽上的這兩塊垂布學名叫作軍帽垂布,通常稱之為「帽垂」,是日軍戰斗帽的一種制式標配。由於長城抗戰中,日軍吃盡中國29軍大刀隊的苦頭,民間曾傳說,日本人為軍帽加帽垂,是為了防止大刀砍頭,其實這種說法並沒有什麼依據,因為帽垂是布料做的,怎麼可能抵禦得了大刀劈砍的威力。
實際上,軍帽兩側加帽垂這一設計並非是日本首創,而是法國陸軍首創。近代日軍是明治時期組建的,最早採用法軍的訓練方法和服裝樣式(當時法國還是歐洲大陸第一強國),"帽垂"就是採用法軍軍帽的的樣式。
這種帶帽垂的軍帽最先是法國在北非軍團中使用的。因北非地處沙漠地帶,為了防止兵士被陽光暴曬而灼傷皮膚,而在後頸處加了布片,這布片同時還可以防止蟲、蚊的叮咬,效果十分出眾。
軍帽帶帽垂的真是目的是為了防曬以及防蚊蟲的叮咬。日軍在引進法國這種帶帽垂的軍帽後,又有所改進,那就是把帽垂上的整塊布改為幾片布。因為亞太戰場沒有沙漠,但卻有著非常廣泛的熱帶、亞熱帶地區,氣候濕熱、蚊蟲肆虐,極易感染、傳播疾病,在這些地區作戰,非戰斗性減員有時甚至會超過戰斗傷亡,不得不引起重視。
把整塊圍布改成幾片,可以讓空氣流通,增加了舒適性,能夠預防痱子、濕疹等皮膚病,同時行進過程中,帽垂會不停地擺動,起到驅趕蚊蟲的效果。據統計。帽垂這一設計,就讓日軍在亞太地區減少近10萬的非戰斗性減員,極大的改善了日軍疾病頻發的狀況。
❸ 二戰日本骷髏型帽徽是什麼部隊
自己甄別吧五色星帽徽的那是日本人在華北扶植的皇協軍,而且是二戰初期的臨時拼揍而成。汪精衛成立汪記國民政府後,在華北出現的漢奸皇協政權機構全被日本人並入汪偽政府。而且,汪偽的「中國和平軍」都是頂著德式M35頭盔(二戰期間有不少被日軍俘虜的國軍部隊被編入了後來的「中國和平軍」,後來投敵的國軍使用了已承認汪偽政權的納粹德國的援助。),使用青天白日徽,基本上和退守重慶的國民政府中央軍一模一樣。除非在戰場上國軍穿藍色和灰色制服,不然黃綠色制服的國民黨中央軍與其不好區分。汪偽政權的「中國和平軍」是用和退守重慶的中央國民政府一樣使用青天白日帽徽,影視中的五色星帽徽的是在華北的1938年日本人扶植臭名昭著的三王(三大漢奸首領王英、王揖唐、王克敏,二戰初期投日。)成立的「中華民國維新政府」皇協軍,後並入汪偽政府後也一律使用青天白日帽徽。國民黨軍隊包括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與新四軍的軍帽的帽徽是青天白日的帽徽,軍服的顏色是顏色和藍色的,顏色是一種棕色的,而偽軍呢,不管是汪精衛的偽政府軍隊還是偽滿洲國的偽軍都是統一色的軍服,還有帽子的形狀也不相同,國民黨軍隊中只有東北軍的軍帽是大沿帽,而偽軍的帽徽是一個不同顏色角的五角星帽徽。與日軍的軍帽上的帽徽上的五角星遙相對應。具體的說就是帽徽與軍帽的款式的不同,還有軍銜的不同,國民黨軍隊乃至共產黨軍隊的軍銜都是三角星的「豆豆」。而日軍與偽軍卻是五角星的「豆豆」。還有國民黨軍隊和共產黨軍隊有各自所屬部隊的軍牌,而日軍與偽軍卻沒有,再有日軍軍服上基本上有自己的級別勛略,而國民黨軍隊與共產黨軍隊還有偽軍卻沒有。
❹ 二戰期間日軍有戴黑領章的是什麼兵種
1938年以前昭五式,沒有黑領章吧!有深藍色的,深咖色的,和深綠色,都很像黑色,但不是黑色。給你貼個圖
❺ 二戰時日本兵帽子上的五角星是怎麼回事
大家對二戰時期的日本軍隊一定有一個非常疑惑的地方,那就是為啥日本軍隊的帽子上有一個五角星?五角星對他們來說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黃色的五角星,加上帽子兩邊的兩片布,看起來也不美觀呀。其實並不是只有日本軍隊的帽子有五角星,其他國家的軍隊帽子上也會有五角星,歐洲的部分國家就在帽子上放置了五角星,只不過顏色不相同而已,有的國家是藍色的,有的國家是彩色的。自從蘇聯出現以後,他們的帽子也有一顆五角星。
但是只是日本的陸軍帽子上五角星,海軍帽子沒有,因為日本的陸軍和海軍有很大的矛盾,日本海軍的帽子上是櫻花,他們的帽子是大檐帽,不穿長筒靴,他們認為這樣穿比較高級有內涵,比陸軍看上去見多識廣。
❻ 二戰日本陸軍為什麼清一色的屁簾帽
這兩片布片,正規的名字叫「軍帽垂布」,有時也簡稱「帽垂」。在日本頒發的訓練紀念章上,就能看到這個東西的存在。關於這兩片「屁簾兒」,其是模仿於法國軍隊,主要是為了遮陽和防止蚊蟲的叮咬。據說,這種軍帽最早是法國在北非軍團中使用的。因北非地處沙漠地帶,為了有效地防止兵士被陽光暴曬而灼傷皮膚,於是在後頸處加了布片,這布片同時還可以防止蟲、蚊的叮咬。因為日軍最早組建於明治時期,最早效仿的便是法國軍隊的樣式。所以,這種說法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
❼ 二戰時日軍的帽子為什麼上頭是尖的
昭和十三年(1938年,日本皇紀2598年)5月31日第392號敕令,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陸軍進一步修改現有軍服並定名為「九八式」軍服。
略帽:九八式軍帽為略帽又稱戰帽,戰斗帽等等,是一種簡便的作戰制帽,可以戴在鋼盔的裡面,夏季還可以在後面加掛三片用來遮陽防曬得垂布,略帽也是中國觀眾最熟悉的一種軍帽,這里就不作詳細描述了。
上頭是尖的,
第一,可以直接在上面帶上鋼盔。
第二,比軍帽更加容易防水防雨。
❽ 日本軍人帶的那種帽子叫什麼名字
二戰時期日軍軍帽後面的寬布條起什麼作用?
這種寬布條被我抗日軍民戲稱為「屁簾」,關於它的作用說法不一,較為可靠的說法有以下幾種:
一、主要用途是遮太陽用的。這種軍帽最先是法國北非軍團使用的,在沙漠地區對防止陽光灼傷後頸效果不錯 。日本古代足輕(普通步兵)的陣笠(出征作戰時戴的斗笠)後面就有遮陽簾。現代的日軍是明治時期組建的,最早採用法軍的訓練方法和服裝樣式,因此也有人說那個「屁簾」是遺傳自法軍軍帽的。
二、主要用途是防蚊蠅叮咬的。有了這個,行軍、作戰、休息時受的影響要小多了。
三、主要用途是護身符。日本人較為迷信,軍工部門在引進時,改為兩塊布,視為天皇賜予每個士兵的護身符,一塊是「八宏一宇」,一塊是「四海一體」。
四、主要用途是防炮震。一來是步炮兵或專業炮兵戰斗時防止自己的耳朵被火炮發射的巨大聲響震聾,二來防止被對方的炮聲震聾耳朵。
五、主要用途是提防日軍士兵被中國的大刀隊直接砍掉脖子。這是日軍的傳統,在平安時代以後,日本軍服盔甲就普遍採用護頸簾,足輕和槍兵隊用布簾,而高級武士和剃刀武士則有鋼制頭盔,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了傳統文化和西方相結合,加上崇尚武士道,也就衍生出了我們所看到的」屁簾」結構式軍帽.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在喜峰口日軍被我們的大刀片砍怕了,所以用布擋一下.其實,在侵華前,日軍軍服就已經定製了.但大刀仍然是他們最怕的東西.
六、主要用途是防曬通風。這叫透風襟,我國明朝以前士兵的帽子後面就有。這是最為可信的一種說法,由日本軍事後勤研究專家青木孝治研究後提出。
❾ 二戰時日本海軍陸戰隊戴頭盔嗎
根據公開的歷史照片,他們也佩戴與陸軍同款的90式鋼盔。日本海軍陸戰隊是日本帝國海軍為登陸作戰時臨時編組,特殊編成的部隊,隸屬於日本海軍。由於海軍對地面部隊整備工作不重視,而造成日本地面部隊裝備比不上日本海軍陸戰隊軍,所以地面部隊並不是想像中的一支精銳部隊。
❿ 日本海上自衛隊又幾種軍裝,還有士兵的水兵帽上的字是什麼
海上自衛隊有幾套軍裝的,冬、夏常服、作業服(作訓服),常服又分士兵與軍官的(好像士官海曹也有自己的常服)。具體樣式與美海軍很像,只是美軍的所有用五角星的地方都是櫻花。冬常服是藏青色,軍銜軍官在袖上,士官和兵是臂章。夏常服是白色,軍銜軍官是肩章,士官和兵也是臂章。作訓服是深藍色的,和陸自的M64差不多,只是顏色不一樣,軍銜都是肩章。飛行員的工作服是綠色的。出海時兵和士官戴的是帶有本艦或本隊自己標志的的類似棒球帽的帽子(艦帽),這個在陸軍和空軍也是如此。樓上說的「去掉屁簾的便帽」是一般訓練時戴的,帽徽和二戰時的日本海軍一樣,是帶有櫻花的錨
水兵帽的話正式場合用的是寫有「海上自衛隊」帶子的帽子,平時使用寫有所在艦隊或編制的帶子(ペンネント),比如「第xx護衛艦隊」。這是傳襲舊海軍的東西。二戰時候就分別寫的是「大日本帝國海軍」和所在相應部隊、戰艦名字。
還是不清楚的話可以去海上自衛隊官網上下載介紹的視頻,內容很豐富,可以看到很多內容。
http://www.mod.go.jp/ms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