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方濟各戴的是什麼帽子
① 古代皇帝皇後戴的帽子是叫什麼
皇帝:冕旒,古代漢族禮冠之一種。相傳,冕制起於黃帝,至周代時始完備。古時帝王、諸侯、卿大夫參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為禮冠中最貴重者。
古代大夫以上的禮冠。頂有延,前有旒,故曰「冕旒」。天子之冕十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見《周禮.夏官.弁師》。
皇後:古代皇帝後妃的冠飾,其上飾有鳳凰樣珠寶。明朝鳳冠是皇後受冊、謁廟、朝會時戴用的禮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發展和完善,因之更顯雍容華貴之美。 明清時一般女子盛飾所用彩冠也叫鳳冠,多用於婚禮時。
冠上飾件以龍鳳為主,龍用金絲堆累工藝焊接,呈鏤空狀,富有立體感;鳳用翠鳥毛粘貼,色彩經久艷麗。冠上所飾珍珠、寶石及重量各不相等,最多的一頂上有寶石128塊,最少的95塊;珍珠最多5,449顆,最少的3,426顆,最重者2,905克,最輕者2,165克。冠上嵌飾龍、鳳、珠寶花、翠雲、翠葉及博鬢,這些部件都是先單獨作成,然後插嵌在冠上的插管內,組合成一頂鳳冠。 鳳冠造型莊重,製作精美,其工藝有花絲、鑲嵌、鏨雕、點翠、穿系等項。點翠面積大(四頂鳳冠上有翠鳳23隻,翠雲翠葉翠花多達數百片),寶石鑲嵌多達400餘顆,大小珠花及珠寶串飾的製作也不少。最後的組裝更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序,各飾件的放置,幾千顆珍珠的穿系,幾百顆寶石的鑲嵌,諸多飾物於一冠,安排合理。鳳冠口銜珠寶串飾,金龍、翠鳳、珠光寶氣交相輝映,富麗堂皇,非一般工匠所能達到。鳳冠上金龍升騰奔躍在翠雲之上,翠鳳展翅飛翔在珠寶花葉之中。
② 教皇是誰
教皇是教宗本篤十六世方濟各。
教皇由天主教會的教宗(Pope)兼任。
教宗本篤十六世(拉丁語:Benedictus XVI)出生於巴伐利亞。教皇居住在梵蒂岡城——義大利羅馬城內的一個很小的獨立國家,他是羅馬的主教。
人物經歷:
教宗本篤十六世方濟各的父母是義大利皮埃蒙特人。父親馬里奧是一名鐵路工人,母親雷吉納是一名家庭主婦。
這個未來的教皇以他的福音簡朴性與和藹可親的性格而出名。教皇方濟各是化學工程學畢業,但後選擇了司鐸生活,進入首都維拉·德沃托(Villa Devoto)修院學習,成為耶穌會的初學生。
他在智利完成人文學科後於1963年返回布宜諾斯艾利斯,在聖米格爾的「聖若瑟」大學獲得哲學學位。60年代中期,這位曾留學德國的新教皇在阿根廷聖菲市的「無玷聖母學院」教授文學和心理學,之後也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救主學院」教授同樣的課程。
③ 古代皇帝的帽子叫什麼
古代皇帝的帽子叫冕旒。
冕冠的旒數按典禮輕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區別,按典禮輕重來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袞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
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貫玉3顆。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袞冕用12旒,每旒貫玉12顆。公之服只能低於天子的袞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
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區別,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沒有後旒。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於規定的禮服。
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許越位穿高於規定的禮服,否則要受到懲罰。天子為十二旒,周之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後來旒漸漸只限於帝王,於是「冕旒」則成了帝王的代稱。
(3)教皇方濟各戴的是什麼帽子擴展閱讀:
旒就是用五彩的繅(絲繩)12根,每旒貫12塊五彩玉,按朱、白、蒼、黃、玄的順次排列,每塊玉相間距離各1寸,每旒長12寸。漢代冕服的垂旒卻不限於五色,根據後漢書·輿服制的記載,十二旒為白玉串珠。
帝王戴的冕冠,其頂端有一塊長形冕板,叫「延」。延通常是前圓後方,用以象徵天圓地方。延的前後檐,垂有若干串珠玉,以綵線穿組,名曰:「冕旒」。
冕旒的多少和質料的差異,是區分貴賤尊卑的標志。據說,置旒的目的是為了「蔽明」,意思是王者視事觀物,不可「察察為明」,也就是說,一個身為領袖的人,必須洞察大體而能包容細小的瑕疵。
④ 神父的小帽子如何扣上的
神父的小帽子 俗稱(小)瓜帽 就是教宗方濟各戴的那種 在不同祭祀場合帶不同顏色的帽子 因為中間是凹下去的 很容易扣到腦袋上 。早以前的神父 在本篤十六世時期 頭發必須要剃一圈 主要還是起到保暖作用 教宗是白色 樞機是紅色 主教是紫色 神父是黑色
⑤ 《教父》1里最後老教父他兒子戴的帽子是什麼帽子
紳士禮帽其實早在17世紀時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就流行開來。隨著男士時裝潮流的不斷革新,舊時用來顯示社會階級的帽子逐漸發展成現代男裝中必不可少的配飾之一。禮帽,帽名,分冬夏兩式,【冬】用黑色毛呢,【夏】用白色絲葛。禮帽有大禮帽、小禮帽之分。【春夏】兩季的帽子,基本就只是起到一個裝飾的作用,這時材料的透氣性就顯得極為重要了,編織草帽或是其他透氣性好的材質都是不錯的選擇,淺色的帽子最容易打造出地中海式的度假范兒。
⑥ 方濟各為什麼叫方濟各
據梵蒂岡發言人隆巴迪神父說,新教皇取名為方濟各,是以方濟會會祖聖方濟各·亞西西為榜樣。
天主教廷習慣上當紅衣主教當選教宗後,都會取一個聖徒的名字,,當代教宗選用了聖方濟各的名字,以紀念他,聖方濟各創立了方濟各修會,方濟各是天主教習慣譯法,現代翻譯是法蘭西斯。
教皇方濟各的徽章充滿了象徵意義,除了教皇帽、伯多祿的金銀鑰匙和羊毛披帶的圖案與榮休教皇本篤十六世的同樣外,盾牌上的圖案保持了他被任命為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總主教時一樣。此外,教皇方濟各也保留了任總主教時的格言:「因仁愛被揀選」。
(6)教皇方濟各戴的是什麼帽子擴展閱讀
方濟各於1936年12月17日出生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是天主教第266任教皇。本名豪爾赫·馬里奧·貝爾格里奧
這一任教皇開始於一個名字,豪爾赫,貝爾高利奧,是第一個選擇13世紀窮人的守護神、阿西西的方濟各作為自己名字的教皇。
在十四世克萊門特、十六世本篤和二十一世約翰之後,這顯然是個充滿個人色彩的選擇。據傳說記載,13世紀的方濟各皈依天主教,是因為聽到耶穌受難像的呼喚,請他來修補上帝的房屋。
他於是離開富有的絲綢生意家庭,與窮人住在一起。他是個和平倡導者,第一個進入埃及試圖阻止十字軍東征的天主教領袖。他把仁慈作為一生最重要的使命。
⑦ 教皇方濟各:言出必行的人,這紀錄片你看完後會覺得自己是魔鬼嗎
沒人覺得自己是魔鬼,方濟各也覺得自己不是魔鬼是上帝。
⑧ 古代皇帝上朝時頭上戴著的那個有好多珠子的帽子叫什麼啊
古代皇帝上朝時頭上戴的帽子,稱為冕冠。
也稱「旒冠」,俗稱「平天冠」。與冕服、赤舄、佩綬、玉圭等同時在祭祀等大典時穿用。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參加祭典等典禮活動時所戴的等級最高的禮冠。
冕的頂部叫「綖板」,綖板前圓後方,比喻天圓地方,表示博大之意;綖板塗黑漆,以示莊重。板前後系垂旒,表示帝王不視非,不視邪,是非分明。旒的多少視佩戴者的身份決定,有三、五、七、九、十二之分,以十二旒最為尊貴,是帝王的專用。
板下有玉衡,連接於冠上兩邊凹槽內;衡兩端有孔,兩邊垂掛絲繩直到耳旁,至耳處系著一塊美玉,好像塞住了耳朵,即所謂「充耳」,寓意帝王不聽讒言,求大德不計小過,有所聞,有所不聞,從而衍化出一個成語「充耳不聞」。
(8)教皇方濟各戴的是什麼帽子擴展閱讀:
冕冠與冕服、赤舄、佩綬、玉圭等同時在祭祀等大典時穿用。
冕服之制,傳說殷商時期已有,至周定製規范、完善,自漢代以來歷代沿襲,源遠流長,雖冕服的種類、使用的范圍、章紋的分布等等屢有更定、演變,各朝不一,情況較為繁復,但冕服制度一直沿用到明,至清朝建立,因服飾政策變更冕服制度在中國亦隨之終結。
但冕服上特有的「章紋」清代仍飾於帝後禮服、吉服等服飾上,民國三年定製的「祭祀冠服」亦將「章紋」施於上衣圓補,作為區分等級的標志。
赤舄,古代天子、諸侯所穿的鞋。赤色,重底。
⑨ 教皇與大主教的區別
教皇與大主教的區別:
1、教皇教會中的最高首領 其地位因而也在其他主教之上。
2、主教通常是各大教區大主教上級的都會主教和宗主教,或是梵蒂岡教廷的內閣成員。
主教天主教會的高級聖職人員 主教即是藉著聖神被祝聖為教會中的牧人及管理者,也是教義的導師及聖職敬禮的司祭 在天主教會中,主教任命需得教皇批准。
教皇一詞譯自「Pontifex」(祭司),原指羅馬帝國皇帝兼任的多神教「Pontifex Maximus」(最高祭司、大祭司)。
公元382年,西羅馬皇帝廢止勝利女神的祭祀,獨尊耶穌,並將最高祭司一職交羅馬教會第39任主教。445年,東羅馬皇帝與東部教會承認其教會的最高地位。
公元8世紀丕平獻土,教皇國以此為基礎成立,自此成為世俗國家的領袖,直到20世紀簽訂拉特蘭條約成為象徵國家。
此外在15世紀,時任主教尼古拉五世在與葡萄牙王國國王阿方索五世進行外交使節時,開始使用「Romanus Pontifex」(羅馬祭司)一詞,並寫入教會法。後來葡萄牙商人和傳教士來與中國的明朝和清朝政府進行雙邊活動,譯作教化皇,約定俗成。
主教即是藉著聖神被祝聖為教會中的牧人及管理者,也是教義的導師及聖職敬禮的司祭。在一般基督宗教主流教會,指耶穌基督派遣宗徒繼續實行他的使命,到了第一世紀末、第二世紀初就形成了主教的制度。
輔理主教(英文 auxiliary bishop),指沒有繼承權而輔佐教區主教的主教。
助理主教(英文 coadjutor bishop),指有繼承權而輔佐教區主教的主教。
(9)教皇方濟各戴的是什麼帽子擴展閱讀:
主教的禮儀服飾為表明主教的職務與地位,在禮儀中,均有特別的標志:禮服、高冠、權杖、權戒、小圓帽。禮服——因著身分層級不同,顏色就不同。
(1)教宗:著白色,又稱白衣主教。
(2)樞機主教:著紅色,又稱紅衣主教。
(3)總主教、主教:著紫色,又稱紫衣主教。
眾主教
權杖——權杖是主教的牧杖,代表他的地位與牧靈職責。主教在主持禮儀時均可使用權杖,唯使用時需頭戴高冠,兩者同時使用。舉行共祭時,只有一位主教可用權杖。在自己所管轄的教區中,可使用權杖;在本教區外,則必須有該區主教許可才能使用。
拿權杖時,權杖上端圓形會朝向教友,或朝向要祝聖的物品。材質上有鍍金銀,或用木材製成,鑲嵌裝飾,下端較尖,上端為半圓或整圓形。
教宗保祿六世改權杖為十字苦架,有的主教也跟著改變。權戒——古代民族皆戴戒指作為印章,以簽合同;又戒指亦象徵職權,所以主教的權戒是職權與盟約的記號。今已不用戒指在公文上蓋章,但在祝聖主教禮儀中還有授權戒一事。
一般教友向主教敬禮時,會親吻主教的權戒;不過,這習俗已漸消失。權戒的裝飾有寶石、圖案等,多為中世紀流傳下來的習慣。經近代幾位教宗的倡導後不再有寶石圖案,與一般常人所用的戒指一樣,但稍寬些。
高冠——高冠即主教的法冠,於舉行禮儀時,穿上祭服後,加戴的帽子,它是由兩片三角瓜子形的硬布料所組成,鋪以金絲或飾以寶石,高約三十公分,後邊有兩條飄帶,垂在背後。高冠象徵主教們的勇氣及鬥志,不怕艱苦,任勞任怨,帶著神父及教友,走向人間一切黑暗與罪惡。一般主教坐在寶座、講道、降福教友、遊行時,均戴高冠。
小圓帽——小圓帽的來歷與剪發禮有關。梵二大公會議禮儀改革以前,進入聖職的第一步是領受剪發禮,主教在被選者頭頂上,剪一圓圈,故戴小圓帽以禦寒。經演變,小圓帽就成為禮儀服飾。剪發禮已取消,主教仍保持帶小圓帽的習慣。
此外行禮時,在高冠之下,可戴小圓帽。小圓帽只在聖體前才應脫下,所以拉丁文稱之為「只對天主脫下」。因此,在念全部感恩經及明供聖禮前,主教應當脫帽。
⑩ 羅馬教皇因工作不適就取消工作,他所享受的待遇究竟有多高
現任羅馬教皇名為方濟各,2013年當選為羅馬教皇。3月初,羅馬教皇方濟各因為感冒的原因,沒有能夠參加一年一度的大齋節靜修活動。此後,教皇方濟各進行了新冠病毒檢測,結果為陰性。不過,即使如此,方濟各還是打破了100多年以來的傳統,在3月15日以後,都是通過遠程直播的方式進行每周日的禱告儀式。方濟各作為羅馬教皇,都享受哪些待遇呢?羅馬教皇方濟各的待遇主要來自於兩方面:第一,方濟各是全世界11億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第二,方濟各是主權國家梵蒂岡的國家元首。
方濟各出生於阿根廷,是歷史上第一位拉丁裔羅馬教皇。在歷任羅馬教皇中,方濟各的親民作風其實很得信徒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