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帽子類別 » 亮劍里的帽子叫什麼

亮劍里的帽子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9-30 20:27:40

A. 什麼日本人的帽子上面也有一顆五角星呢

最近一部《風箏》可謂是紅透了,跟它一樣紅的抗日劇還有《亮劍》。那麼,經常看抗戰劇的朋友,你是否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日本人的帽子上為啥有一顆五角星呢?五角星,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應該是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象徵,那為何日軍也有這么一顆五角星呢?

要糾正的是,這里不是五角星,而是五芒星。這顆星是有來歷的,相傳在日本的平安時代(大約1200年左右前),在日本有一位著名的陰陽師(巫師)叫安倍晴明,當時盛行陰陽道,其中有一個關鍵的除魔咒符就是五芒星,當時的日本軍隊,皇家,幕府,諸侯(大名)都會在帽上綉上五芒星,目的就是要除去惡魔。

事實上,五角星不是某一個國家的專利,五角星的設計理念含有勝利的含義,所以就被很多的國家軍隊作為軍官的軍銜標志了,看各個國家的國旗就知道,很多國旗都採用了該設計,只是顏色不同而已。同樣,許多國家軍隊也有使用。在十九世紀,許多歐洲國家有一個這樣的帽子,有些國家使用藍色,其他國家使用不同顏色。蘇聯成立後,蘇軍最初的帽子只是一顆紅星。

在19世紀時,西方大規模的軍帽上出現了五角星的樣式,這也是一種潮流吧,在明治維新時,日本大規模的照搬西方法國的一切東西,所以當時軍服,軍帽都照著法國的製作,甚至是制度,編制,全部都和法國的一樣。如果我們有時間看一下日本在甲午戰爭時期的紀錄片的話,就會發現此時小日本的軍服已經換成了法國的式樣。在軍帽上綉著一顆金黃色的五芒星。小日本此舉完全是在模仿西方。

還有一種說法是五芒星代表櫻花花瓣,而櫻花代表的是日本,因為日本的國花是櫻花。另外附註一句:日本皇室的象徵是菊花。

B. 亮劍中的張大彪一共摔過多少次帽子分別是哪些情節

張大彪在電視劇中大概一共摔過三次帽子,第一次是獨立團圍攻山崎大隊的時候,張大彪把帽子扔了,然後抱著一挺機槍就上去突突了。第二次是獨立團集結的時候,張大彪沒有戴軍帽。第三次是李雲龍攻打平安縣城的時候,義大利炮轟平安城門之後,張大彪帽子一扔,表現出了對敵人的憎恨。

C. 老亮劍中,李雲龍帽子藏槍,警衛員褲襠藏雷是哪一集

《新亮劍》由浙江廣播電視集團出品近代革命電視劇,黃志忠、果靜林、任泉、甘婷婷、甄錫等領銜主演。 第36集

李幼斌版可沒有

D. 亮劍裡面同樣是華野,李雲龍的2師,為何跟有些部隊的軍裝顏色不同

這是因為李雲龍所在的華野軍隊是由新四軍和八路軍組合起來的,又加上當時的戰略物資缺乏,就造成了李雲龍的部隊服裝跟其他的不一樣,部隊不一樣服裝的軍隊也有很多。華野的全稱是華東野戰軍,其實它是由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組合起來的,裡面八路軍和新四軍都有,新四軍多一點。

其實這也是《亮劍》導演們對細節的把握,充分的展示了當時抗戰時期,國內的情況是多麼的不完善和條件簡陋。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華東野戰軍作戰勇猛,打敗了敵人。

E. 為什麼亮劍彭德懷叫閻錫山總司令員閻錫山不是軍閥嗎

1937年在陝北的中國工農紅軍根據協議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軍總司令朱德任八路軍總指揮、紅軍副總司令彭德懷任八路軍副總指揮。八路軍下轄第115、第120、第129三個師。既然被改編成為了國民革命軍,就必須要穿國民革命軍(國民黨軍)的軍裝。於是紅軍的八角帽變成了國民黨軍樣式的山地作戰帽,帽子前面有兩顆紐扣,紐扣上面還要鑲嵌國民黨的“十二角星徽”。閻錫山家裡是個地主,算的上一個有錢人家,因此從小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並在長大後,出國留學,接受西方思想。在回到山西後,積極參加政事,並與山西的官員搞好關系,一直活躍在山西的上層,後來受到了梁善濟的青睞,在山西可以說是如魚得水,官職也一升再升。當時的閻錫山明白清朝已經快要結束了,於是自己私底下也結交革命人士,並逐漸把山西的軍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F. 二戰中日本士兵們的頭盔帽上為何都會有一層網干什麼用的

學名叫「軍帽垂布」。近代日本佩戴帽垂一說是受法國影響,日本陸軍軍裝受法國風格影響。日本帽垂可以拆卸,平時不帶。在野戰的時候和戰斗帽(日本正式名稱是略帽)配套使用。實際作用是在戰斗中保護頸部。對一個身穿軍服、頭戴鋼盔的士兵,皮膚露在外邊的部位,除了手和臉之外,還有的一個部位就是頸部。這就造成了一種現象,除了和其他部位同等概率的中彈幾率,頸部還容易受到其他形式的傷害,也就是被彈片、或者炸飛起的碎石等劃傷。原因簡單分析下很簡單,作戰時士兵主要的姿勢是彎著腰或者趴著等,大部分的作戰姿勢姿中頸部要向前探出,又無法被鋼盔和軍裝覆蓋住,於是頸部裸露的皮膚,就很容易被彈片、碎石等劃傷。而人的頸部又比較關鍵,最關鍵的是左右兩側有著血管大動脈,一旦被彈片崩到頸動脈上,那麼人肯定就完蛋了。雖然只是一層布,但因為是強度較高的帆布,而且是軟垂下來的,擋不住打到脖子上的子彈,但是對彈片、或者炸飛起的碎石,還是有著相當有效的防護作用的。另外在近身戰中,這種軍帽垂布也有防護作用。比如被刺刀側面刺刀了脖子上,有這層軟垂著的布阻擋,有一定概率能讓刺刀刺不入脖頸里。再入如果被大刀砍到脖子上,如果刀不是很快的話,則看不透這層軍帽垂布,能夠阻擋住對脖子的致命傷害。此外在一些精銳部隊,除了這種軍帽垂布,還有這一種蒙面巾,能夠從眼睛下蒙住下半張臉,可以防止爆炸、燃燒的有毒氣體,以及被炸彈炸起的沙塵等,同時對臉也有一定防護作用。另外大家如果仔細,可能留意過二戰時有的美國兵,配發有一種很短的圍脖。如在電影《集結號》里,八連戰士從美式裝備的國軍身上搶下來的軍裝,就有這種短圍脖。這種圍脖不光是防寒的,另外一種作用,就是想這種日本兵的軍帽垂布一樣,保護頸部盡量不被彈片碰傷。更形象了解鬼子軍帽垂布的作用,大家可聯想下小說《亮劍》里的一個情節。李雲龍新婚之夜去查崗,結果突遭遭到日本突擊隊襲擊,戰斗中李雲龍躲到了磨盤後,被子彈打到磨盤上崩起的石頭茬,在脖子上劃出了傷口淌出了鮮血。如果當時李雲龍也有這種軍帽垂布,或者美國兵那種短圍脖,那麼就能避免受這種傷了。這是用來進行偽裝的偽裝網。由於鋼盔在光線的照射下容易反光,從而被敵方發現。鋼盔上套偽裝網後可以插上如樹葉、雜草等,既可以防止反光、也便於和環境融為一體,更好的隱蔽自己。另外還可以防止鋼盔之間互相碰撞發出聲響。當時主要國家如美、英、德、日等國軍隊鋼盔上都裝有類似的偽裝網。太專業了,感激!大神,請問這是什麼東東?子彈當然是可以打穿鋼盔的。鋼盔是保護頭部的,但並不是子彈打不透,真要是子彈打不透的鋼盔,人的脖子就該吃不消了。鋼盔主要是防禦彈片,對於子彈,如果對方的子彈不是擊中鋼盔正中,由於鋼盔是一個弧面,也可能會滑飛。這就是鋼盔的防護作用。諾門坎之戰,日軍頭部中彈的士兵,多半是頭盔正中被蘇軍一槍命中。日軍當時使用的鋼盔,前面正中有一個很大的紅色星星,這是日軍的標志。而紅色在所有光線中是最醒目的,於是,蘇軍老遠就能發現日軍的士兵,並且瞄著紅星星開火,造成帶著鋼盔的日軍士兵死傷反而比不帶鋼盔的日軍士兵多。在中國戰場,日軍也常有被一槍爆頭的情況,這算是這鐵帽給日軍帶來的悲劇吧。不過這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直到太平洋戰爭逐島爭奪,日軍才用在鋼盔上塗抹煤焦油的方式多少改進了其反光性能。昭和十三年(1938年,日本皇紀2598年)5月31日第392號敕令,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陸軍進一步修改現有軍服並定名為「九八式」軍服。略帽:九八式軍帽為略帽又稱戰帽,戰斗帽等等,是一種簡便的作戰制帽,可以戴在鋼盔的裡面,夏季還可以在後面加掛三片用來遮陽防曬得垂布,略帽也是中國觀眾最熟悉的一種軍帽,這里就不作詳細描述了。上頭是尖的,第一,可以直接在上面帶上鋼盔。第二,比軍帽更加容易防水防雨。

G. 八路軍的軍帽上有兩個扣子,有什麼含義嗎

今天偶來給大家講講八路的服裝,八路軍軍服的樣式是固定的—國民革命軍的款式,僅以左臂佩戴的「八路軍」、「新四軍」布臂章以示區別。幹部與戰士的衣服樣式僅在口袋上稍有區別。幹部多縫了2個口袋,抗戰初期,八路軍戴的直筒加圍的圓頂帽上佩有國民黨軍隊的小帽徽。

可實際早不是這個樣子,按常例說,一名八路軍正規部隊的士兵的裝具應包括八路軍軍帽、軍衣、鞋、綁腿、子彈帶、手榴彈包,腰帶和棉被,一般都是兩雙鞋。附屬的裝備還有干糧袋、碗袋。可實際上能配的標準的很難。

軍官還能多發掛包或馬搭子,或者時髦點說叫圖囊一個,這勉強也算官兵不一樣的體現。

咱們從頭說起,八路軍的軍帽可能是最普遍的八路軍裝具,很多士兵進入部隊開始都是只發給一個軍帽和一個臂章的,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佩戴的臂章為長方形,其標准尺寸為8.5厘米?.5厘米,白布底,用藍色印製,中間為「八路」二字。臂章這個大家都熟悉,為何軍帽是八路軍士兵最普遍的裝具。首先,個人揣摩,軍帽當時與國民黨的軍帽是統一的,無非把青天白日的帽徽改成扣子,這個庫存量大,僅八路在山西接管晉軍丟棄的幾個被服倉庫就有很多。也很奇怪,不過也簡單,當時的倉庫主管把被服很多都盜賣了,惟獨留下帽子,難道他未卜先知,知道八路缺軍帽?玩笑而已,主要是軍帽沒有人要。最關鍵,是八路軍軍帽節省原材料,並且醒目,盡管是個人之見,但八路之窮,天下聞名,縣、區的地方武裝幹部能戴上個八路軍帽都是標準的幹部形象,當時八路軍獎勵配合作戰有功勞的地方部隊也是獎勵軍帽2頂,2頂,我反復看看,此仗是山東魚台地區的八路的出手,消滅日偽軍80餘人,如此獎勵,一個能拿的出手,而另一個歡天喜地,八路之窮,確實名不虛傳。

接著,我們說說軍服,八路軍軍服的樣式是大體固定的,但用料和顏色的區別則比較大。抗日戰爭時期,環境十分艱苦,共產黨領導下的各個抗日根據地,只能根據自己的條件,就地取材製作軍裝,而每個根據地所接觸到的布料和染色劑都有區別。有些敵後游擊隊甚至沒有軍服,群眾的便裝就是他們的軍服。八路的軍服裝具大體上來源有二個渠道,一是軍隊與地方被服廠生產,二是繳獲。八路軍軍服常用的是當地農民自己生產的粗土布,染色是標準的「八路灰」,這是我們在影視作品裡經常見到的八路的打扮,而實際,實際就不是這么會事。

綜合我手頭的資料,八路的軍服顏色起碼有黃、黃綠、草綠、灰等4種被普遍使用的顏色,至於面料,那更是八仙過海,各根據地自己說了算,有代表性的就是——山東軍區的4大軍分區的軍服顏色就很鮮明,絕對混淆不了。

比如黃綠色軍服,將春季收獲的槐花碾碎,和染料拌在一起調勻,這樣染出的布色調鮮艷,洗後不褪色。聶榮臻把選擇黃綠色的理由說成:黃色寓意著我們是黃河的子孫,中華民族的脊樑;綠色,則是生命長青的象徵。扯淡,他做夢也想染成灰的,可原料那裡也沒啊,草木灰也不容易弄啊。在山東,渤海軍區和膠東軍區的部隊會師,部隊就分的很清,顏色都不一致。

八路軍還有一種敵後武工隊式樣的制式服裝,中山裝上衣,灰色褲子,服裝近似便裝,易於普通人穿著,適合化裝偵察和抵近尖兵,不過這種服裝生產數量不多,只能在少量老照片上看見曾經的風采。

現在的影視作品上的八路軍服整齊,統一,實際根本不是這個樣子,八路總部和八路軍總部騎兵團、警衛團等總部直屬部隊與北方局、邊區政府黨委、抗日軍政大學、新華社等機關能近水樓台的裝備到八路總後勤部被服廠的被服裝具,總算還能上得了檯面,後來留下的照片、電影資料又多取材於他們,沒給八路丟多大人,一線的作戰部隊,跟叫花子區別不是很嚴重。國民政府當局歧視雜牌的名聲還是很響的,這個有個比方,中央軍是正室夫人養的,如晉綏軍、東北軍是小媽養的,八路軍是後媽養的。

中國有句老話,人比人該死,貨比貨該扔。

中央軍和部分有人罩的地方軍,上級都高看兩眼,國府當局損失多少補充多少,槍彈糧飽足足的,不說小康,最起碼能混個溫飽。八路軍可不行,貧還來不及脫,在38—39年的國共蜜月里,槍彈糧被服多多少少還能補充點,有的時候,地方當局還給,後來八路軍一線團隊徹底成了沒娘的孩子,只好出門找日本鬼子要飯啦。

主要是八路軍總部後勤部被服廠的生產工藝、設備實在不行,無力滿足八路軍廣大一線團隊的需要。在1939年後,龐大的八路軍後勤系統的被服部分幾乎被日軍徹底破壞,殘留的現代化生產能力迅速被疏散到延安,各根據地不得不依靠自力更生來解決問題。有的時候,八路軍士兵不得不客串裁縫,自己做自己的衣服,一群大老爺們,放下槍拿起針,干吧。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粗布是面料,但根據地的生產工藝無法滿足八路軍部隊的需要,日軍以戰養戰,在中國大肆掠奪糧食棉花,而老百姓也需要棉花,關鍵是當地婦女的生產數量遠不能滿足八路的需要,用杯水車薪說一點都不過分,起碼紡織者要滿足自己的需要,還想換點錢來得到油鹽以及其他必需品,八路的一線團隊穿的破破爛爛像叫花子,一到冬天就犯愁,國民政府連身棉軍裝都不發,冬季大練兵不是獨創,但也是無奈的無奈,部隊缺乏禦寒的棉衣,不活動活動就會凍死人。很多連隊只有一兩件棉衣,只有哨兵上崗才能穿,有些部隊的哨兵不得不披棉被上崗位,潛伏哨兵把自己埋在草堆里取暖。八路的將領們覺得與其讓部隊凍得都擠在炕上發抖,不如練練兵,投投手榴彈什麼的,既禦寒又提高了戰斗素質。

八路就開始為了生存而戰斗,缺槍少彈的八路就得自己琢磨收拾鬼子漢奸,有本事的,吃香喝辣,沒本事,只能在寒風里顫抖,不過鬼子漢奸有的八路很快都有了,要是沒有就從日偽手裡奪他娘的。摸營、伏擊、挖陷阱、打悶棍,反正只要是對著鬼子漢奸,你愛干什麼干什麼,能繳獲布料就運回根據地組織地方政府生產被服。

中國人歷來講究入土為安,可窮八路可不這么干,夏天多少還給敵人留點,在冬天的伏擊戰後,鬼子就不說了,扒光,他們有毛衣,八路最喜歡,就連漢奸的屍體上基本也只剩下一個褲頭了。沒想到,當漢奸也不容易啊,臨死連件衣服都沒有。

日偽軍的軍服就穿在八路身上,不穿沒法子,冷,警察的黑制服也飢不擇食,上,扒他娘的。有條件地部隊還能就著染色,沒條件的,就披上鬼子皮過冬,反正八路也是隱蔽作戰,偷襲為主,很多時候,猛的看上去,那不是八路,整個叫花子集中營,要不是頭上頂個八路軍帽並且有地方組織帶領,弄不好被不明真相的地方部隊伏擊都不好說。

44年時,山東東平的日軍偷襲八路,日偽軍清一色的八路灰軍裝,裝具齊全,可惜地方武裝見慣窮八路,富八路著實沒見過,馬腳一下子就發現了,正規老八路沖出來,一頓手榴彈披頭蓋臉,倒讓八路穿上新軍裝感覺了一把。

一年一套軍裝,做夢去吧,八路只好發動地方縫補,老區甚至參軍的自己帶被服,不讓後勤傷腦筋。兩年能發件衣服都不錯,艱苦點的部隊,數九臘月穿單衣在寒風里與鬼子拼刺刀,五月端陽披著棉襖打工事,舊的不敢扔,新的沒下來。

皮帶,統統的繳獲大大地,頭戴八路帽,腰間系皮帶,敞開衣襟,腰裡插駁殼,典型的八路地方幹部。

咱們說說鞋,鞋是地方組織生產的大宗,這個製作隱蔽,誰都可以做,敵人發現也不要緊,就說自家納自己穿,可是,八路的游擊戰特別費軍鞋。

平原地區稍微好點,一雙布鞋能穿一個多月,山區,一雙布鞋不過堅持400多里山路而已,一旦有戰斗結束,八路就立馬把自己的布鞋脫下來,從敵人的屍體上脫下膠鞋或皮鞋,一雙膠鞋能抵5雙布鞋,至於鬼子的皮鞋,盡管很笨重,但走山路省,耐磨損。

八路在平地或不爬山,很多士兵都把鞋脫掉,光腳走路,無他,節約。實際還是窮啊。

鞋為八路裝具里唯一能超標准發放的,基層政權也多給八路這個,至於襪子,基本不用想,只有裹腳布,就連裹腳布,也是承擔綁腿的功能,個別時候還的應急做綳帶什麼的。

干糧袋、手榴彈包是八路軍士兵的標准配置,其式樣更是五花八門,有的長,有的短,上面還有字,如殺敵報國等,有的甚至上面還綉著花、鴛鴦等。地方動員參軍的一般都自己攜帶綁腿、子彈帶、手榴彈包,腰帶、干糧袋和棉被。這些附屬玩意就不提。

1941年皖南事變以後,外援以及合法購買基本斷絕,根據地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用堅韌不拔的毅力克服了敵人經濟封鎖所造成的種種困難,基本上保證了部隊的供給,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打下了可靠的基礎。

窮八路,窮八路,三個字道出了在60年前八路軍當時斗爭環境的艱苦。但軍裝中凝聚著的血與火的歷史和民族精神,是用言語所無法比擬的。

H. 遍地狼煙為撒國軍是兩套軍服 204團是大蓋帽 那個上面的怎麼就是像八路的帽子呢 軍銜標志都不一樣!

你說的這個是在抗日戰爭後期,由於國軍受到美國的大量援助,所以有些部隊的軍服和武器裝備都是美國送的,就是導致不一樣的原因,如果細心的話在李幼斌版的《亮劍》中,楚雲飛在抗日戰爭快結束時穿的也是這種軍服,當然,楚雲飛之前穿的和中央軍也不一樣,因為他是屬於晉綏軍序列,說白了一開始是閻錫山軍閥的下屬,在美式軍服中梅花代表校官以上軍銜,這個軍銜就不用多說了吧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1127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1189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809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1314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592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513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484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1059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380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