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帽子徽章什麼顏色
A. 軍人的 帽子的 帽徽為什麼有天安門和 八一兩種
軍人佩帶在軍帽上的標志。18世紀上半葉,歐洲許多國家的軍隊開始佩帶帽徽作為標志。中國清朝末年的新軍和中華民國時期的軍隊,都佩帶帽徽作為標志。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佩帶布料全紅五角星帽徽。1949年 6月起,中國人民解放軍帽徽樣式與「八一」軍徽同。1951年後,海軍、空軍軍官的帽徽樣式與本軍種軍徽樣式相同。1955年 10月,陸軍、海軍、空軍官兵的帽徽為圓形,正中鑲嵌「八一」軍徽,分別以海藍、藏藍、天藍色墊底,周圍為麥穗和齒輪。海軍、空軍的帽徽分別襯有鐵錨和飛鷹兩翼。1965年 6月,三軍官兵的帽徽統一改為全紅星。1985年5月三軍官兵帽徽恢復1955年樣式,並分大小兩種。1988年 10月開始使用的「八七」式帽徽分為大小兩種。大帽徽綴於大檐帽、絨(皮)帽,主體為「八一」紅五星,八片松枝葉環抱著麥穗、齒輪和天安門,象徵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武裝力量,與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保衛祖國,建設祖國。人民解放軍屬於人民。採用松枝葉作為帽徽的組成部分,是因為松樹生命力極強,給人以力量、啟發、深思和勇氣。具有生機勃勃,傲然屹立,傲風雪、抗嚴寒,不怕風吹雨打,蒼勁有力,永藻青春,勇於犧牲精神和奉獻精神性格。帽徽總體高、寬皆為 50毫米,分陸、海、空軍三種。陸軍底襯海藍色,海軍底襯藏藍色和金黃色鐵錨,空軍底襯天藍色和金黃色飛翅。為鋁沖壓製成,用螺絲、螺帽綴釘。松枝葉紋仿刺綉,顏色與麥穗、齒輪、天安門一致,為金黃色,天安門按標准加工,上下平直,左右高出松葉半毫米左右,周邊有清晰的輪廓線。小帽徽綴於作訓帽,圓形,直徑為 35毫米。採用軟塑料熱轉移印膜製成,具有輕便、柔軟、形薄的特點,便於佩帶。陸、海、空三軍小帽徽的區分與大帽徽相同。小帽徽中央有「八一」紅星,周圍有金黃色麥穗和齒輪。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官兵的帽徽是 1983年設計製作的,圖案由國徽、盾牌、長城和松技組成。國徽是國家的象徵,標志著武警部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盾牌標志著武警部隊是國家和人民安全的堅強後盾;長城標志著武警部隊如同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摧;松枝標志著武警部隊英勇保衛祖國、不畏強暴、堅忍不拔的戰斗意志。
B. 入朝志願軍有沒有軍徽和領章之類的嗎
當年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真的不佩戴胸章。這要從志願軍軍服的演變講起。
1950年7月,由於半島局勢緊張(此時半島人民軍正向南方進攻,將美韓軍壓縮在靠近海岸的狹小區域,仁川登陸尚未開始),我國成立了東北邊防軍,隨後就開始准備入朝作戰。首批入朝的志願軍第13兵團,主要部隊均來自東北邊防軍,包括38、39、40、42、66、50、20、27、26軍,共9個軍30個師,全是頭等主力,其中第50軍還是國民黨起義部隊。
由於長期駐扎東北,先期入朝的部隊保暖工作做的比較好,棉衣棉被齊全。由於還沒有入冬,所以首批入朝部隊並沒有產生凍害傷亡。
由於是志願軍,要求所有部隊都不佩帶任何標志,50式軍服都摘掉「八一」帽徽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胸標。所有人須將帽徽、胸標等一切具有解放軍標記的物品留在國內,連印信,文件,官兵證件都一律上繳。
現實中的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絕大多數志願軍官兵都沒有胸標。著名影視作品例如《上甘嶺》《英雄兒女》里志願軍的胸標,其實只是藝術化的表現,並不符合史實。所以,電影《金剛川》裡面的志願軍不佩戴胸標,是符合史實的。要知道,連彭總在19537月赴板門店簽署停戰協議的時候,他的軍裝上也沒有任何標志。
C. 解放軍帽子跟八路軍帽子有什麼區別
- -解放軍的帽子有迷彩八路軍的帽子有紅星
D. 人民解放軍軍徽的圖片及代表意義
象徵軍隊的標志之一。有些國家的軍隊各軍種都有自己的軍徽。把具有一定意義的圖案製作成徽章作為某一軍事集團的象徵和軍事首領的標志在古代已有之。公元前5世紀,歐洲一些國家的軍隊中出現裝飾有神祇和動物小雕像或刻繪著特殊象徵性圖案(公牛、貓頭鷹和互握的手等)圓盤的矛和桿。同時,還出現了軍事首長、高級官員的個人標志。10世紀一13世紀,西歐騎士的盔甲和旗幟上出現了區分穿戴這樣甲胄的騎士的貴族家族紋章,這是紋章主人力量、勇敢、敏捷和機智的象徵。之後,軍旅中的徽章不斷發展,逐漸發展成象徵軍隊或建制部隊的標志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是 1949年 6月 15日由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頒布啟用的,樣式為鑲有金黃色邊的五角紅星,中嵌金黃色「八一」兩字,亦稱「八一」軍徽。紅星象徵中國人民獲得解放;紅色為革命的顏色,亦為我國人民習為喜慶的顏色;「八一」表示 1927年 8月 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之日。1951年 2月 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頒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草案)》中,曾附錄了陸軍軍徽、海軍軍徽和空軍軍徽樣式。陸軍軍徽亦即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海、空軍的軍徽以「八一」為主體,表示海、空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部分,是在陸軍的基礎上發展壯大起來的。海軍軍徽為藏藍色底,襯以銀灰色鐵錨,藍色襯底象徵廣闊的海洋,鐵錨代表艦艇,象徵海軍。空軍軍徽襯以金黃色飛鷹兩翼,象徵人民空軍英勇果敢,飛行無阻,並堅決負起捍衛祖國的光榮任務。1949年 6月至 1955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曾用作帽徽。1990年 6月,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重新附錄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圖樣,並對軍徽的使用作了明確規定:軍徽可按比例放大或縮小,用於舉行典禮、檢閱、軍人宣誓、隆重集會等時機(懸掛於主席台中央)或臂章、獎狀、車輛、艦艇、飛機、重要建築物上,禁止用於商業廣告和有礙於軍徽庄嚴的場合或裝飾品上。
E. 解放軍領子上的徽章不同,分別代表什麼級別
分別是:
陸軍上將軍銜主要標識為松枝綠色肩章底版上綴有金色枝葉和三顆金色星徽。
陸軍大校軍銜主要標識為松枝綠色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金色細杠和四枚星徽。
陸軍上尉軍銜主要標志為松枝綠色肩章底版上綴有一條金色細杠和三枚星徽。
許多國家的法律規定,軍銜是軍人的終身榮譽,非經法律判決不得剝奪,不犯錯誤不得降低,具有一定條件的軍人退役後,在規定的場合有權著佩帶軍銜符號的軍服。
(5)解放軍帽子徽章什麼顏色擴展閱讀
新中國正式實行軍銜制是在1955年9月27日,國家主席毛澤東主持了元帥軍銜和勛章授予典禮,授予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10人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同一天,國務院隆重舉行授予將官軍銜的典禮儀式,周恩來總理發布命令,授予粟裕等10人大將軍銜。
F.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的帽徽是什麼標志
自解.放戰爭初取消國.民革.命軍帽徽到1949年上半年,我軍都沒有帽徽。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軍徽樣式,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為鑲有金黃.色邊之五角紅星,中嵌金黃.色「八一」兩字。
帽徽,是近代以來軍.隊的重要標識,在軍服的各種識別標志中處於首要地位,也代.表著一支軍.隊的性質。在人.民軍.隊的發展歷程中,出現了具有不同特點的帽徽,見證著人.民軍.隊的不斷壯.大。
紅軍的紅五星帽徽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以紅五星作為帽徽。電影《閃閃的紅星》中,潘冬子在竹排上拿出一枚紅軍留下的紅五星。其實,這是一枚65式鋁質帽徽,當時紅軍的紅五星帽徽主要為布質,也有硬紙、油氈、樹皮、獸皮等材料製成的。
不過,紅軍也有一些金屬帽徽,大多為銅質、錫質,個別為銀質,形狀為圓形、橢圓形,一般都有凸起的斧頭、鐮刀和五角星圖案。1930年龍州起.義後,紅八軍等部.隊就佩戴過銅帽徽。當然,受根據地經濟條件制約,金屬帽徽並不常見。
八路軍、新四軍的國.民革.命軍帽徽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新編第四軍,統.一佩戴國.民革.命軍陸軍帽徽,即「青.天.白.日」帽徽。
有觀點認為,「皖南事變」後,八路軍和新四軍便取消該帽徽。歷.史上,確有新四軍官兵在事變發生後,出於義憤不戴國.民革.命軍帽徽的情況,但八路軍、新四軍領.導機.關並未明令取消。因為,八路軍、新四軍在當時已納入國.民革.命軍序列,帽徽是我軍合法化標志之一,不取消帽徽,就不會給國.民.黨造成口實。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通.過「政協決議」,規定中.共武.裝納入「政.府軍」,八路軍、新四軍此時也未取消國.民革.命軍帽徽。
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後,八路軍、新四軍番號相繼取消,國.民革.命軍帽徽在我軍中也陸續被取消。
以軍徽作帽徽的49式帽徽
自解.放戰爭初取消國.民革.命軍帽徽到1949年上半年,我軍都沒有帽徽。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軍徽樣式,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為鑲有金黃.色邊之五角紅星,中嵌金黃.色「八一」兩字。人.民解.放軍全體指戰員以軍徽為帽徽,稱為49式帽徽,1949年下半年開始配發。由於執行作戰任務,不少部.隊在當年底才配發。
1997年8月11日的《解.放軍報》曾刊登一篇署名「惠彤」的文章,談到1949年11月,他和兩名戰友奉命去上.海購.買文化用.品,在大街上因未佩戴帽徽而被請到軍管會。當時,他們所在部.隊在浙東南,尚未配發帽徽。他們在軍管會領.取了3枚帽徽綴在帽子上。
三軍不同的50式帽徽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全軍裝備50式軍服,佩戴制式帽徽和胸章。50式帽徽式樣與49式相同,為鑲有金黃.色邊的紅五角星,正中嵌金黃.色「八一」字樣。但海軍軍官所戴大檐帽沿用傳統桃形帽徽,圖案是「八一」軍徽加藏藍色底襯和銀灰色鐵錨,海軍戰士所戴水兵帽則佩戴和陸軍一樣的「八一」紅五角星帽徽。
1951年,空軍軍官帽徽改為與本軍種軍徽樣式相同,即「八一」軍徽加金黃.色飛鷹雙翼。至此,陸、海、空三軍都有了各自的帽徽。空軍所戴解.放帽仍佩戴「八一」紅五角星帽徽。
三軍均為圓形的55式帽徽
1955年,全軍換裝55式服裝,佩戴新式帽徽、肩章和領章。55式帽徽有大小兩種,均為圓形。大帽徽用於大檐帽、冬帽,小帽徽用於無檐帽、解.放帽。
陸軍帽徽主體圖案為「八一」紅五角星,外圍為齒輪、麥穗,海、空軍帽徽分別加鐵錨和飛翅圖案。防空軍、公.安軍帽徽與陸軍相同。存放於原總後勤部軍需生產技術研究所的55式三軍大帽徽標樣,也只有陸海空軍3種。
除大、小帽徽外,還有船形帽帽徽,圖案為「八一」軍徽底襯草綠色。1957年後,船形帽帽徽改為與陸軍大帽徽同樣的圖案,「八一」軍徽底襯海藍色,外圍有齒輪麥穗。中.國人.民志願軍因其特殊性,帽徽五角星里沒有「八一」兩字。
「一顆紅星頭上戴」:65式帽徽
1965年6.月1日,全軍取消軍銜制,統.一更換新帽徽、領章。65式帽徽、領章不分軍種、不分等級,全軍上下無論男女官兵,一律佩戴紅五角星帽徽和全紅領章,將之稱為「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的紅旗掛兩邊」,從而體現官兵一致的革.命傳統。65式紅五星帽徽材質分鋁質和塑料兩種,尺寸相同,鋁質較為多見。
恢復55式形制的85式帽徽
1⑨85年我軍裝備85式服裝,取消紅五角星帽徽,恢復以「八一」軍徽為主體、底襯金黃.色飛翅的圓形帽徽。85式帽徽也分大小兩種:大帽徽用於大檐帽、冬帽,小帽徽用於無檐帽、解.放帽。
85式陸軍、海軍、空軍帽徽,與55式帽徽圖案相同,但區別是55式帽徽五星的角在麥穗內.側,而85式帽徽五星的角在麥穗外側,即整個帽徽外側。
實行新軍銜制的87式帽徽
1⑨88年為配合新軍銜制,全軍裝備87式服裝。87式帽徽分大小兩種,大帽徽用於大檐帽、冬帽,小帽徽用於作訓帽、女軍人無檐帽。大帽徽主體為「八一」紅五角星,周圍、下部有金黃.色麥穗、天.安門、松枝葉和齒輪圖案,海軍帽徽底襯藏藍色和金黃.色鐵錨,空軍帽徽底襯天藍色和金黃.色飛翅。小帽徽為圓形,中.央有「八一」紅五角星,周圍有金黃.色麥穗和齒輪,海空軍底襯色和標志與大帽徽相同。
97式和99式帽徽
1997年和199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和駐澳.門部.隊,先後裝備97式服裝。97式大檐帽帽徽,樣式為桃形,主體圖案為「八一」紅五角星,周圍、下部有金黃.色麥穗、天.安門、松枝葉和齒輪圖案,總體尺寸比87式大帽徽大1厘米,陸軍底襯海藍色,海軍底襯藏藍色和金黃.色鐵錨,空軍底襯天藍色和金黃.色飛翅。
2000年5月1日,全軍裝備99式夏服。99式貝雷帽所配貝雷帽帽徽,圖案與97式大帽徽相同。
新一代07式帽徽
2007年建軍80周.年之際,全軍裝備07式服裝。07式帽徽是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第7代帽徽。帽徽品種包括金屬帽徽、貝雷帽帽徽和作訓帽帽徽3種。外形為桃形,圖案為松枝葉、天.安門、齒輪、麥穗環繞「八一」軍徽。
金屬帽徽,分大帽徽和小帽徽兩種,男軍人.大檐帽、水兵帽、栽絨帽和皮帽配大帽徽,女軍人卷檐帽、栽絨帽、皮帽綴配小帽徽。貝雷帽帽徽與金屬帽徽形制、圖案相同,背景按陸、海、空分別襯以松枝綠、深藏青、深藍灰底色。作訓帽與金屬帽徽形制、顏色相同,綉片顏色陸軍為灰綠色、海軍為藏青色、空軍為藍灰色,帽徽圖案為黃.色。
2017年8月1日,全軍統.一換發佩戴夏常服帽,夏常服帽帽徽形制與貝雷帽帽徽相同。
G. 軍帽的標志
象徵之:軍徽 象徵軍隊的標志之一。有些國家的軍隊各軍種都有自己的軍徽。把具有一定意義的圖案製作成徽章作為某一軍事集團的象徵和軍事首領的標志在古代已有之。公元前5世紀,歐洲一些國家的軍隊中出現裝飾有神祗和動物小雕像或刻繪著特殊象徵性圖案(公牛、貓頭鷹和互握的手等)圓盤的矛和桿。同時,還出現了軍事首長、高級官員的個人標志。10世紀一13世紀,西歐騎士的盔甲和旗幟上出現了區分穿戴這樣甲胄的騎士的貴族家族紋章,這是紋章主人力量、勇敢、敏捷和機智的象徵。之後,軍旅中的徽章不斷發展,逐漸發展成象徵軍隊或建制部隊的標志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是 1949年 6月 15日由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頒布啟用的,樣式為鑲有金黃色邊的五角紅星,中嵌金黃色「八一」兩宇,亦稱「八一」軍徽。紅星象徵中國人民獲得解放;紅色為革命的顏色,亦為我國人民習為喜慶的顏色;「八一」表示 1927年 8月 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之日。1951年 2月 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頒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草案)》中,曾附錄了陸軍軍徽、海軍軍徽和空軍軍徽樣式。陸軍軍徽亦即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海、空軍的軍徽以「八一」為主體,表示海、空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部分,是在陸軍的基礎上發展壯大起來的。海軍軍徽為藏藍色底,襯以銀灰色鐵錨,藍色襯底象徵廣闊的海洋,鐵錨代表艦艇,象徵海軍。空軍軍徽襯以金黃色飛鷹兩翼,象徵人民空軍英勇果敢,飛行無阻,並堅決負起捍衛祖國的光榮任務。1949年 6月至 1955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曾用作帽徽。1990年 6月,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重新附錄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圖樣,並對軍徽的使用作了明確規定:軍徽可按比例放大或縮小,用於舉行典禮、檢閱、軍人宣誓、隆重集會等時機(懸掛於主席台中央)或臂章、獎狀、車輛、艦艇、飛機、重要建築物上,禁止用於商業廣告和有礙於軍徽庄嚴的場合或裝飾品上。
H.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原八路軍)帽子上,還戴有青天白日帽徽嗎
有的戴,有的沒有。最初紅軍改編八路軍時,國民政府發了一批軍服上面都有國民黨黨徽。但後來就不再發了,雖然八路軍曾經自製過搪瓷徽章,但還有部分八路軍就沒有國民黨黨徽,以兩顆紐扣代替。但要注意兩顆紐扣和國民黨黨徽有大部分是同時存在的。另外,建國後有些公布的八路軍高級將領照片沒有國民黨黨徽,那些圖片是經過處理的。
下面這些網站有八路軍的照片,LZ你可以自己看:
http://www.kyqs.cn/viewthread.php?tid=61542#zoom
http://bbs.voc.com.cn/viewthread.php?tid=216799
http://fueeieg.3286.blog.163.com/blog/static/42507244200782112626267/
謝謝 請給分
I. 部隊首長的帽子和兵的帽子有什麼不同
1、大檐帽
樣式:活帽套,立帽牆:帽前後增加了翹度。
顏色:帽檐:軍官飾金黃色檐花,士官、士兵為黑色光麵塑料帽檐。
帽絲帶:將官為金黃色;校尉官和士官為銀灰色;士兵為黑色人造革帶。
帽牆絲帶:陸軍軍官、士官為正紅色,士兵為深草綠色;海軍官兵均為藏青色;空軍為蔚藍色。
帽牆、帽罩:陸軍為淺棕綠色;海軍帽牆為藏青色、帽罩為本白色;空軍為蔚藍色。
2、貝雷帽
樣式:國際通用貝雷帽帽形,帽左前方帽牆上綴有機銹軍種帽徽。
用料:帽面為純羊仔澳毛起絨毛紗;帽里為黑色滌綿平布。
顏色:陸軍:深棕綠色;海軍:深藏青色;空軍:深蔚藍色。
3、頭盔
頭盔是軍人訓練、作戰時用於保護頭部的一種防護器具,通常呈半球形,主要由外殼襯里和懸掛裝置組成。其外殼用特種鋼、強化塑料、皮革等材料製成,能有效的抵禦彈頭、彈片及其他打擊對頭部的傷害。
4、迷彩作訓帽
帽牆該為立帽牆、圓冒頂,大帽檐。
5、水兵帽
水兵帽是指海軍士兵的無檐帽,通常為白色或者藍色,帽檐為硬圈,前方一般標有文字,後方有兩條黑色緞帶,有的飄帶上標有文字,有的飄帶上印有勛章的綬帶標志。19世紀初,無檐水兵帽在各國海軍流傳開來。後來,由於飄帶具有側風向和裝飾作用,因此成為水兵帽的組成部分。
(9)解放軍帽子徽章什麼顏色擴展閱讀:
軍帽的徽章標志象徵,軍隊的標志之一。有些國家的軍隊各軍種都有自己的軍徽。把具有一定意義的圖案製作成徽章作為某一軍事集團的象徵和軍事首領的標志在古代已有之。
公元前5世紀,歐洲一些國家的軍隊中出現裝飾有神祗和動物小雕像或刻繪著特殊象徵性圖案(公牛、貓頭鷹和互握的手等)圓盤的矛和桿。同時,還出現了軍事首長、高級官員的個人標志。10世紀一13世紀,西歐騎士的盔甲和旗幟上出現了區分穿戴這樣甲胄的騎士的貴族家族紋章,這是紋章主人力量、勇敢、敏捷和機智的象徵。
同時,還出現了軍事首長、高級官員的個人標志。10世紀一13世紀,西歐騎士的盔甲和旗幟上出現了區分穿戴這樣甲胄的騎士的貴族家族紋章,這是紋章主人力量、勇敢、敏捷和機智的象徵。
J. 為什麼我國軍服上的紅領章,紅臂章,軍帽上的紅五星徽章被取代
為了推行軍銜,在85式軍裝中,就沒有了紅領章。
在1980年3月20日,中央委擴大會就明確提出,要恢復軍銜制。為了配合軍銜制的實施,從1981年開始,我軍便著手新一輪軍服改革工作。
由於這次改革的軍服准備在恢復軍銜制的同時裝備,因此從一開始就叫「軍銜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