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帽子有什麼寓言
『壹』 文言文《戴高帽》中,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道理:生活中,我們要學會不去聽那些阿諛奉承的虛假的話,要知道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一、原文
俗以喜人面諛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於外者,往別其師。師曰:「外官不易為,宜慎之。」其人曰:「某備有高帽一百,適人輒送其一,當不至有所齟齬。」師怒曰:「吾輩直道事人,何須如此!」
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師者,能有幾人歟?」師頷其首曰:「汝言亦不為無見。」其人出,語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二、譯文
世俗把喜歡別人當面阿諛的人稱為「喜歡戴高帽子」。有個京官要到外地去任職,離京前去和他的老師告別。他的老師說:「外面的官不容易做,應當謹慎些。」那人說:「我准備了一百頂高帽,遇到人就送他一頂,應當不至於有意見不合的人。」
老師生氣地說:「我們以直率的方法侍奉上級,為什麼必須這樣呢?」那人說:「天下像老師您這樣不喜歡戴高帽的人,能有幾個呢?」老師點了點頭表示贊同他說:「你的話也不是沒有見識。」那個人告訴別人說:「我原來有一百頂高帽子,現在只剩下九十九頂了。」
(1)戴高帽子有什麼寓言擴展閱讀
一、寓意
這個故事說明當局者迷。後人用以比喻對別人說恭維的話。
二、注釋
1、諛:奉承,恭維。
2、其:他的。
3、為:做。
4、適:遇到,逢到。
5、齟齬(jǔ yǔ ):比喻意見不合,產生矛盾。
6、直道事人:以忠直的方式對待別人。直道,直率的方式。事,對待。
『貳』 高帽子是什麼意思
恭維的話。
戴高帽子是一個俗語,通常把當面奉承讓人高興的話叫做「喜歡戴高帽」,諷刺了一些所謂的「師者」對阿諛奉承也難以抵禦的社會現實。
出處:
《北史·儒林傳下·熊安生》:「道暉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將初臨,輒服以謁見。仰頭舉肘,拜於屐上,自言學士比三公。」
譯文:
帶著高帽子,穿著鞋子到州上去巡查,抬頭端著胳膊,拜倒了鞋子的旁邊,說你的學問比三公還大。
(2)戴高帽子有什麼寓言擴展閱讀:
心理活動
1、真心覺得對方愛自己優秀,給別人戴高帽子那是應該的,自己應該要學習,由衷的佩服對方!就那我來說,我們單位的劉姐就是一個資歷老性格好的人,我們平常評選優秀都選她,見面都要問聲好,這是一種尊敬一種對人的態度!
2、有事求人,故意捧人。這種常見於有事求於別人,我最記得我老公求他同事幫個忙,他在電話里說,你這么優秀的人,會不幫我嗎?重情重義,世間沒有你這樣完美的朋友!對方不好拒絕只好答應下來。說實在的,有些違心的話,一說出去,別人聽了反而覺得舒服。
3、客套話。見面總不能說別人什麼都不是,什麼都沒有,什麼成績都不行吧!前兩天同學聚會,見一同學事業感情上沒什麼成就,聽說他因為條件不好,事業不說,總得對他說,放心,明年的今天你一定是個王者。
『叄』 文言文戴高帽的短句
1.文言文《戴高帽》的詞語解釋
譯文:
世俗把喜歡別人當面阿諛的人稱為:喜歡戴高帽子。有一個准備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師告別。老師說:「外省的官不好做,你應該謹慎從事。」那人說:「我准備了一百頂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頂,應當不至於有矛盾不快。」老師很生氣,說:「我們應以忠直之道對待別人,何須如此呢。」那人說:「天下像老師這樣不喜歡戴高帽的人,能有幾個啊?」老師點頭說:「你的話也不是沒有見識。」那人出來後,告訴別人說:「我(准備的)一百頂高帽,現在只剩下九十九頂了。」
【作者介紹】
俞樾(1821~1907),清代學人。字蔭甫,晚號曲園居士,浙江德清人。曾經擔任翰林院編修、河南學政。其弟子有章炳麟等人,是俞平伯的曾祖父。現蘇州曲園是俞樾故居。
戴高帽
【清】俞樾
俗以喜人面諛者曰:「喜戴高帽」①。有京朝官出仕於外者,往別其師。師曰:「外官不易為,宜慎之。」其人曰:「某備有高帽一百,適人輒送其一②,當不至有所齟齬③。」師怒曰:「吾輩直道事人④,何須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師者,能有幾人歟⑤?」師頷其首曰⑥:「汝言亦不為無見。」其人出,語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注釋】
①諛:奉承。②適:遇到、逢到。③齟齬(jǔ yǔ):上下牙齒不齊。比喻意見不合,產生矛盾。④直道:直率的方式。事:對待。⑤歟:呢。句末疑問語氣詞。⑥頷首:點頭。
【譯文】
世俗把喜歡別人當面阿諛的人稱為「喜歡戴高帽子」。有一個准備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師告別。老師說:「外省的官不好做,你應該謹慎從事。」那人說:「我准備了一百頂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頂,應當不至於有矛盾不快。」老師很生氣,說:「我們應以忠直之道對待別人,何須如此呢!」那人說:「天下像老師這樣不喜歡戴高帽的人,能有幾個啊?」老師點頭說:「你的話也不是沒有見識。」那人出來後,告訴別人說:「我(准備的)一百頂高帽,現在只剩下九十九頂了。」
【閱讀練習】
1. 文中「高帽」一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其修辭方法是____________。
2. 「外官」是指什麼?你能否在文中找到一個相對的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末句是什麼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1)俗以喜人面諛者( )
(2)適人輒送其一 ( )
(3)今止存九十九矣( )
(4)其人出,語人曰( )
5. 「某備有高帽一百」按現代漢語的正常順序應該是_______________。
6. 下列句中加點詞是人稱代詞的句子有( )
A. 有京朝官出仕於外者,往別其師
B. 師曰:「外官不易為,宜慎之。」
C. 其人雲:「某備有高帽一百……」
D. 師怒曰:「吾輩直道事人,何須如此!」
E. 師頷其首曰:「汝言亦不為無見。」
7. 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某備有高帽一百,適人輒送其一,當不至有所齟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本文就人性的弱點進行了透視。讀了以後,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參考答案】
1、阿諛奉承 比喻
2、首都以外的官。「京朝官」
3、准備了一百頂高帽,第一頂剛才已經送給老師了。
4、(1)當面 (2)就 (3)「只」 (4)告訴
5、「某備有一百高帽」
6、ADE
7、我准備了一百頂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頂,應當不至於有矛盾不快。
8、(1)人們大多喜歡聽順耳的話,不喜歡聽逆耳的話,所以能聞過則喜的人是值得稱頌的。
(2)愛聽好話,喜歡奉承是人們的通病。
2.閱讀下面課外文言文(8分)戴高帽俗以喜人面諛 ① 者曰:「喜戴高帽
小題1:(1)做官(2)碰到,遇見(3)點頭(4)告訴(4分)
小題2:B (2分)
小題3:愛聽好話,喜歡奉承(2分)
小題1:
試題分析:先疏通短文,了解內容,根據語境了解句子大意,再根據自己所學積累判斷字詞含義,注意詞義變化,如本題中「頷」為動詞。
小題2:
試題分析:在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判斷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分析其結構,按照現代漢語的閱讀習慣判斷停頓。
小題3:
試題分析:讀懂文字,了解內容,結合短文標題即可概括。
3.文言文
表示贊同)」 5:我們用正直的方式對待他人,哪裡能像這么做呢,代詞,「這」。
如此:像京朝官這樣愛奉承他人的人和像他老師這樣表面上拒絕阿諛! 4:此,不受其亂,並應修身自律。對於這兩種人,我們應予以堅決的抵制:地方官不容易做好,應當謹慎從事。
譯:通「只」,只有 2.選擇出京朝官不著痕跡地為其師戴高帽的句子是:(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師者。 2)吾輩直道事人,何須如此。
1)外官不易為,能有幾人歟? )。 3.翻譯下列句子、實際上仍自覺或不自覺的接受他人奉承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不乏其人,他的 外官不易為(為):當,擔任 何須如此(如此)! 譯?你是如何看待這些人的? 答.對京朝官戴高帽的做法,他的老師的態度有何變化? 答:由「師怒」轉變為「師頷其首(點頭,「像這樣」 今止九十九矣(止).現實生活中有像京朝官和他老師這樣的人嗎,宜慎之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往別其師(其):代詞。
4.文言文
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往別其師(其):代詞,他的
外官不易為(為):當,擔任
何須如此(如此):此,代詞,「這」。如此,「像這樣」
今止九十九矣(止):通「只」,只有
2.選擇出京朝官不著痕跡地為其師戴高帽的句子是:(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師者,能有幾人歟? )。
3.翻譯下列句子。
1)外官不易為,宜慎之。
譯:地方官不容易做好,應當謹慎從事。
2)吾輩直道事人,何須如此!
譯:我們用正直的方式對待他人,哪裡能像這么做呢!
4.對京朝官戴高帽的做法,他的老師的態度有何變化?
答:由「師怒」轉變為「師頷其首(點頭,表示贊同)」
5.現實生活中有像京朝官和他老師這樣的人嗎?你是如何看待這些人的?
答:像京朝官這樣愛奉承他人的人和像他老師這樣表面上拒絕阿諛、實際上仍自覺或不自覺的接受他人奉承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不乏其人。對於這兩種人,我們應予以堅決的抵制,不受其亂,並應修身自律,避免成為這兩種令人不齒的敗類。
5.「戴高帽」一詞是怎麼來的
高帽即為很高的帽子。
古時皇帝、高官們戴的帽子是高帽,且依身份、官職大小的不同,帽子的樣式也不盡相同,因而古代人若說給他人戴高帽,是表示將其視若帝王般高貴。時至今日,也有不少人喜歡起高帽來了。
他們不但樂意接受人們奉送的高帽,還不時也給別人獻上幾頂。 所謂「戴高帽」,即指那些吹捧、恭維別人的話語。
「戴高帽」一詞源於唐代李延壽所著《北史•熊安生傳》中的一個故事:北齊有一個叫宗道暉的人,平時喜歡戴一頂很高的帽子,腳穿一雙很大的木屐。每當有上級官員到來,他都以這身打扮去謁見。
見到官員時,他又總是向上仰著頭,舉著雙手,然後跪拜,一直把頭叩到木屐上,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後來,人們把這種做法叫「戴高帽」。
『肆』 戴高帽俗以喜人面諛者曰:「喜戴高帽」①。有京朝官出仕於外者,往別其師。師曰:「外官不易為,宜慎
1.阿諛奉承比喻 2.①當面②抵觸、矛盾 3.某備有一百高帽 4.D、 E 5.答案示例: ①人們大多喜歡聽順耳的話,不喜歡聽逆耳的話,所以能聞過則喜的人是罕見而偉大的。②愛聽好話.喜歡奉承是人們的通病世俗把喜歡別人當面阿諛的人稱為:喜歡戴高帽子。 『伍』 戴高帽子文言文翻譯 導讀: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下面是我整理的戴高帽子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 【作者介紹】 俞樾(1821~1907),清代學人。字蔭甫,晚號曲園居士,浙江德清人。曾經擔任翰林院編修、河南學政。其弟子有章炳麟等人,是俞平伯的曾祖父。現蘇州曲園是俞樾故居。 戴高帽 【清】俞樾 俗以喜人面諛者曰:「喜戴高帽」①。有京朝官出仕於外者,往別其師。師曰:「外官不易為,宜慎之。」其人曰:「某備有高帽一百,適人輒送其一②,當不至有所齟齬③。」師怒曰:「吾輩直道事人④,何須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師者,能有幾人歟⑤?」師頷其首曰⑥:「汝言亦不為無見。」其人出,語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注釋】 ①諛:奉承。②適:遇到、逢到。③齟齬(jǔ yǔ):上下牙齒不齊。比喻意見不合,產生矛盾。④直道:直率的方式。事:對待。⑤歟:呢。句末疑問語氣詞。⑥頷首:點頭。 【譯文】 世俗把喜歡別人當面阿諛的人稱為「喜歡戴高帽子」。有一個准備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師告別。老師說:「外省的官不好做,你應該謹慎從事。」那人說:「我准備了一百頂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頂,應當不至於有矛盾不快。」老師很生氣,說:「我們應以忠直之道對待別人,何須如此呢!」那人說:「天下像老師這樣不喜歡戴高帽的人,能有幾個啊?」老師點頭說:「你的話也不是沒有見識。」那人出來後,告訴別人說:「我(准備的')一百頂高帽,現在只剩下九十九頂了。」 【閱讀練習】 1. 文中「高帽」一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其修辭方法是____________。 2. 「外官」是指什麼?你能否在文中找到一個相對的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末句是什麼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1)俗以喜人面諛者( ) (2)適人輒送其一 ( ) (3)今止存九十九矣( ) (4)其人出,語人曰( ) 5. 「某備有高帽一百」按現代漢語的正常順序應該是_______________。 6. 下列句中加點詞是人稱代詞的句子有( ) A. 有京朝官出仕於外者,往別其師 B. 師曰:「外官不易為,宜慎之。」 C. 其人雲:「某備有高帽一百……」 D. 師怒曰:「吾輩直道事人,何須如此!」 E. 師頷其首曰:「汝言亦不為無見。」 7. 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某備有高帽一百,適人輒送其一,當不至有所齟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本文就人性的弱點進行了透視。讀了以後,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參考答案】 1、阿諛奉承 比喻 2、首都以外的官。「京朝官」 3、准備了一百頂高帽,第一頂剛才已經送給老師了。 4、(1)當面 (2)就 (3)「只」 (4)告訴 5、「某備有一百高帽」 6、ADE 7、我准備了一百頂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頂,應當不至於有矛盾不快。 8、(1)人們大多喜歡聽順耳的話,不喜歡聽逆耳的話,所以能聞過則喜的人是值得稱頌的。 (2)愛聽好話,喜歡奉承是人們的通病。 『陸』 文言文高帽子諷刺了怎樣的現象
」戴高帽「典故出自清代獨逸窩退士《笑笑錄》: 『柒』 喜戴高帽 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證明他(她)品質上有矮的欠缺,為了彌補這點矮,只有用虛無的恭維這頂高帽來抬高自己,以達到與他人平等的目的。 『捌』 古文戴高帽 中高帽的意思是什麼比喻方法是什麼
「高帽」可以指(不合實際的)高位、名譽等。 『玖』 戴高帽什麼意思
戴高帽,漢語詞彙,拼音是dàigāomào,是一個俗語,通常把當面奉承讓人高興的話叫做「喜歡戴高帽」,諷刺了一些所謂的「師者」對阿諛奉承也難以抵禦的社會現實。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