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路上帽子上石頭什麼意思
A. 在西藏路中間放個帽子是什麼意思
藏族帽子種類繁多,主要有氈帽、皮帽、金絲花帽等。氈帽是藏族最古老的二種帽子。藏族學者根敦瓊培所著《白史》,就有古代安多瑪賈綳若頭戴氈帽的記載。至今甘、青有些地區仍有戴這種帽子的。它以白毛氈為原料,帽頂尖高,相檐很小;製作簡單。現代安多地區的紅纓氈帽、工布地區的男式夏氈帽,基本形狀仍是古老氈,帽沿傳下來的,只是用紅纓、金花緞等加以裝飾罷了。內地出產的氈帽、禮帽也為廣大農牧區及城鎮人民所喜愛。牧區喜歡戴的皮帽,是用上等的整張狐皮做的,有些講究的則用緞子做帽面,帽檐用狐皮,年輕人戴上顯得瀟灑、魁梧。金花帽是男女老幼都喜歡戴的民族帽,不過男女戴的式樣有所區別。金花帽是用金花緞、金絲帶做裝飾,以毛氈和皮毛作面料,這樣做出的帽子,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格外精神。格桑絲尤藏族婦女夏天戴的帽子中有一種叫「格桑絲尤」或「絲熱」的箕形帽,它是用四根竹條、柳枝或筷子作骨架,面料以黑布鑲花緞或全綢緞縫制。帽檐伸出額頭用以遮陽。氈帽它是用白氈製成,外罩一層白布,帽沿以黑布壓邊,加上尖頂的帽筒象是戴著一朵喇叭花。這種帽子有雙重功能,一來白布在外可以反射陽光,二來白氈在內可以遮擋雨水和保暖。狐皮帽這是應於高原牧區的需要而產生的冬帽,前遮眉毛後接領,兩邊掩蓋耳朵,可以根據需要伸拉到肩頸部位。平時捲起露出蓬鬆的帽沿,帽後有開口,兩邊各綴一條綵帶。一般狐皮帽的帽筒分為兩種:尖頂和圓頂。筒高三十厘米,用錦緞縫制。圓頂帽筒的頂,多用數片大小不等的圓形綢緞疊壓。很象一朵艷麗綻放的花瓣。玉樹民歌雲:「狐皮帽子毛兒黃,清風吹動似波浪……」武士帽這種帽子流行於康巴地區的玉樹一帶,一般只是在跳鍋瓦舞蹈的時候才戴.它和很多藏區的紅頂穗帽比較相近.因為這種帽子在五十年前的玉樹十分流行,有很多不了解玉樹地域劃分標準的人將玉樹稱為:紅帽國羔皮帽這種帽內都是白色的羊羔皮,帽外皆緞面,盤形,中間有窄小的帽筒用來將帽子固定在頭頂。這種帽子只具備防曬的功能,適應夏季高原的需要。
B. 走川藏線一路上用小石頭堆起來的像個三角形的那種是什麼
是瑪尼堆或瑪尼牆。
瑪尼堆最初稱曼扎,意為曼陀羅,是由大小不等的石頭集壘起來的、具有靈氣的石堆,藏語為「多本」;還有一種是在石塊或卵石上刻寫文字、圖像,以藏傳佛教的色彩和內容為其最大特徵,有佛尊、動物保護神和永遠念不完的六字真言,然後堆積起來成為一道長長的牆垣,這種瑪尼牆藏語稱綿當。
西藏人民每逢吉日良辰,人們一邊煨桑,一邊往瑪尼堆上添加石子,並神聖地用額頭碰它,口中默誦祈禱詞,然後丟向石堆。天長地久,一座座瑪尼堆拔地而起,愈壘愈高。每顆石子都凝結信徒們發自內心的祈願。瑪尼石的產生,使這些自然的石頭開始形象化。藏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涌現出了浩如煙海的瑪尼石刻品,凡人跡所至,隨處可見,它是藏族刻在石頭上的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
C. 西藏路邊發現的東西,石頭被塗成黃色紅色,求解代表什麼意義
是為了提示人們這個地域容易滑坡。
D. 西藏旅行,路邊經常看到石頭堆,它們有何寓意
很多人都喜歡去西藏旅行,覺得那裡是離天堂最近的地方,可以洗滌心靈。但是在路上經常會看到一些小石堆,如果是有經驗的人帶著你,他會告訴你不要碰這些小石堆。這些小石堆是有很大寓意的。西藏地區的人民對石頭有一種信仰,他們把石頭當作像神靈一樣的存在。
有時候我們也會看到,一些刻有文字,圖案的石頭堆起來的石堆,這些石頭是瑪尼石,而他們大多刻的是六字真言和咒語。這是藏族人民的民間藝術,是為了祈福,能夠讓神靈保佑他們。這種習俗和藏族人民的巨石崇拜有很大的關系,藏區一些巨大的山石形狀各異,會被當地居民當作神石,容易引起人們對神靈的幻想。所以這是每個地區的風俗,既然我們去旅行,就要尊重人家的風俗習慣,享受各地的風土人情。
E. 去西藏的路上有人在路邊用石頭堆成小堆.為什麼
那叫瑪尼堆,是藏傳佛教信徒的一種宗教行為。或者理解為佛教虔誠的祈福。
F. 臧民在朝聖的路上堆石頭是什麼意思
瑪尼石堆
最直接的意義有兩個:一、是祈福和禳解;二、是供人們轉經禮拜,隨時匡正自己的思想行為。尤其是在遠離城鎮和寺院的鄉野村寨,瑪尼堆更成為人們精神生活不或缺的所在。所以在地廣人稀的青藏高原,無處不在的瑪尼堆擔負起了經堂和道場的部分功能。
形成原因:
每逢吉日良辰,人們一邊煨桑,一邊往瑪尼堆上添加石子,並神聖地用額頭碰它,口中默誦祈禱詞,然後把它丟向石堆。天長日久,一座座瑪尼堆拔地而起,並且愈壘愈高。
佛教文明傳來之前,雪域西藏盛行著原始拜物教——苯教。那時的人們對於變幻莫測的大自然是敬畏、崇拜、迷惘和依戀。大至山川、小到木石都成為人類的保護與破壞之神的寄寓之所,所以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人們世世代代頂禮的對象。
藏族先民靠山吃山,磨石斧以狩獵,鑿石鍋以煮食,壘石屋以避寒,佩石墜以驅邪,如此維系著長久不衰的巨石崇拜與靈石崇拜。散見於西藏各地的摩崖石刻與瑪尼石堆,便是這一古老信仰習俗流變的具體體現。
(6)西藏路上帽子上石頭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朝聖的路上,靈魂純凈
藏民們那骨子裡的一份虔誠,對信仰的虔誠。我在甘南藏區、川北藏區、滇西藏區都遇到過長期朝聖的人們,他們在路途忍受寂寞、孤獨、寒冷,甚至飢餓,只為了心中的那個通向幸福的夢想。
藏民們將雙手高高舉過頭頂,雙眼直視蒼穹。緊接著,「啪」「啪」「啪」三聲響,第一聲響在雙手合十的頭頂,第二聲響在額頭,第三聲響在心窩。頭頂佛,法在額,僧留心。這是藏民的頂禮。
三聲響過,再邁出一步,撲倒在地,五體投地的人們,就這樣站起來趴下去、躺倒,再站起來、趴下去、……他們的心靈綻放出的快樂、堅定、純凈,只有靈魂的皈依他們對來說才是最重要的,肉體的苦難在他們那裡變成了心靈修行的必經之路。
G. 在西藏常見路邊用石堆成一個個小石堆是什麼意思
這些石堆叫做瑪尼堆,藏語稱「朵幫」,就是壘起來的石頭之意。
藏族人認為石頭是有靈性的,所以會在路口,湖邊或者山上堆瑪尼石堆,祈福的意思。路過瑪尼堆時要順時針繞一圈,再填上一塊石頭,所以時間越久瑪尼堆規模越大。
(7)西藏路上帽子上石頭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朵幫」又分為兩種類型:「阻穢禳災朵幫」和「鎮邪朵幫」。「阻穢禳災朵幫」大都設在村頭寨尾,石堆龐大,而且下大上小呈階梯狀壘砌,石堆內藏有阻止穢惡、禳除災難、祈禱祥和的經文,並有五穀雜糧、金銀珠寶及槍支刀矛。 「鎮邪朵幫」大都設在路旁、湖邊、十字路口等處,石堆規模較小,形狀呈圓錐形,沒有階梯,右堆內藏有鎮邪咒文。
瑪尼石(Marnyi Stone) 是藏族的傳統民間藝術,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種吉祥圖案,以期祛邪求福。瑪尼石可組成為瑪尼堆或瑪尼牆,在西藏各地的山間、路口、湖邊、江畔,幾乎都可以看到。每逢吉日良辰,人們一邊煨桑,一邊往瑪尼堆上加石子,並虔誠地用額頭碰它,口中不停禱告。
H. 西藏路邊的石頭堆是什麼意思 西藏路邊的石頭堆叫什麼
西藏路邊的石頭堆叫什麼 西藏路邊的石頭堆是什麼意思 西藏這個地方,是所有旅行者嚮往的神聖的地方,這里的一切都被人們所敬畏著,那麼這里的白石堆在當地是有著什麼樣的意思呢,這個白石堆叫什麼呢,據說這里的人們還比較敬畏石頭。
西藏路邊的石頭堆叫什麼
在西藏及青海雲南等藏民聚居地區的山間、路口、湖邊、江畔,幾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塊和石板壘成的祭壇--瑪尼堆。
這些石堆,藏語稱「朵幫」,就是壘起來的石頭之意。「朵幫」又分為兩種類型:「阻穢禳災朵幫」和「鎮邪朵幫」。「阻穢禳災朵幫」大都設在村頭寨尾,石堆龐大,而且下大上小呈階梯狀壘砌,石堆內藏有阻止穢惡、禳除災難、祈禱祥和的經文,並有五穀雜糧、金銀珠寶及槍支刀矛。
西藏路邊的石頭堆是什麼意思
瑪尼堆的石塊、石板或卵石上大都刻有文字、圖像。內容多是藏傳佛教的經文、佛尊、動物保護神、六字真言及各種吉祥圖案等。每逢吉日良辰,人們一邊煨桑,一邊往尼瑪堆上加石子,並虔誠地用額頭碰它,口中不停禱告。日久天長,一座座尼瑪堆便拔地而起,愈壘愈高。
隨時時間的推移在瑪尼堆上也會放上些石塊和石板上,並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種吉祥圖案等,稱為瑪尼石刻。
瑪尼石刻表現的內容極為豐富,大致可分為四類:靈獸動物類,護法神類,經文咒語、六字真言類,佛、菩薩、高僧大德類。前兩類屬於早期苯教文化乃至更早時期的原始自然崇拜,後兩類則屬於佛教內容。
瑪尼石刻雕刻手法多樣,有線刻、減地陽刻、淺浮雕、高浮雕、雕刻施彩等。瑪尼石刻在藏傳佛教美術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獨特的地位,極具本土特色和民族特色,是源自藏地本土上的一種融雕刻和繪畫為一體、相當古老的藝術表現形式。
碎石塊堆成一堆,布上經幡,每次路過時就在石堆上壘上一些石塊,然後繞「尼瑪堆」順時針走三圈,祈求上天保佑。當地藏胞在山頂上環繞牛頭碑壘起石塊,矗立桿子,扯起繩索,繩索上數以百計、色彩紛呈的絲綢哈達在勁風中招揚著摯誠摯真的祈禱和祝福。據說這種獨特的祭祀方式叫「尼瑪堆」,如同蒙古族的「敖包」。虔誠的佛教信徒和前來河源的遊人你往我來繫上五顏六色的綵綢,寄託自己的祈禱、祝福和希望。綵綢的色彩分別象徵不同地意義:藍色象徵天空、白色象徵祥雲、紅色象徵火焰、黃色象徵大地、綠色象徵水。
尼瑪石刻極具民族特色,是藏民刻在石頭上的理想、追求、情感和希望。尼瑪石刻的產生,使這些自然的石頭有了生動的形象和靈氣。
I. 西藏的路邊堆的石頭是什麼意思
西藏路邊堆的石頭是瑪尼石堆。
瑪尼堆藏語稱「多崩」,意為「10萬經石」。在西藏的原始思想意識中,人們認為萬物皆有靈性。而白色崇拜中當然少不了白色的石頭。在佛教傳入西藏後,人們堆瑪尼堆又進了一步,一般不再是純粹的白石。人們把那些本來就被認為賦有靈氣的白石再刻上佛經或佛像,使這些白石更賦靈氣,成為瑪尼石,以求保佑和庇護自己。
(9)西藏路上帽子上石頭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瑪尼石堆的形成:
每逢吉日良辰,人們一邊煨桑,一邊往瑪尼堆上添加石子,並神聖地用額頭碰它,口中默誦祈禱詞,然後把它丟向石堆。天長日久,一座座瑪尼堆拔地而起,並且愈壘愈高。
佛教文明傳來之前,雪域西藏盛行著原始拜物教——苯教。那時的人們對於變幻莫測的大自然是敬畏、崇拜、迷惘和依戀。大至山川、小到木石都成為人類的保護與破壞之神的寄寓之所,所以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人們世世代代頂禮的對象。
藏族先民靠山吃山,磨石斧以狩獵,鑿石鍋以煮食,壘石屋以避寒,佩石墜以驅邪,如此維系著長久不衰的巨石崇拜與靈石崇拜。散見於西藏各地的摩崖石刻與瑪尼石堆,便是這一古老信仰習俗流變的具體體現。
J. 去西蔵禁忌 去西蔵禁忌有什麼
1、在進入西藏後,經常能看見很多氂牛,如果想要拍照最好向放牧的人詢問,得到許可再拍照;若是遇到掛有布標的,問都不要問了,最好不要拍了,即使是擋住你的路了也不能驅趕,這些掛有布標的都是藏民敬神的祭品。
2、不要動手去摸藏族人的頭發和帽子,還有我們習慣摸小孩子的頭表示親昵,但是西藏哪裡不可以的;對藏民來說,他們認為人的頭頂上住著神佛,所以觸碰頭頂是一項非常神聖的禮儀,只有活佛和高僧才可以摸頭施禮。
3、如果藏民對你伸舌頭,不要誤會這個是在侮辱你,恰恰相反,藏民伸舌頭表示尊敬或者不好意思。
4、西藏信佛,所以那裡的寺廟很多,建造的也很好,可以進入參觀,但是僅限於參觀,帶著眼睛看就行了,不要隨意的摸任何東西,也不要拍照。還有就是進入寺廟的時候要把帽子和墨鏡都是摘下來,女生要是穿裙子了就不要進去了。
5、瑪尼石堆,是在西藏各地都可以見到的,有些刻有字體圖案,是當地藏民祈福用的,所以遇到時,注意不要踩到或者攀爬,也不要看著那塊好看拿走,但是可以拿一塊石頭放上去,寓意著添福增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