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戴正了什麼意思
『壹』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的意思
意思:帽子必須要戴正,紐扣必須要扣號,襪子和鞋子都要緊緊地穿好……如果衣服,飲料、食物不如他人的精緻,內心不要悲戚、傷感。
『貳』 把帽子戴正叫什麼冠
把帽子戴正叫做:正冠
古代男子成年叫做:弱冠之年;
丟掉烏紗帽,比喻自動辭去官職叫做:掛冠;
彈掉帽子上的灰塵,比喻預備做官叫做:彈冠;
古代希臘人用來授予傑出的詩人或競技優勝者的帽子叫做:桂冠
『叄』 小學語文,急急急
古代男子成年叫 弱冠
脫去帽子謝罪叫 免冠
自動辭去官職叫 掛冠
把帽子戴正叫 正冠
皇帝戴的帽子叫 冕冠
士大夫的高帽叫 峨冠
讀書人戴的帽子叫 儒冠
優勝者的帽子叫 桂冠
現在小學的題目都涉及到國學了啊,真有意思,滿意請採納,謝謝,打字辛苦。
『肆』 詞語應正是什麼意思
字面意思是 帽子一定要戴正.但在使用時總是比喻用法.意思是要有正氣、正義.例如...尤其是黨員幹部的「烏紗帽」更應扶正.為官者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伍』 升的帽子戴正了猜一字
升的帽子戴正了猜一字
謎面:升的帽子戴正了
謎語類型:(猜一字)
【謎底】開
『陸』 古時把帽子戴正叫…一一…一…一…
答案是正衣冠。
『柒』 冠要正 是什麼意思
字面意思是 帽子一定要戴正。但在使用時總是比喻用法。意思是要有正氣、正義。例如:
共產黨員是黨和人民的代表,她頭上頂著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手中握著的是神聖的「鐮刀」和「鐵錘」,心中裝的是祖國和人民,她肩負著祖國人民賦予的重任,因此每位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都應把頭上這頂祖國和人民授予的帽子戴正、戴穩、戴牢,謹防歪風邪氣吹歪、吹掉,尤其是黨員幹部的「烏紗帽」更應扶正。為官者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為官一時,留芳一世,要時刻不忘自己是人民的公僕,手中的權力是人民給予的,應用在為人民服務上,切不可以權謀私,以權代法,仗權欺人。為百姓做事盡量做到公開、公平、公正,為官要清正廉潔,以身作則,以正義去弘揚黨的正氣。
『捌』 戴帽子的禮儀方法 戴帽子的禮儀有什麼
1、帽子的戴法要合乎規范,該正的不要歪,該偏後的不要偏前,不要給人留下衣冠不整的印象。有的男上就是因為帽子沒戴正,結果給上司留下難以改變的壞印象。
2、男性在社交場所.可以用脫帽向對方表示尊敬,遇到熟人相隔又遠.可以掀一下帽子向對方微微傾首,表示致意。進人室內,男士應主動除帽子,脫大衣,脫手套。
3、觀看電影或者戲劇,為了不遮住後排視線,無論男女都應主動脫帽。
4、升旗、重要聚會、奏國歌、參加追悼會向死者遺體告別,在場者除了軍人行注目禮外,一律除帽以示重視。
5、在室內,哪怕是冬天沒有暖氣,也應該除下帽子表示禮貌。
『玖』 什麼叫帽正
帽正小議
帽正,又叫帽准,俗稱「一塊玉」。吳語「准」、「正」音近,故曰「帽正」,屬於帽子上的裝飾物。多為正圓形,上大下小扁而平,底下有象鼻眼,綴在帽子前面,戴上的對准鼻尖,所以叫帽正。唐宋元三代已有流行,明清兩代使用較多。即過去有德之士鑲在帽子上的飾物,代表著正人君子以玉比德。
以玉石、翡翠、瑪瑙等材料製成,有圓形、方形、多邊形等,鑽孔後縫綴在帽子前端。明、清時期較為流行。清邃園《負曝閑談》第二十五回:「皮困秋兒上一塊碧霞璽,鮮妍奪目。」其中「一塊碧霞璽」,即指「帽准」。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八回「沈月卿只穿了一件玄色縐紗皮襖。。。。。。頭上戴了一頂烏絨女帽,連帽准也沒有一顆」。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四十二回:「俚幾對珠花同珠嵌條,才勿對,單喜歡帽子浪一粒大珠子,原拿來做仔帽正未哉,
帽正的出現與帽子是分不開的,其本身的實質就是帽飾,民間俗稱帽花。帽花是指裝飾於帽上的飾物,多用於小孩出生或小孩滿月、滿周歲等喜慶節日,大小排列成組。還有一些婦女用的帽花,以團花、團壽、團鶴、福祿壽喜、牡丹、菊花、蜘蛛、蝴蝶等圖案為主。多為老年婦女所用,很多是婆婆做壽時兒媳贈送的祝壽禮物。
帽正與一種便帽的關系十分密切,便帽在北京有多種叫法。如"小帽"、"帽頭"、"瓜皮帽"、"六塊玉"等等。無論老少也無論尊卑都可以戴。因這種帽子是由6塊同質料子拼制而成,據說早在明代初年,就取它有代表天地四方的"六合統一"之含義而盛行於京城了。清入關後,同樣取"六合統一"這一吉利之詞,同時這種帽子又摘戴方便,博得人們喜愛,因此仍盛行不衰,便帽的6瓣呈下寬上尖狀,縫成後,形如半球。帽的底邊分有檐與無檐兩種。有檐的即在底邊上鑲上1寸寬的小檐;無檐的只用緞子包個窄邊而已。小帽在天熱時,多選用黑紗為面;天涼時,則選用黑緞子為面。帽頂是用緞子編成一個"疙瘩",北京人管它叫"算盤結",顏色有紅有黑。在小帽的前方正中要釘上一塊"帽正",以示帽子的前後。帽正的質料有好有差,好的用翡翠,白玉和珍珠;差的則用料器或金屬片。
同時,道家的混元巾帽也多使用帽正,混元巾乃九巾之首,代表了道教混元一氣的意思。而莊子巾又稱沖和巾(道家講「萬物復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或南華巾(莊子被道教尊奉為「南華真人」)。莊子巾下面為方形,上部為三角形,狀如屋頂。帽前正面鑲有白玉,名為「帽正」,一來可以知道帽子是否戴正;二來代表了道教徒行為要端正的意思。全真派道士頭發稀少者多喜戴莊子巾。
明代時候的士大夫、讀書人就十分喜歡用玉器作為帽正,大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意思吧!文飾亦是多種多樣,有螭龍紋、梅花紋、荔枝紋等等,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