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變臉的魔術帽子怎麼變臉
① 變臉的奧秘是在於那個帽子么那些臉在哪
本來,這個東西是不能說的啦……那些不同的臉譜,其實都是畫在薄薄的布上的。那些川劇演員就是把很厚的一疊布蒙在臉上,所有的布都連著一根繩子。變臉的時候一拉那根繩子,一張布就順著繩子被拉到袖子里。所以川劇變臉時都會用袖子遮住臉,並轉過身子。目的就是不讓你看到那些布滑到袖子里去的那一下。當臉上的布被拉完了,演員的臉露出來,臉就變完了。你是不是沒看過什麼人再把臉變回去的啊?那是因為袖子里的布是不可能再平平整整拉回臉上去的。我隔壁的老伯是川劇團的,他告訴過我是怎麼回事。但是不知道我給你說清楚沒有~
② 變臉到底是什麼原理
變臉到底是什麼原理
變臉到底是什麼原理?川劇是漢族戲曲劇種之一,川劇中最特色的就是變臉了,想必大家都已經在一些平台上,或者是親眼看過川劇變臉了,那麼到底變臉到底是什麼原理呢?
變臉到底是什麼原理1
川劇變臉是川劇表演的特技之一,變臉的原理是將化妝油彩塗抹在臉的某一部位上,等到需要時表演者只需用手在臉上一抹,即可完成變臉。變臉是為了塑造藝術中人物形象的一種特殊技能,它是用來揭示劇中人物內心及思想感情變化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
變臉的基本手法有三種分別是:抹臉、吹臉以及扯臉。
1、抹臉:將化妝用的油彩塗抹在臉上,達到變臉的目的。
2、吹臉:對著裝有粉末的小盒吹氣,讓裡面的粉末沾染到臉上,達到變臉的目的。
3、扯臉:需要提前繪制臉譜,並用絲線穿上隱藏在衣服里,利用特殊的技巧完成變臉。
扯臉是這三種方法中最復雜的,表演者要將所有臉譜畫在綢子上並剪好,在每張臉譜上都系一根絲線。再將臉譜貼在臉上把絲線系在腰帶上,然後隨著舞蹈動作的節奏,一張張將臉譜取下,從而完成變臉。
變臉扯下來放哪了
變臉扯下來放哪了?這是變臉手法中扯臉時的關鍵,通常在表演變臉時使用的都是特殊製作的服裝和道具,被扯下來的臉譜會藏在不被人注意的腰帶上,同時再配合一些舞蹈動作,就巧妙的避開了人們的注意力。
變臉最多可以變多少張
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數據,在2008年時樊磊創下川劇變臉62張的紀錄,至今沒有被超越。還有中國「變臉王」王道正曾創造了20秒鍾變完15張臉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變臉到底是什麼原理2
變臉的手法大體上分為三種:「抹臉」、「吹臉」、「扯臉」。此外,還有一種「運氣」變臉。則油彩塗於額上或眉毛上,如果只變下半部臉,則油彩可塗在臉或鼻子上。
1、抹臉
是將化妝油彩塗在臉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時用手往臉上一抹,便可變成另外一種臉色。如果要全部變,則油彩塗於額上或眉毛上,如果只變下半部臉,則油彩可塗在臉或鼻子上。如果只需變某一個局部,則油彩只塗要變的位置即可。
如《白蛇傳》中的許仙,《放裴》中的裴禹,《飛雲劍》中的陳侖老鬼等都採用「抹臉」的手法。這下該知道了川劇變臉是怎麼變的了吧!其實並不是那麼復雜。
2、吹臉
只適合於粉末狀的化妝品,如金粉、墨粉、銀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擺一個很小的盒子,內裝粉末,演員到時做一個伏地的舞蹈動作,趁機將臉貼近盒子一吹,粉末撲在臉上,立即變成另一種顏色的臉。
必須注意的是:吹時閉眼、閉口、閉氣。《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樂羊子等人物的變臉,採用的便是「吹臉」的方式。
3、扯臉
「扯臉」是比較復雜的一種變臉方法。它是事前將臉譜畫在一張一張的綢子上,剪好,每張臉譜上都系一把絲線,再一張一張地貼在臉上。絲線則系在衣服的某一個順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帶上之類)。隨著劇情的進展,在舞蹈動作的掩護下,一張一張地將它扯下來。
如《白蛇傳》中的缽童(紫金鐃缽),可以變綠、紅、白、黑等七、八張不同的臉。再如《舊正樓》中的賊、《望娘灘》的聶龍等也使用扯臉。「扯臉」有一定的難度。一是粘臉譜的粘合劑不宜太多,以免到時扯不下來,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臉譜都扯下來。二是動作要乾凈利落,假動作要巧妙,能掩觀眾眼目。
有四個關鍵道具:帽子,脖套,上衣,抖蓬
抖篷的作用:
1、擋住背後的機關
2、掩飾一下臃腫的後背和上衣(因為機關都在裡面)
3、表演的時候可以遮擋手上的動作
上衣的作用:最大的學問就在裡面:裡面放了電動機關和變下來的臉譜。
脖套的作用;掩飾往下扯臉譜的動作,就象我們冬天帶的圍巾圍脖一樣,每張臉譜都是從脖子和脖套之間往下扯的。
帽子:如果是撩或者卷,那麼帽子里也有機關,不過帽子比較小一般放不了幾張臉,通常半張臉的臉譜都是往上撩的。不過即使是整張臉譜,上面的固定也要靠帽子來掩飾。臉譜是絲質或者是綢子。比較薄和輕,要不也不可能一次變三四十張臉。
還有一種方式是「運氣變臉」。傳說已故川劇名演員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計》中的諸葛亮時,當琴童報告司馬懿大兵退去以後,他能夠運用氣功而使臉由紅變白,再由白轉青,意在表現諸葛亮如釋重負後的後怕。
很多時候只要看著神奇的一幕保持原樣就已經非常開心了,就像魔術的'真相被揭開一樣,會讓很多人感到一絲失望。川劇變臉雖然神奇,卻也是人們可以學習的。
變臉到底是什麼原理3
川劇變臉原理
一、把不可見轉為可見
川劇變臉的本質就是將人心中一些無法表露出的情感,通過變臉的形式從而轉變成人們在明面上可以看到的可以感知到的具體形象。並且通過川劇表演,可以看到人物內心中的糾結以及情緒上的變化,具體的表現是通過各色各樣的臉譜來展現出來的。
這種表演藝術也是一種非常浪漫的表現手法,在古時傳聞是人們面對猛獸時,通過臉部的不同形態想來嚇跑猛獸。而川劇就把變臉搬上了舞台,被眾人所熟知,也用獨特的變臉手法使川劇變成了一門絕活。
二、川劇變臉手法
並且川劇變臉最講究的就是變臉手法,主要就是抹臉、吹臉以及扯臉。抹臉就是將油彩抹於臉部五官上,操作起來比較簡單。而吹臉就是指運用一些粉末類的化妝品放置於小盒內,演員採取伏地舞蹈動作,使粉末附著於臉上,讓臉部顏色因此變化。
扯臉較為復雜,也有一定難度,不適合用太多的粘合劑,而且動作要利索,快准狠,也需要巧妙才能夠掩人耳目。
三、川劇變臉的觀賞性和情緒性
並且川劇變臉講究的還有情緒化妝,古時是需要演員在後台進行改辦,而如今直接採用的就是當場變臉的表演方法。
而且川劇變臉有局部變臉和全臉都變,甚至於有好多種形態。目前撕臉和貼臉已經不太多,畢竟操作起來存在著一定的風險系數,而且還容易露出痕跡。只要把這門技術給表演好,是具有很強的觀賞性的,而且還能夠充分表現出人物的內心形態,具有很大的特色,效果也很好,劇情完整,舞台效果也非常唯美。
③ 變臉方法
專門的網站沒有,不過竅門還是知道一些的
其實這個也有點魔術的味道.
他的面具其實是有機關的.在開始表演之前,演員會進到一個私秘的房間准備.其實就是把自己的面具一層一層的套好.
然後他有一個小機關,機關會延伸出一根線,延伸到你的腰間.
當你看演員變臉的時候,他一定是臉不會被觀眾看到的,要麼左手帶著袖子遮住臉,要麼用扇子等等.
當他變的時候,你可以仔細觀察他的右手,機關都在右手上.他會用右手牽一下小繩,那樣,一層面具就會彈開收起.
為什麼變臉的演員,他們的帽子都很大,就是因為面具每變掉一層,都會自動卷到這上面去的.
④ 特別想知道」變臉「是怎麼變的
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
相傳「變臉」是古代人類面對兇猛的野獸,為了生存把自己臉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畫出不同形態,以嚇唬入侵的野獸。川劇把「變臉」搬上舞台,用絕妙的技巧使它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
變臉的手法大體上分為三種: 「抹臉」、「吹臉」、「扯」。此外,還有一種「運氣」變臉。
「抹臉」是將化妝油彩塗在臉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時用手往臉上一抹,便可變成另外一種臉色。如果要全部變,則油彩塗於額上或眉毛上,如果只變下半部臉,則油彩可塗在臉或鼻子上。如果只需變某一個局部,則油彩只塗要變的位置即可。如《白蛇傳》中的許仙,《放裴》中的裴禹,《飛雲劍》中的陳侖老鬼等都採用「抹臉」的手法。
「吹臉」只適合於粉末狀的化妝品,如金粉、墨粉、銀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擺一個很小的盒子,內裝粉末,演員到時做一個伏地的舞蹈動作,趁機將臉貼近盒子一吹,粉末撲在臉上,立即變成另一種顏色的臉。必須注意的是:吹時閉眼、閉口、閉氣。《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樂羊子等人物的變臉,採用的便是「吹臉」的方式。
「扯臉」是比較復雜的一種變臉方法。它是事前將臉譜畫在一張一張的綢子上,剪好,每張臉譜上都系一把絲線,再一張一張地貼在臉上。絲線則系在衣服的某一個順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帶上之類)。隨著劇情的進展,在舞蹈動作的掩護下,一張一張地將它扯下來。如《白蛇傳》中的缽童(紫金鐃缽),可以變綠、紅、白、黑等七、八張不同的臉。再如《舊正樓》中的賊、《望娘灘》的聶龍等也使用扯臉。 「扯臉」有一定的難度。一是粘臉譜的粘合劑不宜太多,以免到時扯不下來,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臉譜都扯下來。二是動作要干凈利落,假動作要巧妙,能掩觀眾眼目。
還有一種方式是「運氣變臉」。 傳說已故川劇名演員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計》中的諸葛亮時,當琴童報告司馬懿大兵退去以後,他能夠運用氣功而使臉由紅變白,再由白轉青,意在表現諸葛亮如釋重負後的後怕。
總之,變臉在川劇中是很絕的一門技藝,現在已被其它兄弟劇種所借鑒,並且已經流傳國外。
⑤ 如何出變臉
變臉是川劇表演藝術的特殊技巧,分為三種,抹臉、吹臉、扯臉。抹臉:將油彩塗在臉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時用手一抹,就可變成另外一種臉色。吹臉:演出時演員只需一個伏地的舞蹈動作,趁機將臉貼近盒子一吹,粉末化妝品撲在臉上,立即變成另一種顏色的臉。扯臉:將臉譜畫在綢子上,每張臉譜上都系一根絲線,貼在臉上,絲線藏在衣服里,在舞蹈動作的掩護下,再一張一張地扯下來。
其實變臉(扯臉)的原理很簡單,一般人也都能做,就是速度會比較慢,會讓人一眼看出來,多練習才能速度快-其實和魔術沒什麼大的區別。
扯臉,顧名思義,就是要一張張扯掉,扯到了哪裡?都到了後背里,演員表演的時候,總會有一隻手背在後面,無論左手或者右手,干什麼去?是在後面扯機關,扯一下一張臉就下來。以後各位看官再看他們表演的時候可以注意一下他們的手是不是總有一隻在背後。
有四個關鍵道具:帽子,脖套,上衣,抖蓬
抖篷的作用:1。擋住背後的機關 2。掩飾一下臃腫的後背和上衣(因為機關都在裡面) 3。表演的時候可以遮擋手上的動作
上衣的作用:最大的學問就在裡面:裡面放了電動機關和變下來的臉譜。
脖套的作用;掩飾往下扯臉譜的動作,就象我們冬天帶的圍巾圍脖一樣,每張臉譜都是從脖子和脖套之間往下扯的。
帽子:如果是撩或者卷,那麼帽子里也有機關,不過帽子比較小一般放不了幾張臉,通常半張臉的臉譜都是往上撩的。不過即使是整張臉譜,上面的固定也要靠帽子來掩飾。
臉譜是絲質或者是綢子。比較薄和輕,要不也不可能一次變三四十張臉。
⑥ 川劇的變臉是如何實現的
拉動腰上的機關,通過甩扇子和披風的動作來掩飾,從而完成變臉。川劇變臉作為我們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幾千年的歷史,相比較外國的魔術更加高級。很多人在看川劇變臉時會感覺非常神奇,但是卻不知道他們的變臉究竟是如何實現的,其實這裡面當然存在一定的機關。
三、關鍵
學習變臉最難的步驟其實就是扯臉譜,這裡麵包含了表演和動作,必須要有一定的美觀系統能夠遮蓋住機關動作。所以京劇變臉的表演者通常都會穿著比較大的披風和帽子來進行遮掩,因此有很多人誤會帽子和披風才是機關。京劇變臉是一項非常傳統的技藝,雖然會的人越來越少,年輕人也很少感興趣,但它對於每一位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
⑦ 川劇中的變臉是怎麼做到的
川劇是中國戲曲劇種之一,川劇臉譜,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民間藝術瑰寶,1987年,文化部正式出文,將川劇變臉藝術列為國家二級機密,這也是中國戲劇界唯一一項國家機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條例,故意或者過失泄露,情節嚴重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因此作為外行人我們將無從得知川劇中變臉的精準步驟,不過我們還是能在網上了解到比較淺顯的「走臉」是怎樣做到的。
⑧ 「變臉大師」的面具是怎麼變的
據說一般的變臉方法是:面具上連有極細的絲線,用手以及快的動作牽引絲線,面具就可以發生變化。至於具體手法如何,這是行業秘密,一般人不可能知道的。另外還有各種其他的變臉方法,更加神秘莫測。
⑨ 川劇是怎麼變臉的神秘川劇變臉原理大揭秘
變臉是川劇最大的特色,與京劇臉譜製作較為規范劃一不同,川劇的臉譜的製作變化性,使臉譜看起來更加的生動多變。去過四川 旅遊 的人們也是親身體驗過,表演者在快速的時間內變臉的技藝也是讓人們稱贊不絕。那麼在短時間內快速變臉這種神奇的技藝是怎麼做到的呢?
川劇變臉怎麼變的?
想必大家都已經在電視上或者是親眼看過川劇變臉了,說實話,筆者看過以後也是十分好奇川劇變臉是怎麼變的,怎麼在那麼快的速度內就換了一張臉呢,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看著川劇演員像變魔法一樣快速的變換這每一張臉,人們不禁驚嘆這是怎麼做到呢?但是實際上,川劇變臉的原理並沒有那麼復雜。
(1)是由一種薄模製成,上面根據化學反應圖畫的各種臉譜,表演時將化學葯粉撒在薄模上,依次變換。
(2)川劇表演都戴帽子,肯定與帽子有關。
川劇變臉的手法大體上分為三種: 「抹臉」、「吹臉」、「扯」。此外,還有一種「運氣」變臉。
1、「抹臉」是將化妝油彩塗在臉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時用手往臉上一抹,便可變成另外一種臉色。如果要全部變,則油彩塗於額上或眉毛上,如果只變下半部臉,則油彩可塗在臉或鼻子上。油彩只塗要變的位置即可。如《白蛇傳》中的許仙,《放裴》中的裴禹,《飛雲劍》中的陳侖老鬼等都採用「抹臉」的手法。
2、「吹臉」只適合於粉末狀的化妝品,如金粉、墨粉、銀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擺一個很小的盒子,內裝粉末,演員到時做一個伏地的舞蹈動作,趁機將臉貼近盒子一吹,粉末撲在臉上,立即變成另一種顏色的臉。必須注意的是:平時閉眼、閉口、閉氣。
3、「扯臉」是比較復雜的一種變臉方法。它是事前將臉譜畫在一張一張的綢子上,剪好,每張臉譜上都系一把絲線,再一張一張地貼在臉上。絲線則系在衣服的某一個順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帶上之類)。隨著劇情的進展,在舞蹈動作的掩護下,一張一張地將它扯下來。
4、「運氣變臉」, 傳說已故川劇名演員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計》中的諸葛亮時,當琴童報告司馬懿大兵退去以後,他能夠運用氣功而使臉由紅變白,再由白轉青,意在表現諸葛亮如釋重負後的後怕。
川劇變臉的秘訣,川劇變臉有四個關鍵道具:帽子,脖套,上衣,斗篷
抖篷的作用:
1、擋住背後的機關
2、掩飾一下臃腫的後背和上衣(因為機關都在裡面)
3、表演的時候可以遮擋手上的動作
上衣的作用:最大的學問就在裡面:裡面放了電動機關和變下來的臉譜。
脖套的作用;掩飾往下扯臉譜的動作,就像我們冬天戴的圍巾圍脖一樣,每張臉譜都是從脖子和脖套之間往下扯的。
帽子:如果是撩或者卷,那麼帽子里也有機關,不過帽子比較小一般放不了幾張臉,通常半張臉的臉譜都是往上撩的。不過即使是整張臉譜,上面的固定也要靠帽子來掩飾。臉譜是絲質或者是綢子。比較薄和輕,要不也不可能一次變三四十張臉。
變臉扯下來放哪了?這是變臉手法中扯臉時的關鍵,通常在表演變臉時使用的都是特殊製作的服裝和道具,被扯下來的臉譜會藏在不被人注意的腰帶上,同時再配合一些舞蹈動作,就巧妙的避開了人們的注意力。
很多時候只要看著神奇的一幕保持原樣就已經非常開心了,就像魔術的真相被揭開一樣,會讓很多人感到一絲失望。川劇變臉雖然神奇,卻也是人們可以學習的。
⑩ 魔術變臉是怎麼回事
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
相傳「變臉」是古代人類面對兇猛的野獸,為了生存把自己臉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畫出不同形態,以嚇唬入侵的野獸。川劇把「變臉」搬上舞台,用絕妙的技巧使它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
變臉的手法大體上分為三種: 「抹臉」、「吹臉」、「扯」。此外,還有一種「運氣」變臉。
「抹臉」是將化妝油彩塗在臉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時用手往臉上一抹,便可變成另外一種臉色。如果要全部變,則油彩塗於額上或眉毛上,如果只變下半部臉,則油彩可塗在臉或鼻子上。如果只需變某一個局部,則油彩只塗要變的位置即可。如《白蛇傳》中的許仙,《放裴》中的裴禹,《飛雲劍》中的陳侖老鬼等都採用「抹臉」的手法。
「吹臉」只適合於粉末狀的化妝品,如金粉、墨粉、銀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擺一個很小的盒子,內裝粉末,演員到時做一個伏地的舞蹈動作,趁機將臉貼近盒子一吹,粉末撲在臉上,立即變成另一種顏色的臉。必須注意的是:吹時閉眼、閉口、閉氣。《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樂羊子等人物的變臉,採用的便是「吹臉」的方式。
「扯臉」是比較復雜的一種變臉方法。它是事前將臉譜畫在一張一張的綢子上,剪好,每張臉譜上都系一把絲線,再一張一張地貼在臉上。絲線則系在衣服的某一個順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帶上之類)。隨著劇情的進展,在舞蹈動作的掩護下,一張一張地將它扯下來。如《白蛇傳》中的缽童(紫金鐃缽),可以變綠、紅、白、黑等七、八張不同的臉。再如《舊正樓》中的賊、《望娘灘》的聶龍等也使用扯臉。 「扯臉」有一定的難度。一是粘臉譜的粘合劑不宜太多,以免到時扯不下來,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臉譜都扯下來。二是動作要乾凈利落,假動作要巧妙,能掩觀眾眼目。
還有一種方式是「運氣變臉」。 傳說已故川劇名演員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計》中的諸葛亮時,當琴童報告司馬懿大兵退去以後,他能夠運用氣功而使臉由紅變白,再由白轉青,意在表現諸葛亮如釋重負後的後怕。
總之,變臉在川劇中是很絕的一門技藝,現在已被其它兄弟劇種所借鑒,並且已經流傳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