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管掉金屬帽子怎麼處理
Ⅰ 電子管話筒外殼金屬的地方有點生銹怎麼擦掉
外殼金屬的地方有點生銹,可以先用乾燥的布擦拭,然後用牙膏仔細擦生銹的部位,再把殘余的牙膏清理掉,表面塗上一層顏色合適的油漆。乾燥後即可。
Ⅱ FU-5電子管頂部金屬帽掉了,用什麼材料能重新粘接上去
用環氧樹脂可以粘,FU-5的管帽本來就是用環氧樹脂粘的。也可以用AB膠(AB膠實際上也是環氧樹脂)。如果開機時間一長,管帽的錫會融化,那管子的工作電流太大,或管子已經老化。正常情況下是不會融化的。
Ⅲ 電子管問題求高手解答
這個一兩句講不清楚,建議還是先學習一下電子管的原理吧。
你對電子管了解多少?
最近這段時間都在翻譯國外的產品,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幾個生僻的詞,跟電子管有關,但是感覺怎麼翻譯也不對勁,所以就決定從最基礎的地方開始了解。
在查閱了許多資料後,終於把這些東西弄明白了,於是決定把自己的這點收獲與大家分享。
電子管的發展史
算一算,電子管從誕生到現在已經超過100年了,那麼這百年間它是如何發展與演變的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1884年,愛迪生做實驗的時候第一次發現了電子移動的現象,這就是電子二極體的雛形。
1904年,愛迪生的助手,英國人弗萊明第一次將電子管(二極體)運用到了設備中。
1906年,福利斯特發明了三極體,可以擴大電流。
1912年,阿姆斯壯用三極體發明了再生電路,使其可以接收無線信號並傳至揚聲器。
1915年,朗繆爾改良了電子管製作中真空環節的處理方式,提高了穩定性和使用壽命。
1922年,由於引進了新的元件從而進一步提高了使用效率。
1927年,赫爾發明了四級管來消除高頻震盪,改進頻率范圍。
1928年,赫爾又發明了五級管,改進了性能,成為了使用最廣的真空管。
之後的很多年,電子管開始在各領域發揮作用,低壓的用於無線電領域。光電管應用於音響設備,使錄音和音頻提取變為可能。陰極射線管被用於示波器電視和站相機。微波電子管應用於雷達和微波爐。儲存管用於儲存和數據檢索。
1948年,晶體管問世。
1960年,晶體管小型化商業化,在應用上取代了大多數真空管。
需要注意的是,二極體、三極體是按功能來分類,而電子管、晶體管則按材料跟結構來分類。
所以既有電子二極體、電子三極體,也有晶體二極體,晶體三極體。
電子管的工作原理
電子管有電熱燈絲(陰極),加熱後會產生游離電子。在加入場強後,電子就會固定的從陰極向陽極運動,這樣就產生了電流。如果加入柵極並加入負電位,就會對電子運動產生阻礙,從而也就控制了電流大小。這就是一般電子管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礎上還衍生出了各種多極管。
電子管本質上就是一種控制電流的裝置,其中發射電子的電極為陰極。
陰極又分為直熱式與傍熱式,一般直熱式採用直流供電,傍熱式採用交流供電。由於傍熱式陰極加熱效率高,所以絕大多數電子管都是傍熱式的。
電子管的其它名稱
最早的電子管是由英國的弗萊明發明的,因為電子管控制電流的方式和水閥控制水流的原理一樣,所以當時他把這個裝置稱為熱離子閥(Thermionic valve)。直到現在英國及周邊地區也仍然沿用這個稱呼。
所謂熱離子,是電子處於被激發狀態時的名稱,在這個狀態下,電子會開始躍遷,正好對應電子管中電子的狀態。
而在美國,人們更多的稱它為真空管,因為電子管工作時需要一個盡可能真空的環境(殘余氣體電離會產生正離子,它們會撞擊發射極進而降低發射性能),所以電子管內的元器件都是被封閉在一個真空的玻璃容器中(一般為玻璃管)。
可以這么說,所有電子管都是真空管,而一般說電子管指的就是真空電子管。
在國內,電子管這個名稱更為常見。
所以實際上電子管(electron tube),真空管(vacuum tube),熱離子閥(Thermionic valve)都是指同一個東西,甚至如果是英譯中的話,這三個詞都可以翻譯成電子管。
電子管的音頻應用
雖然在集成電路和電子設備的發展過程中,電子管由於體積大,功耗和發熱較高(燈絲需要加熱),壽命短(器材損耗)、成本高(耗材貴,製造安裝工藝很難自動化)而逐漸被取代。但是在音頻行業卻不存在這些問題,因為這是一個不惜一切代價獲得好聲音的領域,在這一領域傳統電子管仍然在發揮著巨大作用。
簡單的說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在Hi-Fi領域,目前在一些高端高保真的音響器材中,仍然使用低雜訊、穩定系數高的電子管作為音頻功率放大器件(也就是功放,香港那邊稱使用電子管的功放為「膽機」)
一個主要的原因是電子管有自己的非線性特徵,而且人耳對這種非線性加工後的聲音比較喜歡,
用科學來解釋的話就是電子管的失真絕大多數是偶次失真,在音樂表現上正好是倍頻程諧音,所以聽起來不僅沒有生硬的失真感,反而有一種獨特的聲音表現。
另一方面是在音樂製作領域,許多昂貴的模擬設備使用的都是電子管而非晶體管。
主要原因是電子管是一種工作在高電壓低電流環境下的元器件(晶體管則是低電壓大電流),所以有著輸入動態范圍大,轉換速率快的特點。另外就是電子管的抗過載能力很強,不易損毀。
高端音頻模擬設備比如話放和壓縮和EQ很多都是採用電子管。
小結
相信看過了這些你對電子管已經有了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從查閱資料,到消化吸收,再到歸納總結,整整用了一周的時間。為了方便大家閱讀,我去掉了很多資料中大段的贅述以及學術性的詞彙,使這篇文章變得簡單易讀。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寫這篇東西也就有了意義。
---------------------------
電子管工作原理
對電子管工作原理的了解有助於處理實際電路問題。電子管由外部的玻璃殼體、內部的幾個電極和連接電極的管腳組成。二極體是最簡單的電子管,裡面有燈絲Filament(跟白熾燈的燈絲看起來差不多,通常用f表示)、陰極Cathode(緊靠燈絲的一塊金屬板或者燈絲本身,通常用K表示,直接使用燈絲作陰極的電子管叫直熱式,有獨立陰極的則叫旁熱式)和屏極Plate(位於最外面的一塊金屬板,通常用P表示)。
電子管實際電路工作時,燈絲上有電流通過就會發熱,當自身或加熱陰極到達一定溫度之後,會有電子獲得足夠的能量而從上面發射出來,這些電子將被屏極吸收,但由於燈絲或者陰極不能吸收電子,所以這個方向不能反過來,這個單向導電特性是電子管的工作基礎。三極體是在二極體的陰極和屏極之間增加了一個柵極Grid(一片比較緻密的金屬網格,通常用G表示)以控制電子的運動,而正是柵極的控製作用使得電子管擁有了放大電壓信號的能力。五級管則是在三極體的第一柵極G1和屏極之間依次增加了第二柵極G2(稱為簾柵極)和第三柵極G3(稱為抑止柵極),目的主要在於減小各極間電容和抑止二次電子發射。電子管各極在電路中的連接方式請參考本文後面章節中的電路部分。
圖1直熱式雙二極體、旁熱式三極體和五級管的結構示意圖五級管從上到下:P、G3、G2、G1、K和f,由於電子管玻璃殼體內部存在空間電子流和燈絲,
電子管內部需要抽成真空(實際上也有少部分型號的電子管出於特殊需要而在內部充以低壓氣體),這就是電子管又叫作真空管的原因。從實際生產工藝來講,電子管連接外部電路的管腳和玻璃殼體之間是無法保持理想密封而不讓空氣通過的,所以在電子管的內側頂部會蒸鍍上一些用於吸收氣體的消氣劑,用以與進入殼體內部的空氣發生作用,從而保持內部的真空程度。看起來這些消氣劑就像是一層附著在玻璃殼體頂部內側的銀鏡。
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操作中電子管的電路會產生不小的熱量。熟悉電子電路設計的朋友都知道,熱量是影響設計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正因為這個原因,適用電子管的設備想要進入完全穩定的工作狀態往往需要在開機一段時間之後。而如果是採用放大器設計,那麼也就是意味著在恢復穩定之後才會產生更好的聲音。
Ⅳ 燈管兩頭的絕緣帽壞了怎麼辦
你這種現象應該是線跟燈管虛, 你接好套好熱縮管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