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完殯戴帽子什麼講究
1. 磁縣出殯五十同堂帶什麼顏色的孝帽
磁縣的,一般不管幾代,都是白色的吧。主要是每人想到其他的顏色的。
不過,其他地方五世同堂有老人去世,有帶紅色孝帽的。
下文為引用
----------------------------
披「紅孝」的來歷
「關於紅孝,聽說自古以來有之,是一種特有的葬禮文化習俗與現象,是對死亡的一種樂觀向上的人生與生活態度。祖上先輩對子孫後代的一種上傳下教。據說,五世同堂、家庭和睦、尊老愛幼,與左鄰右舍團結友善,這樣高齡的老人逝世,自然是壽終正寢。在世時德高望重,死後得道仙去,在天堂享受萬萬福樂與美善,並且其在天之靈,能福蔭子孫。兒孫後代理當舉家歡騰,與親朋好友歡聚一堂,隆重慶祝。」
披紅孝需具備哪些條件?
「首先,必須要有5代人,這是硬性條件;其次,必須是高壽者,且德高望重;再次,家庭和睦,尊老愛幼;最後,與左鄰右舍、親朋好友關系融洽。」
「喪事喜辦,與其他喪事操辦有何不同?」
「這樣的喪事稱為『紅喜』,與其他喪事相同的方面,如請道師,點地油燈等;不同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孝帕顏色上,普通喪事都使用白色孝帕,而這種紅喜,都是披戴鮮艷奪目的紅色孝帕,且有不同的尺寸標准,其子女代,稱為正孝,孝帕應為棺材等長;其孫子代,孝帕長為5尺;其曾孫代,孝帕長為3尺;其玄孫代,孝帕長度為不長於前幾者之長即可。
二是表現在數字上,都用雙數,不用單數。如酒席,每輪開8桌,或者10桌,不能開7桌等單數桌,另外是裝煙待客,包括酒席上或途中,孝家裝煙,須2支一裝,不能1支一裝。再就是紅包也為雙數,不能為單數,如40元等,不能為7元,11元等。
三是在飲食上,孝家孝子不能吃合渣、甑子飯等,以示對老人的敬意。
操辦紅喜有何意義?
「一是死者德高望重,這樣操辦表達對死者的敬重與愛戴,死者生前為家族和社會的建設與發展,一生一世的艱辛付出與努力。二是弘揚孝道、尊老愛幼之精神。讓社會的每一個家庭,都能無微不至的孝愛老人,精心愛護年幼、教育後代。為社會的和諧與共融做出應有的貢獻。三是遵從優良傳統習俗,傳揚祖先留給後人的寶貴精神與財富,讓後人景仰和銘記。」
2. 人死了為什麼要戴白色的帽子,的人稱呼什麼
人體是會發光的。而且死人也會發光,並且發黑光,只是普通人看不見。由於白色能反射所有的光,白色的帽子就是為了將死人的光反射回去,使其它人不受死人的影響,所以戴白色的帽子。稱孝帽子。
3. 送老人出殯時能帶太陽帽不
各地的風俗不一樣,正常是不要戴,這樣會讓人感覺不禮貌,如果太曬,可以拿個雨傘
4. 出殯後孝帽子怎麼處理
下葬時,孝子孝女的麻套都扔到墓穴里,當然包括孝帽一起埋掉。但是黑紗要等到五七以後才摘,隨紙貨一起燒掉。
喪葬孝服孝帽的規定:
一、兒子兒媳(干兒媳)閨女孝衫八尺,白褲一條,男孝帽一尺半道布五尺,媳婦含干兒媳 ,頭孝五尺(布一破二)閨女同。
二、親叔伯,親侄,侄女,孝衫七尺半,道布四尺半,孝帽一尺四寸,女的頭孝四尺半,一破三。
三、親叔伯,男孝衣七尺,道布四尺,孝帽一尺。
二、頭孝一破三,女的三尺八寸。
四 親孫、親孫女,孝衣帽同親侄一樣。
五 不出五服的男 孝帽一尺三,女頭孝三尺半一破三。
六 曾孫帶黃帽,玄孫紅帽
七 親戚,女婿,妻侄,外甥都有孝帽,女頭孝三尺半,一破三, 九寸寬,娘家人的孝不分輩,男女都有頭孝。
1、兒子的道布五尺,凡父母有一方健在的,應一邊長一邊短。父母雙亡的道布兩邊一樣長。有父左短右長,有母左長右短。
2、親戚的頭孝,均由長媳發給,發一人磕頭一個,客多者就跪到地上發了。但男孝由長子發,也是發給誰給誰磕頭。
3、另給大兒媳撕五尺長布,一破二,束腰,背饜食罐用,布歸大兒媳。
4、出殯當天媳婦娘家在禮桌上放禮布一塊(100尺)兩口分開各半,披到身上50尺,事後可做為兩條被子里用
5. 死了人出喪死了人,重孫子帶什麼帽子
白色喪帽,各地有各地不同的習俗把!我們這邊的話就是直系清楚都要披麻戴孝,披麻戴孝古人的披麻意思就是披一塊白色的麻布,不股票現代就不用了,都是白色的斗篷和襯衫居多。戴孝就是帶著頂白色的高尖帽!內里是草帽外面是塊白布。一般來說直系親屬都需要帶。比如兒女、孫兒、曾孫、重孫,都要帶。至於外孫有心的話也是要帶的,也可不用。至於這個原因追根揭底也就是重男輕女的來源。
6. 死人了,埋人的時候為什麼要斯頭上戴的白帽子,預兆著什麼
死人了,一般頭上戴帽子的都是兒子。當埋人的時候把帽子撕掉,預示著。他們家以後的日子就好了。另外。世俗當中,有紅事有白事,所以死人必須戴白帽子。
7. 安徽死人帶什麼帽子
一般是男人戴白孝帽,女人頂白巾。
死者的兒子、兒媳、女兒、孫子等皆稱「孝子」,兒子稱「重孝子」,戴白孝帽,穿白孝袍,麻繩束腰,穿白鞋。兒媳、女兒頭頂白巾,穿白孝褂,白布帶扎褲腳,穿白鞋。族內其他人男戴白孝帽穿白鞋,女頭頂白巾穿白鞋。
喪葬習俗,是指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各個民族的喪葬方式、文化等,儀式有停屍儀式等。
自古中國喪葬習俗有:出殯日起三天原墳的習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樑、擺供品、上香、踩院子、燒紙等程式。(骨灰盒在殯儀館存放的,只擺供品、上香、燒紙。)
8. 漢族葬禮上孝子戴的帽子的樣式怎麼做
沒有固定樣式,但是要用粗麻布或者葛布。
臨終
過去民間習俗認為,凡享有50歲以上因老、病而死的,都算壽終,稱之為「喜喪」,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白喜事」。
裝裹
壽衣,當地俗稱「裝老衣」。
人在臨終時候,親屬為其剃頭、洗腳、穿戴「裝老衣」(壽衣)等,俗稱「裝裹」、「裝穿」。
安床
人死氣絕後,不能老讓亡者躺在原來的炕上,否則叫「背炕板子」,對生者不利。
必須要從自家的門上卸下一塊門扇或者是壽材的上蓋放在炕上,把死者移在門板或材蓋上,叫「停屍」。
訃告
訃告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在大門外掛通天紙;一種是張貼書面訃告。
合 葬:
合(gé)葬,當地人讀如「隔葬」。是指一方早亡入土後,另一方死後下葬時要與之合葬一墓,但因有棺材相隔,因此在下葬時陰陽用一些物件把兩棺相連,以達到兩個鬼魂互相勾通、互相來往。
就是用紅紙或紅布把緊挨的兩具棺材蓋苫起來,稱為墳蓋紙或墳蓋布,上面再放置一個鏡子和一把梳子,然後用紅線拴二枚銅錢壓在上面,孝子持笤帚作掃狀,左右各繞三圈,然後下土,合葬儀式完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漢族葬禮
9. 同事的父親出殯去了讓帶孝帽子有說法嗎
你同事的父親出殯去了讓你帶孝帽,你可以不帶,因為只有他的親屬晚輩的才能帶孝帽或孝帶。
10. 回族回族葬禮上所發的白帽子有何講究
這主要與伊斯蘭教有關。回民在禮拜叩頭時,前額和鼻尖必須著地,為了方便,他們就戴上了無檐小白帽。有個別回民戴遮陽帽後,遇到聚禮活動,把帽檐的一段挪到後面。可見戴無檐小白帽比戴遮陽帽方便得多。由於宗教的原因,逐步養成了回民戴無檐小白帽的習慣。 回族除了戴白帽外,有些也用白、黃色毛巾或布料纏頭,俗有「纏頭回回」之稱。相傳穆罕默德在早期傳播伊斯蘭教時,頭纏戴斯達爾禮拜。戴斯達爾長度一般為9尺或12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