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帽子怎麼吃
1. 小孩子帽子用布怎麼做
1. 裁剪一塊長40~60厘米、寬55~60厘米的針織(有彈性)布料,例如珊瑚絨和那種磨毛的針織布→ 您最好先量一下寶寶的頭圍再進行裁剪,長度是(帽子的高度+翻邊的寬度)× 2;寬度也就是寶寶的頭圍尺寸加上相應的縫份。 2. 將布料的寬度對折,縫合成一個圓筒狀,在縫合過程中要留下一個約10厘米的一段距離做為開口;之後用手縫針將兩端疏縫一圈後縮攏扎緊→ 3. 將兩個縮攏的頭對接縫合在一起→ 4. 最後將帽子從開口處翻到正面,縫合開口,小帽子就製作完畢,在帽子頂上綴一個絨球會更漂亮! 小貼士→ 用羊毛衫等針織衫來改造也是不錯的選擇!
2. 育兒知識
不管寶寶是不是頭胎,是男孩還是女孩,是母乳喂養或配方奶喂養,腸絞痛的情況都比較普遍。那麼寶寶發生腸絞痛時一般都有哪些症狀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2017年育兒知識,期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2017年育兒知識:嬰兒腸絞痛有這些表現
不管寶寶是不是頭胎,是男孩還是女孩,是母乳喂養或配方奶喂養,腸絞痛的情況都比較普遍。那麼寶寶發生腸絞痛時一般都有哪些症狀呢?
嬰兒腸絞痛的症狀
說起寶寶腸絞痛的特點,它和腸套疊很類似,都會出現間歇性的哭鬧。不同的是,腸絞痛不會嘔吐也不會解出含有血絲的黏液便。寶寶腸絞痛發作時經常是突發性尖叫,有時會聲嘶力竭的大哭,甚至哭到臉紅脖子粗。還有些小寶寶會有頭部搖晃、呼吸略顯急促的現象。
寶寶腸絞痛時,小肚子還會有些脹脹的,兩個小手會緊握,而兩腳則會伸直或彎曲,摸他們的小手或小腳丫,會感覺冰涼涼的。其實寶寶的哭聲或許是腸絞痛最明顯的特徵,哭鬧聲會持續數分鍾,或者數小時,即使媽媽哄媽媽抱,寶寶還是會無動於衷,其實小傢伙也是蠻累的,因為沒人理解他的苦。
比較可愛的是,寶寶拉粑粑或放屁後,腸絞痛的情況會有所緩解,但可把娘親給嚇壞了。
家長如何緩解寶寶腸絞痛
一、餵奶:這是最容易讓孩子恢復平靜的辦法,吸吮讓他擁有安全感,吃母乳還能有效地防止牛奶過敏的發生,有些吃母乳的寶寶也經常有腸絞痛的問題,媽媽要注意自己的飲食中是否有可能引起過敏的成分,例如牛奶、咖啡或辛辣食物等,可以試著停止攝取這些食物,觀察寶寶的反應。
二、輕揉腹部:在手上塗一層嬰兒潤膚霜或者嬰兒油,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揉寶寶的小肚子,有助於排除腸道內的氣體。
三、襁褓的作用:襁褓的作用相當於媽媽的子宮,被包裹的感覺可以使寶寶找回在媽媽肚子里的感覺,身體上的不適會逐漸減輕,慢慢安靜下來。
四、注意睡姿:可以利用側睡枕將孩子保持在側卧位。這樣的姿勢對孩子的腹部有一定壓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腹部疼痛。
五、聲音的模仿:用嘴在寶寶耳邊有節奏地發出「噓噓」的聲音。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一直與媽媽腹部大血管內血液流動的聲音相伴,這種聲音是有節奏且間斷的。熟悉的聲音會讓寶寶有安全感。
六、輕晃孩子或保持其趴著玩:將寶寶面朝下放在你的腿上,輕輕搖晃,也能起到一定的鎮靜效果。寶寶在子宮里通常是頭朝下,平時媽媽在活動時,子宮里的寶寶也會感受到輕輕的晃動,和這個動作的感覺比較相似。有時將孩子置於俯卧位也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七、換個環境換個人: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經驗,自己怎麼也搞不定的小人兒,帶到醫院,竟然呼呼睡得正香,或者索性交給爸爸,爸爸卻覺得媽媽是小題大做,因為在他的懷抱里寶寶很快就停止了哭泣。
2017年育兒知識:冬季寶寶發熱怎麼辦?
「我家孩子咳嗽了」、「我們也是,夜裡還發燒了」、「我們現在就在醫院,准備輸液呢」。最近,家長議論最多的就是孩子生病的話題。
進入冬季,氣溫驟降,很多寶寶出現了發熱、咳嗽等問題。孩子一病,爹媽立刻緊張起來,恨不得「退熱、輸液、抗生素」三管齊下。這就有點防禦過度了。那麼如何恰當應對寶寶發燒呢?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李敏被請出來給大家來支招。
第一招:把握「關鍵24小時」
孩子發燒,去醫院擔心交叉感染,不去又怕延誤病情。如何是好呢?李敏強調了一個「24小時概念」,即:孩子發燒的前24小時,可以在家觀察。如果體溫低於38.5°c,讓孩子多喝水,多排尿,排尿有利於降溫和毒素的排泄。同時,也可以做物理降溫,切記不要擦拭前胸、腹部及後頸部,以免引起腹瀉等不適。如果體溫高於38.5°c,就要口服退燒葯,吃退燒葯時最好不同時用退熱貼或涼水擦身等物理降溫方法。因為退熱葯是通過發汗起到退熱作用,而上述方法會使孩子受到冷刺激導致汗毛孔緊閉,不能發汗而失去退熱作用。
24小時內,孩子精神狀態好,沒有腹瀉、嘔吐等症狀,體溫相對穩定就可以繼續在家觀察,待第二天再帶孩子去醫院就診。如果發熱24小時內,孩子高燒不退,精神萎靡、面色蒼白,或出現頻繁嘔吐、腹痛、腹瀉、頭痛等,就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李敏特別強調,有熱性驚厥史的孩子,一旦出現發熱,治療和退熱處理上就要積極一點,退熱葯不用等到38.5°c才吃,熱性驚厥常常發生在發熱初期。當孩子伴有發熱(體溫>37.8°c)口渴時,應適當增加飲水量,可以喝適量淡鹽水,同時家長要特別注意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尤其是孩子眼睛是否凝視和手足是否發硬等。保持環境安靜,讓孩子免受不必要的干擾和刺激。
第二招:「私人定製」中草葯
「寶寶發燒一般有病毒性或細菌性感染,對於病毒性感冒,『一人一方』的中葯不僅幫助退熱,還能針對患兒體質進行治療。」李敏解釋說:「復診時,有些家長反映,孩子吃了中葯,燒退了,大便還通暢了,這就是中葯整體調整的作用。如孩子發熱,伴有舌苔厚、舌尖紅等症狀,說明腸胃有積熱,中醫講『肺與大腸相表裡』,使用清熱解表葯的同時加入消食和胃的中葯,從而達到通便的作用,上下通暢了,燒很快就會退下去。如果孩子患了胃腸型感冒,常常發熱伴有嘔吐、腹瀉等症狀,用化濕和胃、祛風解表的中葯,能夠很快使寶寶恢復健康。陰虛體質的孩子,大多舌紅少苔、大便乾燥,一旦發燒不容易退熱。根據這類孩子的體質特點,用養陰清熱解表葯,祛邪氣的同時扶助正氣,讓孩子產生汗源,進而汗出熱退,療效很好。」
中葯湯「又黑又苦」孩子能接受嗎?李敏說:「考慮到中葯湯劑口感的問題,我們在保證療效的同時,盡量選擇苦味不重的草葯,而且會加入甜葉菊這樣調和味道的葯味,盡可能提高中葯的口感。服用湯葯時,也可以加一兩顆冰糖,適當增加甜度。一般情況,孩子都能接受。」
第三招:按摩——不吃葯也退熱
按摩也能退熱?李敏強調,這里的小兒退熱按摩可不是普通意義上的保健按摩,而是一種治療手法。它通過刺激穴位達到治療目的,在選擇按摩部位、補法或是消法等手法以及按摩速度時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比如,孩子發熱,伴有大便乾等症狀,查體咽紅,舌紅,按摩時可選用頭面四大法、清天河水、退六腑、平肝清肺,再加上泄熱通便的其他穴位及手法,退熱的同時,幫助通便。如果孩子發熱,同時伴有大便稀溏等脾虛症狀時,按摩時會選擇補脾止瀉的穴位及手法。做完按摩,大多孩子會出一身汗,此時要多飲水,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以免著風受涼。
第四招:培養良好的喂養習慣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剛上幼兒園,特愛生病,有時半個班的小朋友都會病倒。李敏解釋說:「每個孩子都有這個階段,孩子在家裡被照顧的過於精細,不容易增強免疫力。孩子初入幼兒園時不斷生病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蛻變的過程,免疫力在不斷生病的過程中逐漸增強。在這個過程中,良好的喂養習慣很重要。」
很多孩子從幼兒園回來後,習慣和大人一起再吃一頓晚餐,或是延續嬰兒期的習慣,睡前喝奶、吃東西,甚至夜裡再加一瓶奶,這些都會造成孩子積食內熱,有些家長認為睡前喝奶有助於孩子睡眠,其實不然。孩子在睡眠中還進行著食物的消化,會造成孩子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導致睡眠不安,在床上翻滾,咬牙磨牙;早晨起來口中異味,食慾不振,舌苔厚膩。這種積食就形成了容易生病的內環境,在遇到外部病邪侵襲,外界的氣候變化,就很容易發病。因此對於容易積食的孩子,家長要注意控制飲食。當然,也不是說孩子從幼兒園回來什麼都不能吃,畢竟孩子下午四點多就吃晚飯了,距離睡覺還有四五個小時,如果孩子餓了,可以吃點稠粥、蔬菜或是酸奶、水果之類。有喝奶習慣的孩子,可以選擇睡前兩小時喝,因為孩子的食道相對成人較短,平卧後,胃裡的食物容易往上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胃食管反流。反流的物質很容易刺激孩子咳嗽,因此,建議孩子在睡前不要吃東西,不喝奶。
李敏指出,發熱不是一種疾病,是一種症狀,是人體抵抗病邪的一種表現,從中醫的角度講是人體的正氣(自身免疫力)與外來的邪氣(各種疾病)抗爭的表現。只要合理治療,正確護理,就能使孩子安全度過發熱期,逐漸恢復健康。
2017年育兒知識:冬天給寶寶蓋被子
自打入冬以來,不少媽媽睡覺前,都習慣性地給寶寶裹幾層厚厚的被子,一層不夠就再加一層,反正家裡被子多得是,直到大人覺得寶寶不會著涼為止。然而,寶寶冷不冷,不應該以我們的感受為標准,裹得太嚴實,不僅讓寶寶熱得難受,嚴重的時候可能還會導致「蒙被綜合症」!
這幾天很多媽媽被這樣一條新聞刷屏了:
義烏一位媽媽擔心7個月大的寶寶睡覺時會著涼,睡前給寶寶蓋了很多被子。由於夫妻二人白天工作較忙,晚上睡得很沉,完全不知道危險正在靠近寶寶。第二天早上起來才發現寶寶頭面部被捂得很嚴實、口唇發紫、四肢冰涼,而且完全沒有了呼吸!送到醫院,醫生告知孩子已經沒有生命體征了,而導致孩子身亡的原因正是「蒙被綜合症」!
根據醫生介紹,「蒙被綜合症」最容易發生在1歲內的寶寶身上,但並不意味著在1歲以上的孩子面前,我們就可以放鬆警惕了:
浙江海寧一個8歲的女童睡覺時出現口鼻出血、小便失禁、意識模糊的狀況,隨後眼角內有很多血絲,還吐了一小口血,送醫院拍片後發現女童得了肺水腫,罪魁禍首也正是「蒙被綜合症」。
其實這種悲劇每年冬天都沒少發生,只是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這種危險,稍微一降溫,就一股腦地把孩子蓋得密不透風,無意中導致了意外的發生。
「蒙被綜合症」到底是什麼鬼?
「蒙被綜合症」常發生在1歲內的嬰兒身上,新生兒更常見,主要由於蓋被過多、過於嚴實,造成孩子在高熱、狹小的空間內,出現慢性缺氧、昏迷、脫水,甚至呼吸循環衰竭等嚴重症狀。如果不及時發現或治療,就會導致嬰兒在短時間內死亡。被捂出「蒙被綜合症」的孩子,即使倖存下來,也有可能會留下某些後遺症,如腦萎縮、腦性癱瘓、運動障礙等。
萬一發生「蒙被綜合症」,怎麼辦?
「蒙被綜合症」是急診,切莫掉以輕心!當發現孩子身體出汗較多、體溫較高時,應立即減少包裹的衣被、松解衣扣,擦乾汗水。情況比較嚴重時,要馬上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倒流引起窒息,同時以最快速度送往醫院。
千萬別以為「天冷易著涼,給孩子多蓋點准沒錯」,很多孩子冬天常生病,就是因為穿蓋過多導致的!
警惕,這些做法會讓「蒙被綜合症」盯上孩子!
凡事都要有個度,給孩子蓋被也一樣。媽媽們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有沒有犯以下7條「禁忌」。如果有,那就要及時調整了:
1、給孩子蓋被過多、過重
冬天給娃蓋被子,過多或過重都是大忌,輕則可能導致孩子蹬被子,進而著涼感冒;重則可能導致「蒙被綜合症」的發生。
2、習慣把孩子的被子掖高一點,甚至蒙住臉部
大人睡著時要是輕微缺氧了,會下意識地扯開被子,但孩子沒有這個能力,尤其是1歲內的寶寶。而缺氧恰恰又是一個比較慢的過程,孩子真有可能睡下去再也醒不來了!
3、孩子睡覺時穿過多衣服
穿太多衣服入睡,孩子不僅會有束縛感,影響睡眠質量,還有可能因此出現掙扎的小動作,萬一孩子沒把被子扯開,反而把臉蒙住了,大人如果沒及時發現,就有可能導致意外情況的發生。
4、大人和孩子同蓋一張被子
美國《兒科學》曾有報告說,近70%嬰兒突然死亡,都發生在與另一個人睡在一起的時候。母嬰同床睡並不安全,尤其是同蓋一張被子的情況下,大人翻身時可能會壓到孩子,或者睡著的情況下,下意識地把被子拉太高,導致孩子的臉部被蒙住,增加「蒙被綜合症」的發生幾率。如果條件允許,大人和孩子最好同屋不同床,給寶寶專屬的床和被子。
5、夜間不及時檢查是否有意外情況
還有一類粗心的爹媽,睡眠質量好到爆表,要是夜間不需要起來喂夜奶了,更是可以一覺睡到自然醒!給孩子蓋過多被子的情況下,警惕性還這么低,無疑給「蒙被綜合症」留下了可乘之機。
6、被子足夠暖,仍給孩子使用電熱毯、暖水袋
還有些貼心過度的媽媽,即使被子足夠暖了,仍給孩子使用電熱毯、暖水袋等「取暖神器」,要知道被窩如果太熱了,孩子的小手就會慌慌張張地在被窩里亂抓亂扯,被子越纏越緊,危險就會離孩子更近一步。
7、為了餵奶方便,讓孩子靠在媽媽的腋下睡覺
寶寶睡在媽媽的腋下,的確很方便餵奶,但也極易形成高熱和缺氧的環境,導致「蒙被綜合症」的發生。
2017年育兒知識:秋冬季帶寶寶多曬曬太陽
天氣寒冷,媽媽們都迫不及待地帶著寶寶曬太陽,因為這樣有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但是怎麼曬太陽才能使寶寶更健康,是媽媽們必須要了解的。要知道只有正確地曬太陽才能避免寶寶不被紫外線傷害,才能真正促進寶寶骨骼對鈣的'吸收。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看該怎樣給寶寶曬太陽吧!
曬太陽的好處
1、屁股曬太陽黃疸退得快
如果是黃疸不重的寶寶,多曬曬太陽,能起到退黃的效果。
2、促進寶寶的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
日光的紅外線能夠擴張皮膚血管,紫外線可殺菌,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可以促進寶寶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預防佝僂病和貧血,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3、可以獲得充足的維生素D
曬太陽能夠幫助人體獲得維生素D,這也是人體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維生素D可以幫助人體攝取和吸收鈣、磷,使小朋友的骨骼長得健壯結實。對嬰兒軟骨病、佝僂病有預防作用。
4、增強免疫力
曬太陽還能增強寶寶的免疫功能、增加吞噬細胞活力。日光在調解人體生命節律以及心理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怎麼曬太陽:三個「NO」不要做!
1、曬太陽時不要給寶寶穿得太多
秋冬天裡,寒風瑟瑟,即使是到外面曬太陽,我也會給欣欣多穿些衣服,生怕她著涼、感冒。記得有一次,戶外陽光明媚,於是就帶著欣欣出去曬一曬太陽,出門前還特地讓欣欣多穿了衣服。在空曠的草地上,欣欣和幾個小孩子玩得興高采烈,可玩耍完回到家後,欣欣就感冒了。
建議:秋冬天,很多媽媽給寶寶穿得像球一樣,這樣很難達到曬太陽的目的。因為冬季太陽中的紫外線相對較弱,穿得太厚,紫外線難以透過衣服到達皮膚。所以盡量不要捂得太厲害,最好選擇寬松、柔軟的棉質類衣服。曬太陽時,可以給寶寶戴一頂有帽檐的小帽子。因為年齡特別小的寶寶,毛發較稀疏,而且頭顱骨骨板薄,對紫外線的抵抗能力較差;另外,帶帽檐的帽子還可以保護寶寶的眼睛。
2、不要隔著玻璃曬太陽
我知道曬太陽對寶寶是有好處的,可有時候感覺外面實在太冷了,我也不忍心讓我的孩子在外面吹著冷風,於是我時常讓珊珊在室內隔著玻璃曬太陽,心想這跟在戶外曬太陽應該沒多大區別吧。
建議:玻璃可將陽光中50%-70%的紫外線給阻攔在外,故而降低了日光浴的功效。有些家長怕寶寶吹風,就在家隔著玻璃曬。這樣大部分的紫外線基本都會被玻璃阻擋,實際沒起什麼作用。如要避風,可選擇背風地帶,如寬敞的陽台等。
3、曬太陽前不要給寶寶洗澡
記得有一次,我見外面天氣晴朗,陽光明媚,心想這么好的天氣別浪費,給寶寶曬曬太陽,來個日光浴也挺不錯的。在出門的時候,我給寶寶洗了個澡,想著香噴噴地出去曬著暖和的太陽,應該會更舒服、更享受。到了公園的草地上,我碰到了其他媽媽們,她們也正帶著自己的孩子曬太陽。自然的,我與她們聊起天來,她們得知我出門前給寶寶洗了澡,都告訴我這樣對寶寶不好,當時我還真有點莫名其妙。
建議:因為人體皮膚上含有大量的7-脫氫膽固醇,它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可轉化為維生素D3,從而促進鈣的吸收。洗澡時可將這種物質洗去,達不到促進人體鈣吸收的目的。所以,媽媽們准備帶寶寶出去曬太陽之前,不要給寶寶洗澡,以免影響寶寶對鈣的吸收。
怎麼曬太陽:三個「YES」要記住!
1、日光浴時間要適宜
曾經我以為曬太陽,曬的時間越長越好。於是,我每次帶著我的寶寶瀟瀟曬太陽,都盡量待得久一點。然而有一次,瀟瀟曬太陽的時候出了些汗,我也沒多大注意,用毛巾幫他拭了拭,又繼續讓他多曬了一會。回到家沒多久,他就感冒了。
建議:正常的日光浴時間以1-2小時為宜。最初幾次只能曬幾分鍾,逐漸增長曬太陽的時間,切不可第一次就帶孩子曬一兩個小時,一定要循序漸進,否則很容易造成孩子感冒。如發現寶寶皮膚變紅、出汗過多、脈搏加速,應立即停止。
2、曬太陽前適當給寶寶補充營養
天氣冷,曬太陽也就成了戶外活動之一,於是我便經常帶小健到附近的廣場曬曬太陽。在廣場里自然會碰到其他媽媽們,漸漸地便熟絡起來。我們都知道曬太陽可以幫孩子促進鈣的吸收,但是我們也會經常討論有沒有其他一些方法能使寶寶在曬太陽的基礎上,其吸收鈣的效果更好。
建議:曬太陽前吃些魚肝油和補鈣的食物,吸收鈣的效果會更好。其中補鈣的食物,家長可以多給孩子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海帶、蝦米、魚類、豆類、花生、芝麻、蔬菜(空心菜、白菜、菠菜)等。另外,也可以葯補。家長可以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鈣,不是越貴越好,家長應選擇專業的兒童品牌葯品。
3、曬太陽最好穿紅色服裝
我習慣帶婷婷到附近的公園、廣場曬太陽。同時,因為這樣我也認識了其他媽媽。時間久了,我發現小琴媽媽很經常讓小琴穿紅色衣服,這讓我很是覺得奇怪和好奇。有一次,我不禁問了下小琴媽媽,她跟我說了些曬太陽穿紅色衣服的好處。後來,我也經常讓婷婷穿上紅色衣服去曬太陽了。
建議:曬太陽時最好穿紅色服裝,因為紅色服裝的輻射波能迅速「吃」掉殺傷力很強的短波紫外線。所以,媽媽們要備多幾件紅色的衣服,好讓寶寶曬太陽的時候能穿上,這樣有利於寶寶的健康哦!
3. 我家寶寶3個月了,晚上把寶寶帽子摘下來給凍咳嗽了怎麼辦
寶寶太小,一定要注意他穿衣服的合適度。帽子只要戴上了就很難摘掉。盡量不要帶的太熱既然已經咳了,那帶去醫院看看。如果實在不想去醫院。肺力咳是很好的葯。再小都可以喝。武漢健民出的,按說明喝就可以。如果不流鼻就不用吃其它的葯了。多喝白開水。注意量體溫。小孩子病情發展的快。三天就會轉為肺炎。所以。要多觀察。小孩子用的葯越少越好。能不用葯盡量不用葯。有句話說。能吃不打。一旦嚴重,以後一犯特別容易是咳。咳起來要人命。一病就得十天半月。在這里祝你寶寶早日康復。
4. 生孩子時,大人小孩應該准備些什麼東西(詳細點)
我見過別人的一篇文章,挺好的,現在介紹給你,請參考: 給你一些建議,但是有些東西不一定都要買,能借到最好了. 寶寶出生前媽媽准備物品清單 一、 餐具: 奶瓶(AVENT'PIGEON'NUK黃小鴨):2個-1大(240ml),1小(150ml),微波爐適用的,廣口的玻璃的易清潔。(如為純母乳喂養,4個月內不需奶瓶) 我的經驗:我買了安怡的吸奶器,帶兩個奶瓶,還准備了一個NUK的中號奶瓶,可以支持到3個月。 奶嘴(5個):小號、十字開口(剛出生一個月內用黃色橡膠,後改用白色硅膠)。 我的經驗:如果你決心要母乳喂養,奶嘴可以先不必買多。一大一小的奶瓶上帶的奶嘴就夠了。我當時還額外買了一個小號NUK奶嘴,白色硅膠的,13元多,因為黃色的使用時間太短。 奶瓶刷子(1個) 我的經驗:必備,我買的愛得利(大約15元)的,有人推薦華林貝比的,或者貝親的,大約在25元左右。 消毒鍋(1個):大號,(可用消毒碗櫃或微波爐代替)。 ~ 我的經驗:用消毒碗櫃不放心,微波爐需要額外的器皿,我用老早的鋼精鍋,不過估計用專門的微波爐消毒方便點,沒試過 不銹鋼鍋(1個):小號,給寶寶煮東西吃。 我的經驗:四個月內都用不著添輔食,沒買。 奶瓶保溫袋(1個):外出時用於保溫。 我的經驗:因為喂母乳不需要,而且孩子小的時候一般不長時間外出,所以沒買。 暖奶器(1個):雙桶。 註:如果不用暖奶器,應用40度左右的水熱奶,不要用微波爐或沸水,免得破壞營養成分。 我的經驗:喂母乳不需要。 嬰兒碗、勺(1套):寶寶大一點的時候用。 我的經驗:初生嬰兒也需要。寶寶在醫院里吃葯、後來喝水也用。嬰兒用的勺一般不容易灑水,大人用的容易灑。這東西挺有用的。 另外,喂母乳的話,吸奶器是個非常有用的東西,不僅在剛開始奶漲的時候可以免去手擠的痛苦,更為以後媽媽外出、上班提供了方便。至於吸奶器的品牌,媽媽們一致反映安怡的最好用,甚至被一些人稱為母乳喂養的救星。 二、浴具: 洗澡盆:1 我的經驗:必備。 洗臉盆:2 我的經驗:必備,主要還是洗衣服,洗屁股,我都用脫脂棉球給她洗臉,用毛巾她會眨眼緊張。 < 洗澡帶 1 或使用天然海綿 我的經驗:買的紗布澡巾,家裡有口罩拆了更好,比較吸水。 大毛巾 2 擦身用 _ 我的經驗:就是浴巾,一口氣買了三條,除了擦身體,還可以當被子蓋,側著餵奶時還可以墊在寶寶身後免得她費力。 小毛巾 10 洗屁屁用(70×35cm)'擦小嘴用(20*15),紗布毛巾很好。 sM;Qe 我的經驗:紗布巾多買幾條,毛巾少買幾條。我買了九條紗布的,三條毛巾的。洗屁股就用家裡寄來的口罩拆了,比買的好用,吸水。紗布巾要買好的,倒不必多,便宜的洗幾次就脫線了。 水溫計 NUK 1 我的經驗:必備。 Nuk太貴了,水溫計買愛得利便宜一點好了,只要 量量水溫,不用太奢侈 粉撲盒 1 我的經驗:夏天出生的話必備。有一種叫樂貝兒牌(好象十幾塊錢吧)的可以把粉裝在粉撲裡面,擦出來薄薄一層十分好用,不象蘸的那種容易搞多。我先前買的愛得利的,後來看見這種就使這種了。 三、衣物: 衣服(3套):和尚袍、中號、長袖(可以買大點兒) 褲子(3條):中號、長,(頭兩個月不用穿褲子,可用尿布兜代替) 我的經驗:衣服多了大人看著挺過癮,少了不夠用。嬰兒經常吐奶,汗濕,多備點沒壞處。不過,我沒用過尿布兜,所以褲子准備了三條都不夠用,月子里讓老公買了救急。 嬰兒襪子(3對): 我的經驗:夏天生的沒用,到了冬天才用。很多媽媽都說襪子是最難買的,瘦了勒腿,胖了穿不住,買了五雙也不一定有一雙合用,唉,我也是啊。 帽子(2個): 我的經驗:1個就夠了,反正外出才用,又不容易臟。而且嬰兒的頭長得很快,用不了幾次就小了。老人們都說:小孩子戴帽子要麼就總戴,一不戴了就容易感冒。要麼就一直不要戴。我們親戚倒是給了我們好多帽子,每天出門要想戴哪個,純粹是為了好看。 防抓手套(2對): 我的經驗:就是一對也用不了幾次,勤剪指甲就夠了。 護臍帶(3條): 我的經驗:我買了兩條,一條也沒用。肚臍就要見空氣才好得快。 口水肩(5條)小號3個,中號2個 我的經驗:2個就夠了,大小我覺得無所謂,我買了一大一小。初生嬰兒能吃什麼,不就是奶、水、葯嗎?一個臟了馬上洗,就可以了。不過考慮到下雨天幹不了的 ,多備幾個也無所謂,以後反正也要用。 ; 布尿片(中號2包):中號,白天用(或自製20-40條) 我的經驗:買的紗布的就挺好。月子里用得多,應自製一些。到兩個月20條就夠了,三個月以上10條就差不多了。 四、寢具: 小床(1張):木質,無漆,可固定可搖晃。 我的經驗:當然需要。 , 小被子(2條) 我的經驗:我買了一套陽光鼠的床墊、被子、床帷,花了四百多,出院時把小床布置得十分漂亮,結果被鄰居看見,三下兩個扯下去--說不通風,太熱,到現在還沒用上。我姐給我寄了嬰兒毛巾被,我一直給她蓋這個,當然做為替換的,也蓋過媽媽傳下來的小毯子、浴巾,最熱的時候只蓋塊布呢。 墊被(2張) 我的經驗:太熱,我們用的是嬰兒毛毯,夏天的時候上面是涼席,再上面是隔尿墊子,再上面是床單。 睡袋(1套) 我的經驗:至少我沒用。頭半個月用布裹住下半身,後來發現她就算睡得不穩,大人在旁邊一般有點動靜就醒了,也不會發生踢了被子著涼的情況。當然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備一個的好。這個秋天開始用,一開始你們用不到,最好自己做一個,用棉花的 包被(2條):可根據天氣購買夏天或冬天用的。 我的經驗:別人送了一條,沒用。夏天根本用不著,用塊布就行了。冬天穿得就夠多了,不想再讓寶寶束手束腳的。 小蚊帳(1套): 我的經驗:絕對有用處。 枕頭(1個):高約3CM,填充物柔軟透氣(頭3個月不用枕頭)。 我的經驗:枕頭是最有爭議的東西。書上都說頭三個月不用,可媽媽和婆婆都說最好枕一個。寶寶月子里是睡頭型最關鍵的時候,有一個定型枕最好。住院的時候醫院就准備有一個枕頭差不多有3CM厚,主要是初生嬰兒容易吐奶,枕高點會吐得少一些。記得枕的時候要脖子和頭都枕上去,醫生說的。 五、其他: 嬰兒車(1輛): 我的經驗:怎麼說呢,會用到幾次,但為了這幾次要不要買一個車,就要父母們自己決定了。 小玩具(若干):鮮艷、會發聲、可懸掛。 我的經驗:可以買著玩,畢竟看著可愛的新玩具期待寶寶的出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對不對? 我買過一個音樂掛鈴,2個月後他就很喜歡了。 建議買一個用 嬰兒專用指甲鉗: 我的經驗:買過一個貝親的專用指甲剪,頭實在太圓了,根本剪不到。後來還是在大人的指甲鉗裡面挑了一個小的用。據說韓國有一種777的斜角鉗很好用,沒試過。 體溫計: 我的經驗:必備。醫院會給的 , 牙膠: 我的經驗:新媽媽還不急著買吧,留一點給以後買,不然以後購物的樂趣何來呢? 5個月以後買 六、吃的: 奶粉(明治、美贊臣、雅培、惠氏、安嬰兒):1個月四聽(1000克/聽) 我的經驗:這是純人工喂養的量。如果決心母乳喂養就不要買,實在不行了買一瓶400克裝的,為了給心裡墊底,也在實在不夠的時候添點。一開始要買一袋的,剛生完沒奶要吃的,否則就只能買醫院的,10ML2元,奇貴 七:用的: 奶瓶清潔液(貝親、麗嬰房) 我的經驗:必備 嬰兒洗衣液(貝親、威潔):初生寶寶皮膚幼嫩,不能成成人的洗衣粉洗衣。 我的經驗:必備 洗發水(德國施巴、貝親):不要用強生的,頭發易黃和生頭痂。 我的經驗:聽上面的沒錯。 沐浴露(德國施巴、強生):初生寶寶3到5天用一次即可。 我的經驗:聽上面的沒錯。夏天生的寶寶還可以用金銀花煮水洗
5. 夏天出生的寶寶需要准備什麼衣服和物品
寶寶出生前媽媽准備物品清單 給你一些建議,但是有些東西不一定都要買,能借到最好了. 寶寶出生前媽媽准備物品清單 一、 餐具: 奶瓶(AVENT'PIGEON'NUK黃小鴨):2個-1大(240ml),1小(150ml),微波爐適用的,廣口的玻璃的易清潔。(如為純母乳喂養,4個月內不需奶瓶) 我的經驗:我買了安怡的吸奶器,帶兩個奶瓶,還准備了一個NUK的中號奶瓶,可以支持到3個月。 奶嘴(5個):小號、十字開口(剛出生一個月內用黃色橡膠,後改用白色硅膠)。 我的經驗:如果你決心要母乳喂養,奶嘴可以先不必買多。一大一小的奶瓶上帶的奶嘴就夠了。我當時還額外買了一個小號NUK奶嘴,白色硅膠的,13元多,因為黃色的使用時間太短。 奶瓶刷子(1個) 我的經驗:必備,我買的愛得利(大約15元)的,有人推薦華林貝比的,或者貝親的,大約在25元左右。 消毒鍋(1個):大號,(可用消毒碗櫃或微波爐代替)。 ~ 我的經驗:用消毒碗櫃不放心,微波爐需要額外的器皿,我用老早的鋼精鍋,不過估計用專門的微波爐消毒方便點,沒試過 不銹鋼鍋(1個):小號,給寶寶煮東西吃。 我的經驗:四個月內都用不著添輔食,沒買。 奶瓶保溫袋(1個):外出時用於保溫。 我的經驗:因為喂母乳不需要,而且孩子小的時候一般不長時間外出,所以沒買。 暖奶器(1個):雙桶。 註:如果不用暖奶器,應用40度左右的水熱奶,不要用微波爐或沸水,免得破壞營養成分。 我的經驗:喂母乳不需要。 嬰兒碗、勺(1套):寶寶大一點的時候用。 我的經驗:初生嬰兒也需要。寶寶在醫院里吃葯、後來喝水也用。嬰兒用的勺一般不容易灑水,大人用的容易灑。這東西挺有用的。 另外,喂母乳的話,吸奶器是個非常有用的東西,不僅在剛開始奶漲的時候可以免去手擠的痛苦,更為以後媽媽外出、上班提供了方便。至於吸奶器的品牌,媽媽們一致反映安怡的最好用,甚至被一些人稱為母乳喂養的救星。 二、浴具: 洗澡盆:1 我的經驗:必備。 洗臉盆:2 我的經驗:必備,主要還是洗衣服,洗屁股,我都用脫脂棉球給她洗臉,用毛巾她會眨眼緊張。 洗澡帶 1 或使用天然海綿 我的經驗:買的紗布澡巾,家裡有口罩拆了更好,比較吸水。 大毛巾 2 擦身用 _ 我的經驗:就是浴巾,一口氣買了三條,除了擦身體,還可以當被子蓋,側著餵奶時還可以墊在寶寶身後免得她費力。 小毛巾 10 洗屁屁用(70×35cm)'擦小嘴用(20*15),紗布毛巾很好。 sM;Qe 我的經驗:紗布巾多買幾條,毛巾少買幾條。我買了九條紗布的,三條毛巾的。洗屁股就用家裡寄來的口罩拆了,比買的好用,吸水。紗布巾要買好的,倒不必多,便宜的洗幾次就脫線了。 水溫計 NUK 1 我的經驗:必備。 Nuk太貴了,水溫計買愛得利便宜一點好了,只要量量水溫,不用太奢侈 粉撲盒 1 我的經驗:夏天出生的話必備。有一種叫樂貝兒牌(好象十幾塊錢吧)的可以把粉裝在粉撲裡面,擦出來薄薄一層十分好用,不象蘸的那種容易搞多。我先前買的愛得利的,後來看見這種就使這種了。 三、衣物: 衣服(3套):和尚袍、中號、長袖(可以買大點兒) 褲子(3條):中號、長,(頭兩個月不用穿褲子,可用尿布兜代替) 我的經驗:衣服多了大人看著挺過癮,少了不夠用。嬰兒經常吐奶,汗濕,多備點沒壞處。不過,我沒用過尿布兜,所以褲子准備了三條都不夠用,月子里讓老公買了救急。 嬰兒襪子(3對): 我的經驗:夏天生的沒用,到了冬天才用。很多媽媽都說襪子是最難買的,瘦了勒腿,胖了穿不住,買了五雙也不一定有一雙合用,唉,我也是啊。 帽子(2個): 我的經驗:1個就夠了,反正外出才用,又不容易臟。而且嬰兒的頭長得很快,用不了幾次就小了。老人們都說:小孩子戴帽子要麼就總戴,一不戴了就容易感冒。要麼就一直不要戴。我們親戚倒是給了我們好多帽子,每天出門要想戴哪個,純粹是為了好看。 防抓手套(2對): 我的經驗:就是一對也用不了幾次,勤剪指甲就夠了。 護臍帶(3條): 我的經驗:我買了兩條,一條也沒用。肚臍就要見空氣才好得快。 口水肩(5條)小號3個,中號2個 我的經驗:2個就夠了,大小我覺得無所謂,我買了一大一小。初生嬰兒能吃什麼,不就是奶、水、葯嗎?一個臟了馬上洗,就可以了。不過考慮到下雨天幹不了的 ,多備幾個也無所謂,以後反正也要用。 ; 布尿片(中號2包):中號,白天用(或自製20-40條) 我的經驗:買的紗布的就挺好。月子里用得多,應自製一些。到兩個月20條就夠了,三個月以上10條就差不多了。 四、寢具: 小床(1張):木質,無漆,可固定可搖晃。 我的經驗:當然需要。 , 小被子(2條) 我的經驗:我買了一套陽光鼠的床墊、被子、床帷,花了四百多,出院時把小床布置得十分漂亮,結果被鄰居看見,三下兩個扯下去--說不通風,太熱,到現在還沒用上。我姐給我寄了嬰兒毛巾被,我一直給她蓋這個,當然做為替換的,也蓋過媽媽傳下來的小毯子、浴巾,最熱的時候只蓋塊布呢。 墊被(2張) 我的經驗:太熱,我們用的是嬰兒毛毯,夏天的時候上面是涼席,再上面是隔尿墊子,再上面是床單。 睡袋(1套) 我的經驗:至少我沒用。頭半個月用布裹住下半身,後來發現她就算睡得不穩,大人在旁邊一般有點動靜就醒了,也不會發生踢了被子著涼的情況。當然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備一個的好。這個秋天開始用,一開始你們用不到,最好自己做一個,用棉花的 包被(2條):可根據天氣購買夏天或冬天用的。 我的經驗:別人送了一條,沒用。夏天根本用不著,用塊布就行了。冬天穿得就夠多了,不想再讓寶寶束手束腳的。 小蚊帳(1套): 我的經驗:絕對有用處。 枕頭(1個):高約3CM,填充物柔軟透氣(頭3個月不用枕頭)。 我的經驗:枕頭是最有爭議的東西。書上都說頭三個月不用,可媽媽和婆婆都說最好枕一個。寶寶月子里是睡頭型最關鍵的時候,有一個定型枕最好。住院的時候醫院就准備有一個枕頭差不多有3CM厚,主要是初生嬰兒容易吐奶,枕高點會吐得少一些。記得枕的時候要脖子和頭都枕上去,醫生說的。 五、其他: 嬰兒車(1輛): 我的經驗:怎麼說呢,會用到幾次,但為了這幾次要不要買一個車,就要父母們自己決定了。 小玩具(若干):鮮艷、會發聲、可懸掛。 我的經驗:可以買著玩,畢竟看著可愛的新玩具期待寶寶的出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對不對? 我買過一個音樂掛鈴,2個月後他就很喜歡了。 建議買一個用 嬰兒專用指甲鉗: 我的經驗:買過一個貝親的專用指甲剪,頭實在太圓了,根本剪不到。後來還是在大人的指甲鉗裡面挑了一個小的用。據說韓國有一種777的斜角鉗很好用,沒試過。 體溫計: 我的經驗:必備。醫院會給的 , 牙膠: 我的經驗:新媽媽還不急著買吧,留一點給以後買,不然以後購物的樂趣何來呢? 5個月以後買 六、吃的: 奶粉(明治、美贊臣、雅培、惠氏、安嬰兒):1個月四聽(1000克/聽) 我的經驗:這是純人工喂養的量。如果決心母乳喂養就不要買,實在不行了買一瓶400克裝的,為了給心裡墊底,也在實在不夠的時候添點。一開始要買一袋的,剛生完沒奶要吃的,否則就只能買醫院的,10ML2元,奇貴 七:用的: 奶瓶清潔液(貝親、麗嬰房) 我的經驗:必備 嬰兒洗衣液(貝親、威潔):初生寶寶皮膚幼嫩,不能成成人的洗衣粉洗衣。 我的經驗:必備 洗發水(德國施巴、貝親):不要用強生的,頭發易黃和生頭痂。 我的經驗:聽上面的沒錯。 沐浴露(德國施巴、強生):初生寶寶3到5天用一次即可。 我的經驗:聽上面的沒錯。夏天生的寶寶還可以用金銀花煮水洗,可以不生痱子。 潤膚露(郁美凈):1 我的經驗:強力推薦郁美凈,據說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