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帽子類別 » 古裝中帽子上那兩道毛毛叫什麼

古裝中帽子上那兩道毛毛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1-01 05:45:04

『壹』 皇帝戴的帽子,上面的珠簾有什麼用

我們經常在一些影視劇中,看到皇帝戴著的「帽子」前有一串珠簾,一眼便知這個角色是皇帝。但是你仔細想想,這個東西美觀歸美觀,難道不會擋住皇帝的視線嗎?走起路來不怕珠子甩臉嗎?

也有人認為,這種視線遮擋的作用是雙向的。玉階之下,百官拜跪,但被珠簾遮擋得若隱若現,這種畫面其實是在為當權者警醒——身居天子之位,宮內宮外許多事情其實看不全面,切不可偏聽偏信。

地位再高,權力再大,也總有看不到的地方,聽不到的聲音,若為江山社稷考慮,一個明君應該善於撥開心中的珠簾。這便是冕旒這一服飾為統治者帶來的提示。

『貳』 明朝官員帽子兩邊的東西叫什麼

叫做 (翅)

『叄』 明朝官員帽子兩邊的東西叫什麼

襆頭,明代的襆頭是短而寬兩頭圓滑水平伸直,而皇帝則是往上折和韓國古裝劇皇帝一樣。

『肆』 宋朝皇帝和官員佩戴的帽子兩邊,各有一道長長的翅膀,有何用途呢

宋朝是我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朝代,雖然我們對於宋朝並沒有過多的了解,但是相信大家也看過關於宋朝的一些電視劇。在看關於宋朝的電視劇的時候,相信一些比較細心的朋友,也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宋朝皇帝和官員戴著的帽子,和其他的朝代有著很大的不同,因為在帽子的兩邊有一道長長的翅膀,讓人感覺很有意思。這種帽子叫做長翅帽,那麼是誰設計發明的呢?

眾所周知,宋朝的開國皇帝是趙匡胤,這種帽子就是趙匡胤發明的,這種帽子有什麼作用呢?趙匡胤為什麼要發明這種帽子呢?據說他之所以把帽子設計成這種樣子,也出於一定的政治考量,和當時的朝堂紀律有關。



和其他的朝代相比,宋朝人的思想還是比較保守的,從他們的穿在服裝上也是可以看得出來的,據說之所以會如此,也適合,因為當時的程朱理學有很大關系。要知道古代的等級制度很森嚴,皇帝為了彰顯自己的身份和普通人的穿著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為何到了宋朝,皇帝的帽子和大臣們是一樣的呢?

其實這和宋朝的治國理念有著很大的關系,宋朝重文輕武,文人的地位很高,主要也是因為唐朝的藩鎮之亂,讓趙匡胤吸取教訓,開始重文輕武,對於那些有治國之能,但是又手無縛雞之力的士大夫更為器重,但是他卻忽略了外敵,這些士大夫哪怕有治國才能,但是手無縛雞之力,又怎麼能夠上陣殺敵來保衛國家呢?

『伍』 古代官帽的兩根長翅,連皇帝都戴,有何妙用

對一些喜歡看古裝劇的人來說,他們或許會發現在中國那麼多朝代的古裝劇中,宋朝的古裝劇是最特別的。之所以說宋朝的古裝劇最特別就在於宋朝時期古裝劇穿的衣服跟其他朝代穿的古裝劇衣服是有很大不同的。因為在宋朝時期,不管是官員的官帽,還是皇帝的官帽都有著兩條長長的翅膀。有些好奇的人可能會問,這兩條長長的翅膀有什麼用呢?其實這兩條長長的翅膀是可以規范朝廷官員在上朝時的紀律。

三、綜述

宋朝時期出現的長翅帽,目的是為了整頓大臣上朝時的紀律。

『陸』 古代官帽子前面正中間有一塊東西,那是叫什麼

應該是配合官位等級裝飾所用。
朝冠,顧名思義是上朝時戴的,頂子分為三層,上為尖型寶石,中為球型寶珠,下為金屬底座,用所飾的珍珠(東珠)的數目來加區別。親王冠頂裝飾有10顆東珠,親王的世子冠頂裝飾有9顆東珠,郡王的冠頂裝飾有8顆東珠,貝勒冠頂裝飾有7顆東珠,貝子的冠頂裝飾有6顆東珠,鎮國公冠頂裝飾有5顆東珠,輔國公,不入八分公以及民公冠頂均裝飾有4顆東珠。侯爵的冠頂裝飾有東珠3顆,伯爵的冠頂裝飾有東珠2顆,一品官冠頂裝飾有東珠1顆。一品以下不能鑲嵌冬珠,改為其他小寶石。
吉服冠,是穿著吉服時佩戴的官帽,也是平時官員戴的帽子,所謂吉服,是僅次於朝服的禮服,吉服冠頂子比較簡單,只有球型寶珠及金屬底座兩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銅的,上面鏤刻花紋。頂珠的顏色及材料有多種,反映不同官員的品級。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554892.htm

本人查找多方資料均為發現有關 lz 所說的 官帽「凸起」為何物,故以為乃是飾物而。
以下有各朝代(文化時期)的官帽,lz可細看,如有發現 敬請告知,本也很好奇此為何物,隱約記得 烏紗帽 前端正中有一凸起扣狀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28eee70100bwoh.html~type=v5_one&label=rela_prevarticle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28eee70100bwos.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

『柒』 古代女子戴在頭上的斗笠還有一塊紗巾叫什麼

帷帽。原屬胡裝,最開始的樣式叫冪蘺,一般用皂紗(黑紗)製成,四周有一寬檐,檐下制有下垂的絲網或薄絹,其長到頸部,以作掩面,至隋唐把四周的垂網改短,亦稱「淺露」。

據說昭君出塞戴帷帽,亦名昭君帽,據記載帷帽為晉代所創,漢代並沒有帷帽,宋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已經指出,但閻立本所創的昭君出塞影響很大,因而歷代也錯稱為昭君帽,一直延續至今。

唐代永徽年間婦女戴起了「帷帽」。式樣為一種高頂寬檐笠帽,在帽檐一周帶上薄而透的面紗。十分有趣的是現代閩南的惠安女頭上的笠帽及裝束都與那時的相似得很,真是令人叫絕。西方婦女對帶帽罩面紗的習俗也有了認同。

唐彩繪釉陶戴笠帽騎馬女俑,帶的就是帷帽。唐彩繪釉陶戴笠帽(帷帽)騎馬女騎俑圓臉、闊眉、朱唇,頭戴緊裹髻發的帷帽,帷帽之上加一頂時髦的笠帽,乳白色上衣外套帶花邊的黃色半袖,下著淡黃色條紋長裙,足穿尖頭鞋,騎在一匹紅斑紋黃馬上,勒韁前視,神情悠然,高貴文雅。

窄袖袍服和間裙都是受胡風影響產生的裝束,尤其便於騎馬出行等活動,而帷帽是唐初非常流行的出行裝備。可以說這尊戴笠帽騎馬女俑是初唐時期仕女出行的真實寫照。

唐朝時一個寬容、開放、自由的時代,婦女擺脫了立交的羈絆,可以經常外出,拋頭露面,到郊外踏青遊玩。聽戲、看球、逛廟會,盡情玩耍,而且穿著、婚姻、表達感情都甚少受限制。

唐代,尤其是中唐以後,婦女出門已經不再坐在轎子里,而是很神氣地騎在馬上,揚鞭策馬,在街市賓士穿行,享受自由的快樂。考古發掘中出土的眾多騎馬女俑形象正是唐代女性自由生活的真實寫照。

『捌』 中國古代游牧民族的帽子上,為何總會有兩根動物尾巴

在武俠古裝劇中,那些游牧民族的首領們,一出場總是戴著動物皮毛做成的帽子。這本來無可厚非,這是游牧民族的天性。但是帽子的左右兩側都有一根動物尾巴,而且不分什麼民族。遼國蕭太後、金國完顏洪烈、西夏的李元昊和蒙古的鐵木真,都是這個形象。那麼,當時北方的游牧民族是否真的會佩戴這樣的帽子呢。其實,這僅僅是一種文學形象。
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原王朝的生產量比較發達,各種紡織品十分豐富。比如棉布、絲綢等等,這在中原王朝非常正常。但是北方的游牧民族生產力比較低,按照當時的水平,游牧民族根本無法自己生產紡織品。在這樣的情況下,游牧民族都是以皮毛做成的衣服為主。只有那種高級貴族才能穿絲綢衣服,這些絲綢都是從中原王朝進口的。在帽子上也是一樣,中原王朝已經開始佩戴烏紗帽,而北方游牧民族沒有這個水平。
在北方地區,冬季十分寒冷。游牧民族通常佩戴動物皮毛做出的帽子,一般以狐狸或者熊的皮毛為主。除了這些,帽子的左右兩側都會有一根動物尾巴。這是為了保暖,可以有效的保護臉部和耳朵。有的類似於現在的雷鋒帽,它們的性質是一樣的。動物尾巴的長度一般到肩膀的部位,但是在文學作品中,這一情況被無限誇大。在一些電視劇中,貴族們都戴著皮毛做成的帽子,而且動物尾巴的長度一直延伸到了腰部。
認真的說,這就屬於文學形象了。通過一些古墓壁畫,我們可以發現,當時的動物尾巴一般都是到達肩膀的部位,根本沒有那麼誇張。還有一個問題比較搞笑,在影視劇中,只要是游牧民族的政權,似乎都是這個形象。其實,遼國和金國貴族或許還有可能是這個形象,但是西夏和蒙古貴族完全不是這個套路。比如西夏貴族,在正常情況下,西夏貴族是不戴帽子的。至於蒙古貴族,他們的帽子有自己的風格。
最更無法理解的就是夏季服飾,在一些文學作品中,游牧民族的貴族們,在夏天也戴著皮毛做成的帽子。雖然人家是游牧民族出身,但是也知道什麼是冷熱。大夏天戴皮帽子,沒有這么傻的人。在真實的歷史中,北方游牧民族進入中原地區之後,會被迅速的漢化。前兩代或許還可以,但是在此之後的貴族,基本上會接受漢文化的東西。比如不可一世的大遼國,到了遼國的中後期,在各方面越來越漢化。
再比如清朝,那些八旗後代喜歡吹噓自己祖宗當年從龍入關如何的威風。但是幾代人下來,八旗子弟甚至連滿語都不會說了。其實,清朝後期的幾位皇帝,他們的滿語說的也是一地雞毛。所以說,游牧民族戴皮毛帽子僅僅是一種文學形象,真正進入中原之後,那些貴族們渾身綾羅綢緞,早就忘記了之前的老傳統。如果哪位貴族還戴著皮帽子,肯定會被周邊的貴族看不起。最後說一句,一些文學作品起到了誤導的作用。

『玖』 京劇道具中頭上長長的兩個羽毛,叫做什麼

那兩根長羽毛叫做「翎子」也叫「雉翎」,是京劇里的一種行頭。一般來說多見於青年武將人物的頭上,給人一種威武、雄壯等感覺。

翎子功,就是擺動翎子的技藝和功夫,俗稱「翎子功」。據記載,它最早出現在崑曲里,後來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地方戲曲中。包括生、旦、凈、末、丑都有使用,小生用得最多,所以有「翎子生」之一行當。製作翎子的材料是用雉雞的尾羽,雉翎是插在頭盔上的兩片幾尺長的雉雞尾羽。

在戲劇的舞台上,「翎子功」有不少精美絕倫的表演,戲劇藝術家們努力刻畫人物的性格和內心,使觀眾能夠身臨其中。

『拾』 京劇道具中頭上長長的兩個羽毛,叫做什麼

京劇中有很多常見的道具,以及相應的服裝,其中在帽子上插上兩根長長的羽毛很常見,這種道具稱之為翎子,它是野雞尾部的長羽毛。翎子一般情況下都用在小生或者武旦身上比較多,用來表現人物的英雄氣概和高超武藝,也可以用來表示人物的特殊身份。翎子有相應的功法,能夠很好的表現出人物的特徵,是京劇當中非常常見的一種道具。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3949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5000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3632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4100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3324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3323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4247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3893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3208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3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