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帽子類別 » 道教經衣配什麼帽子

道教經衣配什麼帽子

發布時間: 2023-05-14 02:50:08

㈠ 道士服飾有哪幾種

道士服飾有六種,分別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具體如下:

1、大褂: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四寸,袖長隨身。是最普通的一種道袍,道教徒日常穿用。另有長及於膝者,稱為「中褂」。現在多為窄袖,以便日常作務。皆為藍色,代表法天之意。《大明會典》雲:「道士常服青」。

2、得羅:藍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八寸以上,袖長隨身。冠巾之後成為正式道士,方可著用此衣,為參加宗教活動之禮服。

3、戒衣:黃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二尺四寸以上,袖長隨身。黃色屬土,土可化育萬物,戒衣採用黃色,除了示以莊重之外,寓有「道化萬物,參贊化育」之意。惟有受戒道士,方可著用此衣。從前道教傳戒制有「三衣」,以供領受初真戒、中極戒和天仙大戒的道士分別著用。

現在傳戒是一次授完,所以僅用此種戒衣。

4、法衣:又稱「天仙洞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有金絲銀線綉的各種道教吉祥圖案,如郁羅蕭台、日月星辰、八卦、寶塔、龍鳳、仙鶴、麒麟等。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道場為主的高功身著此衣。方丈在舉行隆重祀典時穿著此衣,則為紫色。

傳言道祖老子騎牛出關時「紫氣東來」,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唐宋以來的皇帝,亦多賜給名道高真以紫色道服。

5、花衣:又稱「班衣」。亦屬法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面亦有各種綉花圖案,但較天仙洞衣顯得簡潔,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眾經師著用此衣。也有紅色或黃色不帶圖案者,為做一般道場的經師穿用,稱為「經衣」。

6、衲衣:亦稱「衲頭」。大襟,長及小腿。多層粗布縫制,顯得笨拙厚重。過去雲游的道士野外打坐時穿用,以御風寒。今日道士多已不用,少數道士還保存著過去代代相傳的衲衣。

(1)道教經衣配什麼帽子擴展閱讀:

道士服飾的組成部分:

道士服飾可以分為道巾、道冠、道袍、鞋襪、佩飾等五個部分。

1、道巾

道巾指道教徒戴的帽子。俗言「道有九巾」,但是九巾的名目並不固定。清代閔小艮《清規玄妙》記載的九巾,為唐巾、沖和巾、浩然巾、逍遙巾、紫陽巾、一字巾、綸巾、三教巾和九陽巾。清末至今,變化較大,

現在流行的九巾為;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浩然巾、逍遙巾、荷葉巾、太陽巾、一字巾、包巾等九種。

2、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為木製,近世也有塑料製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為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等五種。

3、道袍

道袍為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長袍。可以分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種。

4、鞋襪

道教徒所穿的鞋襪,有常見的幾種樣式。

1)圓口鞋:黑色,鞋口深,圓口。為一般道士日常穿用。

2)雙臉鞋:黑色,圓口,鞋臉中間有兩條突起的梁子,將鞋臉一分為二,故名。有的還在鞋幫部位飾以雲頭圖案,顯得超脫出俗。這是較為正式的一種道士鞋。

3)十方鞋:鞋口圓,鞋幫為黑白相間的條形圖案。還有一種,是在鞋幫上面相間開洞,適宜夏天穿用。

4)麻鞋:古雲「履」或「麻履」。是用麻繩編制的鞋,適宜夏天或下雨天氣穿用。現在穿此鞋者較為少見。

以上幾種鞋,在道教並無嚴格規定。現在道士,平時亦有穿用社會上出售的布鞋或運動鞋者。

5)雲履:也叫「朝鞋」。鞋底較厚,鞋幫上襯以雲頭圖案。為齋醮法壇上高功所穿。

6)高筒襪子:又稱「高靿襪子」,俗稱「白襪子」。白色,襪筒裹至膝下,用帶子扎系。白色代表白雲,象徵遨遊天界。道教規定,進入殿堂必須穿上此襪,如果沒有,也必須把褲腳扎住才行。

7)道靴:高功法師在舉行大型齋醮法事所穿的鞋,其制黑色高筒,白漆高厚硬底;雲鞋,大型齋醮法事中高功所穿,其制彩錦淺幫,綉制雲紋,圓頭厚白底,多在高功踏罡步斗時所用。

5、佩飾

佩飾指道教徒佩戴的各種飾物用品。包括道簪、帽正、慧劍、佩劍、葫蘆、魚鼓、單瓢、拂塵、陰陽環。

㈡ 道教的道士帶的九種帽子都長的什麼樣

太陽巾,中間有洞。

㈢ 道士的帽子是什麼樣的

道教服飾,指道教徒的衣著穿戴,屬於漢族傳統服飾體系。又稱「法服」、「道服」、「道裝」等。可以分為道巾、道冠、道袍、鞋襪、佩飾等五個部分。

一、什麼是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為木製,近世也有塑料製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為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等五種。

二、各種道冠

1、黃冠:又稱「月牙冠」或「堰月冠」,俗稱「冠子」。月牙狀,下沿有相對兩孔,穿過木簪,可以別在發髻上面。這是全真派道士常用的道冠,冠巾拜師之後即可戴此。冠頂兩端,各刻一道指甲掐痕。傳說全真祖師丘處機掌教之時,元代皇帝曾賜給他一塊金子和一塊玉石,要他戴在頭上,丘處機當即運用道家內功,調動體內二味真火,在手心把金子揉捏成月牙冠,又把玉石掐捏成簪子,用指甲掐著戴在頭上,驚得皇帝目瞪口呆,丘處機從此成為掐金斷玉的金玉兩行的祖師爺。後來的全真弟子為了紀念丘處機,就在黃冠上留下這兩道印痕。

2、五嶽冠:又稱「五嶽真形冠」或「五嶽靈圖冠」。覆斗形,上刻「五嶽真形圖」。受過三壇大戒的道士,方可戴用。

3、星冠:又稱「五斗冠」。覆斗形,上刻東西南北中五方斗宿圖案。道士拜斗時戴用此冠。

4、蓮花冠:又稱「上清冠」。狀似蓮花式畫頂插有如意頭。做道場時,高功戴用此冠。

5、五老冠:乃圍戴頭部之冠。無頂,蓮瓣形,五片蓮瓣上繪有「五方五老」的神像。兩邊垂有兩條劍頭長帶,上有神像圖案或「太乙救苦天尊」字樣。一般在做施食道場時,高功戴用此冠。

㈣ 【道教常識】道士的服飾冠巾有哪幾種

自劉宋陸修靜始,道教服飾有了規定。現在道裝有:大褂,袖寬一尺四寸,袖長隨身;道袍或稱「得羅」 (得讀「朵」音) ,袖寬一尺八寸,袖長隨身;戒衣,袖寬二尺四寸,袖長隨身,黃色黑邊,受戒時穿;法衣,花衣,或稱「班衣」 。大褂為日常服,法衣是作法事或宗教大典時高功和方丈穿的法服,花衣是經師上殿時穿的綉花衣。道士戴的冠子有:黃冠(即月牙冠或稱偃月冠) 、五嶽冠(覆斗形,上刻「五嶽真形圖」 ,必須受過戒的方能戴) 、星冠(覆斗形,上刻五斗星形,老修行拜斗時戴) 、蓮花冠(也稱上清冠,一般是高功才戴) 、五老冠(蓮瓣形,中綉五老像,亦為高功做超度時戴) 。道士戴的巾有九種是:道士戴的帽,稱「巾」有九種稱「九巾」是: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遙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陽巾。

㈤ 道教正一派和全真派從服裝穿戴上,怎麼區分

從服裝穿戴上區分,正一派道士多不蓄發,故而戴莊子巾。全真派規定道士必須大領蓄發,戴混元巾。

區別:

1、創始人不同。正一派是張陵,全真派是呂洞賓。

2、經典正一派是道德經、老子想爾注等道家經典,全真派除了這些,還有心經(佛教)、孝經(儒家),提倡三教合一。

3、道觀正一派也有道觀,但是不要求一定住道觀,可以住家裡。全真派要求一定住道觀。

4、道士性別,正一派一般沒有女道士,全真派男女都有,男的稱乾道,女的稱坤道,而且也可以住在一個道觀里(分開住)。

5、飲食正一派可以吃肉,喝酒(但是牛,狗,烏龜,大雁不吃),全真派吃素,戒酒。

6、須發,正一派可以剪發,剃須。全真要求留發,蓄須。

7、正一派可以結婚,但是全真派不能結婚。

(5)道教經衣配什麼帽子擴展閱讀:

1、全真道在闡發內丹學方面最是成績斐然。在明清道教衰落時期,只有全真龍門派一度「中興」,其他道教派別,例如正一派,則大都衰落不振。全真教全面而深刻的繼承了傳統道家思想以外,更將科儀、戒律、符籙、丹葯等道家文化瑰寶重新整理。

為今時今日的道教奠定了根基。明清兩代在全國各地,乃至東北、西南、西北等邊遠地區廣泛傳播。

2、正一派有茅山、靈寶、清微、凈明等諸派之分,但仍以天師道為代表,習慣上,天師道也稱為正一道。宗壇江西龍虎山。符籙三山為龍虎山、茅山、閣皂山。正一道是中國道教後期兩大派之一。是在天師道、龍虎宗長期發展的基礎上,以龍虎宗為中心,集合各符籙道派組成的一個符籙大派。

網路-正一派

網路-全真派

㈥ 道教祖師爺玄天上帝戴什麼樣式帽子合適,請賜教

真武祖師的典型形象是散發在外,話說有什麼必要要冠帽呢?但也不是沒有,但那隻是在真武大帝在受玉皇敕封時的相。可戴通天冠或冕旒(但不可是十二冕旒,十二冕旒為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格制。天子之冕十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真武大帝本中天北極紫微大帝下北極四聖之一。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3217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4179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2894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3372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2613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2595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3410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3165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2477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