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帽子怎麼摘下
A. 空腹血糖12.6,不打胰島素和吃葯,通過後期控制,能恢復到正常狀態嗎
空腹12.6mmol/L是什麼概念呢,正常人空腹血糖范圍在3.9mmol/L-6.1mmol/L之間,12.6已經是正常高值的二倍了,這也只是空腹血糖,不知道您的餐後血糖是多少,一般中國居民2型糖尿病通常是以餐後血糖升高為主的,也就是說您的餐後血糖可能更是高的離譜!
高血糖又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您的身體只要有血管的地方,每個器官、組織、細胞都在慘遭糖毒性的毒害,大部分人在診斷糖尿病的時候其實已經患上糖尿病好多年了,甚至已經有並發症了,如果您不例外的話,您的機體已經慘遭糖毒性蹂躪好多年!
而您還想不打胰島素和吃葯,通過後期控制恢復到正常狀態,我只能呵呵噠!您這種想法意味著什麼呢?就類似於一輛 汽車 車胎要拋錨,發動機要爆炸,駕駛員還想著等我再跑個兩萬五千里長征以後再看看車子情況吧!並且後期控制是個什麼東東呢?後期怎麼控制?後期是什麼時候?這是糖友最常見的漠不關心的托詞罷了!
糖尿病在診斷初期,及時使用葯物或者胰島素強化治療,可以及早解觸高血糖「糖毒性」對胰島功能的損害,最大程度保留胰島功能。即便進行葯物治療或者胰島素注射治療,飲食控如芹制和運動鍛煉作為糖尿病防治原則的兩大基石,也是要同時進行的,並將持續伴隨糖尿病患者終生。即便經過正規積極的治療,也只能維持血糖在正常范圍,與正常人一般無二,不過糖尿病的帽子是終身摘不掉的!
糖人 健康 網,一個有溫度的控糖平台,歡迎關注,有問必答!
大家好,我是楊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位網友的提問。
首先跟大家講講,空腹血糖12.6mmol/L是個什麼概念?
如果以前沒有診斷過糖尿病,也沒有吃過降糖葯,通常正常的空腹血糖是在3.9~6.1mmol/L之間;如果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間屬於空腹血糖受損;而如果測了兩次空腹血糖都在7.0mmol/L及以上的話,那麼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了。
所以,空腹血糖12.6mmol/L已經非常高了,是普通人的2倍多!這么高的空腹血糖,即使以前沒有診斷糖尿病,現在基本也可以診斷了。空腹都這個高,餐後可能就更高了,長期如此,發生糖尿病的相關的一些並發症只會提前到來。
不吃葯不打胰島素,能恢復到正常狀態嗎?
應該沒有人會這么做吧。只要你去醫院看病,沒有哪個醫生看到這么高的血糖,告訴你不用吃葯不用打胰島素,通過生活方式就可以改善血糖直至恢復正常,如果有的話,那一定是個騙子,務必當心你的腰包!(不好意思,看不懂你說的「通過後期控制」是什麼意思,我就姑且認為是 健康 的生活方式了。)
事實上,按照我們指南的建議,空腹血糖超過11.1mmol/L就需要立即使用胰島素了。為什麼要立即使用胰島素呢?目的只有一個:盡早達標!
如果不這么做,長期的高血糖只會不斷侵害你的身體。一方面過多的葡萄糖會與身體的蛋白質結合發生糖基化,導致肝臟、肌肉等器官對葡萄糖的渣哪畢攝取變差;另一方面還會侵犯血管壁,出現心、腦、腎、眼等靶器官的損害;還會不斷消耗我們自身的胰島素;甚至會破壞分泌胰島素的胰島β胞細胞,進而出現胰島素的分泌障礙。所以,只有使血糖盡早達標,才會減少這種危害。
那麼像空腹血糖12.6mmol/L這么高的血糖,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控制飲食、適量運動、控制體重等 健康 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使用胰島素。至於以後還要不要繼續使用胰島素,是吃降糖葯,還是後面可以完全停葯,其實現在不好,必須結合個人的胰島素功能、自身代謝狀態等綜合決定。
空腹血糖12.6,短時間不會引起非常嚴重的情況,當然可以先通過非葯物控制。但是根據你目前的血糖情況來判斷,僅僅非葯物治療很難將血糖完全控制到正常。
假如,血糖一直維持在12.6左右,短時間內,不會出現非常嚴重的急症,也不會立即就出現長期並發症。
血糖急劇升高的急症,主要是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滲狀態,都與血糖劇烈升高,血糖至少也得在20以上,而且常發生在近期有感染或者手術、創傷等情況下。
糖尿病長期並發症,比如眼底視網膜、腎臟、心臟、腦血管等,發生在長期的血糖升高,大概10年左右,當然血糖越高,時間可能越短。
因此,目前當然可以先通過非葯物來控制血糖。
①嚴格控制含糖量(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②低鹽低脂飲食;③戒酒;④戒煙;⑤增加運動量;⑥多吃蔬菜,不包括土豆、山葯、蓮藕等含澱粉量高的食物;⑦適量蛋白質,比如每天緩敬2兩瘦肉、1杯牛奶、1個雞蛋等。
根據你目前的血糖情況,估計很難通過非葯物治療控制到正常范圍
空腹血糖12.6,糖化血紅蛋白應該在11%以上。一般建議,首次診斷的糖尿病患者,如果糖化血紅蛋白在9%以上,考慮首選胰島素強化治療。
如果非葯物治療一段時間(建議不超過3個月),糖化血紅蛋白仍>7%,考慮開始葯物治療。
段醫生特別提醒:
(1)不管用不用葯,都要自始至終堅持非葯物治療。
(2)如果堅持3個月血糖還沒有控制到正常,那就不要存在僥幸心理了。
(3)糖尿病是發生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所以血糖達標是預防並發症發生的關鍵。
關注段醫生, 健康 又 養生 !
你好! 養生 君遺憾的告訴你,恢復正常是不可能了,但通過正確的控糖方式,也可以做到平穩血糖,遠離葯物。
1、空腹血糖
我們正常的空腹血糖值是3.9-6.1mmol/L,超過7.0mmol/L就是糖尿病水平了。現在你的空腹血糖已經到了12.6mmol/L,如果不是其它因素所致的高血糖,如激素、葯物等因素。那麼你的空腹血糖可以說已經很高了。如果這個時候,不用胰島素、不吃葯,血糖肯定是難以降不下來。
2、無法恢復到正常狀態
你說指的正常狀態,應該是指恢復到正常人的狀態吧。不過 養生 君很遺憾的告訴你,糖尿病一旦確診以後,就無法治癒了。不過好消息是,如果能把血糖控制的好,糖尿病人也可以過的很好。就目前而言,2型糖尿病患者最理想的狀態,就是通過運動、飲食來控糖,一樣可以遠離胰島素和葯物。
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
3、正確的操作方式
其實與你類似的情況, 養生 君先前分享過一例,與你類似的情況。
小張,25歲,查出糖尿病的時候,空腹血糖到了14.0mmol/L,比你的空腹血糖還高,除此之外,還有尿糖、尿酮強陽性等。
後來醫生建議他進行胰島素強化治療,帶了一個多月的胰島素泵,然後血糖才慢慢的有所好轉。接著在醫生和營養師的指導下,運用葯物、飲食、運動聯合控糖。
堅持半年以後,小張找出了一套適合自己的運動、飲食方案。現在小張在醫生的建議下,已經徹底停用了胰島素和葯物,只需按照他的運動、飲食方案,就可以平穩控糖。
因此, 養生 君以為,如果你到糖尿病發現的早,胰島殘存功能較多。那麼早期的時候進行強化治療,這很有必要。然後在醫生、營養師的指導下,慢慢通過運動、飲食來控糖。雖然不能徹底治癒糖尿病,但一樣可以遠離葯物!
最後, 養生 君祝你控糖成功!
希望以上建議可以幫到你,獲取更多糖尿病資訊,請關注 養生 細談!
空腹血糖12.6已經可以診斷為糖尿病了。正常血糖,空腹血糖在6.1以下。空腹血糖在6.1到7.0之間為糖尿病前期。超過7.0就已經診斷為糖尿病。在這種情況之下,單純的飲食加運動控制並不是十分推薦。建議首先服用降糖葯物,把餐前血糖控制在8.0以下,再通過改善生活方式,使血糖達到正常水平。
糖尿病人的飲食基本原則有以下幾點。
第一,定時定量進食。3+1或3+2。
第二控制總能量,把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內。所謂正常范圍是指體重指數在18.5到24之間。體重指數的計算公式是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體重的單位是公斤,身高的單位是米。
第三,增加主食中低gi食物的比例。如雜糧米飯,雜糧粥,全麥饅頭,全麥麵包,玉米面,玉米碴燕麥片小米,紅豆,綠豆,芸豆等。減少精白米面,糯米粘米的攝入。
第四,每餐攝入大量含有膳食纖維的蔬菜,如芹菜,莧菜,蘿卜櫻。也可以多攝入一些菌藻類和鮮豆類,如香菇,木耳,四季豆,荷蘭豆等。
第五,餐餐有蛋白質食物,有益餐後血糖。蛋白質食物首選瘦肉魚蝦和蛋類。也可以選擇低脂牛奶,低乳糖牛奶或豆乾,豆腐。
第六,調整進餐順序,按照蔬菜,蛋白質食物,主食的順序來進餐。
第七,選擇低gi的水果作為加餐,每天不超過200克。如蘋果,梨,桃,櫻桃,葡萄,柚子等。
第八,推薦橄欖油,油茶籽油等富含油酸的油類,少食用含有豬油黃油,氫化油的食品。注意食用油多樣化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亞麻油都可以選擇。
第九,戒甜飲料和甜食,少鹽少酒。
第十,科學運動有助降低血糖。建議每周至少150分鍾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分布在美洲的至少三天,不可連續超過兩天不運動。
回答者孫繼紅,執業葯師,注冊營養師,中國營養學會會員,衡膳學院營養特訓班第五期學員,九維 健康 管理學院二級講師。
高血糖其實和高血壓類似,我們通過生活方式干預(調整飲食+運動)聯合降糖葯物把血糖降到正常,主要還是由於葯物的作用。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而且會一直進展,運動和用葯可以延緩進展,但幾乎不可能說通過吃葯就把這種慢性病給治好了。
運動和降糖葯物控制住血糖後能停葯嗎?
即使通過運動和降糖葯物控制住了血糖,我也不建議自行停葯,容易造成血糖反跳。如果血糖一直控制的很好,可以嘗試在醫生的指導下給葯物減量,在減量過程中要勤測血糖,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運動、飲食和降糖葯物對延緩糖尿病的進展都很重要,越到後期葯物的作用越凸顯出來。只有控制住了血糖,糖尿病的晚期並發症如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和糖尿病足才能晚出現甚至不出現。我們如果能做到疾病不進展或者慢進展就已經很不錯了。
血糖控制在什麼水平?眾說紛紜,一些患者也有不同的看法, 但根據2010年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來看血糖綜合征控制目標是空腹血糖在3.9~7.2mmol/l之間,非空腹血糖需控制在小於等於10mmmol/l;
除了血糖外,其他指標也比如糖化血紅蛋白需控制在小於7.0以下。
體重指數需控制在24以下。
由此可知空腹血糖在12.6mmol/l那是肯定不合格的,這僅僅只是空腹血糖,那餐後血糖呢?肯定更高了。這樣的狀態不吃葯肯定不行的。
糖尿病的並發症有一百多種,在長期高血糖狀態下容易出現各種並發症,慢性並發症可累及全身各個重要的器官,另外在我國糖尿病是導致失明、非創傷性截肢的最主要原因,也是終末腎臟病的常見原因。與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所有原因死亡、心血管病死亡、失明、截肢等風險均遠遠高於普通人群。
糖尿病的急性並發症常見的有兩種,分別為高滲高血糖綜合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的慢性並發症見於以下幾大類。
1.微血管病變,微血管病變可累及全身各個組織器官,主要表現在視網膜、腎、神經和心肌組織,其中以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尤為重要。
糖尿病腎病是慢性腎臟病變的一種重要類型,是導致終末期腎衰竭的最常見原因。是一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當糖尿病患者病程超過10年,其常合並不同程度的視網膜病變,是失明的主要原因。
2.大血管病變,動脈粥樣硬化在糖尿病人群中發生率均較高,主動粥樣硬化主要侵犯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腎動脈和肢體動脈等,可引起冠心病、腦卒中、腎動脈硬化及肢體動脈硬化等。
3.神經系統並發症,可累及神經系統的任一部分,病情復雜。
中樞神經系統並發症,如可伴隨著嚴重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高血糖狀態或低血糖症出現的神志改變;缺血性腦卒中;腦老化加速及老年痴獃等。
周圍神經病變,這里包括著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局灶性但神經病變,費對稱性多發局灶性神經病變,多發性神經根病變。
自主神經病變,一般認為有症狀的自主神經病變預後不良,多影響胃腸、心血管、泌尿生殖系統等。可出現胃輕癱、腹瀉、便秘,休息時心動過速,直立性低血壓、寂靜性心肌缺血,QT間期延長等,嚴重者可出現心源性猝死,尿瀦留,陽痿,瞳孔改變,排汗異常。
4.糖尿病足,這是糖尿病最嚴重且治療費用最多的慢性並發症之一。是糖尿病非外傷性截肢的最重要原因。
5.其他,如視網膜黃斑病,青光眼,白內障,屈光改變,虹膜睫狀體病變等。糖尿病患者的某些癌症如乳腺癌、胰腺癌,膀胱癌等患病率升高,此外抑鬱、焦慮及認知功能損害也較為常見。
空腹血糖12.6,不打胰島素和吃葯,通過後期控制,能恢復到正常狀態嗎?
正常的空腹血糖范圍是3.9~6.0mmol/L。
一看到血糖升高,人們馬上就會聯想到糖尿病,糖尿病是可以導致糖尿病,但是導致血糖升高的原因除了糖尿病,還有突發腦血管意外、感染性休克、抽搐等疾病,嚴重創傷或者大手術,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或者避孕葯物等均可以導致血糖升高。
應激或者葯物引起的血糖升高,一般在停葯之後以及應激去除同時伴隨疾病通過治療而逐漸恢復正常之後血糖可以恢復正常,可以不用打胰島素,如果血糖升高嚴重,有的時候則需要考慮使用靜脈胰島素,待疾病逐漸恢復正常之後,逐漸減停胰島素,血糖也逐漸恢復正常,一般不會發展到糖尿病。
如果之前沒有糖尿病,空腹血糖為12.6,如果還合並有多尿多飲多食體重下降消瘦、皮膚瘙癢或者視力模糊等表現,則重復一次測血糖依然高,排除應激或者葯物的干擾,那說明已經患上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都超過11.1,可以推測患者進食之後血糖會更高,通過糖尿病飲食和通過鍛煉身體或者活動控制血糖,往往還需要配合葯物或者打胰島素把血糖控制在目標范圍,當然也有一部分患者在通過糖尿病飲食和運動以及配合降糖葯物或者胰島素,可以把血糖控制在目標范圍,少部分患者通過後期控制可以不用服用降糖葯物或者打胰島素,而相當的一部分患者需要一輩子都依靠降糖葯物或者打胰島素才能控制好血糖。
如果已經診斷糖尿病,出現空腹血糖升高,可能是用葯量不足或者是蘇木傑現象或者是黎明現象導致的,則可能需要調整降糖葯物用量或者通過配合胰島素,同時再配合飲食運動來控制血糖,大多數糖尿病患者想要實現不吃葯控制血糖或者不打胰島素控制血糖,還是比較困難的。
我用自己親身經歷回答這個問題。
先說說我的情況。2007年診斷2型糖尿病時,空腹血糖17 18,餐後血糖25 33。當時年齡51。
通過嚴格的生活方式管理,我實現了2型糖尿病的逆轉(注意:不是治癒,僅僅是逆轉)。
供參考。
必須吃葯或打胰島素,我測血糖空腹,十一點多,身體都有多種不適,已有多種糖尿病症狀。當年我五十,可經吃葯,冬泳,騎車,等運動控制在七左右,可隨著身體耐受葯,如今吃葯的情況下,空腹八點五左右,餐後兩小時,十三點左右。可身體一切糖尿病症狀消失,能吃,能喝,能睡,一天能騎車二百公里不感累。
B. 糖尿病能根除嗎
糖尿病跟胰島B細胞有關,它能分泌胰島素,調節血糖含量,若受損,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從而引發糖尿病。
在臨床上,有一種情況,有少數人(主要指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相對少)在發病初期,經胰島素治療l~2個月以後,有少數病人進入了緩解期,在這段時間,病人胰島B細胞功能不同程度得到改善,胰島素用量明顯減少,甚至個別病人可以停止使用胰島,我在臨床上遇到過,但不知道你的具體情況,無法判斷有沒有這種可能
糖尿病這個帽子一旦帶上,是終身拿不掉,不要相信一些能治癒的小廣告,只會耽誤你自己
C. 斷食10天治好了糖尿病
斷食10天治好了糖尿病
斷食10天治好了糖尿病,輕斷食又叫間歇式斷食,持續的時間一般為每周1~3天,是近年比較風靡的的一種新的飲食療法,它是以低能量的食物去代替我們正常的一日三餐,以下分享斷食10天治好了糖尿病。
斷食10天治好了糖尿病1
風靡已久的斷食療法對糖尿病有作用嗎?
當地時間6月7日,ADA(美國糖尿病協會年會)終於有學者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來自阿拉巴馬大學的專家CourtneyPeterson通過他的實驗發現了如果想要改善糖尿病,就要把握「什麼時候吃,什麼時候不該吃的學問」。
以往的飲食療法包括5+2輕斷食(間歇性斷食)模慧凳式,極低熱量療法等,在斷食療法里有一種叫做Time-RestrictFeeding(TRF,限制時間進食),TRF指的是在每天保持一定時間(一般必須大於12小時)不進食食物。比如說晚上6點以前吃飯,早上6點以後吃飯,就做到了12小時以上的TRF。
這位專家提出,目前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的間歇性困咐斷食的普遍好處有以下幾種——
體重下降更多;
脂肪代謝更好;
血糖水平更低或者胰島素水平更低;
血脂和血壓數據更好;
細胞迭代速度更慢;
炎症水平更低,氧化應激降低;
衰老減緩且壽命延長。
動物實驗的結果已經獲得了支持性的結論——通過這種間斷12小時再進食的方式可以得到上述獲益。研究還提示:人類TRF研究明確發現,就算是間歇性斷食,你吃飯的時間搞太晚,照樣對你有害——斷食都救不了。
如圖,晚飯吃得多而早飯吃得少的人,飢餓感比早上吃大餐的人群強得多,而且每到晚上都會餓,惡性循環。
Peterson的結論是:早上吃大餐,晚上不僅要少吃,而且要早吃。盡量在6點前吃完飯,不要把晚飯拖到夜間。
不過,通過飲食控制來改善糖尿病可能是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最為根本的治療方法了。
早在2011年英前尺旅國學者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只需將每日攝入600卡路里熱量的飲食習慣堅持兩個月,就可使病情得到扭轉。研究稱低熱量飲食可減少脂肪在胰臟中的沉積,恢復胰島素的分泌,從而緩解病情。
2017年美國學者研究發現,以極低熱量飲食(只含有正常飲食中四分之一的熱量)可以快速逆轉小鼠的2型糖尿病。
Counterbalance研究中63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0.5~23年)停用口服降糖葯或胰島素後,接受8周的極低熱量飲食(624kcal/d),隨後恢復等熱量飲食(根據靜息能量消耗確定),研究共觀察6個月。
研究發現:短期極低熱量飲食後恢復正常飲食,體重下降並維持穩定、肝臟和胰腺脂肪含量降低、一相胰島素分泌改善(看下方圖表)。
↑極低熱量飲食前後的空腹血糖
↑極低熱量飲食前後的一相胰島素反應逐漸改善
2XXX年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大會上,備受矚目的"2型糖尿病緩解試驗",公布了第一年的結果:通過控制飲食降低體重,可以成功緩解甚至逆轉2型糖尿病,並且提高生活質量。而且,體重控製得越好,緩解率越高。體重在12個月內減少15公斤以上,2型糖尿病緩解率可高達86%。
注意:這些研究都是在醫院里密切觀察情況下進行的,不是在家裡所能做到的。
還有一種方法是生酮飲食,跟上述方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生酮飲食的原理:三大營養物質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最容易導致肥胖,吃的肥肉再多不會胖,或者說並不是吃肥肉導致肥胖的,脂肪是碳水化合物在肝臟的作用下合成的。
生酮飲食就是指每天碳水化合物限制在30-50克以內,一天一兩,脂肪不限,蛋白質稍微控制一下,最後發現,很多人體重會下降,這就好比健身房的健身餐。
還有含有攔糖虎(白芸豆提取物和益生元復合固體飲料)也是也會起到輔助飲食控制的作用。
國家科技期刊《醫葯界》發表攔糖虎對餐後血糖影響的文章!
通過阻斷澱粉類食物的熱量來實現減少血糖攝取的作用。不同之處是攔糖虎結合了益生元成分,飲食控制也不需要格外嚴格。當然了,如果想要更好的結果,也需要對飲食熱量進行精確地計算。
明天我們將為大家揭示本次大會關於飲食控制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吃什麼以及先後順序的問題。
其實,今天所展示的這些研究和成果都在證明一個問題:飲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療法,也是目前已知的最佳的治療方式之一。就目前的觀察我們會發現,凡是飲食控制不佳的糖友,其用葯量也會逐漸增加,病情也是不斷進展中的。
而道理也比較簡單,糖尿病就是吃得不對(見),只有吃得對了,其他的治療方法也就不會」枉費心機「。糖尿病的病情發展也才有可能得到緩解甚至逆轉。
斷食10天治好了糖尿病2
辟穀指的是只飲水不進食,其實這樣對身體並不好,能量攝入不足會導致酮症發生,當然,因為不進餐會把血糖明顯控制下來,但是正規的醫院不會讓患者進行辟穀治療糖尿病。
所以糖尿病患者也需要保證營養,因為糖尿病患者是主要以2型為主,2型糖尿病患者是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應用不足導致,需要控制飲食,控制飲食指的是避免吃太多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高糖含量的食物,以免引起血糖升高太多,同時也需要多運動。但是並不能完全辟穀,這樣並不利於糖尿病的控制。
斷食10天治好了糖尿病3
禁食可以治癒糖尿病嗎?
答案是不能。糖尿病是一個和多基因遺傳因素、環境因素都相關的疾病。從發病機制和發病特點來看,在臨床中對於糖尿病的治療,和原發性高血壓病一樣,都是需要長期治療和管理的疾病。也就是說,一旦帶上糖尿病的`帽子,終身就摘不下來。
禁食的方式有很多種。這里主要介紹間歇性斷食。間歇性斷食也叫輕斷食,目前主要分為三種,一種為每天限時進食,連續6-8小時吃飯,其餘時間不吃飯。一種叫隔日斷食,吃一天飯餓一天。一種叫5+2斷食。一周里5天吃飯,2天不吃。
最早是19XX年的時候,醫學的泰斗級雜志發表了關於:限制熱量攝入可以顯著影響動物衰老和壽命的報告,後續對人類的研究也得到了一致的答案。間歇性斷食可以減少自由基的產生和體重減輕,並且在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領域取得了有益的結論。
目前認為間歇性斷食可以因限制了熱量攝入,從而減少了肥胖的發生率,並且減少了胰島素抵抗,而對體內葡萄糖胰島素的水平也有影響,從而使糖尿病獲益。當然,對於怎樣間歇性斷食,採取怎樣細化的方式進行斷食,還需更多的研究證據支持。
我看過營養師范志紅
老師的一篇文章,這里像跟大家分享一下。她比較了文獻中三種限制飲食帶來的體重下降,一種是三餐同比例減少1/4熱量,一種是減熱量的隔日斷食(隔日斷食,進食日多吃一半熱量),一種是不減熱量的隔日斷食(隔日斷食,隔日多吃1倍熱量)。
發現三餐均勻少吃的那一組,減掉的體重全是脂肪;減熱量隔日斷食的那一組,減掉的是一半肌肉一半脂肪;而不減熱量隔日斷食,減掉的體重最少,大部分減掉的是肌肉。
第三組,不減熱量隔日斷食。
由此可見,三餐均勻減少熱量這種方式,既能有效減少體重、減小脂肪,也符合人類進餐的正常需求。它有效平衡了三餐中營養素的分配,我個人認為,即使不減肥,沒有糖尿病的健康人群,這么吃飯,也是一種比較科學的方案。
但是,但是,我重點需要強調!!隔日斷食對糖尿病患者有很大風險,因為降糖葯物或者胰島素都是在進餐時或者餐前使用的,如果不吃飯,很難控制葯物的劑量,也很容易出現低血糖,尤其對於年紀稍大的糖尿病患者,
因此,不建議糖尿病患者採用隔日斷食法,可嘗試第一組方案,也就是我比較推崇的,三餐合理降低熱量攝入,安全而有效。除此之外,孕婦、兒童青少年,本身存在重大基礎疾病的人群,都需要慎重採用這種飲食方式!!
D. 糖尿病真的不可逆轉嗎
可以逆轉!說不可逆轉的是方法不對,被傳統西醫判了無期徒刑!
糖尿病是不是終身疾病?
目前主流西醫一般都是交待糖尿病人「糖尿病是終身病,要終身服葯,回家好好吃飯,好好吃葯」。
親愛的朋友,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全世界的動物只有人類有糖尿病?還有人類豢養的寵物貓狗有,實驗室刻意飼養的小白鼠有。四十年前一個上千口人的村莊大約只有一個糖尿病人,就是說那個年代的糖尿病發病率是千分之一,現在糖尿病的發病率已經達到了15%,40年時間中國的糖尿病發病率上升了150倍!是什麼原因造成糖尿病大爆發?是基因問題嗎?也是也不是,「是」是指糖尿病人先天有患糖尿病的傾向局纖,「不是」指的是我們都還是原來的基因,四十年前還沒有那麼多糖尿病,是這四十年的生活方式造成了糖尿病大爆發,有句形象的話叫「基因裝滿了炸葯,環境扣響了扳機」。所以說糖尿病是有遺傳基因基礎的生活方式疾病,糖尿病人先天不足,後天失養,長期不注意蠢喚保養,最終身體被摧垮不能處理高血糖才發生了糖尿病。只靠降糖葯或者胰島素針來控制血糖只是針對糖尿病的高血糖結果來治,沒有針對病因,所以只能終生用葯,造成了糖尿病是終身疾病。
糖尿病難道真的是終身疾病嗎?不!不!不!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只要方法正確,針對病因治療,就能夠根治糖尿病。尤里卡的進化本原醫學就是通過服中葯和特殊營養補充讓糖尿病人的身體回到他發病前的健康狀態,同時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就能夠做到不用吃葯,正常飲食,血糖正常,從此一輩子避免糖尿病的復發。
該怎麼治好糖尿病?
只有針對病因治療才能真正治癒糖尿病,治好糖尿病在於一方面恢復胰島長期高分泌造成的衰竭,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消除胰島素抵抗,提高利用血糖的能力。可惜的是西葯作用點太精準,基本是以胰島素促泌劑和外源性胰島素為主,唯一降低胰島素抵抗的二甲雙胍作用非常有限還必須每天服用,還有一定的副作用。你把降糖葯說明書仔細看一看,各種副作用多得嚇人,只是因為醫生都這樣開葯,糖友們都選擇了視而不見。消除胰島素抵抗是全身功能的調整,恢復胰島功能也需要全身臟腑協作才能實現,尤里卡的進化本原醫學就是建立在中醫天人一體和達爾文進化論基礎上的一門治本的醫學,中葯結合特殊營養素的補充和適當的康復鍛煉,最終能夠實現控製糖尿病,進一步逆轉糖尿病,治癒糖尿病,變成一個正常人,並且不會輕易復發。
糖尿病能根治嗎?什麼叫治好糖尿病?
醫院檢查早晨的空腹血糖超標或者糖耐量超標就是糖尿病人,反過來說,只要不超標就不是糖尿病,糖尿病逆轉的目標是醫院這樣的檢查血糖不超標,這就叫治好了糖尿病。有人問能不能根治?這個問題需要這樣看待,任何一個健康人都不能保證自己不會患糖尿病,糖尿病是不良生活方式引發的,不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健康人也會患糖尿病,只不過有的人抵抗力強有的人抵抗力弱,治好了的糖尿病人如果繼續恢復以前的不良生活方式,胡吃海喝,壓力山大,不愛惜身體,那麼他早晚還會回到糖尿病人隊列,回到糖尿病人怎麼辦呢?很簡單,再次治療就行了,通過在尤里卡糖尿病逆轉中心的系統調理,他應該清楚知道該怎麼預防復發,萬一不注意又復發了再按照尤里卡的方法一兩周就能糾正過來,就像治個感冒那麼容易。
治好糖尿病需要多長時間?
在尤里卡糖尿病逆轉中心,不太嚴重的糖尿病一般一月內就能控制住,二十多年的糖尿病也能在倆帶臘凱月內控制住,要實現逆轉,還必須有強壯的身體基礎支撐,一口吃不成胖子,一兩個月內也不是就能強壯起來,基本上,兩月到半年內能夠實現逆轉,時間有長有短。
停針停葯,健康一生!
通過尤里卡糖尿病逆轉中心的解釋,我們知道只要針對病因治療,糖尿病是能夠治好並且能夠預防復發的,只要治好了糖尿病各種並發症就不會出現。一生都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沒了糖尿病,其他病也會遠你而去,只有健康其他一切才有意義。生命對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學會健康的生活方式,摘掉糖尿病帽子,鍛造強健的體魄,培養堅強的意志,從此羽化成一個健康的人,甚至比一般人更健康,事業從此蒸蒸日上,一路飛黃騰達, 生命活得更精彩!
E. 我是糖尿病患者,目前空腹血糖為5-7,飯後血糖11-15
注意每餐的食物,日常生活中,糖友應該格外注意飲食,並制定合理的食譜,監測血糖的變化,每餐按規定的熱量進食,保證營養的攝取以及血糖的穩定,適當運動,可以下載個可以進行健康管理的app,類似血糖高管app
F. 空腹血糖3.13要處理嗎
1.據調查,我國現有2000多萬人空腹血糖受損者。空腹血糖受損不是疾病,但它是一種危險狀態陵納,很可能發展成糖尿病。 2.臨床資料發現,此階段40%的患者,有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如患冠心病、高血壓、腦中風、肢體動脈硬化、眼底病變、腎病等。對此要積極干預,防止發生惡性事件。 3.空腹血糖受損有很大可逆性,是預防糖尿病有希望的人群。一旦確診為糖尿病,就難以摘掉帽子了。如採取有效措施,可以向糖耐量正常逆轉。 4.控制飲食,減少總熱量。吃低脂肪、低糖、低鹽、高纖維素飲食。可以降低血糖的食物有苦蕎麥、南瓜、芹菜、冬瓜、竹筍、木耳、蘑菇、尺銷沒洋蔥、胡蘿卜等。吃白肉(魚鴨雞肉)比紅肉(豬牛羊肉)好,粗細糧要搭配。先吃菜後吃飯,血糖可減半,先吃飯後吃菜,血糖要翻番。 5.合理運動,減輕體重,消除將軍肚很重要。堅持鍛煉,每周至少5次,每次30分鍾。如快走、慢跑、射門球、太極拳、太極劍、騎自行車、登樓梯、爬山坡等。 6.要有好心情。人遇到焦慮、憂愁、悲傷斗臘、憤怒、緊張時,可使血糖上升。若生活環境穩定,精神愉悅,笑口常開,血糖就會下降。
G. 山東春季高考醫學技術技能怎樣正確摘帽子
第一步,雙手抓住帽檐,雙手抓住後向上,帽子離開頭部,在一隻胳膊彎曲,將帽子放到小胳膊上。
拓展
戴帽子一般要注意的禮儀是:
(一)帽子的戴法要合乎規范,該戴正的不要戴歪,該偏後的不要偏前,不要給人留下「衣冠不整」的印象。有人故意把帽子戴得七歪八斜,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個性,其實這是對個性的一種誤解。在有些影片中,電影導演為了揭示人物缺少教養,常常讓人物敞衣露懷,歪戴帽子,可見這已經成為一種粗俗的典型表現。
(二)男性在社交場合,可以用脫帽向對方表示尊敬。遇到熟悉的人,如果由於雙方間相隔較遠,不能握手致意時,可以輕輕脫一下帽子,向對方微微頷首。這也是一種常用的社交禮節。
(三)在莊重場合,如參加重要集會,奏國歌、升國旗時,除軍人行注目禮外,其他人應該脫帽。在悲傷場合,如參加追悼會、向死者遺體告別時,在場者也應該一律脫帽。
(四)在進入室內時,男子要脫下帽子;女子則可看情況,如果帽子是服飾整體的一部分,按照約定俗成的禮儀習慣,也可不脫。
H. 今天早上測血糖空腹血糖是20.0 餐後兩小時是16.0 血糖為什麼這么高 會不會是糖尿病 本人22歲
您好,您空腹血糖20,16.0,血糖值很高,血糖正常范圍空腹3.9-6.1mmol/L,餐後4.4-7.8mmol/L。您體重減輕但鎮族未知體重下降的程度,糖尿病典型症狀之一消瘦也就是體重下降(糖尿敗旅源病引起的消瘦通常在較短時間內降體重下降較大,且可伴有脂肪代謝異常)可以結合查血糖脂,若是確定是因糖尿病引起的體重下降,那麼結合您目前血糖情況察態是可以診斷已有糖尿病的。不過還是建議復查一下血糖、糖化血紅蛋白。
I. 糖尿病人的血糖一定要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嗎如果偏高一點會咋樣
隨著膳食結構、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們的代謝也較前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血糖的升高就是其中比較顯著的變化,大幅增加了糖耐量異常、糖尿病的發病率。診斷糖尿病以後,首要任務是控制血糖,那麼,糖尿病人的血糖一定要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嗎?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目的有二:一是為了預防血糖急聚升高而引起的急性並發症,如糖尿病痛症酸中毒、高滲性高血糖狀態;二是為了預防長期高血糖對各組織器官造成的慢性損傷,如糖尿病腎病、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等。對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並未要求糖尿病患者要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而是控制在合適的范圍。
那麼,我們的血糖控制在多少合適呢?正常情況下,我們空腹血糖的范圍為3.9-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的范圍為4.4-7.8mmol/L。
那麼,血糖偏高一點會咋樣?我們控制血糖主要目的是為了降低或延緩相關並發症的發生,改善後期生活質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在發現糖尿病時,已經出現了相關並發症,如腎臟損傷、冠脈粥樣硬化亂知、頸動脈粥樣硬化、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神經病變等。部分病人發現早、干預較早,將血糖控制在了合適范圍,阻止了病變加重,或延緩了病情的發展;部分病人發現晚,甚至直接以糖尿病的並發症就診,如糖尿病腎病、冠心病、腦卒中等。所以,若血糖長期高於要求控制的范圍,後期將增加相應並發症的發生率,或加速並發症的進展。
綜上,血糖並非要控制在正常范圍,針對不同的人群,控制在合適的范圍為宜,在預防或延手者緩並發症的同時,應預防低血糖的發生。如果血糖長期偏高,將增加或加速並發症的進展。
感謝大家的閱讀!
歡迎大家關注醫學莘,了解更多 健康 知識!
註:文內容僅作為 健康 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糖尿病人的血糖一定要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嗎?如果偏高一點會咋樣?
正常人,或者說沒有糖尿病的人,吃飯的時候,經過初步消化糖進入血液里,胰島素分泌傳遞信息,糖進入肝臟完成代謝,在通過血液送到身體的細胞提供能量,肝臟再把剩餘的糖合成糖元,儲存起來備用。這一切都是在各個臟器的配合下自然完成,血糖總是穩定的,達標的,對身體的臟器不會有任何副作用。
糖尿病患者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需要人工的附加的調控血糖方法,常見的是運動,吃葯等,有的人運動量很大,並且常年堅持,運動完一測血糖,符合標准,很高興,但也可能多年後出現並發症,很不理解。這是因為糖尿病患者吃完飯血糖升高,再去運動降血糖,雖然降下來,但吃飯到沒運動是有時間差的,這段時間血糖高,會危害血管和臟器,時間長了肯定出問題,雖然他自己認為是血糖達標了,實際是無法達標的。這樣做肯定要比不在乎好得多,但還是存在隱患。
對於糖尿病,不能天天喊著降血糖,而是解決血液里糖多和細胞里沒糖的矛盾。
我們通常都在強調糖尿病要控制血糖達標,是由於糖尿病長期的高血糖狀態容易引起全身各重要臟器的損傷可發生各種慢性並發症,各種慢性並發症如冠心病、腦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等,這些慢性並發症嚴重影響糖尿病的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血糖控制達標的目的是盡可能延緩上述這些慢性並發症的發生。
所謂的血糖達標的具體值,也是因人而異,不是完全一樣的。血糖達標的水平則具有個體化特徵,要根據年齡、糖尿病患病多少年、是否合並其他臟器疾病及是否有糖尿病相關並發症嚴重程度、預期的生存時間、是否發生低血糖反應等綜合性評估。
你一定不知道吧?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這一天的設立就是告訴人們,糖尿病已經成為世界難題,據統計,截止2018年,我國18歲及以上成人樣畢陪薯本中,明確並臨床診斷出的糖尿病估測患病率為11.6%,約1.139億人,也就是十個人中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這個震撼的數據告訴我們,糖尿病已經成為我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
一.管住你的嘴:
1.主食要定量,粗細要搭配,全穀物、雜豆類佔1/3。
2.適量吃些蔬菜、水果,種類、顏色要多樣。
3.也可以吃點魚禽,蛋類和畜肉適量,但是要限制加工肉類。
4.還要保證奶類豆類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選擇。
5.清淡飲食,足量飲水,戒煙酒。
二.邁開你的腿:
在無運動禁忌的情況下,建議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鍾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比如可每周運動5天,每次30分鍾,中等強度是指運動時有點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如:打太極拳、慢速騎車、打乒乓球或羽毛球。餐後一小時進行,不要空腹運動,也不能參加激烈的運動:如速跑、跳繩、滑雪等。
三.控制不住用葯物:
如果血糖波動較大,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選擇葯物,減少血糖對人體的傷害。目前新型的降糖葯物就是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抑制劑比如達格列凈,效果不錯,有條件的患者可以選擇使用。
四.減輕你的壓力:
精神緊張時,腎上腺會分泌腎上腺素,引起人體興奮,導致血糖上升,加重胰島細胞負擔。因此,應學會減壓,例如深呼吸就是簡單易行的減壓方法。 同時,心情舒暢是血糖平穩的秘訣之一,糖友們如果能夠保持一個平和開朗的心態,非常有助於控制血糖。
最後小結:對於血糖的控制,我主張個體化,也就是說,每一位糖尿病人要把血糖控制在適合自己的范圍內。而降糖除了要依靠葯物治療外,還需要飲食控制和加強運動。說起來道理很簡單,但堅持做下來很難。希望每一位糖尿病人,都可以持之以恆的堅持治療,延緩疾病的進展,享受幸福的人生。 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贊、點個關注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你好,三諾講糖很高興為你解答!
糖尿病人的血糖一定要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嗎? 答案是否定的。糖尿病人的血糖不一定非要嚴格控制在正常范圍內,而應該依據個人情況來綜合考慮。
1、空腹血糖
2、餐後血糖
所以,血糖的標准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要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適當放寬。
如果血糖偏高一點會怎樣?
不論什麼年齡,對於所有的糖尿病友來說,血糖偶爾偏高一點,問題不大。血糖本身就是變化的,但如果長期偏高一點,長期超過正常范圍,那麼肯定是不利於病情控制的,久而久之,也會引起並發症提前到來。
判斷一個糖尿病友的血糖是否控製得不錯,除了要看血糖是否在正常范圍(包括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及隨機血糖),還要看血糖是否一直保持平穩。
所以,糖尿病友應該盡量將血糖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這樣才能延緩並發症的到來,與正常人一樣 健康 長壽!
血糖偏高初期會身體不適,想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首先必須管住嘴邁開腿,減輕體重,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飲食,合理用葯。
血糖是維持我們機體組織器官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質,能夠起到提高能量、參與代謝的作用。正常情況下,我們血糖都在一個固定范圍內,當血糖升高或降低,就可能導致糖尿病、低血糖等的發生,希望大家引起重視。
我們人體正常的血糖范圍在:①空腹血糖:應 3.9mmol/L且 6.1mmol/L;②餐後兩小時血糖:應 7.8mmol/L。當我們空腹血糖超過7.0mmol/L和/或空腹血糖超過11.1mmol/L,即需要考慮糖尿病。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長期的高血糖水平會引起我們組織器官的損害,長此以往,甚至會導致腎、眼、血管、神經等靶器官並發症的發生。所以,糖尿病一經診斷,均需要積極正規治療,注意合理飲食、適當運動、控制體重,並正規使用降糖葯物,同時注意監測血糖水平變化,並定期復查。
我們建議大家至少應將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內,餐後兩小時血糖應控制在10.0mmol/L以內。對於年齡較小、病程短、無並發症、預期壽命長、無低血糖發作的糖尿病患者,控制目標會更加嚴格。而對於老年、病程長、並發症多、預期壽命短或頻繁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也可適當放寬。
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討。關注作者,每日持續性更新 健康 知識。
糖尿病人的血糖要求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也就是說不同的人血糖控制標准也是不一樣的,通常稱為理想范圍、寬松范圍,
制定血糖的控制范圍是基於安全性的原則,還要求患者在這個血糖范圍內盡量減少發生並發症的機會。
而正常血糖是非糖尿病人的血糖標准,也就是空腹血糖為4.0-6.1mmol/L,餐後血糖低於7.8mmol/L的標准,對於糖尿病人,這個標准范圍相對比較窄,難於達到,而且有發生低血糖的風險。
所以對於糖尿病人來說,是不要求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的。
糖尿病人控制的理想范圍為空腹4.4-6.1mmol/L,餐後血糖低於8.0mmol/L。
這個血糖標准通常要求病程比較短,比較年輕,沒有並發症的患者,因為盡可能的降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這樣患者發生並發症的機會就比較小。但基於上訴原因,按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建議,通常將患者的血糖控制范圍設定為理想范圍,也就是空腹4.4-6.1mmol/L,餐後血糖低於8.0mmol/L,這表明患者的血糖控制就是非常理想的了。
而相對寬松的控制標准為空腹4.4-7.0mmol/L,餐後血糖低於10.0mmol/L。
這個血糖標準是大部分糖尿病人的控制標准,這個血糖情況能夠保證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在7%以下。
血液中的葡萄糖即為血糖,葡萄糖如同氧氣,是我們必不可少的供能物質,有足夠的能量,我們的細胞才能正常工作。當監測到低血糖或高血糖時,說明血糖司令部胰島有所失職,需要啟動人為干預。 不管靠胰島長官還是我們自己的行為、口服降糖葯或外源性胰島素,只要血糖保持在穩定狀態,我們就是血糖 健康 狀態,不會傷害到神經、血管。換言之,我們靠努力成功摘掉「糖尿病」的帽子。
讓我們的血糖高低起伏的因素很多,有使血糖升高的飲食、升糖激素,有使血糖降低的運動、自身胰島素、外源性胰島素。機體血糖穩態如同一個天平,升糖因素和降糖因素如同砝碼分別在天平兩邊,當兩邊砝碼重量相當,天平平衡,即我們的血糖處於穩定狀態,血糖保持 健康 。
我們生活豐富多彩,吃喝玩樂必不可少,自身胰島素、外源性胰島素、降糖葯物幫我們應對各種正餐、加餐,吃是升糖砝碼,自身胰島素、外源性胰島素、降糖葯物和玩是降糖砝碼,天平無時無刻不在進行動態平衡的調節。
血糖值、曲線都只是一個天平平衡的結果,每個血糖結果背後都有一場拉鋸賽,就是升糖砝碼與降糖砝碼的對抗賽,當異常血糖出現時,先檢查我們天平的砝碼,是哪邊多了,哪邊少了,分析每一場對抗賽勝敗的原因。找到根源後,通過我們人為加減砝碼, 掌握血糖平衡技能,使天平重新平衡,血糖就再次恢復 健康 狀態。
天平兩邊的砝碼時刻變化,血糖時刻在進行動態平衡的調節,結合不同人胃腸道吸收快慢不同,不同食物消化吸收時間不同,不同人胰島素起效時間、作用持續時間不同,所以餐後血糖變化多端,某一個點的血糖遠遠不能代表餐後血糖狀態。
血糖 健康 狀態是一個宏觀整體,不是微觀點血糖,所以我們需要堅持規律監測血糖,重視血糖達標率、高血糖、低血糖、平均血糖、血糖波動,從五個維度全面看血糖好壞。
請關注在線指導控糖先行者——微糖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
對糖尿病的治療來說,把血糖控制好是最基礎的要求,如果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當然是最好的,可以把高血糖帶來的危害降到最低,但是全天血糖是處於不斷波動中的,有糖尿病的人由於自身血糖調節機能障礙,不能像正常人一樣時刻精準調控血糖,所以很難做到任何時候的血糖都處於正常水平,特別是有些人的血糖只能控制到不高於正常很多,偏高一點兒,這樣可以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要知道高血糖最大的危害是什麼?
眾所周知,糖尿病最大的危害在於引起多種並發症,而所有並發症發生的病理基礎是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是由於高血糖損傷了血管內皮,大量脂肪沉積其中引起炎性反應,導致脂肪脂質化變性形成粥狀物,這些物質積存於血管壁中造成了血管結構破壞,阻礙血流或血管破裂,最終受累的是得不到充分氧及營養供應的組織器官。
從中可知,血管病變發生過程中,高血糖是病變發生的基礎,脂肪沉積危害最大,而一旦有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血管彈性下降血壓就會升高,高血壓不斷沖擊血管進一步加重血管內皮損傷,血管病變進程加快,如此惡性循環,糖尿病各種並發症發生的風險大大增加。
因此,對有糖尿病的人來說在控制血糖的同時,重點還要控制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要控制好,因其是將脂肪運送進血管內皮的運輸工具,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好了,即便血糖稍高一點,減少了脂肪的沉積,血管病變的發生機會也將大大減少,對血壓的控制也是如此。
綜上所述,如果血糖偏高一點,但能把血脂、血壓控制好,對避免血管病變是非常有利的。實際生活中,有些人比如老年人、身體虛弱的人等血糖不能降的過低,否則可能導致供能更加不足而影響生理功能的發揮,此時血糖高一點,只要把血脂和血壓控制好也是可以的,比如: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歡迎點擊關注並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 健康 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