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活動風大買什麼帽子手套
① 戶外運動需要什麼裝備
1、帳篷
一般分三季帳、四季帳和高山帳。按使用人數可分單人、雙人、三人、多人帳。一般戶外店普遍銷售的是三季雙人帳,即春夏秋普通休閑露營活動常用,結構分雙層、單層帳。
雙層帳外賬防雨,內帳透氣,在夏季天晴可不加外賬,阿爾派妮因此雙層帳越來越普遍。帳桿分玻璃纖維桿和鋁合金桿以及碳纖維。
2、背包
根據容量分小型背包30升以下,中型背包30-45升、大型背包45-80或更高。根據目的地攜帶的裝備選擇背包。一般周末兩到三天的野外露營活動,45-60升的背包合適(帳篷、防潮墊可外掛置頂)。
戶外中大型背包一般都有良好設計的背負系統,使背負重量均勻分散到背上和腰上,並可調節。背負系統好壞是衡量背包好壞的重要因素。
3、睡袋
普通氣候條件可以用杜邦棉或其它棉的睡袋,根據溫標(睡袋保暖溫度的指標)選擇睡袋。在高山或高寒地區以高質量的羽絨製成的睡袋較好,一般1.5-2公斤的充填絨量即可。
羽絨睡袋因容易壓縮,體積、重量都小,越來越受歡迎,但價格也較貴。防潮墊或氣墊:物理防潮墊或充氣睡墊,用於與地面潮氣隔離,保持體溫及睡眠質量。
4、炊具與餐具
野外炊具一般指爐頭和燃料(氣罐)用於野外煮食燒水,攜帶非常方便。爐頭分油爐和氣爐,氣爐搭配氣罐較為常用。油爐又稱萬用爐,配合煤油、白汽油等使用,但價格貴,並且需要經常清理維護。餐具包括適用不同人數的套鍋、碗、刀叉筷子。
5、登山鞋
登山與野外行走,全方位對腳部提供良好的保護與緩沖,大大減緩疲勞。分登山鞋、徒步鞋,還有根據目的地型的其他功能鞋。
② 參加戶外活動必須要帶哪些裝備
你好,根據戶外活動裝備及用途,整理了戶外驢友自助游裝備一覽表,您可以根據自己的戶外活動項目進行購買。
個人穿著用品:
一、服裝篇
1、 沖鋒衣褲(戶外活動必備,防風、防水、透氣、耐磨……)
2、 抓絨衣(含WINDSTOPPER,主要是防風、保暖)
3、 排汗內衣(戶外運動後保持身體乾燥)
4、 快乾衣褲(夏天出行的必備,褲管、袖管最好是可以脫卸的)
5、 羽絨衣褲(冬天出行或者去高原地帶的保暖必備)
6、 其他個人衣物(一次性內褲、汗衫T恤……)
二、鞋襪篇
1、 徒步登山鞋(適應性強、耐磨、防水、最好是中高幫的,可保護叫腳踝)
2、 輕便運動休閑鞋(適合一般的郊遊活動,或開車時穿)
3、 運動涼鞋(可當拖鞋穿,夏天徒步也可直接穿)
4、 排汗襪子(最好是COOLMAX料的,配合GORE—TEX鞋穿,可排腳汗,冬天可防凍傷)
5、 普通運動襪(棉的、穿著舒服就行)
6、 雪套(在雪地或者泥濘路段很管用)
三、帽子、手套、眼鏡
1、 遮陽帽(圓邊的、棒球帽式的、隨便喜好,能擋太陽就行)
2、 抓絨帽(主要是保暖)
3、 薄手套(主要為了活動方便,比如可以拍照等用處)
4、 厚手套(主要是保暖的功效)
5、 眼鏡(運動型的更好一點,主要功能是遮陽,也可以用來擺酷)
個人裝備用品:
一、背包篇
1、 大背包(短途露營或者長途旅行的必備,以背著舒適且能承重為佳,45-80L不等)
2、 小背包(短途旅行或長途備用,有一定的背負,15-30L不等)
3、 腰包或挎包(長途出行時放隨身小東西用,最好是可放水壺的那種)
4、 攝影包(根據個人需要,斜挎的比較方便取用鏡頭)
二、野營篇
1、 睡袋(長途宜帶體積小的羽絨睡袋,節省空間,還有就是根據季節的需要帶)
2、 睡袋內膽(長途旅行不露營的話,只要帶個防臟的抓絨或者棉的睡袋內膽就可以了)
3、 帳篷(普通露營的話,一般的防水抗風帳篷就可以了,長途遠行的話建議帶體積小的輕便的帳篷)
4、 帳篷地席(保護你的帳篷底面,免受磨損)
5、 防潮墊(普通的可以讓你隨時隨地可以坐下躺下,沖氣墊讓你更舒服,)
6、 鋁膜地席(攜帶輕巧方便,必要是時可以作為攝影的反光板)
三、照明篇
1、 頭燈(可以讓你雙手騰出來,很方便)
2、 手電筒(作為備用的照明,還是比較可*的)
3、 營燈(在營地用或者在帳篷內用,效果很好)
4、 熒光棒(有一定的作用,就是不要亂扔,不環保)
5、 防風打火機(用處不小,應急時做照明不錯)
6、 防水火柴(也是應急之用)
四、炊具篇
1、 爐頭(讓你在野外可以吃到熱的東西,小資用品之一)
2、 氣罐(配合爐頭使用,注意攜帶安全)
3、 套鍋(有灶台了,沒鍋可不行,燒飯、燒湯、煮麵、煎蛋都*他了)
4、 小鋼杯(環保用品,喝什麼都可以,早上還可作為洗漱杯)
5、 燒烤爐(自駕車活動可以攜帶的腐化用品)
五、水具篇
1、 戶外水壺(可以有效的防腐,顏色比較酷)
2、 軍用水壺(帶一個飯盒,這點比較實用)
3、 水袋(野外穿越時或自行車旅行時比較管用)
4、 保溫水壺(冬天出去,喝一口熱水是一種享受)
5、 凈水器(比較專業,對生活質量有要求的人士用)
6、 凈水葯片(攜帶方便,凈水效果一般,但可滿足要求)
六、通訊篇
1、 手機(最常用的聯系方式、信號最關鍵、在野外經常沒用)
2、 對講機(團隊活動中很管用的裝備,前後呼應,在一定范圍內逛街也很實用)
3、 GPS(全球定位系統,專業的玩具,可以幫忙定位、定線路、防迷路)
4、 求生哨(攜帶方便,也可作為團隊聯系方法之一)
七、其他篇
1、 登山帳(使用得好,可以節省20%左右的體力,還可做為獨腳架)
2、 洗漱包(用處不說了,井井有條而已)
3、 個人衛生(牙刷,肥皂,毛巾,牙膏,手紙,爽足粉,耳塞,防曬霜,唇膏,發熱貼,指甲鉗,凈水器葯品,個人葯品,)
4、 背包雨罩(不僅可以防水,長途的話,是防塵的理想工具)
5、 背包捆紮帶(可用於背包外掛物件的固定,必要時可連接做保護繩)
6、 地圖(無論是長途還是短途,都用得著的工具)
7、 小快掛(方便在背包上隨便掛取小物件、毛巾、帽子、垃圾袋等)
8、 指南針(野外辨別方向、或迷路後尋找方向的有用工具)
9、 軍刀(覺得男人身上都應該帶一把,小到削蘋果,大到砍數,都可以用)
10、 戶外手錶(可以測海拔、氣溫、氣壓、帶電子羅盤、記時和鬧鍾等功能)
11、 頭巾(即可擦汗,又可做圍脖擺酷、禦寒)
12、 防水袋(保護你的衣物,用品不濕,方便背包內的整理)
13、 證件袋(貼身放重要的證件或錢財)
14、 小型望遠鏡(增加你的視力所及范圍)
15、 針線包(萬一衣物壞了,縫縫補補總是要的)
16、 筆記本(記錄你旅行的心情或帳務的需要)
17、 備用電池及充電器(很多東西用得到電池)
18、 充氣枕(長途坐車或飛機時的理想伴侶)
19、 葯品(感冒葯、消炎葯、防曬霜、好得快、黃連素、止血綳帶、創可貼、維生素葯片、眼葯水、紅花油……根據個人的不同需要攜帶)
20、 備用食品(壓縮餅干、巧克力、牛肉乾、葡萄乾、能量棒……)
③ 戶外旅行基本裝備有哪個
個人穿著用品:
一、 服裝篇
1、 沖鋒衣褲(戶外活動必備,防風、防水、透氣、耐磨……)
2、 抓絨衣(含WINDSTOPPER,主要是防風、保暖)
3、 排汗內衣(戶外運動後保持身體乾燥)
4、 快乾衣褲(夏天出行的必備,褲管、袖管最好是可以脫卸的)
5、 羽絨衣褲(冬天出行或者去高原地帶的保暖必備)
6、 其他個人衣物(一次性內褲、汗衫T恤……)
二、 鞋襪篇
1、 徒步登山鞋(適應性強、耐磨、防水、最好是中高幫的,可保護叫腳踝)
2、 輕便運動休閑鞋(適合一般的郊遊活動,或開車時穿)
3、 運動涼鞋(可當拖鞋穿,夏天徒步也可直接穿)
4、 排汗襪子(最好是COOLMAX料的,配合GORE—TEX鞋穿,可排腳汗,冬天可防凍傷)
5、 普通運動襪(棉的、穿著舒服就行)
6、 雪套(在雪地或者泥濘路段很管用)
三、 帽子、手套、眼鏡
1、 遮陽帽(圓邊的、棒球帽式的、隨便喜好,能擋太陽就行)
2、 抓絨帽(主要是保暖)
3、 薄手套(主要為了活動方便,比如可以拍照等用處)
4、 厚手套(主要是保暖的功效)
5、 眼鏡(運動型的更好一點,主要功能是遮陽,也可以用來擺酷)
個人裝備用品:
一、 背包篇
1、 大背包(短途露營或者長途旅行的必備,以背著舒適且能承重為佳,45-80L不等)
2、 小背包(短途旅行或長途備用,有一定的背負,15-30L不等)
3、 腰包或挎包(長途出行時放隨身小東西用,最好是可放水壺的那種)
4、 攝影包(根據個人需要,斜挎的比較方便取用鏡頭)
二、 野營篇
1、 睡袋(長途宜帶體積小的羽絨睡袋,節省空間,還有就是根據季節的需要帶)
2、 睡袋內膽(長途旅行不露營的話,只要帶個防臟的抓絨或者棉的睡袋內膽就可以了)
3、 帳篷(普通露營的話,一般的防水抗風帳篷就可以了,長途遠行的話建議帶體積小的輕便的帳篷)
4、 帳篷地席(保護你的帳篷底面,免受磨損)
5、 防潮墊(普通的可以讓你隨時隨地可以坐下躺下,沖氣墊讓你更舒服,)
6、 鋁膜地席(攜帶輕巧方便,必要是時可以作為攝影的反光板)
三、 照明篇
1、 頭燈(可以讓你雙手騰出來,很方便)
2、 手電筒(作為備用的照明,還是比較可靠的)
3、 營燈(在營地用或者在帳篷內用,效果很好)
4、 熒光棒(有一定的作用,就是不要亂扔,不環保)
5、 防風打火機(用處不小,應急時做照明不錯)
6、 防水火柴(也是應急之用)
四、 炊具篇
1、 爐頭(讓你在野外可以吃到熱的東西,小資用品之一)
2、 氣罐(配合爐頭使用,注意攜帶安全)
3、 套鍋(有灶台了,沒鍋可不行,燒飯、燒湯、煮麵、煎蛋都靠他了)
4、 小鋼杯(環保用品,喝什麼都可以,早上還可作為洗漱杯)
5、 燒烤爐(自駕車活動可以攜帶的腐化用品)
五、 水具篇
1、 戶外水壺(可以有效的防腐,顏色比較酷)
2、 軍用水壺(帶一個飯盒,這點比較實用)
3、 水袋(野外穿越時或自行車旅行時比較管用)
4、 保溫水壺(冬天出去,喝一口熱水是一種享受)
5、 凈水器(比較專業,對生活質量有要求的人士用)
6、 凈水葯片(攜帶方便,凈水效果一般,但可滿足要求)
六、 通訊篇
1、 手機(最常用的聯系方式、信號最關鍵、在野外經常沒用)
2、 對講機(團隊活動中很管用的裝備,前後呼應,在一定范圍內逛街也很實用)
3、 GPS(全球定位系統,專業的玩具,可以幫忙定位、定線路、防迷路)
4、 求生哨(攜帶方便,也可作為團隊聯系方法之一)
七、 其他篇
1、 登山帳(使用得好,可以節省20%左右的體力,還可做為獨腳架)
2、 洗漱包(用處不說了,井井有條而已)
3、 個人衛生(牙刷,肥皂,毛巾,牙膏,手紙,爽足粉,耳塞,防曬霜,唇膏,發熱貼,指甲鉗,凈水器葯品,個人葯品,)
4、 背包雨罩(不僅可以防水,長途的話,是防塵的理想工具)
5、 背包捆紮帶(可用於背包外掛物件的固定,必要時可連接做保護繩)
6、 地圖(無論是長途還是短途,都用得著的工具)
7、 小快掛(方便在背包上隨便掛取小物件、毛巾、帽子、垃圾袋等)
8、 指南針(野外辨別方向、或迷路後尋找方向的有用工具)
9、 軍刀(覺得男人身上都應該帶一把,小到削蘋果,大到砍數,都可以用)
10、 戶外手錶(可以測海拔、氣溫、氣壓、帶電子羅盤、記時和鬧鍾等功能)
11、 頭巾(即可擦汗,又可做圍脖擺酷、禦寒)
12、 防水袋(保護你的衣物,用品不濕,方便背包內的整理)
13、 證件袋(貼身放重要的證件或錢財)
14、 小型望遠鏡(增加你的視力所及范圍)
15、 針線包(萬一衣物壞了,縫縫補補總是要的)
16、 筆記本(記錄你旅行的心情或帳務的需要)
17、 備用電池及充電器(很多東西用得到電池)
18、 充氣枕(長途坐車或飛機時的理想伴侶)
19、 葯品(感冒葯、消炎葯、防曬霜、好得快、黃連素、止血綳帶、創可貼、維生素葯片、眼葯水、紅花油……根據個人的不同需要攜帶)
20、 備用食品(壓縮餅干、巧克力、牛肉乾、葡萄乾、能量棒……)
第二就是:
1.雨衣
2.帳篷
3.超好的背包
4.保暖衣物
5.手電筒
6.防曬霜
7.葯物
8.睡袋
9.戶外運動鞋
10.水壺
11.火柴或打火機
12.帽子和眼鏡
13.野餐具:
野炊爐灶
野外活動中利用地形地物建野炊灶是野外生活很重要的一種技能,是野炊的基礎和必備條件。各種爐灶還要根據所能尋找到的燃料修建。
現今,野外生活可以攜帶汽油爐、煤氣爐等現代化設備。但在不具備這些條件時,需修簡易、實用的爐灶,用以燒水、做飯等。
三石爐灶
三石爐灶是最簡單且歷史最久遠的一種爐灶。取三塊高度相同的石塊呈三角形擺放,鍋或壺架放在當中,一般情況下鍋底或壺底需距地面20公分左右(高度需視所用燃料確定,如用牛糞燃料高度不宜超過20公分,如用木柴可適當加高)。
吊灶
找兩根上方有杈的樹枝平行插在地上,中間橫一木棍或樹枝、帳篷桿等,將鍋或壺吊掛在橫木上,下方生火。也可用石塊壘一道U型牆,在其上架一木棍或樹枝,鍋或壺吊在木棍上,下方生火。U型的口應向吹風方向,以利於燃燒。
以上兩種爐灶是使用最普遍的,至今,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仍沿用此種爐灶。
木架灶
在森林地區有時找不到合適的石塊建灶,可找4~6根長約30~40公分的粗樹枝(最好是新的或濕樹枝),一端用刀削尖,按所用的鍋或壺的底面積,呈方形貨六角形釘在地上,將鍋或壺架在木樁上,下方生火。
坑灶
在既無合適的石塊又無樹枝的情況下,也可在地上挖一坑灶。在地面上挖一深約20~30公分、長約120公分、寬約30~40公分的斜形穴坑,坑口向風吹方向,用木棍或帳篷桿架在坑的兩邊用土堆起的土包上,將鍋或壺吊掛在木滾將鍋或壺木棍或帳篷桿上(一般掌握在鍋底、壺底和坑底之間的距離需在20公分以上)。
火塘灶
火塘是篝火的一種,應選擇坡坎下避風處,挖一方形或圓形深約20公分左右的塘坑,上支三角架以供烘烤食物、燒水、做飯。火塘坑可以較好的保存火種,還可以將食物埋在火塘中烘烤。
野炊灶還有很多種,如壘灶、散沿灶、避光灶等等,可根據人數多少,就地取材修造。
野炊灶在野外使用時,應特別注意避免發生火災,建灶時應將灶邊雜草等易燃物清理干凈,並需有放火措施。使用後要將余火熄滅或用土掩埋,以免留下火災隱患。
野外食物的調理
野外活動中應准備什麽食品,該吃些什麽呢?相信你曾經為准備野外活動食品及設計露營的菜單而大傷腦筋。
在野外旅行、登山、探險、吃尤為重要,吃不好就沒有充沛的體力和精力。
我們去野外登山、探險,最頭疼的也是准備食品。另人心喜的是,近幾年國內的方便食品業發展的很快,目前市場上有很多方便食品可供選擇,如:花樣翻新的方便麵,各色各樣的軟、硬包裝罐頭、餅干、麵包等等,這些食品既方便,又有營養價值,是比較理想的野外活動食品。
在野外旅行,探險或登山,沒有家中那樣的優越條件、方便的燃料、齊全的炊具、各色的調料、品種繁多的新鮮蔬菜等等。但在野外也有家中不具備的條件:各種可食的野生植物菌類,活的魚蝦,甚至新鮮的山珍野味……用這些都可以烹調出美味佳餚。
在野炊時,可根據自己攜帶的各類食品及在野外能就地採集的野菜等,參照以下原則自己設 計野外菜單:
一. 好吃。當你疲勞、食慾不振時,可增進你的食慾。
二. 營養。特別是碳水化合物,對補充體力很有效。若長時間在野外生活應補充蛋白質。
三. 不復雜。每個人均能輕易烹調的食品。
四. 烹調前不必特別處理的食品。不費時,調理方便又迅速。
五. 能配合所攜帶的炊具來調理。
六. 不浪費水。尤其是在水源少的野外,節省用水尤為重要。
七. 盡量不要有剩餘,以免造成浪費。
14.食糧(野餐罐頭、麵包、方便麵、餅干、必備。也可以帶些大米,肉串、烤肉、零食等等)
15.附屬裝備(指北針、地圖、眼鏡、浮水衣、防蚊液、橡皮艇、冰桶、濾水器、望遠鏡、烤肉架等)
來源於網路文庫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④ 戶外徒步旅行必備用品
徒步旅行裝備之服裝篇
1、沖鋒衣、褲(戶外活動必備,防風、防水、透氣、耐磨…)
2、抓絨衣(含WINDSTOPPER,主要是防風、保暖)
3、排汗內衣(戶外運動後保持身體乾燥)
4、快乾衣褲(夏天出行的必備,褲管、袖管最好是可以脫卸的)
5、羽絨衣褲(冬天出行或者去高原地帶的保暖必備)
6、其他個人衣物(一次性內褲、汗衫T恤…)
二、 鞋襪篇
1、 徒步登山鞋(適應性強、耐磨、防水、最好是中高幫的,可保護叫腳踝)
2、 輕便運動休閑鞋(適合一般的郊遊活動,或開車時穿)
3、 運動涼鞋(可當拖鞋穿,夏天徒步也可直接穿)
4、 排汗襪子
5、 普通運動襪(棉的、穿著舒服就行)
6、 雪套(在雪地或者泥濘路段很管用)
三、 帽子、手套、眼鏡
1、 遮陽帽(圓邊的、棒球帽式的、隨便喜好,能擋太陽就行)
2、 抓絨帽(主要是保暖)
3、 薄手套(主要為了活動方便,比如可以拍照等用處)
4、 厚手套(主要是保暖的功效)
5、 眼鏡(運動型的更好一點,主要功能是遮陽,也可以用來擺酷)
(4)戶外活動風大買什麼帽子手套擴展閱讀
戶外徒步准備工作:
1、做好打包工作
將背包行囊打包的合適且舒適是一項必備的技能。首先,確定你的背包大小合適你的身體和本次行程。然後,在背包里正確的裝入本次行程中你所必須需要的物品,無關緊要的物品只會拖累你。
2、做好路線調查
事先做好行程計劃是背包徒步的必須流程。有時候這些只是一些最簡單的工作,比如提前查看當地天氣,了解降雨情況,夜裡的戶外溫度如何,這些都決定了你的打包物品如何選定。
3、帶好你的玩具
一套釣魚工具,一副撲克牌或者簡單的一個望遠鏡都能增加你的旅途樂趣。要知道,背包徒步只是旅程的一半,另一半則是紮好營地後享受帳篷時光,探索自然還有和同伴一起進行戶外活動。我想辛苦跋涉來到荒野的你一定不是想來這里玩手機的。
4、帶對食物
徒步攜帶的食物需要輕量,富含營養,易處理同時不易變質腐爛。一些水果乾,堅果,肉乾,能量棒都是不錯的選擇。在一些戶外用品商店你甚至可以買到一些專門用於露營使用的方便食品,當然,味道並不能和新鮮食物相提並論。
⑤ 戶外運動要准備哪些東西
A、個人穿著方面
一、服裝篇
1、 沖鋒衣褲(戶外活動必備,防風、防水、透氣、耐磨……)
2、 排汗內衣(戶外運動後保持身體乾燥)
3、 快乾衣褲(夏天出行的必備,褲管、袖管最好是可以脫卸的)
4、 其他個人衣物(一次性內褲、汗衫T恤……)
二、鞋襪篇
1、 輕便運動休閑鞋(適合一般的郊遊活動,或開車時穿)
2、 運動涼鞋(可當拖鞋穿,夏天徒步也可直接穿)
3、 排汗襪子(最好是COOLMAX料的,配合GORE—TEX鞋穿,可排腳汗,冬天可防凍傷)
4、 普通運動襪(棉的、穿著舒服就行)
三、帽子、手套、眼鏡
1、 遮陽帽(圓邊的、棒球帽式的、隨便喜好,能擋太陽就行))
2、 薄手套(主要為了活動方便,比如可以拍照等用處)
3、 眼鏡(運動型的更好一點,主要功能是遮陽,也可以用來擺酷)
B、個人裝備用品
一、背包篇
1、 大背包(短途露營或者長途旅行的必備,以背著舒適且能承重為佳,45-80L不等)
2、 小背包(短途旅行或長途備用,有一定的背負,15-30L不等)
3、 腰包或挎包(長途出行時放隨身小東西用,最好是可放水壺的那種)
4、 攝影包(根據個人需要,斜挎的比較方便取用鏡頭)
二、野營篇
1、 帳篷(普通露營的話,一般的防水抗風帳篷就可以了,長途遠行的話建議帶體積小的輕便的帳篷)
2、 帳篷地席(保護你的帳篷底面,免受磨損)
3、 防潮墊(普通的可以讓你隨時隨地可以坐下躺下,沖氣墊讓你更舒服,)
4、 鋁膜地席(攜帶輕巧方便,必要是時可以作為攝影的反光板)
三、照明篇
1、 頭燈(可以讓你雙手騰出來,很方便)
2、 手電筒(作為備用的照明,還是比較可行的)
3、 營地燈(在營地用或者在帳篷內用,效果很好)
4、 熒光棒(有一定的作用,就是不要亂扔,不環保)
5、 防風打火機(用處不小,應急時做照明不錯)
6、 防水火柴(也是應急之用)
四、炊具篇
1、 爐頭(讓你在野外可以吃到熱的東西,小資用品之一)
2、 氣罐(配合爐頭使用,注意攜帶安全)
3、 套鍋(有灶台了,沒鍋可不行,燒飯、燒湯、煮麵、煎蛋都*他了)
4、 小鋼杯(環保用品,喝什麼都可以,早上還可作為洗漱杯)
5、 燒烤爐(自駕車活動可以攜帶的腐化用品)
五、水具篇
1、 戶外水壺(可以有效的防腐,顏色比較酷)
2、 軍用水壺(帶一個飯盒,這點比較實用)
3、 水袋(野外穿越時或自行車旅行時比較管用)
4、 凈水器(比較專業,對生活質量有要求的人士用)
5、 凈水葯片(攜帶方便,凈水效果一般,但可滿足要求)
六、通訊篇
1、 手機(最常用的聯系方式、信號最關鍵、在野外經常沒用)
2、 對講機(團隊活動中很管用的裝備,前後呼應,在一定范圍內逛街也很實用)
3、 GPS(全球定位系統,專業的玩具,可以幫忙定位、定線路、防迷路)
4、 求生哨(攜帶方便,也可作為團隊聯系方法之一)
⑥ 夏天野外露營需要准備點啥「裝備」
1. 帳篷:選擇結構穩定、重量輕、抗風、防雨性能較強的雙層帳篷為佳
2. 睡袋:羽絨或鵝絨睡袋輕便,保暖效果好,但前提是必須保持乾燥,環境條件比較潮濕時,人造真空睡袋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3. 背包:背包負重的秘密在於,它將大部分重量分擔在臀部上,背包構架應符合自己的身體結構,並有結實而舒適的腰帶
4. 生火用具:打火機、火柴、蠟燭、放大鏡。其中蠟燭既可用作光源,又是極好的助燃劑
5. 野炊用具:水壺、多功能野炊鍋、鋒利的多功能折刀、餐具
6. 專用工具:指南針、地圖、繩索、折疊鍬、手電筒、針線、魚鉤魚線、砍刀、照相機
7. 水和食品:熱量大的肉類、糖類、脂類、千萬別忘記帶上鹽
8. .救生箱:解毒劑、消粉、感冒葯、腹瀉葯、雲南白葯、鎮痛葯、紗布、膠帶、綳帶。
⑦ 出去戶外運動要帶什麼
裝備如下:帳蓬(依人數選擇大小)、GPS和指南針、快乾型衣服、照明燈和儲水裝置……。總之要帶的東西很多啦,最好親自到店鋪去按需要選購。
個人穿著用品:
一、 服裝篇
1、 沖鋒衣褲(戶外活動必備,防風、防水、透氣、耐磨……)
2、 抓絨衣(含WINDSTOPPER,主要是防風、保暖)
3、 排汗內衣(戶外運動後保持身體乾燥
4、 快乾衣褲(夏天出行的必備,褲管、袖管最好是可以脫卸的)
5、 羽絨衣褲(冬天出行或者去高原地帶的保暖必備)
6、 其他個人衣物(一次性內褲、汗衫T恤……)
二、 鞋襪篇
1、 徒步登山鞋(適應性強、耐磨、防水、最好是中高幫的,可保護叫腳踝)
2、 輕便運動休閑鞋(適合一般的郊遊活動,或開車時穿)
3、 運動涼鞋(可當拖鞋穿,夏天徒步也可直接穿)
4、 排汗襪子(最好是COOLMAX料的,配合GORE—TEX鞋穿,可排腳汗,冬天可防凍傷)
5、 普通運動襪(棉的、穿著舒服就行)
6、 雪套(在雪地或者泥濘路段很管用)
三、 帽子、手套、眼鏡
1、 遮陽帽(圓邊的、棒球帽式的、隨便喜好,能擋太陽就行)
2、 抓絨帽(主要是保暖)
3、 薄手套(主要為了活動方便,比如可以拍照等用處)
4、 厚手套(主要是保暖的功效)
5、 眼鏡(運動型的更好一點,主要功能是遮陽,也可以用來擺酷)
個人裝備用品:
一、背包篇
1、 大背包(短途露營或者長途旅行的必備,以背著舒適且能承重為佳,45-80L不等)
2、 小背包(短途旅行或長途備用,有一定的背負,15-30L不等)
3、 腰包或挎包(長途出行時放隨身小東西用,最好是可放水壺的那種)
4、 攝影包(根據個人需要,斜挎的比較方便取用鏡頭)
二、 野營篇
1、 睡袋(長途宜帶體積小的羽絨睡袋,節省空間,還有就是根據季節的需要帶)
2、 睡袋內膽(長途旅行不露營的話,只要帶個防臟的抓絨或者棉的睡袋內膽就可以了)
3、 帳篷(普通露營的話,一般的防水抗風帳篷就可以了,長途遠行的話建議帶體積小的輕便的帳篷)
4、 帳篷地席(保護你的帳篷底面,免受磨損)
5、 防潮墊(普通的可以讓你隨時隨地可以坐下躺下,沖氣墊讓你更舒服,)
6、 鋁膜地席(攜帶輕巧方便,必要是時可以作為攝影的反光板)
三、 照明篇
1、 頭燈(可以讓你雙手騰出來,很方便)
2、 手電筒(作為備用的照明,還是比較可靠的)
3、 營燈(在營地用或者在帳篷內用,效果很好)
4、 熒光棒(有一定的作用,就是不要亂扔,不環保)
5、 防風打火機(用處不小,應急時做照明不錯)
6、 防水火柴(也是應急之用)
四、 炊具篇
1、 爐頭(讓你在野外可以吃到熱的東西,小資用品之一)
2、 氣罐(配合爐頭使用,注意攜帶安全)
3、 套鍋(有灶台了,沒鍋可不行,燒飯、燒湯、煮麵、煎蛋都靠他了)
4、 小鋼杯(環保用品,喝什麼都可以,早上還可作為洗漱杯)
5、 燒烤爐(自駕車活動可以攜帶的腐化用品)
五、 水具篇
1、 戶外水壺(可以有效的防腐,顏色比較酷)
2、 軍用水壺(帶一個飯盒,這點比較實用)
3、 水袋(野外穿越時或自行車旅行時比較管用)
4、 保溫水壺(冬天出去,喝一口熱水是一種享受)
5、 凈水器(比較專業,對生活質量有要求的人士用)
6、 凈水葯片(攜帶方便,凈水效果一般,但可滿足要求)
六、 通訊篇
1、 手機(最常用的聯系方式、信號最關鍵、在野外經常沒用)
2、 對講機(團隊活動中很管用的裝備,前後呼應,在一定范圍內逛街也很實用)
3、 GPS(全球定位系統,專業的玩具,可以幫忙定位、定線路、防迷路)
4、 求生哨(攜帶方便,也可作為團隊聯系方法之一)
七、 其他篇
1、 登山帳(使用得好,可以節省20%左右的體力,還可做為獨腳架)
2、 洗漱包(用處不說了,井井有條而已)
3、 個人衛生(牙刷,肥皂,毛巾,牙膏,手紙,爽足粉,耳塞,防曬霜,唇膏,發熱貼,指甲鉗,凈水器葯品,個人葯品,)
4、 背包雨罩(不僅可以防水,長途的話,是防塵的理想工具)
5、 背包捆紮帶(可用於背包外掛物件的固定,必要時可連接做保護繩)
6、 地圖(無論是長途還是短途,都用得著的工具)
7、 小快掛(方便在背包上隨便掛取小物件、毛巾、帽子、垃圾袋等)
8、 指南針(野外辨別方向、或迷路後尋找方向的有用工具)
9、 軍刀(覺得男人身上都應該帶一把,小到削蘋果,大到砍數,都可以用)
10、 戶外手錶(可以測海拔、氣溫、氣壓、帶電子羅盤、記時和鬧鍾等功能)
11、 頭巾(即可擦汗,又可做圍脖擺酷、禦寒)
12、 防水袋(保護你的衣物,用品不濕,方便背包內的整理)
13、 證件袋(貼身放重要的證件或錢財)
14、 小型望遠鏡(增加你的視力所及范圍)
15、 針線包(萬一衣物壞了,縫縫補補總是要的)
16、 筆記本(記錄你旅行的心情或帳務的需要)
17、 備用電池及充電器(很多東西用得到電池)
18、 充氣枕(長途坐車或飛機時的理想伴侶)
19、 葯品(感冒葯、消炎葯、防曬霜、好得快、黃連素、止血綳帶、創可貼、維生素葯片、眼葯水、紅花油……根據個人的不同需要攜帶)
20、 備用食品(壓縮餅干、巧克力、牛肉乾、葡萄乾、能量棒……)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⑧ 冬季戶外運動戶外旅行都需要帶什麼必備品
防寒裝備
登山衣著必須配合環境的變化,而要考慮的環境因素有四個:高度、風速、濕度、溫度。
人體處在靜止的環境中,熱量散失較少。若有風,則這種流動的空氣能不斷地將熱量由體表移走,此時熱量的散失是相當可觀的。這種因風力所引起的風寒效應,使得體溫在有風的環境中較實際氣溫要來得低。在零度以下溫度,氣溫越低,風寒效應越顯著,而高度每上升幅度一千米,氣溫一般降低6℃。
能加速人體熱量散失的因素除了風之外還有水份,一般衣物在濕透之後,其絕緣保溫效果大約減少39%以上,而水的冷卻能力較之空氣的冷卻能力高23倍,因此假如衣褲濕了,體溫被水份快速冷卻下來,登山者很快便會感到寒冷難耐,此時再加上寒風,尤其是在高山上,便有可能因失溫而造成凍傷的可能性,因此登山者必須考慮到防寒裝備的防風、防水、透氣性的重要性。
1、 貼身衣褲
貼身衣褲的第一層內衣:登山者一般很少穿棉質內衣,因為棉質的內衣雖然透氣性強、舒適,但由於吸水性也強且不易干,所以寒濕的內衣會摩擦皮膚產生不適感。
2、 保溫衣物
保溫衣物一般選擇毛料的長衣長褲或抓毛衣褲。含毛量較高的毛衣毛褲能提供很好的保暖效果,即便濕了也仍能保暖。登山時所用的毛衣式樣以簡單保暖為主,所以一般選擇圓領套頭式或高領套頭式。
保溫填充料:羽絨衣褲保暖性強,壓縮性也強,但因**而失去保溫,所以外層的面料應該能防水、防風、透氣。羽絨外套具有不同的隔間方式,單層隔間是最簡易而價廉的縫制方式,不過由於在線縫處其絕緣厚度等於零,故防寒效果並不十分理想。而雙層隔間的方式則顧及衣服全面的絕緣厚度,保溫效果好。觀察羽絨衣褲的質量及隔間方式是選擇羽絨衣褲的要點,因為無法直接觀察羽毛,只能用手去感覺,如果感覺較硬,甚至極為粗硬,則表示羽毛多而羽絨少,質量不好。還可觀察起膨脹厚度,膨脹厚度越厚就表示防寒效果越好,用手掌將蓬鬆的羽絨衣壓扁,看它復原的快慢,也可判斷質量的好壞。選擇羽絨衣時袖口最好是粘貼式的,以便於脫戴手套,也可避免手腕受冷。而拉鏈為雙層的最佳,在寒冷的高山上便於操作。
3、 防風衣褲
防風衣褲的一般材料能防風但防水高的常常透氣性差,反之透氣性好的則防水性差。而大家熟知的GORE-TEX面料不但能防風防水而且透氣性也好,它能夠兼具防水性與透氣性的關鍵在於其每個微孔的直徑只有0.2微米,聚集在材料表面上的液態水會形成分子團,其大小大概是微孔直徑的兩萬倍,因此液態的水份不能通過微孔而使GORE-TEX具有防水性。另一方面,身體蒸發出來的汗液是以氣態的水分子存在,微孔孔徑是蒸汽分子的約700倍,故蒸汽可以輕易透過微孔而蒸發於衣服外,因而使GORE-TEX具有透氣性。而GORE-TEX在使用上大多製成薄膜貼附在各種不同的高透氣性纖維製品上或夾在這種材料當中,然後再作成睡袋、帳篷、風衣褲、外套等登山裝備。而GORE-TEX製品如果被油污等弄臟了,起防水性會減弱,因此定期清洗保持清潔,洗衣時不能**,更不能在洗衣機里清洗,一般直接用刷子(軟的)輕刷局部較臟的地方。
選擇這種面料的防風衣褲時應注意幾點:
(1) 防風衣褲必須夠大,能容納較多件保溫層衣服。
(2) 必須是連帽的且最好有帽檐,頸部有松緊帶。
(3) 兜帽也須夠大,可以在內部再戴帽子。
(4) 長度要超過腰部,最好後面比前面的長一些,而雙重拉鏈可以從上下兩個方向拉開,這樣便於使用安全帶和便於操作,且拉鏈外部有可粘的保護層。
(5) 沖鋒褲的側面要有長拉鏈,且拉鏈外部有可粘的保護層。選擇吊帶褲,可以遮蓋身體的大部分,能防止冰雪粒在腰間熔化所以保暖性強,但換衣和解手時不太方便。
(6) 沖鋒褲的臀部及膝蓋處最好有附加層,因為在山上修路或休息時這兩部位與冰雪面接觸最多。
4、 帽子
根據研究,頭部的表面積占整個體表面積不到十分之一,然而在15℃時,人體所產生的熱量有三分之一是從頭部散失。在零下15℃時,即有四分之三的熱量經由頭部散失。如果在零下40℃頭部未加保護,全部的熱量從頭部散失。所以頭部的保暖防寒,在越冷的環境越應該要注意。
登山行軍時一般帶有帽檐,還配有護耳及護頸的垂折帽子。在更高海拔及較寒冷的營地帳篷內,睡覺時戴套頭露臉的保暖帽,它可以包住頭、頸部,也可以捲起來,若用睡袋朦住頭部,呼吸困難,睡眠不好。
5、 手套
手指是最難保暖的部位,因為寒冷時身體會減少四肢末端的血液流量,血液流量減少,手指的靈活度就減弱,使一般的操作變得困難,所以手套的選擇安全性非常重要。很多登山者手指凍傷的原因與自身的保暖措施和手套的質量有直接關系。
手套分拼指手套和分指手套,登山行軍時在寒冷的情況下先戴一個較薄的分指手套,在戴一個拼指手套。行軍時所戴的分指手套一般是聚酯羊毛料,不僅具有隔離空氣的效果,而且易干。而拼指的防風、防水手套是外保護層,手背部分要防水防風透氣的材料,手掌部分另加有防滑的附加層,這樣使用登山裝備時抓得更牢固更結實,手套口應蓋過沖鋒衣的袖口。
6、 襪子
登山時一般穿兩雙襪子,因為高山鞋幾乎不透氣,腳上的汗水會逐漸聚集,直到有機會脫下高山鞋為止,所以內穿聚酯纖維料的襪子,可以將汗水傳到外層的襪子,使足部保持乾爽,外層可以再穿一雙毛襪。毛襪的功能除了腳部的保暖作用外,還能相對避免登山鞋的磨腳。但是襪子穿多了,導致鞋內過緊,若腳趾不能動會阻礙血液循環,這樣不但沒能保暖,腳趾更容易凍。
登山前把備用衣服一定要帶好,特別是襪子、帽子、手套、貼身衣服等,尤其是手套,有時手指的凍傷可能直接是因為手套的質量所造成。
7、 睡袋
睡袋的保暖原理:睡袋是靠其填充物的蓬鬆,而造成一層不流動的空氣層,利用這靜止的空氣層作成一道防線,來隔開外界的冷空氣與人體所產生的熱氣,減少體熱的散失,而睡袋的絕緣保暖效果,主要取決於其絕緣層的厚度。
睡袋的型式
睡袋的型式有好幾種,但從機能和保暖上考慮「人型」是最優良的睡袋設計方式。這種人型睡袋由上至下逐漸窄小,頭部大概呈半圓形,沿著整個開口邊緣穿有細繩及扣繩器,在寒冷的情況下能收緊而只露出臉部,暖和時也能打開使用。整個開口在睡袋的一側,有長至末端的雙鏈,當氣溫回升或感到悶熱時一般打開睡袋的下面,使腳部通風。為了避免拉鏈卡到布料中,拉練側應設計有止卡布,而且拉鏈後須有管狀隔離層,避免散熱。
絕緣填充的種類
睡袋的保暖度、重量和價格主要依填料的種類和品質而定。填料中羽絨最保暖,而羽絨睡袋厚、暖、易壓縮、不變形、經久耐用。羽絨的缺點是價高且吸水,羽絨**後不蓬鬆,失去絕緣效果,毫無保暖作用。
絕緣填料的縫法
羽絨睡袋有好幾種縫法來固定羽絨,其中斜管狀縫法直接把羽絨的兩層布縫在一起,此法簡單又便宜,但熱氣會從針腳散失,不宜使用於登山。而疊瓦法是將一塊塊合縫如瓦片般交疊縫,蓋住針孔,避免熱氣從針孔散失,須縫二至三層,錯開縫線。
暖和的睡袋可烘乾手套、襪子和鞋墊等小物,但千萬不能穿著大件的濕衣物入睡,這樣在睡袋內沒有流動的熱氣,就不易暖身體。
睡袋的選擇及保養
睡袋一般標有睡袋的適用環境最低溫度指數,也就是以使用該睡袋在所標示的最低溫度環境里仍能感覺舒適為准。但影響睡袋使用溫度的因素很多,故僅供參考,這種指數是否符合個人需要,要考慮到帳篷的質量及環境的情況等。睡袋務必保持乾燥,平時應風干,不可暴曬,更不得烘乾。凡是羽絨製品,除非實在有必要,盡量避免清洗,所以睡袋的清洗要特別慎重。如果只是局部特別臟,盡量只洗局部就可以了,若平時有使用睡袋內套及睡袋外套的**慣,便只須清洗此二附件,而不必洗睡袋本身了。
8、 高山鞋
高山鞋是由內靴和外靴組成,內靴是由特殊保溫材料組成。各種品牌的高山鞋質量上選購時不太好作比較,這里主要介紹一下選購高山鞋時要注意的幾項問題:
買高山鞋的時候把登山常穿的厚襪子隨身帶好,試穿時把襪子穿上,再把鞋帶系好,可能的話背上背包行走幾分鍾,讓鞋子內部的線條符合你的腳型。
一雙和腳的鞋子應該緊緊地保護著腳跟,腳趾應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向前傾時,腳趾不會擠在一塊兒。站在一個向下傾斜的坡度上,最能測知腳趾是否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穿上厚襪子,再穿上內靴,試著腳趾往前頂,然後在腳跟後面能否**兩個手指頭,若能**大小較合適。
如果鞋太緊,會阻礙血液循環,使雙足變冷,增加凍傷的機會。太緊或太松的鞋都會把腳磨出水皰,所以高山鞋一開始就要試穿好,這種鞋不象皮鞋一樣,穿久了就合腳。高山鞋是否合腳不僅影響行軍的舒適感和速度,而且更影響雙腳的安全,尤其是在高山上。
在登山之前記得要修剪腳趾甲。
登山鞋的保養同樣重要。盡量避免在碎石坡上經常使用,下山後應解去鞋帶,用干布或刷子除去泥土等附著的雜物,使鞋的皮面保持干凈。若太臟應水洗,但不可暴曬,熱度會損傷皮質、縫線、粘膠等。而濕的登山鞋應塞以紙巾吸收水份,待乾燥後,放在陰涼乾燥處。要想使你的高山鞋耐穿而舒適,應該對鞋子要有感情,悉心保養,愛護使用。
9、 雪套
雪套的作用是在登山時防止雪粒等進入高山鞋內從而保持腳部及內靴的乾爽,從雪套與高山鞋的連接形式來分主要有三種,各種雪套的側面有拉鏈及粘布,雪套頂口有各種松緊帶。
掛式雪套:最常用、易穿戴,但是雪套與高山鞋的連接不十分牢固。
套式雪套:比較牢固,但不便於穿脫高山鞋。
聯體雪套:直接與高山鞋是聯體的,非常牢固,但不經濟,易報廢。
⑨ 去戶外高拓展,需要帶哪些東西或裝備
1. 背包:
背包客的第一裝備,否則何來背包客(hiker)的說法。背包的大小視路程遠近而定,一般在深圳周邊25升左右即可。長線旅行的話,MM需45-55升,GG需65升以上,背負系統要好,負重能力一定要強;另購買背包時一定要試好,要向店員請教背包的正確用法,否則上路時可能不能起到減輕負重,均勻負擔的作用。有關背包的選購及使用資料很多,如果有需要,以後再整理一些資料上傳。
2. 鞋子:
鞋子的重要性其實應該大於背包了,因為它最直接關繫到你的人身安全。一定要是防滑鞋或登山鞋,普通運動鞋不考慮。登山鞋最好還是要高邦的,可以保護踝骨,人在長時間徒步時踝骨很容易受傷。一雙好的靴子會在野外給你的雙腳提供多年可靠舒適的服務.如果你常去野外,花在選擇如意靴子的時間,精力和費用是非常值得的投資。有關登山鞋的資料簡直可以著一本書了。以後再做討論。
3. 外衣褲:
一定要長衣長褲,無論季節。防風、防曬、防蚊蟲……在山上亂草中行走時會很好的保護身體,最好是防水。推薦有條件的穿沖鋒衣褲或快乾衣褲。長途徒步登山千萬不可穿牛仔褲,嚴重影響兩腿的活動,而且一旦打濕就會成為你的很大的負擔;
4. 內衣褲:
貼身衣服建議不要穿全棉的,在國外登山界,全棉內衣被稱為「死人穿的衣服」,原因是在高寒地帶運動後,全棉內衣的吸汗性會凍死你的,當然對於我們不去高寒地帶的話,沒這么恐怖;
5. 護膝和護踝:
對於任何長距離的徒步都應帶上一對護膝和護踝。膝蓋的損傷很難恢復,其損害可能是終生性的;
6. 帽子:
寬檐帽比較好,不僅僅是為了遮陽,有時在山間行走時,也是為了擋避齊人高的亂草,下雨時也很管用;在高寒地帶,帽子還能夠減少你頭部的散熱;人體的熱量有相當大的比例都是從頭部散發掉的,氣溫低的時候尤其如此。
7. 手套:
在亂草中和山石中行走時有很大的保護作用,但要注意一點的是,手套會帶來的一個危險就是,會降低手的敏感度;
8. 墨鏡:
遮陽需要。但肯定會帶來視覺誤差,所以在危險路段時慎用;
9. 貼身防潮袋:
這個好像沒看到哪個功略里提到過,但個人認為是必需品。你可以選擇將錢包、證件、手機等重要物品裝入其中。這樣即使在溯溪、漂流時摔進水裡也不用擔心有損失了。
10. 毛巾:
擦汗用的,你會感覺很方便。在灰塵多的地方可打濕蒙在口鼻處,抵擋灰塵。
11. 洗漱用品:
長線行程時可將洗漱用品適當帶上。
12. 拖鞋或涼鞋:
如果裝備不特別多且重可帶上,休息時可用。當一天行程下來時,換上拖鞋是一件很FB的事情啊;
13. 防曬霜、唇膏:
戶外日光強、風大,可少量攜帶,以防烈日與口唇乾燥;
14. 帳篷:
防水指數要好,建議在1500左右或以上。不登高山的話,從實用角度來看,防風性能可不著重考慮。其實根據我的經驗,一般露營地會選擇在避風的地方,所以很多攻略上介紹要怎樣怎樣的性能,可能都用不上。注意重量。3kg以上不予以考慮,現在都是玻璃纖維撐桿的,一般在2.5kg左右;建議不要買單人的,因為雙人帳篷重不了多少,且集體活動時可幫助同組人減輕負擔,更何況,兩個人的時候還可不時去大小梅沙浪漫一把,月色海濱啊……;
15. 睡袋、防潮墊:
有帳篷就當然就需要睡袋和防潮墊了。如果以後在深圳周邊活動較多的話,適用溫度不用太低;經常去較寒冷的地方的話,適用溫度應在零度以下。如果長線有地方住的話,帶上睡袋也會有干凈衛生的作用。有些地方的小旅館臟得你不敢入宿的。
16. 頭燈或手電筒:
我們不能總是精確地計算自己的行程,當延誤行程時,我們就一定需要;十一在三峽登神女峰時,我們有幾十人(還有國內其它驢友)下山時已經天黑,頭燈起了救命的作用。如果有露營活動,頭燈或手電筒也會用上的。露營燈可以暫不考慮。
17. 雨衣:
不管長短線,我們途中碰上下雨的可能性較大,所以有一件雨衣會讓我們免去淋雨之苦。當然一次性白色塑料雨披也行(FB時可做桌布鋪在地上)。
18. 火種:
最好是防風的。如需要防水,可將火柴用蠟包上;
19. 刀具:
鋒利的多功能軍刀應該是你的首選,它的鋸子和刀有可能是你在戶外使用頻率最高;而且刀有時可能會與葯品配合使用,比如遇到了被蛇咬的情況,所以一定鋒利。如有可能,再配置一把大點的匕首會讓人比較安心些。我曾在一潛水用品店看到一把潛水匕首,心動不已,只可惜近2K的價格讓我……
20. 指南針:
在野外活動必備,具體作用就不必說了吧?但前提是你必須知道怎麼使用它。
21. 口哨:
集體出遊時,是與同伴聯系的有效工具,獨行時,緊急情況下有救命的作用。但一定要懂得正確使用,懂得一些必要溝通的方式,如求救、詢問情況等,比如說兩聲長音表示緊急情況。至少全隊要有統一的哨音規定。否則亂吹一氣不如不吹。口哨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可以發泄你的自豪感與成就感,因為你的嗓子很容易就喊啞的。我用這個用途好像還多些,呵呵。
22. 葯品:
單獨出遊適量攜帶,集體出遊時可公共購買,以免增加背包負重。主要有以下常備葯品:藿香正氣水、活絡油/紅花油、清涼油/風油精、雲南白葯(粉劑、噴劑)、息斯敏、酒精、紅黴素軟膏、綳帶+紗布、創可貼、蛇葯、感冒葯;
23. 繩索:
對於繩索,我感覺團隊出行時的必要性大過獨行。但你一定要熟悉各種結繩法。帶上30米登山繩應該足夠應付大多事情。像東西沖徒步就有可能用上(如果有嬌柔的MM在的話……);
24. 爐頭、氣罐、灶具等:
它們的好處是能讓你有口熱的吃,尤其在長線和天氣寒冷的環境下時。這樣對補充能量會有好處。走川藏線的朋友都會帶上的。但我不建議配置此類用具。原因是負重過多會讓你徒步的樂趣大大減少。當然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
25. 攝影器材:
長距離行走不建議帶三角架(但我一般會帶,哪怕累點),膠卷最好備足。數碼相機則電池要備足,最好再准備數碼相機伴侶,要不然卡上存不下的時候你就知道心痛了。
26. 通訊器材: 以備聯系;
27. 干糧和飲水: 少量攜帶,延誤行程時可用上;
28. 證件: 身份證、進關證件、護照……去特殊邊境要辦邊境證。
⑩ 夏天野外戶外工作需要什麼裝備
其實只要帶草帽,水,干糧,指南針和電話就夠了。
不過要顯得專業一點,就要有墨鏡,望遠鏡,速干套裝,戶外靴,戰術刀,防風爐,帳篷,防潮墊,登山繩索,手杖,蛇葯,防蚊水,急救包,衛星定位,充氣娃娃,向導兼挑夫。。。。。要不就一定有人說你屌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