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帽子類別 » 道袍配什麼帽子

道袍配什麼帽子

發布時間: 2022-04-14 13:08:43

㈠ 戲曲中的奸臣帶什麼帽子例如曹操

戲曲中人物的穿戴要和其身份相吻合,不能因為是奸臣,就要違背規律穿戴其他的衣帽。
在戲曲中,曹操所帶的帽子稱為「相紗」,是權利很大的官員所戴的。其他奸臣比如嚴嵩等也是這樣。

㈡ 明制道袍裡面應該穿什麼

這種搭配本來就沒有定論,一般衫子,袴,旋兒,或者褶袍,冷了就穿夾棉的,熱了可以不穿也可以穿竹衫,穿著得勁就行了

㈢ 降妖師道袍和什麼帽子配起來好看

額…電母帽

㈣ 大家的道袍都是怎麼搭配的

大家知道道袍怎麼搭配褲子配闊腿褲這個顏色是一種非常百搭又顯瘦的顏色,在冬季多以這個顏色服飾居多,這款衣服是非常干練帥氣的,也是這幾年特別流行的款式,搭配一條藏藍色闊腿褲是非常時尚帥氣的。

㈤ 道袍顏色有什麼講究

道袍有藍色、灰色、黃色、棕色,暗紅色,形制為:直領,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領綴有白色的護領,衣身左右開裾,前襟(大、小襟)兩側各接一片內擺,打褶後縫在後襟里側。

道袍是明代極其流行和典型的一種便服,在明代由於道教為國教,上自天子下至士庶無比把道袍當做日常穿著的主要服飾之一。道袍形制為:直領,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領綴有白色的護領,衣身左右開裾,前襟(大、小襟)兩側各接一片內擺,打褶後縫在後襟里側。

道袍也分為常服和法服兩大系列。常服主要有大褂和道袍。大褂袖寬一尺四寸,右腋開襟,有兩飄帶;中褂則多為對襟。道袍,又稱「得羅」,與大褂相似,袖寬一尺八寸以上,長短隨身,青、藍色,象徵天色和東方青陽之氣。

(5)道袍配什麼帽子擴展閱讀:

道袍在明代的時候非常流行。幾乎就是讀書人的「標配」,也正因為如此人們才叫這種衣服叫道袍,因為讀書人懂得的道理多。隨著流行變化,道袍的衣身長短、袖子寬窄經常變化,到明末,袍服的「大袖子」已經發展到有些誇張的地步,衣短才過膝、拱手而袖底及靴。

道袍特點:

其一是「不與俗移」,也就是說不管社會上的人穿什麼衣服,道士都保持自己的衣冠不變,這其實也是道士特立獨行的人格的表現;

其二是「不異服」,穿的都是黃帝所制之衣冠,也就是漢族服飾,不穿其他的服飾。所以道教服飾千百年來,其實變動是不大的。

㈥ 刀劍英雄仙的那個玄道藍袍配什麼帽子好看,求附圖

玄藍道袍 好看

㈦ 道士的帽子是什麼樣的

道教服飾,指道教徒的衣著穿戴,屬於漢族傳統服飾體系。又稱「法服」、「道服」、「道裝」等。可以分為道巾、道冠、道袍、鞋襪、佩飾等五個部分。

一、什麼是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為木製,近世也有塑料製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為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等五種。

二、各種道冠

1、黃冠:又稱「月牙冠」或「堰月冠」,俗稱「冠子」。月牙狀,下沿有相對兩孔,穿過木簪,可以別在發髻上面。這是全真派道士常用的道冠,冠巾拜師之後即可戴此。冠頂兩端,各刻一道指甲掐痕。傳說全真祖師丘處機掌教之時,元代皇帝曾賜給他一塊金子和一塊玉石,要他戴在頭上,丘處機當即運用道家內功,調動體內二味真火,在手心把金子揉捏成月牙冠,又把玉石掐捏成簪子,用指甲掐著戴在頭上,驚得皇帝目瞪口呆,丘處機從此成為掐金斷玉的金玉兩行的祖師爺。後來的全真弟子為了紀念丘處機,就在黃冠上留下這兩道印痕。

2、五嶽冠:又稱「五嶽真形冠」或「五嶽靈圖冠」。覆斗形,上刻「五嶽真形圖」。受過三壇大戒的道士,方可戴用。

3、星冠:又稱「五斗冠」。覆斗形,上刻東西南北中五方斗宿圖案。道士拜斗時戴用此冠。

4、蓮花冠:又稱「上清冠」。狀似蓮花式畫頂插有如意頭。做道場時,高功戴用此冠。

5、五老冠:乃圍戴頭部之冠。無頂,蓮瓣形,五片蓮瓣上繪有「五方五老」的神像。兩邊垂有兩條劍頭長帶,上有神像圖案或「太乙救苦天尊」字樣。一般在做施食道場時,高功戴用此冠。

㈧ 天師府剛傳度的弟子穿什麼衣服,戴什麼帽子什麼顏色呢

穿便裝,外面再穿件道袍,如果自己有薄的道服也可以,請不要穿5分褲7分褲,褲子穿黑色

㈨ 道袍的儒生道袍

道袍是明代極其流行和典型的一種便服,在明代,上自天子下至士庶無比把道袍當做日常穿著的主要服飾之一。道袍形制為:直領,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領綴有白色的護領,衣身左右開裾,前襟(大、小襟)兩側各接一片內擺,打褶後縫在後襟里側。
隨著流行變化,道袍的衣身長短、袖子寬窄經常變化,到明末,袍服的「大袖子」已經發展到有些誇張的地步,衣短才過膝、拱手而袖底及靴。 形制為通裁製(上下通直,不別衣裳),交領,右衽,長袍,多大袖,也有琵琶袖。
領子常鑲白色或素色護領,收袖口,以系帶系結,衣身兩側開叉,從外襟左側和內襟的右側開叉處分別接出一片布,打三道褶或不打褶,納入後襟至中脊處,謂之「暗擺」。穿著時可配宮絛,大帶。
則謂之道袍,又曰直掇。---王世貞(明中後期人物)
可知道袍在明代中後期與直掇同是一物。
是士人燕居便服,多以宮絛束腰,也可不束。 明朝嘉靖年間王世貞在《觚不觚錄》說:
褶袴戎服也,其短袖或無袖,而衣中斷,其下有橫褶,而下腹豎褶之。若袖長則為曳撒,腰中間斷以一線道橫之,則謂之程子衣。無線導者,則謂之道袍,又曰直掇。此三者,
燕居之所常用也。邇年以來,忽謂程子衣道袍,皆過簡。而士大夫晏會,必以曳撒,是以戎服為盛,而雅服為輕,吾未之從也。
明代《觚不觚錄》中所述「褶袴」,據明代人何孟春的《余冬序錄》講過:元世祖起自朔漠以有天下,悉以胡俗變易中國之制。士庶咸辮發推髻,深檐胡帽。衣服則為袴褶窄袖...... 可以證明元朝的「袴褶」是胡服,據王世貞的記載,此服在明朝時期出現三種分支——道袍、程子衣、曳撒。
而《觚不觚錄》中——【褶戎服也】一句,應為「戎裝、軍服」,並非「胡服」之意思。因為戎服在古漢語中有戎裝、軍服的含義,假如王世貞想表達【曳撒是胡服、蒙古服的次生】的話,大可以直接說【褶胡服也】,不必採用【戎服】這一十分容易導致歧義的名詞。且【必以曳撒,是以戎服為盛,而雅服為輕,吾未之從也】一句,以「雅服」對應「戎服」,很明顯是「以文對武」,痛斥文人穿武將服飾,不合身份。
不過筆者在唐朝人顏師古的《急就篇注》中發現了胡人也有名叫「褶」的服飾,其文如下:【褶,謂重衣之最在上者也,其形若袍,短身而廣袖,可見胡人和漢人一樣有「褶,不過胡人的褶是「左衽」,不同於漢服交領右衽的基本特徵,故其和曳撒無關。
結論
1、判斷道袍源自胡服。依據:不是褶袴戎服也」這幾個字確定的,而是明代何孟春(1474年-1536年)說褶袴是胡服,結合同樣為明代的王世貞(1526年-1590年)的話推測道袍可能為胡服,所以蒙元時代產生的褶袴,至明朝而變程子衣、曳撒和道袍。
2、判斷道袍為自我發展而來。依據:周武王創褶,直至明朝才演變成道袍、程子衣、曳撒,華夏衣冠千餘年一脈相承。其中道袍的褶子符合東漢白虎觀經學會議之資料匯編《白虎通》中記載的「腰中辟積」;同時也符合宋代理學家所說的「下施橫襕為裳,腰間有辟積」的觀點,以上兩點遠在元代之前,而胡服有褶,卻多為左衽服飾,漢服之褶與胡服之褶,同名而異物。同時在明代以前也並無和道袍有關的任何出土實物、畫像以及文字記載。「褶袴戎服也」這個說法,也是在明代中後期產生的,可見說道袍源自胡服,可能為後人為達某種目的而進行的牽強嫁接。
明代《金瓶梅詞話》第三十回:「翟管家出來,穿著涼鞋浄襪,絲絹道袍。」
明代馮夢龍所著 《喻世明言》第一卷:「那典鋪正在蔣家對門,因此經過。你道怎生打扮?頭上帶一頂蘇樣的百柱鬃帽,身上穿一件魚肚白的湖紗道袍,又恰好與蔣興哥平昔穿著相像。」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身穿一件青布厚棉道袍,腳下踏著暖鞋。」參見「道衣」。
《石點頭》第四回描寫道:「方氏正倚著門屏邪視,只見一個後生,撇地經過。頭戴時新密結不長不短鬢帽,身穿秋香夾軟紗道袍,腳穿玄色淺面靴頭鞋,白綾襪上,罩著水綠縐紗夾襖,並桃紅縐紗褲子。手中拿一柄上赤真金川扇,掛著蜜蠟金扇墜,手指上亮晃晃露著金戒指。」《雲間據目抄卷二·記風俗·服飾部分》:「布袍乃儒家常服,邇年鄙為寒酸。貧者必用?絹色衣,謂之薄華麗。而惡少且從典肆中,覓舊段舊服,翻改新制,與豪華公子列坐,亦一奇也。春元必穿大紅履。儒童年少者,必穿淺紅道袍。上海生員,冬必服絨道袍,暑必用騌巾綠傘。雖貧如思丹,亦不能免。更多收十斛麥,則羢衣巾蓋,益加盛矣。余最貧,最上儉朴,年來亦強服色衣,乃知習俗移人,賢者不免。 道教產生之初,道衣曾以氅(鶖鳥羽毛)拈絨,然後編織而成,稱鶴氅。其製法早見於漢武帝時方士欒大穿著的
羽衣,無袖披用,展如鳥翼,取神仙飛升之意。南朝宋代陸修靜定道服有披、褐兩種。披即披風類衣物,如講法師披於肩背的霞帔(綉雲霞花紋的短披風,已於元代之後消失),褐即今所說的道袍。
傳說在清政府的剃發易服中,有一條是儒從而道釋不從,就是說普通百姓要隨滿族人的習俗剃發並著滿族服飾,而和尚道士可以不變,依然穿明朝時的服飾,所以有人就認為現在的僧袍和道袍都是漢族服飾的延續
在明末山河破碎之際,道教作為漢衣冠的保留者,滿清異族並沒有放過之,下剃發易服令後,曾一度逼迫道士也需剃光頭,否則還俗,還要燒毀宮觀,後來龍門派的王常月祖師,為保護教眾,延續道門,這才不得已穿上了混元巾、對襟馬褂以表示接受滿人的奴役,才延續了道教的教團組織和發服制度。直到今日,混元巾、對襟馬褂這兩種服飾,仍然穿著於國內外眾多道人的身上。但是,雖說混元巾出現在清代,究其制度仍舊屬於漢族道教的九巾之類,而對襟馬褂作為清代以後道士的常服,則帶有明顯的滿清遺風,猶如曾經風靡一時的「唐裝」。然而,在道教戒律中規定,誦經法事不得穿這種馬褂常服進入殿堂,必須穿著交領右衽的大褂,才符合道教道士要體現出的威儀氣度,這種教規恰恰與佛教相反(和尚要穿著袈裟誦念作法),正好反映出兩種宗教從服飾文化上所體現出的不同的民族血緣,所以,不能因為道教有把異族服飾當做常服來穿,就把道士說成是滿族服飾的延續者,這對於漢族道教來說,就是利用那一段民族屈辱歷史所進行的污辱,等同於讓中國人耳聞日本右翼大聲宣耀曾經侵佔奴役中國的歷史。
道教產生之初,道衣曾以氅(鶖鳥羽毛)拈絨,然後編織而成,稱鶴氅。其製法早見於漢武帝時方士欒大穿著的
羽衣,無袖披用,展如鳥翼,取神仙飛升之意。南朝宋代陸修靜定道服有披、褐兩種。披即披風類衣物,如講法師披於肩背的霞帔(綉雲霞花紋的短披風,已於元代之後消失),褐即今所說的道袍。
在清政府的剃發易服中,有一條是儒從而道釋不從,就是說和尚道士可以不變,依然穿明朝時的服飾。
近代沿襲的道衣主要有:
①大褂,即長衫。藍色,袖長隨身,袖寬1尺4寸。
②道袍。藍色,採取傳統袍的款式,且有內擺,袖長隨身,袖寬2尺4寸或1尺8寸。
③戒衣。受戒時穿的衣服。黃色黑邊,袖長隨身,袖寬2尺4寸。
④對襟綉花洞衣。著道衣時下配燈籠褲,或穿其他褲加裹腿。

㈩ 道袍顏色的講究

道袍有藍色、灰色、黃色、棕色,暗紅色,形制為:直領,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領綴有白色的護領,衣身左右開裾,前襟(大、小襟)兩側各接一片內擺,打褶後縫在後襟里側。

道袍是明代極其流行和典型的一種便服,在明代由於道教為國教,上自天子下至士庶無比把道袍當做日常穿著的主要服飾之一。道袍形制為:直領,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領綴有白色的護領,衣身左右開裾,前襟(大、小襟)兩側各接一片內擺,打褶後縫在後襟里側。

道袍也分為常服和法服兩大系列。常服主要有大褂和道袍。大褂袖寬一尺四寸,右腋開襟,有兩飄帶;中褂則多為對襟。道袍,又稱「得羅」,與大褂相似,袖寬一尺八寸以上,長短隨身,青、藍色,象徵天色和東方青陽之氣。

(10)道袍配什麼帽子擴展閱讀:

道袍在明代的時候非常流行。幾乎就是讀書人的「標配」,也正因為如此人們才叫這種衣服叫道袍,因為讀書人懂得的道理多。隨著流行變化,道袍的衣身長短、袖子寬窄經常變化,到明末,袍服的「大袖子」已經發展到有些誇張的地步,衣短才過膝、拱手而袖底及靴。

道袍特點:

其一是「不與俗移」,也就是說不管社會上的人穿什麼衣服,道士都保持自己的衣冠不變,這其實也是道士特立獨行的人格的表現;

其二是「不異服」,穿的都是黃帝所制之衣冠,也就是漢族服飾,不穿其他的服飾。所以道教服飾千百年來,其實變動是不大的。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1227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1274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904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1412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682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605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564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1159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471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