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帽子類別 » 大王的大帽子怎麼寫

大王的大帽子怎麼寫

發布時間: 2022-04-15 13:52:04

『壹』 古代大王戴的帽子長什麼樣

古代大王戴的帽子長著是什麼樣?很多樣子。

『貳』 2016學年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語文檢測測試題的作文怎麼寫要求500字。求大師快一點,急急急!!!

一天,小白兔在森林中散步,遇到了大灰狼,大灰狼二話沒說抓住小白兔就打,小白兔問「你為什麼打我?」,大灰狼邊打邊說「我叫你不戴帽子,我叫你不戴帽子」。

第二天,小白兔戴著帽子在森林中散步,遇到了大灰狼,大灰狼二話沒說又抓住小白兔就打,小白兔問「我戴了帽子你為什麼還要打我?」,大灰狼邊打邊說「我叫你戴帽子,我叫你戴帽子」。

挨完打的小白兔,想想這樣下去可不是辦法,於是跑到老虎大王面前告狀「大王,大王,大灰狼欺負我,我戴帽子他打我,我不戴帽子他還打我」。

老虎大王聽了小白兔的哭訴後,說「知道了,我會和大灰狼談談的」。

小白兔走後,老虎大王叫來了大灰狼「你為什麼要打小白兔」

大灰狼「不為什麼就想打他」

老虎大王「你想打他也要找一個好點的借口嘛,比如你讓他給你去找個妞,他找個漂亮的來了,你就說你要丑的。他找個丑的來了,你說你要漂亮的。這樣再打也不遲嘛」

大灰狼「…………」

老虎大王「再或者你讓他給你去找個美女,他找來胖的你說要瘦的,他找來瘦的你說你要胖的,不就有理由打他了嗎。」

大灰狼連連稱是,但沒想到老虎大王和大灰狼的這段對話被門外的小白兔聽到了。

第三天,小白兔在森林裡散步,遇到了大灰狼。

大灰狼「小白兔,去給我找個妞」

小白兔「你是想要漂亮的還是丑的?」

大灰狼想「咦,他怎麼知道我想干什麼」於是又說「算了算了,你去給我找個美女來」

小白兔「你想要個胖的還是瘦的?」

大灰狼抓耳撓腮原地踱了二圈,抓起小白兔就打「我叫你不戴帽子,我叫你不戴帽。

『叄』 古文「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怎麼翻譯

原文:

相如因持譬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此句翻譯應該是:

藺相如於是捧著璧退了幾步站住,背靠著柱子,怒發豎立,像要把帽子頂起來。他對秦王說:"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議,都說:'秦國貪婪,依仗它強大,想用空話來求和氏璧,補償給趙國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給秦國和氏璧。但是我認為平民之間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騙,何況是大國之間的交往呢!

『肆』 初三語文講解(人教版)

陳涉世家(白話)
陳勝是陽城縣人,表字叫涉。吳廣是陽夏縣人,表字叫叔。陳勝年輕的時候,曾經跟別人一道被僱傭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邊高地(休息),悵然地嘆息了好長時間以後,對同伴們說:「有朝一日有誰富貴了,可別忘記咱窮哥兒們。」洞伴們笑著回答他:「你給人家耕地當牛馬,哪裡談得上富貴啊!」陳勝長嘆一聲,說:「燕雀怎麼能知道鴻鴿的
凌雲壯志啊!」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徵召窮苦的平民900人去戍守漁陽,臨時駐扎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被編進這支隊伍,並擔任小隊長。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了期限。誤了期限,按秦王朝的軍法,就要殺頭。陳勝、吳廣在一起商量,說:「如今逃跑(抓了回來)也是死,起來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為恢復楚國而死,這樣好吧?」陳勝說:「全國人民長期受秦王朝壓迫,痛苦不堪。我聽說二世是(秦始皇的周。兒子,不該立為國君,該立的是太子扶蘇。扶蘇因為多次諫勸始皇的緣故,始是派他到邊疆去帶兵。最近傳聞說,並不為什麼罪名,二世就將他殺害。老百姓大多聽說他很賢明,卻不知道他已經死了。項燕擔任楚國將領的時候,(曾)多次立功,又愛護士卒,楚國人很愛憐他,有人認為他戰死了,有人認為逃走了。如今假使我們這些人冒充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向全國發出號召,應當有很多人來響應的。」吳廣認為(這個見解很正確。(二人)於是去算卦。那算卦的人知道他倆的意圖,說:「你們的事都能辦成,能建功立業。不過你們還是去問問鬼神吧!」陳勝、吳廣很高興,(又)捉摸這「問問鬼神」的意思,終於悟出:「這是教我們先在眾人中樹立威信啊。」於是用硃砂在調條上寫了「陳勝王」三個字,再把綢條塞進入家網起來的一條魚肚子里,士兵買魚回來烹食,發現了魚肚子里的綢條,本來已經覺得奇怪了。(陳勝)又暗地裡派吳廣潛藏在駐地附近被草樹包圍著的詞堂里,天黑以後點上燈籠(裝鬼人),裝作狐狸的聲音,向(士兵們)喊道:「大楚復興,陳勝為王。」士兵們一整夜既驚且伯。第二天,大家到處談論這件事,都指指點點的,互相示意的看著陳勝。
吳廣平時很關心周圍的人,士兵們大多願意為他出力。(那天,)(兩個)軍官喝醉了,吳廣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們起火,讓他們責罰他,藉此來激怒士兵群眾。那軍官果然鞭打了吳廣。(眾士兵憤憤不平,)軍官(剛)拔出劍來威嚇(士兵),吳廣一躍而起,奪過劍來殺死了他。陳勝協助吳廣,一同殺了兩個軍官。陳勝把眾戍卒召集起來,宣布號令,說:「各位(在這里)遇到大雨,都超過了規定到達漁陽的期限。過期到達就要殺頭。就算僥幸不殺頭,而戍守邊塞的八十個中也得死去六七個。再說,大丈夫不死則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業啊。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眾戍卒齊聲應道:「一定聽從您的號令。」於是冒充是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為的是順從百姓的願望。大家露出右臂叫乍為義軍的標志),打出大楚旗號。又築了一座高台,舉行誓師儀式,用那兩個軍官的頭祭掃天地。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任都尉。起義軍(首先)進攻大澤鄉,佔領該鄉後接著進攻該縣。攻克新縣後,就派符離人葛嬰帶兵攻取新縣以東的地方。(陳勝自率主力)攻打任、銑挪、苦、拓、樵等縣,都拿下來了。~路上收編人馬,等打到陳縣的時候,已有戰車六七百輛,馬1000多匹,士卒幾萬人。進攻陳縣時,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帶兵在礁門中應戰。起義軍(一時)不能戰勝,(不久)守丞被人殺死,大軍才進入陳縣。幾天後,陳勝召集當地的鄉官和有聲望的入共同商討大事。這些人異口同聲地說:「將軍您親自披甲上陣,手拿武器,討伐殘暴無道的秦國,恢復楚國的社稷,論功應當稱王。」於是陳勝被擁戴稱王,宣稱要重建楚國。這時,各郡縣受秦朝官吏壓迫的人都紛紛起事,懲辦當地的長官,把他們殺死,來響應陳勝的號召。

唐雎不辱使命

秦始皇派人對安陵君說:我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可要答應我!安陵君說:大王結予恩惠,用大的交換小的,很好;雖然如此,但我從先王那裡接受了封地,願意始終守衛它,不敢交換!秦王不高興。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不聽從我,為什麼呢?況且秦國滅亡韓國和魏國,然而安陵君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當作忠厚老實的人,所以不加註意。現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領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願,難道不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裡接受了封地並且保衛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難道僅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換嗎?
秦王氣勢洶洶的發怒了,對唐雎說:您也曾聽說過天子發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怒,使百萬屍體倒下,使血流千里。唐雎說:大王曾經聽說過普通平民發怒嗎?秦王說:普通平民發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赤著腳,用頭撞地罷了。唐雎說:這是見識淺薄的人發怒,不是有膽識的人發怒。從前,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光芒沖擊了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般白色的雲氣穿過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突然撲擊到宮殿上。這三個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膽識的人,心裡的怒氣還沒發作,禍福的徵兆就從天上降下來了,現在,專諸、聶政、要離同我一起將要成為四個人了。如果有志氣的人一定發怒,就要使兩個人的屍體倒下,使血只流五步遠,全國人民都是要穿孝服,今天就是這樣。於是拔出寶劍站立起來。
秦王的臉色馬上變軟和了,長跪著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為什麼要這樣呢!我明白了:為什麼韓國、魏國滅亡,然而安陵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卻倖存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隆中對
諸葛亮親自耕種田地,喜愛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與管仲、樂毅相比,當時的人沒有誰承認這一點。只有博陵崔州平,穎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說是確實這樣。
當時劉備駐軍在新野。徐庶拜見劉備,劉備很器重他,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是卧龍啊,將軍可願意見他嗎?」劉備說:「您和他一起來吧。」徐庶說:「這個人只能到他那裡去拜訪,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門來,您應當屈身去拜訪他。」
於是劉備就去拜訪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見到。劉備於是叫旁邊的人避開,說:「漢朝的天下崩潰,奸臣竊取了政權,皇上逃難出奔。我沒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張大義,但是自己的智謀淺短、辦法很少,終於因此失敗,造成今天這個局面。但是我的志向還沒有罷休,您說該採取怎樣的計策呢?」
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權以來,各地豪傑紛紛起兵,占據幾個州郡的數不勝數。曹操與袁紹相比,名聲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夠戰勝袁紹,從弱小變為強大,不僅是時機好,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現在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挾制皇帝來號令諸侯,這的確不能與他較量。孫權占據江東,已經歷了三代,地勢險要,民眾歸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孫權這方面可以以他為外援,而不可謀取他。荊州的北面控制漢、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得到,東面連接吳郡和會稽郡,西邊連通巴、蜀二郡,這是兵家必爭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劉表不能守住,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來資助將軍的,將軍難道沒有佔領的意思嗎?益州有險要的關塞,有廣闊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饒,形勢險固的地方,漢高祖憑著這個地方而成就帝王業績的。益州牧劉玲昏庸懦弱,張魯在北面占據漢中,人民興旺富裕、國家強盛,但他不知道愛惜人民。有智謀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賢明的君主。將軍您既然是漢朝皇帝的後代,威信和義氣聞名於天下,廣泛地羅致英雄,想得到賢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據了荊州、益州,憑借兩州險要的地勢,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撫各族,對外跟孫權結成聯盟,對內改善國家政治;天下形勢如果發生了變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將軍率領荊州的軍隊向南陽、洛陽進軍,將軍您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出擊秦川,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籃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來歡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這樣,那麼漢朝的政權就可以復興了。」
劉備說:「好!」從此同諸葛亮的情誼一天天地深厚了。
關羽、張飛等人不高興了,劉備勸解他們說:「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一樣。希望你們不要再說什麼了。」關羽、張飛才平靜下來。

出師表

先帝開創的事業沒有完成一半,卻中途去世了。現在天下分裂成三個國家。蜀漢民力睏乏,這實在是危急存亡的時候啊。然而朝中官員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誠有志的將士在外面捨生忘死,是因為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報恩啊。實在應該廣泛地聽取意見,發揚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抱負的人們的志氣,不應該隨便看輕自己,說一些不恰當的話,以致堵塞人們忠言勸諫的道路啊!
皇宮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國家的官員;升降官吏,評論人物,不應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異。如果有作姦邪事情、犯科條法令,或做了好事對國家有貢獻的,都應該交給主管的官員判定他們受罰或者受賞,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內外刑賞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費禕、董允等人,這些都是善良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思慮都忠誠純正,所以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留給陛下。我以為宮廷中的事情,無論大小,都拿來跟他們商量,然後實行,就一定能夠補救缺點,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將軍向寵,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曉軍事,過去任用他的時候,先帝稱贊他能幹,所以大家商議推舉他做中部督。我認為軍營中的事情,都拿來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夠使軍中團結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旺發達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傾覆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和我談論這些事情,沒有不對桓、靈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遺憾的。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優秀、以死報國的大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這樣漢朝的興隆便為時不遠了。
我本來是個平民,在南陽親自種地,只希望在亂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並不想在諸侯中做官揚名。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見識淺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來探望我,向我詢問當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緒激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後來遇到挫折,在軍事上失敗的時候接受重任,在危難緊迫的關頭奉命出使,從那時到現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辦事謹慎,所以臨終的時候,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我。我接受命令以來,早晚憂慮嘆息,唯恐託付給我的大事做得沒有成效,而有損於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不長莊稼的荒涼地方。現在南方的叛亂已經平定,武器裝備已經充足,應該勉勵三軍,率領他們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夠奉獻平庸的才能,去鏟除那些姦邪凶惡的敵人,振興漢朝,遷回舊都洛陽。這是我報答先帝、忠於陛下的職責。至於考慮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無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誠的勸諫,那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把討伐曹魏興復漢室的任務交付給我,如果不能實現,就治我的罪,來告慰先帝在天之靈。如果沒有發揚聖德的忠言,就應當責罰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職,指明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該自行謀劃,征詢治國的良策,認識、採納正確的言論,深切追念先帝的遺命。我接受您的恩澤,心中非常激動。
現在我就要遠離陛下了,面對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淚水,也不知說了些什麼。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 塞下曲〉
帶「鳥」字的詩句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唐杜甫《獨步江畔尋芳》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宋·徐俯《春遊湖》
獨憐幽草岸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宋·徐元傑《湖上》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宋·王令《送春》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唐·杜甫《旅夜書懷》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宋·晏殊《浣溪沙》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宋·辛棄疾《西江月》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唐·杜甫《絕句四首》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唐·王維《觀獵》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宋·張志和《漁歌子》
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元·馬致遠《秋思》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唐·劉長卿《送上人》
獨立衡門春雨細,白雞飛上樹枝啼。——宋·葉紹翁《西溪》
②帶「鳥」字的詩句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唐·王維《鳥鳴澗》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唐·孟浩然《春曉》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唐·柳宗元《江雪》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唐·賈島《題李凝幽居》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古詩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唐·杜甫《春望》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唐·韋庄《台城》
芳草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李華《春行即興》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唐·杜甫《望岳》
白發悲花落,青雲羨鳥飛。——唐·岑參《寄左省杜拾遺》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鶴《春宮怨》

『伍』 誰可以幫我翻譯莊子說劍

說劍……是這一段吧,先是原文

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餘下,日夜相擊於前,死傷者歲百餘人,好之不厭。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左右曰:「莊子當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賜周千金?」太子曰:「聞夫子明聖,謹奉千金以幣從者。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莊子曰:「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唯劍士也。」莊子曰:「諾。周善為劍。」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劍士,皆蓬頭突髻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王乃說之。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莊子曰:「請治劍服。」治劍服三日,乃見太子。太子乃與見王,王脫白刃待之。
莊子入殿門不趨,見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曰:「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王曰:「子之劍何能禁制?」曰:「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悅之,曰:「天下無敵矣!」
莊子曰:「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願得試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設戲請夫子。」王乃校劍士七日,死傷者六十餘人,得五六人,使奉劍於殿下,乃召莊子。王曰:「今日試使士敦劍。」莊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長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後試。」
王曰:「願聞三劍。」曰:「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王曰:「天子之劍何如?」曰:「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齊岱為鍔,晉魏為脊,周宋為鐔,韓魏為夾;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秋,行以秋冬。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上決浮雲,下絕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劍也。」文王芒然自失,曰:「諸侯之劍何如?」曰: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以賢良士為脊,以忠聖士為鐔,以豪傑士為夾。此劍,直之亦無前,舉之亦無上,案之亦無下,運之亦無旁;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此諸侯之劍也。」王曰:「庶人之劍何如?」曰:「庶人之劍,蓬頭突髻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相擊於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此庶人之劍,無異於斗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於國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薄之。」
王乃牽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環之。莊子曰:「大王安坐定氣,劍事已畢奏矣。」於是文王不出宮三月,劍士皆服斃自處也。

試譯如下:
當年趙文王喜好劍術,劍士蜂擁而至作食客有三千多人,在趙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試劍術,死傷的劍客每年都有百餘人,而趙文王喜好擊劍從來不曾滿足。像這樣過了三年,國力日益衰退,各國諸侯都在謀劃怎樣攻打趙國。太子悝十分擔憂,召來左右近侍說:「誰能夠說服趙王的心意,停止比試劍術,贈予他千金。」左右近侍說:「只有莊子能夠擔當此任。」
太子於是派人攜帶千金厚禮贈送給莊子。莊子不接受,跟隨使者一起,前往拜見太子說:「太子有什麼見教,賜給我千金的厚禮?」太子說:「聽說先生通達賢明,奉上千金用以犒賞。先生不願接受,我還有什麼可說的!」莊子說:「聽說太子想要用我,想要斷絕趙王對劍術的愛好。假如我進言游說趙王卻違背了趙王的心意,對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願。那也就一定會遭受刑戮而死去,我還哪裡用得著這些贈禮呢?假如我對上能說服趙王,對下能符合太子的心願,在趙國還有什麼所求得不到呢?」太子說:「是這樣。但父王的心目中,只有擊劍的人。」莊子說:「好的,我也善於運用劍術。」太子說:「不過父王所見到的擊劍人,全都頭發蓬亂、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纓粗實,衣服緊身,瞪大眼睛而且氣喘語塞,大王竟喜歡見到這樣打扮的人。如今先生一定是穿儒服去會見趙王,事情一定會弄糟。」莊子說:「請讓我准備劍士的服裝。」三天以後劍士的服裝裁製完畢,於是面見太子。太子就跟莊子一道拜見趙王,趙王解下利劍等待著莊子。
莊子不急不忙地進入殿內,見到趙王也不行跪拜之禮。趙王說:「你想用什麼話來開導我,而且讓太子先作引薦。」莊子說:「我聽說大王喜好劍術,特地用劍術來參見大王。」趙王說:「你的劍術怎樣能遏阻劍手、戰勝對方呢?」莊子說:「我的劍術,十步之內可殺一人,行走千里也不會受人阻留。」趙王聽了大喜,說:「天下沒有誰是你的對手了!」
莊子說:「擊劍的要領是,有意把弱點顯露給對方,再用有機可乘之處引誘對方,後於對手發起攻擊,同時要搶先擊中對手。希望有機會能試試我的劍法。」趙王說:「先生暫回館舍休息等待通知,我將安排好擊劍比武的盛會再請先生出面比武。」趙王於是用七天時間讓劍士們比武較量,死傷六十多人,從中挑選出五六人,讓他們拿著劍在殿堂下等候,這才召見莊子。趙王說:「今天可讓劍士們跟先生比試劍術了。」莊子說:「我已經盼望很久了。」趙王說:「先生所習慣使用的寶劍,長短怎麼樣?」莊子說:「我的劍術長短都適應。不過我有三種劍,任憑大王選用,請讓我先作些說明然後再行比試。」
趙王說:「願意聽聽你介紹三種劍。」莊子說:「有天子之劍,有諸侯之劍,有百姓之劍。」趙王說:「天子之劍怎麼樣?」莊子說:「天子之劍,拿燕溪的石城山做劍尖,拿齊國的泰山做劍刃,拿晉國和衛國做劍脊,拿周王畿和宋國做劍環,拿韓國和魏國做劍柄;用中原以外的四境來包紮,用四季來圍裹,用渤海來纏繞,用恆山來做系帶;靠五行來統馭,靠刑律和德教來論斷;遵循陰陽的變化而進退,遵循春秋的時令而持延,遵循秋冬的到來而運行。這種劍,向前直刺一無阻擋,高高舉起無物在上,按劍向下所向披靡,揮動起來旁若無物,向上割裂浮雲,向下斬斷地紀。這種劍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諸侯,使天下人全都歸服。這就是天子之劍。」趙文王聽了茫然若有所失,說:「諸侯之劍怎麼樣?」莊子說:「諸侯之劍,拿智勇之士做劍尖,拿清廉之士做劍刃,拿賢良之士做劍脊,拿忠誠聖明之士做劍環,拿豪傑之士做劍柄。這種劍,向前直刺也一無阻擋,高高舉起也無物在上,按劍向下也所向披靡,揮動起來也旁若無物;對上效法於天而順應日月星辰,對下取法於地而順應四時序列,居中則順和民意而安定四方。這種劍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內,沒有不歸服而聽從國君號令的。這就是諸侯之劍。」趙王說:「百姓之劍又怎麼樣呢?」莊子說:「百姓之劍,全都頭發蓬亂、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纓粗實,衣服緊身,瞪大眼睛而且氣喘語塞。相互在人前爭斗刺殺,上能斬斷脖頸,下能剖裂肝肺,這就是百姓之劍,跟斗雞沒有什麼不同,一旦命盡氣絕,對於國事就什麼用處也沒有。如今大王擁有奪取天下的地位卻喜好百姓之劍,我認為大王應當鄙薄這種做法。」
趙文王於是牽著莊子來到殿上。廚師獻上食物,趙王慚愧地繞了座席三圈。莊子說:「大王安坐下來平靜心神,有關劍術之事我已啟奏完畢。」於是趙文王三月不出宮門,劍士們都在自己的住處自刎而死。

『陸』 節選自《晏子春秋》,翻譯 在線等,謝謝哪個幫下忙。

晏子出使晉國,到中牟,看見一個戴著破舊的帽子,翻穿著皮衣,背著(一捆)柴草在路邊休息的人,(晏子)認為(這個人)是君子,(就)叫人去問他說:「您是干什麼的呢?」 (那個人)回答說:「我是越石父。」晏子問:「為什麼到這里來呢?」(越石父)說:「我到中牟來做人家奴僕,(如果)見到(齊國的)使者,(我就)准備回(齊國)去。」晏子問:「為什麼來做奴僕呢?」(越石父)回答說: 「我不能避免自身的飢寒交迫,因此做了人家的奴僕。」晏子問:「做奴僕有多長時間了?」越石父回答說:「三年了。」晏子問:「可以(用錢把你)贖回去嗎?」越石父說:「可以。」(晏子)就解下在左邊拉車的馬,用來贖出越石父,讓 (越石父)坐在自己的車上一同回齊國。
車到了(晏子)居室時,晏子不(與越石父)告別(就)進了屋,越石父很生氣,要求 (同晏子)絕交。晏子派人回答他說:「我不曾同您有什麼交往,您做了三年奴僕,我今天才見到,把您贖了出來,我對您還不算可以嗎?您為什麼突然(就要)同我絕交呢?」越石父回答說:「我聽說,賢士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會蒙受委屈,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會心情舒暢,因此,這就是君子(奉行的)不因對別人有功就輕視人家,也不因別人對自己有功就自己貶低自己的道理。我在人家做了三年奴僕,卻沒有什麼人了解我。今天您把我贖了出來,我以為您是了解我的。剛才,您坐車的時候,不向我打招呼(自己先上了車),我以為您是忘記了(禮節);現在又不(跟我)告別(就獨自)進屋去了,這跟把我當奴僕看待的人是一樣的。我還將做奴僕,請您把我賣給世人吧。」
晏子(從屋裡)走出來,請(越石父)來相見。說:「剛才,我只見到您的外貌,而現在看到了您的內心。我聽說,反省言行的人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體察實情的人不會譏笑人家的言辭,我能夠因為言辭(不當)而不被你嫌棄嗎?我真心實意地改正錯誤。」於是,晏子讓人灑掃(廳堂),重新安排席位,(向越石父)敬酒,很禮貌地對待越石父。越石父說:「您對我以禮相待,我真不敢當啊!」 於是,晏子把越石父當做上等客人。

故事原文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 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倒裝句)?」左右對曰:「 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 何為者也?』對曰『 齊人也。』王曰『 何坐(倒裝句)?』曰:『 坐盜 。』 」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其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 縛者曷為者也(倒裝句)?」對曰:「 齊人也,坐盜 。」王視晏子曰:「 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 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 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翻譯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手下的人說:「晏嬰是齊國善於辭令的人,現在他將要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說:「當他來的時候,請允許我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他)是干什麼的?』(我就) 回答說:『(他)是齊國人。』大王(再)問:『犯了什 么罪?』(我)回答說:『(他)犯了偷竊罪。』」 晏子出使楚國。楚國人(想侮辱他,)因為他身材矮小,楚國人就在城門旁邊特意開了一個小門,請晏子從小門中進去。晏子說:「只有出使狗國的人,才從狗洞中進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國,應該不是從此門中入城吧。」楚國人只好改道請晏子從大門中進去。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恐怕是沒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說:「齊國首都臨淄有七千多戶人家,展開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揮灑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樣,肩挨著肩,腳跟著腳,怎麼能說齊國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這樣,為什麼派你這樣一個人來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對象,賢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賢明的國君,無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無能的國君,我是最無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國了。」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名公差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被綁著的人是干什麼的?』(公差)回答 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著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了席位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生長在淮河以北就叫枳,只有葉子相似,它們的果實的味道卻不同。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水土條件不相同啊。現在這個人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起來了,莫非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於偷盜嗎?」楚王笑著說:「聖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文章出處
選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下》。(《諸子集成》本,中華書局1954年版)標題為編者所加。《晏子春秋》是一部記載晏子言行的著作。
晏子簡介
晏子(公元前500年)名嬰,字平仲,史稱「晏平仲」。春秋時齊國的大夫,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春秋後期齊國的國相,曾在齊靈公、庄公和景公三朝任事,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以有政治遠見和外交才能,作風樸素聞名諸侯。他愛國憂民,敢於直諫,在諸侯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他博聞強識,善於辭令,主張以禮治國,曾力諫齊景公輕賦省刑,漢代劉向《晏子春秋》敘錄,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並論。 《晏子春秋》是一部記敘春秋時代齊國晏嬰的思想、言行、事跡的書,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說集。相傳為晏嬰撰,現在一般認為是後人集其言行軼事而成。書名始見於《史記·管晏列傳》。《漢書·藝文志》稱《晏子》,列在儒家類。全書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內、外篇。主要記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語言簡煉,情節生動,寫出了晏嬰形象,具有較高的藝術性。書中寓言多以晏子為中心人物,情節完整,主題集中,諷喻性強,對後世寓言有較大的影響
註解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別國。後面的兩個使字,一個作名詞即使者,一個作動詞即委派。 以:因為 短:長短,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動詞用,就是請的意思。 儐者:儐,音bīn。儐者,就是專門辦理迎接招待賓客的人。 更道:改而引導 道通導 臨淄:淄,音zī。臨淄,地名,古代齊國的都城,今山東省淄博市。 閭:音lǘ,古代的社會組織單位,二十五戶人家編為一閭。三百閭,表示人口眾多。 袂:音mèi,就是衣袖。 踵:音zhǒng ,就是人的腳後跟。 命:命令,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張,這里是規矩、章程的意思。後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國君。 不肖:沒有德才 宜:適合 謂左右曰 謂……曰:對……說 左右:近旁的人,這里指近侍。 吏二縛一人詣王 縛:捆綁 詣:到(指到尊長那裡去)。 習辭者:善於辭令的人。習,熟練。辭,言辭 今:現在 方:將要 何以也:及「以何也」,用什麼方法呢? 以:用 楚王聞之: 之:這個消息,代「晏子將使楚」這件事。 何坐:犯了什麼罪。坐:犯罪。 吾欲辱之:我想要羞辱他。之,他,代晏子。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 曷:通「何」,什麼。 為:相當於「於」,當。 過:經過。 避席:離開座位,表示鄭重。避:離開。 枳:一種灌木類植物,果實小而苦 徒:只,僅僅。 所以然者何:然:這樣。所以……:……的原因 對曰:下對上的回答。 固:本來。 得無:莫非。 使:派遣 熙:同「嬉」,開玩笑。
古今異義詞
其實(其實味不同):古義:它們的果實。 今義:實際上。 謂左右曰,左右,古義:近旁的人。 今義:左右表方位,約數(如:600字左右)。 反取病焉,病,古義:辱。 今義:疾病,患病。 齊之習辭者也,習:古義:熟練 。今義:學習。
涉及成語及特殊句式
涉及成語 張袂成陰:張開袖子能遮掩天日,成為陰天。形容人多。 揮汗如雨:揮灑汗水就如同下雨,形容十分勞累或熱得汗出得多。 比肩接踵:肩挨著肩,腳跟著腳。形容人很多,很擁擠。 南橘北枳:比喻同一物種因環境條件不同而發生改變。 特殊句式 1、何以也 賓語前置:以何也 2、何坐 賓語前置:坐何 3、吏二縛一人詣王 定語後置:二吏縛一人詣王
通假字
1.曷:同「何」,什麼。 2.熙:同」嬉」,開玩笑。 3.道:同「導」 引導。
智慧評點
外交無小事,尤其在牽涉到國格的時候,更是絲毫不可侵犯。晏子以"針尖對麥芒"的方式,維持了國格,也維護了個人尊嚴。晏嬰是聰明機智,能言善辯,勇敢大膽的人。 晏子:語言委婉,機智善辨,巧妙斗爭又不失禮節,捍衛祖國尊嚴。 選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下》(《諸子集成》本,中華書局1954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晏子春秋》中記錄了不少有關於晏子的軼聞逸事。
編輯本段《晏子使楚》課本劇
課本劇:晏子使楚 表演者: 晏子---- 楚王---- 武士---- 齊王---- 大臣---- 投稿人:浙江省 杭州市 下城區 朝暉中學 初二(11)班 辛運 第一場 開幕:(春秋時期,齊國) 齊王:晏子,本王想派你去訪問楚國,楚國現在很強大,你爭取讓楚國和我們結成盟國。 晏子:是的,大王,我一定不負你的重託。(跪地) (楚國大殿,一大臣來報) 大臣:報告大王,齊國將派晏子來訪問我國。 楚王:哼,小小齊國膽敢訪問我泱泱大國,看我怎麼羞辱使者。 (眾大臣哈哈大笑,然後在一起竊竊私語) 第二場 (楚國城門,兩武士手持長刀站崗,大臣等候晏子。城門緊閉。) 晏子:(走上前去)見過大人。 大臣:使者,這邊請。(手指「狗洞」) 晏子:(朝著大臣,不緊不慢地說)這是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大臣退,與楚王竊竊私語。) 大臣:(來到晏子面前)使者,請。(手指城門,武士開門) 第三場 (楚國大殿) 晏子:(抱手,行跪拜禮)見過楚王。 楚王:(冷笑)難道齊國沒人了嗎? 晏子:(嚴肅地)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麼說齊國沒有人呢? 楚王:既然有這么多人,為什麼打發你來呢? 晏子:(為難地說)您這一問,我實在不好回答。撒個謊吧,怕犯了欺騙大王的罪;說實話吧,又怕大王生氣。 楚王:(不屑地說)實話實說,我不生氣。 晏子:(拱了拱手)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楚王:(陪笑)今晚我設宴招待使者。 (眾人下) 第四場 (楚國大殿,眾人坐在酒桌旁)(大家說說笑笑) (兩個武士押著一個犯人,從堂下走過) 楚王:站住,(武士停)那個囚犯犯的什麼罪?他是哪裡人? (犯人反抗,一武士將其制服,讓其跪下。另一武士跪地回話。) 武士:犯了盜竊罪,是齊國人。 楚王:(朝著晏子,笑嘻嘻地說)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兒? (楚國大臣得意地大笑) 晏子:(面不改色)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賠笑說)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 晏子:(拱手)哪裡?其實,敝國想與貴國結成盟國,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楚王:(笑)好,那我們兩國就此結成盟國吧,從此一同對付敵人吧。 (眾人笑,舉杯,做飲酒狀。隨後退下)
編輯本段人物形象
晏子:有理有禮,聰明,機智,能言善辯,善於辭令,不卑不亢,勇於維護個人和國家的尊嚴。並且能掌握分寸,不擴大事件,引起不必要的戰爭。 楚王:仗勢欺人,傲慢無禮,自作聰明,但以大局為重,敢於承認錯誤。 楚國儐者:不分黑白,一味執行不該做的任務。只不過各司其主,倒也不能怪他。 人物相關 晏子,(公元前?年—公元前500年)名嬰,字平仲,春秋時期齊國夷維(山東高密)人。春秋後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遠見和外交才能,作風樸素聞名諸侯。他愛國憂民,敢於直諫,聰明機智。在諸侯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他博聞強識,善於辭令,主張以禮治國,曾力諫齊景公輕賦省刑,漢代劉向《晏子春秋》敘錄,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並論。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節儉,謙恭下士著稱。據說晏嬰身材不高,其貌不揚。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齊庄公、齊景公三朝,輔政長達40餘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嬰病逝。孔丘曾贊曰:「救民百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現存晏嬰墓在山東淄博齊都鎮永順村東南約350米。 晏嬰聰明,機智,能言善辯,善於辭令,頭腦機敏。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司馬遷非常推崇晏嬰,將其比為管仲。人們尊稱他為晏子。
晏子使吳
又一年,晏嬰奉命出使吳國。一天清晨,晏嬰來到宮中等候謁見吳王。不一會兒,侍從傳下令來:「天子召見。」晏嬰一怔,吳王什麼時候變成天子了?當時周天子雖已名存實亡,但諸侯各國仍稱周王為天子,這是他獨享的稱號。晏嬰馬上反應了過來,這是吳王在向他炫耀國威呀。於是,他見機行事,裝作沒聽見。侍衛又高聲重復,晏嬰仍不予理睬。侍衛沒有辦法,徑直走到他跟前,一字一頓地說:「天子請見。」晏嬰故意裝作驚詫的樣子,問道:「臣受齊國國君之命,出使吳國。誰知晏嬰愚笨昏聵,竟然搞錯了方向,走到天子的朝廷上來了。實在抱歉。請問何處可以找到吳王?」吳王聽門人稟報後,無可奈何,只得傳令:「吳王請見。」晏嬰聽罷,立刻昂首挺胸走上前拜見吳王,並向他行了謁見諸侯時當行的禮儀。吳王本來是想利用這個辦法來難為晏嬰的,結果卻自討沒趣,好不尷尬。但是他並沒有死心,還想繼續難為晏嬰。他故意裝作非常誠懇的樣子對晏嬰說:「一國之君要想長久保持國威,守住疆土,該怎麼辦?」晏嬰不假思索地答道:「先人民;後自己;先施惠,後責罰;強不欺弱,貴不凌賤,富不傲貧。不以威力擊敗別國國君,不以勢眾兼並他國,這是保持國威的正當辦法。否則;就很危險了。」 自命不凡的吳王聽完晏嬰的一番慷慨陳詞,再也想不出什麼難題為難晏嬰了。晏嬰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不動聲色地又一次取得了出使的勝利。
晏子使晉
還有一次,晏嬰出使晉國。晉國的大夫叔向見晏嬰的裝束很寒酸,感到頗為不解,酒席宴上委婉地問道:「請問先生,節儉與吝嗇有什麼區別?」晏嬰明白叔向的用意,也不動怒,認真地答道:「節儉是君子的品德,吝嗇是小人的惡德。衡量財物的多寡,有計劃的加以使用,富貴時沒有過分地加以囤積,貧困時不向人借貸,不放縱私慾、奢侈浪費,時刻念及百姓之疾苦,這就是節儉。如果積財自享而不想到賑濟百姓,即使一擲千金,也是吝嗇。」叔向聽了肅然起敬,不敢再以貌取人,小視晏嬰了。 作為被載入史冊的一位傑出的外交家,晏嬰即堅持原則又靈活應變,該柔則柔,該剛則剛,面對大國的淫威和責難,不卑不亢,剛柔並濟,一次次地化解難題,出使不受辱,一次又一次維護和捍衛了齊國的尊嚴,也為自己在諸侯國之間贏得了很崇高的聲譽。從此,晉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編輯本段晏子逐高繚
高繚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辭退了。隨從的官員們向晏子提出勸阻,說:「高繚已跟你做了三年的工作,一直沒有給他一個職位,而且還要辭退他,於道義不合啊。」晏子說,「我是一個狹窄淺薄的人,要大家都像撐開大網的繩子那樣,拉緊了,這張大網才能穩固,才能立國。到現在為止,高繚在我身邊工作三年,從來沒有說過一句糾正我辦事失誤的話,這就是我要把他辭退的原因。」
編輯本段「晏子使楚」課文
春秋末期,齊國和楚國都是大國。 有一回,齊王派大夫晏子去訪問楚國。楚王仗著自已國勢強盛,想乘機侮辱晏子,顯顯楚國的威風。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洞。晏子來到楚國,楚王叫人把城門關了,讓晏子從這個洞進去。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話傳給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開城門,把晏子迎接進去。 楚王見到了晏子,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子嚴肅地回答:「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大夥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麼說齊國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有這么多人,為什麼打發你來呢?」晏子裝著很為難的樣子,說:「您這一問,我實在不好回答。說謊吧,怕犯欺君之罪;說實話吧,又怕大王生氣。」楚王說:「實話實說,我不生氣。」晏子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說著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著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當他們吃得高興的時候,有兩個武士押著一個囚犯,從堂下走過。楚王看見了,問他們:「那個囚犯犯的是什麼罪?他是哪裡人?」武士回答說:「犯了盜竊罪,是齊國人。」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楚國的大臣們聽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來,以為這一下可讓晏子丟盡臉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說:「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道理,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聽了,只好賠不是,說:「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 從這以後,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柒』 一天,小兔子去森林裡玩,遇上了大灰狼:接著寫。

一天,小白兔在森林中散步,遇到了大灰狼,大灰狼二話沒說抓住小白兔就打,小白兔問「你為什麼打我?」,大灰狼邊打邊說「我叫你不戴帽子,我叫你不戴帽子」。
第二天,小白兔戴著帽子在森林中散步,遇到了大灰狼,大灰狼二話沒說又抓住小白兔就打,小白兔問「我戴了帽子你為什麼還要打我?」,大灰狼邊打邊說「我叫你戴帽子,我叫你戴帽子」。
挨完打的小白兔,想想這樣下去可不是辦法,於是跑到老虎大王面前告狀「大王,大王,大灰狼欺負我,我戴帽子他打我,我不戴帽子他還打我」。
老虎大王聽了小白兔的哭訴後,說「知道了,我會和大灰狼談談的」。
小白兔走後,老虎大王叫來了大灰狼「你為什麼要打小白兔」
大灰狼「不為什麼就想打他」
老虎大王「你想打他也要找一個好點的借口嘛,比如你讓他給你去找個妞,他找個漂亮的來了,你就說你要丑的。他找個丑的來了,你說你要漂亮的。這樣再打也不遲嘛」
大灰狼「…………」
老虎大王「再或者你讓他給你去找個美女,他找來胖的你說要瘦的,他找來瘦的你說你要胖的,不就有理由打他了嗎。」
大灰狼連連稱是,但沒想到老虎大王和大灰狼的這段對話被門外的小白兔聽到了。
第三天,小白兔在森林裡散步,遇到了大灰狼。
大灰狼「小白兔,去給我找個妞」
小白兔「你是想要漂亮的還是丑的?」
大灰狼想「咦,他怎麼知道我想干什麼」於是又說「算了算了,你去給我找個美女來」
小白兔「你想要個胖的還是瘦的?」
大灰狼抓耳撓腮原地踱了二圈,抓起小白兔就打「我叫你不戴帽子,我叫你不戴帽子。。

『捌』 《完璧歸趙》的故事概括怎麼寫

戰國時,趙惠文王得到了世間罕見的美玉——和氏璧。秦昭王聽說後,想把美玉占為己有,便派人送信給趙王,騙他說秦國願以十五座城池換取這塊寶玉。
趙王想將寶玉送給秦國,卻擔心秦國不履行諾言;想不給,又怕得罪秦國。同大臣們也商量不出一個結果來,想找一個適當的人出使秦國,一時又找不到。這時,一個叫繆賢的大臣推薦自己的門客,說他可以擔當出使秦國的任務。這個門客就是藺相如。他見到趙王後,主動提出拿著寶玉出使秦國,並表示:秦國把城池割讓給趙國,我就把玉留在秦國;秦若不給城,我一定把寶玉完整無缺地帶回趙國。「臣請完璧歸趙。」趙王點頭同意了。
藺相如來到秦國謁見了秦王,並獻上和氏璧。秦王手捧美玉,滿心歡喜,愛不釋手,傳給大臣和妃嬪們觀看,壓根兒不提劃給趙國十五座城池的事。
藺相如等了很久,看出秦王並無誠意,便心生一計,上前說道:「這塊美玉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秦王信以為真,便命侍臣將璧傳給藺相如。藺相如拿到和氏璧,後退幾步,背靠柱子,憤怒使得他的頭發豎起將帽子頂起。他說:「大王只顧觀賞寶玉,根本不提交城之事,可見您並無誠意,所以我將璧收回。大王要是逼迫我,我就撞死在這根柱子上,這塊寶玉也一塊兒撞碎。」秦王怕寶玉真的撞碎,趕緊道歉,並派人將地圖拿來,裝模作樣地將准備給趙國的十五座城池的位置指給藺相如看,還答應過幾日舉行盛典,正式迎接藺相如。
藺相如知道,秦王又在設騙局了。當天夜裡,便叫手下人穿著破衣服,將和氏璧送回了趙國。
秦王齋戒五天後,在正殿里隆重地接待了藺相如。藺相如對秦王說:「我看大王並無誠意,因此早將和氏璧送回趙國了。我並不是想違約,秦國比趙國強大,如果大王您做出高姿態,先交出十五座城池,趙國一定不敢不將寶玉拱手相送。我知道這樣做是欺騙了您,請您把我煮死吧!不過,也請您先好好考慮一下該怎麼做。」
秦王惱怒萬分,但又無可奈何,心想,殺了他不但得不到寶玉,還把秦、趙的關系弄僵了。只得放他回去了。

『玖』 絕纓會是怎樣的歷史故事

關於楚莊王的一個故事
春秋時楚莊王一次大宴群臣,直喝到日落西山,又點起燈燭繼續喝。忽然,颳起一陣大風,把宮中燈燭全部吹滅。這時,一個喝得半醉的將軍忽然拉住了一位妃子的衣服。妃子大驚,摸著王嚴久的頭盔,折斷了他頭盔上的帽纓,大喊:「大王,有人想趁黑侮辱我,我已經折斷了他的帽纓,拿在手上,請一會兒點燈後看誰的頭上沒帽纓,問他的罪!」楚莊王馬上說:「且慢!我今天請大家酒喝,使有的人喝醉了。酒後失禮不能責怪。我不能為了顯示你的貞節而傷害我的大臣。」庄王又說:「今天痛飲,不拔掉盔纓不算盡歡,大家都把盔纓拔掉!」參加宴會的有一百多人有盔纓,全部拔掉了,然後才重新點燈。君臣直喝得盡歡而散。三年以後,楚晉大戰。有一位將軍總是奮不顧身沖在前面。他首先沖進敵陣,擊潰晉軍。庄王把那位將軍召到跟前,對他說;「我平日並沒有特殊優待你,你為什麼這么捨生忘死地戰斗呢?」那個人回答說:「三年前宴會上被折纓艙就是我。蒙大王不殺不辱,我決心肝腦塗地,以報大王之恩。」由於楚國將領個個效忠,終於打敗了晉軍,楚國從此得以強盛起來。

『拾』 難忘的一刻300字作文 夜照白寫法

文 字 王 國 奇 遇 記
同樂中學 徐帥

一天,我在睡大覺。
不知怎的,我來到一座古老的城堡前。抬頭一看,大門上有幾個大字:「文字王
國」。「文字王國」?我從來沒聽說過呀!我怎麼到了文字王國?我好疑惑。
突然,兩個穿著古代的服裝的士兵沖出門來,兇狠地對著我叫:「走,跟我們走
!」我看看他們倆,一個缺左腿,一個缺右腿,真怪!我想說什麼,看見他們那
凶神惡煞的樣子,忍住了。然而,我沒忘了為自己辯護。我說:「喂,我們素不
相識,為什麼捉我?」「那你是不是徐帥?」兩個士兵問。我說:「是又怎麼樣
?」「那就沒錯了。」一個士兵說,「捉的就是你!走,見我們大王去。」不由
我分辯,把我綁了起來,押起就走。
穿行在大街上,兩邊的人都用仇恨的目光盯著我,有人還在高聲地罵:「你這個
小壞蛋,害得我成了兩個嘴巴。」「哼,就是你使我成了獨眼龍!」他們把瓜皮
、雞蛋、白菜根往我身上扔。我感到自己似乎在遊街示眾一般。我好奇怪,他們
為什麼這樣說我呢?
到了王宮,啊,好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宮殿的龍椅上,坐著一個大胖子,他衣
著華麗,頭上卻戴了兩頂帽子,下面那頂精美華麗,上面那頂卻又黑又丑,難看
死了,還一晃一晃的。真是好奇怪啊!
這時,那個胖子說話了 :「你為什麼硬把又黑又丑帽子戴在我的頭上?」我真是
大惑不解,說:「大王,一定是您弄錯了。我平生第一次到貴國來,在此之前還
沒有見過您,好久硬給您戴什麼又黑又丑的帽子呢?」「哼,不是你,除非你不
是徐帥!」大王氣勢洶洶地說。「我確實是徐帥,可我……」我正要為自己辯解
。那胖子又說:「你知道我們文字王國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怪人嗎?都是因為你!
你寫字不認真,把我們文字王國的人害慘了!你看見殿外的那位大嫂了嗎?你知
道她為什麼有三隻腳嗎?那是因為你那天寫『充分』時,把『充』寫成了『』。
那兩個士兵一人只有一隻腳,你很奇怪吧?他們也是你害的。你那天做作文,是
不是故意把『兵兵』寫成了『乒乓』?昨天,你竟然到我頭上動土來了。聽寫時
,把『皇冠』寫成了『皇』,讓我戴上了這頂臭帽子。真是罪大惡極!」
說到這里,他氣憤地大喊:「來人呀,把他押出去斬首!」
「大王,我不是故意的。」我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拖出了宮殿。
刑場上,那個劊子手居然有六隻手,不會又是我害的吧?只見那劊子手雙眼冒著
凶光,狠狠地盯著我,似乎想把我碎屍萬段。嚇得我拚命大叫起來:「救命,救
命!」
這時,我醒了,原來是夢,剛才是虛驚一場。不過,今後寫字一定得留神了。不
然的話,下場肯定不妙。

觀察建築按遠近,空間方位有條理;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1530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2016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1216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1713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991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903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1264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1482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788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