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帽子類別 » 紅軍的帽子上有一顆什麼

紅軍的帽子上有一顆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4-22 18:32:12

⑴ 八路軍帽子上的兩顆扣子,到底是干什麼用的

首先,八路軍帽子上的這兩顆扣子並不是普通的「裝飾品」。在國共合作後被改編前,八路軍也屬於紅軍的主力部隊,帽子上都別有一顆「紅星」帽徽。而國共合作時期,由於八路軍的軍服由國民黨軍方提供,自然帽子的形狀也就和國民黨軍隊使用的帽子一樣了,改成了「青天白日」帽子的形狀。為了與國民黨軍隊的軍服區分開,同時也因為拿不到「晴天白日」徽章的原因,八路軍用兩顆扣子取代了國民黨的黨徽。
其實八路軍戴的這種帽子是國民黨軍方仿造德國軍帽的設計製作的。這兩顆扣子的主要作用是固定護布,這種帽子的護布一左一右被扣在帽子上,形狀像兩只「耳朵」,只要解開扣子就可以放下護布,冬天有防寒保暖的作用,而夏天則能夠阻擋蚊蟲。對於軍人來說這種帽子是非常實用的護具,對於需要長期執行潛伏的士兵來說能夠阻擋蚊蟲,從而 防止蚊蟲叮咬帶來不良狀態。而在沙塵天氣中也能保護耳道不進沙子,非常實用。

⑵ 雷鋒帽的原版

雷鋒帽主要是冬季軍裝里的棉帽,也稱為「氈絨帽」。色彩多為軍綠色,當時的帽子上還有一顆閃亮的紅色五角星。
套裝
1955年9月16日,國務院召開第18次國務院會議,通過了關於軍銜服裝的報告,並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銜服裝從10月1日起實行。全套軍銜服裝定名為55式服裝。
55式軍銜服裝是解放軍軍服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將校呢、大檐帽、肩章、武裝帶等給老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5式軍銜服裝分禮服和常服兩類,首次突破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單一制式軍服的歷史。
常服
分夏常服和冬常服兩種。陸軍為棕綠色;空軍為上棕綠下藍色;海軍夏常服為上白下藏青色,冬常服為藏青色。女軍官冬常服與男軍官同,夏常服上衣為小駁頭翻領,下為裙子。夏季男軍官戴大檐帽,女軍官戴無檐帽。冬季,男女軍官均戴栽絨帽(皮帽)。55式常服,海軍士兵穿水兵服,戴水兵帽,艦艇士兵冬服為呢制水兵服。裝甲兵、騎兵、傘兵穿馬褲。女士兵夏服與女軍官同,冬服與男士兵同,男士兵服為小翻領、緊袖口,夏季戴船形帽,冬季戴栽絨帽。軍官穿著常服時佩戴軍銜肩章、軍種領章,大檐帽配圓形「八一」紅五星帽徽,校、尉官扎武裝帶。常服顏色按不同軍種區分。軍官夏常服用料按銜級區分。元帥、將軍夏常服用料為純毛嗶嘰;校官夏常服為柞蠶絲織物;尉官夏常服為棉斜紋布。男士兵夏常服顏色與軍官夏常服相同,佩戴軍銜領章,船形帽和水兵帽上綴小圓形「八一」紅五星帽徽,扎線腰帶,用料為棉斜紋布。海軍男士兵還配有全藍水兵服。女軍人夏常服為裙服,裙子為藏藍色,式樣官兵基本相同。 式樣
男軍官冬常服的式樣、顏色與夏常服相同,戴栽絨帽,用料按銜級區分。元帥、將軍服為純毛馬褲呢;校官服為純毛麥爾登呢;尉官服為棉斜紋布。陸、空軍士兵和海軍陸勤士兵冬常服顏色、用料與所在軍種尉官冬常服相同。海軍艦艇士兵冬常服為尼制水兵服。女軍人冬常服式樣、用料、顏色與所在軍種男軍人的相同。
軍官大衣式樣均為大翻領、雙排扣,顏色與所在軍種上衣相同。面料按銜級區分。元帥、將、校為純毛馬褲呢,尉官為棉斜紋布。元帥、將、校官並配純毛麥爾登呢夾大衣。士兵大衣式樣與軍官大衣基本相同,僅在口袋上稍有區別,為斜插袋。面料為棉平紋布。女軍人大衣與所在軍種男軍人大衣相同。
來由
雷鋒帽仿製於蘇聯紅軍於1939年冬季戰爭後仿照芬蘭軍以取代布瓊尼帽而配發的冬帽「ушанка。軍官的帽子通常由毛料製成,士兵的則由長絨棉或合成纖維製成。

⑶ 八路軍的帽子為什麼有兩個扣子,紅軍的帽子上是紅星

基本信息:

早期八路軍、新四軍都完全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且1937年更換帽徽(原紅軍純紅五星布制帽徽)時,由於戴上了昔日「敵人」的象徵,兩支軍隊均發生過士兵抵制甚至因此逃離部隊的事件。帽徽是按照國共合作協議,由南京(重慶)方面提供的。1940年,由於發生了皖南事變,引起新四軍全軍極大憤怒,新四軍殘部和重建後的新四軍基本不再使用此帽徽。

與之不同,八路軍由於1940年後兵員大幅擴充,遠遠超過3個師的協議規模,加上國共合作時好時壞,無法獲得國統區工業部門才能提供的青天白日琺琅帽徽,越來越多的官兵軍帽上沒有青天白日帽徽而是僅有兩粒仿德國山地帽式紐扣,這並非「以扣代徽」,也非政治原因所致。事實上,1940年後的八路軍軍人是否佩戴帽徽相當自由,無任何規定或推薦,亦不納入班兵風紀考評,有的軍人將青天白日帽徽一直戴到國共破裂的1948年。

(3)紅軍的帽子上有一顆什麼擴展閱讀

八路軍:

八路軍,全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隸屬國民革命軍戰斗序列,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

1937年8月22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並同意設立總指揮部。

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宣布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第八路軍總指揮部,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任副參謀長,紅軍總政治部改為八路軍政治部。

9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按全國陸海空軍戰斗序列,八路軍改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指揮部改為總司令部,朱德改任總司令,彭德懷改任副總司令。但由於八路軍的稱號已經在各級部隊中廣泛傳播,且八路軍內部對此叫法已成習慣,因此,在一定的范圍內仍沿用八路軍番號,人民群眾亦習慣稱這支部隊為八路軍,在非正式場合,八路軍這個稱號一直沿用。因此八路軍的稱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沿用直到解放戰爭後期。

⑷ 紅軍帽子上的五角星的意義

五角星的最初含義:
這是巫術中的五角形護身符,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個符號,公元前四千年以前使用的.符號在不同的環境下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樣,五角形主要是一種異教符號,是一個在基督教產生之前,有關自然崇拜的符號.古人認為世界由兩部分組成——一半雄性,一半雌性.這個五角形代表萬物中陰性的那一半——一個宗教史學家稱為『神聖女性』或『神聖女神』的概念.最具體的解釋,五角星象徵維納斯———代表女人和美的女神.美國的恐怖電影清楚的表明,五角星跟惡魔也有關,這其實是不正確的.盡管如在電影中所見,把五角星解讀為惡魔,但從史學的角度講,它起初的女性含義是正確的.但一千年來,五角星的象徵意義被歪曲了.象徵符號是很彈性的,五角星符號的意義被早期的羅馬天主教會給更改了.作為梵蒂岡清除異教並使大眾皈依基督教的運動的一部分,天主教會掀起了一個污衊異教神和異教女神的運動,把他們的神聖的象徵符號重新解釋為邪惡的符號.這種現象在混亂年代也是常見的,一種新出現的力量會取代現存的象徵符號並長期貶損它們以圖徹底抹掉它們的意義.在異教象徵和基督教象徵的爭斗中,異教徒輸了.海神波塞冬的三叉戟成了惡魔的草叉,象徵智慧的錐形尖頂帽成了女巫的象徵,金星的五角形成了邪惡的象徵.不幸的是,軍方也曲解了五角星,現在它成了最重要的戰爭符號.把它塗在戰斗機上,掛在將軍們的肩膀上.
必須得承認,我國及我軍從前蘇聯老大哥身上學習和繼承的東西確實較多.當然也包括五角星在內.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得承認,五角星是幾何圖案中最簡捷最完美的一種.
■在古代希臘,人們用一個大圓里的五角星中,站著一個」大字形」的健美的男子的圖案,代表人體的完美,它同時又是當時美術家心中的「黃金分割率」.
古今中外的許多數學家、幾何學家、哲學家都用自己的方式印證它的完美!
不僅各國軍隊喜歡用五角星,就連各國的國旗都有很多用五角星.如中國國旗上有五顆黃色五角星;美國國旗上有50顆白色五角星.

⑸ 紅軍的帽子上有幾顆紅角星

紅軍的帽子上有1顆紅角星,八角帽和紅五星,是紅軍的象徵,也是紅軍軍裝佩飾最顯眼的部分之一。唯一可以識別的記號,就是敵人的軍帽和紅軍的不同,敵人的軍帽帽檐又短又硬,紅軍的八角帽帽檐長,是軟布做的,帽檐邊上還撐了一條篾片。
紅色五角星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俄國內戰,設計者不明。有關紅色五角星的起源最普遍的說法是當時俄國軍官為了區分莫斯科的駐軍和從德國和奧地利前線回到俄國的士兵,就要每一個駐軍的士兵在帽子上戴上一顆五角星。後來這些部隊加入了蘇聯紅軍,於是就把五角星塗上了代表社會主義的紅色,這就是紅色五角星的起源。另一個說法是指紅色五角星起源列夫·托洛茨基和克雷連科的相遇,當時克雷連科戴著一個象徵世界語的綠色五角星。當托洛茨基得知綠色五角星的五隻角分別代表著五大洲,便產生了以紅色五角星作為共產主義的標志的念頭。

⑹ 紅軍八角帽由來

八角帽和紅五星,是紅軍的象徵。
關於紅軍八角帽的由來,有多種說法,其中流傳較廣的至少有四種。
第一種說法,前面提到過,l929年3月,紅四軍打下長汀後。趕制了4000套新軍裝,軍服款式仿照蘇聯紅軍的軍裝(中山裝式,下有兩個口袋)和列寧戴過的八角帽式樣。
第二種說法,是尹德明設計的。尹德明,l909年7月7日出生於湖南茶陵縣火田鄉麻芙村。只上過半年學,9歲起跟叔叔學裁縫。3年後出師,憑著超群的手藝獲得「尹一剪」的名號。1929年,尹德明跟隨毛上了井岡山,編入譚余保(當時湘贛游擊隊司令員)的游擊隊。那時游擊戰士們沒有統一的著裝,戴的是「老帽」(即當時的學生帽)。1930年2月,當時的湘贛游擊隊司令員譚余保專門召開軍容整肅會議,主要精神就是怎樣讓隊伍成為「正規軍」,並將製作標志性制服的任務交給了尹德明。3天內,尹德明從工農革命軍有8個縱隊,當地有八角樓等得到啟發,很快裁出第一頂紅軍八角帽。譚余保拿著帽子愛不釋手,連聲稱:「棒!棒!真棒!」兩個月後,全縣兩千多名戰士戴上八角帽。一年內,中國工農革命軍全部戴上他設計的八角帽。被通報表揚的「尹一剪」當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後,尹德明還先後擔任新四軍軍需科長兼服裝廠廠長等職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尹德明帶著妻子回到家鄉,積極參加生產和建設,曾被評為生產標兵。「打了無數次仗,立了那麼多功,可我始終認為做出第一頂八角帽和管理服裝廠是我一生當中最有意義的事情。」尹德明自豪地說。
第三種說法,是趙品三設計的。l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後,在紅都瑞金成立了紅軍學校。1932年初,劉伯承調入紅校任校長。他到任後,看到在出操或集合時,從各部隊抽調來的學員著裝五花八門,隊列很不整齊,就把學校俱樂部主任趙品三找來說:「學員的著裝太亂了,現在已經立國了,可以有條件製作統一的校服了,聽說你多才多藝,還是個能工巧匠,你就負責給設計一套校服吧!」
趙品三領命後,經仔細琢磨,覺得還是參照蘇聯紅軍的軍裝比較好,衣服採用套頭緊口。帽子嘛,考慮布瓊尼式的軍帽不適合我國南方氣候,其他軍帽多是白軍的,不便參照。部分學員戴的那種大八角帽帽型太大,適合中國人的身材和臉型。他考慮來考慮去,畫了許多張草圖,覺得還是要採用八角式,以示紅軍是工農的武裝。不過將帽型大大縮小,改變成小八角,這樣看起來與中國人的身材和臉型比較般配。他還找來負責總務的楊至誠給提提意見,楊至誠看了草圖後也贊成小八角這種。於是,楊至誠買來布料,趙品三剪裁成型。帽子由趙品三自己手工縫制,頂上綴上一顆紅五星。衣料叫裁縫依樣製作,取回後趙品三在領子上縫上兩只紅領章,這也是參照蘇聯紅軍的樣式。衣服制好後,找來學員試穿,穿後覺得緊口套頭不方便,也不適合我國南方的氣候,於是就又改成開襟敞口。做了幾套讓學員穿上請劉伯承校長來審定。劉伯承看後非常滿意,立即指示楊至誠就照此樣子給全校教員、學員每人做一套。
紅校學員的新式軍裝整齊劃一,威武雄壯,很快引起了總部首長和各部隊的注意。於是中央蘇區各部隊紛紛效法紅軍學校,穿上了同樣制式的小八角帽新式軍裝。
第四種說法,紅軍的八角帽是馮玉祥贈的。馮玉祥在1930年爆發的中原大戰中失敗下野,所部被蔣介石收編。馮玉祥被迫出國「考察」。臨行前他悄悄將自己原本打算重整旗鼓的數十萬套軍服全部捐給了紅軍。從此,紅軍有了自己的軍裝,這就是以八角帽為標志的紅軍軍服。
這么多種說法,到底以哪個為准?可以肯定地說,八角帽列寧確實戴過。馮玉祥的國民軍也戴過,這從照片上都可以看到。因此,實事求是地講,八角帽不是紅軍首創,應該是借鑒或仿製的;也不完全是哪一個人設計的。1929年紅四軍的八角帽和l930年尹德明的八角帽都是大八角帽,1931年趙品三的八角帽是小八角帽。
但不管怎麼說,灰色的八角帽成了紅軍的特殊標記。據說,有一次紅軍打了白軍一個埋伏。天黑了,紅軍就都散到溝里、坡上去抓俘虜,跟敵人混在一起了。天黑,看不清人,怎麼抓俘虜呢?唯一可以識別的記號,就是敵人的軍帽和紅軍的不同:敵人的軍帽帽檐又短又硬,紅軍的八角帽帽檐長,是軟布做的,帽檐邊上還撐了一條篾片。因此,紅軍戰士碰到了人就往往攔腰一抱,摸到對方是硬布短帽檐,就把他的槍繳了。

⑺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的帽徽是什麼標志

自解.放戰爭初取消國.民革.命軍帽徽到1949年上半年,我軍都沒有帽徽。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軍徽樣式,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為鑲有金黃.色邊之五角紅星,中嵌金黃.色「八一」兩字。

帽徽,是近代以來軍.隊的重要標識,在軍服的各種識別標志中處於首要地位,也代.表著一支軍.隊的性質。在人.民軍.隊的發展歷程中,出現了具有不同特點的帽徽,見證著人.民軍.隊的不斷壯.大。

紅軍的紅五星帽徽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以紅五星作為帽徽。電影《閃閃的紅星》中,潘冬子在竹排上拿出一枚紅軍留下的紅五星。其實,這是一枚65式鋁質帽徽,當時紅軍的紅五星帽徽主要為布質,也有硬紙、油氈、樹皮、獸皮等材料製成的。

不過,紅軍也有一些金屬帽徽,大多為銅質、錫質,個別為銀質,形狀為圓形、橢圓形,一般都有凸起的斧頭、鐮刀和五角星圖案。1930年龍州起.義後,紅八軍等部.隊就佩戴過銅帽徽。當然,受根據地經濟條件制約,金屬帽徽並不常見。

八路軍、新四軍的國.民革.命軍帽徽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新編第四軍,統.一佩戴國.民革.命軍陸軍帽徽,即「青.天.白.日」帽徽。

有觀點認為,「皖南事變」後,八路軍和新四軍便取消該帽徽。歷.史上,確有新四軍官兵在事變發生後,出於義憤不戴國.民革.命軍帽徽的情況,但八路軍、新四軍領.導機.關並未明令取消。因為,八路軍、新四軍在當時已納入國.民革.命軍序列,帽徽是我軍合法化標志之一,不取消帽徽,就不會給國.民.黨造成口實。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通.過「政協決議」,規定中.共武.裝納入「政.府軍」,八路軍、新四軍此時也未取消國.民革.命軍帽徽。

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後,八路軍、新四軍番號相繼取消,國.民革.命軍帽徽在我軍中也陸續被取消。

以軍徽作帽徽的49式帽徽

自解.放戰爭初取消國.民革.命軍帽徽到1949年上半年,我軍都沒有帽徽。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軍徽樣式,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為鑲有金黃.色邊之五角紅星,中嵌金黃.色「八一」兩字。人.民解.放軍全體指戰員以軍徽為帽徽,稱為49式帽徽,1949年下半年開始配發。由於執行作戰任務,不少部.隊在當年底才配發。

1997年8月11日的《解.放軍報》曾刊登一篇署名「惠彤」的文章,談到1949年11月,他和兩名戰友奉命去上.海購.買文化用.品,在大街上因未佩戴帽徽而被請到軍管會。當時,他們所在部.隊在浙東南,尚未配發帽徽。他們在軍管會領.取了3枚帽徽綴在帽子上。

三軍不同的50式帽徽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全軍裝備50式軍服,佩戴制式帽徽和胸章。50式帽徽式樣與49式相同,為鑲有金黃.色邊的紅五角星,正中嵌金黃.色「八一」字樣。但海軍軍官所戴大檐帽沿用傳統桃形帽徽,圖案是「八一」軍徽加藏藍色底襯和銀灰色鐵錨,海軍戰士所戴水兵帽則佩戴和陸軍一樣的「八一」紅五角星帽徽。

1951年,空軍軍官帽徽改為與本軍種軍徽樣式相同,即「八一」軍徽加金黃.色飛鷹雙翼。至此,陸、海、空三軍都有了各自的帽徽。空軍所戴解.放帽仍佩戴「八一」紅五角星帽徽。

三軍均為圓形的55式帽徽

1955年,全軍換裝55式服裝,佩戴新式帽徽、肩章和領章。55式帽徽有大小兩種,均為圓形。大帽徽用於大檐帽、冬帽,小帽徽用於無檐帽、解.放帽。

陸軍帽徽主體圖案為「八一」紅五角星,外圍為齒輪、麥穗,海、空軍帽徽分別加鐵錨和飛翅圖案。防空軍、公.安軍帽徽與陸軍相同。存放於原總後勤部軍需生產技術研究所的55式三軍大帽徽標樣,也只有陸海空軍3種。

除大、小帽徽外,還有船形帽帽徽,圖案為「八一」軍徽底襯草綠色。1957年後,船形帽帽徽改為與陸軍大帽徽同樣的圖案,「八一」軍徽底襯海藍色,外圍有齒輪麥穗。中.國人.民志願軍因其特殊性,帽徽五角星里沒有「八一」兩字。

「一顆紅星頭上戴」:65式帽徽

1965年6.月1日,全軍取消軍銜制,統.一更換新帽徽、領章。65式帽徽、領章不分軍種、不分等級,全軍上下無論男女官兵,一律佩戴紅五角星帽徽和全紅領章,將之稱為「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的紅旗掛兩邊」,從而體現官兵一致的革.命傳統。65式紅五星帽徽材質分鋁質和塑料兩種,尺寸相同,鋁質較為多見。

恢復55式形制的85式帽徽

1⑨85年我軍裝備85式服裝,取消紅五角星帽徽,恢復以「八一」軍徽為主體、底襯金黃.色飛翅的圓形帽徽。85式帽徽也分大小兩種:大帽徽用於大檐帽、冬帽,小帽徽用於無檐帽、解.放帽。

85式陸軍、海軍、空軍帽徽,與55式帽徽圖案相同,但區別是55式帽徽五星的角在麥穗內.側,而85式帽徽五星的角在麥穗外側,即整個帽徽外側。

實行新軍銜制的87式帽徽

1⑨88年為配合新軍銜制,全軍裝備87式服裝。87式帽徽分大小兩種,大帽徽用於大檐帽、冬帽,小帽徽用於作訓帽、女軍人無檐帽。大帽徽主體為「八一」紅五角星,周圍、下部有金黃.色麥穗、天.安門、松枝葉和齒輪圖案,海軍帽徽底襯藏藍色和金黃.色鐵錨,空軍帽徽底襯天藍色和金黃.色飛翅。小帽徽為圓形,中.央有「八一」紅五角星,周圍有金黃.色麥穗和齒輪,海空軍底襯色和標志與大帽徽相同。

97式和99式帽徽

1997年和199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和駐澳.門部.隊,先後裝備97式服裝。97式大檐帽帽徽,樣式為桃形,主體圖案為「八一」紅五角星,周圍、下部有金黃.色麥穗、天.安門、松枝葉和齒輪圖案,總體尺寸比87式大帽徽大1厘米,陸軍底襯海藍色,海軍底襯藏藍色和金黃.色鐵錨,空軍底襯天藍色和金黃.色飛翅。

2000年5月1日,全軍裝備99式夏服。99式貝雷帽所配貝雷帽帽徽,圖案與97式大帽徽相同。

新一代07式帽徽

2007年建軍80周.年之際,全軍裝備07式服裝。07式帽徽是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第7代帽徽。帽徽品種包括金屬帽徽、貝雷帽帽徽和作訓帽帽徽3種。外形為桃形,圖案為松枝葉、天.安門、齒輪、麥穗環繞「八一」軍徽。

金屬帽徽,分大帽徽和小帽徽兩種,男軍人.大檐帽、水兵帽、栽絨帽和皮帽配大帽徽,女軍人卷檐帽、栽絨帽、皮帽綴配小帽徽。貝雷帽帽徽與金屬帽徽形制、圖案相同,背景按陸、海、空分別襯以松枝綠、深藏青、深藍灰底色。作訓帽與金屬帽徽形制、顏色相同,綉片顏色陸軍為灰綠色、海軍為藏青色、空軍為藍灰色,帽徽圖案為黃.色。

2017年8月1日,全軍統.一換發佩戴夏常服帽,夏常服帽帽徽形制與貝雷帽帽徽相同。

⑻ 閃閃的紅星精彩片段

愛國主義題材的影片《閃閃的紅星》,它裡面講的是:在一個家庭里,晚上,父親作為紅軍,要跟隊伍撤離這個村子。

因為有人奪過了毛主席的權力,把毛主席的正確路線,改成了絕對錯誤的路線,導致紅軍連打敗仗。父親所在的部隊也打了敗仗,必須撤退。在父親走之前,給了他的孩子潘冬子一顆紅五角星,也就是紅軍帽子上的那種。

第二天晚上,留在村裡養傷的唯一一個黨員介紹母親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也就是那個晚上,村裡的地主。

大漢奸頭子胡漢山抓來所有村民(不包括爺爺、母親和冬子),大聲宣布:「哼哼,鄉親們,沒想到吧,我胡漢山又回來了!紅軍走了,這村,還是我的村!這地,還是我的地!以後,你們都得為我幹活!」村民們堅決不同意,於是,胡漢山的狗腿子們把村民們關起來了。


(8)紅軍的帽子上有一顆什麼擴展閱讀:

1962年,作者在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兩個小八路》。責任編輯李小文同志約他再給孩子們寫一本書。他答應了,於是便開始了《閃閃的紅星》的創作。

寫這本書,當時有這樣幾個依據:

一、他在部隊文化速成中學當教員,軍區司令員許世友的兒子許光、政治部主任鮑先志的兒子鮑聲蘇,都曾跟他學文化。他倆都是長征前留在家鄉,全國解放後找到父親的。

二、江西根據地有一位紅軍,長征時給家中留下一頂帽子,帽子里有他的名字。後來,這位紅軍的兒子拿著這頂帽子找到了他的父親。帽子上那顆紅星緊緊地吸引了他。


⑼ 八路軍的帽子上總是有2顆扣子,這兩顆扣子有何講究

抗日題材的影視劇近些年來層出不窮,雖然神劇頗多,但是收視率卻頗為可觀。與此同時,有人也從這些影視作品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在大多數的抗日劇中,由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他們所戴的帽子並沒有帽徽,上面只有兩顆扣子。事實也是如此,在教科書、電影、電視劇以及紀念館的圖片中,八路軍所帶的無論是藍灰色還是土黃色的軍帽,總是有這兩顆扣子的身影,那麼這兩顆扣子又有何講究呢?

八路軍的真實著裝

由於常凱申對於八路軍一直極為警惕和敵視,即便是在國民政府給八路軍發軍餉的前期,給的錢也並不多。皖南事變之後,更徹底停掉了八路軍的軍餉。而且,位於敵後的八路軍處於環境嚴酷的敵占區,後勤補給本身就十分困難,再加上當時的中國人民普遍十分貧困,八路軍在迅速擴張的過程中,很難保障每人一套軍服。

這支由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改編而來的部隊,軍服遠不如中央軍的軍服上得了檯面。在一些八路軍的集體照片,他們身上的軍裝形形色色,衣服都是胡亂湊合著穿,有些軍人的衣服更是破破爛爛,甚至一些剛參軍的八路軍戰士,還穿著百姓的衣服。當然無論是軍帽還是衣服,並不影響八路軍對於日寇的作戰,更不影響八路軍戰士們的滿腔愛國之情。

⑽ 抗戰時期,八路軍的帽子上都縫有兩粒紐扣,到底有什麼特殊作用

八路軍帽子上的兩粒扣子看起來像8,恰好寓意八路軍。另外扣子是可以解開的,因為扣子平時扣著帽子上的兩塊布,在需要的時候,這兩塊布便可以放下來。起到禦寒,御風的作用。

熱點內容
女警戴帽子的頭發怎麼扎 發布:2023-08-31 22:03:00 瀏覽:1538
草的綠色染在褲子上怎麼辦 發布:2023-08-31 22:01:09 瀏覽:2044
毛衣喇叭裙怎麼加針 發布:2023-08-31 21:54:08 瀏覽:1221
撫順買男裝哪裡好 發布:2023-08-31 21:53:12 瀏覽:1720
鉤針鉤毛線帽怎麼做視頻 發布:2023-08-31 21:48:20 瀏覽:999
福建人的帽子怎麼做 發布:2023-08-31 21:33:56 瀏覽:908
男生紅色衛衣怎麼搭褲子 發布:2023-08-31 21:32:02 瀏覽:1292
條紋襯衣配什麼顏色的領帶好看 發布:2023-08-31 21:26:07 瀏覽:1489
穿帶帽子的大衣怎麼扎頭發 發布:2023-08-31 21:09:32 瀏覽:794
男裝牌匾什麼顏色字最亮 發布:2023-08-31 21:03:10 瀏覽: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