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帽子是什麼
A. 什麼叫戴高帽子
你好,戴高帽子在我們這邊是一種比喻的說法,
就是在不停地誇別人。
一般都用在小孩身上,
比如哄小孩吃飯或者做事情的時候多誇誇他。
B. 什麼是戴高帽子術
【心理戰術】
給對方戴高帽子以消除對抗,化解矛盾,為觀點認同打下基礎。戴高帽通過贊美奉承,維護對方自尊心,消除對抗因素,把某種觀念情感傳遞給對方,從而縮短心理距離,克服困難和對立,影響和改變對方的心理和行為。
戴高帽謀略,有其積極的一面,它的謀略意義和價值,它的柔化機制、鼓勵機制、暗示機制,常常能消除對抗,化解矛盾,教育啟發對方。
【典型案例】
▲奉承秦王救中期
秦始皇有一天上朝,因某事與大臣中期發生了激烈的爭論。結果,中期贏了,秦王反倒輸了,執拗的中期竟連一句客套話也不說便大搖大擺地走了。爭強好勝的秦始皇覺得失了自家的體面,不禁勃然大怒。秦始皇的暴戾專橫使大臣們為中期捏了一把汗,都想救中期但又不敢上前。
這時有個人上前打圓場:「中期這個人是個蠻人,性子倔,幸虧他遇上了您這樣豁達寬容的明君,要是先前遇上了夏桀、商紂那樣的暴君,那就肯定要被殺頭的。」
一席話,把秦王說得心裡美滋滋的,也就不把剛才的事放在心上了。
一席恭維的話竟然使秦王打消了殺中期的念頭,「戴高帽」的效力顯而易見了。
▲以奉承來鼓勵對方
莎士比亞說過:「希望別人有某種優點,你就贊美那人擁有你希望於他的優點。」某君是廠報記者,字寫得很差勁,字跡潦草,看起來十分吃力,如果直截了當地指出,也許會引其不悅。不如換一種說法:「你的文筆我佩服極了,我經常讓自己的孩子看你的文章,因此,孩子文章也有了長進。但是如果你的字寫得好一些,那就是錦上添花了。」這樣進行教育,常常會收到明顯的效果。
青工小李與張蘋戀愛多年,但張蘋又有了新的對象,便中斷了與小李的戀愛。小李非常氣憤,想尋機報復。小李的師傅知道了這件事,十分著急,因為他深知自己徒弟的脾氣,他找到小李,對他說:「聽說你要去找她的茬兒,我可不相信有這件事,你不是那種沒有眼光的人。你可是個有知識、有文化、知進退的人,怎麼會去做這種事呢?那是傻瓜做的事。你看,我可沒有說錯吧,別人不知道你,難道我還不了解嗎?你說,我可沒說錯吧!」
這一席話把小李說得暗暗發窘,也只好順水推舟說沒有那回事,就放棄了報復的念頭。
▲以奉承來暗示
戴高帽在奉承的同時,把某種觀念和感情傳遞給對方,從而影響和改變某人的思想和行為。
女官吳姁勸說梁瑩體檢也證明了這一點。要讓這位封建時代的名門閨秀脫衣驗身,是件難度很大的事,但聰明機智的吳姁一是以「皇上的旨意」、「皇家的規矩」來規勸,同時又冠之以「皇後」尊稱:「皇後盛典期近,不能拖延,請皇後恕罪。」最終因為「皇後」這頂高帽子使得梁瑩脫下了衣服。戴高帽子謀略之所以靈驗,主要是通過奉承,在消除對立的同時,傳達了一種信息、一種暗示,梁瑩小姐是從中得到頓悟和啟發的。
戴高帽子謀略的運用要注意要有積極的目的和客觀效果。謀略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有出自積極的目的並有良好的效果,戴高帽謀略才有積極的意義,否則便形同諂媚奉承。秦大臣對秦始皇戴高帽的規勸,結果使之放棄了殺中期的企圖;乙獵人得到鼓勵,結果激發了多打獵物的積極性;梁瑩得到了某種暗示,才打消顧慮,接受裸體驗身。
但是如果沒有積極意義地戴高帽子,則給人以肉麻的感覺,過分地直露反而會引起對方的反感。
C. 戴高帽子什麼意思
戴高帽子,意思是吹捧、恭維別人。現在也指誣陷他人。
出處:
《北史·儒林傳下·熊安生》:「道暉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將初臨,輒服以謁見。仰頭舉肘,拜於屐上,自言學士比三公。」
通常把當面奉承讓人高興的話叫做「喜歡戴高帽」,諷刺了一些所謂的「師者」對阿諛奉承也難以抵禦的社會現實。
(3)戴高帽子是什麼擴展閱讀
通常把當面奉承讓人高興的話叫做「戴高帽」。戴高帽也叫扣高帽,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抬高別人,不管是故意的還是實在的。
用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造句:
①你少給我戴高帽子了,對了,今天你叫我來應該不是為了追憶去年的那些事情吧?
②就知道給自己戴高帽子,說說看,以後打算怎麼辦?
③劉老師,你竟會給我戴高帽子,咱可說好了,要是我完成不了您老交給我的任務,您可別怪我啊。
參考資料:網路-戴高帽子
D. 什麼叫做戴高帽
世俗都愛把當面恭維人叫做「戴高帽子」。
從前,有一個德高望重的老師,因為在全國的知名度很高,所以有很多人都想來做他的學生,但是他都不收,他只收了兩個資質較高的學生。這兩個學生一直都很聽老師的話,有什麼不懂的問題,他們就去向老師討教,而老師也一一給他們解答。
這天,朝廷聽說這個老師有兩個弟子資質很高,而且跟那位老師已經學了有十幾年了,所以沖著老師的知名度,國王准備聘用他們來輔佐自己。
於是就派使者帶著厚重的聘禮來到了那位老師的家裡,向他說明了來意,老師說:「這個我沒什麼問題,但是我希望使者還是徵求一下他們的意見。」
使者又來問兩個學生,當學生聽說要去當官時,想都沒想立刻應允下來。
他們決定臨行之前,一同去拜辭老師。
老師問:「你們到了外地,准備怎樣待人接物?」
學生回答:「老師放心,我們准備逢人送上一頂帽子,保管叫地方上人人高興。」
老師嚴厲地告誡說:「不行,這種醜事堅決不能做。雖然如今世風日下,老實人吃不開,但是我希望你們一定要嚴守情操,為人正直。」
一個學生連忙拜道:「老師的話對學生教育極大,如今社會上像老師這樣不愛戴高帽子的人能有幾個啊。」
老師含笑頷首說:「正因為如此,所以我教你們一定要為人正直。」
辭別出來,兩個學生相視而笑說:「瞧,高帽子已經送出去一頂啦。」
「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言六月寒。」世上沒有人不喜聽人說好話。高帽子其實也有贊美和奉承之分,只是一種比較真誠,一種多有假意而已。在人際關系中,贊美是良好的潤滑劑。每一個人都會本能地從心底里渴望得到別人的贊美,得到肯定,而真誠與假意一時之間難以分辨,有人渴望真誠,卻還有不少人只消化好話,不論假意,如此,高帽子才能如此風行天下。
E. 給自己戴高帽子是什麼意思
戴高帽子主要是指:吹捧、恭維、奉承等意思。
給自己戴高帽子就是吹捧自己,給別人戴高帽子就是恭維、奉承別人。
無論是吹捧自己還是恭維、奉承別人,
F. 高帽子是什麼意思
恭維的話。
戴高帽子是一個俗語,通常把當面奉承讓人高興的話叫做「喜歡戴高帽」,諷刺了一些所謂的「師者」對阿諛奉承也難以抵禦的社會現實。
出處:
《北史·儒林傳下·熊安生》:「道暉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將初臨,輒服以謁見。仰頭舉肘,拜於屐上,自言學士比三公。」
譯文:
帶著高帽子,穿著鞋子到州上去巡查,抬頭端著胳膊,拜倒了鞋子的旁邊,說你的學問比三公還大。
(6)戴高帽子是什麼擴展閱讀:
心理活動
1、真心覺得對方愛自己優秀,給別人戴高帽子那是應該的,自己應該要學習,由衷的佩服對方!就那我來說,我們單位的劉姐就是一個資歷老性格好的人,我們平常評選優秀都選她,見面都要問聲好,這是一種尊敬一種對人的態度!
2、有事求人,故意捧人。這種常見於有事求於別人,我最記得我老公求他同事幫個忙,他在電話里說,你這么優秀的人,會不幫我嗎?重情重義,世間沒有你這樣完美的朋友!對方不好拒絕只好答應下來。說實在的,有些違心的話,一說出去,別人聽了反而覺得舒服。
3、客套話。見面總不能說別人什麼都不是,什麼都沒有,什麼成績都不行吧!前兩天同學聚會,見一同學事業感情上沒什麼成就,聽說他因為條件不好,事業不說,總得對他說,放心,明年的今天你一定是個王者。
G. 戴高帽什麼意思
戴高帽,漢語詞彙,拼音是dàigāomào,是一個俗語,通常把當面奉承讓人高興的話叫做「喜歡戴高帽」,諷刺了一些所謂的「師者」對阿諛奉承也難以抵禦的社會現實。
出處《北史儒林傳下熊安生》:俗以喜人面諛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於外者,往別其師。師曰:「外官不易為,宜慎之。」其人曰:「某備有高帽一百,適人輒送其一,當不至有所齟齬。」師怒曰:「吾輩直道事人,何須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師者,能有幾人歟?」師頷其首曰:「汝言亦不為無見。」其人出,語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譯文:世俗把喜歡別人當面阿諛的人稱為「喜歡戴高帽子」。有個京官要到外地去任職,離京前去和他的老師告別。他的老師說:「外面的官不容易做,應當謹慎些。」那人說:「我准備了一百頂高帽,遇到人就送他一頂,應當不至於有意見不合的人。」老師生氣地說:「我們以直率的方法侍奉上級,為什麼必須這樣呢?」那人說:「天下像老師您這樣不喜歡戴高帽的人,能有幾個呢?」老師點了點頭表示贊同他說:「你的話也不是沒有見識。」那個人告訴別人說:「我原來有一百頂高帽子,現在只剩下九十九頂了。」
寓意:這個故事說明當局者迷。後人用以比喻對別人說恭維的話。
H. 「戴高帽」是怎麼出現的
說一下「戴高帽」的來歷。古時皇帝、高官們戴的帽子是高帽,且依身份、官職大小的不同,帽子的樣式也不盡相同,因而古代人若說給他人戴高帽,是表示將其視若帝王般高貴。時至今日,也有不少人喜歡起高帽來了。他們不但樂意接受人們奉送的高帽,還不時也給別人獻上幾頂。所謂「戴高帽」,即指那些吹捧、恭維別人的話語。
「戴高帽」一詞源於唐代李延壽所著《北史•熊安生傳》中的一個故事:北齊有一個叫宗道暉的人,平時喜歡戴一頂很高的帽子,腳穿一雙很大的木屐。每當有上級官員到來,他都以這身打扮去謁見。見到官員時,他又總是向上仰著頭,舉著雙手,然後跪拜,一直把頭叩到木屐上,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後來,人們把這種做法叫「戴高帽」。
I. 「戴高帽子」是什麼意思
戴高帽子釋義吹捧、恭維別人。來源《北史·儒林傳下·熊安生》:「道暉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將初臨,輒服以謁見。仰頭舉肘,拜於屐上,自言學士比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