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思道為什麼要娶鐵帽子
『壹』 《雍正王朝》中如月真是監視鄔思道的人嗎她和鄔思道後來如何
《雍正王朝》中這個如月肯定是派去監視鄔思道的人,但是更多的是因為雍正覺得愧對鄔思道才給他安排如月去服侍他。
而且鄔思道不笑納如月也不行啊,不笑納的話他恐怕出不了京城。但是鄔思道是何等人物,連帝王心術都能看明白的人,還擺弄不了一個小女子了,所以鄔思道最後和如月當然是性福的在一起生活了。
寫在最後
所以說電視劇裡面的很多情節在歷史上都能找到真實的原型事件,因為《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本身就改編自二月河先生的小說《雍正皇帝》,這部小說是二月河先生以正史為主要脈絡,摻雜了野史和民間傳聞而成,所以其中很多內容都能在真實的歷史上找到原型事件。
但是鄔思道是被藝術加工放大的一位人物,歷史上他對雍正並沒有那麼大的作用,他只是一位非常優秀且有能力的事業而已,所以真正的歷史上雍正是不會擔心他的,也不會跟他玩這么多心眼,還派人去監視他。
不過最後以電視劇來說,如月、李衛其實都算是監視鄔思道的人,鄔思道並不是不知道這些,而是他願意讓雍正掌握自己的情況,這樣才能像雍正證明自己從無二心。
而且最後鄔思道還找到了一位長相酷似年秋月的如月作為後半生的伴侶,他也是於願足矣,可以說電視劇中鄔思道的後半生是既逍遙自在又幸福美滿。
『貳』 烏先生助雍正上位,成功會歸隱,不成功會被殺,他為什麼要這么做
《雍正王朝》電視劇與小說還是有略不同的,因為小說的很多情節沒有在電視劇上面體現出來,比如鄔思道這個角色,鄔思道為什麼會被康熙下獄,而且一關就是十年,年羹堯又是怎麼找到鄔思道的,鄔思道又為什麼要輔佐雍正呢?
我們就只從電視劇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雍正繼位的當天晚上,回到雍正府,是打算殺死鄔思道的,鄔思道就向雍正提出了三不可用還有半隱的想法,打消了雍正殺自己的想法。
正如,諸葛亮為什麼會選擇劉備,張良為什麼會選擇劉邦,劉伯溫為什麼會選擇朱元璋,姚廣孝為什麼會選擇燕王朱棣一樣,他們想用畢生所學,成就一番事業,至於功名什麼的,對他們來說,都是浮雲,另外弘歷也是他一手教育出來的。
至於,鄔思道是一開始就知道雍正會這樣對待他,還是通過十幾年的相處,還有通過高福之死而得知的,這個就不好說了,個人比較傾向是後者。
『叄』 鄔思道為什麼讓十三阿哥辭掉鐵帽子王呢
鄔思道讓十三阿哥辭掉鐵帽子王,可保一世平安,為何他不聽?
只能說鄔思道這個人也有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鄔思道之所以會對雍正表現的很防備主要是從坎兒那裡得到的結論,當時他本來是給坎兒設計了一條自認為是活路的路,但是坎兒最終還是讓胤禛給滅了口。這使得鄔思道以為胤禛也如其他皇帝一樣冷酷無情,所以鄔思道才會想著奉勸十三爺辭掉鐵帽子王,但是顯然胤禛並沒有那麼狠。
雍正是康熙後期重點培養鍛煉的,也是有雄心大志的勤政愛民的皇帝,同時心地比較仁慈,熱愛漢文化重用漢臣,推動滿漢融合,比如曾靜留著不殺,還專門寫書昭告天下表面自己心志。允詳是雍正自小照看長大跟雍正的感情很好,一直都是忠心支持雍正,同時也做了很大貢獻,是雍正的左右手,因此雍正不可能殺允祥,更不可能在根基不穩的時候殺允祥(雍正根基稍穩立馬清除了八王等政敵)。有人說允祥有兵權威脅皇位,這就更不對了,允祥的兵權是雍正給的,清政府是高度集權的政權,對兵權控制非常嚴格,甚至清朝一直都沒有帶兵造反的將領,所以說厚黑學解構九子奪嫡就是自娛自樂罷了
『肆』 《雍正王朝》中老十三給鄔思道送行時為何說「我們對不起您」
十三爺是什麼人?他在《雍正王朝》裡面的設定是俠王,俠王是路見不平,就會拔刀相助,而對於自己有恩,或者有幫忙的人,自然會是百倍奉還,雍正的繼位,鄔思道起的作用很大,而如今,雍正繼位了,十三爺也要被封為鐵帽子王,而鄔思道卻要走了。
鄔思道是個有功的人,但是助雍正繼位成功之後,他卻是什麼也沒有好處都沒有,名與利都沒有,還有那個年秋月,十三爺和雍正都知道,鄔思道喜歡年秋月,而年秋月也喜歡鄔思道,但是雍正為了拉攏年羹堯。
但其實,十三爺不知道的是,雍正半夜回雍正府是打算殺掉鄔思道的,鄔思道要讓十三爺要推掉鐵帽子王,他還不以為意,鄔思道就告訴高勿庸那幾個為雍正辦秘密差事的都被殺了,兩個人就看著天上的烏鴉無語,想必十三爺此刻更覺得對不起鄔思道吧。
這個也是十三爺後來對雍正的態度上面,有所轉變,不再是以前敢說也做的老十三,下棋是一心求和,一些該說,想說的話都都憋在心裡,不敢說出來,諾敏的那個天下第一巡撫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他與張廷玉一樣,都不敢說了。
『伍』 鄔思道離開雍正皇帝後,為何選擇了李衛
皇四子胤禛得以有驚無險地接過大清皇位以後,為了維護皇帝形象,第一件事就是要除掉掌握了自己太多負面信息和陰謀使用的"智囊"鄔思道。但鄔思道到底是"大智近妖"的人物,一番"功成身退,絕不留戀"的說辭和一個能夠讓雍正皇帝嚴密控制和監視自己的"半隱"計劃,讓雍正皇帝暫時對自己放下了殺心。
而且,早在李衛步入仕途,雍正皇帝登基之前,鄔思道就已經對於李衛看待忠誠的態度,進行過了解。
擔任四品糧道以後,李衛返回京城述職,來到了四爺府。從高福的房間中出來以後,鄔思道和李衛之間有過一次深入的談話。
鄔思道說道:
"多少人十年寒窗,求這個頂子而不可得啊。狗兒,你可要好自為之啊!"
李衛回道:
"鄔先生,您說的意思我明白,做人和做官一個理,就是不能忘本。"
然後,就是李衛對於"忠於四爺、以四爺為本"的完美解釋,鄔思道給予了"孺子可教也"的高度評價。
這是李衛能夠在仕途一帆風順並且步步高升的關鍵因素所在,更是鄔思道看重李衛的原因所在,只有忠於雍正皇帝的臣子,才是雍正皇帝給夠給予絕對信任的所在。
而對於年羹堯,早在皇八子胤禩舉薦年羹堯出任四川提督的時候,皇四子胤禛就已經開始了對年羹堯忠誠度和其站位觀望態度的質疑和不滿。再加上,年羹堯後來在"血洗江夏鎮"以後刻意隱瞞巨額財富的表現;出任陝甘總督後,年羹堯繞開皇四子胤禛,先行拜會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的表現;都讓皇四子胤禛將年羹堯這個潛邸奴才當成了一把"雙刃劍",時刻提防、刻意管控。
利用李衛上演一出"苦肉計"後,將李衛派往四川監視年羹堯,就是皇四子胤禛對於年羹堯不再絕對信任的最好證明。
鄔思道在"半隱"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如何才能被雍正皇帝隨時掌握,並且深信不疑?
只有從雍正皇帝絕對信任的臣子口中得到相關消息,才能滿足這一要求。
所以,鄔思道只能選擇雍正皇帝絕對信任的李衛,而決不能選擇相對信任的年羹堯。
另外,皇四子胤禛為何硬生生拆散了暗生情愫、兩廂情願的鄔思道和年秋月,將年秋月納為了自己的側福晉?
注意:皇四子胤禛是在年羹堯剛剛出任陝甘總督之時,在鄔思道保媒的前提下,將年秋月納為側福晉的。
這說明什麼?
說明了皇四子胤禛用迎娶年秋月的方式,拉攏和安撫年羹堯,將其牢牢的綁在自己的大船上。
只是這一個目的嗎?
如果只有這一個目的,還需要鄔思道"保媒"嗎?
當然不是!
皇四子胤禛用"聯姻"的方式拉攏和安撫年羹堯的目的,鄔思道非常清楚,反正年秋月"早晚是四爺的人",鄔思道還不如主動"保媒",做個順水人情。
但更重要的是,鄔思道明白,皇四子胤禛對於自己和年羹堯這"一文一武"可能會結成聯盟的忌憚和懷疑,早在自己和年秋月之間發生感情糾葛的時候,就開始出現了。
年秋月是年羹堯的親妹妹,如果鄔思道和年秋月結成連理,肯定會和年羹堯發生直接親屬關系,一個年羹堯,皇四子胤禛尚需費力費心防範和管控;如果再加上一個"大智近妖"的鄔思道從幫協助,皇四子胤禛還能不能應付?還不能控制住年羹堯,可就真不好說了!
所以,鄔思道必須用"保媒"的方式,撇清和年秋月,也就是年羹堯之間的關系,證明和年羹堯之間不會結成聯盟的可能。
犧牲了自己心愛的女人,才完成的自我證明和自我保全,鄔思道還會主動選擇年羹堯處,讓雍正皇帝對自己和年羹堯之間聯盟的忌憚和懷疑之心,再度生出嗎?
當然不會!
另外,李衛雖然出身江湖,但其秉性正直、一心為國;而年羹堯雖然出身科甲,但其野心勃勃、頭生反骨;既然選擇做別人的幕僚,食人俸祿、為人出力,如果年羹堯讓鄔思道給出威脅皇權甚至謀逆亂政的建議,鄔思道該如何選擇?不照辦,又會不會被年羹堯怒而殺之呢?
而李衛就斷然不會有這樣,超出鄔思道輔助范圍的要求。
所以,離開雍正皇帝而選擇投奔李衛處,乃系鄔思道基於雍正皇帝、年羹堯、李衛三人的過往了解和秉性掌握做出的理性選擇,其目的只有一個——保命!
『陸』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在離京前,為何讓十三阿哥拚死辭掉鐵帽子王
鄔思道是四阿哥胤禛派心腹家奴年羹堯在江南四處尋訪的避世高人,在康熙晚年的九王奪嫡事件中,鄔思道替胤禛出謀劃策,在雍正繼位的過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是雍王府上當之無愧的第一謀士。鄔思道對十三阿哥吐露肺腑之言,是一種排遣內心苦悶的方式。他深諳雍正刻薄寡恩,陰鷙殘忍的性格特徵,卻不敢說也不能說,在大功告成之後選擇離京隱居也屬無奈之舉,並且還時時刻刻受到雍正心腹的監視。這番內心困苦,鄔思道趁十三阿哥送行之機向他建言,既給他人提了醒,也排遣了一絲心中苦惱,可謂是一舉兩得。
『柒』 《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何笑納了如月如月真是去監視老鄔的後來怎麼樣了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前腳剛即位,後腳鄔思道就要遭殃,通過雙方一晚上的較量,最終君臣達成一致意見,鄔思道提出半隱。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鄔思道就迫不及待地出城了,剛走一段路,就聽到後面馬蹄聲起,原來是老十三胤祥追了上來。
那麼老十三胤祥為什麼要追上鄔思道,又為什麼送了他三件大禮呢?
三、
這一句話是發自老十三胤祥自身的,但他用了“我們”二字,也就表明,他不是奉雍正帝命令而來。
他只是覺得,雍正帝的做法有點想不通,也確實對不住鄔思道,原因有三:
第一個原因前面也講了,本來三個人共事,共謀大業,結果功成了,兩個享受勝利果實,而出力最大的鄔思道,卻要浪跡天涯,從內心有點對不住他。
第二個原因則是老十三胤祥的難言之隱,他號稱“俠王”,遇到不平之事,都想打抱不平。想當初為了魏東亭,他不惜跟老四胤禛翻臉,張五哥刑部冤案,他一怒之下甚至找到康熙帝,就連太子胤礽犯案,他都不肯落井下石,被牽連。
而這次鄔思道歸隱,他卻沒有做什麼,或者說他曾經找過雍正帝,但是結果失望。他是為自己不能留住鄔思道而感到抱歉,不是抱歉歸隱這件事,而是抱歉雍正帝不能留他,留他就是害他。後來雍正帝發愁無人可用之時,老十三胤祥還提到過要是鄔思道在就好了,結果被雍正帝白眼。
第三個原因就是隱藏比較深的原因,一般人是看不出來的,那就是,對不起鄔思道的愛情。鄔思道跟年秋月的愛情,第一個看出來的恐怕不是老四胤禛,而是老十三胤祥。那一次他到雍親王府吃飯,誰去叫鄔思道都叫不出來,還是年秋月一下子就解決了問題,那時候起,他就知道他們有戲。
可是,隨著老十三胤祥被抓,時局變化,想不到再出來之時,四哥成了皇上,年秋月已經成為了年妃。
『捌』 鄔思道讓十三阿哥辭掉鐵帽子可保一世平安,但胤祥做了鐵帽子王,為何沒有被問斬
十三爺不願意辭掉鐵帽子王,主要是因為鐵帽子王相較於其他的親王郡王貝勒等爵位,有著眾多特權,特別是世襲罔替,隔代不降爵,是非常的難得,不僅對於自己是一份莫大的榮耀,這份福音也能惠及子孫後代。
其四,雍正也需要自己有這樣一位信得過的兄弟,位高權重並且德高望重,既能幫助自己處理政務,又能樹立起朝中重臣的榜樣,平衡朝中勢力,特別是平衡與八爺黨的勢力平衡,進而有利自己政策的執行。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位近乎於「神」的人物,但是他的神在於能夠通曉康熙內心的想法,做的是康熙一面鏡子坦露康熙心中的想法,而雍正一直就是自己做自己,所以也就只有雍正才能了解自己吧。
『玖』 鄔思道讓胤祥辭去鐵帽子王,可保一世平安,為何胤祥做了卻沒事
《雍正王朝》中,雍正登基之後,封胤祥為鐵帽子王。這一點,劇中與歷史有所差別。歷史上,胤祥的鐵帽子王是在他死後,雍正允許怡親王爵位世襲罔替,屬於追封的。電視劇中,胤禛順利繼位之後,鄔思道為了防止鳥盡弓藏准備跑路,胤祥受雍正之命前來送行(同時也是為了在鄔思道身邊安插釘子,送了一個與年秋月八分像的丫鬟伺候鄔先生)。
胤祥是雍正最信任之人,是雍正的創業合夥人,也是雍正最得力的幫手。他能知進退、識大體,始終堅定與永恆雍正同一陣線。
『拾』 鄔思道為什麼要勸老十三辭鐵帽子王
雍正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很有可能會對自己的兄弟冷麵,這也是為什麼鄔思道會對十三爺說出了:患難容易,同樂難 一定要辭了鐵帽子王
----------------------------------------------------------
您好,答題不易
如有幫助請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