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假帽子是什麼意思
1. 什麼是扣帽子罪名
扣帽子[ kòu mào zi ]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 kòu mào zi ]
對人或事強加上現成的不好的名目,如「落後分子」、「自由主義」等:別隨便給人扣「自由主義」的帽子。
2. 扣帽子的含義是什麼
誣陷,大概起源於文化大革命時的帽子工廠
3. 扣帽子、敲邊鼓、碰釘子、穿小鞋是什麼 含義
扣帽子-----故意誇大別人的錯誤
敲邊鼓-----暗地裡向別人說某人壞話
穿小鞋-----故意難為別人
碰釘子-----辦事不順利,遇到挫折
4. 什麼叫「扣大帽子」
比如說,村子裡出來個盜竊犯,聽說把偷來的東西藏在好朋友家,公安機關到處查找,然後某人和你開玩笑說,你和他(盜竊犯)不是關系蠻好的嗎?你就可以說,別弄給我扣帽子。不同的意境下,帽子可以是褒義,也可以是貶義。
5. 聽人家經常說什麼「扣高帽「但不知道說的是什麼意思,指什麼呀
扣高帽也叫戴高帽,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抬高別人,不管是故意的還是實在的。
什麼叫「戴高帽」?此典故源於何處?
戴高帽不知始於何時?《北史·熊安生傳》謂:「宗道暉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將初臨,輒服以謁見,仰頭舉肘,拜於屐上。自言學士比三公。」清代乾隆年間學者翟灝撰《通俗篇》卷25「服飾」類「好戴高帽」條,引述此條史料後,加按語曰:「今謂虛自張大,冀人譽己者,曰好戴高帽子,蓋因乎此。」按翟灝的說法,好戴高帽的陋習,典出北魏時。因為宗道暉是北魏時的一個自我感覺極好,行為方式有些怪異的儒士,他戴的高翅帽,特別是他穿的一雙很大的鞋子,使他在北方聲名遠播。此說能否成立?有待進一步考證。值得注意的是,從翟灝的按語來看,乾隆年間就有「好戴高帽子」的說法,喜歡別人吹捧自己。當然,這並非說,好戴高帽子這種陋習,從乾隆時才開始。管窺所及,有文獻可查的,至遲在明中葉,這種陋習已在社會上普遍漫延開來。好戴高帽子陋習產生的前提,是以高帽為尊榮社會心理的普遍化。明朝初年,官員「烏紗矮冠」,並不以高帽為榮。但到明中葉,則風氣大變。如正德時兵部尚書王敞,「紗帽作高頂,靴作高底,輿用高杠,人呼為『三高先生』」。(《客座贅語》卷一)。可見烏紗帽由矮變高了,高帽子吃香。封建社會是官本位社會。既然手中大權在握的官老爺以戴高帽為尊榮,社會風氣必然隨之一變。
喜歡別人給自己戴高帽子,以及喜歡替別人戴高帽子,實在是國人的劣根性。小民百姓的互相抬舉,雖亦無聊,但畢竟處於無權地位,影響所及,不過家院之內,村莊之上,無傷大雅。官員們,包括其最高領導核心皇帝老兒,及其御用文人,戴起高帽來,則影響大矣!遠的不說,明清兩朝皇帝死後,不知道給他們頭上戴了多少高帽!以明成祖朱棣來說,成了「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朱棣與其父朱元璋對著干,從其侄朱允火文手中奪權,實屬謀反,殺了很多人,並株連九族,大搞「瓜蔓抄」,仁在何處?孝在哪裡?晚清慈禧太後,惡名昭著,她的尊號居然是長長一大串,甚至有馬屁精上疏,建議把「萬壽無疆」四個大字也放到尊號里去,簡直肉麻之至。
好戴高帽之風,古雖有之,於今為烈。「文革」去今未遠,人們記憶猶新,在神化個人時期,多少高帽每日滿天飛舞?而今又安在哉!
時下正值社會轉型期,世風浮躁,亂戴高帽,司空見慣。眼前即有頗典型一例:某社科院出版了一套該院學術委員文庫,上海某報居然吹噓這套書是「黃鍾大呂,發達九地,宏篇巨著,其可不傳」。在「官大學問大」的歪風下,我看這套文庫沒有一部能當得上「黃鍾大呂」、「宏篇巨著」,不是「其可不傳」,而是可傳者甚少。該委員中某人對考古學一竅不通,只是曾任該所黨委書記,也被該報戴上「考古學家」的高帽,簡直不值一哂。
戴帽需量頭而戴。不合尺寸的高帽,越高越玄,別說大風,一陣小風,足可吹落。願國人早日走出戴高帽的歷史風洞!幸甚,幸甚。
6. 扣帽子、敲邊鼓、碰釘子、穿小鞋各是什麼意思
1、扣帽子
扣帽子(英語:name-calling或labelling)又名貼標簽、咒罵法或斗臭法,是一種非常基礎的政治宣傳與修辭手法;其也是一種典型的人身攻擊,讓閱聽人在還無法深入了解、思考之前就被負面的標簽所影響、產生負面的情緒與認知,並產生抗拒,同時這種宣傳也使攻擊對象深受打擊。
現代漢語詞典對其釋義為: 對人或事不經過調查研究,仔細分析,就輕率地加上現成的不好的名目,如『落後分子』、『官僚主義』等。
2、敲邊鼓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4回:「這話須得你老哥自己去找他,我們旁人只能敲敲邊鼓。」
比喻從旁幫腔,從旁助勢.幫講話的人向聽者傳達思想.(暗帶些許貶義)也說:打邊鼓。
青年男女初次約會,對方往往因為怕羞,會帶上一位閨蜜(或發小)幫腔。也稱「電燈泡」。
引申成語:旁敲側擊。
3、碰釘子
「碰釘子」其由來有兩種:一是說封建時代的衙門、官宦人家宅邸的大門上都有「門釘」,老百姓常在這地方受制於人,門難進、事難辦、臉難看,被卻之門外,謂之「碰了釘子,或說「碰了一鼻子灰」。元雜劇《西廂記·寺警》一折:「我撞釘子,將賊兵探知。」可見元代時已有「撞釘子」此語。
4、穿小鞋
穿小鞋多指類似打小報告、公報私仇、私底下報復等行為。
典故
相傳北宋時,有一個名叫巧玉的姑娘,她的後娘要將她許配給一個又丑又啞的有錢人,巧玉堅決不從。後娘也沒有辦法,便暗暗想法子整治她。
恰逢有一位媒婆,把巧玉說給一位秀才。巧玉很中意,後母卻在背地裡剪了一雙很小的鞋樣子,讓媒婆帶給男方。 巧玉出嫁那天,這雙鞋怎麼也穿不上,害得她上不了轎。她又羞,又惱,又急,一氣之下便上吊自盡了。人們非常惋惜。
後來,人們將此引申到社會生活中,用來專指那些在背後使壞點子整人,或利用某種職權尋機置人於困境的人為「給人穿小鞋」。也指上級對下級或人與人之間進行打擊報復,都稱為「穿小鞋」。
(6)扣假帽子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所謂「小鞋」,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見到的給小孩子們穿的娃娃鞋,而是舊時代纏了小腳的婦女們穿的一種綉著花的「小鞋」。
這種小鞋,是1000多年前,南唐後主李煜發明的「專利」。他別出心裁地命令宮女用很長的白布纏足,把腳纏成又小又尖的彎彎「月牙兒」,站在畫有荷花的金蓮台上跳舞,讓自己觀賞享樂,所以這種腳又叫「三寸金蓮」。後來全國便興起了婦女纏足的風氣。纏足後,腳小了,當然只能穿小鞋了。
從那時起,封建時代1000年來,漢族婦女一直保持著這種纏足陋習。
舊時男女婚姻自己作不了主,全憑媒人之言,父母包辦。媒婆們說媒時,都會提出要女方的鞋樣子,為的是向男方提供女方纏足的證明哩!
男方如果同意了這樁婚事,就要按女方提供的鞋樣大小,做一雙綉花鞋,連同訂婚禮品,送至女方家中。結婚時,新娘就穿著這雙小鞋來到婆家。這樣的綉花鞋自然是合新娘的腳。
如果把這雙綉花鞋故意做得很小,讓新娘穿著難受,這不是故意整治她嗎?這就是「穿小鞋」的由來,它是出於宋代的一個故事:
相傳北宋時,有一個名叫巧玉的姑娘,她的後娘要將她許配給一個又丑又啞的有錢人,巧玉堅決不從。後娘也沒有辦法,便暗暗想法子整治她。
恰逢有一位媒婆,把巧玉說給一位秀才。巧玉很中意,後母卻在背地裡剪了一雙很小的鞋樣子,讓媒婆帶給男方。
巧玉出嫁那天,這雙鞋怎麼也穿不上,害得她上不了轎。她又羞,又惱,又急,一氣之下便上吊自盡了。人們非常婉惜。
後來,人們便將這種背地裡打擊報復行為或是利用權勢讓人難堪的做法,叫做「穿小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穿小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碰釘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敲邊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扣帽子
7. 扣帽子是什麼意思
【名稱】亂扣帽子
【拼音】luàn kòu mào zǐ
【解釋】指隨意給別人定性。
【示例】他認為她非常主觀,不了解情況便亂扣帽子。
8. 扣帽子是什麼意思
我是打辯論的,在辯論中所謂的扣帽子就是主觀給對方加上某種「前提」,將對方的理論化為錯誤的領域,來讓對方必須防守的招式
9. 扣帽子、敲邊鼓、碰釘子、穿小鞋是什麼意思
扣帽子就是給人加罪名
敲邊鼓是指從旁幫腔或助勢,並非真的是去敲邊鼓
碰釘子指遭到拒絕
穿小鞋所謂「小鞋」,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見到的給小孩子們穿的娃娃鞋,而是舊時代纏了小腳的婦女們穿的一種綉著花的「小鞋」。